上海的弄堂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海的弄堂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海的弄堂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海的弄堂一、教学目标1.了解上海的弄堂文化,掌握弄堂的形成、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

2.通过阅读上海弄堂的相关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家乡、珍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城市文化特色》第一课的阅读与讲解。

三、教学重点1.掌握上海弄堂的形成、特点、发展历史等相关知识。

2.理解弄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弄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珍视。

五、教学方法1.课堂导读法:通过导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主题。

2.讲解阅读法: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讲解文化内涵及历史渊源。

3.合作探究法:通过分组,让学生讨论弄堂的文化特色,丰富课堂互动。

六、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交流,探讨弄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20分钟)1.听取学生对弄堂的认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注生字生词、主要观点。

3.小组合作讨论,对课文进行进一步探究。

梳理重点(10分钟)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做重点讲解。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弄堂的文化内涵、特点。

总结与归纳(5分钟)教师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收获本次学习的知识和感悟,并进行总结归纳。

七、课后作业1.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弄堂文化。

2.寻找身边的弄堂,记录下所见所闻。

3.用自己的话复述本节课关于上海弄堂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到了上海弄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合作讨论的不活跃、思考不深入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提高。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通过观察和分析弄堂的建筑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文化的认识。

(3)提高学生对上海方言的听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弄堂的面貌。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弄堂的生活环境。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弄堂的特点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上海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弄堂的定义与历史(1)介绍弄堂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弄堂是上海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2)讲解弄堂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弄堂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民国时期。

2. 第二课时:弄堂的建筑特点(1)通过图片和实例,分析弄堂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2)讲解弄堂的布局和建筑材料,让学生了解弄堂的建筑特色。

3. 第三课时:弄堂的生活环境(1)播放短视频,展示弄堂居民的生活场景。

(2)引导学生关注弄堂的生活设施和社区氛围。

4. 第四课时:上海方言与弄堂文化(1)教授上海方言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让学生用上海方言进行简单交流,感受方言与弄堂文化的联系。

5. 第五课时:弄堂的保护与传承(1)讨论弄堂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2)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弄堂文化。

三、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有关上海弄堂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 视频:拍摄或收集有关弄堂生活的短视频。

3. 方言材料:整理上海方言的基本词汇和句式,供学生学习使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弄堂的定义和历史。

2. 学生能分析弄堂的建筑特点和生活环境。

3. 学生能用上海方言进行简单交流。

4. 学生对弄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五、教学建议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的弄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弄堂的生活环境。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弄堂的特点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弄堂文化,认识到弄堂在上海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2)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上海弄堂的认知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海弄堂的特点和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上海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上海弄堂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变迁。

2. 弄堂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上海市井生活中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1. 弄堂与现代城市发展的矛盾与协调。

2. 如何保护和传承上海弄堂文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上海弄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上海的弄堂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上海弄堂的定义、历史起源和发展变迁。

3.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弄堂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上海市井生活中的体现。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上海弄堂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弄堂与现代城市发展的矛盾与协调。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上海弄堂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弄堂的氛围和文化内涵。

6. 成果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地考察心得,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上海弄堂文化。

7.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弄堂文化在上海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8. 课后作业9.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上海弄堂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上海本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弄堂文化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引入、小组讨论。

1.4 教学步骤:(1) 展示上海弄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弄堂的建筑特点和生活环境。

(2) 讲述一个关于上海弄堂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弄堂生活的好奇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弄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弄堂文化在上海历史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弄堂的建筑特点2.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上海弄堂建筑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建筑的外部特征、内部布局以及与西方建筑的差异。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比较分析、小组讨论。

2.4 教学步骤:(1) 展示上海弄堂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弄堂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弄堂建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弄堂建筑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第三章:弄堂生活中的民俗风情3.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生活中的民俗风情及其文化内涵。

3.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生活中的民俗风情,如茶馆、麻将、家长里短等。

3.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3.4 教学步骤:(1) 讲述一个关于上海弄堂生活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民俗风情。

(2) 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弄堂生活中的各种民俗风情。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弄堂民俗风情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民俗风情在上海弄堂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弄堂里的邻里关系4.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上海弄堂里的邻里关系及其特点。

