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地理观”的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一、确定大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题为“气候与人类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气候变化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二、分析课程标准和大纲
根据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本单元应重点讲解气候的形成、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三、制定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气候的形成、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整合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气候的形成、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整合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

五、设计教学活动
1.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3. 课堂讨论:针对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制定评价标准
本单元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学生对气候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表现;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表现;。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摘要】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上好高中地理课,其影响因素可能有很多,而合理的教学结构应该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和教师必须以课堂为切入点,落实新课标,提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四方面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一二。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实施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鉴于目前地理学科地位和特点,要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有赖于教师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认真探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策略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兴趣是成就学业的沃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

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

例如,我在《热力环流》一节的教学中,首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在玻璃罩子里放一盘水和沙子,然后用晶莹的灯光照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沙面和水面的温度,让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和差异,再放一根香,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围绕实验中的现象来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球科学素养、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地理思维素养和地理实践素养。

本文将围绕这些核心素养,设计一堂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地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地球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作为主题,通过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1. 地球气候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通过PPT展示、实物模型等形式,介绍地球气候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和生物圈,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让他们了解国际社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卫星遥感图像、气象数据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和预测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入地球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兴趣。

3. 讨论与互动环节:设置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呈现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分析。

高中地理兴趣教学初探

高中地理兴趣教学初探
习方 式 的培 养 作 为 每 节课 的指 导 思 想 ,强 化 “ 一切 从学 生 出发 ” ,站 在 学 习 的积 极 性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在课 堂教学 中教师要 尊重学生 的 力 ,研究探讨 利用语言 的调控来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的方式 。在地理教 材
为 学生终身发展 提供学 习平台 的高度 主体 地位 ,从教 授者变 为引导者 ,从 中 ,很多地 理知识是抽 象的 ,在教 学 去 安排教学 ,创设教 学情景 ,营造和 知识 的灌输转 变为引导学 生思考 ,鼓 中需要用 丰富 、生动 、形 象的语言 或
兴趣 是学生学 习最好 的老师 ,是 生活 ,用每 课前找 学生谈谈 与地理有 地 理情景 ,激发 学生 的求 知欲 ,发展 学生接 受教育 的感 情基础 ,是非智力 关 的热 点问题 ,作 为让学生 培养关心 学 生的思维能力 和想象 能力 。 因素 中非常活跃 的一个 ,是学生学 习 时事 的活动 ,让 自主学习 的习惯在潜 四 、通过语言调控激 发兴趣 语言是人 与人沟通 的媒 介 。我们 入 门 的 向导 ,是 学生 探 求 知 识 和技 移默化 中形 成。 能 、促进 思维发展 并最终 形成能力 的 二、通 过营造 民主和谐 课堂气氛 之 所以称教 师的教学行 为是 “ 言传身 巨大动力。 当一个 人对某 种事物发 生 激发 兴趣 教” ,恰 恰是 因为 教师 的教 学语 言对 兴 趣时 ,他就 会产 生强 烈 的好 奇心 , 新课 程理念要 求 ,在高 中地理课 与学生的学 习的重要作 用。无论哪种
习的方法 ,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念 。
深入学 生,了解学生 俗话 说 : “ 知 己知 彼 ,百 战 不 殆。 ”想 要 真正 做到 以学 生 为本 ,从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初探摘要: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存在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要直观,要善于欣赏学生的优点,激发兴趣,注重实效,使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地理概念直观为宜欣赏学生注重实效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存在着相应的难度,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更需要老师的帮助,需要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起促进作用。

因此,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总结和探究,调节上课方法,有效促进教学。

一、注重地理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首先是从地理概念人手的。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掌握和记忆的难度大。

这就需要老师很大的帮助,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对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吗,可带领学生到学校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

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观察校园里的,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香樟树、山茶树、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进行比较,得出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性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

“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的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再让学生自己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是常绿而不是阔叶树。

这样,学生对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地理中涉及的概念、名词,为理解课本内容打下基础。

