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1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1、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2、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得现象及过程。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或城镇化发展S型曲线或城市化的基本规律:(1)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4、工业化前的城市与工业化后的城市特征:近代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前城市的特征是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大,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

城镇化水平不高。

而工业城市的特征是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农业现代化,城镇发展水平高,人口聚集,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的格局变化是城市以圈层式向外扩张,人工能源及加工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这是构成工业城市发展的模式。

5、中国城镇化道路特点及启示:特点:(1)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基本上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2)省际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3)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化的压力,又是推进城市化的动力。

启示:未来的城镇化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模式,即改变过去仅仅以规模作为政策标准的方法。

未来的城市和区域发展应当是超越单个城市的传统思维,走向区域协调,从更大区域范围来思索永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走向和谐的城市区域,这也将是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还提出在统一邻里单位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标题: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规划设计,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基础。

一、人文环境原理1.1 人文景观规划: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等因素,保护和弘扬城市的人文遗产。

1.2 公共空间规划: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1.3 社区规划:强调社区的功能分区和社区设施的合理布局,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

二、经济发展原理2.1 产业结构规划:合理规划城市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2.2 商业中心规划:科学规划商业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打造繁华商业区,促进城市商业繁荣。

2.3 城市交通规划: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三、生态环境原理3.1 绿地规划: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3.2 水系规划:合理规划城市水系,保护水资源,预防水灾,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3.3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空间布局原理4.1 土地利用规划: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2 城市功能区划:划分城市不同功能区域,实现城市功能的互补和协调。

4.3 城市密度规划:控制城市建设密度,保持城市宜居性,提升城市品质。

五、社会管理原理5.1 公共服务规划: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提升,为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5.2 社会治理规划:规划城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维护社会秩序。

5.3 灾害防治规划:规划城市灾害防治措施,提高城市防灾能力,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其贯彻实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遵循科学的城市规划原理,才能建设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标题: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以确保城市发展的合理性、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一、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原则1.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人口结构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慷慨面的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1.3 民主参预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促进公众参预规划决策,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空间布局2.1 合理用地布局: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功能分区,确保城市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避免用地浪费和混乱。

2.2 交通布局: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确保交通便利和畅通,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2.3 绿地布局: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功能分区3.1 居住区: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居住区的布局和密度,确保居民的居住环境舒适和安全。

3.2 商业区: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商业区的位置和规模,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多样化。

3.3 公共设施区: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区的分布和服务范围,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和文化需求。

四、城市规划原理的建造设计4.1 建造风格: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建造的风格和外观,保持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

4.2 建造高度: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建造的高度和密度,避免高楼大厦过密造成的阴影和拥挤。

4.3 建造功能: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建造的功能分区,确保建造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五、城市规划原理的管理与监督5.1 规划实施:城市规划应该有明确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准则。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城市规划原理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基于人本原则1.1. 人口分布与居住区划:根据人口密度和居民需求,合理规划居住区,确保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1.2. 公共设施规划:合理分布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并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性。

2.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2.1. 绿化和景观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和景观,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2. 城市交通规划: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减少汽车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保护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3. 经济发展原则3.1. 产业布局规划: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商业中心规划:合理规划商业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供便利的商业服务,促进商业繁荣和经济增长。

4.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4.1. 文化遗产保护:合理规划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4.2. 历史街区保护:保护历史街区的风貌和特色,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

5. 社会公平原则5.1. 社会住房规划:合理规划社会住房分布,提供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5.2. 公共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如广场、公园等,提供居民休闲和社交的场所,促进社会交流和融合。

总结:城市规划原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

基于人本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经济发展原则、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和社会公平原则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合理规划人口分布、公共设施、绿化和景观、产业布局、商业中心、文化遗产、社会住房和公共空间等,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性、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魅力和社会公平性。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规划活动。

它涉及到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建筑等方面,旨在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理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2.整体性原理城市规划要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考虑城市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单个建筑或地区的规划,还要将其与周边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这需要城市规划师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3.适应性原理城市规划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即能够适应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和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4.公众参与原理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度。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通过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1.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等。

