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11章政府财政核算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产业部门分类是指按照产业部门的特 征和属性,将国民经济中的产业部门 进行归类。
常见的产业部门分类包括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这些分类有 助于了解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
地区分类
地区分类是指按照地区的行政区域或地理区域,将国民经济 中的地区进行归类。
常见的地区分类包括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地区等,这些 分类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

会计核算方法
复式记账法
通过借贷记账原理,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 变化,并形成财务报表。
折旧计算法
根据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价值损耗程度,计算 资产的折旧费用。
成本计算法
根据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企业的利润和 亏损。
税务会计法
根据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计算企业的应纳 税额和税后利润。
其他核算方法
01
02
03
展潜力。
05
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
新兴核算议题与方向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关注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 的价值,推动经济与环境 的协调发展。
幸福国民经济核算
将幸福感、生活质量等非 货币因素纳入核算体系, 以更全面的方式衡量经济 发展。
数字经济核算
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研究数字经济的价值、生 产与消费等方面的核算方 法。
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计算国内生 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 数等综合经济指数,反映国家经济发 展水平和趋势。
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评估国家经 济发展水平,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 济实力和发展差距,为制定国际经济 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结构分析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分析,研 究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区域经 济结构等,揭示经济结构变化及其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 特征:*按货币单位计量 • *与时期长短有关 • -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在国民经济核算中,
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 特征:*与时点有关 • *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
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 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 • 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
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
•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
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
•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
•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
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 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 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 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第1章总论1.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特定国民经济现象总体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所组成的多层次、多系统的指标群。

国民经济分类是对客观存在的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描述。

国民经济分类是统计分组法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运用。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统计分组四个要素【分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分组;分组对象,即所划分的是什么;分组标志,即按什么来进行划分;分组内容,把对象分成哪几组】记录方法是指对国民经济活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式”在“什么时候”来进行记录。

国民经济核算要求以复式记账原则为基础,按照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记录。

2.复式记账:每一笔交易必须被记录两次,一次是作为资源(或负债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右端;另一次是作为使用(或资产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左端;或者在账户的同一端记录两次,但两次的符号相反。

大部分交易涉及两个交易者,所以对同一个交易是由双方同时记账的,而每一方都要进行复式记账,所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记录了四次,这就是所谓的“四式记账”,有助于保证账户的平衡一致。

国民经济核算记录时间原则(2):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的时间进行统计。

【目的:真实地反映本期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及资产负债变化】收付实现制: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的时间进行统计。

估价原则(5):按市场价格估价;如果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则要以相近的市场价格为参照进行估价;如果不存在可供参照的市场价格,则要模拟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对其估价;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用,则以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来记录;与外汇有关的流量和存量在统计时,应用本币计量其价值。

市场价格(3):基本价格: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其中不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产品补贴,也不包括生产者单独开发票的货物运输费用。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引言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状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支出和投资等方面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意义以及核算方法。

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经济活动的数据,以计量单位统计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也是制定经济政策、评估经济状况和预测经济走势的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国民经济核算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揭示经济总体状况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通过GDP的变化,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从而判断经济的健康与否。

2. 分析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对国民收入和支出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了解经济的结构。

通过分析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各项支出的比重,可以评估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外贸状况,帮助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3. 评估经济政策效果国民经济核算可以用于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

通过比较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支出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一项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政策方案的经济效益,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主要采用输入产出法和支出方法。

1. 输入产出法输入产出法是一种根据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计算整个经济体系产出、就业和收入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研究各个行业之间的关系,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不同的生产部门,并计算各个部门的产出和就业情况,从而得出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产出和总就业人数。

2. 支出方法支出方法是一种根据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支出项目计算国民经济总量的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课程的性质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统计学基础知识,全方面认识和分析国民经济而设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目的设立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规定是:使学生系统全方面把握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总体内容、重要结论和应用条件,吸取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科学的分析办法和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机制的对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民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种坚实的基础。

课程合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合用于统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总学时为72 学时,4 学分。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

规定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办法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全民理解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重要观点,初步含有科学地鉴别、分析和吸取国民经济统计学科学成分的能力。

