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陈恕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韄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韄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韡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韡字子华,福州候官人。

父孔硕,为朱熹、吕祖谦门人。

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

韡谓:“山东、河北遗民,宜使归耕其土,给耕牛农具。

然后括淮甸闲田,募民为兵,给田而薄征之;盐丁又别廪为一军,此第二重藩篱也。

”十五年,淮西告捷,韡策金人必专向安丰,使卞整、张惠各以其兵屯庐州以待之。

其后金人果犯安丰,韡调诸军应援捣虚,遂有堂门之捷,俘其四驸马者。

绍定二年冬,盗起闽中,帅王居安属韡提举四隅保甲,韡有亲丧,辞之。

明年,起复,知南剑州。

时有议当招不当捕者,韡言:“始者贼仅百计,招而不捕,养之至千,又养之至万,今复养之,将至于无算。

”韡亲提兵督捕,所至克捷。

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

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寨出没江西广东所至屠残韡遣官吏谕降贼辄杀之乃谓盗贼起于贪吏劾其尤者二人韡亲督诸将,乘春瘴未生,薄松梓山。

士皆攀厓上,贼巢荡为烟埃。

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韡顿首言曰:“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

”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

明年卒,年八十有三。

崔福者,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逸去。

因隶军籍。

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韡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

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韡因厚遣之。

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

鉴怒,请必正其慢令之罪。

会韡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然后声其罪于朝,且自劾专杀之罪。

(选自《宋史》,有删改)译文:陈韡字子华,是福州候官人。

父亲陈孔硕,是朱熹、吕祖谦的弟子。

(陈韡)开禧元年考中进士,嘉定十四年,被征召为京东、河北干官。

陈韡说:“山东、河北的遗民,应该让他们回家耕种自己的土地,给他们提供耕牛和农具。

这样之后,搜求淮甸一带无人耕种的田地,招募百姓当兵,给他们提供田地但收很少的租税;承担盐役的丁壮再另外储备组成一支军队,这就是第二道屏障。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敏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敏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敏,字元功,赣之石城人。

父皓,有才武,建炎末,以破赣贼李仁功,补官至承信郎。

敏身长六尺余,精骑射,积官至忠靖郎。

以杨存中荐,擢阁门祗候。

时闽地多寇,殿司兵往戍,率不习水土。

至是,始募三千兵置左翼军,以敏为统制,漳州驻扎.敏按诸郡要害,凡十有三处,悉分兵扼之,盗发辄获.赣州齐述据城叛,啸聚数万,将弃城南寇.敏闻之曰:“赣兵精劲,善走崄,若朝廷发兵未至,万一奔冲,江、湖、闽、广骚动矣。

”不俟命,领所部驰七日,径抵赣围其城.逾月,朝廷命李耕以诸路兵至,破之。

累功授右武大夫,封武功县男【1】,领兴州刺史.召赴阙.,宋高宗见其状貌魁岸,除破敌军统制。

寻丁.母.忧.,诏起复,以所部驻太平州.绍兴三十一年,金国主完颜亮来攻,成闵为京湖路招讨使,以敏军隶之,升马司统制,军于荆、汉间。

敏说闵曰:“金人精骑悉在淮,汴都必无守备,若由陈、蔡径捣大梁,溃其腹心,此救江、淮之术也。

”不听。

从闵还驻广陵,时金兵尚未渡淮,敏又说闵邀其归师,复不听,敏遂移疾归姑孰。

宋孝宗即位,张浚宣抚江、淮,奏敏为神劲军统制。

浚视师,改都督府武锋军都统制。

朝廷遣李显忠北伐,浚欲以敏偕行,敏曰:“盛夏兴师非时,且金人重兵皆在大梁,我客彼主,胜负之势先形矣。

愿少缓。

”浚不听,令敏屯盱眙。

显忠至符离,果失律,敏遂入泗州守之。

金人议和,诏敏退守滁阳。

敏请于朝,谓滁非受敌之所,改戍高邮,兼知军事。

与金人战射阳湖,败之,焚其舟,追至沛城,复败之. 乾道元年,迁宣州观察使,召除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

居岁余,敏抗章曰:“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

"仍请更筑其城。

乃落常阶,除.光州观察使。

四年,北界人【2】侍旺叛于涟水军,密款本朝,称结约山东十二州豪杰起义,以复中原。

上以问敏,敏曰:“旺欲假吾国威以行劫尔,必不能成事,愿勿听。

”适屯田统领官与旺交通,旺败,金有间言,上知非敏罪,乃召敏为左骁卫上将军.(节选自《宋史·陈敏传》)【注释】1.县男:爵位名,唐代开始设置,为从五品,金、元沿置,明废。

宋史陈骙文言文翻译

宋史陈骙文言文翻译

陈骙,字子昂,临川人也。

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卒于真宗咸平二年。

少孤,家贫,好学不倦。

及长,博览群书,尤邃于《春秋》之学。

性刚毅,不随波逐流。

初仕为大理评事,历官至侍讲学士。

真宗时,擢为翰林学士,典校书局。

咸平二年,真宗崩,仁宗即位,骙以疾告归。

明年,起为翰林学士,进为翰林侍讲学士。

景祐元年,迁尚书左丞,封鲁国公。

宝元二年,罢为太子宾客。

康定元年,复为翰林学士。

庆历元年,进为翰林侍读学士。

嘉祐元年,拜为参知政事,迁兵部侍郎。

治平二年,以疾乞骸骨,归居东阳。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

译文:陈骙,字子昂,临川人氏。

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卒于真宗咸平二年。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好学不倦。

及至成年,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春秋》之学。

性格刚毅,不随波逐流。

起初官至大理评事,历经官职至侍讲学士。

真宗时期,被提拔为翰林学士,负责校对书籍。

咸平二年,真宗驾崩,仁宗即位,陈骙因病请求辞官回家。

次年,重新起用为翰林学士,晋升为翰林侍讲学士。

景祐元年,升任尚书左丞,封为鲁国公。

宝元二年,被免去职务,成为太子宾客。

康定元年,再次担任翰林学士。

庆历元年,晋升为翰林侍读学士。

嘉祐元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转任兵部侍郎。

治平二年,因病请求辞官,返回东阳居住。

元祐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陈骙自幼孤苦,家中贫穷,但他勤奋好学,不知疲倦。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尤其对《春秋》一书的学问深入研究。

