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事件的角色演变和场域角逐——以“奥巴马女郎”事件为例
从奥巴马当选看新媒体对美国总统大选的渗透
从奥巴马当选看新媒体对美国总统大选的渗透发布时间:2008-12-23 14:06:47来源/作者:中国广告网【如何订阅手机报】一、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
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弗拉克林·罗斯福看中了广播,那个彼时的传媒新宠,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将其政治主张传散开去;而肯尼迪竞选时期,候选人在电视上面对万千观众发表演说成为了常态。
进入到新媒体时代,美国总统候选人纷纷跃然跳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希拉里、麦凯恩等先后在网络上安营扎寨,争取利用新媒体为自己创造有利的公共舆论环境,总统候选人的角逐场从白宫新闻发布会、各州巡讲会、电视辩论现场延伸到了web2.0、iphone、SMS(手机短信)、电子游戏等新媒体上。
美国总统大选中的现实权力与虚拟空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接触。
新媒体的互动性是它在这次选举中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和传统大选宣传模式(比如新闻发布会)那样大面积的播送(“推”)信息不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更看中让选民自己去选择(“拉”)信息,选民的主动性得到更多重视,新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得以有效扩散。
如果说在2004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网络仅仅还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小配角(当时已有候选人利用网络聚集选民的自发捐款),那么四年后的今天,美国著名网站“在线政治”(PoliticsOnline)主编菲尔?诺贝尔声称,“网络已经成为了如今总统竞选的基础”。
而Google公司CEO埃里克在2006年底也有过类似的预言:“能够发挥互联网全部潜力的候选人,将会在下一次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
”奥巴马这位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已经改变了历史,这不仅仅是他的黑人身份,还包括了他对新媒体在政治宣传策略上给予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奥巴马阵营深谙互联网上崛起的“长尾理论”的妙处,充分发挥了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网民聚合起来的潜力。
“长尾理论”这一说法由《连线》杂志主编科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于2004年提出。
媒介事件读书笔记
媒介事件——上一轮新媒体冲击——《媒介事件》读书笔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余波之下,电视这一影响深远的媒介横空出世,给整个传播界带来了一场前所唯一的变革。
在电视走入千家万户逐渐取代了广播,把信息以更多维的方式引入家庭后,由“新媒体”带来的各种变化都不可抑制地发生了。
如果说日常电视节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休闲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所提出的媒介事件则改变了更多——相比之下日常电视节目所带来的改变只能算是表层。
什么是“媒介事件”?在《媒介事件》一书中,该词被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
”书中为媒介事件规定了三种基本脚本:“竞赛”,譬如奥运会与总统竞选辩论;“征服”,譬如登月航行及1977萨达特出行;“加冕”,譬如查尔斯王子婚礼与肯尼迪的葬礼。
对以上三种事件的电视报道均属于媒介事件的范畴。
当然,媒介事件的内涵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除遵循以上三种基本脚本运行的事件之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媒介事件,比如纽约城市马拉松和韩国团聚事件。
不论是“竞赛”、“征服”、“加冕”这三种基本脚本还是其他类型的媒介事件,都拥有一些特殊性使其与日常的电视节目区分开来,使之事件化。
从符号关系学上讲,媒介事件按的首要特征取决于干扰性、垄断性、直播性和远地点性这些要素。
媒介事件一经出现,势必干扰其他日常电视节目的播送,并且使得许多同期频道的混响合并成一条单声道;对事件的传播与事件的发展同时进行,且重视语言的交通化与画面的质量。
从语义层面看,媒介事件一般是由组织者定位并由电视台认同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的播出过程被赋予了其特殊的核心意义,把一种或多种社会核心价值相关的象征性动作的表现置于突出地位。
而从语用学上讲,媒介使得巨大的观众群心驰神往,与事件播出相伴而生的是一种收视状态:结伴观看、排斥除观看相关事件之外的其他行为、为观看做特别的准备——所谓“节日性收看”。
媒介事件中的区域形象传播
形式:通过新闻 报道、专题节目、 社交媒体等多种 形式进行传播, 同时结合传统媒 体和新媒体的传 播渠道,提高区 域形象的知名度 和美誉度。
目的:提升区域 形象,吸引投资 和人才,促进区 域经济发展。
策略:制定科学 的传播计划,选 择合适的传播渠 道和形式,突出 区域形象的特色 和优势,加强与 受众的互动和沟 通。
失败案例的教训和改进方向
案例选择:选择具 有代表性的失败案 例,分析其传播过 程中的问题所在。
教训总结:从失败 案例中提炼教训, 如缺乏深入调查、 信息传递失真等。
改进方向:针对失 败案例的问题,提 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和方向。
案例分析:对改进 后的案例进行深入 分析,评估其传播 效果和区域形象塑 造的改善程度。
媒介事件中区域形象的定位原 则
媒介事件中区域形象塑造的成 功案例
媒介事件中的信息管理和发布
媒介事件中的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媒介事件中的信息发布:通过多种渠道发布信息,确保公众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信息管理的原则: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受到利益干扰。 信息发布的重要性:信息发布对于维护区域形象、促进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YOUR LOGO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媒介事件中的区域形象传播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媒介事件的类 型和影响
03.
区域形象传播 的策略
04.
媒介事件中的 区域形象塑造
05.
