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聋

合集下载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一般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鉴定标准参考范例:
1. 噪声暴露史:患者必须有长期或慢性噪声暴露史,通常要求连续或累计暴露超过一定的时间,如五年以上。

2. 听力损失:受噪声聋影响的听力损失必须符合一定程度的要求。

常用的评价指标是纯音听力平均值(PTA)在中频
(500Hz、1000Hz、2000Hz)上超过一定的阈值,如PTA超过40dB。

3. 职业联系:患者必须能够证明其听力损失与职业噪声暴露有一定的联系。

这可以通过工作岗位和暴露程度的详细记录以及工作场所噪声水平的测量来证明。

4. 相关检查:除了纯音听力检查,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耳鸣检查、听神经电图、听觉诱发电位等,以进一步确认噪声聋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具体的标准应参考当地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来确定。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

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

由于生产性机械产生的噪声均为连续稳太性,因而对听力的损伤是一种慢性渐进式的。

一般在一到两年的接噪时间内不会有耳聋的情况。

(我国《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规定是三年)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噪声作业工龄较长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

预防职业性噪声聋措施:
1、控制噪声源。

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阻断噪声传播
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控制噪音的传播。

3、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如佩带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

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

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

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每年一次包括听力检查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

同时,患有噪声聋的患者应及早脱离噪声环境,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

由于耳鸣引起的睡眠不好,可加用镇静药物。

对于噪声引起的情绪低落、焦虑等情绪变化,应鼓励安慰患者。

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

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

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职业性噪声聋伤的定义职业性噪声聋伤是指因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下而导致的一种聋盲程度不同的职业疾病。

职业性噪声聋伤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疾病,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工作者很容易出现这种疾病。

职业性噪声聋伤的残疾等级职业性噪声聋伤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级越高,残疾程度越严重。

•一级: 聋哑残废,听力损失在70分贝以上,丧失前语和交流能力•二级: 重度耳聋,听力损失在50~70分贝之间,无法正常听取和交流•三级: 中度耳聋,听力损失在40~50分贝之间,听力较差,不能从事需要严格听力要求的工作•四级: 轻度耳聋,听力损失在25~40分贝之间,影响正常的交流和工作能力评定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疾等级的标准评定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疾等级主要是根据听力损失与说话、听力行为和语言能力的评估,根据聋哑程度、语言能力等,参照相应国家和地区的规定确定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疾等级。

评估职业性噪声聋伤时,需要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年限、工作时长以及职业病防护情况等因素。

职业性噪声聋伤对劳动能力的影响职业性噪声聋伤会使受损听力范围内的信息处理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语言、听力等多种能力,在工作中出现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丧失,大大影响从事某些行业或职业的工作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和社会地位。

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是指根据人体功能障碍的程度、疾病和伤残的状态等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决定个体从事某种工种或职业的最高限度。

劳动能力评定采用相信的评估方法,需要充分的、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

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身体状况•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特别是噪声等有害因素•个体的年龄、教育和职业经历•患者的社会情况以及其他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结论职业性噪声聋伤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和生活质量。

评估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疾等级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非常重要,可以有效保障工作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噪声聋属于职业病吗

噪声聋属于职业病吗

噪声聋属于职业病吗
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

在我国职业病列表中规定为法定职业病。

长期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早期会出现听力下降或听阈升高,产生听觉疲劳。

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继续长期地接触强噪声,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

这是由于内耳感音器官受噪声的作用,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推行性病变,即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2、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性噪声聋,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性噪声聋是由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致害因素造成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3、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观察对象”进行诊断,在其进行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4、职业性噪声聋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5、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噪声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性噪声聋病人。