国民经济统计学使研究有关国民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办法论,而不是统计学原理中所提出的普通性统计办法,在研究范畴和研究角度两方面与部门统计学现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学时分派表第1 章总论1.1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一、信息社会中的国民经济统计学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及其办法论研究的需求1.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式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畴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统计学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重要内容1.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办法一、指标法和指标体系办法二、分类法三、统计办法四、估价办法五、信息解决的专用办法1.4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一、经济活动分类二、机构部门分类三、产业部门分类四、国民经济的其它分类1.5国民经济平衡关系一、统计平衡关系与统计平衡分析办法二、平衡关系的表述方式1.6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科地位一、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当代经济学二、国民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三、国民经济统计学在社会科学统计学体系中的地位1.7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三、社会经济统计学和MPS 体系四、中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发展第1 章考核规定识记:国民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机构部门的概念领略:⒈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内容;⒊三次产业的划分。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11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
12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一)整体性: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国民核算体系应该全面反映经济循环的主 要数量方面;在制定具体核算方法时,也应充分运用“宏观思维”,从 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保证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内部一致性。Biblioteka 同层次上的合并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在国
民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合并,旨在强调本国与国 外的金融往来;在机构部门层次上的合并,可 以突出资金剩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融 资关系,并强调金融部门的中介作用;此外, 在金融机构子部门层次上的合并,还可以进一 步反映各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
24
加总: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金融资产与金
15
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
初次分配: 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 (如生产企业发放工薪、上缴生产税、提取折旧和分配利润等),初分 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 再分配: 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 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利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 和救济金,企业或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缴款、政府的社会保险付款, 以及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侨汇等;再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 门的“派生收入”。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 融中介以及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 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 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 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8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指通过对国家经济的统计和计算,以综合指标反映国家经济整体运行的各个方面。

它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背景、核算方法及其意义。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背景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分配问题,并试图通过核算的方法对经济进行整体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国民经济核算逐渐得到重视并成为国际通行的统计体系。

现代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源自于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GDP)的核算,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的核算。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主要通过对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计算,从而得出国民收入、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进出口贸易等关键指标。

1.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范围内居民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时要统计所有居民的工资、利息、租金、企业利润和税收等各个方面的收入,并对其进行总和。

2. 生产总值核算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国家范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生产总值核算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产出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行业和部门的生产产值来计算生产总值;支出法则是通过统计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生产总值。

3. 消费支出核算消费支出核算主要通过统计家庭和政府的最终消费支出来计算。

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日常消费和购买耐用品等;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4. 投资支出核算投资支出核算主要通过统计企业和政府的资本形成支出来计算。

企业资本形成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加等;政府资本形成支出包括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支出等。

5. 进出口贸易核算进出口贸易核算主要通过统计国际贸易的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来计算。

进口贸易核算要统计国内需要进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出口贸易核算要统计国内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

统计学十一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统计学十一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总收入D.社会最终产品2.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系统的定量描述,其对象时()。

A.物质生产活动B.非物质生产活动C.社会经济活动D.国民经济活动总体3.反映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与服务做出详细描述的是()。

A.资金流量表B.投入产出表C.资产负债表D.国内生产总是核算表4.总产出的价值构成是()。

A.C'+V+MB.C''+V+MC.C+V+MD.V+M5.农业总产出的计算,原则上采用()。

A.工厂法B.部门法C.生产法D.产品发6.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

A.都是生产概念B.都是收入概念C.前者是收入概念,后者是生产概念D.前者的数据大于后者7.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包括()。

A.固定资产折旧B.劳动者报酬C.资本形成总额D.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8.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等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理论上讲应当()。

A.三面等值B.三面等差C.三面近似D.三面等比9.国民总收入是指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

A.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之和B.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之差C.国外的要素净收入之和D.国外的要素净收入之差10.《中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定义的生产活动是指()。

A.物质生产观B.综合性生产观C.服务生产观D.限制性生产观二、多项选择题:1.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

A.居民消费B.政府消费C.固定资本形成总额D.存货增加E.货物与服务的净出口2.国内总产出()。

A.是以货币单位计算B.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价值C.可以用实物量指标计算D.不包括服务产品的价值E.是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成果3.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有()。

