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
论教养的观点

论教养的观点
教养,通常指的是个体在道德、文化、礼仪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行为举止和与他人的交往方式。
以下是关于教养的一些观点。
1. 教养是家庭教育的体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教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往往来自一个有教养的家庭。
2. 教养与知识并重:教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运用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仅知道如何待人接物,还知道何时何地如何行事。
3. 教养是一种自我约束:有教养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伤害他人或自己的事。
他们知道在公共场合应该如何表现,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给他人带来不便。
4. 教养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人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因此他们会尽量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5. 教养需要终身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于教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有教养的人会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6. 教养与身份无关:不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他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教养。
真正的教养不分贫富、高低,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论教养的论点

教养是指对一个人的品德、态度和行为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以下是几个关于教养的论 点:
1. 教养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教养,个人可以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目标。
2. 教养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行为和关系。教养可以教导人们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培养 合作精神等,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论教养的论点
总而言之,教养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养,人们可以培 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发展情感和情绪 智慧,以及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论教养的论点
3. 教养有助于培养自律和责任感。通过教养,人们可以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培养自律的 习惯,并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
4. 教养有助于发展个人的情感和情绪智慧。通过教养,人们可以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 感,并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从而提高自己的情绪智慧和心理健康。
5. 教养有助于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养,人们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 新的能力,从而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更大的潜力和机会。
《论教养》论证思路

《论教养》论证思路
摘要:
一、引言
1.介绍《论教养》这本书的主题和目的
2.阐述教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教养的定义与内涵
1.从传统文化角度解读教养
2.教养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结合
三、教养的培养途径
1.家庭教育的角色
2.学校教育的责任
3.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教养的实践与体现
1.礼貌与礼仪的重要性
2.自我修养与成长
3.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五、我国当前教养现状的分析
1.我国传统教养的优点与不足
2.现代社会中教养的挑战与问题
六、提高我国人民教养水平的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2.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全民素养的提升
七、结论
1.重申教养的重要性
2.倡导全民关注和参与教养的培养
正文:
《论教养》一书旨在深入探讨教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以及如何提高个体的教养水平。
《论教养》利哈乔夫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议
论 文
8 论教养
利 哈 乔 夫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贸然、涵养、恪守、 汲取、箴言、彬彬有礼、大发雷霆、矫揉造作、 附庸风雅、忸怩作态等。 2.结合旁批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 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重点) 3.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 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重点) 4.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领悟“教养”对于提 升自身素质,增进人际和谐的作用,做一个有 教养的人。10段之间的关系。 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 尊重别人。 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 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 承诺;稳重随和。
课文详解
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 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第5-10段主要从反方面论述了没有 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 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 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人。 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 教养。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 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 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 比论证的作用。(重点)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 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 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课文详解
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 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 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 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 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 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 保持优雅的举止。
部编版九上《论教养》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论教养》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利哈乔夫关心青少年教育,他为青少年撰写了《善与美书简》。
书中论述了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这里,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本文即选自《善与美书简》。
标题中的“论”字表明本文是议论文,“教养”两字是本文的论题。
“论教养”,题目简洁,论题清楚。
二、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一1999),苏联学者、作家。
1938年,进入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工作。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著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思考》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贸mào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涵养:滋润养育。
恪kè守:严格遵守。
汲jí取:吸收,摄取。
遵zūn循:遵照。
箴zhēn言:劝诫的话。
彬彬bīn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别人。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一意孤行:本意为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
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
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
矫jiǎo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附庸yōng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随机应变:根据情况灵活地应付事态的变化。
二、主题概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养成。
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才能拥有教养。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本文的论题,点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第二部分(2~12):通过列举“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点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
论教养ppt优秀课件完整版

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正确的引导,促进孩
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言传身教作用分析
家长的榜样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 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家长的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家长应该采用民主、平等、尊重的教育 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自由表达、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
01
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 化素养。
0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道德品质,注重礼仪和 形象。
03
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提高自我修养 水平。
04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 愿服务活动,锻炼自己 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 神。
02 家庭教育与教养形成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
01
家庭物质环境
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生活设施等。一个整洁、温馨、有良
待人接物、处理事务等方面。
教养是一种社会公认的美德,是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
本素质。
教养在社会发展中作用
教养是社会文明进步 的重要标志,是社会 和谐稳定的基础。
教养能够促进人与人 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
教养能够提高个人的 社会地位和声誉,增 强个人的社会影响力 。
提升个人素质与品德修养
3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提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如加强师生沟通 、提高教师素质、营造和谐班级氛围等。
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01
阐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
论教养的论点和论据

