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军事家孙武的简介 孙子兵法36计简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武所创的战略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兵法的鼻祖”。
它把战争的原理和作战的方法以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深入浅出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同时也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瞒天过海:指在航行中隐藏自己的目的和航向,以避免敌人发现。
2、声东击西:指使用虚假信息,误导敌人,从而取得优势。
3、攻其不备:指在敌人未准备好之前迅速发起进攻,以取胜。
4、以逸待劳:指以消极的态度和调整策略,避免激烈的战斗,劳而无功。
5、隔岸观火:指通过观察敌人的行动,发现敌人的弱点,从而取得胜利。
6、假道伐虢:指在敌人未发现的情况下,以虚假消息传播,将敌人吸引到自己设下的圈套中,从而取得胜利。
7、指桑骂槐:指利用敌人的自负心理,使敌人暴露自己的真实动向,从而取得优势。
8、借刀杀人:指利用敌人的势力和资源,以及敌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取得胜利。
9、远交近攻:指在远距离上交涉,在近距离上发动攻击,以取胜。
10、以反取胜:指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反击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关系?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关系?一说“孙子兵法”,人们通常会马上连出个“三十六计”,好像“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就是一起的,兵圣孙武的成就就是创作了“三十六计”。
然而这二者之间其实没多大干系。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军事大家,兵家至圣孙武所著。
孙武当年从齐国跑到吴国,被伍子胥举荐给了吴王阖闾,阖闾拜伍子胥为相,拜孙武为大将,当时孙武为阖闾奉上了兵书十三篇,后世称之为《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是什么呢?它是清朝人所著的东西,作者不详,篇幅极短,与《孙子兵法》那种洋洋洒洒的正统兵书不同,《三十六计》简直算是惜字如金的可以。
遇到读不通的人,不看封面还以为这是本成语大全。
往往需要旁人大量的注解才能弄明白。
《三十六计》简单到何种程度呢?它目录倒是分类挺详细,分为胜、敌、攻、混、并、败等总纲,每纲下有6计,分别为一个成语。
每计所言极为精简,至多不过30个字。
例如“美人计”,提到这个名字,许多童鞋可能会以为会有一场惊世奇情,什么貂蝉西施,三国无双...可惜《败战计·美人计》只有:“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
将弱兵颓,其势自萎。
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就这几个字儿,剩下全脑补,反正没点AC之间的文化你也别看啥兵书了。
换个《胜战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又没了。
你以为是《史记·魏公子列传》里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吗?太史公惜字如金都没搞到《三十六计》这种程度。
与《孙子兵法》里面细致的哲、理分析比起来,《三十六计》就像个成语批注,个中内容不做引用,全凭个人积累与脑补,有时候标题本身比其内容提供的思维还要多点。
那么问题来了,《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有什么关系吗?你要说有关系那就有关系,你要说没关系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三十六计》如此简洁,就算想夸它什么继承了前人的思维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啦都没办法。
反倒是《易经》与《三十六计》更为贴合,也不知作者是算卦成痴还是大清研究兵法搞错了方向,《三十六计》总体上充满了《易》中的数理、阴阳概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概述
《三十六计》概述
《三十六计》概述是:
《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
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中国战争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它由东汉的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
他在这部著作中记录了当时中国军事策略中的三十六计,并以此研究战争史。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以其独特的战略思想及其再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的卓著表现而闻名于世。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以其明确的内涵和实用性,与其他古代战略思想不同,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和军事思想,而且有一定的历史思维和艺术思想,可以有效地指导军事实践活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实施计谋”,“布阵”,“军法”,“应对变数”,“使用兵力”,“心理战”。
其中,“实施计谋”专注于人心控制,从内部考虑敌情,谋划文政并建立经济优势。
“布阵”专注于评估军事地形,计算军事距离,洞察军事战术,制定阵地选择计划。
“军法”专注于采取行动的次序,严格执行政治、权力、制度等微观政策。
“应变”专注于预测敌情,采取机动作战,解决变数异常的政策。
“使用兵力”专注于军队的武器装备,策划兵力部署,采取最有利的行动。
“心理战”专注于正确引导兵士,以激励士气,制止叛乱,以及改善兵士心理状态,当面对战争时迅速恢复士气。
三十六计是一部关于山林森林战略的完整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施展战术,考虑各种情形,增强军队的军事实力和强度,有效地减少敌人的力量和优势,实现最终的胜利。
在实战中,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被称为军事的“军事经书”。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不仅改变了东汉时期的军事战术,而且对后世的军事策略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它把以往传统的军事战术概念改变为综合性的“以智取胜”。
它强调尊重军队的核心,重视协同作战,追求灵活机动,破除一元化的思想,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后世的学者们也积极探索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内涵,以及它对现代军事战略的影响。
