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点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
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度和适应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海量信息、丰富媒体和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
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技术与设计1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技术与设计1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关于本模块的简要说明(一)本模块的教育价值“技术与设计1”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内容,也是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
它和“技术与设计2”共同为后续的选修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并为高中毕业生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最低技术素养要求。
当然,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是极其广泛的,其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所采用的手段也是各种各样的。
然而,它们还有一些共通的、比个别领域或专业的特定技术更为重要的东西。
“技术与设计1”提供的就是这种通识性的教育。
本模块中的设计以产品设计为依托,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经过设计方案的制定、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方案的优化,直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
“技术与设计1”将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技术有一个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初步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途径、方法,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通过自身技术素养的提高,为将来进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模块强调的是对技术的理解和对设计过程的把握,并没有规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使用什么载体,这为教材编写者和广大的教师提供了开阔的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教学载体。
(二)本模块的内容设置“技术与设计1”包括4个主题:“技术及其本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和“设计的评价”。
“技术及其本质”强调的是学生对技术应该具备的基本认识,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什么是技术以及与技术相关的各种问题;“设计过程”通过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学习,使他们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实践的基本方法;“设计的交流”和“设计的评价”涉及到学生在高中技术课程中应该学到的有关技术交流和技术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们也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整理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构建默会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助于强化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增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发展工程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
二、基本理念1. 着力培养学生所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2. 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3. 选择体现时代特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4. 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的培养5. 倡导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多样化学习方式6.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三、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
技术意识: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形成技道合一理念和正确的人机观念。
工程思维:工程思维是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种筹划性思维。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是指基于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方案构思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
图样表达:图样表达是指运用图形样式对意念中或客观存在的技术对象进行可视化的描述和交流。
物化能力:物化能力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等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用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未来发展、终身学习、美好生活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有理念、会设计、能动手、善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态度的学习和基本经验的积累,形成对技术的亲近感、敏感性、理性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对技术的文化感悟;经历技术设计的全过程,形成一定的方案构思、图样表达、工艺选择及物化能力;3.能够领悟基本的技术思想,形成初步的系统与工程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养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培育工匠精神,增强劳动观念,具备初步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意识,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伦理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创新意识。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
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
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
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
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
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4.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
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
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一、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200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3-31)前言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正迅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一方面,技术在科学知识实现其经济与社会价值过程中的转化作用、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中的推动作用、在增进人们的沟通与理解、加速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中所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日益凸现。
实践证明: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因此,在普通高中设立技术学习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1.引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一门全日制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本技术课程标准旨在明确技术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2.技术课程目标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创新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3.技术课程内容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工程技术•工程设计和制造:包括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制造技能;•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介绍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能力;•机械技术:介绍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和维修能力。
3.2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包括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技术和应用:介绍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能力;•数据库技术和应用: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能力。
3.3 创新创业•创新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商业模式和市场营销:介绍商业模式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和市场分析能力;•创业管理和创业项目:介绍创业管理和创业项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3.4 其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技术课程还可以包括其他与技术相关的内容,如环境与资源利用、生物与健康技术等。
4.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在进行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实践;•强调问题驱动,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验、模拟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二)选择性必修课程(三)选修课程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水平(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附录 1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 2 项目教学案例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
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四、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也是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 它和“技术与设计2”共同为后续的选修课程 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并为高中毕业生规定了必 须达到的最低技术素养水平。
一、概述—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一、概述—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二)流程与设计 1.内容标准 (1)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
义。 (2)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
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 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一、概述—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通用技术
一、概述-课程基本情况
在普通高中新课改开始启动之初,2003年教 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纲要,明确提出在全国普通高中开设“技术课 程”。并详细规定了“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系。
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包括两大部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一、概述-课程基本情况
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 个模块。
计1》的4个主题: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融会贯通进行整合,
共编排成了5章。
一、概述—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本章内容包括“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技术需要综合知 识”;“技术应用的两面性”;“知识产权及 其保护”等五节内容。
本模块是继“技术与设计1”之后的必修内容。 本模块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模块所学习的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将使 学生终身受益。
一、概述—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旧课程标准突出综合实践性,新课程标准突出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课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二)1.2.3.4.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去学习和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新旧共同点是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新课程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了全面性和全体性。
课程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了解原理,认识价值,学会分析问题,形成多元理解能力,成为合格时代公民。
三、课程结构方面在设计依据上,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紧扣课程方案设置结构,参考国际标准突出前瞻性、体现学科自身发展特性,使得课程结构更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
课程结构由原来的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的6个模块改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共10个模块。
具体来说,新课标中必修课程分2个模块,分别为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学分由原来的2学分改为3学分,每学分18课时,共54课时,以此作为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依据。
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每学分18课时,需36课时。
作为必修课程的拓展与加深,学生可在修满必修学分的基础上,根据能力、发展需要选学。
其中数据与数职业选同时,学业质量水平的高低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其中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达到的合格要求,而学业质量水平4则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六、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主要从教学与评价建议、水平等级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及课程实施建议四个方面展开。
【新课标】2020年最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Word版共104页)
4.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
匠精神的培养
现代技术注重科技与人文的统一和融合。通用技术课程通过技术设计与技术探究等,强化科学原理的运用;通过对技术所蕴含的经 济、道德、法律、伦理、心理、环境、审美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深化 技术认识,开拓文化视野。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应用、物化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营造体现创新文化的教育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设计性、探究性、创 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潜能,使学生的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作品制作、工艺实践、技 术试验、方案物化及优化等,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 越的工作态度,注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强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
(二)基本理念
1.着力培养学生所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学课程。通用技术课程面 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落实受技术教育 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通用技术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应避免单 一、机械的技能学习,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必备 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积极理性地参与技术活动,成为适应时代发 展要求的技术使用者和创造者。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1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提纲
第一部分 通用技术课程特性 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 第五部分 课程教材及其使用 第六部分 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成长 第七部分 通用技术教室建设
2
第一部分 通用技术课程特性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 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 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 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具有通识意义的基础 教育课程.