6、职业性噪声聋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针对噪声暴露与听力损失之间 的关系,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 丰富和完善。
研究成果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机制逐渐明确,包括噪声暴露对毛细胞、耳蜗神经元等听力结 构的影响。
针对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手段不断涌现,如采用防噪耳塞、加强工人的 听力保护意识等。
针对职业性噪声聋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如药物治疗、听力辅助器具等。
针对高噪声岗位,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岗位操作规 程,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减少噪声暴露。
国际相关标准与规定
国际劳工组织(ILO)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ILO制定的关于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为各国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了参考。
欧盟职业卫生与安全指令
欧盟发布的关于职业卫生与安全的综合性指令,其中包含了噪声暴露的限制和预防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
优化工作场所布局
01
合理安排工作场所布局,减少噪声传播和干扰。
加强通风和换气
02
保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减少因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而引起
的身体不适。
提供休息和放松场所
03
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休息和放松的场所,让员工在工作间隙有
机会放松身心。
04
职业性噪声聋治疗与康 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
针对噪声聋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听力损 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改善微循环、营 养神经、细胞赋活及激素类等药物。
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内耳 的炎症和水肿,缓解听力损伤。
神经营养药物
其他药物
如维生素B1、B6、B12等,可以营养神经 ,促进听神经修复。
如血管扩张剂、抗氧化剂等,可以改善内 耳微循环,缓解听力损伤。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神 经功能,缓解听力损伤。

职业噪声聋鉴定

职业噪声聋鉴定

职业噪声聋鉴定
职业噪声聋鉴定是根据劳动者接触噪声的职业史、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行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以及纯音测听为感音性神经性聋等综合考虑的。

此外,还需要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对于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分级,主要有以下标准:
1.轻度噪声聋:26dB~40dB HL;
2.中度噪声聋:41dB~55dB HL;
3.重度噪声聋:≥56dB HL。

听力保护计划是预防噪声聋的重要措施,当劳动者职业暴露的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dB(A)时,用人单位应建立有效的听力保护计划。

这包括工程控制、组织管理、听力保护培训、职业健康监护、噪声监测、护听器、对噪声危害持续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记录保存、计划评价等方面。

如果劳动者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需要在诊断机构进行耳科常规检查、至少3次纯音测听(两次检查间隔至少3天)以及相关的听力客观检查以鉴别诊断。

同时,需要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接触噪声的职业史证明。

上述材料提交后,诊断机构完成职业病诊断,出具诊断证明书。

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模版

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模版

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模版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会对职业者的听力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导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职业性噪声聋是一种职业病,主要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造成的听觉系统损伤。

为了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职业性噪声聋的定义、原因及危害、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职业性噪声聋的定义与原因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在高噪声下,导致听觉系统受损,造成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原因是高强度噪声对听觉系统造成的直接损害。

在许多行业中,机械、建筑、交通等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来源。

例如,建筑工地的机械设备、工厂的生产线等环境中都存在噪声。

二、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职业性噪声聋对职业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首先,职业性噪声聋直接影响了职业者的听力功能,造成听力下降或丧失。

这不仅影响了职业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还可能导致职业上的困难和压力。

其次,职业性噪声聋还会给职业者带来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此外,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职业者出现其他身体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等。

三、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措施为了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雇主应提供适合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以降低职工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风险。

2. 进行职业健康监测:雇主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包括听力检查等,及早发现职业性噪声聋的征兆。

3. 降低噪声暴露时间:雇主应尽量减少职业者的噪声暴露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降低噪声对职业者听力系统的损害。

4. 实施技术措施:雇主应采取技术措施,如加装隔音设备、减少噪声源等,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5. 职业培训和宣传教育:雇主应对职业者进行职业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职业者的噪声危害认识,掌握正确的工作姿势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方法。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3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3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引言:职业性噪声聋是指由于长期或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噪声而引起的一种职业病。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性噪声聋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机制、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机制职业性噪声聋是由长期接触噪声引起的,其发生机制主要涉及耳蜗、听觉神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层面。

具体来说,以下是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发生机制:1.直接损伤: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噪声会直接损伤耳蜗内毛细胞。

毛细胞的损伤会导致听觉功能的下降,造成听力损失。

2.间接损伤:另一种发生机制是由于长期暴露噪声引起的应激反应。

长期暴露噪声会引起身体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会影响到内耳的微循环,导致内耳细胞缺血缺氧,从而损害听觉功能。

3.神经源性损伤: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下,噪声会引起听觉神经细胞的损伤和退化,导致听觉传导障碍。