2.城市规划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空间分析和评估、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等。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收集城市的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在空间分析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部份1、日照间距: 先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 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造后退:是规定建造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者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 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 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 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 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者自然分界线所围 合, 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30000--50000 人)相对应, 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 能满足该区 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 :中央商务区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者大城市里主 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造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

11、建造平均层数 :指一个建造地段内所有建造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造总面积的总和12、CIAM :国际现代建造协会 。

13、拆建比: 新建的建造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造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者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 的总称。

15、竖向设计: 城市开辟建设地区(或者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造布置 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 改造,确定坡度、 控制高程和平衡土 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者其中某一要素对 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 定建设用地性质、 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辟相衔接,作为城市规 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筑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原理1

早期城市(农业社会城市,2700年): 城市是人类劳动大
分工的产物,农牧业的产生是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 产生居民点;第二次大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里分离出
17
17
来,即农业革命,有了商品交换,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长安\罗 马)(p3 p4)
18
18
现代城市(工业社会城市,300年):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 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 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城市化发展迅猛。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城市型态、布 局产生变化)
33
34
34
4.1 欧洲: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 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 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 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 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 市
(1)古希腊【城市公 共场所】 社会和政治背景: 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 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 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 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城 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 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 波丹姆模式,体现了民 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 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 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 完整的体现。
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
片地理区域”。
7
(2)社会学(从人与人关系出发)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
7
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标题: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案和政策。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它们是城市规划的基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整体规划1.1 统筹规划:城市规划应该统筹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1.2 保护环境: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3 人性化设计: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舒适感,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功能分区2.1 合理布局:城市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的功能特点和需求,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确保城市功能的互补和协调。

2.2 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共交通等,保障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和交通安全。

2.3 公共设施:城市规划应该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三、密度控制3.1 建造密度:城市规划应该控制建造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造成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保障城市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2 绿地比例: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绿地比例,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3 人口密度:城市规划应该合理控制人口密度,避免人口过度会萃导致社会问题,保障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四、历史文化保护4.1 保护遗产: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传承城市的文化底蕴。

4.2 文化活动:城市规划应该促进文化活动的发展,建设文化设施和场所,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4.3 文化融合:城市规划应该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创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促进城市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五、社会参预5.1 民意调查:城市规划应该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民意调查和公众参预,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讲1. 引言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设计,以提高城市功能和质量,并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城市规划的实践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物质环境,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城市规划原理是根底和关键。

2. 城市规划原理的定义城市规划原理是指遵循城市开展规律和科学方法,以实现城市空间的有机组织和合理配置为目标的根本准那么和原那么。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师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

它既包括城市规划学科的根本原理,也包括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准那么和方法。

3. 城市规划原理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原理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非常重要。

它能够指导城市规划师在城市开展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处理城市空间的各种关系和冲突,确保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城市规划原理还能够促进城市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社会公平和经济开展。

4. 城市规划原理的根本内容城市规划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4.1 综合性原那么综合性原那么要求城市规划师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要全面考虑城市开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

综合性原那么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那么,也是城市规划师的责任所在。

4.2 空间组织原那么空间组织原那么强调城市空间的组织和设计要符合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交通流动要求,遵循合理的尺度和比例关系。

空间组织原那么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原那么之一。

4.3 分区与分级原那么分区与分级原那么要求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和层次,以满足城市开展的需要。

分区与分级原那么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那么之一,也是保障城市空间有序开展的重要手段。

4.4 适度化原那么适度化原那么强调城市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追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开展。

适度化原那么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那么之一,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的关键。

5. 城市规划原理的应用城市规划原理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以确保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城市规划原理。

一、人本原则1.1 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应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1.2 人口分布均衡:合理安排城市内人口的分布,避免人口过度集中或分散不均,以实现社会公平和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1.3 人居环境优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控制等方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2.1 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应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2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城市绿色化和生态保护。

2.3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空间布局原则3.1 合理用地: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3.2 城市紧凑化: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密度和高度,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城市的紧凑性和交通便捷性。