A.价值形态B.支出形态C.收入形态D.产品形态E.实物形态4.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
•4、资本形成
•其他资本转移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5、资本帐户 •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所有权原则3三等价原则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4核算统计原则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020/11/9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统计学第11章

统计学第11章
第11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主要指标
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1. 国民经济核算概念 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 ,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 ( 通常指 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宏观核算。 微观经济核算。 宏观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具有会计特点的宏观经济统 计。 国民经济核算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展完善的过程: 国民收入统计→SNA-53 →SNA-68 →SNA-93 →SNA08
12
中间投入(intermediate input)及其核算 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intermediate consumption )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 几个要点 非耐用性货物与服务的消耗 当期生产消耗使用额而不是当期购买额 注意中间投入和劳动报酬的区别 中间投入核算要与总产出核算保持一致处理 理论上中间投入应该采用当期购买价估价
8
2.7.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 基本价格(basic price) = 生产者向购买者收取的单位产品的金额-所有的 产品税+加产品补贴 不包括任何运输费用
生产者价格(producer price) =生产者向购买者收取的单位产品的金额-所有的 增值税或类似的可抵扣产品税 不包括任何运输费用
19
最终消费支出核算 从消费支出承担角度,可区分为 居民个人消费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 从消费获得角度,可区分为 个人实际最终消费 公共实际最终消费
20
4.3.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及其核算 资本形成 反映经济过程中用于积累从而增加了生产资产的货 物与服务价值 包括: 固定资本形成 存货增减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13
固定资本消耗(consumption of fixed capital,CFC)及其 核算 固定资本消耗(也称固定资产折旧) 按照固定资产磨损状况所计算的转移价值 一般采用直线法计算 当期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总价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

统计学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统计学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销售
生产 (货物与服务)
使用 (消费与投资)
价值运动
分配 (形成社会总需求)
购买
下一个再生产过程
5
国民经济核算
• 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的全过 程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 是最高层次的宏观经济核 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借助于一系列的统计指标体系, 综合应用统计、会计、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 手段,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条件、规模、水平、比 例关系、速度和效益等宏观经济情况进行科学的测定 与估算, 从而完整地反映社会再生产的主要过程、主 要方面及其相互联系, 从整体上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 运行状况及其规律。
32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统计指标
•社会总需求统计指标
•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征
– 核算范围为全面生产理论所划定的生产范围 – 核算内容包括了国民经济全部运动过程 – 强化了国民经济综合价值量的核算 – 将多种核算方法结合应用 – 具有较强的国际对比和国内历史对比的功能
15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 社会再生产核算表
– 社会再生产核算表采用平衡表和矩阵式平衡表, 反映 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及各环节、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由 五张基本表和八张补充表组成。
–活劳动消耗总量指标
•活劳动消耗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期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活劳动, 如生产过程中占用的劳动力人数或工日数。也可用支付给劳 动者报酬来反映。
22
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统计指标
• 生产成果总量指标 —国民经济总产出指标
– 国民经济总产出又称国民经济总产值, 它是一定时期内常往单位全部 生产活动的总成果。从产品实物形态看, 它是全部物质性产品和全部 服务性产品的总和; 从价值形态看, 它是本期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价 值和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政府财政核算(GFS)学习目标1.了解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政府财政核算(GFS)基本原理;3.理解政府范围的界定和汇总方法;4.区分GFS与SNA的异同经济核算是开展经济分析,进行宏观管理、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

因此,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建立两套各有重点、相互补充的经济核算体系:由联合国创导的综合反映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订的反映政府管,活动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A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简称GFS)。

SNA以国民为核算主体,GFS以政府为核算主体。

经济核算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对宏观经济分析、评估和管理的需要。

第一节政府财政核算(GFS)基本原理一.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的概念和作用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A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简称GFS,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一个政府治理国家、管理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多功能体系。

与SNA一样,GFS也是一个逻辑严密、协调一致的经济核算体系,一个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宏观数据库。

与SNA不同,SNA以国民(Nationl)为主体进行核算,GFS则以政府(Government)为主体进行核算;SNA对本期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不管它是否本期发生的经济活动。

可见,仅仅依照SNA的资料,或者仅仅依照GFS的资料,都不能完整地全面地满足对宏观经济分析、评估和管理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GFS更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体制中,经济主体多元化、经济决策多元化。