媒介事件中的 区域形象传播 案例分析
区域形象传播的效果评估
传播效果评估指标:覆盖率、点 击率、转化率等
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介事件_杨帆
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介事件杨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博士生)摘要:媒介事件和媒介人物是媒介环境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新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在由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而成的媒介环境中,媒介事件的生成范式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使得媒介事件的影响早已超出事件本身,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信息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像网一样包裹着我们,又像空气一样如影随形,是一种比真实更真实的超现实。
关键词:媒介环境、媒介事件、新媒介环境、媒介事件的两种范式近两年里“媒介社会”可谓是多事之秋,从沸沸扬扬的重庆“钉子户事件”到几近疯狂的“杨丽娟追星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厦门总投资额达108亿的“PX”项目在市民的集体“散步”中择地改迁,而已经营业了六个年头的“故宫的星巴克”也在公众强烈的质疑声中黯然退场。
陕西“华南虎事件”在网民一浪高过一浪的质疑声中,最终演变成一部悬疑片,赌命、年画虎、寻虎、验照,华南虎的40张数码照片和31张胶卷负片一波四折。
这些事件中,处处都有网民的身影,时时都有媒体的声音。
其实,消失21年的华南虎是不是真的现身远没有那么重要,媒介环境的改变,受众地位的再定义,以及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影响,才是事件的真正意义所在。
正如麦克卢汉所言:“每一种技术都立即对人的交往模式进行重组,实际上造就了一种新环境”。
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呈现出前所未的有交互性,不仅使得普通人也成为建构媒介事件的重要元素,而且也使得媒介事件的影响力跨越国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 媒介环境1、媒介环境的提出首先触及“媒介环境”这一概念的是那位“声名赫赫开万户”的大政家李普曼。
在他年轻时写的那部舆论学的开山之作《舆论学》中,第一章的标题就是“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
李普曼认为,我们的身外世界(实性世界)变得越来越广阔纷杂,如今人们已很难直接去感知它、把握它、理解它,诸如关税、贸易、财政预算、战争与和平等众多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都远远超出人们直接接触、亲身感受的范围。
不同媒介对女性污名化形象分析
不同媒介对女性污名化形象分析[摘要] 自李普曼首次提出“刻板印象”的概念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始终是社会认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在社会中展现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媒介对女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刻板印象。
那么这种刻板印象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它产生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媒介;女性;刻板印象;污名化;1.引言在当下的社会中,大众传媒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体,无论是新闻、综艺还是其他的叙事性文本中,均存在着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但这种刻板印象多半都是做了等级化处理之后的一种“偏差行为”。
本文结合戈夫曼的“污名理论”和李普曼的“刻板印象”,试图阐述大众传媒不同媒介中对女性的污名化刻板印象,分析其污名化形象的来源、传播途径以及呈现特征。
1.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内容的综述1.角色行为维度角色行为维度在各种研究和综述中常常出现,对于男性和女性不同角色的行为,人们会产生性别偏见。
比如,男性通常会被看做是一家之主,而女性往往是买菜、做饭、相夫教子的家庭女性、贤妻良母。
国外部分对性别偏见的研究定义了与男女性别相联系的特质,男性与女性相比更具有的特质如能力、力量和理性;相反,女性则是热情、温柔和感性,更加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1.职业维度关于职业维度考察普遍的结论是人们都存在职业性别的刻板印象,并且男性的刻板化程度远远高于女性。
国外的研究用自由反应式的方法测量,证明了这种现象。
男性和女性面对不同的职业做出的选择不同,外人对男性和女性做出选择的期望也不同。
不同的性别对职业的期望也不同,例如男性往往是偏向做技术类、管理类工作,而女性更加偏向语言类、教育类工作。
1.外表维度外表会对人的印象形成和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往往会对不同类型的外表和形象产生不同的印象和评价倾向。
如果男性穿了女性的衣服,化着浓妆,展示一种阴柔的美,或者是女性穿着男性的衣服,露出一身肌肉,都会认为是不合适的。
多媒体时代的媒介空间私人化及私人空间媒介化
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崛起的传播环境 早已开启。我们进入了一个更为温情的轻
一、政治传播学定义
中,政治传播已然不再是呆板、保守与冰 松的政治传播时代。本文将以第一夫人彭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尝试对政治传播
冷的政策、方针、会议报道亦或军事、外交 丽媛的形象建构为例,从政治传播学角度 学进行定义,有国外学者从政治学角度将
285 2015 年第 6 期
NEWS WORLD 学子论文选登
第一夫人形象建构的政治传播学解读
——以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形象建构为例
○张 琦
【摘 要】新媒体语境下,政治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夫人形象建构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学术界和媒体界讨 论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分析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形象建构过程,从政治传播学角度探索政治传播的技巧与规律。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公共平台,属于公 版)》,2007(10):164-165
不雅言论视频事件”在网上流传,一段长 1 共空间,其探讨问题主要集中于公共议
②柳邦坤、陈长松,《论融合媒介使用
