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的形成 溶液课件(第2课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全解教材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水中加入的物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NaCl
NH4NO3
NaOH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NaCl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 溶于水时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时温度升高。
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 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植物浸出液 万寿菊 牵牛花 玫瑰花
稀盐酸 黄色 红色 浅红色
氯化钠溶液 黄色 紫色 浅红色
稀氢氧化钠溶液 黄色 蓝色 绿色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花瓣浸出液中,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万__寿_菊___。
(2)若将牵牛花浸出液加入到食醋中,溶液会变为__红__色,若将玫 瑰花浸出液加入某无色溶液中,溶液变为绿色,则该溶液的pH__>__ (填“<”“>”或“=”)7。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胶头滴管、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 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 实、土壤样品、食盐水、白醋、稀盐酸、肥皂水、石灰水。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 将牵牛花、紫甘蓝、月季花、万寿菊的花瓣在研钵中捣烂,加入 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食盐水、白醋、稀盐酸、肥 皂水、石灰水的酸碱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时2
课后作业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 A.高锰酸钾 B.蔗糖 C.硫酸铜 D.面粉
课后作业
2.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并且溶质是单
质的是
( C)
A.稀盐酸
B.泥水
C.碘酒
D.洗洁精与水和油滴混合
课后作业
3.蔗糖溶液的甜度取决于溶液中所含蔗糖的量 。现有一杯蔗糖溶液,分别取上部、中部和底部 溶液适量依次进行品尝,结果是 ( A ) A.三份溶液一样甜 B.上部溶液最甜 C.中部溶液最甜 D.底部溶液最甜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课堂实验,体验溶 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化学用语天天练
根据物质名称写出化学式: 氢气:H2 氧气:O2 水:H2O 二氧化碳:CO2 氯化钠:NaCl 氢氧化钠:NaOH 硫酸铜:CuSO4 氯化亚铁:FeCl2 碳酸钙: CaCO3 硫酸:H2SO4 盐酸: HCl
导学导练
知识点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师生合作】 完成教材P29“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导学导练
小结: 1.物质溶解时常使溶液的温度_发__生__改__变____。 2.(1)溶解时吸热的物质主要有_硝__酸__铵______等; (2)溶解时放热的物质主要有
_浓__硫__酸__、__氢__氧__化__钠__固__体__等; (3)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物质主要有
_氯__化__钠___等。
导学导练
【小组讨论】
洗涤剂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由于汽油能 _溶__解__油污,形成_溶__液__。用加了洗涤剂的水也 能洗去油污,这是由于洗涤剂能_乳__化__油污,形 成_乳__液__。两者去污的原理_不__同__(填“相同” 或“不同”)。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2.通过分析洗洁精对油污的作用现象,认识乳化作用和乳化剂,知道溶解与乳化的不同,认识常见的乳化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及其原因。
难点:乳化原理及乳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
氢氧化钠、硝酸铵、蒸馏水、温度计、汽油、植物油等。
四、教学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
知识进行回答。
观看演示实验,并填
写实验现象。
并填写
实验表格。
洗涤剂,用胶塞塞住试管,振荡,
五、板书设计
课题1节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一、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
Q吸<Q放,溶液温度升高Q吸=Q放,溶液温度不变Q吸>Q放,溶液温度降低
二、乳化现象
概念: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都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到水中,形成不易分层的、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应用:(1)利用乳化现象去除油污。
(2)在化妆品、药物、涂料生产中都会用到乳化现象。
3.1 溶液的形成 (2)
年级学科初三化学课题溶液的形成(2) 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认识饱和现象并学会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⑵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知,将生活概念修正、转化为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对生活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的热爱。
重难点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和转化;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课时 1 时间45分钟【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溶液的特征:、;2、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碘水、碘酒、氢氧化钠溶液、蔗糖和食盐的水溶液3、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经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等在溶于水的过程中能量;硝酸铵、氯化铵固体在溶于水的过程中能量。
【新课导入】向蔗糖、氯化钠一样,硝酸钾也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然而,如果向一杯水中不断的加入硝酸钾,能无限制的溶解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引导阅读】P62“活动天地”,实验观察现象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3、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4、溶液中溶质是指真正溶解在溶剂中溶质的质量练习: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剩下16g未溶解,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g;若该温度下在50g水中加入15g氯化钠,则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g。
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课堂反馈】1、下了对溶液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液体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中一定含有水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2、在一定温度下,一杯KNO3溶液底部存有少量的固体KNO3,则这杯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B、不能肯定是不是饱和溶液C、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将10g食盐投入到100g水中,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A、等于110gB、小于110gC、小于或等于110gD、大于或等于110g4、下列因素中,对某种固体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影响较大的通常是()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温度D、压强5、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A、过滤B、蒸发C、蒸馏D、结晶6、将一杯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A、倒去一半溶液B、蒸发溶剂C、加入溶剂D、降低温度7、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8、某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50g硝酸钾达到饱和,该温度下向20g水中加入5g固体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质量为g,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比为,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比为,所得溶液为溶液(饱和/不饱和);若该温度下继续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g,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比为,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比为,所得溶液为溶液(饱和/不饱和)。
