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第一篇:《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师:同学们,欢迎乘坐旅游班车。

今日我们要随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到滁州旅游。

现趁班车行驶的时间,我请导游为大家介绍我们的目的地。

(一位同学手拿话筒站到台前)生: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是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

她有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古迹,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唐宋文人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曾先后在此作官,其他诗人如苏轼、王安石等也曾到此游览,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师:不知哪位同学记得他们写的诗?生:有《滁州西涧》师:对!谁来背诵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生:《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师:很好。

同学们,我们现已到达滁州。

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的行程?(播放琅琊山旅游景区示意图及相关风景片。

)生:滁州——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师:刚才介绍了滁州总体情况,现在请同学来介绍我们所见到的滁州的地理特点,以及琅琊山的风光。

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师:谁来解释?生:鸟瞰滁州四周都是山。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郊的琅琊山。

群峰连绵,树林阴翳,草木茂盛,山谷深邃。

远望去,又幽深又俊秀。

师:你能介绍一下琅琊山吗?(播放琅琊山视频资料)生:琅琊山自古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它是天然的植物园,198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森林公园,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不但林壑优美,风景如画,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

全山现已发现从唐到明朝的摩崖石刻300多处,及多处亭台楼阁。

师: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醉翁亭,请同学们好好观察,描述醉翁亭的位置、造型。

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它位于琅琊山深处,醉翁泉上。

(播放醉翁亭图像)生:醉翁亭的造型古朴美观,有飞檐翘角,全亭共有十六根立柱,周围设有栏杆,侧旁刻有“醉翁亭”三个巨大的篆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布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布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布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要点】1、熟悉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把握全文的脉络并明白得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新讲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明白得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明白得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明白得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明白得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进程〗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伙儿”之一,宋朝古文运动的领袖,宋朝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那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踊跃的态度当好他的地址官,为百姓办事。

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当中。

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明白得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1、生字:滁(chú)壑(hè)酿(niàng)潺(chán)琅琊(láng yá)辄(zhé)霏(fēi)暝(míng)晦(huì)伛偻(yǔ lǚ)洌(liè)肴(yáo)蔌(sù)酣(hān)觥筹(gōng chóu)弈(yì)翳(yì)2、重点词:⑴望之蔚但是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⑵有亭翼但是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获奖)(3)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获奖)(3)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获奖)(3)师:强调他是太守,一个官的身份。

非常好,如果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么太守的醉也不在酒,在乎——百姓之间也。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太守和醉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生齐答)欧阳修师:通过刚才的研读,我们知道醉翁乐了,太守醉了,那么欧阳修呢?请同学自由朗读关于欧阳修的文字,很好地去体会一下,尽管文字很简短,但是它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所以我们要很好的去品味。

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感受一下。

开始。

生自由读。

师:有位同学有这样一个问题:最后一个问号有何用?【屏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最后一个问号有何用?(提问学生名字) 】师(问提问同学):这个问是什么问句?生:设问。

师:也就是你想问的是这里为什么是个设问句。

如果它不是设问句,它可以怎么说呢?生:太守谓庐陵欧阳修也。

师:还可以怎么说?生:太守者庐陵欧阳修也。

师:简洁明了,还可以怎么说?生:太守即庐陵欧阳修也。

师:更简洁了。

我觉得还有更简洁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

【屏显:太守乃欧阳修。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

】但作者没有用我们刚才所说的任何一种,这当中有什么情绪的流露呢?同学们自己读一下最后两句这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感受一下。

