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的俚语联
有趣的语言俗语有哪些_俚语
有趣的语言俗语有哪些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语言俗语,希望大家会喜欢,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有趣的语言俗语1、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2、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3、出汗不迎风,走路不凹胸。
4、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5、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
6、好客的朋友多,好说的废话多。
7、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
8、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9、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10、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11、近河莫枉费水,近山莫枉烧柴。
12、南方吃雁,北方吃蛋。
13、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14、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15、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16、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17、莫看强盗吃肉,要看强盗受罚。
18、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19、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
20、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21、赌钱众人骂,众人夸。
22、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23、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24、骂人无好口,打人无好手。
25、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26、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27、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28、吹嘘自己的人,等于在宣传他的无知。
29、三分种,七分管。
30、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31、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32、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肠胃。
33、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34、宁吃半餐,不吃断餐。
35、蜜多不甜,油多不香。
36、山有高低,水有深浅。
37、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38、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39、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40、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41、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4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43、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44、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45、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46、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47、莫馋人富,莫嫌人穷。
48、烧的香多,惹的鬼多。
49、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粮。
50、买卖不懂行,瞎子撞南墙。
雅俗共赏的“酒对子”
雅俗共赏的“酒对子”酒楼门前悬挂或张贴的对联也称“酒对子”、“酒楹联” 等。
它是一种雅致的陈设,也是诗化的广告,同时更是一种文学、一种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中,雅俗共赏的酒对子独呈异彩,其中堪称佳联者,不胜枚举。
现就其内容分类并撷取几联以飨读者。
1.赞酒香浓,招徕顾客。
如对联“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以飞鸟化凤、游鱼成龙作烘托,极力夸张酒味香醇。
2.表达热情,诚恳待客。
如“人走茶不冷,客来酒尤香”、“佳肴美酒君莫醉,真情实意客常来”等联语让人如归故里,身心愉悦。
3.劝客饮酒,逗人酒兴。
酒联之妙,乃在逗人酒兴。
如: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
这是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提到的一副对联。
联语借用古代两位以饮酒著称的名士(刘伶嗜酒,著有《酒德颂》;李白纵情诗酒,“自称臣是酒中仙”)一问一答,于诙谐中为酒店鼓吹,虽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却也能起到逗人酒兴的作用。
4.描绘风景,怡人身心。
如:筵前青幛迎人,当画里寻诗,添我得闲小坐处;槛外杨柳如许,恐客中买醉,惹他兴起故乡情。
青幛飘飘,杨柳依依,如诗如画,闲来无事,情愿醉在其中;而主人却担心酒香醉客会徒惹乡愁。
联语情趣盎然,工整细致,颇具匠心。
又如:枫色极天人共醉,林深香径月来寻。
此联题于美国旧金山枫林小酒馆。
