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指南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2009-2010版)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2009-2010版) 内容简介:为适应世界卫生组织不断深入推进患者安全可:作的形势和我国新医改方案的发布.根据2008与2009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新方案的要求编写本书就实有必要。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一书对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手册》进行了大篇幅的修改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例如手术安全核查表、患者安全、患者参与等内容,并附有原文的参考文献。
本书内容更丰富、更科学、更实用、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本书对促进医院全面的质量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医患和谐起到了有益的指导作用。
目录:《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序言.《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前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相关宣传材料的函第1章绪论一、确保患者安全承诺书二、主动防范风险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三、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四、迎接新挑战,关注患者安全五、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六、护理工作与患者安全七、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第2章背景与现状一、国际背景二、国内现状第3章患者安全目标与具体措施一、《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二、《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三、《2009—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四、实施2009-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的主要措施与适用范围第4章实施“患者安全目标”评价用表第5章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一、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二、卫生部2009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三、各医院都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四、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五、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六、《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试行)使用说明第6章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情况调查一、评价的方式二、评价结果的表达三、评价结果的报告第7章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重点培训内容一、安全科学研究进展与安全目标解读二、构建医院安全文化三、医疗风险的预防第8章患者参与共同避免误诊风险一、观察明确二、谋诸询问三、溯本究源四、亲识其症五、治多知悉六、勤于思考第9章医疗意外风险一、意外的性质二、可以预见而未预见三、客观存在却难以预见四、已预见却难以避免五、意外的责任认定第10章并发症风险第11章手术相关风险卫生部、医政司、医管司指导、中国医院协会科学出版社定价:19.8元2009年11月新书。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2)确保医疗用品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诊疗环境。
3.信息支持
(1)建立患者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实时监控和分析。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患者安全事件上报和处理的效率。
十、考核与评价
1.建立患者安全考核评价体系
(1)将患者安全工作纳入科室及个人绩效考核,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2.建立患者安全事件上报制度
(1)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患者安全事件,为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对上报的患者安全事件进行追踪调查,查明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3.加强患者满意度调查
(1)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意见建议。
(2)根据调查结果,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1)建立患者安全持续改进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促进患者安全工作不断完善。
2.定期反馈与公开
(1)定期向全院公开患者安全工作进展和成果,提高透明度。
(2)接受社会监督,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持续提升患者安全水平。
十三、风险管理
1.识别与评估
(1)系统性地识别和评估患者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
(2)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开展第三方评价
(1)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医院患者安全工作进行评价,提供客观、公正的建议。
(2)根据第三方评价结果,持续改进患者安全工作。
3.内部监督与审计
(1)加强内部审计,确保患者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设立患者安全举报渠道,鼓励内部监督,防止患者安全事件发生。
十一、跨部门协作
1.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2、提高用药安全3、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4、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5、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6、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9、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一章认定、识别系统目的:完善医疗过程中重要环节的认定与识别系统,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防范识别错误。
要求:一、健全与完善患者识别制度,尤其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二、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具体措施:一、强化各项查对制度的实施,严格执行“三查八对”1、转抄的医嘱要做到二人核对,转抄者医嘱本、医嘱单上签全名。
2、每周总查对医嘱2次,包括床头标记和各种执行卡,并有查对登记本,查对人员要签全名。
3、执行一切医嘱均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备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4、一切药物准备后要有第二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特别是使用毒、麻、限、剧药及静脉用药,更要反复核对。
5、清点和使用药品时,要检查药品标签、批号和失效期,瓶盖及药瓶有无松动及裂缝,药液有无变色与沉淀,任何一项不合标准者均不得使用。
6、给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麻醉药在使用后要保留安瓿备查,并进行登记。
7、输血前要经两人查对(查对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溶血现象,血袋有无泄漏、输血量、供血者与受血者的姓名与血型、交叉配合结果等),并在医嘱单、输血单上签名,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反应,血液输完后保留血袋备查,确无问题后方可处理。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二章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第五条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第六条严格药物管理,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错误。
第七条加强患者身份识别,防止医疗差错。
第八条保障患者隐私权,防止患者信息泄露。
第九条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第十条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感染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加强患者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三章责任制度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明确各级医务人员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对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持续改进患者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章培训与教育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管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教育。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医疗机构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指南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指南1. 减少医院感染目标-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医疗安全。
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消毒灭菌。
- 加强病房空气质量管理。