放声读。

生放声读。

师:我请最后一位女生。

在这个设问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生:我读到了太守的闲情逸致。

师:还有呢?师放声读最后两句。

生:非常的自豪,自得。

师:好的,你读一读,读出这种自豪自得。

生读。

师:很棒。

同学们,结合上文,他自得什么呀?生:唯独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所以自得。

师:“醒能述以文”是什么意思啊?生:就是醉后醒来就能用文章来记述乐事。

师:非常好。

的确欧阳修有文章太守的美称,这个天下能够写出好文章的人很多,能够当好官的人也很不少。

但是既能写出好文章,又能当好官的却为数不多,所以他自得。

但是,我们再来看一下,他是如何来写这篇文章的呢?他是用第三人称,旁观者的身份来写这篇文章的,那么其中的“醒”有没有其他的深意呢?生:还有一个含义。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7(附教学实录片段)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7(附教学实录片段)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7(附教学实录片段)一、教学目标1.理解《醉翁亭记》的主旨思想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一篇对《醉翁亭记》的论述文章。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醉翁亭记》的主旨思想和文学价值;2.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能够通过个人的思考与分析,撰写一篇对《醉翁亭记》的论述文章。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A. 课前预习1.课前自行阅读《醉翁亭记》全文,做好笔记,准备就绪。

B. 课堂教学1.上课前五分钟,老师播放一段与《醉翁亭记》相关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2.老师对小说的整体结构和主旨思想进行介绍,并通过主题展开课程讲解;3.老师带领学生逐章节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并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价值;4.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讨论、分析、总结小说章节,记录笔记;5.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开始撰写对《醉翁亭记》的论述文章;6.学生交换文章并进行互相修改、完善;7.老师会在最后的时间里,根据情况来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

C. 课后作业1.在课下继续完善自己的文章,以符合老师要求;2.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3.完成课后布置的作业。

四、教学实录片段正在上课,老师播放了相关视频后,醉翁亭记的课程开始了。

老师说:醉翁亭记是唐代作家欧阳修所创作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欧阳修的眼睛来描绘奇妙的历史和生活。

欧阳修以自己为中心,借助诗词赋,把自己身处的环境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细节十分丰富。

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价值,其主旨思想是:人生短暂,须尽欢。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您说这篇小说主旨思想是‘人生短暂,须尽欢’,您觉得我们该怎么理解呢?”老师回答:“我们看到小说中,欧阳修在游山玩水、吟咏诗词的过程中,总是感叹人生短暂,应该好好珍惜。

小说中每一个人物角色也都在自己的境遇中,抱持了类似的人生态度。

正是这种珍惜人生、体味人生的态度,才是小说主旨思想的真正内涵。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生朗读略〕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其中有几个成语和词语沿用至今,知道吗.
生:“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织〞
师:大家可以造句吗.
生:我遇到了一个难题,经过苦思冥想,终于峰回路转,想出来了。
生:他说要到网上查资料,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游戏也!
生:这个棘手的案件经过警方的努力终于水落石出了。
希望同学们记住教师上课之前给同学们讲的那个故事的深刻寓意。一起大声说一遍吧!
生:把封闭的心门敞开,就能驱散阴暗,光明就能消化忧郁!
师:大家
〔掌声〕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一、 写亭:总写一笔〔全景〕——远景——近景——特写辑〕
三、 写风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从外到里〔动画〕
生:四幅,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师:是的,如果我们把这看成是一部电影的话,“滁人游〞就是演员,“太守宴〞就是舞台,“众宾欢〞则是节目,“太守醉〞无疑就是主角了。这一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从路上写到醉翁亭里
师:是的,教师称为“从外到里〞。本段的写法就称为“动画〞,你们看,整个画面是不是很有生机和活力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分发资料〕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读书卡片。第一,常识一点,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洵、轼、辙、曾巩、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门下。
第二,词汇一组,1、写景的词: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水声潺潺,峰回路转,翼然,晦明变化,野芳幽香,佳木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树林阴翳,鸣声上下。2、写人的词: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起坐喧哗,苍颜白发,颓然其间,3、写物的词:溪深鱼肥,泉香酒洌,杂然前,山肴野蔌。4、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织。5、发语词:假设夫,至于,已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重点、难点)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导入:师:上一节我们已初步感知了《醉翁亭记》的内容,同学们已能译出原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概括全文常常要关注————生:(齐答)——标题。