4.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里的邻里关系,如互助、共享、关怀等。

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0《上海弄堂》教学设计2

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0《上海弄堂》教学设计2

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0《上海弄堂》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上海弄堂》是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本课以上海弄堂为题材,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弄堂中的人物、场景、建筑等元素。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对身边的上海弄堂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来表现弄堂风貌。

但部分学生对弄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特点,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来表现弄堂风貌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特点,学会用美术手法表现弄堂风貌。

2.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弄堂场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上海弄堂的魅力。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绘画能力。

4.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分享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上海弄堂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上海弄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弄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弄堂风貌。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上海弄堂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然后学生动手实践,描绘自己心中的上海弄堂。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及原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及原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了解上海的弄堂文化,感受课文中的地域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来感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2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弄堂的地域特色。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地方方言和习俗。

2.2感受课文中的生活气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1教师出示上海的弄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1.2学生分享对上海弄堂的了解。

2.熟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深入理解课文1.1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地方方言和习俗进行讨论。

1.2教师解释方言和习俗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

2.课堂活动2.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上海弄堂的元素进行描绘。

2.2各组分享描绘成果,全班交流。

3.课文拓展3.1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弄堂文化。

4.作业布置4.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上海弄堂的作文。

4.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享,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地域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附:原文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上海的一种独特景观。

弄堂,就是里弄的意思,是上海人居住的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

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及原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及原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及原文教案:主题:探索上海的弄堂文化年级:六年级下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上海的弄堂文化,了解弄堂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能够描述上海的弄堂风貌和居民生活。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第十课《弄堂的生活》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与学生共同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2. 引入弄堂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弄堂是什么样的地方,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2:阅读与讨论(15分钟)1.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十课《弄堂的生活》的原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2.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弄堂是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弄堂里的生活有什么特点?弄堂居民是如何相互帮助的?- 弄堂的历史和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Step 3:小组合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Step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 教师总结整个课堂的讨论,总结弄堂的特点、居民的生活和弄堂文化的重要意义。

3. 鼓励学生思考他们对弄堂文化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弄堂的调查和研究。

每个小组选择一条弄堂,记录弄堂的风貌、居民生活、弄堂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并制作一份调查报告。

2.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调查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原文:弄堂的生活城市里有一种特别的街巷,叫做“弄堂”。

在弄堂中,房子紧紧贴在一起,小巷弯弯曲曲,显得特别狭窄。

人们在这儿走得蜗牛般地缓慢。

过去,这里住着很多的上海人。

弄堂里的房子一眼望去,很象是裂成好多小块的鸡蛋壳。

墙砖和木料已经磨得发白,门墩也因岁月的风吹雨打而发生了位移。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上海本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分析弄堂中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上海弄堂的历史和发展2. 弄堂的生活场景和风情3. 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三、教学重点:1. 上海弄堂的历史和发展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四、教学难点:1. 弄堂文化内涵的理解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弄堂中的生活场景和风情。

4. 观察法: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弄堂,发现美好。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2. 第二课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

3. 第三课时:讨论弄堂中的生活场景和风情。

4. 第四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弄堂,发现美好。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测试。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的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上海的弄堂》2. 图片:上海的弄堂风光、生活场景等。

3. 视频:有关上海弄堂的纪录片、电影片段等。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上海的弄堂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 讲解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

4. 讨论弄堂中的生活场景和风情。

5. 总结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测试。

十、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和文化,搜集相关资料。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的弄堂,亲身体验弄堂的生活氛围。

2. 邀请上海本地居民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弄堂的故事和经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了上海弄堂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2.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弄堂形象是否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分析?3. 学生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方面,是否有所收获和成长?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上海弄堂的历史和文化时,可以结合更多具体的实例和故事,增加学生的兴趣。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弄堂文化,感受弄堂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2. 通过阅读《上海的弄堂》,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弄堂变迁背后的社会原因,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上海的弄堂》内容概述:本文通过对上海弄堂的描绘,展现了弄堂的历史变迁、生活风貌和人文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弄堂生活的留恋和思考。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弄堂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教学难点:分析弄堂变迁背后的社会原因,思考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海的城市特点,引出课题《上海的弄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弄堂的历史变迁和生活风貌。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弄堂变迁背后的社会原因,思考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 分享交流: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弄堂文化的独特魅力。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本土文化,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思考分析:评价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分析弄堂变迁背后的社会原因,思考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教学资源1. 课文《上海的弄堂》文本。

