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万金《幼科发挥》的小儿脾胃观

合集下载

调理脾胃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

调理脾胃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

调理脾胃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万密斋在他所著的《幼科发挥》中云:“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

”可见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所占地位的重要。

另外,脾胃的健全与否,不仅是消化道本身的问题,而且与其他各个脏腑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所以,治疗消化道本身的疾病,需要调整脾胃,而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方面疾病,也需要注意调整脾胃,说明中医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调理脾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万密斋说:“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

调理之法,不专在医,惟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

”就是说能通过调理乳母,使母健乳充,乳质良好,乳儿能消化吸收;节制小儿的饮食,使之既不要过饱,也不能受饥,不吃生冷瓜果,肥甘油腻之厚味;一旦小儿患病,即应择医而用药,不可过用攻补药,免伤小儿脾胃之气,通过多种措施,保护小儿的脾胃,使之脾健胃壮,这可谓广义的调理脾胃的概念。

采取针对脾胃的治疗措施,通过调节脾胃的纳和运,升和降,燥和湿,阴和阳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恢复或者保持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愈脾胃本脏腑疾病,或者其他脏腑器官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狭义的调理脾胃的概念。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脾虚胃衰,则五脏六腑皆摇。

而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因此调理小儿脾胃疾患,既不可轻用攻伐,以伤脾胃之气,也不可一味滋补,以壅塞脾胃气机。

临床上脾胃疾患,往往是因为脾胃的纳和运,燥和湿,升和降的关系失调所致,故正确地应用药物的特性,纠正脾胃的纳和运,燥和湿,升和降的失调是恢复脾胃功能的关键。

治脾疗胃,虽有补、泻、温、凉之异,都是补偏救弊,以调整脾胃阴阳之偏胜,顺应脾胃升降之常度,恢复脾胃纳运功能为目的。

《产复欣丸微书堂》。

漫谈中医儿童保健初稿

漫谈中医儿童保健初稿

漫谈中医儿童保健樊新荣传统中医药历史悠久,渊源悠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其中中医儿童保健,更是中医药一大特色,其理论及方法也为现代儿童保健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深入挖掘的。

首先,中医的儿童保健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是一个整体,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这个观念,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详细探讨了儿童成长发育的生理特点,提出肾中精气对孩子发育的影响,同时在其他的一些中医典籍,例如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也谈到了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说明了中医对小儿脏腑系统的整体认识。

同时,中医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对于小儿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对他们的健康都有影响。

亲近自然可以锻炼形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的发生。

比如《内经》中说的“无厌于日”,“必待日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就认识到阳光和空气对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而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亦强调小儿“宜频见风日,在天气和暖之时,宜抱向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可血凝气刚,肌肉硬密;若常藏在纬帐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可见中医也强调“温室的花朵”要不得,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小儿多晒太阳可以对机体起到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生长发育,增强人体活动功能。

此外,紫外线照射到皮肤,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不但有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并可杀灭空气里和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抵抗力。

另外,小儿在自然界中沐浴锻炼,不可过于急躁,要使小儿逐渐地适应自然环境。

《诸病源候论》提出了“薄衣之法”很有见地,小儿“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否则令中风寒,所以从初秋习之者,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日本现在儿童保健中有一种就是秋冬薄衣的方法,与此有着相似之处。

另外《育婴家秘》要求家长对小儿要“适寒温”,“头部为六阳之会,常要凉,不可缠裹。

浅谈小儿脾胃病的中医诊治

浅谈小儿脾胃病的中医诊治

浅谈小儿脾胃病的中医诊治一.小儿脾胃的重要性人之出生,先天已定,全赖后天以滋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中医诊病,无论长幼,均需观舌像,问饮食,察大便,诊脉象,这足以显示脾胃的重要性。

小儿生理上稚阴稚阳,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必然对气血化生有较高的需要,而病理上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尚未强健,如此便易发生供需矛盾,再加上外感内伤等诸多因素影响,小儿更易患脾胃病,发生呕吐、泄泻、厌食、积滞等病证,所以脾胃对于小儿尤为重要。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王孝钦二.小儿常见脾胃病症1.呕吐呕吐是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经口而出的一种常见病,古人谓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

清代医家陈复正认为“盖小儿呕吐,有寒,有热,有伤食,然寒吐热吐,未有不因饮食者,其病总属于胃。

”概括呕吐与胃的密切关系。

2.泄泻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大便量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

明代秦景明《幼科金针·泄泻》说“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由纷绪;泻者,如水之泻也,势性直下,为病不一,总名泄泻。

”泄泻可从便下之缓、急而分。

3.脘腹痛是指胃脘、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的病症。

包括胃脘痛、大腹痛、脐腹痛、少腹痛和小腹痛。

胃脘痛即指胃脘部位疼痛;大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部以上的疼痛;脐腹痛指脐周部位的疼痛;少腹痛指小腹部两侧或一侧疼痛;小腹痛指脐下腹部正中的疼痛。

幼小儿不能描述,较大儿叙述含糊,所以主要靠医者判断,统称脘腹痛。

4.厌食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病症。

《灵枢·脉度篇》“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明·万全《幼科发挥·脾经兼证》“诸困睡,不嗜食,吐泻,皆脾脏之病也。