-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2. 提高药物安全目标- 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措施- 加强药师与医护人员的沟通,确保医嘱正确执行。
- 定期对药物进行安全性监测。
- 开展患者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 预防跌倒目标- 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措施-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防跌倒措施。
- 加强病房地面防滑处理。
- 对患者进行防跌倒教育。
4. 提高手术安全目标- 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措施-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加强术后患者监护。
- 提高医护人员手术技能水平。
5. 优化患者信息管理目标- 提高患者信息准确性,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措施- 加强患者信息录入审核。
- 采用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
- 对医护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培训。
6. 提高急救技能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措施- 定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 加强急救设备设施配置。
- 开展急救知识普及。
7. 预防压力性损伤目标- 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措施-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
- 加强床铺柔软度管理。
- 对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预防教育。
8. 提高患者满意度目标- 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措施- 加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训。
- 完善医疗设施设备。
- 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改进医疗服务。
9.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
措施-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
- 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 对医疗差错进行严格审查,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10. 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保障患者安全。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医院的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首要责任。
为了确保患者在医院期间的安全,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制定了"十大医院患者安全目标"。
以下是关于医院患者安全目标的内容,包括了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的举例,以确保文本的丰富性和字数不少于600字。
1. 减少医疗相关感染医院患者安全目标之一是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和患者正确有效地洗手。
此外,医院还可以推行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以减少感染风险。
例如,手术前使用抗菌剂可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2. 减少药物错误药物错误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事故之一。
为了减少药物错误的发生,医院可以推行多项措施,如使用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和条码扫描,以确保正确的给药。
此外,医院还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使用的认识。
3. 提高手术安全手术是医院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然而手术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提高手术安全,医院可以确保在手术前进行正确的手术标记过程,以减少手术错误。
此外,医院还可以推行手术团队沟通的标准化,以确保手术期间各个环节的无缝协作。
4. 预防跌倒和坠床跌倒和坠床是患者在医院期间常见的意外。
为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医院可以采取多项措施,如给予患者适合的辅助工具,确保病房内的环境安全,如安装扶手和防滑地面。
此外,医院还可以提供帮助患者移动和行走的培训和指导。
5. 强化医疗器械安全医疗器械是患者在医院期间使用的重要设备。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医院可以实行严格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医疗器械。
此外,医院还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正确地使用和操作医疗器械。
6. 提供恰当的疼痛管理疼痛是患者在医院期间常见的症状之一。
为了提供恰当的疼痛管理,医院可以通过识别和评估疼痛水平,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此外,医院还可以提供疼痛管理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了解不同类型疼痛的管理方法。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主要措施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主要措施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
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二)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三)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一)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
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
(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一)落实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尽可能降低医院相关感染的风险。
(四)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并持续改进。
(六)严格执行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流程。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一)明确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二)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明确“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如临床检验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及其他涉及患者生命指证变化需要即刻干预的指标。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一、患者安全目标
1.确保有效的药物管理和治疗
2.提高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度
3.改善患者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情况
4.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率
5.促进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安全
6.提高护理质量
7.改善患者的护理隐私保护
8.改善护理服务的连续性
1.规范药物管理
(1)建立健全药物管理制度,以确保药物的正确用药
(2)规范药物调剂、缴库、进货、收回、处置等环节
(3)增强药物管理监督力度,实施药物质量及药物安全审查(4)建立合理有效的临床用药指南,定期更新
2.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1)提高护理员的专业水平和护理知识
(2)建立完善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
(3)强化护理质量控制和改进
(4)提高护理满意度,定期评估护理效果
3.改善患者隐私保护
(1)建立严格的患者隐私保护机制
(2)及时向患者提供护理信息和治疗方案
(3)建立患者护理信息记录系统,加强信息管理
(4)定期审查患者信息的访问权限
4.加强患者感染控制
(1)安装温度检测仪和湿度检测仪,定期检测患者环境(2)实施和完善护理流程。
2023年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2023年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每一年都有新的患者安全目标被提出和实施。
对于____年,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综合性的实施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且有效的医疗照顾。
以下是一个包含七个关键领域的实施方案,每个领域都包括具体目标和实施策略。
领域一:感染控制目标: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感染控制的质量和效果。
策略:1. 开展规范化的感染控制教育和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并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指南。
2. 强化手卫生的监测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意识。
3. 设立和执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患者积极筛查和隔离措施的执行。
4.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监测感染控制相关的数据库,以便及时分析和采取有效措施。
领域二:药物安全目标:减少药物错误的发生和增加药物安全的措施。
策略:1. 实施多重核对机制,包括药物订单、药物配比和药物给予过程的核对。
2. 推广使用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和电子处方,增加药物管理和监测的准确性。
3. 开展关于药物安全的教育活动,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物安全意识教育。
4. 建立药物安全委员会,负责药物错误的审查和反馈,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和程序。
