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事件中的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事件中的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一、危机事件中的媒体特性
1.即时传播
新闻是高度易腐的商品,陈腐的新闻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原则是“快”比“准”更重要。
2.集体关注
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总会来个自发式的“总动员”,记者相互打听有相互保密,四处搜寻“知情人”和“爆料者”。
3.煽情抢眼球
极度依赖网络,密切关注竞争媒体的报道角度;往往会高估和夸大事件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力图抓住“令人震惊的画面”从而对受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逐级深入
从“发生了什么”到“怎样发生的”,再到“为什么发生”,趋向先“新闻”、后“调查”、再“评论”,采访是从了解到质疑再到拷问。
5.关注负面信息
突发事件的采访就是质疑,质疑又往往变成了问罪。很多当家的媒体老总审看记者的来稿时,是以是否挖出问题为好坏标准,这在报道基层单位和企业的突发事件中尤为明显。
6.新老媒体相互借力
网络舆论中的“爆料”,往往能引发传统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的积极呼应;而传统媒体又开始与商业网站建立“伙伴式”合作关系,重大的调查报道正式见报前发给网站编辑,请其在首页转载,用最快速度制造“媒介事件”。
7.追求独家新闻
不少媒体有一种“排他性”倾向:一条新闻如果其他媒体已经刊播了,就不再采用。也就是说,在似乎媒体一边道的情势下,会有媒体在寻求唱反调的机会。
二、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
(一)抢第一时间发声
在事件刚刚发生、外界还不知道有关信息时,当事单位就发布第一批信息,成为唯一的“信息源”,让记者抢发第一篇稿子就是出自当事单位发布的新闻稿。
1.快报事实,慎报成因
要在第一时间发布已认定的简要信息,重在交代新闻事件的四个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而对于“如何”、“为什么”可先不作交代,以后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再作后续发布。
成因报道一定要慎之又慎:发布稿中多客观少主观,让事实和证据说话。
2.做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即在危机发生后,迅速对危机作出相应的解释和定性,并承担起舆论导向责任。
(二)只用一种声音说话
1.如何理解口径
口径是指对于某个话题事先准备好的表述,它确定了对于某个新闻事件的表述基础。
口径=预想的记者提问+统一的答案
2.口径准备的思路
以危机事件为例——
损失情况;
危机目前的发展态势;
当事单位介入危机的情况;
当事单位目前所采取的处置措施及准备出台的应对措施;
就社会的某些传言向政府求证,并质疑当事单位有隐瞒事实或某些不恰当的做法;
把当事单位过去的某些负面事件与当前的事件联系起来;
引发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并质询责任人;
本次事件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
(三)认真回应质询问题
1.把真相告诉媒体和公众。
2.回应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紧扣关键问题,而不是简单应付。
3.回应当前的质询问题时,要注意公众随之衍生的新问题。
(四)引导媒体成为危机管理的合作者
1.为媒体的合法采访提供便利和保障。
2.了解媒体,规范管理。
3.正确应对现场记者
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既不能简单地回避,也不能盲目地应付,以免引起记者方案。
在处置危机的同时,拟好对外发布的材料,用书面材料代替随口答访。
让记者真正了解事件的全过程,不纠缠事件原因或仅仅关注某个不足的细节。
现场如果需要隔离的要立即进行隔离封锁,并向记者坐好解释工作。
(五)提高处理坏消息的能力
1.尽量把坏消息一次说完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该第一个站出来发布消息。
尽量把坏消息一次说完,工作有缺失必须及时道歉。
2.态度远远重于技巧
要在第一时间向公众表态,绝不能采取否认、抵赖的做法。
3.转移舆论关注的焦点
危机处理过程中,当事单位的新闻处置切忌把注意力始终聚焦在危机事件本身上,或者纠缠于那些一时难以化解的问题和矛盾,而应该通过新闻策划来设置新的媒体和公众话题。
在负面事件中找出正面的情节,让媒体进行广泛报道,引导公众的议论主题。
(六)引导正面的后续报道
1.巧妙设置议题
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适时地主动联系媒体,以电脑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报道主题。2.被动应对不如主动“爆料”
3.采取多种沟通方式
如新闻发布会、独家采访、集体采访、联谊活动和研讨会等。
三、接受媒体采访前的准备
(一)确立核心信息
1.强调三个核心信息
发布方最想传递的
媒体最关注的
公众最关心的
2.制作核心信息时抓住两点
发布方所持有的立场、结论、态度、判断等;
支持我方立场、结论、态度、判断的论据,主要包括事实、数据、常识、公理、名言等,还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例子、趣事,乃至图片、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
(二)找准死穴问题
在负面事件中,要找出那些媒体纠缠不休、又该次事件的死穴的焦点问题,准备好回答的口径。
(三)准备答问口径
1.如何理解口径
口径是指对于某个话题事先准备好的表述。
口径=预想的记者提问+统一的答案
2.口径准备的思路
以危机事件为例——
损失情况;
危机目前的发展态势;
当事单位介入危机的情况;
当事单位目前所采取的处置措施及准备出台的应对措施;
就社会的某些传言向政府求证,并质疑当事单位有隐瞒事实或某些不恰当的做法;
把当事单位过去的某些负面事件与当前的事件联系起来;
引发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并质询责任人;
本次事件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
(四)提炼新闻语言
说新鲜的话。
说读者一听就懂的话。
说朗朗上口的话。
把核心内容以简洁醒目的语言进行表达,最能让记者可作为标题或导语。
四、不同场景的采访应对
(一)正面回应突击采访
1.基本态度
站在原地以亲切友好的态度回应。
2.回答严谨适度
要让谈话沿着自己预定的轨道进行,尽量重复你的主要信息,从而增加被播出的几率;
如果采访的是一群记者,就不要在回答问题时提到任何一位记者的姓名;
不要给你的答案编号;
只回答重要的问题或问题的一个方面;
放慢语速,而且时常通过简短的停顿来强调重点词,这样也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去思考;不要让突击采访持续的时间过长。
3.礼貌拒绝采访
选择合适的借口:
我很想帮助你完成报道,但我现在不能这么做,因为……
有个会我必须马上参加,我不想对这一问题做简短而又肤浅的回答。给我的办公室打电话安排一个适当的时间吧。
我对这个话题并不十分了解,我觉得如果我妄加评论的话,对你和公众都不好。
(二)负面事件中要冷静处理刺激性的问题
充分肯定记者发问的动机,不要引爆他们的不满情绪。
紧扣核心问题回答,不要节外生枝。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公开表露烦言。
接受采访时重点在于澄清事实和修复形象,不要忙于说服记者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