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下》WORD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音乐《上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音乐《上下》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是针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上下》这首歌曲而设计的。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感受到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形式,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应能够:- 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能够用正确的发声和节奏演唱歌曲;- 掌握歌曲中的重要词汇和意义;- 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步骤1. 引入歌曲:播放歌曲《上下》并让学生先听一遍,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1:复基本节奏和旋律概念,引导学生模仿节奏和旋律的表达方式。
3. 活动2:分段学唱歌曲,重点讲解每一段歌词的含义和发音。
示范唱歌并引导学生跟随。
4. 活动3:让学生自由演唱歌曲,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
可以组织小组演唱比赛,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5. 活动4:分析歌曲中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表演的方式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可以按照情节设计小短剧演出。
6. 结束:回顾研究内容,鼓励学生整理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发挥表现力;-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歌曲中的重要词汇和意义;- 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参考资源-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上下》歌曲录音以上是针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音乐《上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并培养艺术欣赏和创造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上下》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上下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上下位置的关系;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语言描述,表达物体的上下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上下位置的经验,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上下位置的表达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上下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表达物体的上下位置,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准确表达物体的上下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书本、玩具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玩具或物品,用于观察和操作。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生活情境,如家庭、学校等,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情境,如家庭成员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看爸爸妈妈和我们在家里是如何站立的?谁能用上下来形容一下?”让学生回答,引导他们感知上下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书本、玩具等,提问:“这些物品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谁能用上下来形容一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准备好的物品,如玩具、书本等,摆出不同的上下位置关系。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单元《上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能够正确辨别上下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能够正确辨别上下位置。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卡片、小玩具、课件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画笔和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小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玩具的上下位置。
2. 讲解上下概念:通过卡片和小玩具,向学生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3. 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对方的玩具,并用语言描述玩具的上下位置。
4. 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玩具的上下位置,并互相纠正。
5. 课件演示: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物体的上下位置,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画图,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上下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能够正确辨别上下位置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画笔和纸,画出自己玩具的上下位置。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玩具的上下位置。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里物品的上下位置。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用语言描述家里物品的上下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理解上下方向的相对性,并能正确辨别上下位置。
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部分学生在描述上下位置时,语言表达能力仍需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难点: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四、教学策略:五、教学准备:PPT、田字格六、教学过程一、在故事激趣师:在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树爷爷在森林里面住了几十年了,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觉得很孤单,不过在森林里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经常陪着树爷爷,看小鸟在给树伯伯梳头,小兔在陪树爷爷聊天,仔细观察,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哪只小动物在最下面?生: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师:说得真好,“上下”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小眼睛(看老师),咱们一起来认识“上下”这两个字。
(板书)师:你们能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表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生: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板书)师:说得真完整,谁再来说一遍。
师:好全班一起来说。
师:上面和下面这两个词,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表示物体位置的词。
(指黑板)二、在探究中学习活动一:说一说师:听到小兔、小鸟和树爷爷聊得这么开心,可爱的小松鼠也跑来了,谁来说说小松鼠在什么位置生:小松鼠在中间师:在谁的中间,你能说清楚吗生: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师: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小松鼠的位置吗?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上下(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上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2.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含义及辨别2. 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3. 实践活动:教室里的上、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2. 教学难点: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引出上、下概念。
b.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上、下的含义。
2. 探究新知a. 利用PPT展示不同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
b.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张图片进行描述,教师点评并指导。
c.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上、下概念。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在教室内寻找上、下的例子,进行分享。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
4. 总结提升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上、下的含义及辨别2. 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3. 实践活动:教室里的上、下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下相关习题2. 观察家中或校园中的物体,运用上、下描述其位置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掌握上、下概念的情况良好,但在描述物体位置时,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2. 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较为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针对性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课后作业布置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作业的质量和针对性。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教案概述:教材名称:《上下》教材版本:新北师大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科:数学教案长度:800字以上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概念:“上”和“下”;2. 研究使用“上”和“下”进行位置描述;3. 通过游戏和实物练,加深对“上”和“下”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数学概念:“上”和“下”的含义;2. 位置描述:“上面”、“下面”、“在上面”、“在下面”等表达方式;3. 操练“上”和“下”的用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做一些动作,引发学生对“上”和“下”的认知;2. 概念讲解:用绘画、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上”和“下”的概念;3. 位置描述练: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上”和“下”的物体,并描述位置;4.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帮助学生通过玩耍巩固对“上”和“下”的理解;5. 实物练:分发一些实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上”和“下”的操作练;6. 小结:复今天所学的知识,巩固学生对“上”和“下”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上下》教材;2. 课件或图片;3. 实物物品,如球、积木等。
