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民俗文化展》教案03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上美术 4.2民俗文化展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上美术  4.2民俗文化展  教案设计
第四单 元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
课题:第2课民俗文化展(课时:1课时)
对教材的分析和认识
这节课属于欣赏.评述,《民俗文化展》在教材中是对前一课古城镇美术文化的延续,也是为下一课中国民间美术做一个铺垫。在教材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了解民俗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及动手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对学情的分析和认识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欣赏水平。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判断能力相对比较成熟。心理也较成熟,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自我的展示。所以给学生多的展示机会,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学习,了解民俗与美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方法与过程
(l)通过教师引导、讲授、演示、欣赏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特点。(2)通过体会、观察、欣赏民俗文化发展及作品等方法,初步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1、海报主题:
2、内容:
3、色彩:
4、构图:
同学们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这些活动的意义
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色彩和形式及夸张的表现手法)
展示收集的作品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
小组讨论(重点提出对色彩和形式的继承,内容的现代化)
小组讨论海报设计包括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主题展板的设计
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与人的关系。
(3)这么丰富的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在色彩和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鲜艳的色彩和对称夸张的元素是构成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元素。其目的是突出喜庆、欢乐的氛围。是人们不放弃对美好生活追求理念的呈现形式。民间美术和民俗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又传播了传统民间文化。
(四)现在我们运用这些民间美术的元素来制作一幅“民俗文化展”的宣传海报。海报是怎样设计的呢?大家先看一下我设计的这幅海报。思考一下这幅海报有哪些内容?

人教版九上美术 4.2民俗文化展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上美术  4.2民俗文化展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课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调动情绪,查看课上使用工具。

二、导入课题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钟敬文语)。

它流传在老人们的口中,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远古、今朝和明天……三、讲授新课介绍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简介一些节日民俗文化:例: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介绍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例如:年画、剪纸、皮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和民俗风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问:还有什么样的民俗和我们息息相关,广泛探究讨论。

教师:民间艺术品蕴藏了哪些民俗文化?吉祥的图案和颜色隐喻吉祥安康欣欣向荣美好愿望。

红色是我国人民喜庆色彩。

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守岁、爆竹、拜年学生观看大屏幕。

分组交流对春节各种民俗活动的感受。

分组交流讨论,个别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举例说明。

相互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广泛探究。

讨论我们身边民俗艺术品的颜色种类,与之相关的话题展开。

四、课堂实践展示学生的作业。

在班级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展示学生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文字、图片等相关材料。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03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03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与现代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能够简单分析古代与现代之间微妙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欣赏优秀的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设计完成本课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学会保护,提升审美。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古代与现代的美术文化
教学难点
古代与现代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有关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有所搜集。

二、组织教学
小组合作,整理资料以56个民族开始谈起,从而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抛出问题,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三、作品欣赏
展示书中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欣赏,让学生分清楚古代与现代的区别,从几个方面分析。

小组讨论引出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最终给出各组的答案,从古代到现代是怎么样演变和发展的。

四、教学检测
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练习,最后描述自己的设计方案。

五、教学拓展
发现身边的少数民族文化,说说其自身的艺术特点。

六、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对作品的意见,教师给与评价。

板书设计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认识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古代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现代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 4.2民俗文化展 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  4.2民俗文化展  教案

课题:民俗文化展第二课时——中国辽砚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隶属于《民俗文化展》中的第二节课,属于“分析与研究”活动内容。

结合学校地里位置与家乡文化的实际,拓展出一节研究与欣赏的内容《中国——辽砚》。

通过介绍辽砚的历史与发展,欣赏富有本溪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借以深刻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民俗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体会民间美术中蕴涵的强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激发学生爱我家乡,发扬家乡民间美术的热情与信心。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辽砚与当地的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辽砚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 民俗文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 民俗文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民俗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的第2课,主题为民俗文化。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注重实际操作,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 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

-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 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

-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美术基础,对民俗文化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民俗文化。

请你们回想一下,你们所了解的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有哪些?可以举个例子。

学生A:我知道春节有舞龙舞狮,端午节有赛龙舟。

学生B: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家会放孔明灯。

教师:很好,你们已经对民俗文化有一些了解了。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2. 知识讲解教师:现在,请看一下这些图片。