二、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非常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听力损失:职业性噪声聋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听力损失。

劳动者长期接触高噪声环境,耳蜗内的听觉细胞逐渐受损,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听力。

2.语言沟通障碍:由于职业性噪声聋造成的听力损失,劳动者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

这不仅对劳动者本身的职业生涯造成影响,同时也影响劳动者与周围人的沟通和交流。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劳动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会对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影响生活质量:职业性噪声聋会严重影响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听力受损,劳动者无法正常参与社交活动、享受音乐等娱乐活动,降低了生活的乐趣。

三、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声聋是指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下所引起的一种职业性耳聋疾病。

职业病鉴定标准是根据国际通用的职业病定义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用于评估和鉴定职业病的一套标准。

噪声聋的职业病鉴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数据:鉴定人员需要对被评估人员的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测量,并获得相应的监测数据。

2. 暴露时间:根据监测数据以及被评估人员工作的时间和频率,对其噪声暴露时间进行评估。

通常要求连续暴露时间超过3年。

3. 聋程度:根据被评估人员的听力检测结果,评估其耳聋的程度。

常使用聋级来评估,通常要求聋级在3级以上。

4. 职业接触史:需要获取被评估人员的职业接触史,以确定其聋病与工作环境的因果关系。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鉴定人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以确定是否符合噪声聋的职业病鉴定条件。

最终的鉴定结果将作为职业病赔偿和防控措施的依据。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职业性噪声聋(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ONIHL)是指由于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而导致的职业性听力损伤。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日益严重,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及时诊断和干预职业性噪声聋,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以便对受影响的人群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保护。

一般来说,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噪声暴露的评估,二是对受损听力的评估。

对于噪声暴露的评估,通常会考虑暴露时间、噪声强度、频率特性等因素,以确定个体是否存在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而对于受损听力的评估,则需要进行听力测试、听觉门槛测定等检查,以确定听力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标准,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职业性噪声暴露史,包括暴露时间、工作环境、噪声强度等信息;其次,需要进行听力测试,以确定听力损伤的程度和类型;最后,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听力损伤的因素,如遗传因素、药物毒性等。

只有在符合以上所有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出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在诊断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职业、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噪声暴露情况,以及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的多样化特点,如移动办公、远程办公等新型工作模式对噪声暴露和听力损伤的影响。

因此,诊断标准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除了诊断标准的制定,预防和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工作场所,应该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如隔音设备、耳塞、耳罩等,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噪声暴露。

此外,定期进行听力监测和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以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总之,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应该是科学、合理、全面的,能够准确反映个体的噪声暴露情况和听力损伤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素进行综合评估。
诊断依据
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
听力学检查结果
根据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确定工作场 所噪声暴露水平,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根据听力学检查结果,如纯音听力测试、 声导抗测试等,评估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和部位。
症状观察
影像学检查结果
观察患者的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 ,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
听力测试
纯音测听
测试患者对不同频率纯音的听阈,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
言语识别率测试
测试患者在噪音环境下对言语的识别能力,了解患者实际听力状况。
诊断评估
01
02
03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职业史、症状、 体格检查和听力测试结果, 综合评估是否符合职业性 噪声聋的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听力 损失,如中耳炎、耳毒性 药物等。
该规范对噪声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做出了规定, 包括监护内容、方法和周期等。
要点二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该规范为企业提供了职工听力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包 括噪声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措施。
谢谢观看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加强员工培训,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
定期更换防护用品
对防护用品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有效性。
定期健康检查
建立健康档案
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工 的听力状况和职业史等信息。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听 力损伤,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和治疗。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目录
• 职业性噪声聋概述 •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流程 • 职业性噪声聋预防措施 • 职业性噪声聋治疗与康复 • 职业性噪声聋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1、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系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2、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同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对生产场所的噪声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必须在特殊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1、耳塞的使用(1)各种耳塞在使用时,要先将耳廓向上提拉,使耳甲腔呈平直状态,然后手持耳塞柄,将耳塞帽体部分轻轻推向外耳道内,并尽可能地使耳塞体与耳甲腔相贴合。