论教养的论点和论据教养是指对儿童或青少年进行合理引导、正面培养的过程。
良好的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主能力、培养社交情感、促进学业发展等方面,探讨教养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一:教养的目标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自控力和责任感。
论据一:研究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人成功和幸福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卡尔顿学院终生成就研究报告》,愿意付出努力、守时守信、能够合作的学生更容易在学业和职业上取得成功。
论据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研究发现,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更有自信,更容易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论据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有积极影响。
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论点二:教养的目标是提升自主能力教养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日后的生活和工作。
论据一:研究发现,拥有较高自主能力的孩子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更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论据二:培养自主能力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对自己的肯定,有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个人成就感。
论据三: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还有助于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效率。
这种能力不仅对学业有益,也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论点三:教养的目标是培养社交情感教养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情感,包括与他人的关系、沟通技巧、合作能力等。
良好的社交情感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论据一: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社交情感有助于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论据二:培养社交情感可以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这些都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工作中成功所必需的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论教养》⼀⽂通过列举众多“有教养”及“⽆教养”的现象,深⼊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觉做⼀个有教养的⼈。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课《论教养》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
过程与⽅法 1.在快速⾼效的默读中,把握⽂章的结构,理解⽂章的思路,了解议论⽂中常⽤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法。
2.体会本⽂语⾔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活中的重⼤意义,⿎励学⽣争做⼀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紧扣中⼼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事实论证的⽅法。
2.理解观点和⽀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知识”这⼀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具】 教学PPT,朗读⾳频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趣味导⼊ 同学们,⼀张⽩纸有四个⾓,假如你把它剪掉⼀个,它还有⼏个⾓?(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法,可能是沿对⾓线剪,可能是只剪⼀个⼩⾓,也可能是弯曲着⼀个⾓剪……)可见,⽣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
”每⼀种事物从不同的⾓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起来学习⼀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谈创造性思维》。
⼆、知识卡⽚ 1.作者档案 罗迦·费·因格,1948年⽣,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当头棒喝》等著作。
“真正快乐的⼈们是⼉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部分⼈”是他的名⾔。
论教养主题作文范例高三5篇