各经济主体根据自己掌握的市场信息自主决策,政府不再象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那样以行政方式直接管理经济,而是通过市场间接地对各经济主体进行宏观调控,并且调控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就是通过政府财政(Finance)的收与支来影响多元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很显然,宏观调控作用的广泛程度、细致程度、效率高低,都依赖于对财政收支信息了解掌握的深度与广度。

因此,对政府财政收支的统计核算便成为市场体制下国民经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具体而言,GFS至少有以下几条重要作用:1、反映政府收支的全部规模,从整体上测定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广度与深度;2、反映各级政府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收支的结构及相互关系;3、反映通过政府进行的资源分配状况,分析政府支配经济资源的能力与作用;4、分析政府经济管理活动(GFS称之为政府业务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5、为政府制订财政政策、预算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6、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财政方面的充分的有效信息;7、与SNA分工协调的GFS可以为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提供可靠的政府活动数据。

正因如此,发达国家在重视SNA的同时,也十分重视GFS,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应用,成为政府决策和制订政策的高精度的支持依据。

当前,我国正处在走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民国经济核算体系已经建立,但政府财政统计核算却还未起步,对GFS的研究至今还是一块空白。

特别是,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体制已有根本性变革,由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通过市场进行间接宏观调控,我国财税体制已有重大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也正在发展完善,分税制、统一税率、增值税、养老金社会统筹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举措。

可现在我国政府统计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的老套套。

不仅内容不完整不系统,方法上也不完善,已经滞后于改革的现实,不能反映我国政府财政运行的实际状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因此,研制、建立中国的GFS,是当前深化改革中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二、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基本原理(一)GFS的理论基础GFS的建立与宏观经济理论特别是宏观财政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息息相关。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建立了包括宏观财政理论在内的宏观经济学,提出了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一整套理论和政策。

在此基础上,西方经济学家又发展建立了现代公共财政学。

GFS就是以现代公共财政学为理论指导创立起来的。

现代公共财政学(Modern Public Finance)认为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可分为二类:公共经济部门(Public Sector)和私人经济部门(Private Sector)。

公共经济部门是指政府,私人经济部门是指居民住户和私人企业。

现代公共财政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现代公共财政学关于公共部门的定义,公共部门范围的界定,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理论,公共财政收入理论,公共财政职能理论,直接为GFS所吸收,形成了GFS一整套概念范畴和分类体系,公共财政理论所阐述的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则为GFS从数量方面描述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支出使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理论框架。

(二)GFS的核算范围科学地确定核算范围是任何统计核算的基本出发点。

为了能完整地反映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数量,GFS界定其核算范围为:广义政府的经济管理业务活动。

那么,显然的问题是:什么叫政府?怎样的机构可以划为政府?出于经济核算的目的,不能从政治的角度、法律的角度为政府下定义,而应该从经济管理的职能这一角度来定义政府。

GFS认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有二项,一是主要通过向个人和集体提供非市场性的服务和转移收支来执行社会公共政策;二是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对其他单位、机构或部门的强制性征款。

GFS定义,凡是执行上述二项职能的机构便是所谓政府。

广义政府便是指执行政府职能的整个不同层次的组织机构,具体包括中央政府、省或地区政府、地方基层政府、超国家当局和事业型企业(Departmental enterprises)。

这里超国家当局指欧共体这样经过有关国家协议、有权在一国征款和开展其他经济活动的实体。

事业型单位并不是指象我国的事业单位,而是指主要从事向政府单位提供商品和劳务的非法人单位,它们往往有少量经营盈余,也可向社会出售商品和劳务,但规模很小,如政府所属的印刷厂、政府的内部招待所等。

以上述二大职能为界定依据,邮政、铁路等便都不属于广义政府,尽管它们由政府投资和控制,因为它们提供的是市场盈利性商品和服务;货币当局也不属于广义政府,因为货币机构都有市场性经济来源;而社会保障基金属于广义政府,因为它由政府强制规定征收,服务于非市场的社会福利。

(三)GFS的核算对象用什么来科学地反映政府经济管理业务活动的数量,这便是确定GFS的核算对象。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调控,主要不是通过政府本身资产的积累,不是通过政府生产了多少数量的劳务。