”此皆言厌食与脾的关系重要。

5.积滞积滞是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畅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疾患。

以不思乳食,腹部胀满,食而不化,嗳腐呕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

浅析《幼科发挥》论治泄泻之思路

浅析《幼科发挥》论治泄泻之思路
( 辑 编 张大明)
减木香 、 白术 等 温 燥 之 品 , 白 芍 、 冬 、 糖 等 养 阴 药 。脾 加 麦 饴 营 虚寒 者 , 桂 枝 、 姜 、 加 煨 肉桂 、 萸 、 茴 香 等 药 , 至 取 法 吴 小 甚
文 章 编 号 :0 1 6 1 (0 8 0 0 5 0 10 — 90 2 0 )5— 0 2— 2
泻 必 将 自愈 。
2 谨 察 病 机 , 证 止 泻 随
总 结 其论 治 思路 , “ 仓 廪 ” “谨 察 病 机 , 有 封 、 随证 止 泻 ” “ 、 慎
察 津 液 , 津 止 泻 ” “ 泻 必 求 于 本 ” , 后 世 临床 治 疗 泄 调 、治 等 对 泻 有 一定 的价 值 , 浅析 之 。 遂
以 维 营 卫 ” 虚 劳 汪 案 ) “ 卫 二 气 已 乏 , 谷 不 肯 充 长 肌 ( ;营 纳
肉 , 当建 立 中 宫 ” 虚 劳 某 案 ) 法 ( 。用 药 上 , “ 理 心 营 肺 则 且
卫 , 景 所 云 元 气 受 损 , 药 调 之 ” 咳 嗽 吕 案 ) 又 日 “ 者 仲 甘 ( , 劳
《 科 发 挥 》 明代 万 全 所 著 , 全 号 密 斋 , 名 儿 科 及 幼 由 万 著 养 生 学 家 , 传 三 世 名 医 。万 全 潜 心 《 枢 》 《 问 》 师 承 祖 灵 、素 ,
术 散 调 理 , 有 不 效 。 再 不 止 , 参 苓 白术 散 二 分 , 蔻 一 未 用 豆 分 。 此 言 虽 少 , 其 意 颇 深 。 由此 可见 , 泻 当仔 细辨 证 , ” 但 止 病 在 中焦 脾 胃 , 理 中 丸 ; 小 肠 者 , 用 在 当用 五 苓 散 , 小 便 以实 利 大便 , 以然者 , 所 以小 肠 泌 别 清 浊 故 也 ; 脾 胃 与 小 肠 者 , 在 当 补 脾 胃与 渗 利 兼 顾 , 参 苓 白 术 散 , 中 渗 利 之 药 力 较 理 中 用 其 强 , 又 不乏 运 脾 胃之 剂 ; 大 肠 者 , 病 邪 已深 , 胃 小 肠 但 在 是 脾 皆 已累 及 , 参 苓 白术 散 两 分 以 顾 脾 胃小 肠 , 用 豆 蔻 以涩 故 而 肠 止 泻 , 与 “ 中 者理 中 焦 , 痢 在 下 焦 , 石 脂 禹 余 粮 汤 此 理 此 赤

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

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
W ORLD CHI NES M EDI NE No e E CI v mbe . r 201 Vo . No 6 0, 1 5, .
调 理 脾 胃法 在 儿 科 临 证 中 的 应 用
余 晓 兵
( 空军总医院 , 京市海淀区阜成路 3 - 10 4 ) 北 O y,0 12
关键词
菔子 9 、 曲 6 、 芽 6 , g神 g麦 g坚持 服用 1 月余 , 喘渐愈 。 咳
2 清 胃消积 , 止痰 化咳
则反 而碍脾 。/ J i 床常表 现 为面色萎黄 , ] Ll , h 形体瘦小 , 大便不 调 , 欲 不振 , 气急 躁 , “ 积 ” 食 脾 为 疳 症状 , 用 采
理 脾 。药 用 二陈 汤加 味 , 黄芩 、 胡 、 苓 、 前 茯 制半 夏 、 炒
4 3 中医 以辨证 为灵魂 .
虽有 咳喘 , 机上看 是肺 从病
失 宣降 、 气上逆 而 为 , 治 病必 求其 本 。“ 肺 但 四时百 病 脾 为本 。 / J 喘 咳 常 常表 现 有 食 欲不 振 、 ”] L , 吐乳 、 后 食
痰 , 浊 壅肺 , 痰 肺失 宣 降 。拟 宦肺 健 脾 , 痰 平 喘。药 化
4 】 小 儿脾 常不 足 .
小 儿机 体_求量 大 , 而其 消化 系统却未臻 完善 , 喂养不 如
当, 感受风寒 皆能损伤脾 胃之气 , 而 引发消化 系统的 从 各种 证候 , 引发各 种疾病 。万 密斋 《 幼科 发挥 》 : 脾 说 “ 胃壮 实 , 四肢 安宁 。脾 胃虚弱 , 病蜂 起 , 调理 脾 胃 百 故
腹胀 、 大便不 调等脾 胃症状 。有是 证用是药 , 凡病须 溯 本求源 , 本 兼 治 方 可 奏 效 , 也 是 中 医 与 西 医 之 标 这