分 18 秒的视频把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 题。私人议题主要通过亲身传播和群体传 空 间 的 私 人 化 及 影 响》[J]《. 编 辑 之 友》,
许能给出答案。2005 年“李冰冰、朱孝天酒 来越私人化。
⑤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
店亲热事件”遭香港媒体曝光,而内地媒
媒介空间的私人化容易造成媒介公 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0:35
体没有一家购买。
共资源的浪费,把原本应该用来探讨公共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
另外,不妨再设想一下,在“毕福剑不 议题的空间占用。而且也分散了受众的注 与新闻系)
奥巴马女孩媒介事件分析
传播学总论作业《媒介事件分析》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公共关系学09级1班授课老师: 王芳老师完成时间: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奥巴马女孩”媒介事件分析事件概要介绍: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并与中国青年对话,现场一名与奥巴马一起出现在镜头里的中国黑衣美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位美女当时脱掉红色外套穿着黑衣坐在奥巴马背后听演讲的全过程,被制作成了动画上传网络,迅速走红各大论坛,被各大论坛广泛转载,并在猫扑引发网友人肉搜索。
随后,又有网友将奥巴马演讲视频中有关该女子的片段截图上传。
事件相关发展:网友们纷纷被黑衣美女的气质和美貌倾倒,动画和视频迅速走红各大论坛。
网友“alex”称赞:“此女子比大明星的感觉更好,尤其是气质,真脱俗。
”网友“honolulu”调侃说,“此美眉不知道是否电到奥巴马?”有网友描述说,在场的中国大学生,一种是猴急地想和美国总统握手,还有一种是很害羞地和奥巴马握手,只是完成任务。
唯独这个女人,优雅地站在那里,一种独特的气质逼人,身着黑色OL职业装,下面是黑色丝袜,盘起的发髻更是愈显高贵。
更让人心颤的是,此女仪态万千,神态动作是那么的不卑不亢,在场的其他普通中国大学生真的无法与奥巴马身后黑衣美女共论。
人红难免“是非”多,这样的美女究竟来自何处?在猫扑、天涯等论坛,从11月17日开始,就有网友发动了强大的人肉搜索。
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各种传闻不断涌现。
有传言称“黑衣美女和范冰冰有亲戚关系”,还有说“是杨澜的侄女”,甚至还有人推测黑衣美女是警察,“美得杀气凌厉”。
随后有网友上传了该女子的一张“校内生活照”,称“黑衣美女是上海交大的学生,曾是上海形象大使”。
有网友进一步爆料称:“她是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MBA 新生,在学校经常可以看到她。
”不过,有网友就觉得,黑衣女子表现出的冷静,“不可能是个学生”。
传言越来越多,经过网友们进一步的人肉,黑衣美女的身份在网上被查实:王紫菲,自幼考入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后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被保送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读研究生。
媒介事件的内涵与对内外部影响效果--以近年来我国重大赛事转播为范本
科技的进步扩展了人的眼界,在印刷术和影像技术发明之前,人的视觉认知只能停留在此时此刻,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
但当现在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依托覆盖全球的电视通讯卫星,革命性的颠覆了人类视觉见证的对象和历史。
凭借现代传媒手段,我们可以见证历史,而对这种历史性事件的播报便是我们常说的“媒介事件”。
1 媒介事件的内涵关于媒介事件的具体含义,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西方学者也经常把“媒介事件”称为“新闻事件”、“奇观”,乃至是“伪事件”。
[2]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书中有着经典的表述:媒介事件研究的对象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而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非常规性。
{1}事实上,它们是对惯常的干扰,干扰着正常播出乃至生活的流动。
在书中,媒介事件被作者认为是提前策划,经过广告宣传宣布出来的,认为是一种文化表演和仪式,所参与的大众都是被邀请而来参与的,形象的将媒介事件分为“竞赛”、“征服”及“加冕”三种类型。
其中的“竞赛”,其具体表现为双方的竞争,如奥运会比赛、总统竞选等;“征服”具体表现为个人或国家的力量,如攀登喜马拉雅山和征服南极等;“加冕”具体表现为一种崇拜和节庆,如皇室婚礼、就职与颁奖典礼。
2 媒介事件对社会各主体的影响媒介事件作为一种非常规性的电视转播事件,对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主体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们把产生效果的对象分成三类:一是事件的组织者和主演者;二是记者和媒介播出组织;三是收看媒介事件的观众。
[1]2.1 对事件组织者和参演者的影响效果首先,直播可以提高参演者的地位,获得很高的关注度,授予他们在此事件中的合法性和超凡魅力。
在大型媒介事件中,媒体的镁光灯往往只会聚集在少数人的身上,他们在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收看的观众则会把自己的期望和精力投注在他们的身上,而这种期望又像是一层光环附着在事件主角的身上。
新媒体与美国总统选举——以2012年奥巴马竞选为例
摘 要: 以互联 网为代表的 新 媒体 对美国总统选举的 影响越来越大 新媒体具有信 息传播量大 信 . . 传播 的 跨 时空性、 参与 者的个性
化 与 大众等 特 。 最, 奥巴 马 在 总 统 竞 选 中充 分 的利 用这 些特; 最 ’ 在 资 金筹 集方 营 销 方 式都 显 示出 多 样性 吸引 年 轻 选民 和 少数 族 裔 扣女 性 。 0 l l 。 l 叠 曩 0 ≯ 。 0 曩 ≯ 、 一 曩 0 0 - - 0 0 一 叠 蔓
新 媒 体 与 美 国总 统 选 举
— —
以2 0 1 2年 奥 巴马竞 选 为例
1 0 0 0 8 8 )
李 益 斌 ( 中 国政 法大 学 北京
中图分类号 : G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2 — 0 1 2 5 — 0 1
关键词 : 新 媒体
美国 总统选举 ≯ 奥鹭马 薯 譬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曩
_ 0
_- ≯ … _ ≯