枫色连天,幽林僻径,酒香弥漫,招来云外客,引出月中仙,天人共醉,乐在其中,美哉,妙哉!5.借酒寓世,意味深长。
如广州“陶陶”酒楼有副对联,联曰: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疑。
此联既用陶侃、陶潜两名士之姓为号“陶陶”,又颇具匠心地综合陶潜、易牙和陶侃、夏禹的德行来奉劝世人:要饮食有度,珍惜光阴。
又如南宋临安(今杭州)太白酒楼的对联曰: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此联劝人交友慎择、饮酒适可,亲切中肯,耐人回味。
6.化用典故,凝练传神。
如:画栋前临杨柳岸,青帘高挂杏花村。
方言俚语涵大雅
方言俚语涵大雅方言俚语涵大雅文章栏目:盐阜文化 | 发布时间:2006-2-21 11:16:58 | 浏览数:468“你侬不讲理,在这辖吃饱嘞。
”“吾(这个字只能发鼻音,不能开口)得省得,不讲理,讲理就不来嘞。
”上面是射阳河北的主人和从射阳河南来的客人间一段客气对白。
咋一听,把人一吓,见面就说人家“不讲理”,什么人受得了。
其实,这是射阳方言,遣词用句既很自谦,又很尊重客人。
“你侬”是“您”或“你老”的意思。
不过,有时年长者对晚辈也用“你侬”,从义理上就讲不通了。
作为移民地区,射阳主要使用的是楚方言,“你”的意思很清楚。
但由于南方移民带来了吴文化,吴楚方言在这里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射阳方言。
“侬”在吴方言中就是指“你”。
而古时的“侬”是当“我”用的。
在射阳方言里,“你侬”就是吴楚方言的“联姻”,是“你”的同义重复,含有敬意。
“不讲理”其实应作“不讲礼”,即不必讲究什么礼仪、礼节,在这里就当在自己家里。
“这辖”,看起来像文言,其实就是“这块”、“这里”、“这地方”的意思。
“吾得省得”,就完全是文言土用了。
“吾得”是指“我”、“我们”,是文言中“吾等”的意思。
“省得”就是“知道”、“明白”、“晓得”的意思,字面上很文气。
射阳方言比较杂,当地人把方言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吴方言为主的称“蛮子”,二是楚方言为主的称“侉子”,三是对使用盐城一带传统方言者称“冒子”。
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射阳方言区域的划分大多以东西走向的自然河道为界。
这说明过去由于交通落后,自然河道就是天然屏障,语言的交流受到了环境的制约。
比如在射阳河南、海河以北紧邻阜宁县的几个乡镇,把“鱼”读作“吴”,把“鸡”读作“支”。
过了海河向南,这种读法就不存在了。
在黄沙河北、运棉河南紧邻建湖县的几个乡镇,把“农业”读作“龙业”,而把“龙”却读作“农”;把“南”、“男”读成“蓝”,“蓝色”却读作“南色”;“女”读作“吕”,把“铝锅”却读成“女锅”,整个儿错位。
雅俗共赏的解释和造句
雅俗共赏的解释和造句
雅俗共赏的解释: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造句:
1 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素有“国艳”之誉。
一代文豪苏
东坡曾留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名句,因此也有人称它“解语花”。
2 这台节目,有声乐也有歌舞,还有曲艺,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3 他的京剧表演得维妙维肖,精彩极了,可以说雅俗共赏。
4 他的画雅俗共赏,因此很受大家欢迎,销路甚好。
5 对联属对工巧妙,妙趣无穷,雅俗共赏,不仅能令人捧腹大笑,而且还引人开怀畅饮。
6 此书的编写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既要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又要具有高度
的趣味性。
7 艺术的表现需要雅俗共赏,而非仅仅满足一部分人的胃口。
8 音乐会上,既有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又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9 让优美的表演艺术能普及化,做到雅俗共赏,老妪能解,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10 摘要茶文化雅俗共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妙趣横生的行业联
妙趣横生的行业联理发店对联(一)进店来乌云秀士出门去白面书生进来蓬头垢面出去容光焕发这两副对联,从形象入手,移用俗语,妙趣横生。
(二)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使用转折,把行业特征用调侃的形式表现出来,盎然生趣。
(三)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复,负此头颅。
借用理发之事,抒爱国之情。
反问语气,激人奋起。
(四)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这是石达开为某理发店所撰之联。
理发师那跃跃欲试、得意洋洋的情形如在目前。
(五)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还手?持三尺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语意双关,既有剃头特点,也有推翻清王朝之意。
(六)到此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两个动词,既实指又虚指,意义深邃。
(七)提起刀来人人没发拉下水时个个低头这对联也十分形象,幽默风趣溢于言表。
另有----虽然毫无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
理世上千丝万缕,创人间头顶事业。
俯首甘为毫末业;立足就显绝顶功。
创人间头等事业;理世上不平东西。
操毫末技艺,不教斯人憔悴,古今中外离不得;习顶上功夫,能使头面一新,男女老幼尽开颜。
戏台楹联,妙趣横生1.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2.演尽人间恨事,唱出天上清歌。
3.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
4.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
5.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6.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7.故意装腔,炎凉世态;献身说法,游戏文章。