他性格刚直坚毅,不随大流。

起初在官场担任大理评事,其后官职不断晋升,直至侍讲学士。

真宗在位期间,陈骙因才学出众被提拔为翰林学士,负责管理校书局。

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陈骙因病请求退休。

不久之后,他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并晋升为翰林侍讲学士。

景祐元年,他升任尚书左丞,并被封为鲁国公。

然而,宝元二年,他因故被免职,成为太子宾客。

康定元年,他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庆历元年,晋升为翰林侍读学士。

嘉祐元年,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负责兵部事务。

治平二年,因病请求辞官,回到东阳安度晚年。

宋史陈骙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陈骙传文言文翻译

骙初仕,历官县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其在县令任,廉明公正,百姓怀之。

监察御史时,弹劾不避权贵,直言敢谏,为时人所重。

殿中侍御史则深得皇帝信任,屡次奉命出使,为国家立下赫赫功勋。

元祐元年,骙擢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

时宰相蔡京当国,政事多所变更,骙屡进直言,虽遭谗毁,终不改其志。

京恶之,乃奏请骙出知成都府。

骙至成都,政事修举,民安其业,为蜀中之望。

元祐四年,骙迁礼部尚书,兼侍读。

是时,朝廷多故,骙深忧国事,常上疏言事,力主改革。

仁宗览疏,嘉其忠诚,遂拜为参知政事,与枢密使曾布同掌国政。

骙为相,以正道自持,崇尚节俭,抑止贪贿,劝课农桑,使得国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

时天下承平日久,骙又请行古制,整饬朝纲,以求长治久安。

仁宗深纳其言,遂命骙为左丞相。

骙居相位,屡进直言,虽权臣当道,亦不稍退。

一日,仁宗问骙曰:“朕欲知卿之短处,卿可自陈。

”骙对曰:“臣短处有三:一曰言直,二曰性刚,三曰好直言。

陛下若能容臣之短,则国家幸甚。

”仁宗笑而纳之。

骙在相位,虽位高权重,然能以谦卑自守,不矜不伐。

尝有幕僚献诗一首,内有“公今作相,天下归心”之句。

骙览之,笑曰:“天下归心,岂在一相乎?”遂命焚之。

嘉祐四年,骙因病请辞,仁宗不许。

骙固辞,乃许之。

骙归眉州,未几而卒。

仁宗闻之,辍朝三日,追赠太师,谥文忠。

陈骙者,宋之贤相也。

其一生,忠君爱国,清正廉洁,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言行,足以垂范后世,为世人所景仰。

译文:陈骙,字仲弓,眉州眉山人。

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享年六十二岁。

骙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家境贫寒,无法自给,于是努力学习,终成名人。

骙初入仕途,历任县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

在县令任上,廉洁公正,深得民心。

监察御史时,敢于弹劾权贵,直言敢谏,深受时人敬重。

殿中侍御史时期,深得皇帝信任,多次奉命出使,为国家建立赫赫战功。

元祐元年,骙升任中书舍人,后转任翰林学士。

当时宰相蔡京当权,政事多有变更,骙屡次进言直谏,。

陈恕瞒报国库充盈对不对

陈恕瞒报国库充盈对不对

陈恕瞒报国库充盈对不对
陈晋公为三司使,真宗命具中外钱谷大数以闻,恕诺而不进。

久之,上屡趣之,恕终不进。

上命执政诘之,恕曰:“天子富于春秋,若知府库之充羡,恐生侈心。


陈恕担任三司使(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宋真宗让他统计一下钱谷收入的大体数据。

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陈恕虽然答应,却一直不上报。

时间拖得久了,宋真宗多次催促,陈恕就是不上报。

宋真宗让宰相去批评陈恕。

可陈恕却振振有词说:“现在皇帝年富力强,而我们国家太有钱了。

我所以不报,报了之后,怕皇帝生出奢侈的心啊!”
宰相回报皇帝后,宋真宗听了挺高兴,笑笑也就算了。

陈恕,江西南昌人,被《宋史》称赞为“能吏之首”,后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

主管宋朝财政长达十余年。

去世时,真宗为之废朝举哀。

周规折矩认为:
1.此故事可见大臣的忧国之心,皇帝不怪罪也属正常。

2.大臣忧国之心可鉴,但决定国家命运的还是皇上,大臣应如实汇报,真遇到昏君也没办法。

3.皇上应知道国库充盈与否,可以知道大臣们有无贪污腐败,并且对国策制定有了依据。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宋史·陈瓘传》原文:太学士疚,本姓陈,字瓘。

清流人也。

其先伯之,以三子为楚丘,疚为幽之昆弟。

及择叙,楚丘止,疚卒立。

其四弟朝,权重其上,而疚未及语,甚乃难极。

其寡尔见内行,举之,数统于三楚、新安、彭城之地,仍名楚丘。

其所作,戒百工,改清律,和贤政,文忠信及靖民,昭著于社稷。

其后伯携,起瓘之厥旨,遣而校书与之,及天子之政,自以极其全力。

立以盛德,由是中兴之,而贵至于九鼎。

瓘之年迩,当加缮册渊。

先主为御,以九卿之爵,分济以贤,赏以至刑,以明其孝,立以尊威,勳声远扬。

瓘死,厥德不殆,天下悲慠其去,以舍其所及者焉。

瓘传翻译:太学士瓘,本姓陈,字瓘。

他来自清流一家,他的祖父有三个儿子,其中瓘是幽之昆弟。

当选叙时,楚丘站住了,而瓘却立了起来。

他的四个弟弟都比他高贵,他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可见他处境甚为凄惨。

他的叔叔发现他的内行,就把他提拔起来,把他派往三楚、新安和彭城的地方,并再次担任楚丘的职务。

他致力于戒百工、改清律、和贤政、文忠信和靖民,其廉洁和胸怀的精神令全国人民为之礼敬。

后来他的叔叔将他的意志传给他,派他到朝廷校改书章,协助天子的政事,他尽力在其中发挥作用。

他勤勉发达,行德超及其他人,因此被尊为九鼎之臣。

瓘年纪不大,就要参加缮册渊的考试了。

先主派他去御,颁发九卿的爵位,惠及贤能,赏罚分明,以彰其孝心,表达尊崇之意,使他的声誉遍及天下。

瓘去世时,他的德行不减,全国人民为他的离去而哀悼,以吊其所及者。

文言文900个原文及翻译大全(2)

文言文900个原文及翻译大全(2)