进入 2 0 世纪 9 0年 代 后 ,以 互 联 网 和手 机 为 代表 的新 型 的媒 这就使得新媒体在选举资金募集 中的作用大增。 ( - - ) 新媒体对候选人营销的丰富 体形式出现, 并且在许 多方面影响人们 的生活 , 其中也包括对美国 总统选举的巨大影 响,尤其是 2 0 0 8年和 2 0 1 2年奥巴马在选举 中 在前互联网时代 , 营销的手段包括巡回演讲 、 电视广告等 , 方式 成功的运用 了这些新媒体, 从 而成为美 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 单一 , 影响力小。在新媒体时代 , 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量大、 速度快 、 新 媒体 的涵 义 互 动 陛强 、 更 加平 民化 , 所 以新 媒体 对总 统选举 的营销 就十 分重 要 。 ( 一) 新媒 体 的定义 ( 三) 新 媒体 时 代选 民的 变化 联合 国教 科文 组 织 曾经 把 新媒 体 界定 为 “ 网络 媒体 ” 。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除了对候选人的巨大影响之外 ,还对选 民 美 国学者列维 ・ 曼诺 维奇 ( L e v ・ Ma n o v i c h ) 认为 , 新媒体是一种 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力。 首先 , 对选 民关心选举程度的提高 。 其次 , 对 与传统媒体形式没有相关的一组信息 ,但这些信 息可 以根据需要 年轻选 民的影响巨大。 以 相应 的媒 体 形式 展 现 出来 。【 1 ] 兰、 奥 巴马 2 0 1 2年 的 成功 策 略 笔者认为 , 所 谓 的新 媒 体 , 就 是 区别 于传 统 媒 体 , 如报纸 、 户 ( 一) 在 资 金筹 集 方 面 外、 广播、 电视 的“ 第五种媒体” 形式 , 这种媒体利用数字技术 , 网络 在2 0 0 8年 , 奥 巴 马就 成 功 的利 用 新 媒 体 中 的广 大个 体 选 民成 技术 , 移动技术 , 通过互联 网, 无线通信网 , 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 电 功的募集到资金 , 在2 0 1 2 年, 奥 巴马继续沿用这一策略。 脑、 手机 、 数字电视机 等终端 ,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 的传播形态 美 国总统竞选是“ 金钱选举” 的游戏 , “ 钱袋子 ” 是进入 白宫之 和媒 体 形 态 。 门的钥匙。 学者预言 2 0 1 2年竞选将是美国历史上最 昂贵的白宫之 战 。从 当前 看 , 共 和 党 有 几位 总统 参 选人 “ 吸金 ” 明显 能 力不 足 , 大 ( 二) 新媒体的特点 以数 字技 术 、 网络 技术 和移 动 技 术为 支 撑 的 新媒 体 , 在 传 播 方 部分竞选经费还是 自掏腰包 。 在美元铺路选举总统 中, 奥巴马的筹 面拥 有 着 许多 与 传 统媒 体 不一 样 的 特点 。 款能力明显更胜一筹 。 ( 二) 营 销 方式 多 样 1 信息传播量大 显而易见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 比传统媒体更丰富的 首 先是 , 开发 网站 。这 无 疑 是 网 络 营销 的第 一 步 , 也 是 最 关 键 传播载体和信息容量 ,这决定 了新媒体在传播信息量上 比传统媒 的一步。网站在奥 巴马竞选总统 的过程 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体 要 更 大 。首 先 , 网络 作 为 一个 虚 通过各类重要的网站, 奥 巴马不仅聚集 了人气 , 更是名利双收。其 虚拟空间 , 有着十分庞大的储存量。其次 , 互联 网上传播 的信息资 次是 , 电子邮件 营销 。这无疑是 目前最主流、 最有效的网络营销方 源形式丰富。 互联网则兼具了所有传统媒体的资源形式 , 既有及时 法与手段之一 ,奥 巴马竞选 团队正是通过 电子邮件营销才取得 了 性的传播 , 也有深度报道 , 既有文字图片 , 也包含 了声音和画面 , 可 这种效果 。 最后是视频广告 、 植入式广告、 搜索关键词广告 , 这使他 以说是全方位 、 立体式 的把信息传递到需求者面前。 成 为 互联 网最 引人 注 目的 网络 “ 红人” 。 2 . 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 三) 吸 引 年轻 选 民 和少 数族 裔 和女 性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一点就是 ,新媒体不仅仅只是一个 美 国大学校 园, 从教授到学生多数都支持民主党 的政策。 美 国 传播形式 , 门户 网站、 社交媒体 、 聊天工具 、 电子邮箱、 网络游戏 、 手 年轻人 向来支持民主党 , 所以两党在年轻族群支持度差距甚大 , 奥 机应用、 网络视频 、 数字电视等等 , 新媒体具有非常多 的种类 , 使得 巴马的社会政策倾 向自由派 , 包括女性权益和婚姻平权等 , 所 以学 其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元 可比拟的优势。 生和无政党倾向的年轻人较为支持。 这次大选前的民调显示 , 全美 3 . 信息发布与接受 的互动性 国黑人绝大多数倾 向选择奥巴马, 而不是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 。 美 0 0 8 年 就 曾把 奥 巴 马送 进 白宫 。在 这 一 年 的大 选 新媒体在传 播信息方面 的一个非 常重要 的特 点就是其互动 国女 性 选 民在 2 性 。传统 的媒体传播模式是单 向传播 , 接受 者只能被动的接受 , 而 中 , 妇 女 选 民 占选 民 的 5 3 %。 且可选择 的范围有限。而新媒体则不仅仅可以供接受者选择需要 总而言之 ,在新媒体时代的美 国总统选举表现了许多新 的特 的信息。 点, 谁 能把握住这些特点 , 并且成功的运用他 , 谁就能在以后的选 举 中笑 到最后 。 4 . 参与者 的个性化与大众化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决定 了他传播范 围的广泛 ,这就使得接受 的人更多 , 普通民众更多的参与进来 , 在新媒体时代成为拥有话语 注 释 : 2 0 06 ' . 1 2. . 权 的草 根 群体 , 打破 了过 去媒 体 被 精 英 掌控 的局 面 , 草 根 在新 媒 体 [ 1 ] 蒋宏 , 徐剑 。新媒体导论[ M 】 .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时代 的崛起使得一切媒体传播都不能忽视他们的作用。 参 考 文献 : 5 . 信息 传 播 的跨 时 空性 在新媒体时代 , 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 在一个地方 『 1 侗 鸿铎. 政治传播概论『 M ] .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 0 0 5 . 发布信息 , 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接收到 , 在过去发布的信 『 2 ] 杜俊 飞. 网络传播概论[ M 1 . 福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 2 0 0 1 . 息也会长时间的保留 , 并且可 以很方便 的获取到 , 这就打破 了传统 『 3 倜 庆山. 传播学概论『 M 1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4 . f 4 1 陈妍 . 政 治传 播与媒体政治 化—— 当代美 国总统选举 中的大众 媒体发布的滞后性和局限性 ,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高效 。 二、 新媒 体 在 总统 选 举 中的 作 用方 式 媒体角色分析[ D ] 上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何彤宇. “ 超级战舰” : 西方政治人物 的媒介 互动模式及策略—— ( 一) 新媒体对总统选举资金募集方式的补充 除了大财 阀和富豪之外 , 基数更大的普通的募集也是很重要 , 以美奥 巴马总统为例『 J ] . 新 闻知识 , 2 0 1 2 ( 9 ) .