领域三:手术安全目标: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
策略:1. 强化团队合作和沟通,确保手术前的确认程序和手术过程的密切配合。
2. 开展手术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培训,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3. 实行严格的手术材料和器械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保证手术安全。
4. 持续监测和评估手术安全的指标,及时调整和改进手术安全相关的措施。
领域四:病案质量与安全目标:提高病案质量和安全水平,保证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策略:1. 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制度,包括电子病历的建立、病案质控和审核工作的开展等。
2. 加强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培训,确保病案信息的准确、完整和规范。
3. 引进信息技术,提高病案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评估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补充)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实施双向核对程序,先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核对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身份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对科室的重点患者、特殊患者及重点科室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区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等的相应管理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柜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并认真遵循。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过敏及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加强巡视、观察,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严格执行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登记、上报记录。
8、对于新药特殊药品使用前要学习、了解其药物的疗效、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9、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执行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
2022年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2022年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___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开展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活动,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活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医患沟通和查对制度,改进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严格贯彻落实___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消除医疗护理隐患,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成立实施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组长:原天平副组长:赵泽郜春龙成员:高兴荣、胡秋霞、范俊枝、马丽娟、董志良及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三、具体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二)、保证用药的安全;(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嘱;(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机值”报告制度;(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六)、清洁的医疗,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四、主要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手术(麻醉(范本)室与病房、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解读(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解读(版)一、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1. 目标解读:确保在医疗活动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避免医疗差错和意外事件发生。
2. 实施措施:(1)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登记、腕带佩戴、床头卡放置等。
(2)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的核对,特别是在执行医嘱、进行治疗、护理操作等环节。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
二、加强患者用药安全1. 目标解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
2. 实施措施:(1)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物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
(2)加强医护人员用药知识培训,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3)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用药正确。
(4)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三、预防患者跌倒坠床1. 目标解读: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2. 实施措施:(1)加强患者安全评估,对高风险患者采取预防措施。
(2)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全,避免地面湿滑、障碍物等。
(3)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跌倒坠床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4)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四、预防患者误吸误食1. 目标解读:确保患者饮食安全,避免误吸误食导致的意外事件。
2. 实施措施:(1)加强患者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2)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饮食安全的培训,提高饮食护理质量。
(3)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饮食安全教育,提高饮食安全意识。
五、加强患者隐私保护1. 目标解读: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
2. 实施措施:(1)建立健全患者隐私保护制度,规范医护人员行为。
(2)加强医护人员隐私保护意识培训。
(3)加强患者隐私保护设施建设,如设置独立的治疗室、咨询室等。
六、提高患者沟通效果1. 目标解读:加强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 实施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沟通能力。
(2)建立健全患者沟通渠道,如设立患者投诉箱、热线电话等。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主控部门:医务部护理部1.管理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2)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要求:2.1腕带管理:(1)急诊、住院患者均需佩戴识别身份的腕带:(2)腕带标识清楚,需注明患者姓名、出生年月、住院号、性别、药物过敏名称等信息,红色腕带代表药物过敏者,蓝色腕带代表无药物过敏史者;急诊昏迷、神志不清的无名氏患者佩戴的“腕带”,标记为“无名氏+大写字母”作为临时姓名。
(3)佩戴腕带前需核对患者信息。
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保证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
患者出院时及时取下腕带。
2.2识别方法(1)院内所有场所都应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
(2)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3)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2.3在以下情况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
(2)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血库、检验中心、医技检查科室等任何与患者有关的诊疗活动。
1(3)在交接患者的关键流程中,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2.4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措施(1)患者门诊就诊、入院身份核对1)门诊挂号处:患者需填写挂号信息单或持有效证件挂号,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
2)入院患者身份核实要求:a)所有类型患者身份(医保、市外医保、农合、自费)入院前均须核对。