⽂⾔⽂900个原⽂及翻译⼤全(2)《说苑·介⼦推不受禄》原⽂及翻译《陈平之⽤》原⽂及翻译《⽥婴善剂》原⽂及翻译袁中道《听⾬堂记》原⽂及翻译《宋史·施师点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潚传》原⽂及翻译《明史·胡濙传》原⽂及翻译《宋史·陈韡传》原⽂及翻译《隋书·元胄传》原⽂及翻译㣿洵《彭州圆觉禅院记》原⽂及翻译《后汉书·刘茂传》原⽂及翻译《宋史·罗点传》原⽂及翻译《宋史·刘述传》原⽂及翻译《宋史·太祖本纪》原⽂及翻译苏轼《万⽯君罗⽂传》原⽂及翻译《北史·源⼦邕传》原⽂及翻译韩愈《送浮屠⽂畅师序》原⽂及翻译《宋史·赵⼦崧传》原⽂及翻译《后汉书·耿恭传》原⽂及翻译《明史·张鹏传》原⽂及翻译《宋史·张阐传》原⽂及翻译《汉书·傅喜传》原⽂及翻译李渔《饭粥》原⽂及翻译《新唐书·侯君集传》原⽂及翻译《晋书·罗含传》原⽂及翻译《资治通鉴·永元⼗四年冬,⼗⽉》原⽂及翻译《新唐书·柳浑列传》原⽂及翻译宋濂《游琅琊⼭记》原⽂及翻译《后汉书·郭太传》原⽂及翻译《三国志·任峻传》原⽂及翻译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原⽂及翻译《宋书·谢晦传》原⽂及翻译《后汉书·黄琼传》原⽂及翻译《明史·邹元标传》原⽂及翻译《梁书·明⼭宾传》原⽂及翻译《隋书·⾖卢毓传》原⽂及翻译《北史·杨津传》原⽂及翻译《宋史·刘勔传》原⽂及翻译《宋史·包拯传》原⽂及翻译《明史·韩爌传》原⽂及翻译《明史·袁忠彻传》原⽂及翻译《魏书·张蒲传》原⽂及翻译《明史·罗喻义传》原⽂及翻译《宋史·徐处仁传》原⽂及翻译《清史稿·熊赐履传》原⽂及翻译《明史·黄宗载传》原⽂及翻译《清史稿·赵国祚传》原⽂及翻译《明史·程启充传》原⽂及翻译《隋书·循吏·樊叔略传》原⽂及翻译《江⽔⼜东,经黄⽜⼭下》原⽂及翻译《成王封伯禽于鲁》原⽂及翻译《宋史·汪澈传》原⽂及翻译《宋史·张庭坚传》原⽂及翻译《晋书·颐和转》原⽂及翻译《汉书·周勃传》原⽂及翻译《宋史·陈襄传》原⽂及翻译《宋书·刘⼤夏传》原⽂及翻译《后汉书·班彪传》原⽂及翻译《承天皇帝倓,始王建宁》原⽂及翻译《史记·义纵传》原⽂及翻译《宋史·彭乘传》原⽂及翻译《聊斋志异·郭⽣》原⽂及翻译《清史稿·骆秉章传》原⽂及翻译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原⽂及翻译《宋史·段思恭传》原⽂及翻译《明史·周新传》原⽂及翻译《北史·李訢传》原⽂及翻译《周书·寇俊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崔⽇⽤传》原⽂及翻译《宋史·陈康伯传》原⽂及翻译《宋史·张美传》原⽂及翻译《晋书·王彪之传》原⽂及翻译《南村辍耕录·迈⾥古思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吴保安传》原⽂及翻译《晋书·朱序传》原⽂及翻译《宋史·许奕传》原⽂及翻译《明史·沈希仪传》原⽂及翻译《明史·谢迁传》原⽂及翻译《元史·吕思诚传》原⽂及翻译《宋史·卞衮传》原⽂及翻译《后汉书·谯⽞传》原⽂及翻译《旧唐书·萧俛传》原⽂及翻译《明史·张永明传》原⽂及翻译《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原⽂及翻译《明史·张家⽟传》原⽂及翻译《晋书·阳裕传》原⽂及翻译《南齐书·禇炫传》原⽂及翻译《明史·刘荣传》原⽂及翻译《元史·孔思晦传》原⽂及翻译《宋书·垣护之传》原⽂及翻译《宋史·苗授传》原⽂及翻译《宋史·何栗传》原⽂及翻译《汉书·杜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卢从愿传》原⽂及翻译《宋史·程公许传》原⽂及翻译《南史·萧⼦良传》原⽂及翻译《宋史·李兑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刘武周传》原⽂及翻译《宋史·张觷传》原⽂及翻译苏轼《南⽅多没⼈》原⽂及翻译《贞观⼆年,太宗谓侍⾂⽈》原⽂及翻译《汉书·武五⼦传》原⽂及翻译《明史·林聪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孙伏伽传》原⽂及翻译《宋史·范祖禹传》原⽂及翻译《旧唐书·第五琦传》原⽂及翻译归有光《封中宪⼤夫兴化府知府周公⾏状》原⽂及翻译《宋史·徐经孙传》原⽂及翻译《元史·董⽂⽤传》原⽂及翻译《宋史·孟宗政传》原⽂及翻译《清史稿·刘长佑传》原⽂及翻译《北史·乐运传》原⽂及翻译《宋书·何承天传》原⽂及翻译《新五代史·张敬达传》原⽂及翻译李鸿章《亡妹张夫⼈家传》原⽂及翻译《宋书·刘穆之传》原⽂及翻译《明史·魏源传》原⽂及翻译《新唐书·从谠传》原⽂及翻译《宋史·薛叔似传》原⽂及翻译《明史·吴时来传》原⽂及翻译《旧五代史·王晏球传》原⽂及翻译《宋史·尹继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娄师德传》原⽂及翻译《明史·童元镇传》原⽂及翻译《三房⼗四叔⾮不勤读》原⽂及翻译《后汉书·虞诩传》原⽂及翻译《元史·魏初传》原⽂及翻译《宋史·郭守⽂传》原⽂及翻译《宋史·黄震传》原⽂及翻译《梁书·谢举传》原⽂及翻译《新唐书·虞世南传》原⽂及翻译《明史·张宁传》原⽂及翻译《晋书·张闿传》原⽂及翻译《李彦仙传》原⽂及翻译《中⼤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原⽂及翻译《隋书·窦荣定传》原⽂及翻译《宋史·郭廷谓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潮传》原⽂及翻译《北史·段⽂振传》原⽂及翻译《说苑·政理》原⽂及翻译《汉书·⾼帝纪》原⽂及翻译孔融《论盛孝章书》原⽂及翻译《宋书·宗悫传》原⽂及翻译《宋书·何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清史稿·李鸿章传》原⽂及翻译《宋史·程颢传》原⽂及翻译《秦观劝学》原⽂及翻译《陋室铭》原⽂及翻译《段太尉逸事状》原⽂及翻译《郎中令赵⾼恃恩专恣》原⽂及翻译《三国志·张温传》原⽂及翻译《宋史·乔执中传》原⽂及翻译朱鹤龄《西郊观桃花记》原⽂及翻译颜之推《名实篇》原⽂及翻译《宋史·范如圭传》原⽂及翻译《宋书·王诞传》原⽂及翻译《明史·徐阶传》原⽂及翻译《宋史·卢之翰传》原⽂及翻译姚鼐《登泰⼭记》原⽂及翻译《宋史·宇⽂昌龄传》原⽂及翻译归有光《先妣事略》原⽂及翻译书《孟德传》后原⽂及翻译《孟德传》原⽂及翻译《后⼗九⽇复上宰相书》原⽂及翻译《明史·陶琰传》原⽂及翻译《史记·张丞相列传》原⽂及翻译《宋史·王拱⾠传》原⽂及翻译《新唐书·严挺之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原⽂及翻译《新唐书·孟浩然传》原⽂及翻译《明史·张罗彦传》原⽂及翻译《宋史·陈恕传》原⽂及翻译《⼦产为政》原⽂及翻译《宋史·余良肱传》原⽂及翻译李肖《萧毕顺传》原⽂及翻译《马先⽣钧,字德衡》原⽂及翻译《宋史·党进传》原⽂及翻译《宋史·陈从信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魏谟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徐⽂远传》原⽂及翻译谢枋得《丞相留忠斋书》原⽂及翻译《明史·张淳传》原⽂及翻译《宋史·王应麟传》原⽂及翻译《宋史·丁谓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周纡传》原⽂及翻译《于是秦王⼤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原⽂及翻译《明史·胡俨传》原⽂及翻译《北齐书·阳斐传》原⽂及翻译《去宥》原⽂及翻译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及翻译《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霍峻等传》原⽂及翻译《宋史·陆诜传》原⽂及翻译《明史·廖庄传》原⽂及翻译《三国志·步骘传》原⽂及翻译《宋史·刘甲传》原⽂及翻译《元史·马亨传》原⽂及翻译《晋书·江统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张荐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郑覃传》原⽂及翻译《郑成功传》原⽂及翻译《明史·李时勉传》原⽂及翻译《宋书·沈怀⽂传》原⽂及翻译《汉书·张良传》原⽂及翻译《晋书·陶侃列传》原⽂及翻译元好问《送秦中诸⼈引》原⽂及翻译《汉书·苏武传》原⽂及翻译(⼆)《史记·信陵君离赵救魏》原⽂及翻译《后汉书·钟离意传》原⽂及翻译《宋史·王凯传》原⽂及翻译《宋史·杨⼤异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