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药学、临床药学)

合集下载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解表药是中药学中治疗外感病邪在表,以发汗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表中药及其口诀:
1. 麻黄汤主桂枝汤,荆防柴葛并羌防。

麻黄:主治风寒表实证,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

桂枝:主治风寒表虚证,能“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荆芥、防风:两者皆可解表散风,荆芥用于外感表证,防风擅长祛风止痛,尤善治风湿痹痛。

2. 薄荷蝉蜕桑叶菊,淡豆豉与生姜配。

薄荷:性凉,清利头目,疏散风热。

蝉蜕:长于疏散风热,透疹止痒。

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明目平肝,常用于风热感冒或目赤肿痛等症。

淡豆豉、生姜:二者都能解表散寒,生姜还能温中止呕,和胃止泻。

3. 苏叶葛根牛蒡子,升麻柴胡并紫苏。

苏叶(紫苏叶):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常用于风寒感冒及鱼蟹中毒等。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既能解表又能生津舒筋。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热解毒。

升麻、柴胡:两药均可解表升阳,柴胡疏肝解郁,升麻则有发表透疹之功。

以上口诀涵盖了部分常见的解表中药,每一味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学习时需结合具体病症进行辨证施治。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中药学—解表药解表药小结1.通鼻窍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2.祛风除湿的解表药物有:防风、羌活、藁本、白芷3.解表兼行气的药物有:紫苏、薄荷、柴胡4.不宜久煎的药:香薷、荆芥、紫苏、薄荷5.解肌:桂枝(发汗解肌)、葛根(解肌退热)6.安胎:紫苏7.解表药中能平抑肝阳的药物有:桑叶、菊花8.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9.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10.香薷:“香蕾乃夏月解表之药”“夏月麻黄11.防风:“风药之润剂”“治风通用之品”12.柴胡:治少阳证之要药13.具有降压的药:葛根14.具有升阳的药:升麻、柴胡、葛根15.治疗脏气脱垂的药:柴胡、升麻16.荆芥:外感表证,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17.解毒的药:紫苏(解鱼蟹毒)、生姜(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葛根(解酒毒)18.薄荷:道地产地为江苏太仓(苏薄荷)19.解表药中利咽透疹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20.解表药中长于清利头目的药物: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21.解表药中有祛风湿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麻黄、细辛、羌活、防风22.息内外风的解表药:防风、蝉蜕23.头痛引经药阳明头痛——白芷少阳头痛——柴胡太阳头痛——羌活太阴头痛——苍术厥阴头痛——吴茱萸少阴头痛——独活、细辛(少阴细心读)头痛专药——川芎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小结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桂枝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羌活用量过多易至呕吐细辛不宜与黎芦同用苍耳子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辛夷包煎薄荷后下牛蒡子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孕妇当慎用桑叶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柴胡解表退热宜生用量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量均稍轻。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是指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证(表浅、外在的病症)的药物。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促进体表的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邪随着汗液排出,从而达到降温解热的效果。

常见的解表药物有桂枝、麻黄、羌活、防风、葛根等。

桂枝是解表药物中的代表,能够扶正祛邪,它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络、调和营卫等功效。

麻黄也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开窍、化痰止咳等功效。

羌活具有发散寒邪、疏通经脉、止痛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葛根能够解表发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适用于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解表药物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病位、病情及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确立合理的用药方案。

