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析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析[摘要]文章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学生成绩的认定标准,明确考试改革的思路与方向,建议采用侧重考核学生能力的全新考评模式,进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考试改革,为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导航。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试改革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无论在教学方式和考试考核方式上,高职教育都应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高职院校学生成绩认定标准1.等级标准。
高职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是大学教育,所以它的基础知识的等级应当是大学专科及以上的知识水平,至少它的大学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以及人文知识水平不应当低于同层次普通高等院校。
因此,考核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美学与艺术的知识水平是必要的,这些可以证明他们达到了高等教育的知识水平。
2.职业标准。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它是以职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结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因此,学生成绩的评定,当然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因为,学生就业,用人单位最看重他们的职业能力。
3.行业标准。
高职教育是技术教育,它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岗位特色的专项技能,还要按岗位或岗位群的内涵要求,决定专业知识的含量,决定技术、技艺、技能的含量,决定所具有的解决生产第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考核学生职业技能,考查学生的技术等级或任职资格达到的标准,也是必要的。
4.发展标准。
高职教育是生存与发展的教育,它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社会意识及创新意识,能适应职业岗位发生的变化。
所以,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及个人发展能力等。
高职院校只要坚持上述的学生成绩认定标准,就可以有效地区别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标准问题,有利于按高职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也有利于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试,其变革的深远意义,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显示出它的导向作用。
谈谈高职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
只 注 重 评判 学 生 成 绩 , 于夸 大 分 数 的 能 级表 现 。考试 导 过 向功 能 的缺 失 导 致 学 生 的学 习 目的性 不 强 ,教 师 教 学 任 务 不 明 , 生综 合 职业 素 质 偏 低 。 学 ) 考试 内容 注重 理 论 知识 轻 实践 技 能 。 考 试 内容 局 限 于 考 核 教 材 中基 本 知 识 的掌 握 程 度 ,缺 乏 对学 生 职 业 技 能 与 素 质 的综 合 考 查 ,不 利 于学 生 知 识 与 技 能 的结 合 , 制 了学 生 创 新 精 神 的 形 成 。 抑 ( ) 三 考试 方 式 单 一 。 目前 高 职 考 试 方 式 闭 卷 多 , 卷 少 ; 试 多 , 辩 方 式 少 ; 开 笔 答 理 论 考 试 多 , 践 能 力 考 察 少 。 高 职 教 育 培养 生 产 、 实 与 服务 、 管 理 一 线 的高 技 能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目标 相 矛 盾 。 以上 问题 导 致用 人 单位 对 高 职毕 业 生成 绩 认可度 不 高 , 社 会评 价差 , 重影 响 毕业 生 的就业 , 严 进而 阻碍 高职 教育 的发 展 。 二、 高职 院校 课 程 考 试 改 革 的措 施 ( ) 一 总体 设 想 。 明确 考 试 目的 。 立 以“ 力测 试 ” 中 心 的 职 业 教 育 考 树 能 为 试 理 念 , 考 试 导 向和 标 准 上 向 “ 在 国家 职业 标 准 ” 拢 。 靠 从 教 育 过 程 上 看 , 试 本 身 不 是 目的 . 是 在 于 “ 考 促 考 而 以谈 谈 职 育 程 考 试 的 改 革 高 教
许 勇 平
( 云南 广‘ 电视 大 学 机 械 电子 1 程 学 院 , 播 = 云南 昆 明 6 0 3 5 0 2) 摘 要 :知 识 与 技 能 并 重 、 职 业 综 合 能 力 为 核 心 的 职 以 业 教 育 理 念 已得 到教 育界 的认 可 ,但 观 念 的 变 化 并 没 有 在 考 试 中 体 现 出 来 . 多 数 高 职 院 校 仍 然 忽 视 实 践 技 能 和 职 业 能 力 的 考 核 。 文 提 出职 业 教 育课 程 考 试 要 以职 业 能 力 为核 心 . 本 从 内容 、 式 、 价 体 系等 方 面进 行 改 革 , 建 一 套 能 实现 高 职 形 评 构 办学 目的 、 实可 行 的 考试 制度 。 切 关键 词 :高职教 育 职业 能 力 国 家职业 标准 考 试 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