8.文成武就,金榜题名空富贵;男婚女嫁,洞房花烛假风流。
9.黑脸忠,红脸义,白脸奸悍;老旦庄,正旦重,彩旦风流。
10.东西汉,南北宋,人物备考;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
11.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12.应做如是观,古人今人若流水;谁能为此曲,大珠小珠落玉盘。
13.要看早些来,大文章全凭起首;须观完了去,好结果在后头。
14.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15.既已登台,不怕大家在旁看戏;自能了结,何劳诸位替古人担忧。
例话俗语人联
例话俗语人联熊光华所谓俗语,就是通俗的并广泛流行的定型性语句,它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是人们经验的总结,能反映人民的生活愿望,具有简练而形象化的特点。
广义的俗语包括方言、口语、谚语、俚语等方面。
俗语入联就是将这些语句缀入联中,组成对偶格局,配对成联。
俗语的本性是“俗”,人们将俗语入联,以期达到返俗归真、寓俗于诙、寓俗于谐、寓俗于庄、寓俗于雅的目的。
历代联家楹手都注重运用俗语入联,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和美谈。
如宋湘代写商店联就是一例。
有一次,某小店店主听说宋湘举人到此,他恳请为其小店题联一副以增光宠。
宋湘见其盛意拳拳,就为他写了一副:一条大路通南北;两间小店卖东西。
这副联听起来是很随意的口头俗语,其实每一个字都对得工整,而且写实性很强,以致至今还被人们传诵,这就是俗语入联的高妙之处。
纵观古今俗语入联,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定型俗语入联。
这是将精练的流行性俗语缀入联中的创作方式,具有最直接、最简单的特点,因而也最常用,无须雕琢,信手拈来。
如大集体时期,有人写了一副春联:少说闲话少惹祸;多做工分多吃粮。
本联用那个时期的俗语直接组联,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态。
这是一副纯俗语组联。
但就多数情况而言,一般是在一比联中用俗语,面另一比联中用书面语。
也有的是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用俗语,后半部分(或前半部分)用书面语,雅俗相配,俗中见雅。
如:(1)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自撰书房联:板凳要坐十年冷;(俗语)文章不写一句空。
(书面语)(2)某秀才好抱不平,县官欲治其罪,秀才撰联回击: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县官出句)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秀才对句)本联不仅比喻形象,对仗工隐,而且后半联的俗语用得十分风趣。
(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导学生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是为学生。
本联前半部分的俗语也用得十分贴切。
二是口语入联。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口头用语,具有通俗直白的特点。
用口头语入联,可以说是随机而得,信手拈来。
论雅俗共赏
赵州(丛谂)和尚语录 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师以手掐之。云:“和尚 犹有者个在!”师云:“是你有者个。”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某尼《悟道诗》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宋 白云守端禅师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是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南北朝 契此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近代花雅之争 【折桂令】实指望封侯 也那万里班超,到如今 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 背主黄巢。恰便似脱鞲 苍鹰,离笼狡兔,摘网 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 掌刑罚难得皋陶。似这 鬓发焦灼,行李萧条。 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 高俅!管叫你海沸山摇。 《林冲夜奔》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 透骨寒。 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 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 慰愁烦。 望家乡,去路远, 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 两心悬。 讲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空 怀雪刃未除奸。 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 满怀激奋问苍天! 《野猪林》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诗词俗而近雅 王梵志
苏东坡
吴中妇人: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花不放飞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四大名著中的俚语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谈中国诗 据说西方的文化名人到中国来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 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 下闻名世界、学贯中西的大师钱钟书先生。一天,西方一位 女学者好不容易找到了钱钟书先生的住宅电话,于是她就提 出约见的要求,可是钱钟书先生却婉言谢绝,他说: “如果你 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 先生的幽默与机智可见一斑,那么他的学术性论文语言功夫 又有怎样的特色呢?
