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北鲁南汉画像石呈集中分布的原因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键入文字]
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中期,盛行于东汉中期,至东汉末年衰落。

随着东汉的灭亡,汉画像石的雕刻制造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作为历史记载的汉画像石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殊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汉代丧葬祭祀风俗,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从载体上看,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档案载体形式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演变。

龟甲兽骨、青铜石器、竹木简册、绵帛纸张等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作为主要档案载体被充分利用。

其中,石刻档案广泛存在,在留存至今的明清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档案中,石刻档案占据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石刻档案主要有刻石、碑、墓志、摩崖、宗教造像题记、石经等种类。

画像石是石刻档案的一部分,是由工匠以石为底、以刀代笔,运用多种雕刻手法雕刻而出的艺术品,主要用于墓碑、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门阙、庙阙的建筑装饰材料。

画像石作为石刻档案的一种,主要是以图画形式(部分有文字)镌刻在石质载体上,它生动地保存了当时的社会活动信息。

1。

试论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

试论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
第二章汉代装饰艺术形成的总体风格及题材
两汉时期的装饰,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写实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绘画方式呈现不规则纹样,在画像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画像砖与画像石上 多平衡的布局,铜镜和瓦当多对称处理,织物常见的是二方和菱形连缀的四 方连续。车骑狩猎、宴乐百戏、马虎鹿豹、飞禽鸿雁、神仙羽人、四神四灵 和吉祥文字等,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纹样。植物纹饰有所增多,这证明农业比 以前有了更加进步的发展。新创的风景图案,数量虽少,但前所未见;以文 字为主的装饰图案,在刻画精美之于还富有规律性,纂体的变化富于创造, 有的在纂隶之间具有时代的特点。陕北绥德王得元墓出土的一块石刻字体, 方头齐笔,笔画粗壮,以具有所谓“黑体"美术字的典范。十分珍贵的是, 在陕北的绥德和米脂,江苏的徐州和四川的成都等地区,出土了~批牛耕、 收获、弋射、采桐、捕鱼、纺织、冶铁和煮鱼等画像砖和画像石。真实生动 地纪录了当时的各种生产场景,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当时人民的伟大创造。 这时的动物纹样,既写实又夸张,非常重视气势的描写,而不求形似的象真。 其中,为了突出马的矫健,特意加强它的四肢;为了表现虎的威猛,特意夸 大了它的尾部和躯体;为了显示鸟的美丽,故意强调它的尾部和羽毛。而漆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剖 1

期:)卅产子、:;1 f f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the surface some constitution way,forms one brand—new and has the current relevance visual language,causes US while hand down a tradition,unceasing

论汉画像石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论汉画像石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论汉画像石的地域分布及特征作者:朱存明来源:《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两汉时期汉画像石分布相当广泛,覆盖面积占大半个中国。

根据学术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根据近年的考古发现,从区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从类型特性出发,可以把汉画像艺术的产生与存在分为五个主要区域,进而可以发现不同区域汉画像石出现的地域与文化意义、汉画像石不同区域之间可能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汉画像石;区域;艺术;特性中图分类号:K87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54(2013)01-14-09两汉时期汉画像石分布相当广泛,覆盖面积占大半个中国。

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东起胶东半岛,西到甘肃、四川一线,北自陕西的榆林、北京、辽宁的辽阳,南至浙江的海宁,云南的昭通一线。

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和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超过200座”。

{1}“河南50余座(南阳占44座),山东40余座,江苏30余座,陕西10余座,山西近10座”。

{2}安徽、湖北、浙江、北京、天津、甘肃、云南、贵州也出土一定数量的汉代画像石墓或画像石刻。

四川、重庆以出土崖墓、汉阙、石棺、石函画像为主。

随着近年来汉墓的不断发现与汉画像石的出土,全国汉画像石总数在一万五千块左右。

汉画像石在某些时期流行某些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不同区域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又独具一定的地方特色。

为了更好地研究它,考古学家按其分布的密集程度,把汉画像石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

信立祥在《汉画像石综合研究》一书中,把汉画像石的分布划为五大区域:第一分布区是由山东省全境、江苏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和河北省东南部组成的广大区域,其范围以山东省西南部和江苏省西北部的徐州市为中心,东起海滨、西至河南省的安阳和永城一线,北自山东半岛的北端、南达江苏省的扬州,汉画像石的发现地点已达200余处……。

这个地域所发现的汉画像石数量占全国汉画像石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试论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

