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经济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探析
经济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经济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经济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研究性教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这些能力。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促使经济学专业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经济学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来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
经济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门也在不断提倡研究性教学,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研究性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学专业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经济学人才。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析经济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
通过对研究性教学的定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明确研究性教学在经济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教学。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其在经济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研究探讨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经济学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为经济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建议,为培养高素质的经济学人才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经济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
通过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研究性教学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
经济学教学总结
经济学教学总结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人类如何使用资源以满足无限的需求。
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对经济现象和政策的解释和分析。
在经济学教学中,我深感到其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决策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经济学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济学的理论部分虽然重要,但往往过于抽象,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市场经济时,我会引入一些真实的市场调查数据和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市场机制的运作。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启发思考和讨论。
经济学是一门辩证的学科,存在多种解释和观点。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我经常安排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同时也能够从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中汲取更多的思考启发。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第三,注重案例分析。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丰富而复杂,往往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经济学领域的典型案例,通过讲解、讨论和分组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背景、要素和关系,并提取出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这种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拓宽学科视野。
经济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为了让学生对经济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我在教学中会适时介绍不同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立体的经济学知识结构。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与经济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以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综上所述,经济学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思考和讨论、注重案例分析以及拓宽学科视野。
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中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中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究【摘要】针对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特点,应改革经济学教学方法,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利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党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指南。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领导干部的学历已经足以满足社会的要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并没有伴随文凭学历的提高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新时期干部培训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
在此情形下,分析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探讨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一)干部培训既要满足学员的要求,更要满足党的中心工作对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员为本,而非以教师为主体;“按需施教”就是培训者要按照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要求,认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和学员的需求,以领导干部需要什么知识,提高何种能力,解决什么问题为中心,去帮助学员解决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大胆借鉴现代培训的教学新理念,根据参训学员年龄、素质、结构和工作性质等实际情况,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推广个性化、差别化培训。