教学评估:1. 在练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检测他们对“上”和“下”的理解;2. 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题目,测试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左”和“右”等位置概念;2. 利用教室环境中的不同位置,拓展学生的位置描述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定具体的游戏和操练活动,以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2. 需要注意学生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教学辅导和反馈。
以上是关于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的概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上”和“下”的概念,加深对位置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上下的意义.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会上下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初步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一)活动一:给小动物安家1.出示图片:主题图1引入:今天老师从动物王国请来了2位小客人,你们看!谁来了?它们俩一看这么好的环境(指那棵大树),就说:“我们就在这儿安家吧!谁来帮它俩安家(指名贴)2.观察这两只小动物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3.刚才你们观察到这两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上下.板书课题:上下4.谁能用完整话说一说:他俩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5.小松鼠也来了,它也想在这儿安个家,但是,它的家想安在小鸟的下面,小兔的上面,你们说它的家安在哪儿?(自由说,指名贴)6.出示图片:主题图27.教师提问:观察这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呢?(1)在组内说一说.(2)小组汇报.8.思考:刚才我听说小松鼠一会儿在上,一会儿在下,这是为什么呀?(二)活动二:看图回答问题.二、在学生的活动中,加深对上下的认识(一)活动三:给四个小动物分房子教师:你们帮助这三个小动物安了家,其他小动物可着急了,想让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房子,愿意帮忙吗?1.出示图片:分房子1(1)动物王国有一座现成的四层楼,这次分到房子的有:小象、小猫、小狗和兔子(出示图片:动物组图1)这次我们小组合作为它们分房子.(2)分完后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有什么关系.2.小组汇报(1)哪个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2)哪个组还愿意介绍,哪个组愿意把它们说的摆出来?(二)活动四:按要求给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1.我们帮小动物分房子,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特意邀请咱们到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你们高兴吗?2.出示图片:分房子23.教师:你们看!动物王国又盖起了一座新楼房,我们看看是几层?这次它们还想让咱们帮助分一分,不过,这回小动物们有一些小小的要求.4.出示图片:动物组图25.播放音频:小动物分房子1、2、3小熊猫:我第一个搬进了新楼房,我家的上面住着:公鸡、小马、小猴和小猪.小马:我的上面只住着小猴.大公鸡:我就住在熊猫的上面,小马的下面吧!6.小组汇报:三只小动物都搬进了新家,让我们看看它们都住在哪儿?(重点汇报公鸡的不同摆法)7.还有猴子和小猪没有房子,请你们帮忙安排一下吧!(三)活动五:欣赏图画,用上下位置描述.1.出示图片:说一说教师:你们能不能用上下位置来说一说这幅画?(四)活动六:结合生活举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具有上下位置关系的,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教案点评: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游戏。
《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的空间方位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方位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及运用。
2. 上、下方位的识别和运用。
3. 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上、下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上、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3. 操练:通过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巩固上、下的概念。
4. 应用:让学生运用上、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总结上、下的概念及运用,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上、下的概念及运用。
2. 上、下方位的识别和运用。
3. 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练习册相关练习。
2. 观察周围环境,用上、下方位词描述。
3. 运用上、下方位词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上、下的概念及运用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3. 学生在运用上、下方位词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操练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上、下的概念及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一)导入导入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导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明显上下特征的实物或图片,如飞机和海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下》|北师大版(2023秋)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疑问,并及时解答。但从学生的提问中,我发现有些知识点讲解得还不够透彻,导致学生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更加细致地梳理知识点,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上下”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上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在哪个位置的上面或下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上下位置的奥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发现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位置。
4.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观察、讨论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上”和“下”的概念,并能正确辨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上下”的基本概念。上下是描述物体空间位置关系的词汇。它是我们认识世界、描述事物位置的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上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上”和“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相对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上下》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上下位置关系。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教学,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第二课时为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位置关系的认识还是空白。
但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巩固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房子、树、飞机等,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实例讲解。
2.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画有不同的事物,用于学生分组操作练习。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上下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张房子和树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房子在树的上面,树在房子的下面。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小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事物的上下位置关系。
如飞机在白云的上面,白云在飞机的下面。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小卡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如将卡片分成两堆,一堆放在桌子上,一堆放在地上,让学生说出卡片堆的上下位置关系。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黑板展示他们的操作结果,让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上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上下”是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词语,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上下”。