马航报道论成败:全球化视野下的媒介责任
马航报道论成败:全球化视野下的媒介责任作者:乔新玉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6期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随着大众娱乐文化的普及,渐成我国年轻人戏谑的一个题材。
然而,回顾2014年的三八节,不免骤然发觉:马航事件完全遮蔽了妇女节的存在感,媒体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能力和责任往往是相匹配的,媒体强大能力的伴生物之一,便是人们对媒介责任的高要求,而高要求则可能带来严批评。
我国新闻媒体因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而饱受诟病,从权威媒体到相关学者,从网络大V到普通受众,反思、追问之声不断。
马航报道中,我国媒体的表现和舆论对此的非议值得研究,二者共同反映了“媒介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遭遇着媒体话语权力再分配的问题。
马航事件中的话语权力: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如果马航事件没有发生,所有的乘客安然落地,这当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而我国新闻媒体的能力,也不会处于一种被怀疑的尴尬境地。
新闻媒体组稿报道的能力、实力绝不会像凌波微步那样瞬间漂移,它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存在,很难有较大波动。
突发事件就像是意料之外的考卷一样,使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力变得有目共睹。
人们批评我国媒体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时,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报道能力,较之2008年汶川地震时有没有进步?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而且,我国的新闻媒体对国际新闻报道向来十分重视,以至于到了有民众抱怨其“事无巨细”的程度。
既然如此,我国新闻媒体此次在马航事件报道中的“马失前蹄”,究竟是受累于能力的突然下降,还是受制于媒体话语环境的变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马航事件中马来西亚方面在信息发布、搜救协调等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了信息的混乱。
信息发布混乱+突发事件=谣言四起。
MH370航班的失踪是极端事件,史无前例。
马来西亚方面在信息发布中的反复无常,在国际重大事件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忠实报道马来西亚方面所提供信息的媒体,自然就显得矛盾百出、手足无措了。
新媒介事件环境下的再思考
新媒介事件环境下的再思考作者:邹宗昊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1期摘要:自1992年戴尼尔戴扬和卡茨在其学术著作《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直播》一书提出“媒介事件”这一概念至今,已过去了20多年,伴随着世界飞速发展以及媒介系统内外部环境的变革,媒介事件具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甚至背道而驰的内涵,再思考其所反映出的社会关系、权力结构、批判意识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媒介事件;媒介构建;后真相自1992年,戴扬和卡茨在其学术著作《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直播》中提出“媒介事件”这一概念至今,已过去20多年,其间世界飞速发展,媒介系统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革,以媒介技术为依托进行展现的媒介事件其含义必然随之改变,尤其是在互联网和后真相时代,由于技术和人们对于事物认知上的变化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导致原来以整合社会、达成共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仪式性媒介事件日渐衰微。
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2007年和2008年,卡茨和戴扬先后发表了论述媒介事件演变的论文,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变更的媒体环境的需要,在卡茨的论文《不再和平:灾祸、恐怖和战争是如何取代媒介事件的》中首次提出“创伤性媒介事件”,认为由于媒体环境、社会心理以及传统媒介事件短暂的效力这三方面因素,使得仪式性的媒介事件不再被媒体所重视,转而进行“马拉松”式的负面报道,并认为与传统媒介事件依赖策划和预先的脚本不同,创伤性媒介事件更依赖事件的原生性质或是更受到传统社会控制范围之外的势力所“策划”,是一种对传统社会控制的脱离与反抗。
而在戴扬的论文《超越媒介事件:祛魅、脱轨和冲突》中,戴扬通过对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这一媒介事件进行观察研究,对传统仪式性媒介事件在当下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再思考,从语言学中语义学、语法学和语用学三个层面来解释媒介事件的改变,认为以往传统媒介事件的特性正在分离,导致许多类媒介事件的兴起,媒介事件整合社会的功能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分歧、敌意和分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分众化使得仪式性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经验和想象的共同体正在衰落甚至消失。
新闻策展“微媒体”环境下突发新闻报道及伦理分析以美国马拉松爆炸案报道为例
新闻策展“微媒体”环境下突发新闻报道及伦理分析以美国马拉松爆炸案报道为例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微媒体”环境下突发新闻报道的特点及其伦理问题,以2013年4月15日发生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该事件作为一起震惊全球的突发事件,不仅因为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更因为其在微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报道形式、传播速度和伦理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thical issues of sudden news reporting in the "micro media" environment, using the Boston Marathon bombing on April 15, 2013 as an example for in-depth analysis. As a global shock, this incident not only caused serious casualties and social impact, but also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due to its news reporting format, dissemination speed, and ethical issues in the era of micro media.在微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多元化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现。