2. 上海弄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本土文化传承的相关案例和资料。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案例分析法:引入本土文化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八、作业布置2.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上海弄堂的文学作品,加深对弄堂文化的了解。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服务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后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情况,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本土文化素养。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上海弄堂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

引发学生对上海弄堂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的定义:狭窄的巷道、石库门建筑、共同的生活空间。

简述上海弄堂的历史背景:清朝、民国、新中国成立至今。

1.3 教学活动展示上海弄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弄堂的氛围。

引导学生分享对上海弄堂的认知和印象。

教师总结并强调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上海弄堂的建筑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上海弄堂建筑的主要特点。

2.2 教学内容讲解上海弄堂建筑的特点:石库门建筑、老虎窗、弄堂名称的来历。

2.3 教学活动展示上海弄堂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上海弄堂建筑的特点。

教师总结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三章:上海弄堂的生活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上海弄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3.2 教学内容讲解上海弄堂居民的生活方式:共同的生活空间、邻里关系、节日庆祝活动。

探讨上海弄堂文化中的特色元素:棋牌娱乐、搓麻将、摆摊小生意。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介绍上海弄堂的生活文化。

学生分享对上海弄堂生活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上海弄堂文化中的特色元素。

第四章:上海弄堂的变迁4.1 教学目标了解上海弄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

4.2 教学内容讲解上海弄堂的变迁:城市更新、石库门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新式弄堂的兴起。

4.3 教学活动展示上海弄堂变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变化。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上海弄堂的变迁原因和影响。

教师总结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五章:课程小结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上海弄堂的认识和理解。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上海弄堂的定义、建筑特点、生活文化和变迁。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学生分享对上海弄堂的感悟和思考。

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结束本节课。

第六章:弄堂里的游戏与娱乐6.1 教学目标了解上海弄堂里孩子们的传统游戏和娱乐方式。

上海弄堂-沪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上海弄堂-沪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上海弄堂-沪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上海弄堂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了解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展示上海弄堂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作,体现上海弄堂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上海弄堂的风情,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2. 学习(30分钟)(1)教师讲授介绍上海弄堂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和发展。

(2)学生讨论让学生就上海弄堂的文化内涵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 实践(80分钟)(1)创作计划学生自主分组,制定创作计划和分工,明确任务和目标。

(2)实践创作按照计划,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突出上海弄堂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3)展示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全班学生进行点评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技巧。

4. 总结(10分钟)综合回顾本次实践活动的总体内容和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看出学生对上海弄堂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测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文设计的教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上海弄堂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现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灵活运用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上海弄堂的特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赋予弄堂人性化,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3、体会品味文中作者对上海弄堂的深情。

教学重点: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上海弄堂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及作者对上海弄堂人性化的描写进行赏析,感受弄堂特色,进而体会作者对弄堂的深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欣赏交流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满衣柜珠光宝气,光艳四射的晚礼服中夹杂着一件色泽暗淡,有些陈旧的中式旗袍,你觉得如何?如果让你选择,你会穿上哪一件呢?也许同学们会觉得这样的组合很不协调,也许你不会垂青于古老陈旧的旗袍。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旗袍虽暗淡,却比新颖艳丽的礼服更沧桑,更有动人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中国建筑中的这样一件陈旧却充满历史沧桑的旗袍——上海的弄堂(多媒体显示图片)。

二、整体感知,抓住景物特点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写了上海弄堂几方面的特点?明确:第一节中通过与上海的街道、楼房作比较,突出上海的弄堂是壮观且暗的。

第二节中讲到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

第三节中点出上海的弄堂性感的特点。

第四节中讲到上海的弄堂里涌动着流言。

2、在粗线条的把握了上海弄堂的几个特点之后,下面让我们再来更具体的解读一番。

请仔细自读课文,找一找上海弄堂的这些特点有哪些具体的体现?请各组讨论补充,并归纳阐述。

明确:壮观且暗:背景一样;波涛汹涌的暗——深渊一样的暗形形种种,声色各异:有权势之气的;放下架子的;严加防范的;全面敞开的——美丽性感:兴奋;窃窃私语;私情的味道;暧昧——噬骨的感动。