试论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
团试图通过倡导孝悌
观念 以达到“ 家天 下 ” 的统治 目的 , 过 “ 孝廉 通 举 等途 径大 兴孝悌治国之道 。由于厚葬是“ 察孝廉” 的最重要表现 , 出于 对孝道的极 力追 求 。 画像 石 的内容 无不 具 有浓 厚 的礼 教色
的历史题 材 出现 。山东 、 苏北是 表现 这些 题 材最 丰 富 的地 域。
有钱 的和有一定权力 的 中层 阶级 , 因此 , 画像石 图像 的文 汉
化背景是多元的 , 其题材无所不包 。 禾茎上长 了多个麦穗 , 或一只美丽的五彩 鸟飞上 了宫殿 的房
顶, 则被理解为上天的赐福。当一种重要的祥瑞出现, 国家 就会改元, 举国欢庆。汉代人对祥瑞的信仰可以说既强烈又
来解释万物 的存在状 态了 , 也不 可能再认 为万 物在 宇宙 中 的
据统计, 迄今发现的汉画像石总数已超过一万块之多,
其分布范 围, 东起海 滨 , 西到甘肃 四川一 线 , 自 西榆 林 、 北 陕 北京 , 南至浙江海 宁、 云南 昭通一 线。这个规 模无 疑是 惊人 的。这种 现象 的产生与汉代的厚葬 之风有着 密切的关 系。 由于汉初无为 而治 的政 策 , 民休养 生息 , 会生 产很 予 社 快从 战乱 中恢复过来 , 至汉武帝初年 , 已经 出现 国富 民强 , 一
大的宴饮场面、 观赏五光 十色的表演 ; 或豪华 的车马出行
… …
在很多画像砖上可以看到庄园经济的题材, 牛耕、 播种、
酿酒、 纺织等画面反映出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另一方面是 对长生不老的热切渴求, 于是画像石中出现了神仙方术, 渤
海 里的“ 三神山” 昆仑仙界成 了人们追求 的去所 。东汉道 教 、
彩, 尤其是图像中有大量表现帝王圣贤、 忠臣孝子、 烈士贞女 正 是楚地风俗影 响的产物 。 区, 这个区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 礼教的氛围浓于其他地 想 象出来的许多事物 。 包括大批神 山以及 生活在 其 中的鬼怪 精灵。这些神奇的传说形象成为祥瑞图像的一个重要来源。 汉代统治者虽说是“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但其他思想 祥瑞是汉代人认为“ , 上天垂象 ” 的某些 自 然现象 , 正如董 仲舒 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一般而言, 构建画像石的墓主多数是 所说“ 帝王之将兴也。 其美祥亦先见。 比如地方上报告一支 ”

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

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 艺术与设计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封琳赵新平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42摘要:汉画像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十分重大,因此文章针对其产生背景和艺术功能展开详细研究,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必然的联系,研究汉画像石的产生背景可以很好地推进我国的考古进程,同时对其艺术功能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另外对于现代社会的艺术设计工作也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总而言之汉画像石能够体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对于我国当前的很多工作内容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提高重视程度。

关键词:汉画像石;背景;艺术功能汉代陵墓中较为常见的墓室结构就是汉画像石,但是汉画像石在当时人看来是不太够资格作为陵墓中的陪葬品的,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汉画像石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体现着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与经济政治状况,对于研究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相关人员对于近几年出土的汉画像石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了解,了解汉画像石的产生背景和艺术功能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历史文化水平和欣赏能力,有利于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

一、关于汉画像石的概述(一)汉画像石的基本内容汉画像石实际上就是一种在汉代地下墓室中墙壁上雕刻的一种图像,因为汉画像石一般情况下是在丧葬礼制性质的建筑中出现的,所以它本质上可以作为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属于我国古代艺术形式的一种,对于古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

(二)汉画像石的发展简史汉画像石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金石学阶段,金石学在宋代中后期兴起,但是该阶段研究汉画像石的书大多简略,他人难以了解画像的具体内容;其次是考古积累阶段,顾名思义就是对汉画像石相关资料的积累;最后是综合研究阶段,详细对其进行分析[2]。

(三)汉画像石的分布区域在西汉的昭、宣时期汉画像石出现,当前发现的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以及陕北晋西等地区,除此之外在河北、北京等地也有所发现,汉画像石有着很多类型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单线阴刻、减地平雕、减地平雕兼阴线、减地浮雕以及沉雕[3]。

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

西王母
徐州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多表现为掌握 长生不老药,身处尊位受到顶礼膜拜的形 态。无论身处楼阁之上(如沛县栖山汉墓 画像石)、或仙山神境之中( 徐州东阁 汉画像石)、或“梯几而戴胜”(铜山县 茅村北洞山汉画像石),都有进献者在恭 候朝贡。朝拜者有各种珍禽异兽,也有人 首蛇身、马首人身、鸟首人身的人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 体的精灵;有的拱揖礼拜,有的屈膝叩拜, 有的衔来灵芝草作为进献之礼,有的衔珍 珠静静恭候⋯⋯总之,至尊至上的地位已在 汉代人的心境中形成,并展现在社会生活 中。
❖画像石赏析(神话传说类)
徐州汉画像石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羲女娲、炎 帝、黄帝、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 兔等,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 升仙和享受仙境生活的强烈愿望,而这种仙境生 活实际上就是墓主生前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继续。
伏羲捧日
伏羲捧日:伏羲、女娲是中国远古 神话中人的始祖神,他们在汉代乃 至唐代时期的画像石中屡见不鲜。 为对偶神男阳女阴的形象,其形象 大都是头戴冠帻,身穿汉代人通常 穿的宽袖大袍,腰部以下是蛇躯, 有的还在蛇躯两侧长着一对爪子。
2 、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类,主要有车骑出行,幕府等。 3 、墓主生活类,有燕居,宴饮,乐舞百戏,六博等。 4 、历史故事类,主要宣扬忠孝节义,强调人身依附关系得忠臣孝
子,节妇烈女和古代圣贤的故事。
5 、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四神和象 征神仙世界的奇禽怪兽等。
6 、祥瑞类,多是从天人感应论引申出来表示吉祥的事物。 7 、天象类,主要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和天气。 8、图案花纹类,是起着装饰作用。
画像分布
茅 村 汉 墓 内 部
临 沂 汉 画 像 石 墓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 布地之一,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 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 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万平方 米,收藏珍品汉画像石350余块, 由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 馆牌,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 开放。徐州汉画像石内容丰富, 雕刻精美,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 要的位置。