医学论文-万全《幼科发挥》调理脾胃思想探析

医学论文-万全《幼科发挥》调理脾胃思想探析

万全《幼科发挥》调理脾胃思想探析【关键词】《幼科发挥》调理脾胃万全万全(公元1495-1585年),号密斋,湖北罗田人,祖籍江西豫章。

早年习儒,仕途不达而业医。

万氏理论上遵从《内经》、《难经》等医学典籍的学术思想,临证则取金元诸家之长,于儿科尤为推崇钱乙之术。

万氏祖传三世为医,其禀承家传,尤专儿科,从医50余年,活人无数,乃一代儿科大家。

他一生著述颇丰,而《幼科发挥》乃是"发《育婴家秘》之遗意而作"。

书分四卷,其中卷三专论脾胃疾病,其理法方药俱备,所载医案颇为丰富,无不强调小儿脾胃之顾护,对后世影响深远。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精微,对气血的生成,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营养起着重要作用。

小儿时期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表现为"脾常不足"。

且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生长所需的水谷精微较成人更为迫切,加之饮食不知自节,寒热不能自调,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同时它脏病亦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呕吐、泄泻、腹痛、积滞等脾胃病的发生。

因此,对小儿脾胃的调理显得更为重要。

历代诸家也很重视脾胃的调理,但万全深得小儿调理之要,在调理脾胃篇开篇即道:"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

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也。

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母乳,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

" 1 调理脾胃的理论基础经云:"土者生万物"。

钱氏在此基础上提出"脾主困",认为"脾胃虚弱,四肢不举,诸邪遂生"。

而东垣又加以发挥,提出:"内伤脾胃,百病始生","脾胃一病,五乱并作。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万全继承前人思想,有所创新,尤重视顾护调理小儿脾胃之气。

提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峰起"。

万全小儿“脾常不足”学术思想研究

万全小儿“脾常不足”学术思想研究

小儿 “ 脾常 不足” , 源于朱丹 溪“ 阳常有余 , 阴常不 等 , 易导 致 小 儿 胃肠 受 损 、 饮食积滞 , 产生泄泻 、 积
疳 证 等 一 系列 消化 系统疾 病 ; 若 其 他脏 腑 疾 病 、 足” 之说 。但丹溪并非专论 小儿 , 万全经过长期的临床 滞 、
实践研究 , 把丹溪此说应用于儿科 , 并作为, ' J JL 脏腑特 药 物 等 因素 影 响 , 则导致呕吐 、 腹 胀 等 脾 胃运 化 功
点加 以阐发 , 形成 了万全4 JL “ 脾常不足” 的学术 思想 。 I 小儿 “ 脾 常不 足” 的生理 病理 特点
能失 常 ; 若后天喂养失调 , 如 人 工 喂 养 或 添 加 辅 食 不当、 初生缺乳 、 母乳早 断 , 或病后体弱 , 或 任 意 纵
脾 胃为后 天 之本 ,气 血生 化 之 源 。万 全 认 为 : 儿所 好 、 饮 食 营养 不 均衡 等 , 易 导致 4 , J L 脾 气 不充 ,

由于 小 儿 脏 腑 娇 嫩 、 形气未充 , 对 疾 病 的抵 抗 必须 温 补他 脏 之 虚 。例 如肺 脾 两 脏关 系密 切 , 脾 属 力较 差 ; 而 且幼 儿 寒温 不 能 自调 , 饮 食 不 能 自节 , 则 土 , 主运化 , 主升 清 ; 肺属金 , 主气 司 呼 吸 , 主宣 发肃
学 术 探 讨
万全, J , J L “ 脾常不足’ ’ 学术思想研 究
焦 磊 方 朝义
( 1 . 邢 台 医学高等 专科 学校 , 河北 邢 台 0 5 4 0 0 0 ;2 . 河 北 中 医学院 , 河北石 家庄 0 5 0 0 9 0 )
摘 要 明 代 著 名 儿科 医 家 万全 . 以 儿科 及 妇 科 见称 。 万 全根 据 小 儿 脾 胃的 生 理 病 理 特 点 , 提 出 了小 儿 “ 脾常不足” 的 学术 思想 . . 在 治 疗 五 脏病 证 时 , 他提 出要 在 脏 腑 辨 证 论 治 的 基 础 上 , 注重 顾 护 脾 胃 , 从 安 他 脏 以调 补 脾 胃。 万 全认 为 , 小 儿 脾 常 不足 尤 当调 理 . 要 遵 循 以平 为 期 、 以和 为贵 、 食 补为先 、 脾贵在运 的宗 旨, 通过调母乳 、 节饮 食 、 药物 治 疗 、 食 物 调 理 等方法, 时刻 以顾 护脾 胃为根 本 , 从 而使 小 儿脾 胃调 和 , “ 乳食能进 , 大 小便 调 , 此 肠 胃之 气足 也 ” 。 关键 词 万全 脾 常 不 足 中 医儿科 学 中 医 学术 发 掘 中 图分 类 号 R 2 5 6 .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 2 0 1 3 ) 0 7 — 0 0 0 4 — 0 2