上海弄堂(教学设计)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上海弄堂(教学设计)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上海弄堂简介在上海,弄堂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形式,是人们活动、交流和生活的场所。

弄堂建筑群坐落在闹市中心,窄窄的街道连接着各个居民的住处,构成一片清静的小型社区。

弄堂里有天井、水盆、戏台、修车铺等各种设施,一年四季,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们,享受着古朴而又文化气息浓郁的生活。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上海弄堂的文化特征,提高他们对于本地文化的认识和对于社区的关注,同时,本课程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技巧,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课程内容第一节课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上海弄堂的基本构造,包括弄堂的街道、门厅以及天井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方法•观看老师提供的视频,了解弄堂的结构和特点。

•介绍上海弄堂历史文化背景。

•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现场观察,在校园里找寻弄堂的影子。

学习成果•学生能够简单但准确地描述上海弄堂的基本构造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绘画实践,将自己所见的弄堂图像画在白纸上,形象地表达出弄堂的特点和特征。

第二节课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上海弄堂里的爷爷奶奶们爱干的事情,包括参观“中华影城”、“挑灯夜战”这些有趣的活动等。

学习方法•观看老师提供的资料,了解上海弄堂里一些有趣的活动。

•老师讲解弄堂里的活动,以及弄堂文化的形成背景。

•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华影城”参观、挑灯夜战等活动,体验弄堂里的生活。

学习成果•学生了解并描述了上海弄堂里的一些有趣活动。

•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和感受到弄堂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节课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通过画画来创造自己的弄堂文化。

学习方法•观看老师提供的素材,学生通过想象来创造自己的弄堂世界。

•老师引导学生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对于绘画技巧进行指导,从色彩、空间、透视、构图等多个角度来帮助学生提升绘画水平。

学习成果•学生利用创造力、想象力,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出自己的弄堂世界,表达自己对于弄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上海弄堂的风貌和特点;2.理解“弄堂文化”对上海历史文化的影响;3.学习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一种地方文化;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弄堂文化”;2.听、读、理解、表达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上海弄堂的理解和想象;2.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上海的弄堂》教材、PPT课件;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课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介绍上海弄堂的风貌和特点。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弄堂的特点,如窄巷、洗衣房、破旧房屋等。

2. 上课讲解(20分钟)教师在教材中选择“上海的弄堂”一篇文章进行讲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中讲述事情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并注意其中出现的上海方言。

3. 讨论交流(30分钟)1.教师利用PPT课件来讲解弄堂文化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弄堂文化对上海的影响和特殊意义,例如:弄堂里的邻里关系、风俗习惯等;2.引导学生针对弄堂文化的实际体验,展开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列出一些问题,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参与。

例如:“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弄堂文化’存在?”等。

4. 表达实践(40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用文字表达对“上海的弄堂”的感悟和对弄堂特色文化的思考。

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弄堂文化的价值:如包括对邻里关系的体贴、关心和帮助等;2.弄堂文化的表达:如包括长辈与年轻人的交流、方言的运用等;3.弄堂文化的反思:如弄堂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刚需进行的改变。

5. 作业布置(10分钟)要求学生把自己写的文章发送到班级QQ群里,并在QQ群里进行讨论。

六、教学评价1.学生认知能力评价;2.学生表达能力评价。

上海弄堂 教案

上海弄堂 教案

上海弄堂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上海弄堂教案目标:1. 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城市发展和文化保护的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呈现一张上海弄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弄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上海弄堂,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上海弄堂的历史、形成原因和特点。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上海弄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

实地考察:1. 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一条弄堂,了解和体验真实的弄堂生活。

2. 学生可以观察弄堂的建筑风格、居民生活、社区文化等方面。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弄堂特点和文化。

2. 引导学生讨论弄堂的优点和挑战,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弄堂文化。

个人创作: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撰写一篇关于上海弄堂的文章或写一首诗。

2.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弄堂的喜爱、对城市发展的思考等。

展示和分享:1. 学生可以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对上海弄堂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扩展对弄堂文化的认识。

总结: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自己所学到的关于上海弄堂的知识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弄堂文化传承和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个人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上海弄堂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发展和文化保护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意识。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海的弄堂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海的弄堂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海的弄堂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上海的弄堂的由来、特点和价值; 2. 掌握描述弄堂的相关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城市发展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掌握描述弄堂的相关词汇和句子;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城市发展的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上海的弄堂》及相关教学材料;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要问答,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上海有什么特色建筑吗?–上海有很多弄堂,你们了解弄堂吗?2.引出本课的话题:“上海的弄堂”。