(二)课堂教学与研究问题相结合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注重学以致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引导干部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该更多地做到教学主体的转换,要实现由“教师授课”向“学员研究”的转换,要真正以学员为本,以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着眼点。
经济学教学方法
经济学教学方法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经济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理解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内容,以期对经济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方法。
一、理论结合实践在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学理论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分析和总结得出来的,是经验性的知识,所以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学教学方法。
在经济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具体的经济事件或企业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经济活动和决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问题导向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在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经济问题,如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经济体制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
通过问题导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小组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五、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市场、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的障碍因素分析
目前 , 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存 在诸多方面尚待解决 的问题 , 教 式 ” “ 、满堂灌 ”依然是高校教学方法 的主旋律 。在这方面 , , 多数理 学效果不甚理想 , 是有其原 因的 , 这就是在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创 论经济学教师亦概莫能外 。 例如 , 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理论经济学 新方 面, 还存在着一些不利的障碍因素。 通过对近几 年理论经济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还没有得到理论经济学教师的普遍认 同和 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的认 真总结和系统分析 ,笔者认为其障碍 因素 高度重视 , 其具体设计和实施更是少有人专 门进行深入探究 , 理论 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 经济学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认识误 区和缺陷暴露无遗 。 1 教学方法能力障碍。目前许多高校理论经济学教师的专业 . 5 素质 尚且有待进 一步提高 ,多数还未能熟练驾驭和灵活运用 各种 1 教学观念陈 旧。传统 的惰性是巨大的。2 . 1 O世纪 5 O年代 由 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 。 这是因为 :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 前苏联继承过来的 、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传统 的大学本科教育模 占据主导地位 , 学校不重视对教师进行培训 , 加之学校又缺乏相应 式, 目前仍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 。 虽然人们 也认识到它有 的激励机制 , 以致许多教师不愿意 主动地加强学 习, 以提升 自己的 专业设置过窄 、 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教学内容陈 旧、 教学方法偏死 、 教学水平 , 无法真正胜任理论经济学 的教学 , 更难以取得 预期的理 培养模式单一等弊端和问题 ,但对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总还是有 想效果 。 着浓重的依恋情结 ,中国人重视传统的思想习惯阻碍了理论经济 2从 学 生方 面 来 看 . 21 习热情不高。理论经济学是一 门具有较强逻辑性 、 .学 理论 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进行 。从我国大学本科教育 已进行的改革 看 , 多大学是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各学科专业 内部 , 许 对传统的本科 性 的经 济学 学科 , 它的理论 体系庞大复杂 、 分析范式晦涩 , 于经 对 由于他们对理论经济学的认识 、 理 教学模式进行局部修补 。总体来看 , 目前相 当部分教师 , 包括从事 济学基础相对薄弱 的学生来说 , 解较为肤浅 , 以其很难 真正理解该课程基本经济理论的含义 , 所 从 理论经济学教学的专职教师 ,对过去传统本科教育的弊端普遍认
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障碍因素分析论文
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的障碍因素分析摘要:理论经济学教学效果不尽ha.意,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是其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探讨了理论经济学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
关键词: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障碍中图分类号:f091.3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46-002目前,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诸多方面尚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是有其原因的,这就是在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利的障碍因素。
通过对近几年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的认真总结和系统分析,笔者认为其障碍因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
一、主观方面的障碍因素1.从教师方面来看1.1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惰性是巨大的。
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继承过来的、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模式,目前仍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
虽然人们也认识到它有专业设置过窄、人文素质教育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模式单一等弊端和问题,但对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总还是有着浓重的依恋情结,中国人重视传统的思想习惯阻碍了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进行。
从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已进行的改革看,许多大学是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各学科专业内部,对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进行局部修补。