论教养主题作文范例高三5篇其实教养并没有想象的那般深奥,只是我们思维定义的复杂了.我们总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就必须要是圣人,就不能犯低级错误,也总认为只有在大场合大事件上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一起来看看关于论教养主题作文高三,欢迎大家查阅!论教养主题作文高三范文1一直在思忖要不要写这样一个敏感而又不讨好的话题,而最终鼓起勇气写下此题源于现实生活与自己认知的差距对心理产生的强大冲击.从小到大,长辈们都教育我们说,要懂礼貌,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但似乎他们从来没告诉过我们什么是教养,我们该如何体现自己的教养.久而久之,我们对教养的认知只剩下礼貌.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人间剧场,教养早就被很多人抛到九霄云外,而教养也开始显得有些孤苦伶仃.网上有句话深受大家认可和赞扬——别把你的没教养当气场.句子很短,但却饱含深意.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时刻,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有的人表现得毫无顾忌,而有的人则表现得更为内敛.我们都会在某个不以为意的时刻,说几句不太文雅的话来向大众显示自己的幽默,自以为是在彰显个性,其实处处可见浅薄无知.而这些所有不以为意的时刻的叠加,渐渐形成了一种陋习.前不久,在图书馆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在图书馆看书看了挺长一段时间,打算起身去吃晚餐,于是收拾好东西,但是还一直坐在座位上没走,干坐了三两分钟.恰巧此时,一位学姐过来了,面带笑容,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很亲切,我见她过来了我便起身给她让座,其实也算不得是让座,因为那座位本就属于她(因为我所在的位置是考研自习室,所有座位都安排给了准备考研的同学).她见我起身,连忙对我说,你坐你坐,没关系我去另找一个座位.我告诉她说,我本来就打算要走了.此事到此已完.虽然此时我记不清她的容貌了,但她留给我的印象却很清晰,始终带着微笑,说话语气也让人听了很舒服.话又说回来,其实即使当时我也是刚坐下,就冲她这态度,我想我也该为她让座.故事很短,也很微不足道.可是这微不足道背后隐藏着的美又有多少人会去思考?当下世界,怎一个快字了得,快到我们来不及思考人性的美与丑,来不及判断行为的是与非,木心笔下那个《从前慢》也就真的成了从前慢.若只是个快时代倒也不至于让教养成为鳏寡孤独,快时代的刺激下,滋生了无数以个性为终极目标的奋斗者,他们在这追求的道路上愈挫愈勇,最终登峰造极,偏离了人类道德的尺度,不知教养为何物.同样是前不久,却也目睹了这样一幕,说来真让人难过,为我,也为他.某班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却很不巧抽屉有个纸团遗落了,不曾想检查的人如此蛮不讲理而又毫无素质可言.发现了一个纸团没清扫便要求登记扣两分,登记的人有些于心不忍,他竟快要破口大骂,其过程更是让人看了心生厌恶,言行夸张,毫无素质教养可言,更让人可悲的是,他却没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以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很有个性,让人看了会心生羡慕崇拜,更是自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以为自己高高在上,掌握着生杀大权.看完这样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故事与我无关,扣分又不用我负责任.但总是觉得心里怪怪的,我没事经常会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哪,很可惜,这样的问题基本是都是无果而终.但不得不承认,这跟个人修养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言行所彰显出来的并不只是自身教养问题,同时也会彻底颠覆另一个人的某些观念,如果说颠覆他人的观念有些夸张,但说改变一个人对你的看法以及对你的定义却是毫不过分.当下社会,多的是自我抬高,自以为不可一世者,却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剖析自己,反省自己.初中时班上有个男同学,我和他算不得是好朋友,不过我倒是挺希望和他是朋友的.说实话,我很敬佩他,他在班上好像没什么〝存在感〞,但却是最有存在感的,很多年之后,大家都记得他.记得他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因为他的教养.他很懂得为他人考虑,从不抱怨,总是一副安静满足的状态,从不追求所谓的个性,总是一副自然的状态,举手投足间尽显个人修养.那时候他的行为道德是所有人公认和称赞的,以前是,现在也一样是.仔细想想,我想一个人的教养不止于公众场合或是大是大非,更多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论教养主题作文高三范文2对于〝涵养〞,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词来形容它.〝人深〞,为人的深度.论及涵养,也许大家联想到的是内涵和教养,但这只是涵养的一部分体现.涵养,是一种量化的个人修养,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它有程度.容度和深度之分,它折射了人性,反映了人品,因此我称它为〝人深〞.〝人深〞是可塑的,它虽然没有伴随我们出生,却伴随我们成长.它从我们接受的教育.做人的阅历和个人的见解中吸取它所需的养分,成为我们的精神象征.人深并非与生俱来,它不是一种天赋,但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却比天赋要重要的多.人深的可塑性体现在我们可以见证的成长中.如今,我们已从天真到懵懂.从懵懂到成熟.从成熟到独立.可以说,我们的成长正是沿着人深加深的轨迹.对于我们个人的意义而言,人深的可塑性使它充当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位置,人深的可塑性说白了就是个人修养的领悟,它需要的不只是时间,更多的是我们对人对事的个人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理念都有所出入,个人理解也有所不同,但只要不偏离主流和主观,我们完全可以以个人理解为媒介,去吸收我们遇事的思考和想法.增强自己的涵养,也就是加深自己的〝人深〞.〝人深〞是可观可感的,它虽然是我们精神层面的一种象征,却通过我们的为人处世呈现给了他人.不过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刻意去表现它,而是恰当的时候适当的运用它,让它把自己变得更有魅力.