但不要用劲过猛过急或插得太深,以自我感觉适度为止。

(2)戴后感到隔声不良时,可将耳塞稍微缓慢转动,调整到效果最佳位置为止。

如果经反复调整仍然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改用其他型号、规格的耳塞试用,以选择最佳者定型使用。

(3)佩戴泡沫塑料耳塞时,应将圆柱体搓成锥形体后再塞人耳道,让塞体自行回弹、充满耳道。

(4)佩戴硅橡胶自行成型的耳塞,应分清左右塞,不能卉错;放人耳道时,要将耳塞转动放正位置,使之紧贴耳甲腔内。

2、耳罩的使用(1)使用耳罩时,应先检查罩壳有无裂纹和漏气现象,佩戴时应注意罩壳的方向,顺着耳廓的形状戴好。

(2)将连接弓架放在头顶适当位置,尽量使耳罩软垫圈与周围皮肤相互密合。

如不合适时,应移动耳罩或弓架,调整到合适位置为止。

(3)无论戴用耳罩还是耳塞,均应在进入有噪声车间前戴好,在噪声区不得随意摘下,以免伤害耳膜。

如确需摘下,应在休息时或离开后,到安静处取出耳塞或摘下耳罩。

(4)耳塞或耳罩软垫用后需用肥皂、清水清洗于净,晾干后再收藏备用。

橡胶制品应防热变形,同时撒上滑石粉贮存。

噪声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当劳动者处在高噪音环境下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使劳动者听觉器官内的毛细胞受伤,而出现了暂时性的听力受损,若能够及时中止暴露在噪音之下,那么听力就可以恢复过来;如果是长时间的暴露,不但毛细胞无法复原,反而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因为听力损失的特点之一即是“不可逆”、“不可复原”的过程,一旦发生听力受损目前还没有办法治疗,只有避免继续恶化下去,而无法恢复原来的健康。

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

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

长期噪声下工作警惕职业性噪声聋噪声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环境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噪声不仅来自于交通、工业、建筑等场所,还来自于我们的工作环境。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工作,职业性噪声聋就可能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疾病。

职业性噪声聋是由于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而导致的听觉系统结构和功能损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全球有超过6000万人患有职业性噪声聋。

而在中国,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职业性噪声聋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职业性噪声聋的病因主要是长期接触高噪声环境,噪声水平超过85分贝。

高噪声环境在许多职业中都普遍存在,如工厂、建筑现场、机场、餐馆等。

受职业性噪声聋影响的职业包括工人、建筑工人、机械工、教师和军人等。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工作,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职业性噪声聋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受影响的人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听力困难等症状,甚至无法正常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其次,职业性噪声聋也会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

受影响的人会感到沮丧、焦虑和自卑,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

此外,职业性噪声聋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失眠、头痛、消化不良等。

在面对长期噪声下工作的环境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以预防和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1. 了解工作环境的噪声水平。

在选择工作时,我们应该咨询有关部门,了解工作环境的噪声水平。

尽量选择噪声水平较低的工作环境。

2. 佩戴耳塞或耳罩。

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时,我们应该佩戴适当的防噪设备,如耳塞或耳罩。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

3.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在长期接触高噪声环境后,我们应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如果发现听力下降或其他听觉问题,及早就医和接受治疗。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噪声对身体的影响。

我们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5. 寻求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三篇)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三篇)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在工作场所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的环境下,造成内耳和听觉神经受损导致的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人们需要了解一些防治知识。

以下是一些防治职业性噪声聋的方法和措施。

1. 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场所应实施职业健康管理,包括进行噪声监测和评估,控制噪声暴露强度,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等。

2. 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来降低噪声暴露。

例如,在机械和设备上安装隔音罩,使用降噪设备,调整设备运转方式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改进工艺等措施来减少噪声产生。

3. 个体防护措施:应根据噪声暴露情况,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

例如,佩戴个体防护装置,如耳塞和耳罩,减少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4. 职业康复:对于已经受到职业性噪声聋伤害的人员,应进行职业康复和听力康复。