他们认为,这部著作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杰出作品,它的理论不仅包含了当时的军事战术,而且也反映了军事知识,政治经验和心理状态,以及润物无声的艺术品味。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CH11 孙子兵法与36计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 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 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 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 必败。
《形篇》第四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 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 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 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 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九地篇》第十一
敌国 重地掠 邻国 衢地合交
争地无攻
轻地无止 圮地 行 交地 无绝
散地无战 死地 战 围地 谋
我国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 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 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 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 矣。”
孙 子 兵 法 与 三十六计
东软学院信管系 罗阿玲
目录
一、《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简 介 二、孙子兵法基本思想 三、《孙子兵法》十三篇 四、《三十六计》
一、《孙子兵法》 与《三十六计》简介
1、 孙子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 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本齐人, 后迁于吴国。 司马迁说:“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 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火攻篇》第十二
风凡壁者天火发 起此、,之有火 之四翼月燥日有 日宿、在也。时 也者轸箕;时, 。,也、日者起 。 ,
烟行 火火 必必 素有 具因 。,
库火曰一 ,辎火曰 五,积火 曰四,人 火曰三, 队火曰二 。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简介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孙子兵法》简介,欢迎阅读。
《孙子兵法》简介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
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
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
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
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
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
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著,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
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
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爱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
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
孙子认为,战争的清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
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有哪些?三十六计完整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有哪些?三十六计完整版导语:《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试想文化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试想文化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有些典故用作成语引用。
妇孺皆知。
著名的有“顺手牵羊”、“笑里藏刀”、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李代桃僵”、"混水摸鱼"、"偷梁换柱“、”声东击西“等等等等~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
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
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
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
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
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扩大。
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国(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并赐姓孙氏。
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
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
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
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生活常识分享。
军事家孙武的简介孙子兵法36计简介讲解
军事家孙武的简介孙子兵法36计简介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卒于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孙武的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盛典,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后世人所不可超越的兵法典著。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范围内广泛的被应用。
公元前512年,孙武被伍员推荐给吴王阖闾,那时候他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带着兵法的他被吴王极力赞赏,从此后孙武在吴国军队中大展身手,屡立奇功。