九年化学下9.1溶液的形成 课时同步检测(二) 附答案与解析
【知识储备】1.溶液的概念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的。
特征:具有性和性。
均一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稳定是指: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溶液的成分不会。
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含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等。
(2)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水、酒精等纯净物尽管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都不是溶液。
2.溶液的组成组成:的物质叫溶质;能的物质叫溶剂。
关系:溶液中,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
溶剂判断:(1)若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把固体、气体看作,液体看作;(2)若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3)若两种液体中有一种是水,则无论水量多少,一般把水叫做;(4)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为溶剂的溶液。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结论:溶解于水时能够吸收热量而使溶液温度降低;溶解于水时能够放出热量而使溶液温度升高;溶解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
易错提示:氧化钙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与溶解放热不同。
4.乳化现象乳浊液:由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与溶液相比,它是不、不的混合物,静置后会产生现象。
乳化:洗洁精、洗衣粉等洗涤剂,能将植物油等难溶的液体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的液滴,地分散到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形成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因此洗涤剂可用于清洗衣服、餐具上的油污。
【基础训练】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白酒 D.蔗糖2.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3.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4.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而溶质则是指被溶剂溶解的物质。
在形成化学溶液的过程中,溶剂和溶质之间发生着一系列的相互作用。
当溶质与溶剂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静电力、范德华力、氢键等。
这些作用力使得溶质的分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力,从而促使溶质分子离开固体表面并进入溶剂中。
随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着溶解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形成一个溶剂分子的“壳”。
这个过程被称为溶解。
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在这个平衡状态下,溶质分子的离解和溶剂分子的结合达到了一个动态的平衡。
这个过程可以用溶解度来描述,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通常用质量浓度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
除了浓度,溶液还可以具有其他特性,比如酸碱性、电导率等。
这
些特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溶解过程。
通过合理调节溶剂和溶质的比例和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不同浓度和性质的溶液。
这些溶液在化学实验、医药、工业生产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分布的混合物。
以下是化学溶液形成的一些知识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介质。
2. 溶解过程: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或等于溶质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质会被溶剂分散,形成溶液。
3. 溶解过程的特征: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颗粒解离或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解体。
4. 溶解体的稳定性:溶解体的稳定性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体就会稳定存在。
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体就会分解。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6.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最大溶解度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速度和析出速度处于动态平衡。
7. 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与溶剂的体积或质量的比值。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8.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和溶液中溶质浓度等。
总而言之,溶液的形成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溶解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溶液的形成与各种化学实验、工业制造和生物过程等都有密切关系。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当溶质与溶剂接触并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溶液。
化学溶液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溶质的分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
溶质的分散是指将溶质的微小颗粒分散到溶剂中。
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界面上。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的颗粒会逐渐与溶剂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使溶质的颗粒逐渐分散到溶剂中。
接下来,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物理性质的,如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如氢键、离子键等。
这些相互作用使得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发生吸引或排斥,从而使溶质逐渐溶解在溶剂中。
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是化学溶液形成的最后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分子或离子会发生碰撞和混合,从而使溶质均匀分布在溶剂中。
通过不断的混合和扩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会逐渐与溶剂的分子或离子均匀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溶质的分散、溶质与溶
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质和溶剂的均匀混合。
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物理性质的相互作用,也涉及到化学性质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溶质逐渐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了化学溶液。
通过深入理解化学溶液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9.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现象 振荡后
静置后
用水冲洗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及洗涤剂
不分层
干净
二、乳化现象
1.乳浊液的概念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浊液的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 密度小的在上层,密度大的在下层
3.乳化现象
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 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谢谢!