职业康复包括职业重新定位和转岗,以避免再次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

听力康复可以通过听力辅助装置和听觉训练等方式进行。

5. 定期体检:在职业性噪声暴露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和职业健康体检,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性噪声聋的问题。

6. 职业卫生教育:加强职业卫生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意识。

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工作人员了解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和防护知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7. 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职业性噪声聋防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性噪声聋的问题,加强危害因素评价和监测,提高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

8. 法律法规:完善和执行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明确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护要求和标准。

加强监督执法,对违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和惩戒。

总之,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工作单位、个人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程控制、个体防护、职业康复、定期体检、职业卫生教育、管理和监督以及法律法规的配合,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率,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和健康。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纯音听阈 语音水平听阈 频率特音辨别能力和沟通困难。 确定听力受损的具体范围。
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措施
个体防护
佩戴适当的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 声暴露。
工作场所安全
采取降噪措施和工程调整,防止 噪声产生。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 锻炼,增强抵抗力。
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因素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噪声强度、暴露时间、个体 容易受损性等。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方法
面试
了解个体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暴露情况。
问卷调查
评估个体的听力问题和职业噪声暴露情况。
听力测试
通过纯音测听和语音水平测试评估听力损失。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评估指标
结论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对于职工健康保护至关重要,通过评估和预防措施, 可以减少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和程度。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是由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而引起的听力丧失。职业性噪声 聋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职工健康保护和工作场所管理至关重要。
噪声聋的定义
噪声聋是一种因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而导致的听力损失,通常发生在 工作场所。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重要 性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确定职业性噪声聋的存在和程度,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并促进职业健康和职工福利。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范文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范文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范文职业性噪声聋是一种与工作环境中的长期暴露于高噪声水平相关的听力损失。

这种噪声聋在很多不同的工作场所中都存在,特别是在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

这篇文章将探讨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水平直接相关。

噪声聋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在超过85分贝的噪声环境中,造成内耳和听神经的损伤。

这种噪声聋的发生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噪声聋的发生与工作场所中的噪声源的类型和强度有关。

例如,机械设备的操作声音,工地上的施工噪音等都可能导致噪声聋的发生。

噪声源的强度越高,暴露的时间越长,可能导致的听力损失就越严重。

其次,个体的耳蜗对噪声的敏感程度也是职业性噪声聋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人对噪声的敏感程度比较高,他们更容易受到噪声聋的影响。

此外,个体的年龄和性别也与噪声聋的发生相关,年龄越大,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容易受到噪声聋的影响。

另外,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控制措施是否得当也会影响噪声聋的发生。

如果工作场所没有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如隔音设备,个体暴露于高噪声环境的机会就会增加。

此外,一些工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噪声聋的风险,忽视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率。

首先,工作场所应该进行噪声评估,确定噪声源的类型和强度。

在确定了噪声源后,应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使用隔音设备,减少噪声源产生的声音。

其次,个体应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或耳罩来降低噪声对耳蜗的影响。

此外,在工作场所中应该强调个体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工人噪声聋的风险,以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此外,政府和工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噪声聋问题的认识和管理。

他们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并设立相应的标准和监督机构。

此外,工会组织可以与雇主合作,提供工人的健康与安全培训,从而提高工人意识到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总之,职业性噪声聋是一种与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的听力损失。

职业性噪声聋与个人防护科普小知识

职业性噪声聋与个人防护科普小知识

职业性噪声聋与个人防护科普小知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职业和工作环境存在噪声问题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如建筑工地、矿山、机械等作业场所,其中严重之一便是职业性噪声聋(国家法定职业病)。

大多数工业或繁忙的城市环境中,噪音污染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噪声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污染,更可能致接触者全身性、多系统伤害。

那么,关于职业性噪声聋,你了解多少呢,该怎样进行防治呢,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凡是使人厌烦的、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

比如即使是播放音乐,对于正在睡觉或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人来说,也会使人感到厌烦而成为噪声。