另外,由于解
表药物具有发汗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

常用中药解表药

常用中药解表药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18页
桂 枝 《名医别录》
2.温通经脉:用于
⑴风寒湿痹证,配附子、甘草,如桂枝附子汤。 ⑵心阳虚之心悸、脉结代,配炙甘草,党参,如炙甘
草汤。 ⑶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少腹痛等,
配伍当归、川芎,如温经汤。 ⑷胸痹,配伍瓜蒌、薤白,如瓜蒌薤白桂枝汤。 ⑸中焦虚寒之腹痛,配白芍,饴糖,如小建中汤。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33页
【相同药品比较】
荆芥 辛 温 肺、 肝
祛风解表
透散力较强,兼透疹消 疮,治疗麻疹初起,疹 出不透、疮疡初起兼有 表证者;
炒炭又能止血,治疗吐 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常用中药解表药
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 风寒、风热均可 药中润剂”, 善治外
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 者; 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 痛;
常与桑叶、蝉蜕、夏枯草等配伍。 ⑵用于肝风头痛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常配伍石决明、白芍、钩藤等。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58页
菊 花 《本经》
3.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常与蒲公英、 紫花地丁、金银花等配伍。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59页
菊花
【使用方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 宜用黄菊花, 平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42页
细 辛 《本经》
【用量使用方法】煎服,2~5克。散剂每次服 0.5~1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①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之咳忌用。 ②反藜芦。③注意用量。“细辛不过钱,过钱赛 人言”。
常用中药解表药
第43页
(二)发散风热药
【药性特点】多辛劳而偏寒凉,发汗作用 较辛温解表药缓解。 【作用及适应证】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 热所致发烧、微恶风寒、咽干口渴、舌苔 薄黄、脉浮数等及麻疹不透、咽喉肿痛和 风热咳嗽等。

执业药师考试 - 中药学【解表药】

执业药师考试 - 中药学【解表药】

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又称发表药。

[解:解除,祛除.┃表:表邪,表证.]
┍ 发散风寒药:外感风寒表证(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
┕ 发散风热药┍外感风热表证(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
┕温病卫分证. [ 卫 (表)┃(里) 气营血 ]
【配伍】:体虚外感需配补益药;表证风热较盛需配清热药;挟湿配祛湿药;痰多配化痰止咳药。

【注意事项】:①中病即止,不可过汗;②表虚自汗、体虚盗汗,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慎用;③入汤剂不宜久煎,多后下。

┍阳明头痛: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像要裂开一样,眼睛红赤,潮热自汗┃舌苔黄燥,脉大有力。

多见于火热上攻证。

┝少阳头痛: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

肝胆火热上攻或风热证者多见。

┝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疼痛,连及颈项背部┃发热恶风寒,脉浮。

多见于风寒、风热等外感证。

┕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总黄酮
扩张冠脉,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
葛根素

临床证实: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
特点:
中度缺血区心肌血流量明显↑→进入侧支血流↑ ①葛根素iv犬
严重缺血区不明显
心肌乳酸生成↓
肌酸、磷酸、激酶释放↓ ②对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作用明显
氧耗量↓
改善超微结构。
4、抗心律失常
[现代应用] 感冒、麻疹初期、冠心病、心胶痛、突发性耳聋。
挥发油乳剂对人工饲养兔有解热作用、降温作 用(萜稀醇)
三、平喘作用
1、气管螺旋条法 方法:将气管螺旋条(豚鼠)悬挂于麦氏浴槽
中,将收缩情况记录。 2、喷雾致喘法(整体实验)
药效指标:Ⅲ级或Ⅳ级反应时间延长 有效成分:L-麻黄碱
平喘机理:
间接作用---促进肾上腺素能N末梢、肾上腺髓质释放Adr 、NA 麻黄碱
三、与升举阳气功效的作用
1、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抗溃疡: 柴胡皂苷对应激性、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有 防治作用,使溃疡指数↓; 调节胃肠张力: 增强离体豚鼠小肠、离体兔肠的收缩作用; 对抗Ach、BaCl2所致肠平滑肌痉孪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小结:
解热、抗炎、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
为其“透表泄热”的药理学基础;
一、发汗作用
有效成分:
挥发油 生物碱
1、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
2、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不能诱发人体出汗,但当人处于高温 环境中用麻黄碱50~60mg;经0.5~2.0小时汗腺分泌确比未 用麻黄碱者更快更多。
3、如用麻黄水浸剂1.0~2.0g(相当生药5~10g)内服,给以温 覆(盖被取暖之意)逐渐全身有温热感,继而出汗故有“仲 景用麻黄,但取其发汗,故药皆温服,而温覆以取汗”(伤 寒论今释)如不以温覆,则汗出不多。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 麻黄 • 桂枝 • 紫苏 • 生姜 • 香薷 • 荆芥 • 防风 • 羌活 • 白芷 • 细辛 • 藁本 • 辛夷 • 苍耳子
辛凉解表药
• 葛根 • 柴胡 • 升麻 • 蝉蜕 • 桑叶 • 菊花 • 牛蒡子 • 蔓荆子 • 薄荷
麻黄
•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 温。归肺、膀胱经。
•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升麻
•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 解毒,升举阳气。
• 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 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 斑;脱肛,子宫脱垂。
蝉蜕
•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 肝经。
•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 透疹,退翳,解痉。
•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
•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破伤风。
羌活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 膀胱、肾经。
•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肩背酸痛。
白芷
• 【性味】辛,温。归胃、大肠、 肺经。
•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 止痛,消肿排脓。
•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理气 宽中,解鱼蟹毒。
•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 胸腹胀满,鱼蟹中毒。
生姜
• 性味: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
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 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 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第五章解表药