3.3 城市分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使城市结构更加有序和合理。

四、交通规划原则4.1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2 步行和自行车便利性:提供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促进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4.3 交通网络完善: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和交通枢纽,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五、文化保护原则5.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化景观等,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5.2 文化多样性: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创造多元文化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原则和方法。

这些原理在城市规划师和决策者的指导下,用于指导城市的布局、用地分配、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社区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决策。

1. 综合规划原则:城市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实现各项规划目标的协调统一。

2. 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创造舒适、安全、方便的城市环境。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4. 空间组织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根据不同功能和用途,合理划分城市的空间,并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5. 社区参与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提倡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加强民众的意见征集和决策的透明度,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

6. 灵活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要,及时调整和修订规划方案。

7. 促进公平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关注社会公平,避免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衡的加剧,为所有居民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条件。

8. 节约资源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水源和能源资源,提倡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9. 交通便利原则:城市规划应该考虑交通运输的需求,合理规划道路、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10. 文化传承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促进新的文化创意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这些原则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概述1、《易经》中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从文字自已看,城是义务起手为土地的意思,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

3、现代城市的含义有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4、古代都城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均有深广城壕。

5、巴比伦城平面呈矩形,筑有两重墙,墙间距12米。

6、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是罗马驻兵的营寨。

7、卡洪城是公元前2500年埃及为修金字塔而建造,里面等级严格区分。

8、199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发表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

古代1、夏代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开始前聚到安全处定居。

已出现了陶制的排水管及夯打土坯筑台的技术。

2、商代:早期有河南偃师商城,中期有郑州的商城和湖北的盘龙城,还有位于安阳的殷墟,商代盛行迷信占卜,崇尚鬼神,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城镇空间布局。

3、春秋战国之际《周礼。

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4、鲁国国都曲阜完全按照周礼建造。

5、吴国国都规划时,伍子胥提出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他主持建造的阖闾城,充分考虑了江南水乡的特点,水网密集,交通便利,排水通畅。

6、越国范蠡按照孙子兵法为国都规划选址,齐国临淄城规划因地制宜,鲁国济南城也打破严格对称格局与水体和谐布局,城门布置并不对称。

赵国国都则考虑北方特点,高台建设,重壮丽和防御。

而江南淹国则城与河浑然一体,自然蜿蜒。

7、战国《管子。

度地篇》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而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打破周礼约束。

8、战国时代的《商君书》更多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对城市发展和管理制度的阐述。

9、秦统一中国后,发展了“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出现了不少复道、甬道等多重的城市交通系统,具开创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1、城镇化: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代表为:米列都城。

3、卫星城镇定义: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4、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5、城市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6、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7、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8、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9、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10、容积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11、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

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2、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地面积的比例。

13、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线进行控制。

14、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15、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6、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17、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总结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工业化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形成的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专门化阶段综合化阶段成熟化阶段区域化阶段2、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相对集中时期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散时期3、增长极核理论佩鲁 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1966年由经济空间扩展到地理空间极化效应(生产要素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镇集中)、扩散效应(生产要素的扩散),使区域经济趋于协调,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过程。

4、经济全球化理论逆工业化|后工业化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发达国家从事成品制造。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集聚于少量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能扩散在大多数城市中。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的异质性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社会群体聚居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即出现居住分异。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老龄化社会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社会---当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总数的14%时则进入老龄社会。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经济活动的三大产业分类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第一产业(产品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三、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化)(一)城镇化及其特点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1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1

西方城市规划史1、希波丹姆模式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方格网:①刻意设计(不考虑实际地形地貌)②适合快速建设(希波战争之后需要快速建立起一种秩序)③与环境反差很大(不考虑实际地形条件)④简单化的秩序(功能)划分(2)中心广场:反应了当时的市民文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2、罗马营寨城①以军事控制为目的的据点当一种强势力量进入一种异质空间,需要迅速有效的建立起一种秩序,并且要得到认同②接受强势的文明强迫他统治范围内的人民对他的文明认同。

3、中世纪宗教建筑为主,城市萎缩4、文艺复兴城市空前繁荣斯卡莫奇城市方案5、绝对军权时期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1、古代埃及漠视生者之城——易于迁徙重视亡灵之城——规模宏大经过精细规划的墓地陵寝2、两河流域(天体山脉崇拜)山岳台建筑是一种将崇拜与王权相结合的统治。