Step 2 预习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弄堂的印象是什么?”2.学生就问题进行交流,并记录自己的回答。

Step 3 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上海的弄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进行必要的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

Step 4 理解课文1.教师以问题形式进行课文理解问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弄堂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弄堂有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弄堂现在的变化有什么?Step 5 课文写作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上海的弄堂”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弄堂的特点、历史和现状。

2.学生可以参考课文,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Step 6 课堂展示1.学生将自己写的文章进行展示,可以选择口头表达、朗读或与同学分享。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Step 7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2.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思,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写作目标。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文章写作,并检查自己的作品是否规范、准确;2.阅读其他与弄堂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弄堂的知识和故事;3.反思自己对城市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看法,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上海弄堂(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上海弄堂(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上海弄堂(教案)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上海弄堂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上海弄堂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2. 上海弄堂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生活场景。

3. 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上海弄堂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生活场景。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上海弄堂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上海弄堂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关于上海弄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对上海弄堂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和特点,并通过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上海弄堂作品。

”二、探究上海弄堂(10分钟)1. 教师出示关于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和特点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并提问:“你们对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和特点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上海弄堂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三、观察上海弄堂(10分钟)1. 教师出示关于上海弄堂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上海弄堂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生活场景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上海弄堂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生活场景。

四、创作上海弄堂(15分钟)1. 教师出示关于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创作方法和技巧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问:“你们知道如何运用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上海弄堂作品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的弄堂·教案陈丹燕
一、教学目标:
1、品读重点段落,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笔下的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
2、体会并把握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渗透给学生阅读文化散文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及作者对上海弄堂人性化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抓3、5、6、12、13小节的细节描写),感受上海的弄堂特色,进而把握作者对弄堂生活和弄堂文化感情倾向。

三、课时:一课时(即40分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展示现在的上海城市建筑,提问学生现在的上海城市建筑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发言:繁华、热闹、高楼林立……我们生活在上海,但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仅仅是今天的上海,上海的外在形式,我们真正了解上海吗?对于老上海的生活我们又有多少了解呢?(展示上海弄堂的照片)请同学描述他们眼中的上海的弄堂。

3、总结学生的发言:上海的弄堂破旧、杂乱、狭小……你们中大部分人都没有在弄堂中生活过,甚至没有见过上海的弄堂,因此,在你们的眼中,上海的弄堂一无是处,那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海派作家陈丹燕笔下的“上海弄堂”,跟着作家一同去感受上海弄堂生活的独特魅力。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04页(放映幻灯片2,板书课题及作者)
4、上海的弄堂是一篇文化散文随笔,要读懂这类文章,首先就要求我们对文章的作者有一些了解和认识。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我整理的一些作家介绍。

(放映幻灯片3)
(二)进入文本
既然作家陈丹燕用她的笔和心彻底、地道、优雅地描绘了旧上海,那我们一同来看看她描绘了怎样的上海弄堂?
1、自由散读课文,谈谈你对作家笔下的弄堂的感受(三言两语谈谈感受即可)
2、具体体会文章中的上海弄堂生活。

(读读、划划、想想、议议)
默读文章的3、5、6、12、13小节,圈画出描写上海弄堂中的人的生活的字、词、句,分小组读一读你圈画的字、词、句,并讨论分析它们体现了上海弄堂生活的什么特点?
3、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上海人这样的心态?
为什么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有会有这样的观念呢?(环境、历史环境)
预设答案:精明能干、讲究实惠、追求精致的生活态度、勤勉、有进取心、中庸世故、中规中矩
4、集体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思考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只有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才会看懂许多上海别处的东西?
上海的弄堂是整个上海最真实和开放的空间,人们在这里实实在在地生活着,只有看到最真实的上海生活,才能更清楚明白地体会出上海人的生活观念,才能看懂上海的许许多多现象。

(三)布置作业
思考:《上海的弄堂》和《北京的胡同》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异同
拓展阅读,做一份读书笔记
陈丹燕:《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
陈乃珊:《上海探戈》、《上海lady》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上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