总体来看,目前相当部分教师,包括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的专职教师,对过去传统本科教育的弊端普遍认识不清,对新形势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任务还不明确。
教学观念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始推动力和基本指导原则,而理论经济学教学观念的落后则直接影响了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1.2缺乏了解学生。
高校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松散的关系交往模式,决定了大部分理论经济学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缺乏具体的了解。
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包括一部分理论经济学教师在内的相当多教师仍奉行“师道尊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对话地位之上,而是仍将学生置于自身的对立面,自觉与不自觉地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致使学生不敢轻易提问,也从不敢轻易发言。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
这主要得益于过去需求侧改革的发展思路。
这种改革思路主要是通过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但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譹訛。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施供给侧性结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性条件近几年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结构性的问题,已经进入到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性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生产成本提高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成本上升本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主要有劳动力成本、技术进步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自然资源成本。
从劳动力成本方面来看,最近几年劳动力年龄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人口红利逐步减退。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未富先老问题在我国凸显的越来越明显譺訛。
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就会推高劳动力成本,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落后于劳动力成本,加大企业用工成本。
在自然环境方面,国家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逐渐加大,企业治理污染方面的成本相对比过去明显增加。
技术进步成本是指企业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加大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自然资源成本方面,近年来矿山、土地、森林、水等资源的使用成本都在不断加大。
二产品供需错位通过宏观调控,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大致平衡,是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
浅析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
( 一 )重知识传授 ,轻思考能力 的培养 由于宏观经济学 的知识 相较一 些科 目理论 性强 ,因此学 生接受 的 多是教师传授 的现成知识 ,为学生 提供的实践性 学习 、探索 性学 习的 机会 比较缺乏 ,因而不利 于学生 多方面才能 的发挥 。在宏 观经济学课 堂教学 中,很多教师往往更 重视知 识传授 ,容 易忽视和启迪 学生智 慧
和发展学生 的才能 ,学生 的创新精 神 、实践操作 能力 的发 展很难得 到 重视 ,学生 的思考能力没有通过课程 的学 习得 到锻炼 和提高。
( 二 )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宏观经济学 的教学 内容本身理论 与实 际联 系紧密 ,要求 教师和 学 生有一定 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同时对现实 的宏 观现象 有所了解 。高 校 的宏观经济学普遍在教学大纲 内容上较为 陈旧 ,更新较慢 ,不能很好 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 ( 三 )教学方法传统 虽然部分高校 已经 引入 多媒体 教育 ,但是在 现实教学 中宏观经 济 学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 、枯燥 等现象 ,灌输 式教学在一 定程度 上 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教师与学生在课 堂上 的交 流互动较少 ,造成课 堂 低效甚至无效 的现象 大量存 在 ,教 师教得 很辛 苦 ,学生 学得 很痛苦 。 另外 ,考试形式 比较单一 ,很多教 师更多关注 的是答案 的标准化 ,而 非答案的创新性与可取性 ,学生 的潜 能没有得 到充分 的发 挥 ,个性也 没有获得有效 的发展 。
二 、原 因分 析
( 二 )引入国外教材配合 教学 ,不断更新教学 内容 在 以国内经典教材为基础的同时 ,由易到难 地引人 和介绍 国外经 典教 材,如曼 昆的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 的经济学 ,以及斯蒂格 利茨 的经济学原理 等,吸取 国内外教材各 自的优点 ,国内教材 的主要 特点 是理论性较强 ,内容完整深入 ,国外教材 的主要特点是案例 丰富 ,实
经济学原理的教学
经济学原理的教学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和理论。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经济学原理的教学需要突出理论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但单纯的理论讲解往往抽象难懂。
因此,教师应该在理论讲解中适当引入具体的案例,并分析案例中的经济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
2. 互动式教学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经济学原理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案例演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原理的有效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调研市场,或者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1. 稀缺性与机会成本经济学原理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资源的稀缺性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通过案例和图表,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而机会成本则是资源配置决策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2.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学生在学习经济学原理时,需要理解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概念。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资源的利益,而边际成本则是增加一单位资源所要付出的代价。
通过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可以帮助学生做出最优的决策。
3. 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经济学原理教学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供给与需求曲线的画法和解读,以及市场均衡的确定等相关知识。