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的好词好句摘抄
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的好词好句摘抄
雅俗共赏,是一种艺术追求,也是一种审美理想。
以下是一些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的好词好句,供您参考:
1. 雅俗之分,不在物而在人。
物有雅俗之别,人有清浊之分。
——曹雪芹
2. 雅俗混杂,物欲横流。
——闻一多
3. 雅人深致,俗不可医。
——黄庭坚
4. 雅人俗物,不可不慎。
——苏东坡
5. 雅俗同所尚,清净独不群。
——杜甫
6. 雅和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
——鲁迅
7. 雅为俗之用,俗为雅之源。
——钱钟书
8. 雅俗共赏则意味着包容和多元,让艺术更加贴近大众。
——余秋雨
9. 雅俗共赏的境界在于,既能领略高雅艺术的深沉与细腻,又能欣赏通俗艺术的鲜活与生动。
——杨洪基
10. 雅俗之分不在物,而在人之心。
——梁实秋
希望这些好词好句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雅俗共赏的含义和价值。
八句俚语,趣而不俗,句句说到心坎里
八句俚语,趣而不俗,句句说到心坎里1.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结交朋友,就要去交那些能力强国自己的人,同那些水平一样的人交朋友,就像是没有交往一样。
2. 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虽说礼节非常重要,但是也有例外的,像有些老人行动不便,或是病人有病在身,就不应该要求他们讲过多的礼节。
礼节也是要分时间、场合的。
人不能按照死规定行事,那会使自己的行动和视野受到局限。
3.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妻子如果贤惠,丈夫的灾祸就很少;孩子如果孝顺,做父母的就觉得非常欣慰了。
4. 风无常顺,兵无常胜。
帆船靠风行驶,但是不可能总遇到顺风。
虽有精兵良将,但作战也不可能次次取胜。
比喻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失败往往是难免的。
5. 蓬蒿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公王。
茅茨指用茅草盖的屋顶。
在野草的下面也许会有兰花的香气,在茅草屋里面也许住着贵族人家。
6. 好人架不住坏人言,开水架不住凉水点。
架不住,抵挡不住。
点,少量加入。
好人往往抵不住坏人几句恶语中伤,就像滚沸的开水,抵挡不住凉水一样,开水之中加入凉水,便不在沸腾了。
7. 好事全归花大姐,坏事全怪秃丫头。
花大姐,形容作风花里胡哨的人。
秃丫头,形容不讨人喜欢的人。
有了好事情总是花大姐的,有了坏事情却总怪罪秃丫头。
指功劳总是归那些讨巧的人,而责任却由干事的人承担。
8.风息始知蝉在树,灯残方见月临窗。
风停息了,人们听见蝉鸣,才知道树上有蝉。
室内的灯明亮时,看不见月光,而当灯不亮时,才看到月光从窗外泻进来。
这是告诉人们:在客观世界里,一种现象往往被另一种现象所掩盖。
看问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不至于被假象所蒙蔽。
俗语谐趣绕口联
俗语谐趣绕口联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这些联语巧妙横趣,别有意味。
传颂最为广泛的一副俗语绕口联是: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妞妞哄牛,牛拧,妞妞拧牛。
下联中“拧”字,前一字读去声,是形容词,倔强的意思,后一字读阳平,动词。
还有一副广泛流传的绕口联是: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水牛下水,水淹水鼻子,唵——。
联尾是像声词,“咩”读“咪也”;“唵”读“昂也”,牛羊鸣叫声,形像生动。
这类绕口联都是俗语联,意思虽直白但颇为巧趣,而且反映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群众尤为喜闻乐见。
驴系梨树下,驴挨梨,落梨打驴;鸡站箕沿上,鸡飞箕,翻箕扑箕。
此联巧用谐音字,如不见文字,单凭读音,即使听懂了,也很费劲。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此联上下句除末外分别为三组山同音字,表达琐事平凡,却收到奇妙效果。
还有一副五言谐音绕口联也很有趣:哑丫呀鸭轧;麻妈骂马抹。
上联说,哑丫头被鸭子轧了一下哇哇大叫,下联说,麻脸婆因马尾巴甩在脸上而气得大骂。
音同字不同,读来拗口,饶有风趣。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同音异义,颇为绕口,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实属巧对妙联。
姥姥喝酪,酪落,姥姥捞酪;舅舅喂鸠,鸠啾,舅舅揪鸠。
“酪落”与“鸠啾”两两相近,“姥姥”、“舅舅”两个口语称谓词的后一音节又均读轻音。
联语无甚微言大义,却富有生活情趣。
爹打弟,弟滚地,嫂嫂烧苕哄地弟;姐呼鸡,鸡藏箕,叔叔竖黍惊箕鸡。
一副同音韵异字词的联语,又巧用顶真、叠字、叠韵等修辞,使联语音韵婉转。
漏桶漏船,桶漏桶干船漏满;吹灯炊灶,灯吹灯熄灶吹燃。
一漏一吹,结果相反,所言直白,却是实情,细细玩味,也有哲理。
当然,雅语谐趣,更是绝妙。
举一副大家共赏:滕王阁,阁藏鸽,鸽飞阁不飞;扬子洲,洲傍舟,舟动洲未动。
温州俚语大全
温州俚语大全俚语因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实际的语用功能,在社会各个阶层中被广泛使用。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温州俚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温州俚语摘抄1、一个人吹箫,一个人捺窟这句话的意思是讽刺某人干事呆笨,不会独立思考,一点小小的事也得请别人帮忙。
2、二(两)亲家上茅坑指看到两个人互相客气,你推来,我推去的,特别是温州人出手大方,经常两人为买点东西,你讲你出钱,我讲我请客,结果两个人推来推去,别人看到便会笑说,好像“二亲家上茅坑”似的,这么客气。
3、三粒板,两条缝这是一句挺有哲理的俚语,借以三粒板两条缝来表示某件事显而易见,或者说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已是明摆着的,要么这样,要么那样,因为三粒板合在一起就只有两条缝。
4、送四月把重五的节也做爻这句话便是讽刺有些人干事出格,不分时候,不分场合,完全凭自己意愿行事,甚至把不该自己干的事也拿来干了。
5、重五卖菖蒲是短命的生意不少人在说话中为了证明某件事是临时性的,或者某种事物只是一次性的,都喜欢用这句俚语。
6、六斤四挈手里走比喻某人胆量超众,但也有点有勇无谋的意思。
这“六斤四”原指古代当官人的帽,后袭指人的头的重量,意思说胆大的人把头也挈手里走。