这是春节的舞龙舞狮表演,你们知道这个活动发生在哪个地区吗?学生C:广东和广西的很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

教师:对,舞龙舞狮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

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吗?学生D:我听说舞龙舞狮可以驱邪辟邪,还可以带来好运。

教师:非常好,舞龙舞狮的确有驱邪辟邪的寓意。

那么,端午节的赛龙舟呢?你们知道它在哪些地区举行吗?学生E:我知道浙江的乌镇和江苏的扬州都有赛龙舟教师:非常好,赛龙舟的传统活动的确在很多地方都有举行。

新人教版 美术 九年级 上册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02

新人教版 美术 九年级 上册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02

《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1、将课题分成5个小部分,学生自由组合分成5组。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

(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今天我们要在视频的解说带领下,参观我们中国的民间美术馆。

(二)新课内容由个组的代表解说他们各个传统的民间艺术品。

(三)播放课件,教学知识要点欣赏要点: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

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

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年画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民俗文化展》【创新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民俗文化展》【创新教案】

《民俗文化展》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民俗与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从总体上来看,它包括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总体表现。

使它的学科意义不仅是对象上的,亦是方法上的。

民间美术则是民间固有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下的创造,它不仅是美的欣赏品,而且是民间文化的体现,是民间文化心理和文化面貌的标志。

如果研究民间美术,将它从整体的民间文化中抽出,仅仅进行单一的视角的研究,则视野必然会变得狭窄,只有把民间美术放入民间文化的范畴进行总体研究,才能进入深层,扩展新领域,才能充分显现其意义与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美术已经成为美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范本。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组织学生,调动情绪,查看课上使用工具。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钟敬文语)。

九年级上册《民俗文化展》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民俗文化展》教案、教学设计
3.重难点三: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欣赏民俗文化的美。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时,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想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探究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等方面。
3.设想三:课堂互动,深化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讨论,分享各自探究的成果。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民俗文化。
4.观看一部与民俗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民间艺术》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300字。要求:内容真实、感受深刻,能体现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拍摄一组反映家乡民俗活动的照片,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展示民俗活动的精彩瞬间。要求:照片清晰、文字简洁,能体现民俗活动的特色。
5.学生在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面,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分工合作、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的教学设计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民俗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和进步。
1.对民俗文化的概念、分类及内涵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梳理;
2.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浓厚,但可能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教案 22—23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教案  22—23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课题民俗文化展单元第四单元第2课学科美术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

《民俗文化展》在教材中是对前一课古城镇美术文化的延续,也是为下一课中国民间美术做一个铺垫。

在教材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是了解民俗与民间美术的关系。

旨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学习目标1、艺术表现:了解民俗活动,探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民俗文化。

2、创意实践: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民俗文化,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俗文化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4、文化理解: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对祖国的认识,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发展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重点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艺术性,热爱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谜底导入同学们,老师考考大家,三人同日去观花——打一传统节日。

对的就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你们喜欢春节吗?为什么喜欢春节呢?同学们说的啊都是我们春节的传统民俗。

民俗是指人们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民间风俗习惯。

民俗牵扯的面很广,比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过节学生思考举手回答春节学生回答喜欢因为可以拿压岁钱、可以放鞭炮通过谜底导入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婚丧嫁娶中的各种祭庆活动;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民间、宗教信仰中的仪式;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神话、歌谣;等等。

民俗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

本课我们将通过民俗文化展的活动,来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师板书:民俗文化展观看课件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正课学习讲授新课一、春节的民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你知道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1、贴对联2、舞龙介绍: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包括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绘画、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和制作。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学习,真正理解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多元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感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广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品、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吗?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请看一看这些图片(或视频),你们能从中看到哪些与汉族不同的特点吗?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他们的服饰、建筑和艺术品颇具民族特色。

教师:非常好。

今天我们将学习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们所熟悉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建筑,然后跟我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闭眼想象后)我想到了藏族的长袍和蒙古包。

教师:很好。

你们想象出了一些具体的图像。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2、学习内容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每个方面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民俗文化展单元的第2课。

本课以介绍中国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欣赏、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并能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出来。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美术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和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收集相关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料,准备绘画、手工艺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中国民俗文化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民俗文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包括服饰、饮食、居住、婚嫁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介绍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包括主题设定、展品选择、展览布局、表现形式等方面。