——首尾段的重点句。

生:(思考)(后答)生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生2:欧阳修游醉翁亭。

生3:欧阳修到醉翁亭一游。

师:很好。

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既关注了标题又注意了文章的重点句。

但一定不能忽视文章的内容,从内容来看这三者有何不同?生4:1同学的回答,讲出了作者游的原因,不是概括全文的句子。

生5:后两种回答更简明。

但“一游”不恰当,本文并不是一次游。

而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

师:何以见得?生5:从“若夫”“至于”两段看最为明显。

朝暮、四季的景色都介绍了。

从语气上看,也都不是一次游。

师:(肯定其回答)评析得非常恰当。

特别是对依据的陈述非常条理。

很好。

(转换话题)大家再回忆以前学过的游记,大多是一次游,结构全文的线索可以用——(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已整理复习过,学生能马上回答出来。

)生:(共答)感情的变化、行踪、时间……师:既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那么作者是如何结构文章的?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思考讨论:1、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

2、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从而弄清作者的思路。

师:(提示,方法指导)1,文段的主要内容即段意的总结,如是一层意思,一般找中心句,或概括出来;如是几层意思,则是几个主要意思的并列。

2,本文段与段之间是有关联?还是有共同点?生:(研读、思考讨论约5分钟)生:(请四名生上台板书研读结果)(又有不同意见者上台修改)(见下图的一、二、三、四内容)师:问题2呢?生1:我认为是“统领关系”,即第一段统领后面的三段。

师:为什么?生1:因为第一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课题:《醉翁亭记》授课班级:初中语文九年级授课时间:第二节课授课老师:XX教学内容:《醉翁亭记》课文阅读和分析【课堂实录】一、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的诗歌,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今天我要带给大家的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散文,它被誉为中国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就是李清照的《醉翁亭记》。

大家先想想,你们对散文了解多少呢?(学生思考、回答)二、阅读课文老师:好,既然大家了解了一些散文的基本知识,那么我们现在就进入到今天的主题——《醉翁亭记》的阅读和分析环节。

请把书翻到第47页开始阅读。

(全班同学开始阅读)(15分钟后)老师:同学们,你们读完了吗?这篇文章内容是什么?读完后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概括。

其中一个同学:这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沈括一路上的所见所想,像画一般的叙述了自然的美景,以及作者对时间的思考。

老师:很好,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进行文章的分析。

三、互动讲解老师:作为代表作品之一,《醉翁亭记》有什么精彩之处?请大家一起讲解。

(学生举手)一个学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最出彩的地方是写景。

老师:为什么呢?这个学生:因为在文中,作者像画家一样地把自然景色描述得真实而美丽,让我们感觉就像是亲身见到了同样的美丽景色。

老师:非常好,刚才同学对“写景”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大家有什么其他的见解或者问题吗?一个学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比较奇特,好像是在讲故事却又不是在讲故事。

老师:很好的发现。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所以作者比较自由地运用叙事、描写、议论等手法,全篇文章交错着自然景色的描写、作者的思考和对时间的感悟,就像是一部自然风光和人的思想交流的交响乐。

四、巩固作业老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阅读和讲解,相信大家都对《醉翁亭记》有了一些理解和感悟。

现在,我给大家留下一道思考题,希望大家在课下思考并交作业,问题是:从《醉翁亭记》中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请加以说明。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3篇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3篇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3篇《醉翁亭记》教学实录1一、课堂导入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

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

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师:这是一篇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

生: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师: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

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

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

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以下是“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学习《醉翁亭记》,有三处讨论很出彩。

一.醉翁眼中之人。

对文本第三自然段的讨论很深入灵动。

很难忘记陈西蕾一语中的:这些快乐出游的人都是老百姓哟!二.对于三十九岁的欧阳修为什么自命为“翁”的讨论。

极有意思。

见下文。

参与讨论的同学有:周峰立、吴语寒、冉雪立、黎建志、杨珮璇、王垚……三.总结阶段关于欧阳修、范仲淹、陶渊明、刘禹锡、李白、杜甫、龚自珍的比较阅读。

在谈到欧阳修“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时,顺便就把30课《诗五首》中的四首诗都拿出来做了一个总体的比较。

确实,陶渊明、李白、杜甫、龚自珍和欧阳修,可比之处太多了啊!课堂最后十分钟,容量很大,效益可观。

总之,《醉翁亭记》的教学,总体构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但细节上,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片段。