7、七月半出世这其实是将人家当作鬼来骂,因为七月半是“鬼节”,这个俚语是指那些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8、老起八月的茄种恁这也是一句讽刺的话,往往是长辈对晚辈,大人对小孩说的,在一些场合,大人们感到这个小孩“人小嘴老”,便会用这句话讽刺他,因为在农村八月份的茄子是相当老的,是作为茄种放到第二年用的。
9、九子十三孙,死爻葬坟端意思是说某些人一味追求生儿育女,到头来死无葬身之地。
10、十个瓮儿九个盖十个瓮儿十个盖子本是最圆满的,九个便是有缺陷了。
另一解释是表达这个的经济能力不好,总是差一点。
有点拆东补西的意思。
11、孝顺上辈天勿怕,纳爻田粮官勿怕只要对上辈孝顺,就不怕上天对你的任何惩罚;只要是纳过了田粮,就不怕官府来抓人要粮了。
雅俗共赏的戏台联
雅俗共赏的戏台联雅俗共赏的戏台联戏剧表演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升华。
将生活哲理巧妙地寓于戏台联中,可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旧时的固定性戏台,尤其是寺庙的戏台,大多有戏台联。
这些戏台联的联语,或体现戏剧特点,或感悟戏剧故事,或体味戏剧人生,亦庄亦谐,情趣盎然,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道文化景观,颇值得鉴赏品味。
北京前门大街,有一座始建于明末的“查家楼”,原为查姓盐商的别墅。
清初,成为京师外城的著名戏馆。
戏台有对联曰: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逢场作戏;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悲欢离合,细细看来,管叫拍案称奇。
该联语言平易,叙事贴切,阐述了戏剧艺术的巨大魅力。
清末,湖南长沙的商贾在北京设有会馆,馆内有戏台,逢年过节常在此演出家乡戏,寄托乡思。
戏台有一副对联:湖山积久发奇光,借此地鼓舞轩鼙,聊寄酬洞庭衡岳;科目何尝无国士,愿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安徽省和县城隍庙有一副戏台联,提醒人们在看戏中受到教益:是一般傀儡登场,漫道说台上衣冠是假;不过与痴人说梦,休认做眼前富贵为真。
天津城隍庙戏台的一副对联,寓言醒世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此联居今鉴古,借己证人,以戏情洞察人物,其中之哲理妙在不言中,可称戏台联中的佼佼者。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如做戏苦;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此联妙在对句上,一句“上台容易下台难”,是说难在艺术上,更是说难在现实生活中,一语双关,言浅意深,令人拍案。
联之高妙,就在于此。
鄂东蕲春县横车镇有一戏台联: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这类戏台联不仅解释剧情,提醒观众,而且表达了艺人的心境,读起来似在说戏剧,又似在说人生,更说明了“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的深刻寓意。
黄梅县孔垅镇有一戏台联,读起颇富趣味:演戏的疯子看戏的呆子,说什么长短道什么古今,还不是骗取几文算事;迎神的樵夫送神的农夫,花什么钱财烧什么香烛,却原来为了一点心愿。
299句生意俗谚俚语——源远流长的商业智慧
299句生意俗谚俚语——源远流长的商业智慧泱泱中华,源远流长。
商业智慧,精粹辉煌。
由于篇幅所限,“李济安创业”仅辑录299句生意俗谚俚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阅者有益,编者幸甚。
1、物以稀为贵。
2、真不二价。
3、生意要“做”不要“坐”。
4、礼多不伤人。
5、多得不如现得。
6、赊三不如现二。
7、生意做到同行想不到的地方。
8、好记性不如烂帐本。
9、货好招远客。
10、店靠巧人开。
11、货卖堆山。
12、家里千万贯,不如一座店。
13、死店没人开,店活在人才。
14、店址差一寸,生意差一丈。
15、店雅何须大,花香客自来。
16、开店容易守店难。
17、信息不灵,寸步难行。
18、买马看牙齿,经商看行市。
19、好货不贱卖,贱卖没好货。
20、生意人无大小,见面先问一声好。
2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2、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23、以质论价,随行就市。
24、水涨船高,有涨有落。
25、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26、家庭纵有千万元,不如资金勤周转。
27、人情一匹马,买卖争分文。
28、少用人儿,多办事儿。
29、家有千金,不如日进分文。
30、经商言利,天经地义。
31、千做万做,折本生意不做。
32、小钱不去,大钱不来。
33、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4、鱼有鱼路,虾有虾路。
35、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36、一是一,二是二。
37、先有交代,后有买卖。
38、先小人,后君子。
39、空口无凭,立据为证。
40、事忙先记帐,过后少思量。
41、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42、酒饭千杯不计数,交易分毫不糊涂。
43、店有雅号,客人自到。
44、三分生意七分谈,人无笑脸休开店。
45、话有三说,巧说最妙。
46、和气能生财,蛮横客不来。
47、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48、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49、佛靠金装,货靠包装。
50、手艺学到手,茶饭送到口。
51、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
52、靠兄靠妹,不如自己手掌手背。
53、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54、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温州俚语集锦
温州俚语集锦温州,浙江省辖地级市,简称“瓯”;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温州历史悠久,有20xx余年的建城历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温州俚语集锦,欢迎大家阅读。
温州俚语摘抄[一个人吹箫,一个人捺窟] 讽喻本该一个人做的事,硬要由两个人来做,碍手碍脚,反把事情弄糟。
["八几三"扣"天两"] "八几三"是骨牌九中最小的三点,"天两"是最大的两点。
喻昔日官场等级森严,大官压小官。
[三脚蛤蟆儿趵下趵下] 讽喻学艺不精、无能耐,却喜欢卖弄、炫耀自己。
三脚蛤蟆:蝌蚪向蛤蟆蜕化时的变态。
趵:读如豹,跳跃。