以山岳台为中心有宫殿、市场、庙宇、仓库等。

3、古伊斯兰文明①对尘世采用了一种漠视与漫不经心的态度②城市是游牧定居点与军事据点③没有严整的规划,是种非常实用的自发状态④对水体十分崇拜⑤整个城市以清真寺为核心⑥盘街歪歪扭扭不成规则,街道很窄但封闭性很好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1960年之前)认为城市规划从本质上讲是对人类聚居地的物质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的活动,它被视为建筑艺术、土木工程的一种自然的延伸,相应的最适合的工作人员是建筑师、土木工程师、测量师。

一、理论内容1、空间形态规划(1)这种观点划分了两个领域即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和社会政治规划(2)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可以影响到政治生活(单向的环境决定论)(3)城市规划基本上是种技术行为,不存在政治责任2、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有关于空间位置、形态以及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的规划活动,是建筑设计的延伸。

(1)强调规划是作为设计,重视景观质量和审美品质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美学品质(2)由美学的形式主义主导(空间形态的决定论)3、详细蓝图以明确细致、无所不包的规划图纸来表现城市在未来时段内将要实现的功能与布局的特定形态。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畜牧业)与固定居民点的形成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农村、商业、手工业--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1)、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2)、埃及卡洪城布局(3)、在封建主的城堡外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德国吕贝克.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而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是民主和法制。

史实为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的史实是秦汉以来历代的政治措施,说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特点的史实是雅典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商代—城市雏形战国—多种城市规划布局模式的发展《管子》《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南北朝时期,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春秋时代创立的道教空前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宗庙和道观里坊制到街坊制特点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路易十四在巴黎城郊建造凡尔赛宫,凡尔赛的总平面采用轴线对称放射的形式。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1)背景:“人口不断流入已经过分拥挤的城市,而农村日趋荒芜”。

(2)论点:“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城市应与乡村结合)(3)“田园城市”与“花园城市”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德华认为田园城市应该通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来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1)背景:大城市恶性膨胀,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方面,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指导性文件。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良好的城市环境。

2.整体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整体性为原则,将城市的各个组成部份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适度规模原则: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避免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4.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为不同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内容1.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2.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自行车等,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4.环境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绿地建设、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5.公共设施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城市规划的总体方案和具体细则,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兰Naarden,1632
理想城市,Simon Stevin,1600 Bartolommeo Delbene的“真理之城”, 1609
伦敦重建规划,Evelyn和 Christopher Wren
伦敦1666年大火破坏的部分以及Robert Hooke设 计的重建规划
美国建国前后的城市与规划
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 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 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
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
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
工人住宅,1848建在伦敦Pancras街上的样板房
工人住宅,1878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
针对工业城市问题的改进措施 ——城市内部结构改造
巴黎规划,1873年
佛罗伦萨的改建,1864-1871
奥斯曼的影响,厄瓜多 尔的瓜阿基尔中心区
针对工业城市问题的芝加哥
纽约曼哈顿景观变化,1879和1983
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 经营城市,培植吸引点 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 创造适宜创业和生活的环境
上海大剧院 “伦敦眼” 蓬皮杜艺术中心 巴黎罗浮宫
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 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
第二节
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一、规划的概念
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 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 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 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 域系统。”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土地使用的配置; 城市空间的组合; 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 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1、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背景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问题意识
工业城市产生的城市问题:拥挤、卫生、污染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思想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 接的思想源泉 –理性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城市规划 认识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基础
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 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
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
屋的密集结合体”。
3、城市的法律定义 (1)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澳大利亚、加拿大: 法国、古巴: 美国: 比利时: 日本: 200人; 1,000人; 2,000人; 2,500人; 5,000人; 30,000人。
埃及象形文字“城市”
的 城 区
1800 El Lahun
Ur城总平面和观象台公元前3000年
巴比伦城市中心及 空中花园城堡,公 元前2000年