材. ❖ 第四,实现教材提出的实践要求.
42
研究教材
1做好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2对教材教学内容理解的步骤:阅读课标——分
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分析教材 的重点、难点——研究内容的可拓展空间. 3以课标为依据,参考教材的结构,结合学生实际和 教学环境进行合理选择、处理教学内容.
43
第六部分 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成长
8
设计学习是技术课程又一种基本 的学习形式.设计学习的过程是发现 与明确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不 断权衡和优化的过程.学生全程参与 设计学习要经历六个过程
9
一、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 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 案的过程.
二、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 产品的过程.
三、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 过程.
3
1、与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 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 标的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多种劳动实践 和技术活动进行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的 操作性学习.
高中通用技术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 与技术教育衔接包括目标上的衔接、内 容上的衔接、实施上的衔接.
4
通用技术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 与技术教育不同点在于:教学目的、 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 转变.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的简介
关于素养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培养技术素养的课程,不能单一训练操作技 能。技术素养需要逐步地培养和不断地积累才能形成和逐步提高, 与科学课程一样,需要学生经历较长一段时间有目的、有计划、 有步骤地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将知识内化。因此,不能把通 用技术课程安排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完(例如用几天或一个星期课 时集中把课上完,这样做是违背教学规律和课程标准要求的,是 对学生不负责任和违反国家课程法规的不正当做法)。
技参术与技素术活养动 的涵义 等行为能力
对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新技术关心、积极探究的意识; 能参与社会中重大技术问题的讨论与评价, 具有技术思维和以技术的思想和方法 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技术素养
当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素养是当代人基本素养 不可缺少的组成结构,技术教育是培养人基本素养的基础 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许多学生学会评价和选择技术产品,并且能利用所学技术设计的知识 和技能,对身边或家中常见问题、常用工具等作出设计改进方案,不少 学生还做了些小发明。
● 如 “两用筷子”、 “交通指示灯管理方案” 、 “ 多功能拖鞋” 、 “防渗透垃圾箱”、“给油瓶带围巾”、“控温电熨斗”、“夜用星星 灯”等。
全国课改实验区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后,都有类似这样的教学事实。
❖ 社会各界对技术教育课程的看法
据对9省市12个行业2378位从业人员的调查,厂矿 企业、农业、运输、文教等行业人员普遍赞成在普通高 中开设技术课程 (87.42%), 企业界呼声最高 (93.65%) ,但与普通社会成员相比,有子女就读高中 的家长却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69.8%)。
在与5省市11所中学教师的访谈中,一般学校老师认 为如今多数中学生的技术能力较差,而在一些劳动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较好的学校,老师们却惊叹学生在这 些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8)(一)课程性质 (8)(二)基本理念 (8)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8)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9)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9)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9)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9)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0)(一)学科核心素养 (10)1.信息意识 (10)2.计算思维 (10)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0)4.信息社会责任 (11)(二)课程目标 (11)三、课程结构 (11)(一)设计依据 (11)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11)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 (12)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12)4.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 (12)(二)结构 (12)(三)学分与选课 (13)四、课程内容 (14)(一)必修课程 (14)模块1:数据与计算 (14)【内容要求】 (14)【教学提示】 (15)【学业要求】 (16)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16)【内容要求】 (16)【教学提示】 (17)【学业要求】 (18)(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8)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18)【内容要求】 (19)【教学提示】 (19)【学业要求】 (20)模块2:网络基础 (20)【内容要求】 (20)【教学提示】 (21)【学业要求】 (22)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22)【内容要求】 (22)【教学提示】 (23)【学业要求】 (24)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24)【内容要求】 (25)【教学提示】 (25)【学业要求】 (26)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26)【内容要求】 (26)【教学提示】 (27)【学业要求】 (28)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28)【内容要求】 (28)【教学提示】 (29)【学业要求】 (30)(三)选修课程 (30)模块1:算法初步 (30)【内容要求】 (30)【教学提示】 (31)【学业要求】 (31)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32)【内容要求】 (32)【教学提示】 (33)【学业要求】 (33)五、学业质量 (34)(一)学业质量内涵 (34)(二)学业质量水平 (34)水平1质量描述 (34)水平2质量描述 (35)水平3质量描述: (35)水平4质量描述: (36)(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37)六、实施建议 (37)(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38)1.教学建议 (38)(1)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8)(2)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38)(3)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 (40)(4)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41)2.评价建议 (41)(1)评价的原则 (42)(2)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43)(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46)1.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46)2.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47)3.命题建议 (47)(1)关注品徳教育,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47)(2)以考查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核 (47)(3)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命题指标,关注学生发展,突出能力考核 (48)(三)教材编写建议 (50)1.教材编写指导原则 (50)2.教材的内容选择 (51)3.教材的内容编排 (52)(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52)1.关于师资 (53)2.关于基础设施设备 (53)3.关于教学资源 (54)附录 (54)附录1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54)(一)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表现形式 (54)1.信息意识 (54)2.计算思维 (55)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55)4.信息社会责任 (55)(二)水平划分与描述 (55)素养1:信息意识 (55)素养2:计算思维 (56)素养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57)素养4:信息社会责任 (58)附录2 项目教学案例 (60)“使用灯语交流信息”项目活动 (60)【学科核心素养】 (60)【内容要求】 (60)【学业要求】 (60)【情境设置】 (61)【项目主题】 (61)【项目活动】 (61)【拓展思考】 (62)【项目实施说明】 (62)【课时建议】 (62)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的简介