论汉画像石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论汉画像石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作 者简 介 : 朱存 明 , ( 1 9 5 6 一 ) , 男, 江苏徐州人 , 江 苏 师 范 大学 汉 文 化 研 究 院 院 长 , 文 学 院 教授 , 南 京 大学 文艺 学 博 士 。 基金项目 : 2 0 1 0年 教 育 部项 目: “ 中 国古 代 神话 图像 研 究 ” ( 项 目批 号 : 1 0 Y J A 7 6 0 0 8 4 ) ; 2 0 1 1 年 国家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 “ 汉 代 谶
广大 区域 . 其 范 围 以山 东省 西 南部 和 江 苏省 西 北部 的徐 州市为 中心 , 东起 海滨 、 西 至河南 省的安 阳 和 永城 一 线 , 北 自山 东半 岛的 北端 、 南达 江 苏省 的扬 州 , 汉 画像 石 的发 现 地 点 已达 2 0 0余 处… …。 这个 地域 所发 现 的 汉画像 石数 量 占全 国汉 画像 石 总数 的百 分之 六十 以上 。第二 分 布 区是 以 南 阳
③ 信立祥 : 《 汉代 画像石综合研究 》 , 第 1 4 — 1 5页。
中分布在 长 江支流 的嘉 陵江和 岷 江流域 。第 五分布 区是 河 南省洛 阳 市周 围地 区。④ 王 建 中先 生在 《 汉 代 画像 石通 论 》 中, 参 照 信立 祥先 生 的 分法 , 把“ 河南 南 阳 、 鄂西 北 区 ” 排 在第 一 位, 其次 是 山东 、 苏北 、 皖北 、 豫东区 ; 陕北 、 晋 西北 区 ; 四川 成都 、 重庆区; 河 南洛 阳 、 郑州 地 区 。第一 和 第二 两个 分布 区 , 是 汉 画像石 的发 源地 。早在 西汉 中期汉 画像 石墓 就在 此 出现和 流行 , 且影 响最 大 。 艺
纬 的 图像 美学 研 究 ” 的 中期 成 果 之 一 ( 项 目批 号 : 1 1 B Z : 《 汉代 画像石综合研究 》 , 北京 : 文物 出版社 , 2 0 0 0年版 , 第1 3页。

不同地区的画像石有何特色

不同地区的画像石有何特色

汉画像石虽然都具有浑厚质朴、深沉宏大的时代气息,但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在题材内容、雕刻技法、风格样式上,仍然体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

画像石的地域分布非常广阔,大致可划分为四大区:山东、苏北为第一大区。

山东的汉画像石遍布全省,临沂、沂南、苍山、枣庄、微山、济宁、嘉祥、邹城、滕州、曲阜、泰安、长清、安丘、诸城等地都有大量出土,尤以临沂、枣庄和济宁为中心的鲁南地区最为集中。

苏北的画像石也很集中,以徐州为中心,包括徐州、铜山、睢宁、邳州等地。

此区可延伸至皖北、豫东,甚至郑州附近。

二、是以南阳为中心的豫南区,包括南阳、唐河、新野、方城等地。

三、是陕北区,主要集中在绥德、米脂、神木等地,晋西北的画像石亦可纳入此区。

四、是四川区,成都、郫县、彭山、乐山、新津、雅安、芦山、长宁、宜宾等地均分布有数量不等的画像石。

除上述四大分布区域外,浙江、湖北、重庆、云南、北京、河北、甘肃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山东、苏北地区的画像石始于西汉中晚期,发达于东汉中晚期,有墓室画像石、祠堂画像石、石阙画像石和画像石椁。

此区的画像石不仅数量惊人,题材内容亦丰富之极。

从与墓主有关的家居生活、生产劳作,到弘扬儒家道德理想的孝子列女、刺客义士,再到羽化升仙、镇墓辟邪、自然天象、神灵祥瑞,无所不有,几乎囊括了汉画像的所有题材,尤以历史故事、神仙灵瑞、家居生活最为丰富和突出。

南阳及其周边的画像石出现在西汉中晚期,盛于东汉,几乎全部为墓室画像石。

目前发现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画像石墓,是唐河湖阳新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的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墓。