【课堂实录片段】师:欧阳修被贬滁州时,其实只有39岁,他为什么居然自称“翁”,还把自己描写成“苍颜白发”呢?先在课文中找找理由。

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师:哦,在他们喝酒的客人朋友中,他的年龄最大。

这是表层原因。

请继续思考。

生:“翁”给人感觉是很受人尊重的。

师:一般的老头子文言文中叫啥?生:叟。

师:哈哈,就是,《愚公移山》中,那个被批判被讽刺的老头子就叫“智叟”。

生:欧阳修自称为翁,表达出一种自得的心境,滁州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生:欧阳修是滁州的长官,他在心理上有一种优势。

师:有道理。

你看王老师,还不算老。

但在学校校龄算长的,资历算深的,所以,很多年轻老师就叫我“老王”,我一点儿都不生气,还高兴得很呢。

(众笑)师:中国是有老人崇拜的心理的。

你看中国神话中很多重要的神仙都是老人,比如玉皇大帝,龙王等等。

《愚公移山》中开篇就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你看,把愚公写得这么老,一方面是主题的需要,一方面呢,中国人就是非常尊重老人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7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7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语文版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教学目的与要求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及名句。

②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③体会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教学重点体会本文精巧的结构、出色的语言及优美的意境。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创意】学习就像一杯咖啡,有点苦,特别在中学阶段,苦味儿更浓。

我想做的,就是结合文本内容试着往里边加糖:①加“新鲜时尚”的糖——用拍戏的方式梳理文章结构,激发学生兴趣;②加“赞美欣赏”的糖——努力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不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③加“幽默调侃”的糖——以诙谐的语言(包括表情、肢体等语言)营造快乐的氛围,放松学生心情,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说我的发现——收获预习成果师:好像是读初一的时候,我看一本小说,里面有一个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当时惊叹:哇!这个句子真给力!后来才知道,原创者是欧阳修他老大人。

(生笑)谁能帮我介绍一下他呢?【点评:好的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

这里从老师读初中的经历引入,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时尚的“给力”与“老大人”的调侃,旋即奠定了课堂欢乐的基调,跟文本的情感十分吻合。

】生: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师(笑):你的记忆力真好,把课下的注释都能背下来。

谁有补充?生:欧阳修是吉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永丰人,宋代文学家。

师(笑):很好,你把他没背完的背下来了。

我想开阔一下视野,了解课本以外的介绍。

生:欧阳修诗、词、文都很好,以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的“古文运动”,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师:还有吗?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能说出其他几位吗?生:唐宋八大家是韩欧王柳、曾巩“三苏”。

师:你好像记的特顺溜,能告诉我们吗?生:“苏”在方言中念sōu,我这样一编,就成了顺口溜,当然好记。

师(笑):你也很给力!这个方法值得老师学习。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内容略)生(跃跃欲试):老师,我还知道六一居士的来历。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1《醉翁亭记》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1.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的狼牙山路,始建于北宋庆历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命名。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3.这篇记的作者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请同学们先听我诵读课文。

注意下列字词读音。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这篇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第一段是如何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句的?2.文章第二、三、四段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3.文章是如何写这几种乐的?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这篇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接下来我们就围绕上述问题来学习《醉翁亭记》。

环节二:讲解课文这篇文章共有4个段落,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停断和语气。

1.第1段一共有9个句子。

这9个句子句末都是“也”。

“也”是一个语气词,可以表示判断,又可以表示陈述。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也”的语气。

(1)环滁皆山也。

“也”与“皆”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意思是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这两句一问一答,“也”表示判断,意思是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僧人智仙。