关键 词 : 高职教 育; 考试 ; 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服 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其 任 务是培养高技能“ 银领” 人才 。不可否认 , 在现行 的培养过程 中,
弱化 了其文化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也局 限着 学生 的知识和思维
结构 。
课堂. 实验室教学还 占了较大的 比重 , 如何改变传统高等教育 中 那种以“ 知识本 位” 养模式为 以“ 培 能力本 位” 的培养模式 , 如何
成绩的偶然性 , 是这种考试方式无法克服的。其 次 , 在这种考试 中, 记忆力的考核处于 主角地位 , 而操作能力 、 析能力 、 判思 分 批 维能力处于边缘角色 ,所以这种考试对于学生的考察是不全面
的, 考试无法测 出学生真实素质的发展状况 , 且与高职教育培养 生产 、 服务 、 管理一线 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 目标不相吻合。 再次 , 闭卷考试一般客观题 较多 , 标准性 答案使得课程教学走 向趋同 , 这 在 多 元 化 思 维 的世 界 文 化 氛 围 中 , 阻抑 了学 生 创 造 性 、 性 的 个 成长 , 限制 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 的主体性 的发挥 , 也 不利于创新 素质的培养。 1 . 考试 过程中重结 果轻 过程 。现行 的考试 以结果性 考试为 3 主 ,课程结束后 主要 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和区分学生知识和技 能 的好坏 , 缺少在教学过程 中的其它过程性考试 。 考试本具有评 定、 诊断和反馈 、 预测 、 激励 、 选拔 等功能 , 在现实生活中却严 但 重异化 , 其选拔功 能过 分凸显 , 掩遮 了人 们对其他功能的注重 。 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 断上 ,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 功能 , 强调分数 的能级 表现 , 甚至将学业 分数同奖学金 、 评优 评 先紧密结合 。只重视分数的多少 , 不去深究分数体现 的价值 , 这 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 , 学生为考试而学 , 并在考试 中作弊以 求较高分数 。 考试功能的片 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 一 师生 教 学仅为考试服务 , 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 。 这种考试只能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形式改革刍议
.
一
的 建 议
有
关
改
善
考
试
形
式
李 海虹
( 淮海 工学 院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 江苏 连云港 摘 要 : 文 章针 对 高校 化 学化 工 专业 教 学 内容 的 特 点 . 对 理 论 知 识 和 实验 技 能 的现 有 的 考试 形 式 可 能 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了深入 、细 致 的 探 讨 ,提 出 了在 改善 考 试 形 式 方 面的 具 体 措 施 ,并进 一 步 思 考 了 中 小 学阶 段 教 育 的 考 试 方 面 也 需 要 注 意 的 问题 ,对 教 育 中一 直存 在 的 考试 形 式 问题 进 行 了较 为全 面
缝对接 。 三、 按 考 试 内 容 设计 按 考 试 内容 设 计 , 有实践 式 、 报 告式 、 任务 式 、 作 业式 、 项
目式 等类 型 。
1 . 实 践 式
实 践 式 考 试 要 求 考 生 紧 紧 围 绕 课 程 教 学 ,根 据 考 试 要 求 开展 社会 实 践 活 动 , 通 过 体验 、 调研 、 访谈 、 观察 、 记录、 总结 和 反 思 等 手段 , 完 成 社会 实 践 活 动 。 对 社 会 实 践 做 总 结 、 下 结 论 。一 般 适 用 于 思 政 、 社会、 人文、 教 育 类 理 论 课 程 的考试 。
2 . 报 告 式
考 试 由 一个 人单 独 完 成 的 就 是 个 体 式 考 试 。 个 体 式 考 试 能 够 考 核 每 一 名 考 生 独 立 完 成 考 试 的 能 力 和 效 率 .易 于 单 独 评 价 每 一 名 考生 的情 况 , 在 当前 大多 数 情 况 下 采 用 。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探索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探索摘要: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目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探索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怎么样把“考试过程”变为“学习过程”,变“考知识”为考“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索高职教育考试改革,首先要明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2]中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各地高等职业院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是实验、实训、实习等三个关键环节。