该区画像石的内容也丰富,既有展现墓主生活的场景,又有反映儒家伦理道德的历史故事,同时还出现有大量天象、天神地只、仙人灵异以及镇墓辟邪神怪。

此外,还有一些装饰纹样。

虽然题材广泛,但该区数量较多并最富地方特色的,是日月星象、天文神话以及各种鬼怪灵异图像。

陕北画像石盛行于东汉中期,全部为墓室画像石,石质属砂质叶岩。

主要用于构筑墓门,墓内罕见,通常门柱、门楣、门扉都为隽刻有图像或装饰纹样的画像石。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艺术特征分析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艺术特征分析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艺术特征分析作者:刘平平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2期摘要:汉画像石是存在于汉朝时期,并逐渐流传下来,分布于汉代墓葬、墓地祠堂、庙阙建筑上雕刻画像的石质刻构件。

汉画像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具有较为广阔的分布,其中尤以河南、山东、江苏徐州等黄淮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其为相关考古及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临沂地区在汉朝属于较为发达地区,不同类型的汉画像石分布较为广泛,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征。

文章在简要阐述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基础上,结合研究和实际考察,对临沂地区汉画像石的发现进行说明,从几个方面分析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以期为相关研究开展提供思路指引。

关键词:汉画像石;临沂;艺术特征汉画像石在我国多个省份及地区都有广泛分布,为当代群体了解汉代生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临沂地区作为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出土的画像石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

但是关于汉画像石艺术特征的分析仅分散于相关文献研究中,还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

本文期待通过相关方面的总结、研究,探讨临沂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为后续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1 汉画像石产生的背景与艺术功能1.1 汉画像石产生的背景汉画像石是汉朝遗留至今较为多元化的资料类型,对于汉画像石产生的背景,不同方面的理解存在较为明显差异。

本课题研究拟从社会、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其艺术特征分析提供参考。

在多数学者的研究体系中,多是将汉画像石出现归结为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厚葬,汉画像石的出现,是与这种厚葬直接相关的。

即便在某些地区会出现中小型的汉画像石墓葬,但也是出于模仿的原因。

对于这方面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依据,尤其在西汉武帝以后产生了对应的变化,也验证了这方面研究的真实性。

从经济方面来说,汉代经济经过了由衰退到高速发展的历程,汉画像石的产生不能够仅归结于厚葬风气的形成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物质文化发生明显变化的直接体现。

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以陕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

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以陕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

五、结论
五、结论
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画像石的造型、色彩、构图 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信仰文化和艺术风格。 通过对陕北和晋西北地区的中心地位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在汉 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五、结论
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包括:进一步深化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从更多角度、 更多层面进行分析;拓展对其他地区画像石的研究,以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中 国画像石艺术史;结合其他考古和历史资料,对汉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 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陕北、晋西北地区的中心地 位
三、陕北、晋西北地区的中心地位
陕北和晋西北地区在汉代画像石审美研究中具有中心地位。这一地区是汉代 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存。画像石作为一 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信仰,还体现了该地区在汉代 社会的特殊地位。
1、政治地位
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以陕北、 晋西北地区为中心
目录
01 一、汉代画像石概述
02
二、汉代画像石的审 美特征
03
三、陕北、晋西北地 区的中心地位
04
四、时代背景和历史 背景的影响
05 五、结论
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以陕北、 晋西北地区为中心
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以陕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 艺术价值。其中,陕北和晋西北地区的画像石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从审美角度 出发,对汉代画像石进行深入探讨,并阐述陕北、晋西北地区在其中的中心地位。
3、文化地位
3、文化地位
陕北和晋西北地区还是汉代文化的中心地带。这一地区汇聚了各地的文化精 华,是儒家文化和其他思想流派的交汇之地。画像石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 式,充分反映了该地区在汉代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以鲁南、鲁西南地区汉民俗丧葬为例论文

以鲁南、鲁西南地区汉民俗丧葬为例论文

以鲁南、鲁西南地区汉民俗丧葬为例论文
以鲁南、鲁西南地区汉民俗丧葬为例摘要本文以鲁南地区汉民族丧葬为例,主要阐释汉画像中汉人的升仙思想及与此相关的打鬼辟邪思想。

古人的升仙,登天思想由来已久(本文不再多作赘述),在汉画像中就有很多这样的题材,如“羽化而登仙”、“十二神兽逐凶恶”、“乐舞图”等等。

这些图像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汉人的古代生活情况及死后对再生的一
种渴望。

关键词丧葬升仙辟邪迷信思想
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与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制度与习俗密切相关。

鲁南及鲁西南是山东汉画像石最集中的出土地。

在这个区域内,济宁、枣庄的画像石则更是出现年代早,延续时间长,分布也最为密集。

约从武帝后期至西汉末,是济宁、枣庄画像石的初步发展期。

这时期的画像石,在本区域的各县市中多有出土。

而在山东的其它地方,例如临沂、泰安地区,此时期只能偶尔见到画像石。

由于地域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文化的区域特征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目前,济宁、枣庄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多数集中在嘉祥、济宁郊区、曲阜、邹城、微山、滕州、枣庄郊区7个县区境内,金乡、鱼台、梁山、汶上、兖州、泗水、峄城则数量较少。

就嘉祥等7县区而言,画像石分布也不均匀,大体看来,它们主要。

博物馆汉画像石文化传承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博物馆汉画像石文化传承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艺术研究寻古鉴今2021·2博物馆汉画像石文化传承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家逐渐意识到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和开发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变和发展。