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来为亭命名的。

节奏抑扬顿挫,还隐含作者的得意之情。

如果换成“作亭者,山之僧智仙。

名之者,太守。

”就缺少这种意味。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指的是意趣、情趣。

“在乎”指在于,“乎”放在句中相当于“于”。

这句话的意思是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于山水美景之间。

这里的“也”表示陈述语气。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指领会,“寓”指的是寄托。

这句话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即“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片段一、读出醉翁为何而醉师:他的情趣并不在酒上,一个自号醉翁的人酒量不好,并且不爱喝酒,年纪只有四十岁,这个名字取得有些无厘头啊?没有道理啊,我们刚才讲过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们不妨从醉翁所钟情的山水之中去探个究竟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山水的文字,去想一想,醉翁这个称谓,究竟有怎样的用意的?声音放出来,让大家都听到你们的声音。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再回味这段文字,醉翁这个称谓会有怎样真实的用意呢?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想法,敞开的,自由的交流。

生:我觉得是他喝酒的地方环境好,景色很优美,陶醉在景色中。

师:醉不是酒醉,而是陶醉,是吧?很好,其他同学有表述吗?他为什么叫自己为“醉翁”呢?生:醉翁他应该是很悠闲的,他自号“醉翁”表现自己非常悠闲的情感。

生:因为醉翁是喝了酒就睡,睡醒了就去看风景,“朝而往,暮而归”,早上有风景看风景,没风景就回家,生活的非常自由师:这种自由、陶醉、惬意,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了的?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生读竖版的第二段写景的文字(删去者、也、而的文字。

)师:大家发现,这段文字,在你听的时候,有一种什么感受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齐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师:大家将这段文字和原文比较一下,什么是相同的?生:第五句和第六句相同。

生:文字的意思一样,但是少了原文中的“者、也、而”。

师:景是一样,内容也是一样,但是“者、也、而”三个字却没了,同学再对照原文时,随着“者、也、而”的消失,他还一并带走了什么呢?好,同学们再次朗读这段文字,再来感受一下。

生读课文中的语段。

师:原文朗读时有什么感受?生:将这三个字加上,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师:你把它读一下,带着舒缓的语气读一下。

生读。

师:你在朗读舒缓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一种情绪也在舒缓的朗读当中流淌出来了呢?生:有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师:我们通过朗读,不仅读出了语速,还读出了流淌在其中的情感。

我们一起带着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感受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2)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2)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2)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大家试着用这样的分背诵一下。

(生背略)师:课文第三段介绍了洲的风情,男生读女生译。

(译读略)师:老师要提示的重点字词是“提携”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意思是“老老小小的行人”,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岳阳楼记》中“锦鳞游泳”中的“鳞”用法一样,还有《》中的“黄发垂”用法也是这样的。

“临溪而渔”中的“渔”意思是“钓鱼”。

大家读文段看一共描述了几幅画面。

生:四幅,分别是“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师:是的,如果我们把这看成是一部的话,“人游”就是演员,“太守宴”就是舞台,“众宾欢”则是节目,“太守醉”无疑就是主角了。

这一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呢?生:从路上写到醉翁亭里师:是的,老师称为“从外到里”。

本段的写法就称为“动画”,你们看,整个画面是不是很有生机和活力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吟诵略)师:课文第四段主要写“日暮醉归”,女生读男生译。

(译读略)师:老师要提示的重点字词是“树林阴”,“鸣声上下”中的“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与《岳阳楼记》中的“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退”用法相同,指“做官和贬职”。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字是“以……为乐”,后一个“乐”字是“乐趣”同学们找一找文段中的三种乐趣,看出来了吗? 生: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师:是的,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乐”字,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复叠”。

那么同学们看看文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呢?生:从禽鸟到人师:是的,换句话说就是:从物到人。

作者在塑造了一场“与民同乐”的欢乐场景之后,来了一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前文九次提到“太守”,直到此时此刻才见“庐山真面目”,可谓是总结一笔,画龙点睛!那么前文也多次提到了“乐”,大家找一找,读一读。

生:第一段中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生:第二段中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生:第三段中的“宴酣之乐。

醉翁亭记 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 课堂实录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醉翁亭记欧阳修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好文章,齐读题目。

一、二,齐。

(生齐读题目)师: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一生回答记叙)师:记叙,这位同学说得好,《醉翁亭记》也就是“记叙醉翁亭”的意思,“记”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这座亭为什么叫醉翁亭呢?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展示。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政坛和文坛的领袖。

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贬为滁州知州时,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千古名作。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

