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4张PPT)
心学鼻祖陆九渊的思想
(1)陆九渊的本体论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是理
(2)陆九渊的求理方法
理在心中,向内探求,反省内心
小讨论
以“心”为世界本原的理论属于“理学”的范畴吗? 陆九渊是否认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的说法?
小 结:朱陆的基本主张
朱熹
陆九渊
世界 世界的本原是理, 世界的本源是心,
宋明理学
——儒学的复兴与发展
一、儒学的危机与复兴运动 (理学兴起的背景)
二、先哲们的思悟与分歧 (理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信仰的力量:塑造与扼杀 (理学的影响)
南朝梁武帝名萧衍, 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 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 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 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 中宰相”。后梁武帝又 “舍道释佛”,以皇帝之 身出家,三次“舍身”同 泰寺,他的大臣们前后用 赎身钱至三亿万,才把他
小检测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
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熹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
此理而已。
——陆九渊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
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朱熹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
唐中后期,韩愈以抨击佛道为旗帜宣扬儒学复兴;
北宋儒家学者们试图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二、先哲们的思悟与分歧
1、理学的开创——北宋五子 (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挂卦,试图 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 (4)程颢、程颐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为“天 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 界是“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8张)PPT课件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6
道教为什么能够对儒学产生冲击呢?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 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11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则天称帝后……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同时广建寺院,普度僧尼,大 兴佛法,佛教迅速发展……。
高宗在封禅泰山后,到曲阜致祭孔子,赠以太师的头衔。武则天天授 元年封孔子为隆道公。玄宗在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完毕,也到曲阜孔子宅 致祭。开元年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令西京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府学内, 孔子均南面而坐,颜回、仲弓、冉有、子路、子游等十哲东西侍列,都封 赠公侯。
(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与朱熹(集大成者)
19
二、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有 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
①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
——《“三教”并用的大唐时代:尊儒崇道不抑佛》
12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 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13
一、理学产生背景
1. 儒学困境
(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 (2)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
一
二
三
二、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 背景 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①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 二程 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北宋) ②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代表 ①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人物 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朱熹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 ③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 不是求科学之真 ①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 历史 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影响 ②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第 3课
宋明理学
课 标 阐 释 1.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儒 学的发展历程,认识三教合 一局面出现的原因及产生 的影响 2.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 景,概括理学的主要代表人 物及其基本主张,分析程朱 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3.结合理学的基本主张,分 析理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 地位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空 构 建
典例剖析 【例题1】 清代史学家戴震曾说:“宋以前,孔孟自孔孟,老释自老 释……宋以来,孔孟之书尽失其解,儒者杂袭老释之言以解之。”这 表明宋代理学的突出特征是( ) A.通经学古 B.救时行道 C.吸收佛道学说 D.倡导道德教化 题目立意准确解读历史材料,根据材料信息解决历史问题,是历 史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本题旨在通过对清代史学家对理学评价 的解读,考查从历史材料中准确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题指导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理学的特征,但题目材料中戴震叙 述的是宋代儒学家根据佛道的精神解释儒学,援佛入儒、援道入儒, 儒家学说进一步丰富。故选C项。 答案: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 (1)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的新儒学最突出的特点。 (2)根据史料,就内容来看,新儒学取得了怎样的新突破? (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看待宋代儒学的新发展? 提示(1)既继承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念,又汲取了佛教的合理成分, 在继承中得以发展。 (2)开始系统地探究人的灵魂的特性、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哲理 化的问题。 (3)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任 何思想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根据时代的需要有所创新,才 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 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兼容并蓄、“和”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
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3.主要思想:
二 哲学观 (核心) 伦理观 程 朱 熹 天理 ”是宇宙万 “_____ 物的本原,主张先有 理后有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三纲五常 是人 天理就是_________, 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性论, 存天理,灭人欲 ” 强调“______________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 ___________, 学之真
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
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
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
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 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四 通处。 ——《二程遗书》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心外无物 ①哲学观:宣扬“_________”“心外无理”。 致良知 ②认识论:提出“______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文化教育 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_________ 了深远影响。
【易错辨析】三教合一≠三教统一
“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 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一、判断正误 1.为应对佛教、道教对儒学的挑战,北宋儒家学者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 × ) 提示: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 ,率先提出复兴
儒学的是唐代的韩愈。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这里的“理”主要是指天体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 (2)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 教科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_
朱熹:“敬者,主一无适之谓。” “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 也。”“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 一义。”
• 社会人的底线,源自内心和外力的双重约束,外力表现为制度规则,而 内心的约束,其实就是来自于“诚”与“敬”。
• 诚,“发于精诚,不欺人,不自欺。” “不欺人”源自“不自欺”,说 到底,还是君子慎独,从哲学解释,归宿于道德诉求。
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一:何为“理”?何为“理学”?