本文首先将对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新闻报道进行概述,分析微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和影响。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微媒体环境下突发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如新闻真实性、隐私保护、媒体责任等。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本文旨在提出在微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如何在追求时效性和点击率的坚守新闻伦理,实现社会责任与公众利益的平衡。
网络社会下从"媒介事件"到"新媒介事件"的发展与嬗变
等学者对于 “ 媒介 事件 ”的重新诠释 ,展现 了 “ 媒介事件”的概念与类型的发展 历程 。 同时研 究指 出,网络社会 对 于媒介事件 的主要 影响在 于 “ 新媒介 事件”的 出现 ,其 与传 统 “ 媒介 事件 ”在 垄断性 、-  ̄4 ' b 主动性和景观性
上具有显著区别。
[ 关 键词】 媒介 事件 ;网络社会 ;新媒介事件 ;媒介主动性 ;景观性
一
定 的逻 辑 来 形 塑 “ 媒 介 事 件 ” ,但 大 众 的 生 活 与 经 验 戴 扬 和 卡 兹 从 语 言 学 概 念 来 定 义 媒 介 事 件 。 在 不 同 媒 介
是 根 植 于 地 方 的 , 这 是流 动 空 间 中的 “ 媒介 事 件 ”发 展 技 术 、 社会 、文 化 等 背 景 下 ,戴 扬 对 媒 介 事 件 的特 征做 的一 个 巨大 挑 战 。 本文 一 方 面 从 国 内外 研 究对 “ 媒 介 事 了 补 充 ,他 认 为 媒 介 事 件 这 一 概 念 包 含 了 以 下 四 个 主 要
【 作 者】 杜 丽 洁 , 陕西 师 范大 学 新 闻 与传 播 学 院 。
一
、
从网络社会 崛起看 “ 媒介事件”的改变与挑战 报 道 的特 定 事 件 已经 改变 了事 件 本 身 的 真 实面 向 ,进 而
一
网 络 社 会 的 崛 起 深 刻 改 变 了 社 会 发 展 , 甚 至 成 为 影 响 着社 会 现 实 。其 次 ,这 两 种 事 件 被 策划 的 目的都 是 种 新 的社 会 形态 。 互联 网技 术 与 移动 技 术 等 信 息 革 命 为 了吸 引媒 介 的关 注 或 者观 众 的注 意 ,在 媒 介传 播 过 程
( 1 )强 调 :大 量 的媒 介 事件 通 过 电视 、 网络 、其 件 ”这 一 概 念 的 进 行梳 理 ,展 现 其 发 展 历程 ; 另一 方 面 特 性 : 从 网络 社 会 的 角 度 来 看 “ 新媒 介 事 件 ”的 产生 ,从 而 指 他 数 字 媒 体 等 多种 多样 的媒 介 与传 播 形 式 呈 现 在 观 众 面 前 ,因 此传 播过 程 被 集 中与 强化 ,使 得 媒 介 事 件 更 具垄 出其 与传 统 媒介 事件 相 比的异 同之 处 。
新媒体背景下反转新闻背后的媒介责任研究——以“成都女司机事件”为例
新媒体背景下反转新闻背后的媒介责任研究——以“成都女司机事件”为例作者:樊子溶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8期樊子溶摘要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得新媒体蓬勃发展,而且改变了受传者所处的媒介环境和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
近几年这样一种新闻现象频频上演: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许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事件到最后被证实与媒体最初的报道相差甚远,甚至黑白颠倒,最后演变成人们意料之外的情况,即所谓的“反转新闻”。
文章着重分析了“反转新闻”这一新闻现象其中关键一环的——媒体,探讨了媒体在报道中的责任缺失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反转新闻始于媒体的失实报道,结束于媒体重新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反转新闻背后的媒介责任值得关注。
关键词新媒体;反转新闻;媒介责任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005-032015 年,人民日报评出了“2015 年舆情反转典型事件”,如大学生救落水儿童身亡、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云南女导游骂游客、黑龙江庆安袭警事件等。
2016 年反转新闻热度依旧不减,“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天价鱼”事件、农妇“约炮”事件、男子借20 万照顾植物人女友实为家暴所致等事件引爆网络,引爆全社会和新闻业界的思考、大讨论。
每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和偶然因素,而在反转新闻中究竟是哪些必然因素导致了它的频繁发生,甚至都可以进行年度评比。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排除其偶然因素,对必然因素进行管控减少该类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媒体,这个在新闻报道中举足轻重的发声者,它到底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推动了反转新闻的发生,这都是文章意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目前,中国媒体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问题还等待解决,大众的信任和支持对于媒体来说十分重要。
媒体不论因为何原因都不能丢失在大众心中的地位。
毫无疑问,反转新闻的不断发生似乎动摇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此,非常有必要对反转新闻进行深入研究,对媒体该承担的责任进行深入探讨。
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社会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社会化转型作者:李智刘萌雪来源:《对外传播》2019年第12期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赋权和赋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的信息化生存的本性,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信息传播——无论是发布还是获取信息——的诉求得到空前的释放和满足。