师:作者欧阳修,北宋十分有名的一个文学家。

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他和范仲淹一起曾多次参与改革,但是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是在作者贬到滁州知州时,与民同乐,寄情山水,写下的一篇千古名作。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语言很简洁,但是意味很深远。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师:我给大家背诵一遍,大家看课文跟着默读。

(老师娴熟诵读。

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齐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情。

“环滁皆山也”,读!(学生齐读)师:第一遍就把课文读的得这么准确、流利,你们的能力不可低估的啊。

有2个字,个别同学读得有点模糊,“若夫”的“夫”字应该读第二声;“晦明”的“晦”字,有同学读“悔”。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所以这节课我们只学习前两个自然段,我们先了解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提个要求: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大家勤做笔记。

这2个自然段处处是风景,句句有画面,我们一起进入。

“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啊(板书画山的简笔画,并板书“山”),画面出现啦!哪个字表示“都”的意思?生1:“皆”表示“都”的意思师:对,划出这个字,做批注。

欧阳修的文学主张不是“言简而意深”吗?他开头就用简洁语言的语言写出了滁州的特点。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两个关键字“其”、“尤”,怎么解释?生2:“其”是代词,指滁州;“尤”是“尤其”的意思。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评析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及评析

表,埋下伏笔,直到结尾才揭示: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使文章内在结构严谨。 师:说得真不错!我们又从线 索、呼应方面进行了分析,还有新 发现吗?(生无语。)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段,看 看作者是怎样引出“醉翁亭”的? (生自由读第1段。) 师:哪位同学先说? 生:作者先写“西南诸峰,林
亭。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引出醉
翁亭? 生:这样可以使文章曲折生
动,引人入胜。 师:除此之外,为使文章层次
清晰,在用词上有什么讲究?(生 纷纷举手。)
生:每一层都用一个“也”字 结住。
师:老师也发现了。全文用了 21个“也”字,不仅帮助结尾,还 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但绝无单调 之感。奥妙何在呢?
(课件展示研讨问题2。) 师:我们不妨做一下比较。我 们齐读一下“作亭者谁?山之僧智 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一 句。如果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 智仙,名之者太守”会有什么不 同?(生细读品味。) 生:没有了“也”字,读起来感 觉有点不自然。 生:也表现不出原句作者的那 种得意的心情。 师:看来“也”字还有表情达 意的作用。 生:老师,还有25个“而”字!

师:美吗? 生:真美!(生显出陶醉的神 情。)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有山、有水、有林、有泉,简 直是一幅山水画。 生:我看到了早晚之景。 师: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太阳出来,蓊郁的树林本 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 一照,雾气消散,又显出清新翠绿 的颜色。而到了傍晚乌云聚拢,山
生: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为百姓 的和乐而“醉”。
(该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还 自备了“道具”。)
三、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师:最后让我们一同背诵课 文,再次感悟本文的诗情画意。 (生背诵课文。师请几位同学当堂 背诵,并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观看视频,了解到欧阳修被贬滁州,是他政治生涯的大不幸,但是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是大幸。

我们通过之前的了解,也大体明确了欧阳修是个怎样的人,是吧?
今天,我们将通过另外一篇文章,再次加深对他的了解和认识。

请大家翻开《配套练习册》109页,最下面有一篇文章,欧阳修所作的《丰乐亭记》。

这一篇文章被称为《醉翁亭记》的姊妹篇,什么叫姊妹篇?
生:有联系。

师:不光有联系,而且联系很大,这两篇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会儿我们来进行对比。

现在大家结合这里边所提供的一点注释进行翻译,这样呢,我也给大家整理了一点,在屏幕上,一共有四个,大家可以参考使用。

还有你的积累,以及你所带的古汉语的词典,来把这个小文章翻译一下,十分钟左右,现在开始。

(学生翻译)
师:下面,请一名同学来翻译一下,在过程当中,随时来解决大家的问题。

生1:(说自己的译文)
师:倒数第二行,“夫”放到开头叫什么来?
生:句首发语词。

师:句首发语词,可以不翻译。

最后一句中的“名”什么意思?
生:命名。

师:你怎么知道是“命名”的?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哪一句啊?“名之者谁”,是不是?命名。