4. 生产和成本学生需要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等。
通过对生产函数和成本曲线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不同规模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市场竞争的因素。
5. 市场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
通过对各种市场结构的比较研究,学生可以理解市场竞争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微观经济学为例
本约束之后 就来 做最 优化 求解 , 然后 找出随着 环境变化 而
变 化 的 最 优 化建 立 比 较静 态 分 析 , 后 把 每 个 人 的 最 优 加 最
总构成社会 的总供 给。 有了总需求 和总供 给 , 者相互作用 就会产 生均衡价 二
格和 均衡 数量 形成 市 场均 衡 , 何 来 评价 市场 均衡 的效 如
教 育研 究
重 庆 与世 界 21年第2卷第8 01 8 期
T ol & Ch n qig he W rd o g n Vo . . 01 128 No 8 2 1
经 济 学 教 育教 学 改 革 思 的 考
一
以微 观 经 济 学为例
时 磊
( 州 大学 , 苏 扬 州 扬 江
但 是这 种 贡 献 可 能 是 在 未 来 , 短 期 内相 对 比较 少 , 至 而 甚
在长期 的产 出关系也未必多。学术研究类 似于创新 , 不知 道未来究竟在什么方向上发展 , 我们 只好在很多领域投 入 精力 , 可能只有 少数符合社会发展方 向的投资真正创 造了 社会价值 , 而其 他的都是 社会 的损失 和沉淀 。另 一方 面 , 当前的事务性工作也可以创造 出许多 的价值 , 么现在韵 那 问题就是在学术研 究型 和实务 型人才 培养之 间做 出有利
社 会 发 展 或 者 自然 发 展 规 律 的 学 术 型 人 才 。而 且 由 于 社
如思想道德 修养 、 法律基础 、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 政治 经济学
和 英 语 、 学 等 。在 此 之 后 则 是 大 量 的 专 业 课 程 如 发 展 经 数
济学 、 制度经济学、 博弈论 等 , 若按 照原有 的教育 教学方法 就存在着严重的课时不足问题 , 增加课时量 又意味着大 若 学生负担大 大增 加。因此 , 何在 课 程体 系 内部 强干 弱 如
经济学教学方法
经济学教学方法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资源利用和分配的研究,其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因此,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经济学教学方法:1. 讲授型教学法讲授型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学教学方法。
它基于老师向学生介绍理论和概念,并且在讲授的过程中提供实例和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主题。
这种方法适合用于基础课程,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课程。
2. 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是另一种经济学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种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参与,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互动教学法特别适合用于高级经济学课程。
3. 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问题的经济学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动员学生思考,并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
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用于探索性和研究性课程。
4. 符号推导教学法符号推导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框架的经济学教学方法。
它强调数学符号和公式,并建立经济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法适合用于高级经济学课程,例如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货币金融学等。
案例教学法是另一种基于实践案例的经济学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中的经济学概念和实践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实践中的经济学知识和思维方式。
这种方法适合用于应用经济学课程,例如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和企业战略等。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经济学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具有自己的优缺点。
在选择哪种方法时,应该考虑学生群体、教学目标和教学素材,并因学生和教材等多种因素而变化。
因此,经济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浅谈经济学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 二, 经济学不是历史学, 它和我们 的生活息息
这样 , 在讲授经济 学原理时 , 如能结合 现实生 提高学生的 自学能力 以及 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 相关 。 会收到更好 的学习效果。 力 , 通 过 工 学相 结 合 方 式 , 就 业 接 轨 , 高 学 生 活中的相关政策进行讲解 , 并 与 提
的实 践 能力 。 第 三 , 生 对 自己所 不 了解 的领 域 非 常感 兴 趣 , 学
( )理论教学—— 深入浅出 一
经济学教师需要有渊博 的知识 , 知识进行拓展 , 对 以
比如在 讲比较 贸易时, 以介 可 理论教学是经济学教学的基础 ,在基础部分要 满足学 生的求知欲望 。
一
,
教 学 从 理 论 到 理 论 , 对 空 , 以 启 发 学 生 的 思 空 难
I
维, 不利 于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二, 词来; 第
以单纯知识灌输为主 , 忽视 了学生学 习潜能 的开发, 乍一:
动 性 和 自主 性 被 忽视 , 自学 能 力 低 下 。 三 , 致 学 它决定哪些家庭 成员去做什 么,以及作为回报每个 第 导
大胆 探 索 。
以及 资 金和 资源 如何 分 配 等 。 由于 资源 的稀 缺 , 会 社 资 源 的 管理 显 得 尤 为重 要 。 而 引 出 经 济 学 的 定义 : 从
二 、关 于经 济学 教 学 方 法 的探 索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 自己的资源 。 这个概念简洁明了,
.
经济学教学应综合运用理 论教学 、双语教学和 学 生 容 易理 解 。
实 际 问题 的方 法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改 革传 统 的经 济 学
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概述 (2)1. 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现状分析 (3)2. 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4)三、经济学课程现状分析 (5)1. 经济学课程内容及结构 (6)2. 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7)3. 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8)四、人工智能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1. 经济学课程内容改革 (10)(1)融入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11)(2)强化实践应用导向 (12)2. 经济学课程结构改革 (13)(1)跨学科融合 (14)(2)模块化设置 (15)3. 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7)(1)引入智能化教学手段 (18)(2)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9)4.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20)(1)增设实践课程环节 (21)(2)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22)五、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策略与建议 (23)一、内容概括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如何对经济学课程进行有效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学课程的影响,包括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自动化等方面。