3.示范演示: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示范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

同时,也可以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制作过程。

4.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尝试创作一幅以中国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5.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九年级美术《民俗文化展》参考课件

九年级美术《民俗文化展》参考课件

九年级美术《民俗文化展》参考课件目录•民俗文化概述•民俗文化展的策划与设计•民俗文化展的展品选择与布置•民俗文化展的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民俗文化展的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01民俗文化概述民俗文化的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的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的起源民俗文化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民俗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俗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例如,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以粗犷、豪放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细腻、柔美为主。

民俗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系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02民俗文化展的策划与设计展览主题的确定确定展览主题根据地域特色、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因素,确定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展览主题。

主题调研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主题的文化内涵和特点,为后续的策划和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根据展览主题,梳理出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内容,包括历史、民俗、艺术、手工艺等方面。

内容梳理内容分类重点突出将梳理出的内容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展览板块,便于观众理解和欣赏。

在众多的民俗文化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内容进行重点展示,体现展览的特色和价值。

030201展览内容的策划根据展览内容和场地条件,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营造舒适、流畅的观展环境。

空间布局运用图片、文字、实物、模型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呈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点。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9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9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精品课件

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
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
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
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
天过年的风俗。
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民间美术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年画源 自贴门神画的民间习俗:剪纸与我国民间节日、祭 庆活动息息相关;面塑与喜庆、祭祀、馈赠、祈祷 等民俗活动和民俗风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皮 影表演既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又传播了传 统的民间文化。
贫瘠山区,体现出劳动妇女利用布头布角的勤俭风尚,阳新布贴生动造型与色彩的呈
现,不但好看,而且通过一系列的细密叠缝,较之单纯的服饰更加耐穿和保暖。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民俗文化展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参观满族民俗馆,了解满族的民俗,
探寻民间美术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利用电子产品技术,进行拍 摄、搜集素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为策划民族文化展收集摄影作品。
从而唤起我们保护满族民族文化的 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们
满族民俗文化之美,激发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 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珍爱祖国文化遗产。
使人触目难忘,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阳新布贴长期以来深藏于民间,直到1985
年才被发现。一经问世,阳新布贴即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令世人刮目相看。2008年,
阳新布贴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新布贴的学术研究在于承载了楚文化的遗韵。它多方面体现出的楚文化风格,具

九年级上册《民俗文化展》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上册《民俗文化展》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探讨传统节日的起源、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等。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互补。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小组合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促进共同成长。
3.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完成课题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促进共同成长。
4.反思与评价,Biblioteka 注学生成长过程本案例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培养他们的包容性和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发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例如:
1.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为其设计一份宣传海报,体现节日的民俗特色。
2.家族访谈,了解自己家族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撰写一篇访谈报告。
3.针对本节课所学的民俗文化,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并展开简要论述。
5.实践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创新能力
本案例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种作业形式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民俗文化的魅力。

民俗文化教案初中美术

民俗文化教案初中美术

民俗文化教案初中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提高对民俗文化的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民俗文化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评价民俗文化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我国主要的民俗文化类型及代表作品3. 民俗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引导学生对民俗文化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了解哪些民俗文化?它们有哪些特点?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系列民俗文化作品,如年画、剪纸、土陶、刺绣等,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民俗文化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创作与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任务:以民俗文化为题材,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学生现场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评价与总结(5分钟)1. 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教师总结评价要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民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高审美素养。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民俗文化作品,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将民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他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民俗文化展》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民俗文化展》课件
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 三、寒食东风御杨柳——清明 四、艾符蒲酒话升平——端午 五、年年乞与人间巧——七夕 六、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 七、把酒赏菊倍思亲——重阳
年三十是旧年的最后一天,所谓“月穷岁尽”,也是新年
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界点。大年夜灯火通明, 全家人围炉夜话,通宵不眠,名为“守岁”。晋朝已有守 岁之俗,晋人周处《风土记》说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 谓之守岁。”“守岁”顾名思义是守候新岁。
爆竹烟花 门神春联 买画过年 拜贺新年 春节趣俗 破五 倒贴福字 春节食俗
• 祭祖扫墓 • 春游踏青 • 戴柳插柳 • 荡秋千 • 放风筝 • 祭蚕神 • 清明食俗
清明节
• • • •
中秋节
吃兔嫦祭 月爷娥月 饼儿奔赏
月月