浅析幼科发挥的学术思想

浅析幼科发挥的学术思想

浅析《幼科发挥》的学术思想(作者: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万全在《幼科发挥》中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病证诊法、五脏论治、调理脾胃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儿科疾病临床诊治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万全幼科发挥学术思想《幼科发挥》是万全在历代医家的学术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病证诊法及五脏辨证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对儿科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万全的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1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中医诊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早在《周礼•天官》便有“以五气、五色、五声,眠其死生”的记载。

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对疾病的诊断有“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的观点。

[1]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望闻问切等诊断内容进一步进行论述。

后世不少医家都在疾病诊断理论方面有不少新的成就。

在小儿疾病诊断方面,由于小儿与成人不同,尤其3岁以内,其寸口脉位短小,加之切脉时常哭闹,易影响脉象的真实性。

故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刘昉的《幼幼新书》中都详细论述了小儿指纹的诊断方法和临床意义,对小儿诊断理论做了贡献。

万全在疾病诊断中同样强调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要求全面收集疾病的相关信息,以作为辨证的依据。

尤其强调了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其形气未充,脏腑柔弱, 因而在儿科临床中运用四诊时当与成人有区别。

正如万全说的“小儿方术,号曰哑科。

口不能言,脉无所视,唯形色以为凭” 。

可见他更加强调了望诊的意义和运用。

在《幼科发挥》中万全对望诊方法做了详细论述和系统总结,他认为“白乃疳劳,紫为热极”“年寿赤光,多生脓血;山根青黑,频见灾危”。

通过对小儿的望诊来确定病因、病位、病机,以判断疾病的发展与预后,经验独特,丰富了儿科的诊断内容。

2五脏生理,强调有余不足小儿脏腑娇嫩,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

《幼科发挥》论治小儿喘嗽探析

《幼科发挥》论治小儿喘嗽探析

《幼科发挥》论治小儿喘嗽探析陈燕妮 ,曹 阳2,虞坚尔3*(1.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1999;2.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0063;3.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上海 200071)【关键词】《幼科发挥》;小儿喘嗽【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8.87.02万全,字全仁,号密斋,湖北罗田县大河岸人,明代著名医学家。

其三世家传幼科,早年习儒,兼功岐黄之术,幼年常代父出诊,渐有医名。

随后整理家传儿科临证经验,先后著写《育婴家秘》、《幼科发挥》。

后者是一部重要儿科名著,对于小儿咳嗽病的论治描述深刻,内含治法方药机圆法活、义理环周、暗合经旨。

对于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喘病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 喘之辨证万全主张辨疾病虚实顺逆。

认为“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好饮水,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

分实证咳嗽微喘、面热身肿;虚证伴肺虚、有久嗽无津液。

喘分顺逆:顺者,或外感遇寒后新发疾病,若发过如常则为旧疾。

逆者,即现代临床之哮喘危重状态,表现为气喘、痰涎有音。

万全认为,喘病与肺脾肾三脏有关。

其总结的三脏理论沿用至今,例如:“肺生气,肾则纳而藏之。

痰涎者,肾之津液所生也,哮喘吐涎,乃气不归元,津液无所受也”、“兼见脾证,咳则吐,此伤乳食而喘嗽不安”。

2 咳嗽辨证万全按照兼证不同,分为五脏辨证论治咳嗽。

兼见肝证,临床证见头摇手摆等表现,为肝风内动之证。

虞坚尔教授认为当今临床患儿肝经咳嗽大抵可见平素性急易怒,喜好大哭叫,咳嗽阵作,面青,或伴有大便干结,脉弦等特点。

兼见心证,临床证见喘嗽伴胸闷烦乱,常伴有心中烦热,闷乱不宁之状。

若患儿咳嗽且夜寐不得卧或卧不安,此为心火胜。

兼见脾证,临床证见咳伴吐、脘腹胀满或兼见泄泻等脾系症状,咳嗽特点为痰多壅盛。

兼见肾证,为病程日久,咳伴痰涎清稀,患儿素体面黑,伴发育迟缓,抵抗力较差,临床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可参考此归治。

《幼科发挥》儿科非药物疗法探微

《幼科发挥》儿科非药物疗法探微

《幼科发挥》儿科非药物疗法探微标签:幼科发挥;非药物疗法;儿科非药物疗法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生是基于中医“形神统一”观及七情、经络学说等基本思想。

中医认为,人患病既有形身损害,也影响情志正常。

因此,治病更应心身共治,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出现,人们正在改变传统认识观念和治疗手段,使非药物疗法重新被重视。

万密斋乃明代著名医家,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及痘疹等著称于世。

代表作《幼科发挥》以治幼科见长,以家传十三方昭彰,药物疗法众多。

而细窥其全文,仍有20余处记叙了非药物疗法。

以其治疗病种看,计有木舌、重舌、口疮、惊风、脐风、伤乳症、发热症、情志病、皮肤病等症。

现按其特色分为三方面阐述。

1 幼承庭训,拔新领异之非药物疗法儿科,古称哑科,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且为纯阳之体,娇柔无比。

药物疗法或多或少总是存在一些毒副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尽养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药物治病的双重性。