职业性噪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

职业性噪声聋法定定义:系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而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一般而言,患者最初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听觉疲劳和耳鸣,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措施与干预而继续接触强烈噪声,听觉系统的感音器官即发生退行性改变,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这些症状可能会演变为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职业性噪声聋不仅仅是一个听觉影响问题。

长时间的噪音暴露不只影响听觉,还可能波及到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并可能诱发其他多种症状,如头痛、失眠、记忆减退、血压升高等;同时长期的听力下降还可能导致劳动者减少与人沟通,造成社交能力障碍。

其次,工作中,强噪声环境下容易感觉疲乏、烦躁,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使差错率升高从而影响作业能力和效率,有些工作场所(如矿井、机械加工)因噪声掩盖了危险信号或人工发出的警报,往往造成严重工伤事故发生。

此外一方面,员工由于受噪声影响需要调换噪声岗位,新人员还需重新培训上岗,会降低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另一方面,治疗职业性噪声聋所需的医疗资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因此,职业性噪声聋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多重威胁,影响生活质量,还给企业和社会造成经济一定负担。

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噪音聋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而导致的职业病,其对人体听
觉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为了准确鉴定噪音聋,制定了一系列的鉴定标准,以便对患者进行科学评估和诊断。

下面将介绍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噪音聋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噪音暴露史,二是听力损失情况。

噪音暴露史是指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的情况,通常通过工作史和生活环境来进行调查和记录。

而听力损失情况则是通过听力测试和听觉功能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听力水平,包括听力损失的程度和频率范围等。

其次,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的相关规定,噪音聋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有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且听力损失符合特定的标准。

在进行
职业病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噪音暴露史和听力损失情况,以确定是否符合噪音聋的诊断标准。

此外,噪音聋的鉴定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职业暴露情况的复杂性。


同人群对噪音的耐受能力有所不同,而不同的职业环境也会对噪音聋的发生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噪音聋的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和职业暴露情况,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是根据患者的噪音暴露史和听力损失情况来
进行评估和诊断的。

在进行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职业暴露情况,以确保对患者的科学评估和诊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噪音聋职业病鉴定标准的了解,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职业病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病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病噪声聋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诊断标准:
1. 职业暴露史:患者必须有明确的职业暴露史,即长期或频繁接触噪声环境。

2. 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范围是诊断噪声聋的重要依据。

听力损失通常在噪声暴露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发展,早期可能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到语言频率的听力。

3. 听力测试:听力测试是诊断噪声聋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听力测试包括纯音测听、言语测听等。

4. 排除其他原因:在诊断噪声聋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如耳部疾病、药物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

5. 职业病鉴定:如果患者满足上述所有条件,且其听力损失与职业暴露有关,那么可以诊断为职业病噪声聋。

需要注意的是,噪声聋的诊断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患者不能自行判断和诊断。

同时,预防噪声聋也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噪声暴露,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需注意的问题:
1 要按GB7583-87声学纯气导听阈测定,保护作用。
《国家标准局1987.3.27》
2 从职业医学角度掌握标准,请专科医师耳科常规
检查。
3 诊断必须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42条规定。
4 冒诊与漏诊。
5 注意伪聋夸大性听力损失的识别:
职业史与职业噪声接触史不符。
语频听力损失超过中度(40dB)以上, 应进行客观检查,排除伪聋和夸大性听力损 失。
7、诊断噪声聋排除其他致聋原因
伪聋,夸大性听力损失,
药物中毒性聋(链、庆大、卡那等),
外伤性聋, 家族性聋,
传染病性聋(流脑、腮腺炎、麻疹等),
美尼尔氏病, 突发性聋,各种中耳疾患等。
七、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及分级
1、观察对象: 双耳高频(3,4,6KHz)
平均听阈≥40dB(HL)
2、诊断及诊断分级: 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
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0.5、1、
2KHz)平均听阈做出诊断分级。 (1) 轻度聋 26dB-40dB(HL) (2) 中度聋 41dB-55dB(HL) (3) 重度聋 ≥56dB(HL)
4、特点 断续噪声比持续噪声损伤小; 突发噪声比逐渐开始者的危害大;
噪声伴震动对内耳的损害比单纯噪声明显
5.复合因素
苯系+噪声联合对耳毒损害具有相加作用。