因为真正拥有深度人深的人,给人的好感都是潜移默化的.多年来,我见过许多各方面的天才,也遇见过很多人深较深的人.但就相对而言,我更乐于和那些人深较深的人交往,他们因为人深较深的缘故,讲话做事更容易触及你,他们如果愿与你倾心相交,那么多半会成为你很好的朋友.而那些所谓的天才,虽然他们中也不乏智商和情商等高之人,虽然他们各方面表现也都很好,但就是难以做到收放自如,所以他们圈子里的朋友也都是和他们一样的性格和家境.这类人会让你感觉自己很难融入进去,或者说唯恐避之不及.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你会发现身边真正有人缘的人不是那些完美而优秀的人才,而往往是一些为人处世恰到好处,自己遭逢困境随遇而安,他人遇到难处倾心相助的有情人.这些人之所以受人青睐,正是因为他们人深较深,人格魅力及待人表现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人,使他人对他们分外上心.〝人深〞是不可或缺的,他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就像是网络对于计算机的意义.没有了它,我们就会像单机的计算机一样,与外界断联,发挥不了自己的功能作用.我把涵养称之为〝人深〞,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人深与人生谐音,代表它将陪伴我们一生,帮助我们一辈子.所以说,人深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历程和成就.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了人深:届时,我们阴暗的一面将会因为失去压制而展露无疑,人们的自私.嫉妒.仇恨.暴力的一面被无限放大,人类秩序讲被破坏,人类文明将会崩塌;那是,我们不再会区分善恶,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甚至自相残杀,最终走向灭亡.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种主观臆想,他应该永远也不会发生,但这却恰能说明,人深对于我们人类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我们的人深,便是我们的灵魂.我们可以疯狂,但不能没有涵养;我们可以随波逐流,但不能舍弃人深.人深是我们固有的东西,它不是城府.不是心计.你可以说一个人人深浅.涵养少,但不能说它的涵养或人深是错误的.一个人懂得了人深,情商和智商都会提升;一个人加深了人深,人缘和魅力都会加深.可谓:高深的能力.资深的家境,不如深厚的人深!论教养主题作文高三范文3正月初二的那天,我去山里大伯伯家拜年.大伯伯是个厨师,烧了一大桌美味佳肴,家里顿时菜香弥漫.我们品尝着美味的饭菜,大家谈笑风生,饭桌上的气氛十分欢畅.美味当前,我更是兴奋不已,胃口大开.我夹起一个小麻球,立刻塞进嘴里.这时,哥哥端上来一盘〝咸菜炒冬笋〞.妈妈很喜欢这道菜,刚伸手夹了一筷子,还没放进嘴里,旁边的一位年轻阿姨,突然一手端起盘子,〝啪〞的搁到对面的盘子上,对面的客人见了,连忙客气地说:〝放在你们那儿好了,我们夹得到的.〞没想到,阿姨有点傲慢地回答:〝这菜我们女儿不要吃的,给你们好了!〞我听了,顿时怔住了,诧异地看着她.女儿不要吃的菜,就放到对面,那我们都把自己爱吃的菜端到面前,不爱吃的都扔给别人,那这餐桌不就成了麻将桌了,我不由地想起了妈妈经常教育我的一句话:〝饭桌上最能看出一户人家的教养!〞记得小时候,外婆比较宠爱我,每次吃饭里,只要我说喜欢吃这个菜,她就会毫不犹豫地移到我的面前,而我就会挪到面前,占为己有,像小鸡啄米似的吃了起来.每当这时,妈妈总是毫不客气地把盘子端回原处,义正词严地批评我和外婆:〝夹不到的菜可以找大人帮忙,但绝对不可以移盘子,饭桌一家人的饭桌,不是一个人的饭桌,这也是一种教养!〞那时, 我总不理解,认为妈妈小题大做,还就移个盘子吗,用得着这么严肃,但是,我不敢违抗命令,再也还移盘子了,慢慢也养成了习惯.经历了刚才的一幕,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小时候妈妈为什么如此严厉地制止我个坏习惯,或许你认为自己仅仅移动了一个盘子而已,但在别人眼里,就是一种自私,唯我独尊的行为.饭桌不是一个人的饭桌,一个小小细节,一不小心暴露的是你们家庭的教养,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论教养主题作文高三范文4古人朱熹曾说过:〝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他认为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行为举止透显着自身教养的高低,我们应该把教养这种美好的品德展现出来,延续下去.前不久看了《良好的教养》这本书,里面描述了许多关于教养的故事,也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教养〞的思考.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事情是这样的:在长江三峡的一艘游轮上,一对外国老夫妇取餐时,发现吃的都被拿光了.而他们旁边的中国游客,每个人面前都是几个大盘子,食物聚摞成塔,根本吃不完.外国夫妇于是向工作人员投诉,让人吃惊的是;这对外国夫妇并不是投诉自己没吃到东西,而是觉得是食物浪费太可惜了.从这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一.取餐时,把食物都拿光,完全不考虑后面的人有没有吃,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二.拿走的食物聚摞成塔,吃不完又成了一种浪费,这是对食物的不尊重;三.这种行为不仅有损了个人形象,也有损了国家形象,这是对国家的不尊重.这三个不尊重都是不文明的.教养欠缺的表现.由此我们就能懂得,很多事要为他人着想,珍惜粮食,行为注意形象,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在这我又想到了我们平时吃饭,总是剩饭剩菜的问题,我很想问大家,把饭吃干净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么?其实我们不想吃,完全可以不盛那么多.吃饭时对食物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对〝自由〞的态度,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看出你的教养.所谓〝自由〞,不是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能控制自己不去做什么,这是一种自律意识.自律的人,能按照自己的原则去行动,尊重自己的需要,清楚自己该吃多少,能吃多少,并且把饭吃干净.把饭吃的干干净净,本是一种生活常识,习惯性剩饭,不仅是浪费,更是教养欠缺的体现.无论在过去粮食匮乏的年代还是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节俭都应是根植于心的传统美德,珍惜食物也是一种教养.