b)门诊入院患者由入院登记处负责核对,急诊入院患者由急诊护士核对,方能办理入院手续,并在《入院证》反面记录核对情况;因故未能当时进行身份核对(未带证件、病情重等),由门、急诊与收治病区当值护士进行书面交接。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2015年版为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推动我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特制定本方案;一、管理组织及职责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患者安全目标实施过程重要事项或问题的决策,日常组织协调工作由质控科负责;2.各职能部门针对主管领域中涉及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的内容,完善相应的制度、流程,组织培训并督导执行,保证患者安全目标的有效实施;3.各业务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管理工作,科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各项措施,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作为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推动患者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二、患者安全目标及主要措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效识别患者身份1.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信息科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健全与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重点是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5.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记录;(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工号,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履行知情同意手续等已经全部完成;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3.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1.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2.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3.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4.环境;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5.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级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2.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3.严格执行听似、看似等易混淆药品的管理规章制度;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品说明书应用;6.有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操作规范及输液反应应急预案;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医院能集中配制、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7.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发现严重、群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资料证明 ;8.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9.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六)严格执行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查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3.医技部门“危急值”项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并公布;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1.建立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制度,并落实;2.完善医院环境防止跌倒、坠床的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床挡等;3.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挽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4.建立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置预案和工作流程;5.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1.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2.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3.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建立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2.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1.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 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正确理解与选择;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3.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4.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尽可能降低医院内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如VAP、CTBSI、CAUTI及SS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指南为提高我省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本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患者安全世界联盟、国家卫计委、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相关标准与内容,结合江苏省实际,在患者安全目标七年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江苏省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指南》,旨在推进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进程,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一、总则1、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的基本职责,也是医院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评价医院的核心标准,也是医院永恒追求的目标。
要求获得安全保障更是患者的基本权益。
2、患者安全的核心是避免、预防及减少患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与伤害,内容主要涵盖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心理安全等三个方面。
3、实施患者安全目标要落实各类医务人员的安全责任,开展患者安全状况评价,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创新患者安全的环节管理和预警管理,充分调动患者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医院职工全员参与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
二、患者安全目标1、减少、避免诊疗操作错误。
2、提高检查、用药的安全性。
3、防止意外伤害及其他医源性损害。
4、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患方参与医疗安全工作。
三、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细则(一)减少、避免诊疗操作错误。
1 健全患者识别制度。
1.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
1.2 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制度。
至少将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室)等高危科室中全面实施。
1.3 落实手术、介入或其他有创诊疗操作前的识别制度。
实施者把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代理人)沟通,作为最后识别与确认患者的手段,并有相应记录。
1.4 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
落实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及其与相关医技科室之间等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立病人信息有效流转与共享模式,做到交接规范,记录完整;健全与落实危重患者陪送、陪检制度。
1.5 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患者信息流转、医嘱转抄、腕带标识扫描、诊疗过程等关键环节的电子识别提醒。
2 执行手术与有创高危操作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2.1 建立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相关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手术前与有创高危操作前必备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确认制度与程序,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2.2 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统一规范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时间、标记实施者。
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认定,并签字确认。
2.3 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严格实施“三步安全核查”,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或“有创高危操作安全核查表”及“手术风险评估表”。
3 执行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3.1 落实并执行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高风险有创诊疗操作准入、授权与管理制度及二、三类医疗技术准入与管理制度。
3.2 各项诊疗操作均有诊疗常规或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对相应常规及规程熟悉,并能严格执行。
(二)提高检查、用药的安全性。