• 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程朱理学
材料一:宇1)宙“之天间理一”理是而宇已宙万。物天的得本之原而,为先天理,后地物得。 之而为地。(核心) 材料二:其2)(“理理)”张之体为现三在社纲会,上其是纪儒之家为道五德常伦。理, 材料三:人即三伦纲者五,常天。理(也道。德“观父)子君臣,天下之定 理”。 材料四:3“)社天会理观存:则存人天欲理亡,,灭人人欲欲胜则天理灭”。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吃人” 。
──鲁迅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宋·文天祥
——明·于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 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 朱熹《四书集注·中庸注》:“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 也” 。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8张PPT)
于哪里?
内心反省 黄宗羲评价王阳明时说“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21
陆王心学
2.明代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正心诚意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 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 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 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王守仁
28
14
程朱理学
这个贞妇烈女数量的增幅,跟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 崇的轨迹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程朱理学从在野的 政治学说蜕变成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它的约束对象就 开始发生了错位。——吴钩
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
15
程朱理学
材料一:有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试用了9种不同的方法 自杀,在受了98天的折磨后,终于自杀成功。死后,她 被当做了女子道德楷模。于是一个刚订婚就死了丈夫的 19岁少女,她的父母逼迫女儿绝食7天却没有成功。很多 人为失掉一个道德模范感到遗憾。——《五四运动史》
27
王守仁,十八岁时开始苦读朱熹的书。 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金光大道:格物 穷理。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 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王守仁就开始 “格”上自己家的竹子了,就这么没日 没夜的“格”,不吃不喝的“格”,雷 打不动的“格”,每天呆呆的看着这个 有“理”的竹子,终于,王大师被“格” 病倒了。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 的话是对的吗?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 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4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2.唐代:韩愈、李翱,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韩愈
反对佛道、提出“道统” 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47张PPT)(优秀版)
•主题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 原
“心”是万物的本 原
不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同
点
修养论 强调“格物致知”
(方法论)
(通过外物求“理 ”)
“心即理”“致良 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欲求
?
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峻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①佛教盛行。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 得到统治者支持(汉明帝建白马寺)、主张“神不 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辈子忍受 苦难,下辈子就进入极乐世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 成,尊老子为教主。讲求道法自然,修炼养生,长, 生不老,希望成为神仙。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辨析】程朱理学是很深奥的内容,很难理解。学习 时理解程朱理学的含义,如在理学家看来,“理”是 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存在的普 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 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 在地联系起来。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 远。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 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
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 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 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57张PPT)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
为五常,盖皆此理之 上帝的意志。
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反映: 目的——从哲
请思考:程朱理学认 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它反映于哪些领域?
社会上——儒学家高伦度理论道证德专,即 三纲五常。 制统治和君臣 灭人人欲身上”—。—人父 的性子合,等理“级性存秩。天序理,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同:“格致”与“实践”相似。强调通过对外
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来求取“真理”。
异:“知”不同。
“格物致知” 要“明理”,即儒家伦理道德 (唯心); 实践出真知:是指客观规律和真理。(唯物)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四德” ——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
•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 道德规范, 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 需要,根据“ 内外有别”、“ 男尊女卑”的原则, 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 的规范要求。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 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 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 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 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 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周礼·天官·九嫔》)
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 2、儒学本身的问题与缺陷(如思辩性、理论
性的不足) ,使人们对儒学产生了怀疑。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 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时人将 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事佛, 随着“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 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 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 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三、影响
材 消料极一::①用饿三死纲事五小常,维失系节封事建大专。制—统—治(。宋)程颐
材料二:②天束理缚存了则人人们欲的亡思,想人(欲尊胜卑则等天级理观灭念。、重男轻
女、重礼轻法等)。
——(宋)朱熹
材 不人料利死三于于:中③法国上封,的以建犹近理社有代责会怜化其后之。下期者,,,而阻死在碍于下了理之近,罪代其,自谁人然怜人科之不学?胜的…指发…数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二、派别
2、陆王心学
(2)明中期““致王阳”明就”是主张达:到; “良知” 材料一:万事即万本物心之,理不是外人于所吾心固。有物的理善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性理,,就无是物理“矣理。”“心。外无“物致”良“心外无 理”。 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深入认识
故事一:《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 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18张PPT)
图1
图2
陆王心学
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阳明 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 问王阳明。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 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 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 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 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有个王阳明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 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 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 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 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请思考:这类浸润了理学精神价值与道德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 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 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 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 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 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 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 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 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 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 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请思考:这个故事反映 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后 生 长 于 先 生 。
眉 先 生 , 胡 后 生 ,
程朱理学
阅读课本P.13,归纳程朱理学的 主要思想。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 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 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 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 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 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 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共20张ppt)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三教合一
佛教传入和佛教盛行
不 世界观 同 哲学范畴
点 方法论
程朱理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外在)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点
影响
?