孙武在吴国的三十年,励精图治,立下卓越的战功,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正是他在军事科学方面总结和概括了丰富多面的哲学道理,确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
在孙武晚年时期,他的好友伍员被夫差所杀,孙武厌倦了世事无常,决定退隐,专心修订《孙子兵法》一书,不久后,因为忧国忧民,劳心劳力,又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而亡,最终葬于吴都郊外。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在一些史书上也有人说道,孙武是因为和伍员一起进谏,惹怒了夫差,是被夫差所杀,或是他因为是伍员的好友,被夫差迁怒,最后才被杀身亡。
孙子谋略孙武,字长卿,是战国时期齐国人。
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后世人称他为孙子,孙武子。
是我国骨打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人们尊称兵圣。
曾将《孙子兵法》十三篇,在好友伍子胥的推荐下,献给了吴王阖闾,因此被任命为精灵,带领军队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并得胜归来。
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孙武相信客观存在,世界是不停的运动变化着的,他认为要了解情况,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策略,达到胜利的目的。
孙武的谋略严谨机智,讲究避实而击虚,致人而不制于人,兵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以奇胜。
文化常识:孙武《孙子兵法》
孙武是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学家,后世尊称为孙子,生卒年代不详。
他原来是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
他的家庭,是齐国世袭的贵族。
他最初也在齐国做官,后来因避乱投奔吴国,成为一个流落异国的没落贵族。
这时阖闾做了吴王,任用楚国的伍子胥做谋主,伍子胥同孙武交了朋友,后来便把孙武所著的兵法送给吴王看。
吴王读了很是称奇,便让孙武训练全国的将士。
公元前506年,吴王派孙武担任大将,出动了三万大兵,进攻楚国,五战五胜。
公元前505年,吴军攻占了楚国的郢都。
经过这次战争,吴国一跃而成了当时的头等强国。
孙武给后世留下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学著作。
这部著作,大体是孙武总结春秋时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以及平时和吴王、伍子胥等研究军事的论点,经过后代人长期整理而成的。
今天所见的《孙子》十三篇,就是经过东汉时曹操的选择和删削的。
我国历代的名将都很推崇这部兵法,有些外国的军事学家也很推崇这部兵法。
《孙子兵法》有自己精深完整的体系,对于战争问题、战略问题等,都有比较精辟的分析和看法。
下面我们概括六点,来说明这部书的价值:1.战争的正确指导,在于“知彼知己”。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句话见于十三篇中的《谋攻篇》。
孙武的意思,就是要求在作战时,既要了解敌人的情况,又要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加以比较分析,然后确定战略的计划与战役的部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总的原则指导,即使在今天,用来指导战争,也是正确的。
2.战争的正确指导,在于争取主动权。
孙武对于在战争中争取主动这点是非常重视的。
他说:“善于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他认为争取了主动权,使敌人不知我从何处进攻,处处防守,兵力分散,然后我可以“避实而击虚”取得胜利。
设法造成敌人的弱点,这是《孙子兵法》在军事上表现主动性最突出的地方。
他的办法很多,如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而给以出其不意的攻击,或者给敌人以小利,引诱敌人进攻而将其全部歼灭。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大部分来自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中,是由后人在研读《孙子兵法》过程中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孙武,大家都知道吧,山东人,著作《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孙武被后人尊称为“兵圣”。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三十六种计谋,三十六个小故事,跟着《三十六计》学谋略!
三十六种计谋,三十六个小故事,跟着《三十六计》学谋略!《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申的璀璨瑰宝,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这两本书曾被人赞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
为了便于阅读我们也按照一计一集的形式来逐个讲述。
第一集:上屋抽梯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国被鱼肉,大国争霸权。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个既知天时地理,又知兵法战阵的奇人,人称鬼谷子。
鬼谷子手下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另一个是庞涓。
庞涓应魏国之邀,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自传于孙膑一人。
庞涓当了魏国的元帅,与魏王一同率军进攻楚国,在方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对魏国十分不利.庞涓派谋士公孙阅请鬼谷子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将此事推于孙膑。
孙膑引用《孙子兵法》,向公孙阅献'上屋抽梯'之计。
庞涓用孙膑之计,引诱城内楚军出击,然后截断后路,消灭了楚军,楚国被迫割城认败。
庞涓当了魏国的元帅,与魏王一同率军进攻楚国,在方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对魏国十分不利.庞涓派谋士公孙阅请鬼谷子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将此事推于孙膑。
孙膑引用《孙子兵法》,向公孙阅献'上屋抽梯'之计。
庞涓用孙膑之计,引诱城内楚军出击,然后截断后路,消灭了楚军,楚国被迫割城认败。
第二集:笑里藏刀庞涓请孙膑出山,孙膑推辞不过,告别鬼谷子来到魏国。
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但为得到《孙子兵法》,表面上笑脸相迎,派美女钟离秋照顾孙膑。
钟离秋钟情于孙膑。
庞涓利用孙膑的思乡之情,设下圈套,栽脏孙膑。
魏惠王听信庞涓,欲杀孙膑。
庞涓出面为孙膑说情,孙膑死罪免除,被处以膑刊。
庞涓将受伤的孙膑接回家中,请来最好的医师为他医腿,并让钟离秋继续照看孙膑,孙膑十分感激,答应将所知道的《孙子兵法》为庞涓抄录下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商业、政治、外交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这部兵书强调了战争的策略、战术以及对战争全局的把握。