屈突通传》原⽂及翻译《三国志·吴范传》原⽂及翻译《明史·张任学传》愿⽂及翻译《王安⽯待客》原⽂及翻译王若虚《门⼭县吏晓堂记》原⽂及翻译刘⼤魁《程易⽥诗序》原⽂及翻译《宋史·许骧传》原⽂及翻译《南史·沈炯传》原⽂及翻译《明史·温纯传》原⽂及翻译《汤义仍先⽣⽂集序》原⽂及翻译《宋史·张逊传》原⽂及翻译《梁史·褚翔传》原⽂及翻译戴名世《蓼庄图记》原⽂及翻译《宋史·林光朝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长孙顺德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原⽂及翻译《南唐书·周本传》原⽂及翻译《谏说之难》原⽂及翻译《万⽊图》序原⽂及翻译《旧唐书·冯⽴传》原⽂及翻译《宋史·傅伯成传》原⽂及翻译《宋史·吴奎传》原⽂及翻译顾炎武《拽梯郎君祠记》原⽂及翻译苏轼《司马温公⾏状》原⽂及翻译《北史·薛聪传》原⽂及翻译曾巩《张久中墓志铭》原⽂及翻译《元史·敬俨传》原⽂及翻译《北史·庾信传》原⽂及翻译《隋史·杨善会传》原⽂及翻译《魏书·阳固传》原⽂及翻译《旧唐书·陆贽传》原⽂及翻译《后汉书·黄⾹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卢简辞传》原⽂及翻译《明史·赵世卿传》原⽂及翻译《宋史·虞允⽂传》原⽂及翻译《明史·张肯堂传》原⽂及翻译汪琬《传是楼记》原⽂及翻译《明史·唐胄传》原⽂及翻译《宋史·卢秉传》原⽂及翻译《隋书·燕荣传》原⽂及翻译《旧唐书·薛嵩传》原⽂及翻译《隋书·万宝常传》原⽂及翻译王世贞《⽵⾥馆记》原⽂及翻译《光武帝纪》原⽂及翻译《北齐书·斛律羡传》原⽂及翻译《明史·安磐传》原⽂及翻译宋濂《阅江楼记》原⽂及翻译《登扫叶楼记》原⽂及翻译《刘备⼊益州》原⽂及翻译《三国志·费祎传》原⽂及翻译《晋书·胡威传》原⽂及翻译《旧唐书·柳公权传》原⽂及翻译《宋史·李及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孟尝传》原⽂及翻译《明史·李充嗣传》原⽂及翻译《游龙鸣⼭记》原⽂及翻译《新五代史·孔谦传》原⽂及翻译布颜图《画树法》原⽂及翻译《明史·郑晓传》原⽂及翻译《宋史·梁克家传》原⽂及翻译叶适《留耕堂记》原⽂及翻译《元史·丘处机传》原⽂及翻译(⼆)《元史·丘处机传》原⽂及翻译资治通鉴之《春,⼆⽉,曹操攻黎阳》原⽂及翻译《宋书·孔觊传》原⽂及翻译《北齐书·卢潜传》原⽂及翻译《晋书·王沈传》原⽂及翻译《后汉书·梁慬传》原⽂及翻译《颜⽒家训·风操篇》原⽂及翻译《汉书·隽不疑传》原⽂及翻译《钱神论》原⽂及翻译《晋书·虞喜传》原⽂及翻译《商於⼦论治国》原⽂及翻译《宋史·郭逵传》原⽂及翻译汪⼠铎《记江乐峰⼤令事》原⽂及翻译《翱⾄零⼝北,有畜鸡⼆⼗⼆者》原⽂及翻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及翻译(三)《唐才⼦传·⽅⼲传》原⽂及翻译《周书·郑孝穆传》原⽂及翻译《南史·王规传》原⽂及翻译《美⼈赋》原⽂及翻译《明史·杨荣传》原⽂及翻译《元年,关中饥,⽶⽃直绢⼀匹》原⽂及翻译《晋书·刘弘传》原⽂及翻译《柳宗元》原⽂及翻译曾巩《⼴德湖记》原⽂及翻译《宋书·谢庄传》原⽂及翻译吴敏树《新修吕仙亭记》原⽂及翻译《凡⾳,⽣于⼈⼼者也》原⽂及翻译《宋书·谢弘微传》原⽂及翻译《宋史·蒋重珍传》原⽂及翻译《与致虚妹丈书》原⽂及翻译《周顗奔琅琊王睿》原⽂及翻译《⽵⼭》原⽂及翻译司马相如《⼦虚赋》原⽂及译⽂《初,魏⼈范睢从中⼤夫须贾使于齐》原⽂及翻译吕⼤防《合江亭记》原⽂及翻译陆陇其《崇明⽼⼈记》原⽂及翻译《明史·陈幼学传》原⽂及翻译王鏊《王⽂恪公笔记》原⽂及翻译《陈书·张种传》原⽂及翻译《霍丘知县阳湖左君》原⽂及翻译《楚襄王为太⼦之时》原⽂及翻译《宋史·苏缄传》原⽂及翻译《明史·杨信民传》原⽂及翻译《黄花岗七⼗⼆烈⼠事略序》原⽂及翻译袁枚《江宁两校官传》原⽂及翻译《宋史·席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王维传》原⽂及翻译杨⼠奇《翠筠楼记》原⽂及翻译《敬之识才》原⽂及翻译《⼦昂碎琴》原⽂及翻译《新唐书·马怀素传》原⽂及翻译《三国志·程昱传》原⽂及翻译顾炎武《⽉⾷》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王沿传》原⽂及翻译《明史·⾦国凤传》原⽂及翻译《宋史·邹浩传》原⽂及翻译《明史·廖永安传》原⽂及翻译《晋书·谢安传》原⽂及翻译《汉书·霍去病传》原⽂及翻译《明史·张⽂锦传》原⽂及翻译王慎中《海上平寇记》原⽂及翻译《晋书·安平献王孚》原⽂及翻译《旧唐书·杜亚传》原⽂及翻译《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原⽂及翻译《新唐书·马燧传》原⽂及翻译《⾼帝求贤诏》原⽂及翻译《三国志·刘放传》原⽂及翻译《宋史·吕蒙正传》原⽂及翻译《晋书·傅咸传》原⽂及翻译《明史·崔铣传》原⽂及翻译《秦废封建》原⽂及翻译王充《论衡·⾃纪篇》原⽂及翻译《列⼦·说符》原⽂及翻译《明史·邹应龙传》原⽂及翻译王引之《汪容甫先⽣⾏状》原⽂及翻译《后汉书·赵憙传》原⽂及翻译《陈书·谢贞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翼传》原⽂及翻译程晋芳《⽂⽊先⽣传》原⽂及翻译《裴琰之传》原⽂及翻译《辽史·萧韩家奴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徽传》原⽂及翻译《李世民畏魏征》原⽂及翻译杨循吉《况侯抑中官》原⽂及翻译《新轩乐府引》原⽂及翻译《南齐书·垣崇祖传》原⽂及翻译《宋史·喻樗传》原⽂及翻译《周书·颜之仪传》原⽂及翻译王安⽯《⽥公墓志铭》原⽂及翻译《宋史·张景宪传》原⽂及翻译《宋学⼠⽂集·李疑传》原⽂及翻译《郁离⼦》序原⽂及翻译《宋史·种放传》原⽂及翻译《宋史·张邵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湘传》原⽂及翻译李渔《闲情偶记·卷五》阅读练习及答案欧阳修《养鱼记》原⽂及翻译《齐⼈说靖郭君》原⽂及翻译《万历野获编·陈增之死》原⽂及翻译《明史·崔恭传》原⽂及翻译《宋史·王罕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晁传》原⽂及翻译宋濓《宣慰曾侯嘉政记》原⽂及翻译《魏书·张济传》原⽂及翻译《宋史·邵伯温传》原⽂及翻译《宋史·王觌传》原⽂及翻译《宋史·种谔传》原⽂及翻译《宋史·袁甫传》原⽂及翻译《韩雄传》原⽂及翻译《元史·王都中传》原⽂及翻译《新唐书·源乾曜传》原⽂及翻译姚鼐《答翁学⼠书》原⽂及翻译童轩《治溷⽣传》原⽂及翻译《宋史·赵禼传》原⽂及翻译《晋书·⽯鉴列传》原⽂及翻译《汉书·张骞传》原⽂及翻译《南史·张⾏信传》原⽂及翻译王⼠祯《登燕⼦矶》原⽂及翻译《宋史·⽂天祥传》原⽂及翻译(⼆)⽂天祥《游⽂⼭观⼤⽔记》原⽂及翻译《宋史·黄洽传》原⽂及翻译欧阳修《与⾼司谏书》原⽂及翻译《资治通鉴·公孙度传》原⽂及翻译《晋书·王导传》原⽂及翻译《赵简⼦传》原⽂及翻译《宋史·刘颖传》原⽂及翻译《元史·梁曾传》原⽂及翻译《明史·李汝华传》原⽂及翻译⽂同《屯⽥郎中⽯君墓志铭》原⽂及翻译《明史·仇钺传》原⽂及翻译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原⽂及翻译《元史·姜彧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沛传》原⽂及翻译《宋史·吕公绰传》原⽂及翻译《北史·达奚长儒传》原⽂及翻译《宋史·司马池传》原⽂及翻译《史记·晁错传》原⽂及翻译《宋史·韩通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韦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晋书·王舒传》原⽂及翻译《史记·陈豨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元澹传》原⽂及翻译《元史·谢让传》原⽂及翻译《南齐书·张融传》原⽂及翻译《周书·泉企传》原⽂及翻译《元史·安童传》原⽂及翻译《尉缭⼦·治本》原⽂及翻译《宋史·符彦卿》原⽂及翻译《旧唐书·郑善果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陆⽻传》原⽂及翻译《明史·叶旺传》原⽂及翻译《宋史·丰稷传》原⽂及翻译《宋史·萧注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刘⿊闼传》原⽂及翻译李渔《⾼低抑扬》原⽂及翻译《明史·胡⼴传》原⽂及翻译《⾦史·张⾏信传》原⽂及翻译《辽史·耶律安抟传》原⽂及翻译《宋史·李⼤性传》原⽂及翻译《宋史·吴芾传》原⽂及翻译《元史·赵世延》原⽂及翻译《宋史·王刚中传》原⽂及翻译《明史·李东阳传》原⽂及翻译《宋史·曾⼏传》原⽂及翻译。