二、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的直观性。

因为学生对于抽象的内容总是很难理解和掌握。

我们可以使地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具体感知与抽象相结合,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良好条件,降低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1 、 巧用连结 . 确 保 地 理 知 识 教 学的 连 续 性
的能力。
2 、 丰 富教 学 内容 , 提 高 学 生的 地 理 知 识 技 能
改变课 堂静 态教学模 式 , 丰富课余 活动 , 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生 开 展 地
理兴趣小组活动 。 结 合 当地 实 际 情 况 进 行 工 农 业 生 产 布 局 等 发
自从 九 年 义 务教 育初 中 地理 教 学 计 划 实 施 以 来 , 初 高 中地 理 教 学 内容 客 观 上存 在 着许 多 重 复 和 脱 节 现 象 。加 之 , 初 中三 年级不开设地理课 , 人 为 地 造 成 地 理 教 学 内容 在 时 间 上 的 间断 状况 。 这就容易造成初 、 高 中地 理 教 学 上 的脱 节 , 很 大程 度 上 制 约 着 高 中 地 理 素 质 教 育 与教 学 工作 。这 就 要 求在 教 学 中努 力克 服脱节式教学 。
地 理 科 学 有 着 丰 富 多 彩 的 知 识 内 容 和 广 阔 的 自然 天 地 、 人 文景 观 , 因此 , 地 理 教 学 有 雄 厚 的 直 观 性 基 础 和 趣 味 性 的 知 识 点 。在 地 理 教 学 中 , 教 师 应广 泛 采 用现 有 的 地 理 标 本 、 挂图 、 录 像、 幻 灯、 多媒 体 等 直 观 教 具 辅 助 教 学 : 或 自 行 创 新 设 计 丰 富 多 样、 切实可 行的地理 新教具和新 模型 , 使 地 理 教 学 手 段 富 于 变 化性 。 采 用直 观 教 学 , 易 于吸 弓 1 学 生 的注 意 力 , 引起 学 生心 理 上 的共 鸣 , 使 学 生 的 学 习始 终 保 持 在 积 极 、 自觉 、 主 动 的 良 好 状 态。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落实大单元教学模式,能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从碎片化向整体化的转变,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协调作用下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所学知识,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单元知识对应的地理概念进行集中探究,以此强化学生对地理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优化学生地理学习的整体体验,切实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课标内容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教育视野审视地理教学内容并依照大单元教学原理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切实推动大单元模式在课程中的有效构建,为学生的综合学习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关键词: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育成为教师当前核心的教育目标,因此传统的教育方式亟需教师对其进行系统的创新,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教学结构,以打造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以此为学生创设最优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模式得以提出并应用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之中。

相较于传统以单一课程为核心的碎片化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更加注重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从整体单元视角对主题或是概念进行集中探究,能进一步整合各个课程中的知识,使学生从中建立更整体的学习体验,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做好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学科化创新,制定具体策略使其落实在课堂教学环节,真正为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空间,推动学生学习素养的切实发展。

一、找准单元定位,突出核心导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大单元教学,教师首先应做好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工作,需要真正建立整体化的教学视野,从单元集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性地整合,从而实现对学生后续单元探究活动有序开展的良性引导。

为此,在实际的大单元整合工作中,教师应首先做好单元教学核心的定位工作,以此在后续的教学中始终突出课程的核心导向,为学生建立定向学习体验,从大单元学习中实现综合素养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初探
力创 造 适 宜 的环 境 。
实现 这 些 目的 , 理 课 上 的 实验 教 学是很 好 的 方 法。地 地 理 实验教学是 一种 直观 、 象的教 学方法 , 形 它通过利用地理 实验 器材 、 器设 备 、 具或 多媒体设 备等教 学设 备 , 仪 教 高度
浓 缩 地展 示人 类பைடு நூலகம் 识 和发 现 某一 地 理 知 识 、 理 的 过 程 , 原 揭
1 目的 明确 . 随心 所 欲 . 要 忌