正是新媒体技术跨国界(transnational)的应用和发展促成了国际传播超越主权国家政府的社会化转型,从而演变成为超国界(supranational)的全球传播。
一、国际传播社会化转型的技术动因:社交媒体的介入新媒体技术是国际传播的关键性变革力量之一。
每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换代,都伴随着跨国界传播活动的颠覆性变化。
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打破和改变了国际传播原有的单一主体模式和样态。
在2015年1月法国《查理周刊》突遭枪击事件的国际报道中,一个名为Reported. ly的推特账号成为这场国际新闻传播大战中的一匹“黑马”,令人侧目。
Reported.ly是著名独立新闻机构初见传媒(First Look Media)于2014年12月推出的新媒体项目,由美国从事社交媒体国际报道实践的先驱(因在2011年通过推特发布中东骚动的即时消息而一举成名)、全国公共广播前资深制作人安迪·卡尔文(Andy Carvin)领衔。
Reported.ly的运作模式是:拥有丰富媒体工作经验的运营者在社交媒体推特上筛选、过滤各类即时信息并仍旧以推特为平台发布组合后的新闻报道。
这样一来,Reported.ly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依靠任何传统媒体,甚至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而完全以推特账号作为国际新闻报道载体。
在国际新闻界,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社交媒体业已成为国际新闻传播的主战场。
无疑,国际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即其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社交媒体,助推了国际传播的主阵地从传统媒体转向社交媒体。
媒介即隐喻。
一定的媒介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并折射出一定阶段的人类文明进程。
中国版“奥巴马女郎”
中国版“奥巴马女郎”
长平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09(000)023
【摘要】奥巴马走了,王紫菲红了。
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当天网络直播的时候,就有网友在twitter上说,这个姑娘一定会“火”起来。
王紫菲本人感到惊讶,是因为她不够了解中国的媒体环境。
【总页数】1页(P85)
【作者】长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3
【相关文献】
1.论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事件的角色演变——以"奥巴马女郎"事件为例 [J], 刘莎;汪阳
2.借势很正常,莫借裙下光——评"奥巴马女郎"炒作事件 [J], 王德利;郑亚琴
3.“陌生化”的网络新闻标题——以对“奥巴马女郎”事件的报道为例 [J], 仇语婧;张思;张俊杨
4.中国版"奥巴马女郎" [J], 长平
5.新闻策划看《奥巴马女郎》 [J], 付加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险社会中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
风险社会中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1.案例: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1.1 4月5日晚,女网友弯弯(化名)在微博爆料称:4月3日,自己通过携程网预订,在北京入住如家酒店集团旗下的和颐酒店时,在酒店电梯出口,被一陌生男子跟踪后强行拖拽!其间她多次呼喊救命,一旁的清洁员只柔声劝说,并未制止,所幸获一名女房客搭救得以逃脱。
事后女网友找酒店讨说法,酒店并未给出合理解释,警方称已介入调查。
此事曝光后,很快就刷爆社交圈。
公众不仅对女生独自在外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更对如家酒店、携程乃至国内酒店行业、旅游服务业的硬件设施、服务水平进行了质疑。
她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微博中发布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并指出,事发的和颐酒店以及自己预定酒店的携程网对于此事都应承担一定责任,但事件发生后,无论是酒店还是携程网的处理态度,都令人失望。
6日,北京和颐酒店高层鞠躬致歉。
1.2 如家发三份声明致歉事后删除前两份和颐酒店6日0点37分发布微博称:如家酒店集团关注到4月3日于北京发生的有关网传“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一文,集团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并立即跟进调查进展,我们在得知事情的第一时间,试图与当事人进行联系。
对于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弯弯”的遭遇我们表示非常遗憾,这件事情在酒店发生,酒店有相应查明真相的责任,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如家酒店集团对于不法行为决不姑息。
我们希望可以和“弯弯”取得联系,希望与“弯弯”并肩作战,也希望得到她的配合。
我们会持续更新调查结果,希望事情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11分钟后,6日0点48分,如家酒店集团在其官方微博也发布了上述声明。
6日8点39分,如家酒店集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第二份声明,表示在获知“弯弯”的遭遇后,立即成立了处理小组连夜排查,曾多次和“弯弯”联系都未能联系上,希望当事人“弯弯”可以尽快与他们联系。
披露了事发经过后,如家酒店集团在这份声明中还透露,“4月5日凌晨三点,警方反馈称,目前警方已经全力追查此事件嫌疑人。
新闻策划看《奥巴马女郎》
新闻策划看《奥巴马女郎》付加利【摘要】有人说,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那么新闻策划究竟是什么呢?现代的新闻究竟是在策划还是被策划?通过“奥巴马女郎事件”,我们来浅析一下.【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1页(P63)【关键词】策划;新闻;炒作;奥巴马女郎;实质【作者】付加利【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现在的网络及娱乐圈里到处是种种博“出位”的新闻,这些新闻的“出位”其实是一场策划的激战。
那新闻策划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出新的“魔棒”;还有人说,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信息量新的“增长点”。