第五章解表药

第五章解表药第五章解表药一、含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主治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因表证常由风邪兼夹其他六淫邪气致病,故该类药以解除在表之六淫邪气为主,以改善或消除表证。

依据该类药的药性与功效和应用,将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因本书药物采用功效分类,而“辛温”、“辛凉”属于性能分类范畴,与本书整体分类原则不符,故未采用。

中医学家对风寒表证认知最早,故发散风寒药的记载先于发散风热药。

风寒之邪通常从汗而解,最初使用的解表药大多属于辛温之品,且有较明显的发汗作用。

基于这一临床用药实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总结了“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

因此,解表药又曾称为发汗药,解表法亦相应称为汗法。

随着对表证的认识深化,解表治法和方药的发展,有的表证并非宜于发汗;而解表药物逐渐增多,其中有的也并无明显发汗作用却为表证所常用,解表便超越了发汗的原始含义。

可见解表药源于发汗药,包括了发汗药,但又不仅限于发汗药。

表证是指外邪(六淫邪气或疫疠之气)由表而入,客于肌表;或经口鼻,内犯于肺,出现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或鼻塞咳嗽,脉浮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此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邪未深入,病情轻浅,具有内犯趋势,治之愈早,取效愈捷。

否则,由表及里,病情加重,甚至变化莫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即明确指出了及时祛除表邪以治疗表证的重要临床意义。

解表药发散表邪治疗表证的功用,是通过轻浮透散之性,“因其轻而扬之”来实现的,或发汗以逐邪,或宣散以疏泄,外邪祛除,卫阳宣畅;毛窍疏达,开合有司,故肌肤温煦,营卫调和,肺复宣肃之常,表证自解。

此时“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素问·热论》)。

二、功效与主治1. 共有功效与主治解表药均有祛风解表功效,主治外感表证,症见发热,恶风寒,头身疼痛,脉浮等。

其中,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为共有功效,主要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头身疼痛、肢节酸楚较重,发热较轻,多有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共有功效,主要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热病邪在卫分,症见身热较重,微觉恶风,汗出不畅,口干微渴欲饮,舌苔微黄或薄白而干,脉浮数等。

解表药

解表药

中药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安胎
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西河柳除湿
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 +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
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止痒
辛夷 +
(2)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蝉蜕 +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浮萍 +利水消肿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 +清热解毒
木贼,明目退翳,止血
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
升麻 +透疹,清热解毒
葛根 +透疹,生津止渴,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安胎药: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薄荷,牛蒡子,蝉蜕
疏散风热+明目:桑叶,菊花,木贼,蝉蜕
疏散风热+升阳:紫胡,升麻,葛根
散结攻效:夏枯草,僵蚕,蜈蚣,全蝎,牡蛎,薄公英
退黄攻效:山豆根,黄柏,龙胆,栀子,茵陈,大黄,秦艽,郁金,金钱草,虎杖,垂盆草。

解表药

解表药

解表药麻黄本品“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紫苏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

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

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之名。

解表散寒,理气宽中,解鱼蟹毒。

香薷“薷,本作柔”(《本草纲目》)。

因其气香,其叶柔而得名。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防风“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本草纲目》),“能防御外风,故名。