其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观点,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它提醒着我们,在面对任何竞争或挑战时,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手的实力和策略,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从而增加获胜的机会。
“兵者,诡道也”则体现了战争中的谋略运用。
在战场上,不能一味地遵循常规,而要善于运用各种战术和策略来迷惑敌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一思想在商业竞争中同样适用。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创新,打破常规,推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再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并非是说要避免战争,而是强调通过战略布局、外交手段等非武力方式,达到不通过战争就能使对方屈服的目的。
这种思维在国际关系中尤为重要,通过外交谈判、经济合作等手段解决争端,往往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
《三十六计》则是一部总结了古代战争中各种智谋策略的典籍。
每一计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比如“瞒天过海”,指的是故意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从而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可能会通过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暗中进行重要的战略部署。
“围魏救赵”是一种巧妙的解围策略。
当直接救援面临困难时,通过攻击敌人的要害部位,迫使敌人回救,从而解除危机。
这启示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寻找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借刀杀人”并非是鼓励使用阴谋诡计,而是提醒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商业竞争中,可以借助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或者利用行业的趋势和政策,来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条件。
“以逸待劳”强调在战争或竞争中,要善于保存自己的实力,等待敌人疲惫之时再出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策略,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商业竞争、政治博弈、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孙武所著,被誉为“兵学圣典”。
它系统地阐述了战争的规律、战略战术的原则以及将领的素养等重要内容。
孙子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信息获取和分析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从而取得胜利。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必须深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竞争对手的特点和策略。
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等手段,企业可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从而赢得市场份额。
孙子还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观点。
这并不是说要在战争中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而是强调要善于运用智谋和策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比如,在战争中可以采用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战术,打乱敌人的部署,从而创造有利的战机。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也可以运用类似的策略。
例如,通过推出新产品、开展促销活动等方式,吸引竞争对手的注意力,然后趁机巩固和拓展自己的核心业务。
《三十六计》则是一部总结了中国古代丰富斗争经验的兵书,每一计都蕴含着巧妙的智慧。
“瞒天过海”一计,就是利用人们的惯性思维,通过制造假象来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这种策略可以应用于商业谈判中。
一方可能会故意透露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在关键问题上取得优势。
“围魏救赵”这一计体现了避实就虚的思想。
当正面直接对抗可能不利时,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来迫使敌人回救,从而解除己方的危机。
在商业竞争中,如果某个企业在某个市场领域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可以选择在其他市场领域发力,分散竞争对手的资源和注意力,从而为自己在原市场领域的发展创造机会。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被誉为“兵学圣典”。
它包含了丰富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
其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观点深入人心。
在战争中,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只有清楚地知道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兵力部署、战略意图等,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
这一原则在商业竞争中同样适用。
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对自身的实力、产品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要对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制定出独特的市场策略。
“兵者,诡道也”强调了战争中的谋略和策略运用。
战争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抗,而是智慧的较量。
通过运用各种计谋和策略,迷惑敌人、出其不意,可以以小博大、以弱胜强。
在现代商业竞争中,企业也需要运用创新的营销策略和竞争手段,打破常规,抢占市场份额。
“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战略思想。
通过政治、外交等手段,不通过直接的军事冲突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需要强大的综合实力和高超的智慧。