噪声对毛细胞代谢产生严重障碍
苯系可引起听神经听觉诱发电位Ⅰ、Ⅲ波延长,
听神经和脑干上段均受累
6. 年龄愈大,噪声听力损伤愈明显 GB 7582 0.5-6kHz相对年龄为18岁的听阈级 偏差的中值。 因而诊断分级年龄修正必须参考
6
• 单耳语频平均听阈( dB )= (HL0.5KHz+ HLIKHz+HL2KHz)/3
八、处理原则
1.观察对象不需要调离噪声工作场所,同时患
耳鸣者例外
2. 轻、中、重度聋均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 3. 语频平均听力损失≥56dB(HL),应配载 助听器 4. 噪声敏感者(上岗听力正常,噪声环境作
2、纯音听阈重复性测试结果,各频率阈值
偏差应≤10dB,听力损失应符合噪声性听力损失
的特点。
暂时性阈移,应脱离噪声环境12-48h后。
复查(观察对象或噪声聋)应脱离噪声环境 后一周。
3、纯音听力检查,受检者在听力计 最大声输出值仍无反应,以最大输出值计算。 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应按GB/T 7582进行年 龄、性别修正。
3.按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 (1)持续噪声:


稳态噪声: 声级波动<5dB(A)
非稳态噪声:声级波动≥5dB(A)的噪声,危害大
(2)脉冲噪声:
持续时间≤0.5s 间隔时间>1s,
声压有效值变化(强度波动幅度)≥ 40dB(A)
* 高频噪声较低频噪声损害大,尤4kdB
4.噪声聋的定义:因长期接触噪声刺激 所引起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
业1年,3、4、6KHz任一耳听阈达到65dB(HL))应
调离
5. 各种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建议调离 噪声作业
6. 复查对象:
首次听力筛查语频正常,双耳高频听阈 ≥40dB者。 复查结果仍≥40dB者应列为观察对象。 按期体检。
7. 岗前职业禁忌:
双耳高频听阈≥40dB; 语频任一频率纯音气导听阈>25dB; 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 各种原因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 II和III期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病。
40Hz与ABR阈值测定相结合客观评估较为理想
ABR阈值较纯音听阈高15-20dB±
40Hz阈值较纯音听阈高20dB±
5、耳声发射: 主要反映4KHz以上频率的外毛细胞功能。 以不同频率的声反射连线组成。
声反射>背景噪声基线10dB为正常。
6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
客观检查方法与纯音测听比较时
职业性噪声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职业病科
万 伟 国
一、概述
1.噪声定义:是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 律地杂乱组合,使人厌烦或有 害于身心健康的声音
2.噪声的分类: (1)生产性噪声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 如:机械性噪声(撞击、摩擦、转动„) 流体动力性噪声(通风机、空压机…) 电磁性噪声(发电机、变压器„) (2)生活性噪声
爆震聋:由一次或多次高强度脉冲噪
声瞬时暴露所致
二、噪声对听觉系统的作用
1.声波空气传导:
耳廓收集声音
砧 镫)
耳道
声音放大
鼓膜
中耳(锤
内耳内耳毛细胞
(高度灵敏、专一性)将声音变为电流 通过听觉神经传导路线 经过分析加工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
2.听力障碍的几个原因

遗传性耳聋:
父母基因或染色体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


重复测试结果,各频率阈值偏差应≤10dB.
诊断评定分级时应以听阈最小值进行计算
分别计算左右耳语频平均听阈后,以较好耳平均听阈
进行噪声聋诊断分级(注意年龄修正)
时,应进行客观听力检查,如: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40Hz听觉诱发电位,
声阻抗声反射阈、耳声反射,ASSR
以排除伪聋和夸大性听力损失的可能。
(6) 平均听阈的计算(四舍五入) •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dB)=
左耳 HL 3KHz+HL 4KHz+HL 6KHz+右耳HL 3KHz+HL 4KHz+HL 6KHz