故后世医家亦无不精心留意寻找非药物疗法。

万氏幼承庭训,其学识之广博,超越他人,在儿科病的治疗上,除善用家传之方外,另一特色便为非药物疗法。

如治“一儿发搐,五日不醒,药食难入,针其三里、合谷、人中而醒,针下无气,此禀赋不足”。

针下有气无气是医者施术中的自身感觉。

万氏通过针刺治疗,不仅仅觉针下无气,为气不至,并进一步提出了此为禀赋不足所致。

又如治脐风证,视其上腭有泡、色变黄者,可用银挖耳挖之。

这是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并亲自创立的脐风外治法。

此外,还有以手指探吐治病案,则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其高者因而越之”之意。

在万全前,宋代钱乙为儿科治疗立法遣方,可称儿科鼻祖,从遗存的文献看,他对儿科非药物疗法之应用创造却并未涉足。

而《幼科发挥》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非药物疗法,是一巨大的医学财富,我们应努力发掘与传承。

浅论“脾胃”在儿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浅论“脾胃”在儿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浅论“脾胃”在儿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小儿脏腑娇嫩,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所以儿科疾病有“容易发病”“传变迅速”等特点。

《千金方》云:“小儿气势微弱”;《小儿药证直诀》云:“小儿气禀微弱,脏腑娇嫩”;《温病条辨》云:“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这些都是对儿童体质特点的具体描述与总结。

因幼儿脾胃娇嫩,容易化生“卫气”不足,故在外易为六淫所侵。

又因小儿乳食不能自节,故在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内伤”又多影响脾胃化生营卫,形成恶性循环。

外感六淫处理不得当则会迅速“传变”,成为其他疾病,或者成为“伏邪”,影响孩子的体质。

所以在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整个过程中,都是以“脾胃”的强弱为依托的,“脾胃”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脾胃”对儿科疾病发生的影响“脾胃”为后天之本,为营卫化生之源。

《灵枢》言:“谷入于胃,脉道以通,经气乃行。

”“水谷”经脾胃的腐熟,化生为营气和卫气,卫气护于体表,防御六淫的入侵,起到保卫人体的作用。

但当脾胃受损,则营卫化生不利,脏腑得不到濡养的同时,卫气不能护表,六淫得以入侵,成为百病发生的源头。

所以《内经》言:“卫气者,百病之母。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诸多患儿都有临床共性。

(一)首先是体质共性:大体可以分为“太阴虚寒”和“阳明郁热”两大类,并且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太阴虚寒:眼眶下发青、口周发青、面部青筋外露(在面部皮肤较薄的地方,例如:鼻梁上,以及太阳穴附近)、近视、弱视、手脚脱皮、咬指甲等。

2、阳明郁热:地仓穴附近有蟹爪纹(毛细血管暴露)、眼眶下面发紫、口唇鲜红、口中异味、手心发烫、入睡出汗(尤其是脖子以上以及后背出汗)、眠不安、流鼻血。

反复出现麦粒肿、霰粒肿、睡觉打鼾、唇炎、牙垢,便秘等。

(二)其次是发病规律共性:消化系统症状——咽喉部症状——呼吸系统症状。

患儿大多先是积食,出现胃肠道症状包括口臭、肚脐周围疼痛,然后是咽部红肿、扁桃体化脓,之后咳嗽,呼吸道感染。

浅谈万全小儿脾胃保健思想

浅谈万全小儿脾胃保健思想

浅谈万全小儿脾胃保健思想发表时间:2016-04-26T15:57:10.220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1期作者:邓显章[导读] 对明代医家万全的小儿脾胃保健思想,从识生理,注意小儿脾常不足,调母乳,饮食与情志要细心,节饮食,调摄宜忌饥饱要匀,适寒温,顺应以后环境变化,畅情志,勿使小儿思虑伤脾,慎医药,谨防供补偏激不平等六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邓显章(湖北黄冈麻城市鼓楼卫生院湖北黄冈 438300)摘要:对明代医家万全的小儿脾胃保健思想,从识生理,注意小儿脾常不足,调母乳,饮食与情志要细心,节饮食,调摄宜忌饥饱要匀,适寒温,顺应以后环境变化,畅情志,勿使小儿思虑伤脾,慎医药,谨防供补偏激不平等六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万全;小儿脾胃;保健[中图分类号] R81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明代医家万全,字密斋。

湖北罗田县大河岸人,祖传三世名医,尤精儿科。

他本人著述鸿富,在儿科发展史上更是独树一帜。

所提出的小儿脾胃保健思想,颇含现代预防医学中“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观点。

笔者不揣浅陋,就其保健思想抒已见如下:1.识生理——注意小儿脾常不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在生理上有其独特之处。

万全在钱乙脏腑虚实辩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首次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说。

所谓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的生理性不足,一方面则体现了小儿对精微的需求迫切与承受能力低下的不足。