文言文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

少为县吏,折节读书。

大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

改澧州。

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

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

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

大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

”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

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恕每便殿奏事,大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

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

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

太宗以其忠,多从之。

迁礼部侍郎。

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

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

”真宗嘉之。

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

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

五年,知贡举。

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

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

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

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

”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

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

恕亦不。

宋史陈饶资传课文翻译

宋史陈饶资传课文翻译

宋史陈饶资传课文翻译陈尧咨字嘉谟,科举考试中状元,被授为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征召为校书郎,值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

又被提拔作右正言、知制诰。

奉诏担任殿试考官时,三司使刘师道嘱咐弟弟刘几道在试卷上做记号,陈尧咨因帮助作弊而获罪,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

不久,官复著作郎,管理光州,改任起居舍人,同时兼任吏部流内铨。

旧有条文规定,被举荐选拔的人才可以屡次得到升迁。

但寒门素士却没有进阶的途径,尧咨提拔了那些可以提拔的人,真宗为此嘉奖他特别升了他的官。

升任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尚书工部郎中的身份掌管永兴军。

长安多盐碱地,没有甘泉水,陈尧咨引龙首渠入城,惠利于民。

但是尧咨不守法度,出入时列禁兵保护自己。

用刑严刻峻急,多有被棍棒打死的人。

曾经以势压人,欺凌转运使乐黄目,黄目无法忍受,向皇帝请求解职离开,于是皇帝调尧咨去河南做知府。

不久又有人揭发尧咨在守长安时有不法行为,皇帝不想追根究底,只是降他的职调往邓州,短短几个月,又官复知制诰。

尧咨性情刚烈暴戾,仕途上屡屡受挫,于是一直闷闷不乐。

他的哥哥尧叟拜见皇帝,皇帝问什么事,尧叟说:“尧咨哪里知道皇帝是为了保护他的恩德呢,他自己以为是遭受谗言才到这个地步呢”!皇帝于是下诏一条条列举他做的事来责备他,他才诚惶诚恐地谢罪。

他母亲病逝,陈尧咨服丧期满后,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会灵观副使。

守边大臣急奏吐蕃建立政权召集部下想要侵略宋朝边境,陈尧咨被任命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升职为右谏议大夫,掌管秦州,调往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的身份掌管开封府。