非遗传性先天性耳聋 妊娠后母体病毒感染或分娩过程中引起产伤、核黄 疸证等

非遗传获得性 药物聋: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感染性聋:腮腺炎、麻疹等 创伤聋
3.生理性听力损失

听觉适应: 短时间接触噪声,出现耳鸣,听力 下降,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 境,短时恢复

听觉疲劳: 强噪声环境停留时间较长,听力显 著下降,听阈提高15-30dB以上,离开 噪声环境,数小时甚至几十小时才恢复
有自觉听力损失或耳鸣症状,
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
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1、确切的噪声作业史: 指超出GBZ2所规定的工作场所噪声声级卫
生限值的噪声作业。
8h等效接触噪声≥85db(A),
每天不足8h可根据实际接触时间,按每增
加3dB,接触时间减半,确定噪声接触限值

Ⅰ、Ⅲ、Ⅴ波潜伏时稳定

Ⅴ波反应阈一定程度上反映1-4KHz行为听阈,但
不能准确和代替行为听阈,且较行为听阈高15-
20dB

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以两耳Ⅴ波潜
伏期和Ⅰ-Ⅴ波峰间期差,判断听觉和脑干功能
4 40Hz听觉相关电位(与ABR机理相同)→反
映丘脑以下相对应的是纯音低频部分IKHz及以下。
受损的毛细胞

耳蜗以外(中耳疾病传导聋、听神经通 路、听中枢神经疾病)引起感音性聋与 噪声无关

药物、传染病、美尼尔、迷路炎等可损 害耳蜗,应做好鉴别诊断,以免误诊

声波
中耳与内耳病变并存
影响
声波传导
听力下降
混合性聋

骨导听阈符合职业性噪声聋特点,可按 骨导听阈进行诊断评定
三、影响听力损失的原因
3 听觉诱发电位(ABR)
检测声波经耳蜗毛细胞换能,听神经和听
觉通路到听觉皮层,传递过程中产生各种生物 电位的客观测听法
ABR→听N→脑干各部位的NS被诱发的电位变化。
(其结果不能代表病人听到声音。听力减退病变部
位都在脑干水平及以下)。
听力损失越严重ABR阈值越严重,呈正相关
ABR阈值相对应的是纯音中、高频1~4KHz
五、听功能检查
1 .纯音气导听阈测定:
按GB7583-87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 测试音的给声顺序: 1KHz 2KHz 3KHz 4KHz 1KHz 6KHz (8KHz) 500Hz
一耳测试完毕再以相同的顺序,测试另一耳。
听力图绘制:右耳:O,左耳:X, 最大输出级上无反应, 右耳:O ,左耳:X 骨导右耳 [ ,左耳 ]

暂时性阈移

永久性阈移
4.听觉损伤

声波
经外耳
耳道
鼓膜
中耳(三块听骨如中耳疾病,外伤、异 物等) 听力障碍 传导性聋

声波
传导径路
内耳毛细胞损伤(肿胀、变
性、萎缩或消失)
听神经
感音性聋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病变
中枢性聋、
感音神经性聋按部位分 神经性聋、 感音性聋 统称感音神经性聋
正常的内耳毛细胞
0.5KHz 高 15-20dB 左 右 , 1 、 2 、 4KHz 高 10dB左右
小结
听力客观检查是辅助纯音测听结果识别职业 性噪声聋重要手段。



客观检查结果不能作为诊断鉴定计算依据。
纯音测听力损失程度与客观检查结果阈值呈 正相关,可减少漏诊、误诊。
六 、诊断原则
确切的职业噪声接触史,
听力测定与语言交流不符。
多次纯音测听各频率>10dB,波动差异大
曲线平坦(全聋)。 客观听阈检查是必要的,保护职业病诊断医务人员。
总 结(1)
牢记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三个准入条件:

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 工作场所超过噪声级卫生限制 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
总 结(2)
诊断时四个必须:
3. 诊断步骤:
(1) 耳科常规检查
(2) 做出诊断评定前至少要进行2次以上的 纯音听力检查 (至少间隔3天),各频率听阈偏差 ≤10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