2.下列清洗方法是利用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C.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3.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 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____⑦___, 属于溶液的是_①__⑧___⑨_,属于悬浊液的是__②___④__⑥。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均__一_。、稳定
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
溶
吸热或放热现
解
象
吸热:硝酸铵
与
无明显热现象:氯化钠
乳
化
乳化作用 应用
乳浊液
去污原理:
乳化剂
(1)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__乳__化__作__用_
(2)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__溶__解__作__用_
(3)用稀盐酸除铁锈/水垢_化__学__反__应__
当堂训练
1. 下列“水”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冰水 B 食盐水 C 汽水 D 糖水
回顾旧知
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 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 是放出热量,有的反应是吸收热量。
课题1 溶液的形成2
溶液的形成
本节内容
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
念; 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 的应用;
探究实验一
取两个烧杯,各加入20mL的水,然后 分别加入半药匙 的蔗糖、硫酸铜晶体, 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固体吗?
蔗糖 + 水 (半药匙) 20mL
硫酸铜晶体 + 水 (半药匙) 20mL
现 象
形成 什么
2、水与油混合(分层)不均一、不稳定,故不能形成 溶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自动播放
图二
乳化剂的组成
亲油基
亲水基
固 体
溶 液 质
体 气 体
被 溶 解 的 物 质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
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能 溶 解 其 它 物 质 的 物 质
溶 剂
水 是 最 常 用 的 溶 剂
如:把80 g的蔗糖加入100 g水中,只 是溶解了30 g蔗糖则蔗糖溶液中,溶质 只是那30 g蔗糖。
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多种,但溶剂
只有一种。
2、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 成的物质是溶质,析出的沉淀或 逸散的气体不是溶质。 如:将大理石加到稀盐酸中恰好 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是氯 化钙,而不是HCl。 但是如果盐酸过量,则溶质为HCl 和氯化钙。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均一:溶液各处的浓稀相同,溶液各 部分的性质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 不会分离出来
想一想:
溶剂只可以是水吗?
探究实验二
溶剂 各取 (2~3mL) 水 水 汽油 汽油 溶质 各取1小粒 碘 现象
高锰酸钾 碘 高锰酸钾 几乎不溶于汽油
几乎不溶于水 可以溶解 可以溶解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是物质在液态状态下的存在形式,是物质溶解于溶剂中的一种分散体系。
在化学溶液中,溶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地分布于溶剂中,形成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包括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溶解热等。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些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在溶剂中扩散,最终形成均匀的溶液。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可以将化学溶液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果溶质和溶剂都是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极性溶液;如果溶质是非极性分子,溶剂是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非极性溶液;如果溶质和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非极性溶液。
此外,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解离程度,可以将化学溶液分为分子溶液和离子溶液。
分子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以分子形式存在,离子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解离成离子。
离子溶液中存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导电性和渗透压等性质。
化学溶液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化学反应常常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因为溶质在溶液中能够更好地分散和接触,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此外,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也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如血液中的离子溶液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总之,化学溶液是物质在液态状态下的常见形式之一,其形成和性质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课件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1. (2021秋·金山区期末)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
液的是( C )
A. 白砂糖
B. 麻油
C. 面粉
D. 白醋
2. (2021秋·杭州期中)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 一组是( C ) A. 牛奶、洁净的空气、白酒 B. 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 新鲜的血液、肥皂水、碘酒 D. 盐水、泥浆、汽水
5. (2021·青岛改编)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 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B. 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 C. 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 溶液 D. 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 散到水中的过程
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
A. 氢氧化钠固体
B. 食盐
C. 硝酸铵固体
D. 蔗糖
8.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B )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 用汽油清洗油污 D. 用盐酸清洗盛放石灰水烧杯
9.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D ) A. 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D. 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解析: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故A错; 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不均一、不稳定,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故B错;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 象,故C错
6. (2021·常州改编)下列物质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C ) A. 面粉 B. 白糖 C. 香油 D. 白醋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基础练习】1. 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牛奶C.蔗糖D.植物油【答案】C【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2. 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答案】A【解析】选项A中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染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而选项B、C、D都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都属于乳化现象。