实验 教 学 的 作 用
1 . 让实验教 学成为真正重视 的教 学内容 实验有三个不可替代的作 用: 养学生科 学兴趣 , 培 包括 生 动有 趣 的 直 接 兴 趣 、 目的 的操 作 兴趣 、 目的 的探 索 兴 有 有 趣 ; 养 学 生 的 实践 意 识 , 为认 识 来 源 于 实践 , 识 须 经 培 因 认 实践 的检 验 ;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神 和 实践 能 力 。 实验现 象使 培 他 们 兴 趣 盎 然 , 而激 发 学 生 的 求知 欲 , 一 步 调 动 学 生 的 从 选 实验的欲望 , 通过 学生的亲 自动手做地理 实验 , 满足 学生的 操 作 欲 望 , 获得 成 就 感 体 验 , 成 积 极 的 情 感 , 一 步 强 并 形 进 化 地理 学 习 的动 机 , 成 地 理 学 习 的 良性 循 环 。 形 2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动 手 实践 能 力 .
有 一 个 古 老 的教 育 谚 语说 :告 诉 我 , 忘 了 ; 示 给我 “ 我 演
实验 教 学应 根 据 不 同教 学 内容 和 要 求 , 选择 合 适 的 实 验, 合理地进行 实验 , 以便让学生清 楚地认 清地理概 念和规 律 。实验 的 最 终 目的是 为 教 学服 务 的 , 的是 在 试 验 中发现 为 规律 、 理解规律 , 而掌握规律 。为实验 而实验 , 从 没有 目的 性, 只会 使 学 生 浮 于 实验 表 面 现 象 。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基于大概念的地理教学是指将地理学科中的概念、原理、规律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大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梳理知识,形成概念框架大概念教学的前提是梳理知识,将零散的、孤立的地理知识整合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和提炼,形成适合学生的概念框架。

例如,在“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气候、天气、大气环流等概念进行梳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创设情境,引入实际问题大概念教学强调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例如,在“城市化”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组织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大概念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例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四、多元评价,注重核心素养大概念教学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评价。

例如,在“地球上的水”这一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任务,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总之,基于大概念的地理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探究大概念教学的内涵和方法,不断尝试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探究一、引言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展开探究,探讨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地理问题情境教学中。

二、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这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广,通过地理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地理问题情境教学中1. 制定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勾勒自己的认知框架,并解决问题。

地理问题情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问题情境时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地理知识。

2. 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在问题情境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这些方法。

地理问题情境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这些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在问题情境教学结束后,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

地理问题情境教学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在展示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四、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实践案例以“城市气候环境的调查与分析”为例,进行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案例。

1. 制定问题情境学生将分成小组,在城市中选定几个气象站点,比如学校、市政府、商业中心等地点,利用温度计、湿度计、风力仪等仪器,对不同地点的气候数据进行实地测量,了解城市不同地点的气候情况,以及背后的原因。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初探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初探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初探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深层次思考和高阶思维技能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地理单元教学中应用深度学习理念,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如何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深度学习理念的提出,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深度学习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深度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1.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符合深度学习的要求,不仅包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2. 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整合跨学科内容: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设计中可以整合相关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GIS、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5.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案例分析: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地理环境问题”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内容:城市化的定义、特点、原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施路径。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市化问题。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蓝碧微一、开发背景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

其中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其表现包括:(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2)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都能在地理教学中较好地落实,但地理实践能力中提到的野外考察、模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却由于受高考压力、学校理念、基础设施、课时限制、安全隐患等因素影响难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成为地理教学的软肋,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学科最欠缺的培养内容。

本文尝试以“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为例,结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相关理论知识,把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这一节设计成地理实践活动,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活动目的(一)人地协调观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情况,理解日影问题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综合思维通过学习二分二至日太阳影子的变化示意图,从时间和空间对太阳和影子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

(三)区域认知从实验中,让学生知道物体的影子总是随着太阳移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物体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大小呈负相关;物体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并让学生把实践活动放到全球不同地区加以考虑比较,从而加深对日影变化的理解。