入朝为翰林学士,因为先朝状元的身份,特下诏赏赐,官位在蔡齐之上。

不久,为宿州观察使,掌管天雄军,位在丞郎。

尧咨心里郁闷不平,上疏坚决推辞不就职。

皇太后特别召见,陈尧咨不得已而赴任。

自从和契丹修好之后,城墙和作战器械长期得不到整修,于是尧咨率人修理完毕。

但勒索烦扰百姓,又粗暴易怒,令军士们拿着大棒列队侍奉在前,小吏及百姓的话让他稍不如意,立刻就打倒在地。

宋史陈宓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陈宓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陈宓传文言文翻译宋史陈宓传,原文如下:陈宓,字圣俞,号半山,建阳人也。

嘉熙己未生,卒于元祐壬辰之狱。

其祖父世居福州,以荫重徵拜掌书记,宅东城,以五男为进士。

父自思倡于乡里,以孙卫、黄庭坚、杜甫之篇与业相抗衡,一生辞枘俾篱,故投子于书僮而深博之。

宓及其三兄,及弟之子,同科于进士,号称“五子良笔”。

宓家虽富盈,每讲学无不秉烛至夜,与暇刻则登山访幽,独宿岩穴,咏物诗篇,妙一时焉。

大历末年,擢二子为国子监生,荐朝廷,擢第进士,封知县,纳妙史,解衡州,迁常州长史,骤加擢升,历任刑部、大理寺卿,近侍神器,夙夜勤事,朝归晚棹,终蒙赤旗节,加太保之荣,威声冠世。

宓少以汉学为异端,致攻叱孙吏部,激发诸弟共为制状,劝其评纂。

及承化中,宓论学髦浮,设斥当代文人,痛贬伊川派,劝学英明,反称杜甫、李白“太轻波墨”。

梁菊之案,时措辞卓绝。

大观初,枢密使王钦若上疏陈富贵者不如有道之人,震慑朝廷。

弘治丁丑,刑部尚书高儒荐宓两院,疏言“种昌曾为宁国太守,契丹贡马不肯上乘,华门中保下报陛见;谢容之在潢川,忽有怪须一动不可,视之则已,后至翼州,三衙皆以文房状词相迎”,引以为戒。

宓每会于柏峰寺,日集成百人,格言警策,咨讨文教、政治之事,弥高赏深。

鸣争朝野,射策元亨。

中仁宗知讼,誓能审绝,唯宓以为可,因得举三月费延人,实独步卓异,朝士称之。

代谢则属之平常,常岁论学,而才猷辄显于途,由是稟承重任,告老还居大观之陆十一年。

夫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宓于是事亦然,岂黄发垂白,去就之理耳。

及以奸宄受秘旨,陷于元祐之难,惨戚且不解。

赵师正、张芝等法司骋狱,各得所欲,宓戍北海;赵同源、黄澄钦、郑俨等参议斡旋,亟想翻冤,终莫能救,而资政残忍,绳锯厉色,实谓嗟叹。

时江挚卒,杨亿左都御史、曹奉罪少保、杨耳、杨朴诸元、傅九、徐天祥诸贤上疏,以为“岁久罪深,宜赦宥”,幸帝垂俯,元祐壬辰二月,赦流人而其家设坛告祥。

宓自陷难后,归四明江半山之董夙山处,拒谏深宫,志从死节,宗祧田里,酷爱信宿,修剞丸验,以图医治,虽卒未尝宵禁,一心独守,仿佛黄钟长吟。

宋史陈宓传翻译

宋史陈宓传翻译

《宋史·陈宓传》原文:陈宓,字师复,丞相俊卿之子。

少尝及登朱熹之门,熹器异之。

嘉定七年,入监奏院,时无敢慷慨言者,宓上封事言:"宫中宴饮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壤,一人蔬食而槟御不废于击鲜,边事方殷而桩积反资于妄用,此宫闹仪刑有未正也。

大臣所用非亲即故,执政择易制之人,台谏用慎默之士,都司枢擦,无非亲昵,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

钞盐变易,褚币秤提,安边所创立,固执己见,动失人心,败军之将蹦跻殿岩,庸鄙之夫久尹京兆,宿将有守成之功,以小过而贬,三牙无汗马之劳,托公勤而摧,此政令刑赏多所舛逆也。

若能交伤内外,一正纪纲,天且不雨,臣请伏面谩之罪。

"奏入,丞相史弥远不乐,而中宫庆寿,三牙献遗,至是为之罢却。

寻迁军器监薄。

九年,安遂请罢,归。

在告日,擢太府丞,不拜,出知南康军。

诣史弥远别,弥远曰:"子言甚切当,第愚昧不能行,殊有愧耳。

"至官,岁大侵,奏鐲其赋十之九。

会流民群集,宓就役之,筑江堤,而给其食。

时造白鹿洞,与诸生讨论。

改知南剑州。

时大旱疫,蠲道赋十数万,且弛新输三之一,躬率僚吏持钱粟药饵户给之。

知漳州,未行,闻宁宗崩,呜咽累日。

亡何,请致仕。

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章复三上,迄不就。

直秘阁,主管崇禧观,宓拜祠命而辞职名。

卒,进职一等致仕。

三学诸生以起宓为请,而没已阅月矣。

初宓之在朝也寺丞丁惰往使金宓叹曰世仇未复何以好为饯诗有百年中国岂无人之句后数年,闻关外不靖,以书抵惰曰:"蜀口去关外虽远,实如一身。

近事可寒心,皆士大夫之罪,岂非贿道不绝之故耶?"熵服其言。

(节选自《宋史·陈宓传》)【参考译文】陈宓,字师复,是丞相陈俊卿的儿子。

少年时曾经到朱熹门下学习,朱熹很器重他,嘉定七年,入京任职进奏院。

当时没有敢于慷慨陈词的人,陈宓呈上密封的奏章说:"宫中设宴聚饮有时不讲法度,不合时令的赏赐为数众多,一人的饭菜然而侍妾却不停地宰杀活物,边事频频而国库反而被乱用,这是宫廷的礼仪规章不正啊。

“妈,把我献给祖国吧”

“妈,把我献给祖国吧”

9
只要以诚相待,人与人之间就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

1958年8月,孔仲明的母亲在印尼去世。

她生前有个愿望,要把那张珍藏了20年的照片还给儿子。

1959年,孔仲明从归国亲人手中接过了这张照片。

捧在手中,他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他说:“天下游子出门远行的出发点总是亲爱的妈妈,又有几个能回到她们身旁侍奉晚年,报答养育之恩呢?”
祖国,母亲,家国情怀,孔仲明把一生献给了祖国,而他的母亲一定会含笑九泉。

公元968年,宋真宗即位,陈恕被提任户部郎中,掌管钱粮税赋。

有一天,宋真宗叫人把陈恕传进宫来,对他说:“你马上把京师内外的钱粮情况,整理列举上报给朕,朕要了解一下。

记住,发急件。

”陈恕答应完就退出宫去,跑回去准备上报材料。

有责备陈恕,反而赞许他:“真
盐铁陈恕。

”《宋史》称陈恕是“能吏之首”。

这个“不报”的理由能站得住脚吗?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生怕宋真宗生出奢侈之心,但是仔细想,又觉得不岂不是更好吗?
陈恕许久不报
◆王保平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文言文《陈恕传·宋史》