[天塌落来只箬笠恁大] 喻不怕惹祸。
凭:如此、这般。
[月光影只当银番钱] 喻不辨真假虚实,把希望寄托于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银番钱:银圆。
[双手垂落天罗瓜恁] 1、喻懒惰,双手不动。
2、状无可奈何。
[吃饭武松打虎,干事李寄叹苦] 讽刺会吃不会干或不肯干的人。
李寄:戏曲《贩马记》中人物。
[当着勿着,勿着偏偏着] 意谓该如此偏不如此,不该如此偏如此.引申为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偏去做.着:为点着.这面含意是:灶洞中木柴未然,吹为棍倒烧着了.[讲你脚长还踮起,讲你生好还扭起] 喻受人先赞扬后,沾沾自喜,更想炫耀自己。
生好:漂亮。
[阴私狗最会咬人] 谓不声不响、心怀叵测的人最会坑害人。
[杨梅青讲好听,杨梅红假懵聋] 喻吝啬,许空头愿。
[茅坑头苋菜] 比喻滥贱、长得快。
[老大多,船驶翻爻] 喻主管事情的人多,主意多,结果因意见分歧、步调不一而坏事。
[头胀起方斗恁] 形容遇到烦难事头皮发胀。
方斗:方形量具,较大,可容十升。
[吃鲻鱼头] 挨打、碰钉子。
鲻鱼头甚硬,有"铁钉头"之称。
[重五日卖菖蒲,短命生意] 比喻短头生意或临时工作。
重五:端午节,旧俗家家门插菖蒲、艾叶以祛邪[一个馒头也要发食] 喻事情虽小,做起来都要经过一定程序。
食:读如蚀。
汉语中的俚语
汉语中的俚语俚语是一种有趣的语言,有各自地方的特色。
你们知道有哪些汉语的俚语呢?接下来就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一下吧。
汉语中的俚语精选1、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2、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3、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环境而变坏。
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道行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6、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名马陆,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8、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9、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10、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11、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12、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好。
13、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
比喻力所不能及。
1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15、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6、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17、不登大雅之堂——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18、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19、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20、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湖名。
原指不要越过雷池。
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雅俗共赏释义及成语典故
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雅俗共赏释义及成语典故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雅俗共赏释义及成语典故雅俗共赏出自明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谓兼具优美、通俗之品格,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成语解释雅俗:旧时把文化水平高的人称“雅”,把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称“俗”。
共赏: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雅俗共赏:形容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成语典故明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红楼梦》第五十回:“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纔好。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
”成语辨析【语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成语接龙赏一劝众→ 众望所归→ 归之若水→ 水宿山行→ 行同能偶→ 偶烛施明→ 明刑不戮→ 戮力壹心→ 心慈手软→ 软弱无力→ 力均势敌→ 敌众我寡→ 寡不敌众→ 众目共视→ 视如珍宝→ 宝马香车→ 车量斗数→ 数米量柴→ 柴天改玉→ 玉润珠圆→ 圆颅方趾→ 趾踵相接→ 接二连三→ 三汤两割→ 割肚牵肠→ 肠肥脑满→ 满纸空言→ 言信行直→ 直言无隐→ 隐鳞藏彩→ 彩云易散→ 散兵游勇→ 勇猛果敢→ 敢为敢做→ 做张做势→ 势如破竹→ 竹篮打水→ 水流花谢→ 谢家活计→ 计出万全→ 全受全归→ 归心如箭→ 箭在弦上→ 上方宝剑→ 剑及屦及→ 及宾有鱼→ 鱼网鸿离→ 离经辨志→ 志高气扬→ 扬清抑浊→ 浊泾清渭→ 渭阳之情→ 情深骨肉→ 肉食者鄙→ 鄙俚浅陋→ 陋巷箪瓢→ 瓢泼大雨→ 雨顺风调→ 调良稳泛→ 泛泛之人→ 人欲横流→ 流移失所→ 所向无敌→ 敌力角气→ 气壮胆粗→ 粗衣淡饭→ 饭蔬饮水→ 水火不辞→ 辞严谊正→ 正色直绳→ 绳墨之言→ 言中事隐→ 隐忍不言→ 言简意深→ 深仇大恨→ 恨相见晚→ 晚节不保→ 保残守缺→ 缺衣少食雅俗共赏造句1、入话里可能包含著大众的心理、作者的修辞、社会的倾向,以及市场经济的多元现象、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等。
礼仪有关的俗语有哪些_俚语