3.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生石灰C.食盐D.苛性钠【答案】A【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正确;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错;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
4. 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霾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A. 硝酸铵B.小苏打C.生石灰D. 食盐【答案】A【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符合题意;B、小苏打即碳酸氢钠,溶于水放热不明显,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玉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D、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学习目标:
• 1.认识溶解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 2、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二、[活动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加入溶质后水的温度/℃ 结论 NaCl 24 NH4NO3 24 NaOH 24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24 14 56 溶解时 溶解时 溶解时 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 。 放出热量 。
练习: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质 溶剂 CuSO4 水 (1)硫酸铜溶液 水 H2SO4 (2)稀硫酸 水 (3)75%的医用酒精 C2H5OH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油脂 汽油 二硫化碳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白磷 HCl 水 (6)盐酸 水 (7) CO2溶于水的溶液 H2CO3
思考:怎样解释蔗糖、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呢?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蔗糖分子扩散到 水分子之间了
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 到水分子之间了
溶液的概念:
溶质
能溶解 被溶解 一种或 分散 另一种 其他物质 溶 几种物 物质 剂 的物质 质 的物质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一种或几种 物质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 里形 1.溶液: 稳定 成的 均一 、 的混合物 叫溶液。 2.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被溶解的 物质叫 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溶剂。 3.溶液的形成过程是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扩 散到 溶剂分子 之间. 4.溶液的特征是 均一 性和 稳定 性。
• 5、t℃时从200克氯化钠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 剩下的溶液中不变的是( D )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液的密度 • 6、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 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B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盐酸洗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C ) A、无色透明 B、无色均一 C、均一、稳定 D、纯净的液体 • 2、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B)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 3、溶液是一种 (B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无色透明液体 • 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C ) • A、豆浆 B、泥水 C、稀硫酸 D、牛奶
鲁教版六三制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溶液的形成2》
前置测评
1.什么是溶液?溶液有什么特征? 2.溶于水后放热的物质有哪些?吸热的物质
有哪些? 3.溶液由什么组成?怎样判断溶液中的两大
成分? 4.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盐酸 (2)碘酒 (3)酒精溶液 (4)0.9﹪的生理盐水 4组2号—1 3组2号—2 2组2号—3 1组2号—4
哪些?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 ①升温 ②加溶剂 ③减溶质 和 溶 液 ①降温 ②蒸发溶剂 ③加溶质
温馨提示:
不 饱 和 溶 液
“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 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 相反.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一定温度下,往50g食盐饱和溶液里加入3g水, 食盐溶液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1.在一定的条件下,糖能不能无限地溶解 在水里? 2.糖在什么情况下能继续溶解,在什么情 况下不能继续溶解?
生活某告种诉在溶我一质定的蔗中样想和温溶从糖,呢溶一度液上的不?下叫液想面,这溶断)和,的一种解地不说生定溶:加饱一量质活(入和说溶的在现蔗溶:剂不8象0糖液里饱℃,;还和的你能溶、最概能继液2后念0说续会吗m溶出怎l?解水饱
不饱和在溶一液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饱能和再溶继液续溶解某
种结溶论质的溶液叫这一种定溶温质度的下饱,和固溶态液物质在一定量的水
中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 事】冲糖水的故事
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你可以回答了吗?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
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 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 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是混合物【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三、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4.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四、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常见的吸放热溶液: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例1.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碳酸钙B.植物油C.面粉D.蔗糖例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知识点二:溶液的基本特征例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少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三:溶液与浊液例4.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知识点四:溶解时的热效应例5.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蔗糖D.硝酸铵知识点五:综合应用例6.碘是紫黑色晶体,密度比汽油大,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09-01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课题1 溶液(第2课时)班级:姓名:日期:2015年1月13日[导语]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你知道吗,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还常伴随着能量改变——吸热或放热现象,通常表现为温度的升高、降低或不变。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和乳化现象。