1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1.1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并认真执行。
1.2 医技部门(含临床实验室、病理、医学影像部门、电生理检查与内窥镜、血药浓度监测等)有能满足本院急诊、手术与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急、危、重症患者临床需求的“危急值项目表”。
危急值项目及项目数值范围的确定、增减、更改需经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定后执行。
1.3 对“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尤其是对患者的识别及标本的流程(如:标本的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等)与报告等,有可靠途径和规定时间。
1.4 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1.5 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
1.6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
1.7 职能部门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及时更新、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
2 提高对患者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2.1 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及必要的生命救护小组,制定患者发生意外时的急救预案,定期培训、演练、考核。
2.2 各临床及医技检查科室对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突发的晕厥、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等意外情况,现场应急处置及时,措施正确。
2.3 各临床、医技科室备有必要的抢救器材和药品,管理规范,储存位置、清单格式统一,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保障抢救时及时获取。
2.4 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熟悉意外急救知识,全院人人掌握心跳、呼吸骤停识别和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3 建立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制度。
3.1 有紧急抢救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3.2 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床医嘱,护理人员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述确认,双人核查后方可执行(尤其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立即准确记录。
3.3 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查结果,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结果和报告者姓名、科室和报告时间,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并做好记录。
4 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4.1 所有诊疗区药柜药品管理规范。
药品品种、数量、放置、使用、补充、核查和多余药品处理均有相应规定或规范,并能严格执行,做到定人负责、定量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
4.2 注射药、内服药、外用药、消毒剂等严格分开,按药理作用或用途分类放置,标识醒目,全院规范统一。
4.3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须做到标识特殊、醒目、规范,单独放置,不得与其它类药品混放。
4.4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存放、管理符合相应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用登记,定额管理,凭处方取用和补充。
4.5 健全落实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依据临床实际和其他医院用药过程中出现误用风险的实例,列出本院易出现误用风险的药物名录,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
4.6 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和签字,并有电子医嘱的核对流程。
转抄与执行人员对核对程序熟悉,并能严格执行;签字必须及时、规范。
4.7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安全用药审核。
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相关科室、部门“注射药物配伍禁忌资料”式样统一,配备齐全,有杜绝注射药物配伍禁忌的措施,并严格执行。
4.8 健全落实输液、输血安全管理。
严格掌握输液、输血适应症;严格执行输液、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输液、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登记、报告制度,有预防和处理输液、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应急预案、措施与诊疗常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处理及时、正确。
4.9 健全与落实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符合本院实际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报告制度和程序;各病区结合专业临床实际,列出需重点观察不良反应的药物名录,报医院职能部门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认定下发;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概念清晰,具有识别、界定和应急处理不良反应的能力;并做到记录完整、规范。
4.10 临床药师应定期点评处方或用药医嘱,积极参与会诊和病例讨论,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合理用药、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与指导。
4.1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建立健全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医师、药师、护理人员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有监督机制;实行分级管理,临床医师需经培训考核后授予相应级别处方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病原学检测送检率>60%;无越权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用药、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符合相关规定。
4.12 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时,按相关规范要求做好受试者的安全保障。
4.13 简易(方便)门诊配备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坐诊,规定并公示只能为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与普通常见病患者开具处方。
(三)防止意外伤害及其他医源性损害。
1 防范与减少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
1.1 认真实施有效的、可体现多部门协作的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与措施,制定和执行患者跌倒、坠床的处理预案和流程。
1.2 有跌倒、坠床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开展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以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进行的再评估,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1.3 对年老体弱、儿童、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提供推车、轮椅或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
1.4 设置防范患者跌倒、坠床警示标识。
做到标识醒目,内容正确,地点恰当,不易损坏,不易移动,同一警示全院规范统一。
1.5 诊疗区地面干燥,有防滑性能或设施,如床栏、走廊扶手、卫生间扶手及坐凳等。
1.6 建立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相关人员应知晓。
能及时总结分析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完善防范措施。
1.7 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理人员配置原则和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实际开放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之比不低于1:0.4。
2 防范与减少患者发生压疮。
2.1 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2.2 健全落实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及措施,护理人员掌握操作规范。
2.3 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
2.4 无非预期压疮事件发生。
对发生压疮案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
3 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
3.1 贯彻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手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配置有效、齐全、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医院全员手卫生依从性≥95%。
3.2 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3.3 定期对医务人员提供手卫生培训,有手卫生相关要求的宣教、图示,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90%,手术室、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达100%;职能部门有相关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并有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