而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和职业能力的鉴定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目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和职业能力的鉴定依赖于学校组织实施的考试。
由于不同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结构把握不同,对教学质量和考试质量衡量的尺度不一,从而造成了高职生的培养质量和能力水平相差很大。
尽管知识与技能并重、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也占到各高职院校教学时数40%以上,但这种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在考试中反映出来。
在考试形式、方法和内容上存在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调、评价主体单一,缺少必要的创新意识,没有突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实践能力和学习过程考核要求不够严等问题。
考试内容与学生将来职业岗位需求相关的技能、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联系不密切,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而且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更多地是注重以具体分数为指标的考核,以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为主,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单纯以考试成绩来对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会对现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使职业教育回归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
提高 教育质 量 ,其 中考试方 法改 革是关 键一环 。
一
、
问墨 的提 出
能 力 就 差 。这 种 考 试 方 法 ,造 成 更 多 学 生 只注 重 书 本 知 识 ,而忽 略 技能性 、操 作性 的训 练 ,所掌 握 的技术 也不 规
1 高等职 业院校 的考试 现状 、
目前 ,我 国高等 职业 教育 在考试 方法 上 ,主 要采 取 以 范 、不全 面 的 ,甚 至是 不 准确 的 ,学 生 的思维 方式 也会 受 学期 考试 为主 ,考试 采用 卷面 笔试 方式 。考场 设在 本 院 的 特定 训练 方式 和 训练 环境 的禁锢 。因此 ,用这种 方式 培养 教室 ,考 试 由教 务 处 自行组 织 ,考 试 成 绩 以百 分 制计 算 。
造性 地促 进实践 性教学 的力 度 。
收稿 日 : o 7 l—2 期 2o一 2 O 作者简介 : 胡启亮 (9 8 ) 16- ,男 ,湖南 隆回人 ,副教授 、硕士 。
3 、考试 方法改 革 的意义 第一 ,考试 方 法 的改革 ,会进 一 步促进 高等 职业 教育
与市 场 的有机 接轨 。经 济社 会 的发展 ,不会 形成 高 等职业
中 图分 类号 :G7 0 1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 10" 6 0 (0 8 2_ l2_ 2 09  ̄70 20 )0_ o0 _ o
当前 高等 职 业教 育 发展 的重 点 ,是 要加 强 内涵建 设 ,
三是 对学 生 的影 响 。没有真 实 的实践 性教 学 环境 ,学 生也 就 没有 真实 的实 践性 学 习的感受 ,学 生对 岗位 的适 应
维普资讯
第1 0卷 第2期 HI GHE VOC TONAL T CHNI AL I R A I E C NST TUT OURNAL V l0 I EJ o 1 , N 。 o2
职业院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
职业院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摘要: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职业院校的学生却由于种种原因其素质相对较低,因而传统的课程考试方法也越来越不适用。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了职业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原则。
关键词:职业院校考试原则目前,我国众多的职业院校正致力于学校各职业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形式上的多样化:如笔试、口试、操作考试作用;实验、实习成绩单列;突出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的地位;强调各种岗位资格证书的获得等等。
然而,笔者认为,这些措施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现行的考试方法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矛盾。