博物馆中存有大量的古代文化艺术作品,是对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每个博物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也是社会发展赋予博物馆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汉画像石概念,分析博物馆汉画像石文化传承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对策。

关键词:汉画像石文化传承开发问题对策泰山学院历史学院/李晓筠泰山学院艺术学院/徐晓鹏山东泰安是我国汉画像石墓的发现地之一,出土的汉画像石数量较多、水平较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泰安汉画像石多存储于岱庙中,岱庙陈列的汉画像石数量丰富、题材内容全面、雕刻技法多样,将现实生活、神仙思想、历史故事、原始图腾、神话幻想、儒家教义等刻画到石壁上,充满了对当时生活的眷恋和对未来世界的希冀,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幅幅生动的画像石不仅是无数能工巧匠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还共同呈现了汉代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一、汉画像石概念汉画像石也就是画像石,是一种在石头上刻绘的画作,这种石刻绘画兴盛于汉代,属于祭祀丧葬中的艺术品。

“画像”一词起源于宋代,主要是指拓片上的画面。

由于画像石属于石头上的雕刻,形态类似绘画,因此被称为画像石,主要被雕刻在墓室、墓碑或者祠堂石壁等石材上,将石头当做纸张,刀具当做画笔。

有相关研究者认为画像石属于汉代,产生于西汉时期,兴盛于东汉时期。

汉画像石的分布存在两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分布的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第二,分布的区域都是根据一个中心点进行集中分布,比如南阳、徐州、洛阳等地,都是汉代时期文化、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地方,也是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地区。

汉画像石像是一幅幅无声的画、有形的诗,不仅是两千年前图画式的信息库,更是汉代先民留给后代的石上史诗。

从汉画像石看齐鲁文化

从汉画像石看齐鲁文化

从汉画像石看齐鲁文化摘要: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齐鲁地区是汉画像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这与汉代齐鲁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条件有着直接关系,是研究汉代齐鲁文化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汉画像石齐鲁地区文化内涵艺术成就文化就其最窄的定义来讲,本来是指艺术。

文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总括,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就是人化,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人。

人的自觉意识和活动是文化产生的前提,著书立说是文化行为,大致精美的石器和玉器也是文化行为,为墓葬镌刻画像石更是一种文化行为。

一、齐鲁地区汉画像石的总体概况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

它产生于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得到迅速发展,东汉中期以后达到其鼎盛期。

画像石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分为四大区域:一是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区;二是豫南、鄂北区;三是陕北、晋西北地区;四是四川、重庆、滇北地区。

在如此广阔的区域中,山东齐鲁是汉画像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山东是画像石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分布非常面广,种类齐全,时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构图复杂,场面宏大;法多种多样,风格细致繁缛。

跨度大,延续时间长,从画像石的兴起到衰落,历时约400余年。

山东,不论是画像石墓的数量,分布范围,还是画像石出土的数量和精美程度,都在全国首屈一指。

这是由于古老的“齐鲁”之邦富有渔盐之利,丝织、冶铁业也很发达,经济的发展是生活较为富足,厚葬之风盛行,画像石墓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而发展很快。

这与汉代齐鲁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条件有着直接关系,也是汉代推行厚葬进而导致丧葬风俗变迁而产生的结果。

山东的画像石墓、石祠和墓阙是研究汉代齐鲁地区墓葬风俗的珍贵资料。

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山东的画像石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根据它的墓葬形制、雕刻技法和画像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西汉早期到西汉末;第二阶段从新莽到东汉初;第三阶段即东汉中后期。

试析汉画像石图像的题材和意义r——以苏北、皖北、鲁西南地区民间葬俗为参考

试析汉画像石图像的题材和意义r——以苏北、皖北、鲁西南地区民间葬俗为参考

试析汉画像石图像的题材和意义r——以苏北、皖北、鲁西南地区民间葬俗为参考黄永飞【摘要】对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铺首衔环、车马出行、楼阁双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几类题材和意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苏北、皖北、鲁西南地区画像石发生时期和鼎盛时期配置相对完整的墓葬中的图像题材,查阅文献并调查了当地民间的葬礼习俗;得出了铺首衔环、车马出行、楼阁双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是稳定配置在一起的一个图像体系,具有共同的意义,最初只是用来表现葬礼的仪式过程,到后期由于某些单个主题因政治制度、墓葬型制等因素的变化而衍生出了新的意义.【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11【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画像石;图像意义;葬礼;民间葬俗【作者】黄永飞【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323我国有着丰富的画像石遗存,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统计,目前发现的相对完整的画像石墓约有260多座,另外还有近万块零散画像石。

丰富的画像石图像是了解两汉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最直观、最具体的材料,画像石图像又不同于一般的图像资料,它是墓室、祠堂等丧葬建筑的附属构石,其图像与两汉的丧葬礼仪、生死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以皖北、苏北地区以及与其邻近的鲁西南部分地区的画像石图像为基础,结合文献和当地农村的丧葬习俗,讨论画像石图像中的几个常见题材和意义。

画像石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信立祥在《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中按分布的密集程度概括为五大分布区,分别为山东、苏北、皖北和豫东区,豫南和鄂北区,陕西和晋西北区,川、渝和滇北区,洛阳市周围地区[1]13。