万氏说:“所谓脾常不足者,却是本脏之气也……非经之虚实之谓也。

”“本脏之气”实际上是指体质。

这种脾常不足,是小儿的一个重要生理特点,非病例表现。

正确认识这一特点,是小儿脾胃调理保健的的前提和基础。

2.调母乳——饮食与情志要细心《幼科发挥》云:“母安则子安,母病则子病。

”儿之出生,赖母乳哺。

母乳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儿的生长发育。

万氏说:“饮食入胃,气通于乳,母食热则乳亦热,母食冷则乳亦冷。

乳母忌食酒,面,生冷,次及一切生冷之物”由说:“喜怒房劳,即与儿乳,传气而入,以致脾胃一伤,诸脏皆弱”。

万全的小儿养护思想

万全的小儿养护思想

万全的小儿养护思想王文蔚;王用书;贾成祥【摘要】万全以“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作为小儿养护思想,始终不离脾胃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纲领.如果小儿“乳食能进,大小便调,此肠胃之气足也.”,则诸证皆安.不病时,强调预防,重视母乳喂养.治疗时,注重协调脏腑,尤重脾胃.诊断时,四诊合参,重视望诊.万全发展了儿科的辨证论治,提出的小儿疾病的养护思想和治疗方法,现在仍然是儿科的重要指导思想.【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23【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万全;小儿养护;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儿科【作者】王文蔚;王用书;贾成祥【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水冶镇东北街村人民路卫生室,安阳455133;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万全,字全仁,号密斋,明代著名医学家。

世医出身,祖、父均为儿科医生。

其父万筐(号菊轩),医名大噪于罗田大河岸,树立了“万氏小儿科”的声望。

至万全更以儿科驰名:博采众长,业岐黄之术50余年,学验俱丰,尤精于儿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万氏三代学术和临床经验,对小儿生理、病理、病证诊法、五脏辨证论治体系提出了恰当的见解。

万氏的著作被后人集结为《万密斋医学全书》,其中儿科专著有《幼科发挥》《片玉心书》《育婴家秘》《痘疹心法》《片玉痘疹》五种,被后世儿科医家奉为临证之圭臬。

万全以“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1]598作为小儿养护思想,始终不离脾胃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纲领。

如果小儿“乳食能进,大小便调,此肠胃之气足也”[1]607,则诸证皆安。

重视预防调摄,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承袭《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2]。

万全十分重视有病早治,在《脐风·治初病》篇中提出“脐风为恶病也。

”新生儿出生后脐部护理很重要,于《脐风·治未病》篇中提出“儿之初生,断脐护脐,不可不慎。

万全《幼科发挥》重视脾胃思想述略

万全《幼科发挥》重视脾胃思想述略

万全《幼科发挥》重视脾胃思想述略
高桂奇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3)4
【摘要】略述万全重视固护小儿脾胃之气。

万全认为“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脾胃壮实 ,四肢安宁 ,脾胃虚弱 ,百病峰起”。

故提出“调理脾胃者 ,医中之王道”的观点。

万全强调 :调脾胃宜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 ,并取中和之道。

【总页数】1页(P293-293)
【关键词】万全;《幼科发挥》;调脾胃;中和之道;儿科
【作者】高桂奇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万全《幼科发挥》学术思想探要 [J], 林洁
2.浅淡万全《幼科发挥》的小儿脾胃观 [J], 张文娟;吴丽萍
3.《幼科发挥》调理脾胃思想浅析 [J], 郭军军
4.万全《幼科发挥》调理脾胃思想探析 [J], 任耀全
5.浅谈万全《幼科发挥》的小儿脾胃观 [J], 张文娟;吴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科发挥简介

幼科发挥简介

幼科发挥简介
本书为明·万全(密斋)所撰。

著者三世家传小儿科,临床经验颇为丰富,对于每一种儿科疾病,都有其独到见解。

书名为《幼科发挥》,即是发挥其个人对儿科疾病见解之意。

书中首先论述小儿初生时的疾病,次按肝、心、脾、肺、肾等五脏顺序叙述。

每脏列主病,次及兼证,再次为所生病。

在病理方面,多为发挥著者个人见解,处方用药亦多用其家传秘方。

每病并附有医案。

原书无标点,经历代刊刻,颇多讹误,此次印行以万全五世孙万达刻本为底本,详加校注。

书末附录后世《幼科发挥》增订本的7篇论文及歌赋。

此书可供广大医务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幼科发挥·卷之三

幼科发挥·卷之三

幼科发挥卷之三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7(25)6
【总页数】1页(P1312-1312)
【关键词】幼科发挥;辨证论治;小儿;辨症施治;治则;胃苓丸;丁香脾积丸;休息痢;痢疾;吐泻生风;理中汤;祛寒剂;木香槟榔丸;消导化积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安康市历史科骨干团队组稿之三:拓展视域·蕴涵素养·启迪智慧——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Ⅱ卷42题赏析 [J], 魏新儒
2.幼科发挥·卷之一 [J],
3.幼科发挥·卷之四 [J],
4.幼科发挥·卷之二 [J],
5.贵州省襀翅目昆虫之三(襀翅目:襀科、卷襀科) [J], 杨定;杨集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饮食也要养生你知道吗(小儿推拿)

小儿饮食也要养生你知道吗(小儿推拿)

小儿饮食也要养生你知道吗?饮食养生是中医养生学重要的内容,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的小儿尤为重要。

小儿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但由于小儿的五脏六腑娇弱柔嫩,生理功能不完善,饮食不慎,不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疾病,影响其生长发育。

注意饮食养生,对于调节儿童体质的阴阳平衡,促进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都有重要的意义儿科医生余君老师是这样说的:,1.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古代医家倡导母乳喂养婴儿,认为母乳喂养有诸多益处。