本文试图从考试的现象与功能、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入手,提出职业院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原则,以求教于职教界同仁。
1 考试的现象与功能考试与教育是一对孪生子,哪里有教育哪里就有考试。
自从人类现了传递、发展科学文化和判别人的身心个体差异的客观需求,就有了考试与教育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此种客观需求不终止,那么考试与教育现象也就不会消亡。
当今社会,考试已愈演愈烈,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人们改变境遇、升迁职位、甚至重塑前途和命运的方法与手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考试已经渗透了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
其实,考试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考试制度的国家,要比欧洲早1800多年。
所以考试制度之完备、考试对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影响之显著曾为世界各国罕见。
如今由中国创立的这项制度已经普及全世界。
然而美国尽管实行考试较迟,但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考试形式最多。
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学校对考试如此热衷甚至达到狂热的程度。
早在1985年美国《第九智力测量年鉴》(Mitckell),就记录了1409种公开流行的测验。
特别是1955年,美国依阿华大学研制出光学扫描仪和电子阅读器,标志着考试现代化的开始。
利用这种设备,能够快速阅读、评分,并可与计算机联接,打印各种报告单,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和学校。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改革探讨
核的改革 , 从而全面 实现 高职 教育 目标 。
一
、
转 变传统 的考 试观 念, 树立现代考试观念
和创新能力 , 使考 试真 正能够对学生知识 、 能力、 素质进 行全面
建立 以“ 素质立意考 能力 , 将素质教 育观 念 内化于 考试 ” 的 测试评价 。通过教学实 践, 我在课程考试 改革探索 中总结 了两 考试 考 核评价 体系 , 通过考 试 的引导作用 , 高学 生的知识运 种综合 能力考核模式 : 提 用能力 、 自学能 力、 分析和解决 问题能力、 自我评价和评价他 人
按 照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0 0 2 2 考 试 考 核 制 度 。 国 21 ̄ 00
年) 的方针 , 等职业教育 必须坚持 以服 务为宗 旨、 》 高 以就业为
导 向 , 产 学研 结合 发 展 道 路 的办 学 方 针 以 提 高 质量 为 核 心 , 走 以增 强 特 色 为 重 点 , 创新 体 制机 制 , 化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统 地 深 系
本 , 育为先 , 德 自觉承担起 服务经济 发展和现 代产业 体系建设 培养 目标有三个显著特 点: 一是注 重职业能力培养。根据“ 按需
的 时 代 责 任 , 动 适 应 区 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 养 数 量 充 足 、 施 教 、 以致 用 ” 主 培 学 的原 则 , 织 课 程 教 学 、 验 和 实 习 ; 是 强 调 组 试 二 结 构 合 理 的 高 端 技 能 型 专 门人 才 ,使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在 促 进 就 课程体系的针对性 。课程 设置 不能只是从学科角度 出发 , 而是 业 、 善 民 生 方 面 , 及 在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发 更要从职 业 岗位群 的需要 出发 ; 改 以 三是突 出实践环节 教学 , 主动 挥 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 纵 观 国 际 国 内 形 式 , 国 正 处 于 从 经 济 大 适 应 地 方 社 会 经 济 建 设 发 展 要 求 , 适 应 就 业 市 场 的 实 际 需要 , 我
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 0 .2 ) 4-15 062( : 2 4 . 41
报 , 0 ,55: 4 2 . 2 62( 1 -16 0 )2
【 陈彩霞, 7 ] 张鹃鹃, 刘雪娇. 大学生考试成绩的模糊综合评价[ . J ]
f尉强, 5 】 杨启红. 学生成绩评价 的 数学建模[. J 洛阳师范学院学 用 [ . 电子技 术 ,08j() ;— 4 . 】 J 现代 ] 20 ,1 : 7 10 61 5
【] 6崔颖, 王力纲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 教育研究,0 ;( :9 5. 2 0, ) - 1 544 研 究【 . J 中国电力教育,0 9() 6—13 】 20, : 2 6. 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类 型和职业教育 的重 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 线需 要的高技能人才口其培养 目标相对传统 的专科教育而 言,更加
二 考试方法改革的基 本做法
1 改革 考核类型 及方 式 .