(四)地理实践力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测量、动脑观察、绘制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活动准备自制1米高的垂直标杆,准备钢卷尺、手表、相机、粉笔、铅笔、A4纸、指南针、观察记录表等工具。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的初探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的初探
1.注重学生对地理分析方法的掌握
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能从分析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人教版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现或与此相关的例子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无需对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使学生上升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这一高度上来。
地理“必修3”的教学,应该是以典型的案例教学为主,而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和“必修2”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加以支撑论证。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案例的教学要加强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是知识铺垫应该与教材本身内容有机结合,把握好补充的时机。如对中国地理概况的知识铺垫,可安排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教学中进行。因为教材是安排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对比”的内容,作为教师,可以把两个地区的对比进行扩展,如扩展到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对比,以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对比为契机,对中国的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进行知识的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有价之间达成协调存在挑战
人教版地理“必修3”是以案例为主线,贯穿了整本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自然离不开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但在具体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并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反馈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新课程中始终还是很多教师面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初探与思考——记张家口到野三坡的研学旅行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初探与思考——记张家口到野三坡的研学旅行

_学实践第f期参? 9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初探与思考—记张家口到野三坡的研学旅行翟利钢(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中学,河北张家口)摘要: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张家口到野三坡之间的河流水文、峡谷地貌、特色农业等预设目标进行考察,提高用地理视角观察、思考地理物象的能力,并结合研学前的准备,研学过程中对地理事物的思考,研学后的总结、反思和应用等活动,践行新课标理念。

关键字:研学旅行;核心素养;地理视角《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 称“2017版课标”)指出,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 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的方式[1]1。

2018年暑假期间,笔者所在学校为践行 新课标理念,组织地理教师一行15人从“冬奥之城”张家口出发到世界地质公园野三坡,进行为期两天的 研学考察。

期间行走在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的过 渡地带,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森林、草原、荒漠、农田等景观丰富多彩。

_、研学前准备为了使研学考察目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结合 张家口地区的实际情况,经所在学校的地理教师查阅 资料共同研究讨论,参照《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举办 的研学大赛活动流程,制定出表1所示的考查目标、内容和依据。

1.预设考查目标、内容和依据表1时间目标研学内容依据7月19日上午官厅水库水库的环境现状、现有作用、规模,以及官厅水库大坝的选址位置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天漠非地带性景观的分布、现状、成因本区域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或温带草原,现有大面积的荒漠景观,具有特殊性永定河永定河干流开始的具体位置、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地貌永定河是张家口地区的最大河流,关于永定河干流起始位置有两种说法葡萄园葡萄种植规模,葡萄的种植、生长条件葡萄种植是怀来县的支柱产业,怀来县是世界葡萄种植三大黄金地带之一八号桥湿地工程进展情况、湿地大小、所起作用横跨北京和河北两地的大型湿地工程本文系张家口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培养高中美术生地理实践力方法的研究”(课题编号:182003)和河北省 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地理学科应用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丨804344 )的阶段性 研究成果。

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策略研究——以《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一课为例

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策略研究——以《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一课为例

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策略研究——以《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一课为例摘要:本文以《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一课为例,探讨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策略的研究。

大概念是指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图说历史教学方法,将图像和文字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通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策略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为优化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概念;地理图说;教学策略地理学科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和理解的重要学科之一。

然而,传统地理教学往往依赖于大量的抽象概念和文字描述,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像和视觉元素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策略结合了大概念和图说历史的优势,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提高信息消化与理解能力。

本文以《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一课为例,探讨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策略的研究,希望能为地理学科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的必要性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复杂而多样的学科,包含着众多的地理概念。

传统地理教学往往倾向于使用抽象的文字和图表来解释这些概念,但这种方法有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像和视觉元素在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图像和文字,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地理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以下是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的必要性的几个方面:(一)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地理学科广泛涵盖了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的概念可能不易于理解和掌握。

而基于大概念的地理图说教学方法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来。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法。