本文提出了针对这些影响的课程改革策略,包括更新教材、引入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等。
本文对实施这些改革策略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概述数据处理与分析:人工智能能够处理海量的经济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快速准确地分析出经济趋势和规律。
这大大提高了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预测与模拟: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精准预测和模拟。
在宏观经济预测、市场趋势分析、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视角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不 尽 如 人 意 。可 利 用 博 弈 论 实验 . 货 币诱 发 真 人 被 试 的 可控 用 实 验 室 方 法 . 制 真 实 的 现 场 环 境 . 接 检 验 被 试 对 象 如 何 进 复 直 行 有 效 决 策 的策 略 博 弈 行 为过 程 。使 用 常 见 的纸 牌 、 拟 货 币 虚 等工具 . 过“ 通 囚徒 困境 ” “ 后 通 牒 ” “ 器 的争 夺 ” 一 个 个 、最 、瓷 等 令人兴奋 、 满乐趣的游戏 , 现生活的真实逻辑 , 充 发 以及 可 以广 泛应 用 的 、 有 普 遍 意 义 的 策 略 游 戏 。 具 课 堂 实 验 教 学 法 的运 用 . 经 济 学 的课 堂 成 为 全 体 学 生 和 使 教 师 共 同 表演 的平 台 。在 这场 表演 中 . 师成 为 了导 演 。 心设 教 精 计 这 类 生 活 或 工 作 情 境 . 个 学 生 则 成 为 了 一 幕 幕 经 济 生 活情 每 境剧 的主角 , 生在 教师 的引导下 , 脑并用 , 身心投入 , 学 手 全 或 独 立 、 合 作 , 为 每 个 实 验 的合 法 参 与 者 充 分 运 用 自 己 的 观 或 成 察 能 力 、 辑 推 理 能 力 , 发 现 知 识 、 索 真 理 , 而 亲 身 体 验 逻 去 探 进 经 济 规 律 的奥 秘 . 断 领 悟 经 济 学 的 真谛 不
子 . 学 生 更 熟 练 更 合 理 地 使 用 这 把 “ 子 ” 是 整 个 教 学 活 动 让 锤 则
学 》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不 仅 要 讲 授 经 济 学 理 论 知 识 . 要 通 过 教 还 设 定 合 适 的 社 会 情 境 . 理 论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思 考 方 法 和分 析 工 将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主要研究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对于理解宏观经济运行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一、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目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内容重而理论分析重的教学方式,以经典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主要思想基础,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总体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但该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
1、知识点杂乱、学习难度高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育体系由于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联系,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先掌握一定数量的数学、统计等知识点,对广大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高。
2、缺乏实践经验与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缺乏与实际情形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在宏观经济运行机理的学习上,往往停留在对经典理论的呈现上,但与实际情形相比较,仅具有有限的参考价值,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3、理论知识割裂现实生活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往往割裂现实生活,并不能很好地与现代社会经济现象相融合。
目前,全球化趋势和新技术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学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创新教育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针对上述宏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探索和创新,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传统宏观经济学教育体系的知识枯燥和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可以加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并建立学生对实际情形的敏感度,以真实案例为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有效教学理念下《经济学原理》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苏会 侠
( 漯河 食品 职业 学 院 ,河 南 漯河 4 20 ) 60 0
【 摘 要 】有效教学作为一个 }起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其研究的兴起是 与教育改革的实施相伴而生的。随着我 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作为当 1 今高等教育 学科体系 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经济学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如何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 ,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 文针对此问题,着重探讨在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改革 中,如何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 关键词】有效教学;经济学;教学改革
— —
总 体 而 言 , 从 我 国经 济 学 教 学 的 实 际 情 况 来 看 , 仍 然 存 在 “ 知 识 , 轻 能 力 ; 重 理 论 ,轻 实 践 ; 重 模 仿 ,轻 创 造 ” 的缺 重 陷 ,无法 真 正 实 现 经济 学 教 学 的 有效 教 学 效 果 。具 体 来 看 , 主要 有 以下 几个 方 面 :