文言文《陈恕传·宋史》
陈恕,洪州人。
陈恕,洪州人。
少为县吏,折节读书。年轻时为县吏,改变志向读书。 太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澧州。
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初任大理评事澧州通判。
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当地官吏多凭借登记财物的账簿侵吞财物。陈恕全部揭发这 些弊病,州中称赞他精明强干,以做官有オ能闻名。
召入,迁工部郎中。 召入朝廷,升为工部郎中。 时契丹内寇,受诏增浚城隍,其器用取于民者不时集,恕立擒大
豪一人,会将吏将斩之。
当时契丹侵犯内地,陈恕受诏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不能从民 间按时收取用具,陈恕当即逮捕一名豪强,集合将吏要斩他。
宗族号诉,宾佐竟前请救,大豪叩头流血。 豪强族人号哭诉说,幕宾憭佐争着来求救,豪强叩头流血。
意思与李白所讲的"摧眉折腰"类似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陈恕精明强干,敢于治理。做澧州通判时,他揭发利用 登记财物的账簿侵吞财物的当地官吏,后来做盐铁使时, 消除长久的弊端,都受到好评。 B.陈恕为政有计,不畏豪强。契丹侵犯内地时,他接受诏 命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通过整治一名豪强,震慑百姓,解 决用具不能按时收集的问题。 C.陈恕知人荐人,甘当伯乐。掌管科举时,他为避嫌而录 用王曾,王曾在廷试时又中甲科,受舆论称赞,之后又推荐 被罢免的寇准接替自己。 D.陈恕精于吏理,颇受器重。他精于为官之道,人们不敢 以私事向他请求,前后执掌大权十余年,有称职的赞誉,太 宗和真宗皇帝都非常器重他。
陈恕因自己是洪州人避嫌,所录的江南贡士很少,录取的人以 王曾为首,廷试考核时,王曾又得到甲科,当时舆论都称赞他。
恕已病,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陈恕已生病,几个月后病情加重,上表请求馆殿的职务,求得俸 禄来解家贫之急。

《列传-卷二十六》(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列传-卷二十六》(宋史)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宋史》列传·卷二十六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二十六原文张宏赵昌言陈恕(魏羽刘式附)刘昌言张洎李惟清张宏,字臣卿,青州益都人。

高祖茂昭,唐易、定节度使。

曾祖元,易州刺史。

祖持,蒲城令。

父峭,业《春秋》,一举不第,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至平利令。

宏,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宣州。

改太子中允、直史馆,迁著作郎,赐绯鱼,预修《太平御览》,历左拾遗。

六年,出为峡路转运副使,就加左补阙、会省副使,知遂州,以勤干闻,入为度支员外郎。

雍熙中,吕蒙正、李至、张齐贤、王沔荐其文行,改主客郎中、史馆修撰。

数日,以本官充枢密直学士,赐金紫。

太宗召对便殿,谓曰:"成都重地,卿为朕镇之。

"因厚赐以遣。

至郑州,促召归阙,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会太宗亲试礼部不合格贡士,令枢密院给牒,因谓宏曰:"朕自御极以来,亲择群材,大者为栋梁,小者为榱桷,卿与吕蒙正皆中朕选,大臣颇有沮议。

非朕独断,岂能及此乎?"宏顿首谢。

时河朔用兵,宏居位无所建白,御史中丞赵昌言多言边事,乃以昌言副枢密,宏为中丞,两更其任。

端拱初,改工部侍郎,再为枢密副使。

淳化二年,以吏部侍郎罢,俄判吏部铨,权知开封府。

太宗御便殿虑囚,以府狱多壅,诏劾其官属,宏等顿首请罪,乃释之。

真宗尹京,宏罢奉朝请。

至道初,出知潞州。

二年,就转右丞。

真宗即位,加工部尚书。

咸平初,还朝,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

二年,真宗以上封者众,虑其稽留,命宏与王旦知登闻鼓院,再掌吏部选。

四年,卒,年六十三。

废朝,赠右仆射,命中使莅葬事。

录其子可久大理评事,可道太祝,可度奉礼郎。

《宋史》卷四百四十九列传第二百八

《宋史》卷四百四十九列传第二百八

《宋史》卷四百四十九列传第二百八一子曰佛胜,年二十,以勇闻,贼诈以父命召之,至则俱死。

其妻马氏闻之,行且哭,贼胁污之,不从,节解之。

贼既平,旺死迹在地,隐隐不没,邑人惊异,为设像城隍庙,岁时祭享。

绍兴六年,转运使以状闻,诏赠承信郎,更立祠,号忠节。

二十八年,复诏立愍节庙以祠之。

马俊或曰进,太平州慈湖砦兵也。

绍兴二年,砦军陆德、周青、张顺等据州叛,青为谋主,约翌日尽黥城中少壮,而屠其老弱,然后拥众渡江。

俊隶青左右,得其谋,阴结其徒十人杀贼,然后谕众开门,其徒许之。

俊归语其妻孙氏,与之诀,至南门,伺青出上马,斫中颊,九人惧不敢前。

俊与妻子皆遇害。

青被伤卧旬日,贼党散,官军至,德、青遂伏诛。

三年,赠俊修武郎,为立祠,号登勇。

杨震仲字革父,成都府人。

蚤负气节,雅有志当世。

登淳熙二年进士第。

知阆州新井县,以惠政闻。

辟兴元府通判,权大安军。

吴曦叛,素闻震仲名,驰檄招之,震仲辞疾不行。

时军教授史次秦亦被檄,谋于震仲,震仲曰:"大安自武兴而来,为西蜀第一州,若首从其招,则诸郡风靡矣。

顾力不能拒,义死之。

教授非城郭臣,且有母在,未可死,脱去为宜。

"因属次秦曰:"吾死,以匹绢缠身,敛以小棺足矣。

"曦遣兴州都统司机宜郭鹏飞代震仲,趣其行益急。

鹏飞宴震仲,终饮不见颜色。

归舍,然烛独坐,夜漏至三鼓,呼左右索汤,比至,震仲饮毒死矣。

次秦如其言,敛而置于萧寺,阖郡为之流涕。

震仲之未死,先遗家人书曰:"武兴之事,从之则失节,何面目在世间?不从祸立见。

我死,祸止一身,不及妻子矣。

人孰无死,死而有子能自立,即不死。

"自震仲死,蜀之义士感慨奋发,始有协谋诛逆者。

明年,曦伏诛,蜀帅安丙、杨辅以闻,赠朝奉大夫、直宝谟阁,官二子,表其里曰义荣。

吴猎宣谕西蜀,为之请庙与谥,名其庙旌忠,谥曰节毅。

史次秦,眉山人。

及进士第。

吴曦叛,招次秦甚遽,次秦迁延固避,伪知大安军郭鹏飞迫之行,乃以石灰桐油涂两目,末生附子傅之,比至目益肿。

宋史·刘恕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恕传原文及翻译.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③,皆取以审证。

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

次道日具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

”悉去之。

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

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妄取于人。

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

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⑩,悉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注释]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