次 世 界 大 战时 ,英 国及 其 盟 军 严 密 封锁 大西 洋 与 地 中 海 之 间 的
唯 一 通 道— — 直 布 罗 陀海 峡 ,然 而 英 国舰 艇 屡 次 遭 受 德 军 潜 艇
的 袭击 , 使 英军 蒙 受 了极 大 的损 失 。 出为 什 么德 军 潜 艇 能 够 致 提
案 例 教学 , 即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据 教 学 目标 和 内 容 的 需 要 . 根
采用 案例 组 织 学 生进 行 学 习 、 究 , 研 锻炼 能力 的方 法 。 这里 的案 例 是 指 教 师 在 教 育 实 践 中 , 集 的 典 型 人 物 、 件 、 人 物 和事 收 事 或 件 的 有机 结 合 体 。 研究 性 学 习 中 , 例 教 学 是 一种 较 好 的 学 习方 案
于 教 学 目标 , 例 提 供 的 地理 背景 材 料 , 于 让学 生进 入 某 种 问 案 易 题 的特 定 情 境 之 中 , 现 思 维与 情 境 的 交 流 沟通 , 实 不仅 可 以获 得
地理 知 识 , 促 进 了理 论 与 实践 的有 机 结 合 。 也 选 编 案 例 是 实施 案 例 教 学 的 基 础 和前 提 。鉴 于教 学案 例 的
像 的 、 据 的 、 观 的 等多 种 形 式 。 般 而 言 , 理 教 学 案 例应 具 数 景 一 地 有 如下 特 征 : 源 于 真 实 的地 理 事 件 , 理 教 学 案 例 的 首要 前 提 来 地 是有 客 观 的存 在 性; 助 于促 进 教 学 过 程 的顺 畅 进 行 , 理 案 例 . 有 地 必然 能使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和 教 师 的主 导 作 用 得 到充 分 发 挥 . 体 现 教 学 互 补 , 生 互 动 的 原 则 , 到优 化 教 学 过 程 的 目的 : 务 师 达 服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新课程 视窗 1 4
新 一 轮 课 程 改革 给 高 中地 理 教 学 带 来 了 机 遇 和 挑 战 : 课 改 新 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 了解学生的 兴趣 、 知识储备和能力 , 在教学 中 发挥创造才 能 ; 要求学 生真正 成 为课 堂 学 习 的 主 人 ; 课 改 的 理 新 念 需 要 通 过 灵 活运 用 多 种 教 学 模 式的课堂来 落实 。高 中新课程 的 实施 , 使有效 教学 成为 一个新 的 研 究 热 点 。本 文 着 重 探讨 在 高 中 地理课 堂教 学 中, 如何激 发学 生 的学习兴趣 , 高学生 的学 习效 提 率和学 习质量 , 效地 提高学 生 有 地理 学 科 的 学 习 能 力 和 科 学 素 养。 教 师在 教 育理 念 上 要 “ 破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体 , 生 的 情 况 千 差 万 别 并 且 学
直处于一种 动态的变化之 中 , 课余 时 间走 进学生 中间 , 了解学生的知识储 备状况 , 关注 、 关照 学生 的 需要 、 兴趣 、 追求 、 体验 、 经验 、 感觉 、 困惑 、 疑难 等 , 努 力探索符 合学情特 点的学 习模式 , 并将 这些学 习模 式在具体应用 的过程 中不断进行 优化 和完善 。

二 、 计 符 合 新 课 程 理 念 的 设 教 学 方 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进课堂之前对教学的各个环节 做 好 的科 学 设 计 , 学 方 案 要 力 争 : 教 目标 明 确 , 人 切 精 巧, 梯度 清晰 , 过程实际 , 操作灵活 , 效果 良好 。 1潜 心研 究 新课 标 , 据 新 课 标 设 计教 学 方 案 . 依 教学 目标不能只按照教材 来制订 , 更要依 据地 理课程标准和教 学实际 , 准确把握地 理 内容深 度和 广度 , 依据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和组合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内涵来制订 。高中地理新课程 的总 目标 对学生的地理素 养作 了全 面的要 求 , 尤其 是对 学生 的能 力 要求 提高 。新 课 程 要 求 凸显 掌 握 地 理 技 能 和 能力的过程 , 注重对学生 综合分 析、 比较 、 概括 等地 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 探究能力。地理教师应认 真解读课 标 , 重视研究 学 情, 精确把握三维 目标 。 2 潜心研究新教材 , . 依据新教材设计教 学方案 新教材 的编写是围绕着 “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新 课程理念展开的 , 因此新教材从形 式和 内容上都生 动活泼 , 能吸引学生 , 并注重学生参与 。同时我们也 要认识 到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标准 。如何挖掘教学 材料 , 不断充实完善 教材 , 不断补充 新的地 理信息 , 这是新课程给地理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尝试从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为例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为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是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