有 效教 学 研 究的理 念和 意 义 有 效 教 学 的 理念 源 于 2 世 纪 上 半 叶西 方 的 教 学 科学 化 运 动 , O 特 别是 受 美 国实 用主 义 哲 学 和 行 为主 义 心 理 学 影 响 的教 学 效 能核 定运 动 之 后 ,这 一概 念 频 繁 地 出现 在 英 语 教 育 文献 之 中 ,引 起 了 世 界 各 国 同仁 的 关注 。 “ 效 教 学 ” 的提 出也 是 “ 有 教学 是 艺 术 还 是 科 学 ”之 争 的 产物 。教 学 是 艺术 ,这 是 2 世 纪 以 前在 西方 教 育 0 理 论 中 占主 导 地 位 的 教学 观 ,它 倡 导教 学 是 一 种 教 师个 性 化 的、 没有 “ 公共 的方 法 ”的行 为 ,一 种 “ 良心 行 事 ”的 、 “ 定 俗 凭 约 成 ” 的行 为 ,主 张 影 响教 学 过 程 的 因素 是 复 杂 的 、 教学 结 果 是 丰 富 的 , 难 以用 科 学 的 方法 进 行 研 究 。但 是 ,随 着 2 世 纪 以来 科 学 0 思 潮 的 影 响 , 以及 心 理 学特 别 是 行 为 科 学 的发 展 ,人们 才 明确 地 提 出 , 教 学 也是 科 学 ,也就 是 说 ,教 学 不仅 有 科 学 的基 础 ,而 且 还 可 以用科 学 的方 法 来研 究 。于 是 ,人们 开始 关 注 教 学 的哲 学 、 心 理 学 、 社 会 学 的理 论 基 础 , 以及 如 何用 观 察 、实 验 等 科 学 的方 法 来 研 究 教 学 问题 ,如 程 序教 学 、课 堂 观察 系 统 、 教 师 与学 生 的 行 为 分 析 、教 学 效 能 核 定 的 指 标 体 系 以 及 教 学 行 为 、 结 果 变 量 等 。具 体地 说 , “ 效教 学 的理 念 ”主要 包括 下列 内容 : 有 有 效 教 学 关 注 学 生 的 进 步 或 发 展 。 首 先 , 要 求 教 师 有 “ 象 ”意 识 ,教 学 不 是 唱 独 脚 戏 , 离 开 “ ” , 就 无 所 谓 对 学 “ ”, 也 就 是 说 ,教 师 必 须确 立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树 立 “ 切 教 一 为 了学 生 的 发 展 ” 的 思想 。其 次 ,要 求 教 师有 “ 人 ”的 概念 , 全 学 生 的发 展 是 全 人 的发 展 ,而 不 是某 一 方 面 或某 一 学 科 的 发 展 。 教 师 千 万 不 能 过 高地 估 计 自己 学科 的价 值 , 而且 也 不 能 把 学 科价
经济学专业《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经 济 学 专 业 《 济 学 说 史 》 程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探 析 经 课
芦 蕊
( 鸡 文理 学 院 经 济管 理 系 , 西 宝 鸡 宝 陕
摘 要 : 经 济 学 说 史 》 理 论 经 济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 是
7 11) 2 0 3
业 课 程 的一 些 “ 识 片 段 ” 知 … , 这 些 片 段 中 , 生 不 知 从 学
课 程 来 了解 经 济 理论 如 何 产生 、 变 和发 展 。应 当说 , 演 研 究 结 论 往往 不 能 限 于理 论 本身 的推 理 或演 绎 .更需 要 通 过 理 论 学说 史 的系统 考 察 来完 善 。
《 济 学说 史》 核心 是研 究 经 济 理论 的形 成 、 展 , 经 的 发
建 议 遵 循 由 易 到 难 的 顺 序 , 建 立 起 学 生 对 讨 论 课 浓 厚 的 先 兴 趣 和 强 烈 的期 待 感 , 引 导 学 生 把 讨 论 课 变 成 一 场确 定 的 题 目应 能 够 进 行 多 元 视 角 的讨 二
以及 存 在 的 问题 , 等 。 考 察 在 特定 时 代 背景 下 何 人采 等 如
关 键 词 : 济 学 专 业 《 济 学 说 史 》 教 学 方 法 经 经 课 程特 点
用 何 种 方 法 , 考或 研 究 经济 问题 , 此 基 础 上 逐 步 蕴积 思 在 而成 的经 济思 想 、 念 、 说 , 至 理 论 和 规律 , 等 。再 概 学 乃 等
分 . 是 经 济 学专 业 基 础 课 程 之 一 , 理 论 性 强 、 也 其 系统 性
道 经 济 理 论 产 生 的 过 程 ,事 实 上 对 经 济 学 理 论 无 法 形 成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在传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基于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引入实践项目的新教学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等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通过对这些创新探索的经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教学模式的启示,以期为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这些探索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探索、传统教学问题、案例教学、实践项目、教学模式、科技手段、跨学科课程、经验总结、未来展望、教学模式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基于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逐渐得到重视。
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入实践项目的新教学模式也成为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趋势。
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便捷的学习途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则是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可以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势在必行,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挑战。
1.2 研究意义基于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实践项目的新教学模式则可以将学生从课堂走向现实社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生动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而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经济学教学课程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其教学实践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某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为例,探讨了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我国经济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经济学教学提供参考。
二、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的内容1.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经济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现实经济场景,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 教学内容(1)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基本理论。
(2)应用领域: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产业组织、公共经济学等领域。
(3)热点问题:关注国内外经济学热点问题,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评价: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适应社会需求: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理论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究
1 . 重新 定位课 程的教 学目标 , 对教 学内容进行取合。 第一 ,
重新定位理论经济学课程的知识、 能 力 和 素 质要 求 , 对 课 程 的 教 学 目标 由过 去 的 “ 重知识 、 轻能力和素质” 调整 为 “ 轻知识、 重 能 力和 素 质 ”, 一 切 为了 提 高 学 生 对 实 际 经 济 问 题 的 分析 能 力 , 培 养学 生 抽 象 的 、 独立的和发散的思维能力、 使 学 式改 革的具体做法
应 用 型本 科 学 校 较 研究 型 大学 , 教 师 教 学 能 力不 统 一 , 学生 理 解 和 自主 学 习能 力 不足 , 理论性强的经济学课程教学难度大 , 理 论 经济 学 教 学 效 果 整 体 不 高 。 如何针对这一部 分高校来实施
经 管类 人 才 中发 挥 着重 要 作 用 。 面对瞬息万变、 竞 争 激 烈 的 国内
和 国际 市 场 以 及 经 济 形 势 , 合格 的 经管 类 人才 应 是 创 新型 人才 , 不仅 应 具 有 宽 厚 扎 实 的 经 济 理 论 基 础 , 熟 悉 经 济 类 相 关专 业 的