礼仪有关的俗语有哪些关于礼仪的俗语在我国自古就流传着很多,同学们都有过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礼仪有关的俗语,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会喜欢,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礼仪有关的俗语1、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2、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5、如果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6、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
7、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8、敬人者,人恒敬之。
9、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10、出门人,二分小。
11、夫子温良恭俭让。
12、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13、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
14、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15、出外做客,不要露白。
16、谦恭有礼,人人欢迎。
17、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18、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19、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20、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2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
2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3、真正的是说有人种植的结果。
24、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25、仁之发处自是爱。
26、不学礼,无以立。
27、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28、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2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30、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31、出门人,二分小。
32、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33、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34、礼之用,和为贵。
35、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36、礼者,人道之极也。
37、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38、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39、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
40、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
41、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42、出门靠嘴,种田靠水。
43、出门三分低。
44、真正的文明人知道自己的使命。
45、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46、谦逊是美德的色彩。
47、平易近人,人必归之。
48、文质彬彬,而后君子。
长沙俚语——精选推荐
长沙俚语 俚语是语⾔中最鲜活最独具特⾊的组成部分,是语⾔这个⼤花园中陪衬主要栽培物的野花,但是正因为这些野花,这个⼤花园才更加⽣机盎然,更加朝⽓蓬勃。
下⾯是⼩编整理的长沙俚语,欢迎⼤家阅读。
⼀、⼈⽣哲理篇 1、六⽉⼲⼦的笋⼦变哒卦释义:指刚说好的事⼜⽴马变卦。
2、三百⽄的野猪,练就⼀把寡嘴释义:讲只会说不会做的⼈,说话刻薄。
3、穿不穷,呷不穷,盘算不好⼀世穷释义:意思就是要学会精打细算的过⽇⼦。
4、⿇雀⼦飞过也要撮把⽑释义:说⼈太过厉害,凡事都要占点便宜。
5、瞎⼦荡桨,该⼀世莫想释义:形容有些事情不管如何努⼒都做不成。
6、⼤⼈⼦望插⽥,细⼈⼦望过年释义:⼩孩⼦最盼望过年,⽽⼤⼈们盼望种⽥的时节。
表达了对美好⽣活的向往。
7、棺材铺⾥开⼤会,尽打⿁讲释义:讽刺⼈说话不着边际,⿁话连篇。
8、三只嘎⿇闹⼀塘,三个堂客们闹⼀房释义:形容妇⼥爱热闹,嘴巴能说。
9、王⼋不认得四⿇⼦释义:指翻脸不认⼈,颇有讽刺的意思。
10、⽇中间⾛四⽅,夜瞎⼦补裤裆释义:指办事不会挑时候,不会合理安排时间。
11、和尚剃头净了发释义:形容办事想尽办法,却还是没能办成。
12、结巴⼦好讲,掰⼦好两释义:嘴巴说话不利索的⼈喜欢说话,瘸⼦喜欢到处⾛。
13、黄泥巴糊⿊灶,好⼼不得好报释义:形容被⼀番好意却被误会。
14、草鞋冇样,边打边像释义:指做事情没有章法可循,需见机⾏事。
15、床铺下⾯抡斧头使不出劲释义:形容做事情受限制,不能充分发挥。
16、崽细媳妇⼤,多把⽇⼦挨释义:⽤来规劝别⼈做事情不要急,慢慢来。
17、灶脚下煨黄鳝煨⼀截算⼀截释义:做事情⼀步⼀步来,⾛⼀步算⼀步。
18、壁上挂团鱼(脚鱼)四脚⽆靠释义:指某个⼈没有背景没有靠⼭。
19、⾖腐跌在灰⾥头,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释义:指对某些难缠的⼈既不能“捧”也不能“压”。
20、⼋⼗岁婆婆砍藜蒿,⼀⽇不死要柴烧释义:其意就是要⼉孙们时刻关注⽼⼈的各种⽣活细节和需要以求“有病早医,⽆病长康,⾐⾷⽆忧”。
基层干部讲话常用俗语俚语集锦100例