万密斋《幼科发挥》指出:“盖乳者,血所化也”,曾世荣《活幼口议》论述:“已诞之后,继时吻之以乳。

乳者,敷养肌肤,百脉流和,三焦颐顺,身肢渐舒,骨力渐壮。

三周所庇,一生为幸……凡人生子,究乳为上”指出了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喂养得当将为其一生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营养学研究认为,母乳所含有的各种成分易于被婴儿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有品益贝Ⅱ于的色抗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古代医家还提出了许多母乳喂养的方法,如孙思邈《备急千金方》说:“凡乳母乳儿....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没有硬性规定喂奶的次数和剂量,要求根据婴儿的生理需要和消化能力来决定,采取个性化的喂养,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先贤的智慧还是值得借鉴。

2.幼儿合理添加辅食幼儿的乳牙逐渐长出来了,单纯的母乳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其营养的需求,需要添加其他的饮食来补充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古人提出了这个阶段小儿的饮食要求。

如《小儿病源方论》指出:“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

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万密斋《万氏家藏育婴秘诀》提醒:“小儿无知,见物即爱,岂能节之?节之者,父母也。

父母不知,纵其所欲,如甜腻粑饼、瓜果生冷之类,无不与之,任其无度,以致生疾。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因此需要注意添加辅食的品种和烹饪方式,当幼儿适应了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另一种,幼儿的饮食应该细、软、烂、碎,不吃冷、硬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家长还要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随心所欲进食。

“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精品

“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精品

【关键字】方法、运行、矛盾、现代、平衡、良好、健康、保持、提出、研究、特点、关键、思想、地位、精神、基础、能力、需求、作用、指导思想、关系、分析、形成、指导、发挥、健全、全面分析、减轻、重要性“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摘要】从小儿脾胃的基本生理特点——“脾常不足”着手,阐述了健运脾胃在儿科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在临床具体运用时,可根据病情分别使用运脾化湿、运脾和胃、温运脾阳、养胃助运、理气助运、益气助运六法。

【关键词】运脾法;儿科;运用方法1 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健运脾胃的重要性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就指出“小儿肠胃嫩弱”,“不胜药势”。

明代儿科医家万密斋对小儿的五脏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后,在《幼科发挥》中说:“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此却是本脏之气也。

”他还在《育婴家秘》中曰:“脾不用事,其气尚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

”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处于“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阶段,“胃受谷”之功能尚未健全,“脾消谷”之力较脆弱,然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水谷精微需求量大,担负后天重任的脾胃又相对“不足”,从而形成了生理上“供不应求”的矛盾。

此外,小儿“脾常不足”为小儿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小儿“脾气稚弱,其运不全”,运化和吸收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虽有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一面,但也有脏腑幼娇、消化力弱、易受损伤的一面,“脾常不足”常是儿科内伤、外感诸疾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

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机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因此只有脾胃健运,才能保持脏腑之间的动态平衡,不致太过和不及。

这对于儿科临床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运脾法的立论依据健运脾胃,可以统称其为“运脾法”,它并非一种独立的治法,而是属于八法中的“和法”范畴。

有行、转、运、动之义,此法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1]。

北宋医家钱乙特别重视小儿脾胃病,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中论及脾胃病变,提出了“脾主困”的重要学术思想,认为脾胃病的证候特点是脾气困遏,运化失职,升降失司,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常用陈皮、丁香(木香)、青皮理气运脾为主,却不取补脾益气之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 勃发 育 迅 速 的 生理 特 点 , 营 养 物 质 的需 求 高 , 以 对 脾 对 所 气 运 化 的 功 能状 况要 求更 高 。故 脾 胃疾 病 及 其预 防在 d J ,L 的 生 长 发 育 与 儿 科 疾 病 的 发 生 发 展 中起 到 枢 纽 的 作 用 , 而
“ 安则子安 , 病则子病 ” 母 母 。乳 乃母 血之 所 化 , 因此 乳 母 应