各分布区画像石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技法等方面既有相似性又各有地方特色。

本文在梳理二百多座结构较完整的画像石墓材料后发现,从早期的西汉椁墓到盛期的东汉室墓中,画像石在内容和题材配置上虽有诸多变化,但铺首衔环、车马出行、楼阁双阙、乐舞百戏、庖厨宴饮这几个题材却自始至终一直出现墓葬中,配置比较稳定。

浅析汉代画像石——以济宁、枣庄地区为例

浅析汉代画像石——以济宁、枣庄地区为例

浅析汉代画像石——以济宁、枣庄地区为例吴晓梦【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2页(P68-69)【作者】吴晓梦【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9.4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画像石诞生于西汉中期,在东汉时得到鼎盛发展,一直到东汉末期才呈现逐步衰落的态势。

画像石是汉代推崇孝顺廉洁、提倡身后厚葬的产物。

其浑厚灵动的风格和汉代精神完美契合。

融合了汉代各方各面的社会形态,满足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提升了人们的艺术修养,减少了艺术给人们的疏离感。

可以说汉画像石引领了汉代艺术的美学思潮,汉画像石的特别关注点主要在视觉形式上,而视觉形式的表现主要在和民众的交流对话中产生共鸣[1]。

鲁南、苏北区是全国汉画像石分布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区域。

而其中济宁、和枣庄是画像石中出现时间最早,延续时间长,分布最密集的两个地区。

如果要追述济宁、枣庄画像石的初步发展期时间段的话,大约要从武帝后期一直到西汉末期。

在山东的泰安、临沂地区,也曾出土过这一时期的画像石。

到东汉早期,济宁、枣庄地区的画像石可以说是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石碑上出现了类似画像石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刻于墓室、祠堂、阙上。

内容和技法也比之前更加丰富。

济宁、枣庄地区是东倚沂蒙群山,西连华北平原的土壤肥沃,有着山林之资源,水泽之产地的膏腴之地。

早在7000年前,北辛文化居民们,在这块膏腴之地播下了农业文化的种子,铁器得到了有利的应用。

大肆兴修水利的同时也出现了牛耕。

这些农业生产方面的进步在当时鲁国及其周边地区,甚至全国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到两汉时期,济宁、枣庄一带的手工业,纺织和冶铁尤为著名。

鲁国地域是桑麻这一种纺织原料的盛产地,在历史上一直都有“齐陶之谦”的美称。

鲁国还有一项重要的手工业代表内容就是冶铁。

山东曾被汉武帝设立过12处铁官,而这12处其中的一处就在鲁县,其旧址大约在今曲阜域内立新联中。

有着“巨野”“山阳”等标志的铸范,在1960年时,在枣庄薛城区也出土过。

汉画像墓的发现与研究1

汉画像墓的发现与研究1
汉壁画墓
壁画墓是在墓壁上绘有各种题材的彩色画像 的墓: 洛阳西汉壁画墓 河北平陆汉壁画墓 梁山壁画墓 内蒙和林格尔汉壁画墓 辽阳汉壁画墓 密县打虎亭汉墓
汉画像墓
画像石墓是在墓室壁上雕刻有画 像的石室墓
画像砖墓,是在墓室中以嵌一种 模印有花纹的画像砖作为装饰的 砖室墓
一 分区 (1)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地区 其分布以鲁西南和徐州一带为中心 (2) 河南南阳、鄂北地区 以南阳地区为中心 (3) 陕北、晋西北地区 集中分布在绥德、米脂、榆林、离 石、柳林等地区 (4) 四川和滇北地区 集中分布地嘉陵江和岷江流域
3 1
2 4
二 主要内容
1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包括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出行图和 官寺属吏图 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场面和经历的 宴饮、庖厨、人物聚会、狩猎、战 争及百戏图等 还有表明墓主人的庄园经济的农业 劳动、手工业劳动和放牧图
2 描绘历史人物 包括帝王将相、古代圣贤、忠臣 孝子烈女等。 表现手法有肖像图,也有故事画。
3 神话传说与祥瑞图 神话传说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 玉兔捣药、仙人、龙车、九尾狐、 伏牺、女娲等。 祥瑞图主要是各种异禽异兽,有凤 凰、麒麟、神雀、连理木、比目鱼、 比肩兽、比翼鸟、神鼎等 有些画像中,出现了与佛教有关的 内容
从左向右第一到第七幅依次为银瓮、白鱼和比目鱼、双头鹿形兽、 双头大鸟、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斜向方格纹的玉圭、方格纹的玉壁、两株树干 上部结为一体的连理木。
第八幅图像仅余上方的长方形框,内有铭文:玉英,五常并作 则至。 第九、第十幅图像都已不清楚。
“(仙)人骑白象” 图
4 描绘自然景象 有日、月、星、云、山、草、树木 等
5 装饰图案 一种是各类画像的边饰,多为装饰性 图案,一种是建筑装饰,即在墓内模 仿地上建筑的部分画出斗拱、藻井、 窗格等

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

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

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在我国,汉画像石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大的区域:一是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地区;二是豫南、鄂北地区;三是陕北、晋西北地区;四是四川、重庆、滇北地区。