这些话都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新闻报道策划对于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提高新闻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性。
首先,我觉得策划先于行动,策划构思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好我快”。
拿最近最轰动的“奥巴马女郎”事件的策划者来说吧,让世界名人给这位漂亮的女研究生——王紫菲作了一个价位及名气的提升,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名人效应的“广告”。
近年,新闻策划在被频频提出,性质和含义也慢慢产生了争议。
策划是为实现某种目的与要求,根据已有条件和信息对所采取的措施、策略和办法的计划过程。
新闻策划是为实现某种宣传目的与要求,针对某些新闻题材、事件或人物而主动参与组织、设计并进行采访报道的新闻传播活动。
但是现代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却容易含糊了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含义,导致在受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据新浪网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15日-18日正式访华。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
在演讲现场与奥巴马一起出现在镜头内的一名中国黑衣美女照片被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被称为“奥巴马女郎”。
11月24日,该美女的身份被曝光: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研一学生王紫菲。
在“奥巴马女郎”的报道中,媒体中有这样一段话:“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不知为什么没能留下几句值得记住的话,倒是无意间捧红了现场一位没有获得提问机会的女大学生王紫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 ”(
发表了一篇题 为 《 巴马总统给我带来 了什么 》的博文 , 奥 继 续 引起网友 的关注 。她声 明 自己因这件 事情 走红完 全
不 涉 及 炒 作 ,是 一 次 意 外 。 1 月4日 ,王 紫 菲 再 次 发 表 博 2
文 ,披露其在奥 巴马演讲 现场 的脱 衣举动 实属炒作行 为,
并 对 事 件 的 策 划 始 末 进行 了详 述 。 这就 是 所 谓 的 “ 巴马 奥 女 郎 ” 事件 。( ’
达到适合媒介报道 的目的。
“ 巴 马女 郎 ” 奥
、
媒介|件 的角色演变 I ‘
( ) 一 媒介事件的两种主要概念
权 接近媒介 的普通 民
众 。 “ 巴马 女 郎 ” 奥 事件在 网络的走红 , 使 每 一 位 看 到 此 事 件
的 人 都 经 历 着 一 种
不 在 场 的现 场 体 验 。 按 照 卡 茨 在 《 介 事 件 》 一 书 中 的评 媒 述 ,媒 介 事 件 的 出 现 是 人 类 传 播 活动 与 视 觉 文化 中 的 一 次 伟 大 变 革 ,那 么 现 在 这 种 在 网 络 上 流 行 起 来 的媒 介 事 件 可
i 1 l
,r
一
蚕i 强 l
嚣
娶
.●
-
着黑衣端坐在奥 巴马背后的听众席 ,她的这一脱 衣过程被
制成 动 画上 传 于 网络 ,并 迅 速 走 红 网 络 ,引 发 网 友人 肉搜 索。 2 0 年 1 月 2 日 ,这 位 女 子 的 身 份 曝 光 。 她 叫 王 紫 09 1 O 菲 ,是 上 海 交 大 的 一 名在 读 研 究生 。这 次事 件 后 ,她 被 网 友 称 为 “ 巴马 女 郎 ” 。 1 月2 日 ,王 紫 菲通 过 新 浪 博 客 奥 1 4
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事件的 角色演变和场域角逐
以 “ 巴马 女 郎 "事件 为 例 奥
口■ 嘲 。 ●l _ 燕
文 / 0莎 2 汪 阳
_
_i
-. _ _
: I
馐
, 1 |
,
2 0 年 1 月1 09 1 ,美 国 总 统 奥 巴 马 首 次 访 华 。 1 5日 6 日 ,他 在 上 海科 技馆 发表 演 讲 ,并 与 中 国青 年 进 行 对 话 。 现 场 与 奥 巴 马一 同 出现 在 镜 头 里 的一 位 中国 黑 衣 女 子 吸 引 了 大 家 的 关注 。 这 位 女 子 在 奥 巴马 演 讲 时 脱 掉 红 色 外 套 穿
中说 , “ 媒介事 件 ,是对 电视的节 日性 收看 ,是 关于那
些令 国人 乃 至 世 人 屏 息 驻 足 的 电视直 播 的历 史 事件 。 它是 历 史 的现 场 直 播 ,经 历 的 是 一 种 不在 现场 的现 场 体 验 。 它 永 远 无 法 代 替 真 实 的 历 史 事件 本 身 ,但 它 的 出现 是 人 类 传 播 活 动 与 视 觉 文化 中 的 一 次伟 大 变革 ,标 志 着 ~ 个 更 加 开
美 国 历 史 学 家 丹 尼 尔 ・ 尔 斯 廷 提 不 同 于 以 往 的
媒介事件 。以往 的媒
介 事 件 都 是 由政 治 利 益 集 团 所 制 造 的 ,但 是 该 事 件 则 是 在 新 的
媒 介环 境 下 衍 生 出 来
词 ,他 将 “ 事 件 ” 界 定 为 经 过 设计 而刻 意 制造 出来 的新 假
闻,并指出 “ 事件”是具 有人 为策划 、适合传媒报道 的 假 事件 。所谓 媒介事件 ,就 是 由政 治利 益集团 制造 的假 事
件。
的一 种 新媒 介 事 件 。 这 种 新 媒 介 事 件 的 制 造 者 可 以是 每 一 位 有
丹 尼 尔 ・戴 扬 和 伊 莱 休 ・卡 茨 在 《 介 事 件 》一 书 媒
度 进 行 思 考 。( 3
以说是对 以往 媒介事件 的一次演 变。它让普通 民众可 以制
造 媒 介 事 件 ,成 为 媒 介 事件 的 主 角 ,并 且 提 供 了 传 播 这 种 媒 介事 件 的合 理 渠道 。 在 网 络 这 一 媒 体 形 态 出 现 以 后 , 人 类 的 传 播 活 动 赋 予 普 通 民众 广 泛 的 参 与 权 与 主 动 权 , 这 种 由普 通 民 众 “ 自导 自演 ”的 媒 介 事 件 体 现 出 新 媒 介 环 境 下 民间 对 媒 介 资 源 的 主 动 利 用 和 熟 练 掌 握 。 它打 破 了原 来 由 于 媒 介 垄 断 所 导 致
( ) “ 巴马女 郎”事件是新媒介事件 二 奥
根 据 美 国 历 史 学 家 丹 尼 尔 ・ 尔 斯 廷 对 媒 介 事 件 的 布
定义 , “ 奥巴马女郎”事件 就是一起媒介事件 。该事件经 过事 前设计 ,刻意制造 新闻 ,并且具 有周 密的网络策划流
程 , 以 吸 引 眼 球 的 美女 因 素借 助 奥 巴 马总 统 的名 人 效 应 来
二 、 场域 的 角 逐 :政 治 场 向 身体 场 的 转移
奥 巴马总统来华演讲 ,在这一特定 的场域空 间里 ,各
种 客 观 因 素构 成 了一 个 像 磁 场 一 样 的体 系 ,具 有 某 种 特 定 的 引 力 关 系 , 这 种 引 力 关 系 被 强 加 在 所 有 进 入 该 场 域 的 客 体 和 行 动 者 身 上 。 布 迪 厄 的 场 域 理 论 指 出 : “ 高 度 分 化 在 的社 会 里 ,社 会 世 界 是 由具 有 相 对 自主 性 的 社 会 小 世 界 构 成 ,这 些 小 世 界 就 是 具 有 自身 逻 辑 和 必 然 性 的客 观 关 系 的 空 间 。 ”简 言 之 ,用 场 域 的 概 念 进 行 思 考 就 是 从 关 系 的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