比如,政府作出一项降低所得税或增加扶贫拨款的决策,政府为这一决策投入的人力物力并不多,体现在这一决策上的政府服务增加值并不大,但减税和增加拨款却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又比如政府决定新建一栋办公大楼,也许造价会很高,但对经济却没有多大影响。

因此,政府是通过补贴、借款、负债、征税、购买等活动对经济进行间接的宏观管理,这些活动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活动。

连续不断的财政收支形成了收支流量,这连续不断的财政收支流量便描述了政府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的活动数量。

因此GFS界定;政府财政收支流量为其核算对象。

GFS不核算政府部门的生产、流通、消费、积累。

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可知,流量有总流量、净流量和部门间流量。

财政收支净流量是政府内某些组成部分收支冲抵的结果。

显然,净流量会损失政府收支变动的部门信息,不能完整地反映政府调控管理经济活动的情况。

任一总体的部门间流量地合计恒等于零,统计学的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广义政府内部各政府之间的收支流量在汇总时会纷纷抵消,这样部门间流量对反映政府业务活动就没有多大意义。

而总流量能够更多地反映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信息。

因此,GFS界定:其核算的对象是政府财政收支总流量。

因此在核算中,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均以总额反映,不以净额反映。

(四)GFS核算的方法原则1.单一的平衡账户结构由于GFS只是核算政府财政收支总流量,而不关心这些收入流量或支出流量在经济性质上是属于生产还是消费或投资、或者是属于产出还是投入。

因此,GFS不须象SNA那样,设立生产、投资、投入、产出等多个账户,而只是设置一个单一的收付式平衡账户。

账户的上半部分记录财政收入流量,账户的中间部分记录财政支出流量,账户的下半部门记录政府的融资流量。

由于只有一个账户,GFS采用单式记账的方式记录每一项收支,即所有各项收支都只列示一次。

因此,账户只有一个平衡项目一一赤字或盈余,这正是政府需要融资的数额,也正是财政核算中极其重要的指标。

GFS的政府财政账户:政府业务总表详见表11-1。

表11-1 政府业务总表(简表)从表11-1可见,GFS的单一账户形式不是采用复式预算的表式而是彩用单式预算的表式,但在内容项目上比单式预算增加了多种性能分组。

这样整个账户充分反映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赤字融资的金额,完整地描述了政府财政运行全过程。

整个账户一目了然,既弥补了复式预算多块表式整体零碎、不完整的欠缺,又克服了单式预算统收统支反映情况过于笼统的缺点。

可见,这种单一平衡账户,结构确实非常简单,但对核算政府财政收支总流量来说,却是十分有效的。

如果为了增强核算的严谨性,也可偿试设置一、二个与政府财政收支对应的账户,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登记各项收支。

值得注意的是,这新设的账户不会增加多少政府收支的信息,但增加了许多核算的工作量。

2.分级独立核复制GFS采用分级独立核算制,即各级政府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分别独立编制自己的GFS一套报表,然后通过一种专门的汇总方法得到每一级政府的GFS,得到它们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总流量。

这一分级统计、层层汇总的核算体制具有二方面的意义:第一,这些分级的收支总流量详细反映了各级政府的税收结构和通过政府进行资源分配的状况,这就使GFS体系既能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又能满足各级政府管理的需要;第二,通过各级政府之间的交易与转移流量,可以进一步分析政府间职能的划分、财政收入的划分、事权和支出的划分和分析政府间的补助等诸多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3.以现金收付制为核算原则经济核算中,在确定一项活动的记录时间上有着现金收付制和权责发生制二种原则。

根据政府财政活动的实际特点和核算目的,GFS确定按现金收付制进行核算。

这是因为多数与政府有关的权责变动一一或者是应支付给政府的债务,或者是政府应支付的债务一一发生时政府还根本不知道,只有到负债方向政府偿还支付或债权方向政府要求支付时,政府才明了这一负债。

因此政府无法在权责发生时就进行记录和核算。

例如企业在销售产品得到收入时,就产生了对政府的应纳税金,这实际就是企业对政府的税收负债,但这时政府却一点也不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