全国范围内汉画像石的发现数量,大概在六千余石。

现代研究汉画像石的学者,把这些汉画像石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主要有生产活动、社会生活、历史故事、远古神话、天文星象、祥瑞辟邪、图案装饰等,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汉画像石以不同的题材,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科技和法律,成为形象化的汉代史料、汉代百科全书。

1973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王寨汉画像石墓出土一块画像石,上刻一彗星图。

此图刻绘在前室石梁下面,画像左边刻有背负日轮的一只阳乌,东边刻一满月,月中有蟾蜍。

画像表现的是日落月升的傍晚,日月之间刻有六星连线组成的“∪”形,是省略化的天庙星。

月亮右边又有六星也有线相连,是与天庙星相邻的东欧星。

东欧星上下各刻一彗星,两彗星皆彗尾向东,彗头向西。

依照古代星图,天庙、东欧为南宫朱雀十七度张宿统辖的二星。

《后汉书?天文志》载:“王莽地皇三年十一月,有星孛于张,东南行五日不见……张为周地。

星孛于张,东南行即翼、轸之分。

翼、轸为楚,是周、楚地将有兵乱。

后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俱攻破南阳……光武兴于河北,复都洛阳,居周地,除秽布新之象。

”研究者魏仁华先生认为,此图所绘,即是新莽地皇三年出现于张宿的彗星,而且较《后汉书》的文字记载更为形象生动。

文图相映,为历史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山东诸城前凉台出土的画像石中,首次发现了一幅描绘汉代刑徒的画像。

“画面周围有执笏而坐的官吏,中间在腰佩弓箭手执长刀的武士围绕中,有一群蓬头散发的人,其状悲惨,有的被一个或两个手执长刀或三角刀形器的武士揪住乱发,有的匐伏地上,有的没有头发,这些人就是汉代的刑徒。

古人不剃发须,剃掉发须是判罪的刑罚”,这幅画像就表现了对刑徒髡发的情景。

汉画像石的背景与艺术功能分析

汉画像石的背景与艺术功能分析

汉画像石的背景与艺术功能分析作者:宋维建王晓苓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2期摘要:汉画像石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基于汉画像石的发展背景来看,主要是为丧葬礼仪服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丰富、充实。

通过深层次探究汉画石像的发展背景和艺术功能,能够为当前绘画、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汉画像石;背景;功能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2.048汉画像石产生的背景由于不同的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出现不同的论述和分析,尤其是河南、山东地区等对汉画像背景的讨论较多。

从全国范围内汉画像石遗存的情况看,河南、山东等地区产生汉画像石都比较多,发展的时间比较长,遗留的内容丰富,对其他地区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汉画像石的产生到发展历史来看,汉画像石的内容主要涉及经济、文化以及风俗等相关的内容。

这些都为认识和研究汉画像石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但是当前对汉画像石的讨论各个地区都有类似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封建统治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阶层的厚葬风俗,在具体的论述中体现出各个地区汉代的发展,经济富裕、豪门扎堆。

如河南帝城多近臣、山东地区也是王侯封国林立,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举证出一些地区最有权势、富有的家族或者人物。

汉代统治阶级大多都盛行厚葬的礼仪,于是得出汉画像石是汉代统治阶级从厚葬礼仪中产生的结论。

在一些地方发现的虽然是一些比较小型的汉画像石墓,但是可以得出这些汉画像石是从模仿贵族的墓葬而来,这种表述虽然感觉顺理成章,但是却立意不足,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汉画像石并没有紧密结合这些墓葬,甚至还有所偏离。

1 汉画像石的背景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汉画像石墓葬,没有一处是被真正认定为是汉代诸侯的墓葬。

从已经发现的汉画像石的题铭来看,其中地位相对比较高的有二千石太守、傅一类官秩等。

随着对汉画像石的不断认识,一些早期的汉画像石墓也逐渐被发现,例如河南南阳的赵寨砖瓦厂、沛县栖山以及鲁南的临沂、枣庄、济宁等这些地区的一些石墓或者石停墓,这些地区的画像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规模甚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 究方 向: 研 汉画像 石的研究 ; 武耕 (93一) 男, 18 , 江苏徐 州人 , 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 游学院0 徐 9级考 古 学与博物馆 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究方 向: 研 博物馆 学。