在国际关系中,这种思想也有着重要的启示,通过和平谈判、经济合作等方式解决争端,实现共赢。
《三十六计》则是一部总结了中国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各种谋略的著作。
每一计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瞒天过海”之计,指故意制造假象,迷惑对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圈套。
这在商业谈判中,一方可能会故意透露一些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紧要的信息,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围魏救赵”是一种巧妙的解围策略。
不直接救援被攻击的目标,而是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迫使敌人回援,从而解除危机。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思路,不从正面直接应对困难,而是从侧面寻找解决办法。
“借刀杀人”则是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时候巧妙地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可以更轻松地解决问题。
“以逸待劳”主张在战争中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惫时再出击。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黄绪战《孙子兵法》是我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一、兵圣孙武孙武,字长卿,人们尊称其为孙子或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博兴北),生卒年月不祥。
孙武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巨著《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古代军事思想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军事制度得以健全与发展,在上层社会中逐渐形成尚武习俗,尤其孙武从小生长在一个善于带兵作战的家族,为其学习、继承和总结前人的军事学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孙武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春秋末期的齐国,正处于田、鲍、栾、高“四族谋为乱”的阶段,不愿做齐国卿大夫之间倾轧牺牲品的孙武投奔到了吴国。
他专心研习兵法,以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吴王阖闾的赞誉,“卒以为将”。
从此,孙武在吴国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为吴国的崛起和兼并战争立下了赫赫功劳。
他曾与伍员一起辅助吴王制定并实施“自强其力、待机而动、分兵轮番袭楚”的方略,达到了“疲楚”的战略目的。
公元前506年,吴王采纳孙武等的建议,率部千里奇袭楚国,以3万之兵大败楚国20万大军,连续五战五捷,一举攻入楚国首都26城,使一个长期雄踞江汉争霸中原的头等大国丧失了争霸能力。
而吴国则出现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地而称雄的局面。
孙武曾屡次提醒吴王要防范南方的越国,但没有受到吴王的重视。
孙武的最终归宿,已不可考。
据《孙子·计》篇的观点,“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武很可能在吴王杀掉他的好友伍员之后,感到吴王夫差已经容不得忠臣,毅然归隐,死于吴国灭亡(公元前473年)之前。
二、《孙子兵法》十三篇《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各篇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贯,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各篇主要内容简介如下:1.《计》篇:这是全书的总纲,概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是谁写的《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是谁写的《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是谁写的1、《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
2、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3、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4、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书籍介绍内容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书籍介绍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引言《孙子兵法》是一本古代军事经典著作,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其中,最为著名的部分就是“三十六计”,这是孙子将军总结出的三十六种战术策略,为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商界精英们提供了一系列高明的应对方法。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进行全面详细介绍。
三十六计的由来孙子将军与三十六计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所在的时代正值乱世。
在战争中,孙子总结了许多战术战略。
这些战术战略并非是孙子独自创作的,而是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形成的。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是孙子将军将他的战略见解整理成的一本著作。
全书分为十三篇,不仅包括了孙子的军事思想,还包含了他对士气、后勤等问题的独到见解。
其中,“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的第十章,也是整本书中最受关注和引用的部分。
三十六计的分类正计1.瞒天过海2.因地制宜3.趁火打劫4.趁热打铁5.无中生有6.暗渡陈仓7.隔岸观火8.笑里藏刀9.李代桃僵10.声东击西11.无计可施12.柔中带刚反计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顺手牵羊6.打草惊蛇7.假道伐虢8.偷梁换柱9.远交近攻10.混水摸鱼11.假痴不癫12.上屋抽梯换计1.美人计2.连环计3.黄雀在后4.金蝉脱壳5.迎头趋击6.以退为进7.三缄其口8.道高一尺魔高一丈9.随机应变10.因祸得福11.忍辱负重12.趁火打劫三十六计的应用军事应用三十六计是孙子将军总结出的一套战术策略,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军事家在战争中使用这些计策,取得了卓越的胜利。
政治应用三十六计的智慧不仅被应用于战争中,也被广泛运用于政治领域。
在政治斗争中,各种计谋和策略被用来争取权力和实现目标。