第2课 民俗文化展-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2课 民俗文化展-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2课民俗文化展-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2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民俗文化。

本课通过民俗文化展的形式,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本课也重点讲解了一些与传统民俗有关的词语、文化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了解一些与传统民俗相关的词语,包括节日、器物等;•学习运用课文中学过的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专业词汇,包括节日、器物等;•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1.首先,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民俗文化展”四个字,并邀请学生说出自己对民俗文化展的认识。

2.然后,可以借助PPT或幻灯片等工具展示一些与传统节日、器物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讲解1.开始正式的课程内容后,老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听一遍朗读录音,并简单介绍本次学习的过程。

2.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读一遍课文,强调重点内容及难点单词的发音读法。

3.然后,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讲解,包括:•土地公公与土地婆婆:讲解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神灵,重点讲解土地公公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北方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南方的小年:介绍中国传统的小年和除夕习俗,讲解小年和除夕在中国人心中的意义。

•年宵:讲解年宵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福字和春联:介绍福字和春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强调它们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

4.在讲解中,可以穿插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进行讲解,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练习1.掌握课文内容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当天所学的内容。

例如:•学生自由讨论,讨论自己家乡的特色民俗;•学生在课堂上组织自己的民俗文化展;•学生自由选题,进行民俗文化PPT/海报制作等。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案03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案03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案教学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并使学生喜爱民间美术。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的名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及其分布,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和生活意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播放图片2、导入3、讲授新课:4、提出问题:(1)明间美术的种类有哪些?明间美术与民俗有什么关系?(2)民间美术造型与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画造型有什么区别?老师播放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影像资料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5、播放幻灯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剪纸在我国民间美术种类中,还有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们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

剪纸是最大众化的一种美术样式。

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的风格的剪纸品种。

在我国,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即有用金银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

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纸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门眉上作为装饰只用。

欣赏C 《秦香莲》(北方)和南方剪纸作品各一幅(请学生比较北方和南方剪纸艺术各有什么特点)大体上我国北方以粗犷造型简练为其特点、南方以构图繁茂精巧秀丽为其风格。

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很讲究构图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

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

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能反映出其在生活的实用性。

(二)风筝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

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南北朝时期。

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生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

风筝是集科技与艺术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猜谜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讲解民俗活动、解释吉祥图案的内涵,使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劳动人民创造精神的伟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中把欣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看演示图片提问学生:
1.图中的狮子制作材料和风格有何区别?
2.下面的三幅作品分别采用了哪种表现形式?相同之处是什么?
三、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1.民间美术的魅力不是只停留在它的外在形式上,它还有更深刻的含义。

2.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在家门口贴一个福字,而且一定要倒过来贴,为什么呢?
讲讲“福”字的来历。

3.民间美术中的形象含义:
龙:高贵、神圣、传统
老虎:避邪
龟鹿:长寿富贵
松鹤:长青,松鹤延龄
鲤鱼:鲤鱼跃龙门
喜鹊、梅花:喜上眉梢
牡丹花:花开富贵
帆船:一帆风顺
瓶、如意:平安如意
鸡、如意:吉祥如意
四、陕西的民间美术与当地的民俗活动
1.合阳面花:李秀琴
2.凤翔挂虎:胡深
3.旬邑剪纸;库淑兰
提问学生:这三位民间艺术家有何共同特点?他们的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有何共同点?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五、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1.看剪纸作品中表现了什么节日活动?
2.说说以下节日都有哪些特色民间美术作品?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
3.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民间美术以民俗为基础,来源于民俗。

民俗与民间美术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

丰富的民俗活动,不仅是民间美术创造的源泉,又是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

六、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
1.民间美术对我们现代生活有何影响?找找我们身边的民间美术应用例子。

2.传承和创新对民间美术而言是同样重要的。

对一个好的民间艺术设计师来说,每做一件作品,不是顺手拿来,而是要有所创新,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构思,这才是最重要的。

3.奥运福娃妮妮的设计与北京沙燕风筝。

七、思考:你认为要使中国民间美术发扬光大,应采取哪些具体而有效的保护措施?
八、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