《良好的教养》还让我联想到了关于美国运通公司总裁哈维的一个故事.哈维上初中的时候,校长带她们去参观博物馆,去到的时候,哈维看到在博物馆的门前坐着一位老乞丐,老乞丐的面前放了一个玻璃罐子,于是哈维往玻璃罐子里面丢了一枚硬币,罐子发出响耳的〝哐当〞一声,哈维觉得做了一件好事,正开心着,可是,老乞丐只是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看了哈维一眼便低下头去了,哈维纳闷极了,正准备转身离去.然而,站在不远处的校长目睹了这一切,就把哈维喊了过来,校长问哈维:〝哈维,你是不是因为给了老乞丐硬币他却没有跟你说谢谢,而感到郁闷呀?〞哈维点了点头,校长就悄声告诉哈维应该怎么去做.过了一会,只见哈维轻轻走到老乞丐面前,轻轻把硬币放到罐子里,这时罐子没有再发出响耳的〝哐当〞声,老乞丐抬头,对哈维微笑了一下,亲切地说:〝孩子,谢谢你. 哈维怔住了.校长对哈维说:〝哈维,你看,想要别人说谢谢就是这么简单.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值得被尊重.〞哈维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一种教养,我们的一生都是无形的,没走到终点,谁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教养会跟随我们的一生.〝教养〞是一个人身上最好的名字,做一个好人比做一个坏人重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做一个没教养的人更受欢迎.强者对待弱者的态度,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一个社会的良心,善待弱者,只有有教养的人才做得到.不管自己有多强大,都会遇到困难,都不会过得一帆风顺,可是他的教养促使他帮助过别人,别人才会在他落难时帮他一把.〝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就很好地阐述了〝教养〞,在生活中,我们确实应该做到举止礼貌得体,因为,你的行为,体现了你的教养.论教养主题作文高三范文5良好的家风家教一向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回想起来,父母也从未在我和弟弟的家风家教方面上疏忽过.父母从未在发展我们的好奇心上疏忽过.前一阵子跟父亲一起把电脑里存的许许多多儿时照片,视频都看了一遍,有因为年龄小不记得的,也有不少难以忘怀的美好的回忆.从小父母就经常领着我们去公园,商场玩,拓展视野,使小小的我们很快就深入接触并慢慢融入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和父亲看到了一张照片,是两岁时的我和弟弟,在啃一家服装店门口的一盆又绿又高的竹子,父亲在旁边看着我们俩傻傻的行为笑得特别灿烂.我指着这张照片问父亲:〝嘿,你看你笑啥笑,咋不过来制止我嘞,我小时候怎么傻傻的.〞父亲拍了拍我,看着照片笑着说:〝你不懂了吧,就是让你俩从小养成并且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通过自身的接触来了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父母从未在让我们学会自强自立上疏忽过.看着看着翻到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视频,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父亲领着四岁的我和弟弟出去玩.我和弟弟特别活泼,出去就是蹦跶蹦跶地一阵乱跑,欢的不行,父亲就跟在我们身后录着.正打算给我录个特写时,我突然摔倒在了地上.没想到视频里的我居然不哭不闹,利索地爬起来潇洒地拍了拍裤腿继续往前跑,连头也不回.看到这一幕我赶紧按下空格键,扭头问父亲:〝诶你说我这会儿摔倒怎么都不哭啊,小时候我这么强悍吗?〞父亲不急不慢地说:〝你应该不记得了,从小你俩就好到处乱跑,跤可没少摔过.每次你俩摔了我从来都不去扶,都是让你俩自己站起来,这样才能让你们俩锻炼地更加坚强,才能更好地去面对以后人生中更多的困难与挫折.这段视频就是你俩成长的足迹啊.〞父母就是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讲大理,让我们从小就能以正确的方式健康成长.父母从未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的方面上疏忽过.我的印象里,父母没少教过我们什么是礼貌,什么是教养,如何与人交流与相处,这些认知都潜移默化地在我脑海中成为了理所应当的行为.在电梯里,小区里,遇见邻居长辈,叔叔阿姨,打招呼问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跟父亲一起出门,在电梯里遇到了邻居,总会夸我和弟弟懂礼貌,父亲听了脸上总是会洋溢出欣慰的笑容.父母从未在帮助我们树立梦想并支持我们的梦想上疏忽过.小时候,母亲就问过关于我和弟弟理想.我的回答很简单:〝当一个大老板!〞母亲听了跟我说:〝儿子,首先你得知道,随着你的长大,你的理想是会变的.但是你要记住,不管你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不通过努力都无法实现,所以你一定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去奋斗.〞我只是半听半懂,因为那时的我对理想的认知还很浅薄.最近吃饭的时候,父亲又跟我们谈起了理想.在真正了解理想的含义后,我又不敢再断言了.即便如此,父亲依然告诉我,不管我们的梦想是什么,他永远都会绝对的支持我们.这句话无疑是我和弟弟未来追梦路上的最重要的激励.父母从未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上疏忽过.幼儿园的时候父亲最常领着我和弟弟去公园散步,有一次路过一个书摊,父亲停下脚步挑选了许久,最后给我和弟弟买了本《弟子规》和《成语接龙》还有两本《中国通史》以及两本《成语故事》.二年级的时候,父母在需要四十多分钟车程的两个图书馆为我们两个办了三张图书卡,几乎每周都领着我和弟弟去图书馆借书阅读,一借就是六本书,一借就是四年.而作为今年国庆节的礼物,父亲又送给了我《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世说新语》《古文观止》《诗经》《论语》等五十四本古典文化荟萃,除此之外还有四本《中国民俗文化精粹》,这些书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阅读并真正了解这些书中的智慧结晶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从小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家教能让人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爱我的家风家教,爱我的家庭,它就像是午后的阳光,让我感到温暖幸福;它永远都是我的避风港,让我尽情翱翔,盛开绽放.论教养主题作文高三。
8《论教养》课件