”(《本草害利》)。

因功用而得名。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白芷芷,初生之根干。

本品药用其根,色白气香,故名。

解表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本草便读》),因其形、味而得名。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羌活“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辞海》)。

本品“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辛夷“夷者,荑也。

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本草纲目》)。

本品因形、味而得名。

《本草衍义》云:“以其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光长如笔,故取象曰木笔”,又名“木笔花”。

又因“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本草拾遗》),又名“迎春花”。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葱白“葱白,即葱之近根处白茎也”(《本草便读》)。

因颜色而得名。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藁本藁本“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

本,根也”(《新修本草》)。

因形状和药用部位而得名。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牛蒡子本品药用其果实,在古本草中多以“恶实”为正名。

《本草纲目》云:“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

恶实即牛蒡子也。

又因其“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图经本草》)。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以及风湿痹痛等。

解表药使用需注意:
①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②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③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④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根据中药解表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辛温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促使毛孔张开,引起出汗,从而解除表层的风寒或风热症状。

常见的辛温解表药有荆芥、藿香、紫苏、草果等。

它们一般适用于风寒或风热初发,伴有发热、头痛、恶寒或鼻塞等症状的患者。

2.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凉的性质,既能解表,又能清热,适用于风热或风热邪入营血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菊花、连翘、银花等。

它们能够迅速扩张毛孔,引起出汗,还能清热解毒,适用于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3. 苦寒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苦、寒的性质,主要用于风热邪气入侵引起的症状,适用于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较重的患者。

常见的苦寒解表药有金银花、栀子、黄芩、黄连等。

它们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风热引起的疾病。

4.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既有辛味,又有凉性,能够扩张毛孔,引
起出汗,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蒲公英、凉茶等。

它们适用于风热邪气的症状,如发热、口渴、咽痛等。

总结起来,中药解表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苦寒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解表药进行治疗。

中药学图表-解表药

中药学图表-解表药

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恶寒无汗;咳嗽气喘;水肿而兼有表证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表虚有汗证;酸痛;痰饮;温通胸阳;经寒3.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4.荆芥祛风解表,(炒炭)止血。

风寒表证防风相须;疹痒或疹发不畅;疮疡初表5.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还可用治风热表证;风湿痹痛;破伤风证6.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外感风寒证;风寒湿痹痛(上半身疼痛更为适宜7.白芷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寒湿带下;疮痈未溃阳明头痛要药。

又为治鼻渊头痛要药8.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风寒客肺咳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9.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夏季外感风寒证;暑湿证;水肿,小便不利。

10.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鼻渊要药3~10g有毛刺激咽喉纱布包煎11.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头痛连齿及偏头痛,风寒湿痹痛。

12.苍耳子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鼻渊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1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证。

但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能温经通阳,常用于寒凝经脉、痰饮水湿内停、风寒湿痹、胸痹及心悸、脉结代等证荆芥与防风,皆微温,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

但荆芥轻透力强,更长于发表透疹,并有止血功效;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解痉,可用于风寒湿痹及破伤风等证。

桑叶与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等证。

但桑叶疏散风之力较强,并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菊花则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清热解毒,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热毒疮疡。