[关键词]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乳化现象[课内探究]活动与探究1: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实验探究)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结论:有的物质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向环境热量,如、浓硫酸溶于水有的物质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从环境热量,如、固体硝酸钾溶于水有的物质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不变,该物质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蔗糖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2:乳化现象(实验观察分析)在两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其中一支再加几滴洗涤剂,振荡、静置,观察是否分层,并用水冲洗观察是否干净。
思考:这样的液体稳定吗?乳浊液:分散到里形成的物。
洗涤剂能将试管洗净的原因:洗涤剂有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而不聚集成为大油珠。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流走,因些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注意:“乳化”现象:在家里,是一种最常见的乳化剂。
应该注意的是,“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与物质溶解在水中是完全不同的。
[课堂小结]请针对关键词小结本节知识点。
[达标测评]1.在分别盛有少量下列四种物质的试管里,各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后静置,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极细的木炭粉; C.二氧化锰; D.泥沙。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A.溶质和溶剂会分开;B. 溶质会沉降下来;C.溶质不会分离出来;D.溶质会浮上3.下列不属于溶液的用途的是()A.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 B.用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C.摔伤后涂擦在伤口处的紫药水 D.家庭里用做调味的白醋4.下列哪种情况形成溶液、哪种情况形成悬浊液、哪种情况形成乳浊液?(1)油放入水里振荡;(2)小麦面粉放入水里振荡;(3)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4)锌与适量稀硫酸反应后的液体5. 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部溶解
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 再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 拌
有部分未溶解
硝酸钾在一 定量的水中 不能无限量 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 (还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
强调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 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
3.将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 硝酸钾全部溶解 入10mL水充分搅拌
实验结论:
提高温度、增加溶剂可使硝酸钾的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3、Βιβλιοθήκη 互转化一般规律: 不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
特殊溶质:Ca(OH)2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
n 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2.判断方法
不再减少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_________________ , 减少 ,那么该溶液是不 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_______ 饱和的; (2) 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 不再溶解 , 则 原 溶 液 是 饱 和 的 , 若 溶 质 溶 质 , 若 溶 质 __________ 继续溶解 ,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__________ (3) 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 和溶液。
A、食盐
C、蔗糖
B、硝酸铵
D、熟石灰
B
,例如 ;
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为: (1)扩散吸热大于水合放热,溶液温度
(2)扩散吸热小于水合放热,溶液温度
(3)扩散吸热等于水合放热,溶液温度 如 。
,例如
,例
;
n相信你会归纳
溶质
组成
溶剂 均一
基本特征
溶液
分类 转化
稳定
从前有个国王,他的皇宫里有许多的盐,
但是,他非常吝啬,从来不分给老百姓吃。老
百姓们没有盐吃,有的百姓前去偷运,结果,
绝大多数都被砍了头。可是,有一个从皇宫向
外面拉水的人,天天都能偷运到盐,分给老百
姓。 拉水的人把盐放到哪去了呢?他是否能一
次运出很多盐?
设疑激趣
实验探究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 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A.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至50℃无固体析出.
B
溶液的应用:
化学试剂
矿泉水
啤酒
白醋
医用药水
无土栽培西红柿
无土栽培芹菜
溶液的用途
A、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
反应的速率。 B、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 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 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乳化作用
我们可以 进入油中
我们可以 进入水中
乳浊液: 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 浊液(或乳状液) 乳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悬浊液: 定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 合物叫做悬浊液(或悬浮液)
实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实验操作
1.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硝酸 钾,充分搅拌
实验现象
硝酸钾仍有 部分未溶解 全部溶解
2.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止后,取少量上层清夜 (1)硝酸钾不再溶解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 (2)加热后全部溶解 观察现象。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 (3)冷却后又析出固体 试管冷却落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n复习巩固
1.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实例: 啤酒 是溶液,
但其溶质不是一种;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水或酒精 是液体, 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都是固体。实例: 酒精 可做溶质, 但不是固体; (4)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实例:碘酒中, 酒精 是 溶剂,而不是水; (5)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 硫酸铜 溶液不是无色 的。
2.判断下表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食盐水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溶质 溶剂
食盐 硫酸铜 氢氧化钠
水 水 水 二硫化碳
白磷 汽油 酒精
植物油
水
10ml水,90ml酒精
3.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冰凉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 “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 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