第二单元 8《论教养》
(3)风度、优雅与教养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风度和优雅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教 养是风度和优雅的内核,而教养的核心是敬重、 珍惜和爱,做有教养的人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第二单元 8《论教养》
建议自我反省,看看在家里自己是否有文 中所批评的现象存在,逐步改正并用日记记录。
1.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 之于自身。
论 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教 3.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 养 照态度
4.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
第二单元 8《论教养》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 养”的表现事例,并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利哈乔夫】 (1906—1999),20世纪俄 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 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第二单元 8《论教养》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kè)守】严格遵守。 【箴(zhēn)言】劝诫的话。 【彬彬(bīn)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3)进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 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
(4)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 们的自尊心。
(4)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5)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 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论教养论点

论教养论点1、论教养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教养》的中心论点: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及“有教养”的表现,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论教养》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018年秋季修订版)第8课的课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2、论教养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教养》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论教养》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养成。
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才能拥有教养。
《论教养》结构: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本文的论题,点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第二部分(2~12):通过列举“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点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
第三部分(13~17):论述教养与“优雅风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18):得出结论,即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3、论教养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论教养》的中心论点: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及“有教养”的表现,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
本文的第5—10段和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
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
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
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
《论教养》

教养要求人们自我约束、自我提升,做一 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以实现社会责任 。
08
教养与文化传承
教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教养的文化内涵
教养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中展现出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 特质,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地域、民族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传统密 切相关。
教养的价值
教养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良好的教养可以促进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
不评判他人的行为
不应该对他人进行评判或指责,尤其是对于那些与自己价 值观不同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经验,这 些行为都是基于他们的价值观和经验做出的选择。因此, 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不因与自己不同而产生偏见或歧视 。
尊重他人的信仰和传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传统,这些是他们文化背景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该尊重他人的信仰和传统,不因与自己不 同而产生轻视或歧视。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 ,不因与自己不同而产生偏见或歧视。
社会层面
减少冲突
有教养的人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 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采取冲突 的方式,有助于减少社会中的冲
突和矛盾。
促进社会团结
教养强调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这种正能量能够感染周围的人,
促进社会团结和和谐。
提升社会文明
教养代表着一种文明的精神追求 ,它能够引导人们更加注重道德 修养和公共意识,进而推动整个
教育环境
学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校园文化、师生 关系和学习氛围等,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教养和人格魅 力。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人的教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可以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而消极的 社会文化则可能导致人们出现不良的行为。
利哈乔夫《论教养》课文原文