式,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 养 学 生 学 习经 济 类 课 程 的兴趣。 案例教学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是 经济 学 实 证 研 究 方 法 的应 有 之 义 , 是 当前 素 质 教 育 的 必 然 要 求 。同时 , 在 案 例 分析 与 讨 论 过 程 中 , 教 师 们还 可 以 发现 理 论 与实 践 的 差距 , 进 而 推 动 教学 内容 的 改革 。
E du c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 教 育 与 教 学
创 新型 人 才培 养 目标下理 论 经济 学课 程案 例 教学 改 革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一、“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冠以“理论经济学”的字样,就是特指理论经济学学科下设的两门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改革问题。
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我国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理论经济学的两门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名词概念、逻辑结构、理论体系、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以及对经济本质和现象的不同层次的关注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两者是理论范式截然不同的课程。
由于课时量以及教师认知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教师对这两门课往往进行了毫不相关的“老死不相往来”讲授,甚至出现教“政经”的教师排斥西方经济学,教“西经”的教师排斥政治经济学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对被教育者的影响是深远的。
由于这两门课所依托的理论是针对同一现实经济问题所给予的不同解释,如果教师对这两种理论解释不加以分析、鉴别以及有比较的讲解,就会使学生不是对经济学理论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就是对其中一门产生没有鉴别的盲目崇拜,造成学生世界观的混乱、知识结构的残缺、综合分析能力低下的结果。
这种结果影响了理论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妨碍了教学目的贯彻,背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对“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这两种理论范式进行比较的学术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而把比较研究的学术成果渗透到本科教学中尤为必要。
这种渗透带来了理论经济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这种改革对于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增加理论经济学的课堂教学魅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内涵分析(一)教学方法改革乃是内容和形式改革的有机统一一般而言,人们对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教学形式、教学模式改变的层次上。
从早先的“启发式”教学到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等等,大都是仅仅注重教学方法本身的改革,很少有人认识到无论是“启发式”还是“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方法改革,都应该是以教学内容充实为依托的改革。
尤其是在理论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不充实授课内容、提高所授内容的理论思想魅力,所有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改革都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因而,从本质上看,教学方法改革应该是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改革。
仅仅注重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难以达到教学方法改革的预期目标的。
作为理论经济学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两大不同范式的理论体系。
我国财经类院校把这两大不同范式的经济理论提炼为两门专业基础课“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安排在本科生的一、二年级开设。
一般情况下,教师对这两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毫不相关的、一般性的、程式化的讲授,学生在第一学期学完“政治经济学”,第二学期再开始学习“西方经济学”。
由于这两门课程所授内容出自两种不同范式的理论,因而两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诸多原理以及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等方面都具有截然不同的解释。
如:对于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解释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西方经济学的解释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对于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解释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科学抽象法,西方经济学解释为边际方法、均衡方法;对于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主张“揭示经济规律”,西方经济学则主张“寻找效用和利润最大化的点”;在具体原理方面,政治经济学主张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主张价值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的“效用价值理论”;另外,政治经济学有“资本积累理论”,西方经济学则有“经济增长理论”;政治经济学认为“借贷资本供求决定利率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则认为“货币供求决定利率的理论”;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矛盾体”,西方经济学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和谐体”……似乎在所有的知识点上,这两种范式的经济学理论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如果对这两门课程不加鉴别、不加分析的程式化的讲授,会给学生造成不知信谁、无所适从的印象。
学生更经常的状态是,在第一学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第二学期再学“西方经济学”时,如果教师没有比较没有鉴别的讲授,那么先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就会在头脑中逐步淡出,后学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则相对比较深刻。
放任这种状态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全部遗忘和放弃、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加鉴别的全盘接受的这一极端结果。
因此,对理论经济学的两门课程不加鉴别的程式化的讲授会造成两个不利的后果:一是使学生认识不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深层魅力,更认识不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深层缺陷,最终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二是不利于理论经济学的课堂教学魅力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无法唤起学生对理论经济学的学习热情。
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直接目标。