程的继承和发展。
信息技术
技术领域
通用技术
(三 )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
是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八大领域(技术领域)的必 修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教育 相衔接;
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 学习为主要特征,是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必修课程。
(见课标P2)
通用技术课程要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 教育课程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普通教育改革应对 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普遍认为:“没有技 术教育的普通教育,不可能是真正意义的现代教 育”。
各国纷纷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积极 调整手工劳动和工艺技能类课程的目标、内容及 实施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加入信息技术教育内 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设计能力, 使工艺劳技教育向现代技术教育转型。
通用技术课程是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文理兼融、 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学习是运用和综合多学科知识 的一种整合性学习。这种整合性学习常常是以解决一 些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的。
通用技术课程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又促进 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通用技术课程不是以学生学会一两门技术为目的,而是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和实 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通识性课程。
2003年3月31日下发《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4年9月普通高中 新课程实验正式启动,到2008年已有广东、山东、海南、宁夏 、 江苏、 福建、浙江、辽宁、天津、安徽、北京、黑龙江、吉林、湖南、陕西、新 疆、山西、江西、河南省进入实验区并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2009年河北、 湖北、云南等省开始进行高中课改实验。
关于“通用技术”的概念
通用技术是这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 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是指 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 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从纷繁浩 杂的技术体系中,根据高中技术课程的性质、价 值及任务选择的,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对学生 发展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送审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2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4)(一)课程性质 (4)(二)基本理念 (4)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6)(一)学科核心素养 (6)(二)课程目标 (7)三、课程结构 (8)(一)设计依据 (8)(二)结构 (8)(三)学分与选课 (9)四、课程内容 (10)(一)必修课程 (10)模块1 数据与计算 (10)模块2 信息系统与社会 (13)(二)选修I课程 (16)模块1 数据与数据结构 (16)模块2 网络基础 (18)模块3 数据管理与分析 (21)模块4 移动应用设计 (25)模块5 三维设计与创意 (28)模块6 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31)(三)选修Ⅱ课程 (34)模块1 算法初步 (34)模块2 智能系统初步 (37)五、学业质量标准 (39)(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39)(二)水平说明 (43)六、实施建议 (43)(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44)(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命题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水平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内涵与表现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中,《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赫然其中。
尽管世界各国的技术课程标准并不鲜见,但它对我国普通教育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是我国技术学科第一个以课程标准形式呈现、并与其他学科同时颁布的国家课程文件。
它是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背景下决战未来的战略举措,是我国适应社会转型和知识增长方式转变而对人才培养目标和结构的历史抉择。
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普通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标志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科技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新挑战,体现了未来社会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与时俱进、进行教育创新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立足于我国的教育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充分吸取近20年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把握当代科技发展及世界各国技术类课程改革趋势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我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及理念,明确规定了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在技术领域所应达到的基本素质要求,并对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所有这些,将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提供具有规范意义的依据和蓝本,为广大的学校和教师课程实施中的创造性活动提供理念上的有益引导和实践上的必要基础。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点。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具有通识意义的基础教育课程。
在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1、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
劳动与技术与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的教育。
它强调学生通过多种劳动实践和技术活动进行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的操作性学习,形成劳动方面的意识、技能及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则在于帮助学生培养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素养,一方面包括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包括发展学生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性内容,是由国家指导、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经历的课程。
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则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
首先是目标上的衔接。
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学生形成基本的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为基本目标,而高中技术课程则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为基本目标,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且有相应的提高;其次是内容上的衔接。
教育部通过制订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标准则在此基础上注意内容上的适当延伸、拓展和深化,并形成两个相对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课程内容上的架构;再次是实施上的衔接。
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还是普通高中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均是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内容,尽管学习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学习的内容会有所侧重。