利哈乔夫《论教养》课文原文:完整版解读与深度分析一、原文概述《论教养》是苏联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文化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的一篇重要文章,发表于1989年。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阐述了“教养”的内涵,并将其与人的精神世界、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原文原文教养,就是对他人、对社会、对周围环境的尊重和爱护。
教养是人内心深处的修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礼貌、谦虚、善良、宽容、同情、正直和诚实等优良品质。
教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逐渐养成。
教养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例如,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插队等。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礼貌待人,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不随意评论别人的隐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公共设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养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一个人的教养水平,反映了这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则取决于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教养水平。
教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礼仪,倡导仁义礼智信,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都是教养的具体体现。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节奏快速的时代。
人们往往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修养。
然而,只有拥有良好的教养,才能使我们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三、原文解读1. 教养的本质:尊重、爱护与修养利哈乔夫将“教养”定义为对他人、对社会、对周围环境的尊重和爱护。
这体现了教养的根本价值观——以爱和尊重为基础,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2. 教养的内涵:优良品质的体现文章列举了礼貌、谦虚、善良、宽容、同情、正直和诚实等优良品质,这些品质是教养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构成教养的基石。
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原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原文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让他心情愉快。
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
)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该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论教养》的论证方法

《论教养》的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呀,这就像给教养搭起了坚实的架子!比如说,看那些在公共场合轻声细语、礼貌待人的人,这就是有教养的表现啊。
平时我们看到别人这么做,难道不会觉得很舒服吗?
2. 道理论证也很重要呀,这好比是给教养注入了灵魂!你想想,要是没有一套正确的道理来引导,怎么能知道什么是对的教养呢!就好像没有指南针,能找对方向吗?
3. 对比论证啊,那真是把教养的好坏分得清清楚楚!看看那些插队喧哗的人和排队安静等待的人,这对比不是一目了然吗?难道大家看不出来哪种是好的教养表现吗?
4. 比喻论证就如同给教养披上了一件生动的外衣!把教养比作阳光,温暖着周围的人,多么形象啊!在生活中,那些有教养的行为不就像阳光一样让人愉悦吗?
5. 归纳论证呀,这像是把教养的点滴汇聚成了海洋!从一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中归纳出他有没有教养,这不是很自然的吗?想想身边人的各种举止,不就能总结出他们的教养程度了吗?
6. 演绎论证好像是在演绎教养的精彩故事呢!从普遍认可的教养准则出发,推理出具体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养,这很有意思呀!就像知道了要尊重他人,那么在具体事情上就能判断怎么做才是有教养的呀。
7. 类比论证似乎是在给教养找相似的伙伴!比如把有教养比作有风度,不是一下子就让人更好理解了吗?看到有风度的人,不就明白有教养大概是什么样了吗?
8. 因果论证呀,这是在揭示教养背后的原因和结果呢!一个人有良好的教养,就会收获他人的尊重和喜爱,这不是很明显的因果关系吗?大家不都想成为有教养而被人喜欢的人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教养的各种论证方法都很重要,它们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展现教养,所以我们要好好运用它们呀!。
论教养的分论点