商业应用三十六计的智慧在商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商业精英通过运用这些计谋和策略,成功地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结语《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军事著作,它通过三十六种不同的战术策略,为后世军事家、政治家和商界精英们提供了一系列高明的应对方法。
我国古代优秀的兵书第一部------《孙子兵法》
我国古代优秀的兵书第一部------《孙子兵法》我国古代优秀的兵书共计25部,本人逐一总结,欢迎探讨。
作者: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地位:《孙子兵法》我国现存的最早兵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内容: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十三篇。
思想主张:1、《孙子兵法》要求对战争持慎重态度。
主张对敌对国家可能的进攻,必须做好准备,也就是对战争要有"有备无患"的思想。
书中还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这是《孙子兵法》的重要贡献。
2、《孙子兵法》很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治军思想,在于文武兼施、刑赏并重。
书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是科学的论断,揭示了正确指导战争的规律,至今仍是真理。
3、《孙子兵法》在作战方针上,主张进攻、速胜,强调"兵责胜,不贵久"。
在作战形式上,主张在野外机动作战,把攻城看做下策。
要在野外机动作战中消灭敌人,就要善于调动敌人。
在作战指导原则上,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欢迎指导!。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提起《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那可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璀璨结晶,蕴含着深邃的谋略和策略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政治、经济、商业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这部兵书强调了战争中的诸多重要原则。
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如果对自己的实力、优势、劣势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敌人的情况也了如指掌,那么在作战时就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增加获胜的机会。
再比如,“兵者,诡道也”,说明了战争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抗,而是充满了智谋和策略的较量。
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迷惑敌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三十六计》则是一部总结了各种智谋策略的典籍。
每一计都蕴含着巧妙的思维和应对之法。
像“瞒天过海”,就是故意制造一种假象,让对方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陷入自己的圈套。
这需要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伪装,让敌人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围魏救赵”这一计也极具智慧。
当敌人强大,正面冲突难以取胜时,就避开敌人的锋芒,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通过这种方式,迫使敌人回援,从而解除自己一方所面临的危机。
这体现了一种灵活的思维和对局势的准确判断。
“借刀杀人”则是利用第三方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可以利用的力量,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争斗,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这需要对各方势力的关系有深刻的洞察和把握。
“以逸待劳”强调的是在战斗中保持自身的优势,等待敌人疲惫之时再出击。
这需要有耐心和准确的时机判断,不盲目冲动,而是等待最佳的战斗时机。
在现代社会,《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智慧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需要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如同“知己知彼”。
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策略,如同“兵行诡道”,来赢得市场份额。
例如,一家新的企业进入市场,如果直接与行业巨头正面竞争,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军事家孙武的简介孙子兵法36计简介
导语: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卒于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孙武的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
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卒于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孙武的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盛典,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后世人所不可超越的兵法典著。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范围内广泛的被应用。
公元前512年,孙武被伍员推荐给吴王阖闾,那时候他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带着兵法的他被吴王极力赞赏,从此后孙武在吴国军队中大展身手,屡立奇功。
孙武在吴国的三十年,励精图治,立下卓越的战功,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正是他在军事科学方面总结和概括了丰富多面的哲学道理,确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
在孙武晚年时期,他的好友伍员被夫差所杀,孙武厌倦了世事无常,决定退隐,专心修订《孙子兵法》一书,不久后,因为忧国忧民,劳心劳力,又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而亡,最终葬于吴都郊外。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在一些史书上也有人说道,孙武是因为和伍员一起进谏,惹怒了夫差,是被夫差所杀,或是他因为是伍员的好友,被夫差迁怒,最后才被杀身亡。
孙子谋略
孙武,字长卿,是战国时期齐国人。
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