略述万全重视 固护、 调理 小儿脾 胃之 气 提 倡“ 调乳母 、 节饮食 、 医药” 慎 的观 点。 万全;《 ( 幼科发 ; 固护脾 胃; 调脾 胃
文献标识e . q -A 文章编 号: 4 6 5 (0 8 1— 0 卜0 1 0 — 8 2 2 0 ) 0 01 2 0
关键词
方 面 的重 视 。 1 固护脾 胃 人 以脾 胃 为 本 , 当 调 护 , 全 认 为 固 护 脾 胃 , 先 应 理 万 首 从 小儿 养 护 着 手 。 因“ 儿 无 知 , 幼 口腹 是 贪 , 母 娇 爱 , 其 父 纵 欲 , 以脾 胃之 病 视 大 人 犹 多 也 Ⅲ ] 是 。该 书在 病 因病 理 方 面 多发 挥 了个 人 独 到 的见 解 , 明确 指 出脾 的病 理 变 化 导 致 小 儿 疾 病 最 多 。素 问 ・ 《 四气 调 神 大 论 篇》 出 :圣 人 不 治 已病 指 “ 治 未 病 , 治 已乱 治 未 乱 … … 夫病 已成 而后 药之 , 已成 而 不 乱 后 治 之 , 犹 渴 而 穿井 , 而 铸 锥 , 亦 晚乎 ] 全 重 视 譬 斗 不 。万
万全在临床 实践中,着重于疾病的本质特征和施治诀 窍的全 面分析, 摒弃 了以往 医家 的偏见 , 做到温补凉泻 因证 制 宜, 重 ‘ 调理” 二字 。 ①治病不忘小儿生理特 点, f ) 如“ ,i l
脾 常不足 , 常有 余, 常虚 , 不足也 ; dJ之病 , 风 肝 肾 亦 故 ,L 惊
护 。 ” 但 要 求 乳 母 一 切 生 命 活 动 要 有 节 制 , 且 提 出产 妇 不 而 的保养对乳儿的生长发育及其重要 。 3 调理脾 胃 谨慎用药
且几乎贯穿于小儿生长发育 的整个过程 。本文 浅谈d J 未 , L  ̄ 病时对脾 胃的固护 、 乳பைடு நூலகம் 的调护 ; 已病 时对脾 胃调理及 用药
荫 伸 ‘ 2 8 第2卷第J期 G sJrl T ,0 11o0 盖 0 年 J D auon C 2 8 o . 0 n uao M 0 V. N 1 f 2
残茂 万全《 幼科 文捍》 的小 碑 1观 《 i
张 文 娟 , 丽 萍 吴
甘肃 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0 300
中图分类号: 2 9 R 2
人 出生之后 , 机体 的生长发 育 以及生命 活动 的继 续都 依赖于脾 胃腐 熟运化 的水 谷精微 , 以脾 胃有“ 所 后天之本 ” 之称, 为气血生化之源 。 幼科 发挥》 《 系明代儿科世医万全所 著,该书理论联 系实际多有独 到见解 。对钱 氏提 出的小儿 “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 全而 未壮 ” 的理论作 了进一步 的发挥 , 尤其提 出, 脾常不足 的生理病理特点 。 但是小儿又具有生机
有余 ” 的体现 。但是 小儿气血未定 、 胃脆薄、 肠 易饥饱 , 万全 喻之“ 草头之露 , 水面之泡 ” 此为脾常不足[ 故他认为在未 , 病 的情 况 下 脾 胃首 当调 护 , 当然 万 全 此 举 并 不 是 用 药 调 护
脾 胃。 他 就 d J养 育 的 不 同 阶段 倡 导“ 婴 四法 ”即“ 养 ,L 育 , 育
胃医中之王道也 ” 。④万全用药 谨慎 、 效验 : 告诫医者“ 他 尤 忌 巴、 , 牛 勿多金石 , 勿用轻粉 、 慎 巴豆之类 , 恐伤 元气 , 损脾 胃 , 杀 d J ] ; 疗 寒 热 之 证 应 避 免 治 热 生 寒 、 寒 生 误  ̄t ” 治 S。 治
攻” 。他 认 为 无病 不 可 服 药 , 病 时不 可 药补 。 《 科 发 挥 》 无 幼
脾 胃的思想 , 首先是 给予固护 , l J 脏腑娇嫩 , 而f L , 生机 勃勃 ,
发 育 迅 速 , 全 认 为“ 乃 少 阳 生 长 之 气 旺 盛 ”正 为 “ 常 万 此 , 肝
述 : 今之调脾 者, “ 不知中和之 道偏之为 害, 喜补 而恶攻 , 害
属 肝, 疳痨属脾 , 胎气不足属肾 ” 。②从病 因看万全 以“ 小儿 所 生 诸 病 无 非 三 因 , 热 外 侵 为 外 所 因 ; 杵 中 恶 , 扑 折 寒 客 跌
伤 为不 内不 外 因 ; 饿 所 伤 为 内所 因 引。他 认 为 :饱 则 伤 饥 “
胃, 饥则伤脾 , 则伤 胃, 热 寒则伤脾 。’ 从治疗上 看 , 虚 以“ 则补之 , 实则泻之 ” 为原则 , 病有攻 者急攻之 , “ 不可 喜补恶
做到情志和悦 , 节制情欲 , 使气血调和 。 否则五志过极 , 欲 情
妄 动 ,则 相 火 旺 盛 ,波 及 母 乳 ,淫 火 之 邪 ,忤 儿 脾 胃正 气 “
也 ”而且乳母饮食 当有所节制 ,饮食入 胃, 。 “ 气通于乳 。 母食 热乳亦热, 母食冷乳亦冷 。故切 忌酒 面、 生冷及一切辛热 之 物” 反之 , 。 母乳寒热不调 , 儿脾 胃为之伤 。 乳 万全 告诫 :其 “ 为母者, , L 胃脆薄 , 产d J 肠 易于伤食 。 前当谨节 , 产后尤 当调
于 攻 者 大 , 于 补 者 , 小哉 ! 脾 胃健 运 则 药 自效 , 胃 害 岂 脾 既 衰 , 能运 转 药 性 以 施 变 化 ”至 于 虚 实 不 分 , 热 错 投 , 不 , 寒 妄 施 攻 伐 , 胃之 中气 首 当 其冲 , 脾 因而 夭 亡 者 , 计 其 数 。 不 故 他 认 为 调 之‘ ‘ 宜取 中和 之 道 , 四气 兼 备 , 味相 济 ”“ 理 脾 五 ,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