翻译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和词典之外,还要借助自己的积累。

你以前见过,第二次再见的时候就可以借用了。

好了,回到我们课前的那个问题,既然是姊妹篇,那么这一篇和《醉翁亭记》有什么相同点呢?例如它的内容上或思想情感上,王印重。

生2:《醉翁亭记》写的是滁州人,这里第二行也是滁州人。

师:因为它们写的年代是相同的,我们已经很清楚了,他被贬到滁州,都是庆历五年。

好,请坐,张国荣。

生3:都写了四季的景象。

师:有很多几乎一样,这是内容方面的,情感呢?李心怡。

生4:他写的社会上都很安详,滁人游。

师:四个字“与——民——同——乐”。

韩文静。

生5:这两篇文章都围绕着“乐”字来写,很多地方写到了“乐”,像丰收,然后,百姓们都很喜悦,然后,《醉翁亭记》也是围绕着一个“乐”字来写。

师:昨天我们在看《百家讲坛》的时候,了解到里面有三个字。

生:“醉”、“翁”、“乐”。

师:这个“乐”要加引号的,他真的快乐吗?
生:不。

师:再往内心里挖,他是不快乐的。

好,现在,对于欧阳修这个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了。

昨天曾经布置一个小作业,让大家写一个对欧阳修的评价。

今天早上,我大体翻了一下。

现在,我们重新规范一下,整理一下,如果觉得不好,需要重新写一篇。

昨天我们提的要求是能尽量用颁奖词这样的形式来规范你的语言,用简单的语言表现出完整的意思。

昨天我看吴凤霞做得非常标准,之前我们也写过。

现在,请大家结合你所了解的这些资料,重新整理和修改你的文章,一会儿我们来展示。

生:(修改文章)
师:如果感觉和我们的要求距离比较远,那么你要重新写一个。

师:五分钟。

师:好,差不多了。

现在,小组进行围圈批,三分钟选定一篇,一会来展示。

生:(小组交流文章,选人)
师:好,我们开始,谁先来?从这边开始吧。

生6:(读文)
师:她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微进行了修改,刚才在修改的时候,她已经开始炼字了,锤炼的炼。

上面有些字觉得不合适,进行锤炼,细节上下功夫。

张国荣你们这个组,好,开始。

生7:(读文)
师:咱们来说两个点,张国荣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总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多次被贬,不是多次被贬滁州,不是光往那一个地方贬。

从里面,她能感受到欧阳修那种内心的复杂,他确实也有乐,不光是山水,不光是酒,更多是他治理一方的成就,看到百姓的了而感到高兴,正如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

下一组。

生8:(读文)
师:这组非常切合的联系了我们昨天所看的内容,不光是《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了。

这一组。

生9:(读文)
师:好,请坐。

欧阳修验证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做大官行,做小官也没问题。

给大家提个建议,后面感觉到越来越像政治了,语文的味道少了一些。

注意语言,前面写得不错。

下一组。

生10:(读文)
生11:有点像范仲淹,写的。

师:什么?
生11:写的有点像范仲淹。

师:为什么像范仲淹,你说说。

生11:因为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为什么像啊?
生11:因为他们都是好人。

师:太宽泛了。

生11:他们都是清官。

师:还有吗?
生:他们都是因为被贬。

师:都是因为同一个事被贬,所以他们叫做“志同道合”。

昨天我们看到“朋党”,君子之朋,还是小人之党。

最后一组。

生12:(读文)
师:昨天我们有一句话一直频繁的出现,就是幸与不幸,对于个人来说,确实是大不幸,但对于整个文学史来说,却是非常幸运的。

所以,不经历风雨,彩虹是不可能出现的。

对于欧阳修这个人,我们今天虽然交流了很多,但是对他只是了解了一个皮毛而已。

如果大家想深入的了解他,推荐大家观看我们《百家讲坛》党中有一个栏目,叫做《唐宋八大家》,我们看过一集,关于欧阳修的还有好几集,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去观看,深入的了解。

今天的内容进行到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