(二)辛凉解表药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香薷
发散风寒药
图片 临床特点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入药部位: 地上部分
香薷
发散风寒药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香薷
发散风寒药
【临床特点】
本品外能发汗解表散寒,内能化湿和中祛暑,最 宜于
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邪的阴暑证者。★故前人称 “夏月
解表之药” ,因善能发汗,颇似麻黄,有“夏月麻 黄”之称。
此外,还能解鱼蟹中毒。
煎服,3~10g,不宜久煎。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生姜
发散风寒药
图片 临床特点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入药部位: 根茎
生姜
发散风寒药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生姜
发散风寒药
【临床特点】
本品解表散寒力弱,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然长 于温中止呕, ★为呕家圣药,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 呕吐 (无论寒、热、 虚、实),尤以胃寒呕吐最宜。
入药部位: 嫩枝
桂枝
发散风寒药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桂枝
发散风寒药
【来源】 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桂 枝(比较)
1、发汗力缓,风寒表实(配伍麻黄)、 1、发汗力大,
表虚(配伍白芍)均宜。
宜风寒表实证。
2、还能温通经脉:主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2、还能宣肺平喘、 助阳化气: 心、脾、肾阳虚证。 利水消肿。
1、麻黄指生麻黄。长于发汗解表。 2、炙麻黄是加蜜拌炒者,长于止咳平喘。 3、麻黄绒是指净麻黄经开水浸泡,待水面起沫便捞
起晒干,再入碾槽碾至纤维疏松成绒状入药者, 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麻黄
发散风寒药
★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麻黄
发散风寒药
图片 历史 来源 炮制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现代研究
入药部位: 草质茎
麻黄
发散风寒药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麻黄
发散风寒 药
【历史】 《医学入门》:“丛生,如麻,其色黄。”
【来源】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麻黄
发散风寒药
★ 【炮制】
桂枝
麻黄
共同点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皆能发汗解表,同可用于风寒表实证,两者 常相须为用。
桂枝
发散风寒药
★ 【应用】 寒凝血滞诸痛证:
(1)、风寒湿痹:更宜于肩臂疼痛。 (2)、血寒瘀阻,经闭痛经:常为必用之品。 (3)、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桂枝
发散风寒药
★ 【应用】 1、脾阳虚: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概述
解表药
注意事项: 1、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
大,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
2、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 、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
3、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 以免有效成分挥发降低药效。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概述
麻黄
发散风寒药
【用法用量】 煎服, 3~10g。
【使用注意】 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均当慎用。 2、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烦躁、失眠、睡
前慎用。 3、治疗喘证,不宜与氨茶碱合用。
药学学专业2013级
桂枝
发散风寒药
图片 来源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荆芥
发散风寒药
第一章 解表药
【概 述】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概述
【概 念】 【药 性】 【功效及主治】 【配 伍】 【注意事项】 【分 类】
解表药
概述
解表药
★ 概 念: 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 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概述
解表药
功效及主治:
4、部分解表药能够透疹,可用于麻疹、风疹。 5、部分解表药有止痛之功,用于风湿痹证,
肢节疼痛者。 6、部分药物兼有消疮之功,可用于疮疡初起
兼有表证者。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概述
解表药
配伍: 1、据四时气候变化。 2、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 3、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应用发散风热药 配伍清热解毒药。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概述
解表药
药性: 本类药物大多味辛质轻,主入肺、膀胱经。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概述
解表药
功效及主治:
发汗解表 散寒解表/发散风寒
祛风解表 疏散风热
1、主要具有发散解表作用,主要适用外感表证。
2、部分解表药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
3、部分解表药能够有止咳平喘作用,可用于喘咳。
(1)、脾阳不运,痰饮眩悸者。 (2)、中焦虚寒,脘腹冷痛: 2、心悸、奔豚:温通心阳常用药。(心阳虚) 3、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肾阳虚)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桂枝
发散风寒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1、温热病、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诸证忌用。 2、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紫苏
发散风寒药
图片 历史 来源
临床特点
用法用量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苏叶 入药部位:叶
苏梗 入药部位:茎
紫苏
发散风寒药
紫苏 入药部位: 茎、叶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紫苏
发散风寒药
【临床特点】 ★本品为“风寒外感灵药” ,是临床最常用的发 散风寒药,因兼有行气和化痰作用,所以兼脾胃气滞, 胸脘满闷或咳喘痰多的风寒外感者尤宜。
麻黄
发散风寒药
★ 【应用】
发汗解表
1、风寒表证:发汗力强,为辛温解表之峻剂。 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善治风寒表实 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
宣肺平喘
2、咳嗽气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
利水消肿
3、风水水肿:越婢汤、越婢加术汤。
此外,有散寒通滞功效,可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解表药
★ 分类:
分类
药性
发散风寒药 辛温
功效 发散风寒
发散风热药 辛凉 发散风热
主治 风寒表证
1、风热表证 2、温病初起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生姜 羌活
桂枝* 紫苏(附:紫苏梗)
香薷
荆芥*
防风*
白芷
细辛
苍耳子
辛夷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药学、临床药学专业2013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