12・ 4
中最大的。同样 , 为汉高祖刘邦 家乡 的徐 州地 区 , 19 作 在 95 年对狮子 山楚王陵 的发掘及 前期对 陪葬坑——狮 子 山兵马
如在《 淮南子 ・ 本经训》 “ 山石 ” ④就是指 在山石上 刻 中: 镌 , 画画像 , 也是关于汉画像石的明确记载 。 这
二 、 画像 石 的 区域 分 布 汉
为陵 , 山为洞 ” 凿 的墓 葬形 制 。同样 , 这种独 特的地形 地貌
特征也为画像石的制作提供 了丰富的原料。 ( ) 二 苏北鲁南汉画像 石呈集 中分布的人 文地理原 因
以后 的文景帝 , 把秦 朝作 为前 车之 鉴 , 都 厉行节 俭 , 提倡 薄
葬; 但是由于 受 以前 厚 葬思 想 的影 响 , 当时 社会 普遍存 在
史学家信立祥先生首次系统 地将全 国 的汉 画像石划 分为五
“ 事死如事生 , 事亡如事存 ” 的丧 葬观念 , 以有些地方并未 所
实行 薄葬, 而是典型的实 行厚葬 。如 以随葬佣为 例, 汉景 帝 阳陵出土的兵马俑 , 制作精 良、 数量众 多 , 毫不逊 色于秦俑 ;
所谓的汉画像石是指汉代在建 造祠 堂、 墓室及石阙等建
这些 山石 以青色石灰岩 为主 , 中有少 量 的页岩 , 于修建 其 便 和加工墓葬 , 目前徐 州 发现 和发 掘的墓 葬看 , 从 均是 “ 山 因
筑物时 , 意雕画石刻 的艺术 品。它主要 产生于西 汉 , 行 特 盛 于东汉 , 魏晋之际仅个别 地方还有 少数存 在 , 又称汉画 像 故 石 。其实 , 在历史上关于汉画像石的文献资料也有很多。 比
大区域 : 一是苏鲁豫皖地 区( 第 主要位 于苏北鲁南 地区 )第 ; 二以南 阳为 中心的河南西南部地区 ; 三是位 于陕西省北部 第
及山西 省的南部 ; 四是位 于四川省 及云南 省的北部地 区 ; 第
尤其值得提 出的阳陵出土 的三阙规模 之大是 目 前考古发 掘

收稿 日期 : 1 4一l 2 0—0 4 0 作者简介 : 陈鹏( 92一) 男, 东临沂人 , 18 , 山 徐州师范大学历 史文化与旅 游学院 0 9级考古 学与博 物馆 学专业硕士研 究
俑的发掘。这些都充分证 明 了当时实行 厚葬 逐渐成 为一种
趋势 。
孟之道 , 常重 视忠孝的思想 , 非 当然 了, 这种思想在苏北鲁南 地区更甚 。据 说 孟 子在 总 结 尧舜 统 治 经验 时 说 : 尧舜 之 “
道, 孝悌而 已矣 。 由此可见 , ” 汉代 的忠孝观 念对 当时社会 的
( ) 一 苏北鲁南汉画像 石呈集 中分布的 自然地理原 因 这片区域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 , 它地处苏鲁豫皖 四
省交界处 , 黄淮平原 的中部 , 属于丘陵地带 , 分布着很 多不太 高 的山丘 ; 并且这两 地都有典 型 的山脉 , 北有 临沂市蒙阴县

汉 画像石的概念
的蒙山 , 有徐 州 市的 云龙 山 , 一 系列 低矮 的连环 山脉。 南 是
2 1 第 5期 0 0年
No 5. 01 . 2 0
阜 阳师范 学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u a o u agT ahr C l g ( o i c ne o r l f yn ec es o ee S c l i c ) n F aS e
总第 17期 3
S m .1 7 u No 3
试 论 苏 北 鲁 南 汉 画像 石 呈 集 中分 布 的 原 因
陈 鹏, 武 耕
(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 游学 院, 江苏 徐 州 2 11 ) 2 16
摘 要: 汉画像 石艺术作为 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的产生是 多种 因素综合 的结果 , 所以在 苏北鲁 南 之 呈集中分布 , 与这 两地所具有 的独特 的 自然地理条件及汉代社会呈现 的人文地理 条件 即当时的政 治 、 经济、 思想文
各方面都产生 了巨大 的影 响。对 于汉 画像石而言 , 汉代 的 “
化 等因素 密切相关。这两地的汉画像石呈集 中分布 , 数量之多、 内容之丰富对全 国其它地方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 都起到 了重大而深远 的影响。 关键词 : 苏北鲁 南; 汉画像 石 ; 集中分布 中图分类号 :2 4 K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30 2 1 )5— 12— 3 10 4 1 (0 0 0 0 4 0
文将着重分析汉 画像石在这 片区域 呈集 中分 布的原 因。
在分析汉画像石在这 片区域呈 集中分布的原 因之前 , 先 简单地介绍一下汉 画像 石 的概 念及汉 画像石 的区域分布情
况。

下面将着重探讨汉画 像石在苏 北鲁南地 区呈集 中分布
的原因 , 主要通过三个 方面进 行阐释。
1 当时 汉朝 社 会 两地 的政 治 状 况 、
西汉初年 , 由于秦末 动乱 和楚汉 之争 , 社会 经济受到严 重 的破坏 , 政局 动荡 不安 , 以当时的统治 者汉高祖刘邦及 所
汉画像石的产生 与盛行 , 正是 由许多 条件决定 的 , 以 所
它只是在某个时期流行于某些区域 , 而不 同的区域又有不尽 相 同的题材 内容及艺 术风格 。正是根据 这些 特征 , 著名的历
众所周知 , 汉代是我 国历史上一 个重要 的时期 , 汉文 化
是 中华 民族 的主体文化 ; 而画像石艺术又是汉。 三、 苏北鲁南汉 画像 石集中分布的原因
代表 , 中全面地反映了汉代辉煌灿烂的文化 内涵。针 对 它集 近年来苏北鲁南 地区不 断发 现与发 掘汉 画像 石墓 的情况 , 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