2. “上下”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上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书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上下”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对“上下”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用“上下”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并交流分享。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题目,让学生运用“上下”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检查学生对“上下”的理解和运用。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上下”的概念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上下》2. 内容:- “上下”的概念- “上下”的应用- 实例演示- 巩固练习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玩“上下”位置游戏,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上下”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上下”。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上下》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
上下关系
活动目标:
1、判断上下的空间位置,建立空间概念。
2、学习用上下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重点:
判断上下的空间位置,建立空间概念。
活动难点:
学习用上下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准备:
玩偶小狗、学习单每人一份、彩笔每人一份、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玩偶小狗互相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游戏:跳跳跳
教师拿着小狗跳到桌子上、椅子下、电钢琴上(引导幼儿说出小狗跳到桌子上。
小狗跳到椅子下的句子)
2、游戏:玩一玩
小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请幼儿上台来说说想让小狗跳到xx上或者跳到xx下并用手把它拿到说的地方。
3、游戏:你来说,我来做
教师发号施令小朋友们做如: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放在桌子下,小手放在小脚上,小手放在椅子下等
三、操作练习
1、引导幼儿看图出示学习单
图上画的有什么?分清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
2、交代要求,幼儿分组练习。
3、作业评价
四、活动结束
整理物品。
5.2《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2《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2.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方位进行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上、下方位描述物体位置。
3. 解决与上、下方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上、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上、下方位描述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上、下的现象。
-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上、下的情况?2. 探究新知- 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 指导学生用上、下方位描述物体位置,进行练习。
- 引导学生发现上、下方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摆放物品等。
3. 实践操作- 分组让学生进行上、下方位的实践活动,如搬运物品、找位置等。
- 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4. 巩固提高-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引导学生总结上、下方位的应用规律。
5. 总结反思-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上、下方位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上、下的概念2. 上、下方位的应用3. 实践活动:搬运物品、找位置4.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上、下方位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生活中上、下方位的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上、下的概念和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上、下方位的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科学《上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科学《上下》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科学《上下》,能够了解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特点和变化规律。
-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
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
2. 学生研究物体在水平面上的速度和停下来的原因。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水平面上的运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2.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特点,并记录实验结果。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规律和停下来的原因。
5. 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
-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评估学生在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加深对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美术《上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美术《上下》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并研究美术课程中的《上下》主题。
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能够探索并表达自己关于上下方向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上下方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活动1. 观察实物:- 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体和设施,讨论它们的位置和方向,并找出其中的上下关系。
2. 美术作品欣赏:- 展示一些描绘上下方向主题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 学生通过观赏和描述这些作品,表达自己对上下方向的理解和感受。
3. 形状创作:- 学生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自由创作各种上下方向的形状。
- 学生在作品中尽可能多地使用上下方向的元素,如线条、图案等。
4. 绘画作品:- 学生使用绘画工具和纸张,绘制自己对上下方向的理解和想象。
- 学生可以使用颜色、阴影等元素来表达上下方向的变化和特征。
5. 表演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模拟各种上下方向的场景,如上楼梯、下滑梯等。
- 学生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上下方向的动作和感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表现,评估其了解和掌握上下方向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其对上下方向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艺术作品的欣赏、创作活动和表演活动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并表达上下方向的概念。
这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上下(教案)数学 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上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学习的快乐。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前后”知识时,已经掌握判断前后的方法,需要看清标准和方向,并了解了位置的相对性。
课前对“上下”知识进行了前测,发现大多数孩子可以掌握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但是三个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不是很清楚,同时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也有难度。
因此把以上两点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3重点难点重点是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难点是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老师站在你们的什么位置吗老师的后面是什么2同学们能说说你的前面、后面分别是什么吗3你们说的都非常准确,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判断前后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判断位置需要找到比较的对象也就是标准和方向。
4“前后”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位置关系,大家学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知识,学习之前,老师请大家来听个小故事。
5电脑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和好朋友小白兔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老树说:“行啊。
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小鸟说:“是啊。
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设计意图:创设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提出的生活问题出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那么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6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有: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上下
教学内容:
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
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
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
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
(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
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