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

③历数:历史典故。

地里:地理。

族姓:家族名姓。

公府案牍:公案文书。

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

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

⑥馔(zhuàn):饮食,吃喝。

⑦殊废:不要打扰。

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

⑨故茵辱:旧褥子。

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译文:刘恕,字道原。

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

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

(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

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

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

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

”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

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

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

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

《宋史·刘恕传》全文翻译

《宋史·刘恕传》全文翻译

《宋史·刘恕传》全文翻译《宋史·刘恕传》原文:刘恕字道原,筠州人。

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

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复诘难,殊不能对。

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

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诏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

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

调钜鹿主簿、和川令,发强擿伏,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

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

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史深文峻诋。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

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

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

面刺其过,安石怒,变色如铁,恕不少屈。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恕奋厉不顾,直指其事,得失无所隐。

光出知永兴军,恕亦以亲老,求监南康军酒以就养,许即官修书。

光判西京御史台,恕请诣光,留数月而归。

道得风挛疾,右手足废,然苦学如故,少间,辄修书,病亟乃止。

官至秘书丞,卒,年四十七。

死后七年,《通鉴》成,追录其劳,官其子羲仲为郊社斋郎。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世传陈执中作相文言文翻译

世传陈执中作相文言文翻译

《宋史陈执中传》文言文翻译一、原文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翌日,帝以他疏示辅臣,皆赞曰“善”。

帝指其袖中曰:“又有善于此者。

”出之,乃《演要》也。

因召对便殿,劳问久之,擢右正言。

逾月,遂立皇太子。

曹利用婿卢士伦除福建运使,惮远不行,利用为请,乃改京东。

执中尝劾奏之,利用挟私忿,出执中知汉阳军。

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边事多异同,诏令互出巡边,乃屯泾州,令诸部曰:“寇籍吾水草,钞边图利,不除,且复至。

”命悉焚之。

表解兵柄,以为兵尚神密,千里禀命,非所以制胜,宜属四路各保疆圉。

朝议善之,就知陕州,复徙青州。

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

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明年,沂卒王伦叛,趣淮南,执中遣巡检傅永吉追至采石矶,捕杀之。

召拜参知政事。

谏官孙甫、蔡襄极论不可,帝遣使驰赐敕告。

久之,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

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

执中乘年丰调丁夫增筑二十里,以障横溃。

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每朝退,闭中书东便门,以防漏泄。

三司勾当公事及监场务官,权势所引者,皆奏罢之,内外为之肃然。

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及议谥,礼官韩维请谥曰荣灵。

后改谥恭襄,诏谥曰恭。

帝篆其墓碑曰“褒忠之碑”。

二、翻译陈执中字昭誉,因父亲陈恕在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梧州知州。

上呈《复古要道》三篇,真宗感到惊异而召见他。

真宗患病,年岁已高,大臣没人敢说立太子,执中进献《演要》三篇,以早早决定天下根本为论点。

第二天,真宗把其他奏疏出示给辅佐大臣,都称赞说“好”。

真宗指着衣袖中说:“还有比这更好的。

”取出《演要》。

因而召执中在便殿应对,真宗垂问了很长时间,提升他为右正言。

过了一个月,就立皇太子。

文言文陈恕_字仲言_洪州南昌人_.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陈恕_字仲言_洪州南昌人_.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

少为县吏,折节读书。

大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

改澧州。

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

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

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

大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食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辈子变悔无及矣”。

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

”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

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恕每便殿奏事,大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

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

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

太宗以其忠,多从之。

迁礼部侍郎。

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

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

”真宗嘉之。

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

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

五年,知贡举。

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

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

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火,不食荤茹,遂至赢瘠。

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恕已病,犹委曲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

”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

准即检寻恕先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

恕亦不让,逐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食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辈子变/悔无及矣/B.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食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辈子变/悔无及矣/C.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食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辈子变/悔无及矣/D. 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食/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辈子变/悔无及矣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县官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办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办笄礼时所取,以供尊长称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
原文: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

少为县吏,折节读书。

大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

改澧州。

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

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

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

大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

”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

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恕每便殿奏事,大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

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

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

太宗以其忠,多从之。

迁礼部侍郎。

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

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

”真宗嘉之。

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

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

五年,知贡举。

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

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

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

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

”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
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

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

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译文:
陈恕,字仲言,是洪州南昌人。

小时候做过县吏,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洪州通判,陈恕以自已家在洪州辞官(各朝几乎都有规定不得在家乡为官)。

改任澧州通判。

澧州自唐末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多凭借登记财物的账簿侵吞财物。

陈恕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做官有才闻名于世。

正好赶上契丹撖军,召入朝廷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升为右谏议大夫、澶州知州。

在上任的路上又奉圣旨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罝使。

宋太宗问他农业和作战的关系,陈恕回答说:“古时候兵从百姓中临时征集,没有军情就种地,敌寇来了就当兵打仗,现在的战士都是招募来的,补给都要依靠官府,如果让他们冬天持兵器抵御敌寇,春天拿着锄头种田,万一有什么变故,后悔都来不及啊。

“太宗说:“那你先去上任吧,我再想想。

”陈恕走了好几天,果然有诏书,只让士兵修缮完善城堡、开通疏导防护沟渠罢了,屯田的提议就搁置了。

不久做了代州知州,可以参与吏部举士考选,选拔职官,授予盐铁使。

陈恕有心計,将积久的弊政清理一空,太宗极其器重他。

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

陈恕每次在偏殿奏亊,太宗有时没有深察,常提出责问。

他就收回手板恭敬不安地不断后
退,一直退到大殿墙边站立,好像无处容身。

等皇帝气消了一点后,又恭谨地上前奏事,不改变自己立场,像这样有时会有三四次。

太宗因为他的忠心,大多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后提升至礼部侍郎。

真宗即位,加户部郎中,命令他整理列举京师内外的钱粮情况上报。

陈恕许久不报,皇帝催促多次,陈恕说:“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库充实,恐怕生出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

”真宗很赞许他。

咸平二年,真宗北巡,让陈恕担任行在转运使。

不久陈恕以母亲老了为曲请求解任,真宗任命他为吏部侍郎。

咸平五年,负责科举考试。

陈恕因为自已是洪州人避嫌,凡是江南的贡士都被清退。

又援引“贡举非其人“(就是“推举的人不合袼”)的律条,所以取士很少,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当时人们都称赞陈恕所举得人。

陈恕对母亲很孝顺,母亲亡故,过度哀伤思慕,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

服丧期没满而起用,升为尚书左丞、代理开封府知府。

陈恕已经生病了,还勉强亲自处理政事,凡个月后病情加剧,上表请求任馆殿里的闲职,用获得的俸禄来解决家贫之。

真宗说:“你找一个可以代替你的人;就听任你离开。

”当时寇准被罢枢密使一职,陈恕就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寇准为三司使,陈恕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

寇准就收检搜寻陈恕前后改革兴立的事务,分类成册,加上陈恕出的榜文,重新刻印,亲自到陈恕家请陈恕决断签署。

陈恕也不谦让,一一进行签署,从此担任三司主管的官员都遵循他的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