天理为何会影响社会、影响个人?
(3)时代: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 的联系。
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 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 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 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白马寺
龙门石窟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 建了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 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 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东汉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一方面宣扬教义,
一方面开始本土化过程。东汉末年,道教正式形成,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课件(共21张PPT)
C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湘阴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
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C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更强调封建的伦理道德为核心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湘阴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2、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
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2017届第一轮历史复习
(必修3·1)
第3讲 宋明理学 考纲要求:宋明理学
湘阴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知识结构 重点探究
巩固练习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 学的发展。
湘阴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知识结构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
背景: 三教
合一
神有了新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共36张PPT)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创立背景 (二)创立过程 (三)历史影响
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 ①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必 ②传统儒学自身的局限性:缺乏理论性与思辨性
要
③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 统;北宋需要复兴儒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性:
⑵ ①唐中期和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合一为理学 可 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唐代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二)创立过程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 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1.创立:
哲学思想:
“天理”是万物本原, 先有理后有物
二程的思想 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识论: 格物致知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 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 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 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 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 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 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王阳明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 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 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 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 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 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 它并不存在。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教合一”的史实,理解理学形成的背景。
2.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张,比较二者的异同。
3.比较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理解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4.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
栏目索引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
①儒学吸收
、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三教合一
一道教佛教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大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三教合一韩愈“三教合一”不是儒学、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n 误区警示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
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思想主张
(1)北宋的程颢、程颐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
直接联系起来。
③提出“
”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佛道伦理道德程朱理学
二格物致知
(2)南宋时期的朱熹
①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之善
官方哲学
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理学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
n 误区警示(2)朱熹编著的《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四书章句集注
1.南宋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主张
①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反省内心陆王心学
三
②吸取佛教思想,宣扬“
”“心外无理”的命题。
③在认识论上,提出“
”“知行合一”的学说。
(3)评价
①继承和发展了
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②其“知行合一”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心外无物陆九渊致良知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哲学。
n 误区警示
方法总结1.结构图示
2.列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比较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同特点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
的阶段,内容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物质世界,
要么是“理”,要么是“心”
实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
世界
的本原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
心外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
即理也”
认识事
物的方法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哲学观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主题一 程朱理学
史料探究
1.本体论
材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探究 (1)从材料看,“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什么?体现在社会上又是什么?答案 人性。
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
(2)朱熹是如何看待“天理”和“人欲”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朱熹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其根本目的是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专制统治。
2.认识论
材料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探究 材料体现了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该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 (1)格物致知。
(2)学习必须脚踏实地。
深入探究,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史论总结
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1)世界的本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2)认识论: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通过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内部的“理”。
(3)人性论:在人性论上,主张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
2.程朱理学的特点
(1)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主题二 陆王心学
史料探究
1.本体论
材料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卷十一探究 材料反映了陆九渊怎样的思想?指出其哲学属性。
答案 (1)“心即理也”。
(2)主观唯心主义。
2.认识论
材料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宋元学案》卷七十七《槐堂诸儒学案·朱先生泰卿》
探究 材料反映了陆九渊怎样的求“理”方法?
答案 主张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史论总结
1.陆王心学的特点
将一切事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内在的主体性取代外在的客体性。
2.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
(1)从核心主张看: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与汉代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
(2)从突出特点看: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3)从体系看:宋明理学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由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随堂达标检测 123456
1.唐朝诗人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
A
”的思想特点。
这说明唐朝时期( )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已经衰落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产生
解析 材料表明白居易既信道又礼佛,柳宗元是儒佛兼信,说明唐朝时已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答案为A。
A
2.理学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 )
A.朱熹
B.王阳明
C.陆九渊
D.程颐
解析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
程颐是理学的主要创立者;陆九渊是心学的创立者;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
C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解析 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质上是强调以封建伦理道德压制人的欲求,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4.“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救国治国之术
B.“天理”
C.“知行合一”
D.“民贵君轻”
解析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民贵君轻”
是孟子提出的,程颐的主要思想是“天理”。
B
5.“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 )
D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解析 根据材料“人心”“良知”可知,这首古诗反映的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
材料二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卷十一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理”的共同含义及在“穷理”上的不同途径。
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