在实际教学中,以课时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某一具体事实性知识目标的实现,容易造成相互联系的知识间的割裂,出现教学内容碎片化、学习浅表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和能力的培养[2]。

实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仅靠教师以课时为单位的备课和教学设计难以实现[3]。

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需要从知识整体的高度进行规划。

为此,学界再次聚焦于单元教学。

系统思维是单元教学的核心思想,强调思考学习内容要从知识整体的高度。

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单元教学帮助学生从知识整体来感知,实现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开展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明确知识间的联系,看到具体知识背后的大概念,将大概念融入单元教学。

“big idea”(大概念)也翻译为“核心概念”“大观念”等,较早可追溯到布鲁纳倡导的学科结构运动。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关联的,具有其知识结构,每个学科的教学,务必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

大概念可以用陈述句或词汇表述,反映学科本质,联结起繁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现学科的关键思想方法,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目前,以大概念为中心的单元教学设计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4]。

李春艳指出“大概念”和“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重点在于梳理单元大概念及概念体系、确定教学设计展开思路[5]。

李宗录指出大概念是对知识的一种理解,是教学的一种工具,用大概念统摄单元教学,可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6]。

刘徽从大概念视角,构建单元整体教学,关键步骤由目标、评价、过程设计构成,以期实现当前素养为导向的课堂转型[7]。

因此,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为例,探讨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的操作策略,为大概念与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融合提供思路借鉴。

基于地理“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以中图版“国土开发与保护”为例

基于地理“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以中图版“国土开发与保护”为例

本章是在学习完自然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 地理问题中的应用及人文地理相关原理和方法之后,
以我国国土区域为例,综合应用上述原理和方法,探
讨在国土开发与保护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
略 ,为 学 习 第 五 章 “人 类 面 临 的 环 境 问 题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真 实 案 例 。
教材中“国土开发与保护”的四节内容存在着紧 密的联系,如 图 2 所示。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 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领陆、领 空 、领水和根据《联合国 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前三节内容包含了 领 陆 、领 水 两 种 国 土 类 型 ;在 国 土 开 发 方 面 ,由于社会 经济发展及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国家提出区域协同发 展 战 略 ;而 在 陆 地 资 源 日 趋 紧 张 、生 态 环 境 日 益 恶 化 的今天,海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陆地和 海洋这两种不同空间的国土开发与保护,都以实现国 家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第四节的地理信息技术作为 研究地理学问题的现代化工具,在较大空间尺度的国 土开发与保护中应用广泛。
内涵
认为当前开发国土更 迫切
4.地 理 信 息 技 术 有 哪 些 ?在国 地理实践力
土开发与保护中有哪些应用?
理解2 种及以上地理信息 技 术 的 优 点 ,能 具 体 说 明 其应用
能 简 单 具 体 说 明 某 1 种地 理信息技术的优点及应用
仅能说出地理信息技术 的 名 字 ,对 其 应 用 不 明确
略 名 称 ,简单说出其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 上 因 素说 明战略 背景
说明战略背景
某 1 个因素
3 . 如 何 理 解 “国 土 开 发 与 保 护 ”? 当 开 发 与 保 护 不 可 兼 得 人地协 调 观 时 ,哪 一 个 更 重 要 ?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地球的历史》为例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地球的历史》为例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地球的历史》为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学生的学科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而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内容,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前言:地理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基础性科目,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够用人地协调观念、较为客观正确的看待存在的地理问题。

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课堂引入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进行地理实践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而要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对真实的事件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适当的引入真实的案例事件,让学生以案例事件为基础,能够学会处理真实存在的各种地理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丰富课堂所学内容,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1]比如我们在学习高中地理中的《地球的历史》时,在给学生讲解了地球发展的历史之后,我让学生能够结合教材的内容自己亲自动手建立地球宇宙环境的相关模型。