新城市的形成
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果——如美国中西部 人类有计划发展导致的结果——如新城(卫 星城)


2、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

古典时期的城市
(1)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
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2)城市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城 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
Howard 认为田园城 市是“把积极的 城市生活的一切 优点同乡村的美 丽和一切福利结 合在一起”。
Howard田园城市 的图解 田园城市兼有城 市和乡村优点 的理想城市。
田园城市是一个 “无贫民窟无
烟尘的城市
群”。
第一座田园城市 Letchworth(1903) 的总平面
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 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
罗马元老院鸟瞰,米开郎琪罗设计, 16世纪中
阿姆斯特丹,1612-1663-1700
阿姆斯特丹的城市简图,13世纪-14世纪1590
安特卫普,16世纪下叶
巴黎,1609
都灵市中心
都灵城市图,16世纪末-1620-1673-1714
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的探讨
意大利Palmanova,1593
罗马帝国建设的Timgad(Algeria),100

中世纪时期的城市
中世纪的宇宙概念
艾格莫尔特Aigues Mortes城,由路易九世 1246年建造
中世纪时期的巴黎
佛罗伦萨,15世纪
锡耶纳坎波广场的鸟瞰
锡耶纳的平面图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1592)及主教 堂(1094)、总督府(15世纪末改 建完) 威尼斯圣马里纳S.Marina区周围的平面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
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组织

1、城市的形成

早期城市的形成
原始人类(采集和渔猎) ——原始农业(第一次产业革命) ——定居(居民点) ——出现剩余产品,阶层分化 ——城市
公元前6500年左 右的一幅壁画 公 元 前 年
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 标而预先安排行动 步骤并不断付诸实 践的过程。
P. Hall:
“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 行动顺序,使预先目标得以实现”。
Sociedad Interamericana de Planification: “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达到决策的过 程中,这些决策将作为人类行动的基础”。
–行政和立法技术赋予城市规划操作的基本手段
–公司城的建设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形进行了最 早的实践试验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技术基础
–城市公园运动促进了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思考 –交通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的统筹兼顾 提供了原动力
–行政和立法技术赋予城市规划操作的基本手段
–公司城的建设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形进行了最 早的实践试验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技术基础
–城市公园运动促进了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思考 –交通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的统筹兼顾 提供了原动力
–行政和立法技术赋予城市规划操作的基本手段
–公司城的建设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形进行了最 早的实践试验
James Silk Buckingham于1849 年设计的Victoria时期的样板 城市。是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 的重要参照
二、规划的特征
1、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 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
2、规划目标 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
3、未来不确定性 未来研究是规划研究的基础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 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 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 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 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华盛顿规划,Pierre Charles L‘Enfant,1791
旧金山的一个早期居民点和William Penn 所做的Philadelphia规划图,1682
美国Philadelphia规划,John Reed,1774
美国费城,有数字的规划细部,1748
Thomas Jefferson为美国分配 土地而确定的一种图示,1785
Robert Owen设计的居住区 Robert Owen的协和村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技术基础
–城市公园运动促进了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思考 –交通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的统筹兼顾 提供了原动力
–行政和立法技术赋予城市规划操作的基本手段
–公司城的建设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形进行了最 早的实践试验
以 F.L.Olmsted 所 设 计 的 Yew York的中央公园(1858年设计, 1862 年开放;面积为624英亩, 即252.7公顷)为代表的城市公 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
Bournville镇的总平面
英国Port Sunlight的 规划平面图
2、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探索(1890s—1920s)

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E. Howard的田园城市期探索
Howard对城市、乡 村生活优缺点的 分析,而城乡结 合体则可综合两 者的优势同时也 避免了两者的缺 点。
雅典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
雅典卫城
米利都城的布局,公元前5世纪
提洛斯岛港口区,公元前3-2世纪
根据希波丹姆斯规划扩建的奥 林塔斯城,公元前432年
庞培城,公元前79年前
罗马方城
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城 帝国时期的罗马
(2)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
Vitruv描述的设 计成棋盘形的罗 马
古希腊罗马时期和现代亚历山大城平面图
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 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 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 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 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 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 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 使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