2、为普通高中所有学生之必修,具有良好的通识性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技术教育几乎渗透所有教育类别,有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中的技术教育,等等。
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是普通中小学校进行的、以技术为学习内容、为课程载体的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未来从事某个职业或岗位所必须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其实施方式是较为系统的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征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高等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则是在高等学校的部分理工科专业为主进行的技术教育,其专业技术并不对应于职业或岗位,而是对应于技术领域或技术类别,它强调专业技术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成人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是指在各类成人教育学校进行的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一般以技术项目为基本单位,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性,教育形式更具有培训特性。
相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中的技术教育都针对于特定的人群而言,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更具有一般性、通识性。
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一般性和通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教育对象面向所有学生。
技术是每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学习内容。
不管是准备升学的学生,还是准备就业的学生,也不管是准备升入理工农医科的学生,还是备考文科、音、体、美等科的学生,都应该修学技术这一学习领域。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每个高中学生高中阶段在技术领域必修学分为8个学分,其中信息技术为4个学分,通用技术为4个学分。
取得8个技术领域的学分,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其二、教育内容具有一般性和通用性。
普通高中技术领域的课程内容不是职业的和专业化的教育内容,而是较为宽泛的,体现一般性和通用性,且应用广泛、具有时代特征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对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3.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在普通高中技术类课程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目标取向,如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旨的技能教育,以学生形成劳动观念、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技术为主要目的劳动技术教育,以学会某一职业的相应技能为中心的职业技术教育,甚至还有一些以解决经济贫困为主要动因的技术助学教育等,这些不同的目标定位是与一定的时代特征相适应的,但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本次课程改革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恢弘背景,从普通高中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进行目标定位,确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努力使学生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能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
当然,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为一个孤立的目标而存在的。
在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同时,技术课程同样应当为学生的一般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作出贡献。
4.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学习不仅对学生掌握具体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法、发展心智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动手技能的增强、对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生理和机能的增强和体质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设计学习是技术课程又一种基本的学习形式,它对年级较高的小学生以及中学生来说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学习形式。
设计学习的过程是发现与明确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不断权衡和优化的过程。
学生在技术课程中的设计学习往往要经历对技术问题的发现与确认,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与原型,优化设计方案以及撰写作品说明书等具体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怀疑和批判能力,学生将理念转化为方法、将思路转化操作方案的能力,学生的比较权衡和交流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都将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作为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的一部分,它既是历次课程改革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又是社会转型时期新型课程的建构与创新。
它既以充分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一般要求汇入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又以它特有的价值追求和丰富内容在课程改革中展现出它的个性光彩。
与历次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技术类课程的架构相比,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在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般理念和共有特点的同时,还有以下一些特点:1、设立技术学习领域,形成课程形态的历史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技术成为八大领域之一。
该领域包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的内容。
信息技术是当代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在其通用性上具有相对性。
技术领域的设立,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内容的设置,形成了技术课程形态的历史突破,是这次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的标志之一。
2、以技术素养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实现当代劳动技术教育的转型本次课程改革立足于素质教育,从普通高中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进行目标定位,确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从而走出了技术即技能的樊篱。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完成我国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的时代更替把信息素养的提升放在首位,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和交流的实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和责任,从而培养信息时代合格的公民。
本课程强调利用各种条件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营造和谐的信息氛围,为改善学习创造条件;提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从而为学生走向学习化社会,实现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技术设计,注重技术试验,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特点,以及技术课程的内在规律,将技术设计作为组织高中学生技术学习内容的主要线索,充分挖掘技术设计在引发学生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有效地进行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想象,以及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使之成为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
本课程还强调学生对技术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技术的操作方法、技术试验的方法以及技术学习的探究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以促进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