作为理论经济学两大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为我们充分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也为理论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特殊任务,就是把比较分析方法充分运用到“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达到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预期目标。
前边强调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更应该是实质思想内容方面的。
因此,可以把比较分析方法看成是由“比较研究方法“和“比较讲授方法”两方面构成,也即前边强调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统一。
也可以说,比较分析方法的成功运用依赖于比较研究方法和比较讲授方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首先,比较研究方法关注于两大范式理论的深层实质内容的比较,是属于学术研究的层面;其次,比较讲授方法关注于比较研究成果之精髓在课堂讲授中的展示,是属于教学层面。
可以说,没有第一方面理论内容的比较研究,就没有第二方面课堂教学的比较展示,两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比较分析方法的充分运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
通过对比较分析方法的两个方面的解析,可以认识到这一方法的成功运用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讲课水平,更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宽广的理论视野以及坦荡的理论胸怀。
所谓深厚的理论素养,就是要求无论是讲授“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的教师,自我的理论素养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对经济学原理的掌握这一基本层面,要牢记“给人一杯水要自有一桶水”的道理,要深挖原理背后的理论根基,广泛阅读各种“经典著作”,要有“讲课不息学习不止”的探索精神;所谓宽广的理论视野,就是不要静态地理解和讲授经济学原理,而是要厘清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坚持理论基本内核的前提下完成理论的“与时俱进”任务,提高理论经济学的课堂魅力;坦荡的理论胸怀在于能够实事求是地、一分为二地对待不同学派的经济学理论,避免主观回避甚至故意的排斥,能够做到对不同范式的理论进行全面的比较与深刻的认识,解决好批判与继承、借鉴与坚持的关系。
总之,对于一个合格的理论经济学教师,这三方面的理论素养缺一不可。
也只有具备这种深厚理论素养的教师才能够在“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课堂上,充分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无论在授课内容还是在授课形式上完成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任务。
(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依托于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通过前一个问题的分析,我们深切领会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内容上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深化问题。
如果“政治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两大范式互不相涉的经济学原理的泛泛介绍,满足于简单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永远也达不到提高理论经济学的课堂教学魅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效果,不仅比较分析的教学方法改革难以得到贯彻,也更实现不了提高理论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所以教学内容的深化问题就必然涉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两大理论范式之间的比较的学术研究问题。
所以说,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教学领域,更多的是涉及学术研究领域的问题。
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贯彻以及获得的预期效果就必须依托于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不同于其他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肩负有双重使命。
一方面,高校科研的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于社会,起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多的是起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潜在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增强创造社会财富能力的作用。
作为社会科学组成部分的理论经济学,其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是肩负着培养人才、提高潜在的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作用,这就决定了理论经济学的科研工作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肩负起为教学服务的学科使命。
所以,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之间更多的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而不应该是一种顾此失彼的替代关系。
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实行了追求数量、速度排名的评估机制,造成了教师职称晋升也仅仅关注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学成果的倾向,导致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严重分离与脱节。
教师为了科研而科研,很少考虑科研与教学之间的互相促进问题,即使考虑到了也是处于无暇顾及的状态,所以根本谈不上科研成果在教学中渗透、提高理论经济学课堂教学魅力等方面的作为。
这种状况在本科教学中尤为明显,教师上课就是为了完成既定知识的介绍,学生听课也是为了完成学分的积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老师讲解照本宣科、学生听课兴趣索然,课堂教学质量直线下降的这一普遍后果。
其中,“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普遍给人以教条、刻板的印象,“西方经济学”的课堂尽管有一些图表、方程等形式上的花样,但也经不起深层问题的推敲。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搞不懂“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种理论到底谁对谁错?有什么关联?为什么对同一经济现实的分析竟然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解释?如果这些问题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搞不清楚,学生们就会进行“选择性遗忘”。
先学的“政治经济学”知识淡出大脑,被后学的“西方经济学”知识所替代;即便是两门课程同一学期开设,学生们也会受到“到底‘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谁说的对?”[2]等这类问题的困扰。
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必须紧密结合。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完整的知识结构,首先能够做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具备一定的比较分析与研究,然后才可能把分析研究的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方法,对两大范式经济学理论的知识交叉点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