“论教养”的分论点
论教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话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分论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论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研究重点进行选择和调整:
教养的重要性:
●家庭教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教育机构在培养良好教养方面的作用。
●教养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养的要素和目标:
●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传承。
●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自律和责任感的培养。
家庭教养的角色和方法:
●家庭环境对教养的影响。
●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教育方式。
●家庭规则和沟通方式的重要性。
教育机构的教养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教养的塑造。
●教师在培养学生教养方面的责任和方法。
●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对教养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教养的影响:
●媒体和科技的教养引导作用。
●同伴关系和社交圈对教养的影响。
●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对教养的塑造。
教养的评价和发展:
●评估教养效果的标准和方法。
●教养的持续发展和适应性。
《论教养》论证思路

《论教养》论证思路(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论教养的重要性二、教养的内涵与特征1.教养的内涵2.教养的特征三、教养的作用与价值1.对个人的作用与价值2.对社会的作用与价值四、如何培养教养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学校教育的作用3.社会环境的影响五、结论:教养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正文【引言】在当今社会,教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品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准。
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仅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还能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优雅的气质和得体的举止。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教养的重要性、内涵与特征、作用与价值以及如何培养教养。
【教养的内涵与特征】【教养的内涵】教养,又称修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化、行为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品味和品格。
【教养的特征】教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在性:教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
2.稳定性:教养是一种长期积累和修炼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传承性:教养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途径传承。
【教养的作用与价值】【对个人的作用与价值】教养对个人而言,有助于提升道德品质、增强人际关系、促进职业发展等。
【对社会的作用与价值】教养对社会而言,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
【如何培养教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培养教养的重要途径,家长应当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培养教养的主阵地,学校应当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教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应当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传播正能量。
【结论】综上所述,教养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论教养赏析

论教养赏析《论教养》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021年秋季修订版)第8课的课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作者: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论教养》一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论教养》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018年秋季修订版)第8课的课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
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写作特点: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
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方法多样,论证有力。
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
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
论教养的论点和论据

论教养的论点和论据
教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
教养的论点如下:
首先,教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
教养是人们在社交、工作、教育等活动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一个有着良好教养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重要体现。
教养不仅表现在一个人的外表行为上,还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一个有教养的人,会以内在的道德标准和素养来约束自己,不会轻易地违背道德准则,而是有自己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第三,教养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志。
教养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养涵盖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包括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感
恩他人等。
只有具备良好教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教养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
教养是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教养涵盖了人们对他人、对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道德要求,包括诚信、尊重、关爱、感恩等。
只有具备良好教养的人,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教养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和表现,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教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内容】《论教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重点)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难点)3. 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
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3)请你结合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
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4.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目标导学三: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谦让和礼让,无论是平民百姓。
明确:(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三、板书设计论教养利哈乔夫(1—2)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3—1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13—17)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18)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授课内容】《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关注物质上的事物远远多过了精神层面的,这就造成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很匮乏的现象。
而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有,还需要精神的富足。
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人生铸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来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
2.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明确: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该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教学提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细读1—6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部分可以分成两层,请你说说从哪里分开,并说一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
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从而引发读者思考。
第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
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教学提示】说理文段落之间的关系一般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层层深入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2.阅读7—17段,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明确: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2)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呢?明确:有事业心,选择自己爱好的、适合自己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
(3)“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一句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明确:“鹊”指的是“事业”。
“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4)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
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5)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明确: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理解基础上来审视生活,从而达到反思生活,审视自我精神世界,建构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7)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3.细读第18—19段,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明确: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目标导学三:品味文本特色语言,体会文本艺术特征探究一: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探究结论一: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间。
探究结论二: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探究二: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三、板书设计精神的三间小屋⎩⎪⎪⎨⎪⎪⎧⎭⎪⎪⎬⎪⎪⎫爱和恨——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健康的小屋)事业——自我寻找——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努力向上的小屋)自身——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撑起精神的世界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