基层干部讲话常用俗语俚语集锦100例1.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2.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3.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4.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5.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6.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7.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8.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9.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10.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11.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1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3.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14.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15.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16.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17.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18.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19.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20.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21.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22.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23.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24.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25.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26.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27.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28.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29.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30.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31.经得广,知得多。
32.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33.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34.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35.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36.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37.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38.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39.一理通,百理融。
40.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41.人怕理,马怕鞭。
42.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43.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44.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45.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46.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47.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48.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49.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雅俗共赏的俚语联
作者:
来源:《课外阅读》2007年第03期
一般来说,楹联应该是斯文典雅的,但如果适当插入一些俚语俗话,往往会产生某种谐谑逗趣的效果。
对联中的俚语联虽然大多是些粗俗的口语,却也对仗工整,耐人寻味。
有这样一副构思巧妙的俚语联:
山童采栗用筐盛,劈栗朴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此联妙在后四个字,“劈栗朴簏”可以解释为采下的栗子投入筐中,又可以作为象声词,表示栗子落筐的声音;“倾菱空笼”也是一语双关。
上下联相对,声音铿锵,煞是好听。
还有一副相似的俚语联: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
小鸟上枝,“醉酒醉酒”并无半杯
初看浅显通俗,“谷多谷多一醉酒醉酒”用于模拟母鸡和小鸟的啼叫声,细细品味发现,它实际上嘲笑了那些好说大话,虚情做作的人,可以说是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贯彻“平民教育”的主张。
他在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时,写了不少俚语——“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粟麦黍豆下功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民众教育之枢纽,是乡村社会的中心”、“多谢你来帮忙,少了我也不行”、“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陶先生以自己的行动深刻地阐述了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
即学校”的思想,言行一致,令人佩服。
但平心而论,陶先生的俚语联与劳苦大众的创作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解放前四川省的乡村土地庙前有副对联:
夫人莫抹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
老爷不要刮胡子,免得保长拉壮丁
本联以彻头彻尾的口语对称霸一方、鱼肉乡里的保长、特务进行了辛辣无情的讽刺,称得上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