通过亲手建立让学生能够对教材内容有更加深刻的把握,让学生能够模拟地球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于地球的发展历史有更加直接的了解,同时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二、小组合作进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小组合作进行问题讨论学习的模式值得教师借鉴和思考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能够更好的增进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大地理观”的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作者:殷孝辉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5期
摘要:巍巍地球,千姿百态,多样地貌孕育了“大地理”奇观,概括了生命的轨迹和延续。

“大地理观”是一种理念,它融合了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是课堂教学必要贯彻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文围绕地理生活教育、课堂问题引导和优化课堂结构三个层面来为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大地理观,以期为构建高效高中地理课堂而提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中地理大地理观课堂教学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5-0167-01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入更多人才,因此,教育改革是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的,当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改革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如何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主体性发挥,如何走出“知识型”人才的传统理念,向“创新型”人才模式跨越和发展,成为了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大地理观”渗透被许多高中地理教师提上议程,这一观点是建立在传统的地理知识基础上的,力求通过大地理观的渗透,改观学生的地理“知识观”、地理“副科”观、地理“简单”观,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客观认识。

对此,本文对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大地理观”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期为构建高效高中地理课堂而提供建议和意见。

1 构建生活教育,渗透大地理观
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地理知识,这些知识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又是渗透大地理观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导入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具体认识。

如在讲“城市空间结构”时,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现某城市(最好当然是学生们都较为熟悉的城市)的图片,然后将近年来该城市的相应变化,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等进行一一呈现,进而提出问题:与农村相比,城市的特点在哪里?为什么会有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引导学生们向“区位”方面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引出空间关系。

生活教育其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生活这个地理知识的“内因”进行互动与合作。

然而教师为个体,学生为群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因学生数量多而无法顾及全面,因此,在生活教育中,生生互动是为一个构建生活教育必要的补充。

如在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时,先以“法国巴黎推出公共饮水机”为背景材料,为学生们提出一个探究课题“人类该怎样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们结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激励他们自主探究。

学生之间很快展开互动,并得出了不同答案,有的说可以开源节流,有的说可以均衡生产,有的提议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还有的提到了计划生育。

讨论之后,由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而向全体师生汇报本小
组的合作学习成果,阐述本小组成员的见解与观点,发言完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和不同意见,同学们一起进行再思考再讨论,最终得出合理结论[1]。

2 以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的多样化
课堂提问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2],但每个主题原理具有关联性,回答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能考量出学生对某个论点的整体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围绕某一课堂主题进行提问。

如在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课时,笔者着重强调了两个主题内容,一是自然资源与利用,二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中第一部分的提问以2009年俄、乌两国因石油天然气引起的争端,并引发了德国等一些国家能源短缺问题背景,让学生对三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
①从自再生性质与自然属性来看天然气,它分别属于哪种自然资源?西欧天然气少于俄罗斯,又反映出了自然资源的哪些属性?
②德国的哪种能源资源储备量最高?德国在自身资源储备量较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进口能源?
③从背景材料中,你发现了西欧在天然气储备与进口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请对西欧各国如何保障本土能源安全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结合图形进行解答,如图。

①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利用比重(包括石油、煤矿炭、天然气)比生物能源利用时间超过多长时间?
②世界能源进入煤矿炭时代的时间大约在什么时候?
③导致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3 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课堂组织的核心部分,优化课堂结构,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分解和渗透知识,同时也优化了知识的发生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观。

如“农业区位的选择”一课,笔者将该课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呈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鉴于高中生的自主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教师可采用“询问”的方式来呈现知识。

例如,教师(表述):给同学们三个选择来认识新知识:①图片和视频;②问题;③课文。

大家选择哪一个?随即以学生选择的方式导入课题。

第二,渗透知识。

首先由教师来提取关键词:农业区位、定义、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随后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对关键词进行逐条剖析和研究,如什么是农业区位,农业区位的定义,等等。

第三,课题练习。

在课堂练习中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问题。

例如:①假如把荔枝移植到东北三省,它会不会生长?为什么?②反季节瓜菜基地的建设应用了哪些原理?等等。

综上,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大地理观”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的,其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展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对学生所学进行了很好的巩固,而这些要素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庆菊.高中地理学习小组分组、建设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 2014,(44):157-158.
[2]任鹏.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5):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