为了充分发挥考 试的导 向功 能,将学生每学期所学课程分
一
、
考试功能异化、考 试安排不合理等弊端 日益成为高职教育 三个 大项 目的考核结果 按相应 的比例构成。其中,“ 习态度” 学
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因此 ,我们认为高职教育要真正实现与 包含了出勤、课堂表现、课堂提 问等方面的考核结果。平时成 社会和职业 岗位的 “ 无缝对接” ,在成绩考核上必须实现两个转 绩比例提高后,就需要更加重视教学过程 的管理 ,任课 教师在 变: 即以知识为主的考核 向以能力为主的考核转变 ; 以校 教师) 教学 过程 中要紧紧围绕上述 三个方面开展 经常性 的、个别化的 考核为主向社会 ( 用人单位 )评价为主转变。为此,我们提 出了 平 时 考 核 ,并 做 好详 细 、规 范 的 记 录 ,以便 期 末 时 汇 总 成 该 科 考试改革 的基本思路 是: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课程 的总 成绩 。 以“ 三重”( 重能力考核、 重过程考核、 重社会考核)要求为核心,
浅谈“职教高考”制度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改革的对策
浅谈“职教高考”制度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改革的对策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改革,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也面临着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巨大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中职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了“职教高考”制度的出现。
然而,这一制度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职教高考”制度在中职人才培养改革中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传统的中职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强调技能训练,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培养。
而“职教高考”制度的出现,使得中职生可以选择参加高考,进一步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实施这一制度而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职教高考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综合性,中职学生对于考试内容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存在差异,中职学生在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这些问题给中职人才培养改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升:首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改善教育条件。
中职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践实训基地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需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条件的改善,以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
中职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合理设定专业课程和培养方向,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
同时,中职学校也需要加强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的合作,开展课程资源共享和实践实训基地的共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再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
中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实训的开展,并将实践能力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
此外,教师也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实践与探索
【 关键词 】 :考 试 改革
m y 模 型 aa
高 职教育考试 的 目的在 于充分 发挥 其督 导激 学 习为 主动学 习 .变期 末 阶段学 习 为平 时 全过 程 励 、 学促 教和教学 管理 功能 。调 动学校 、 师 和 学 习 。 评 教 变知 识性 学 习 为能 力性 、 新性 学 习 , 进 创 促 学 生各 方面 的主动性 和积极 性 。保证 和促进 人才 学 风建设
出 版 社 .9 9 19 . 3 . 5变异 2 1 解决 N一皇后 问题的一 个遗传 算法. 州师专 学 宿 采用 多值编 码后 .变异操作 并 不能 通过 简单 f 李鸿.
的 0 1 转 实现 。本 文采 取 随机地选 取染 色体 内 。反
报 , 0 , :5 8 . 2 0 78 - 7 0
16 3
福
建 电
脑
21 0 2年第 8期
高职 院校考试改革实践与探 索
朱 诗 孝 ( 江工 贸职 业技 术 学院 浙江 温 州 3 5 0 浙 2 0 3) 【 摘 要 】 高职 院校 考试 改革改 变传统 的考 试模 式 , 平 时的教 学过程 与期末 考试 结合 , : 将 更 注重对 学生职 业技 能培 养 , 推动人 才培 养模 式的 改革 , 培养 高技 能人 才 。
后 的作 业 . 求学 生通过世 界大学 城 的方式 提交 . 要 要 求 能充 分 利用 世 界大 学 城 的资 源来 完 成作 用 . 参考 文献 : [ 岂之. 1张 1 】 大学文化 素质教 育感言Ⅱ. 】 中国高教研 究 ,0 9 2 0 世界 大学 城 的作业 占 1 % 0
培 养 目标 的完全 实现 。 目前 高职 院校考 试方 式单 () 1就业 岗位需 求 为导 向。 立 以职业 能力 为 建 内容僵 化 , 忽略 了对 学 习过 程 、 习能 力 的评 主线 的考 试 内容 考试 内容 既遵 循 人 才培 养 大 纲 。 学
对中等职业教育考试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
方法 , 不利于发挥考试 也
对 学 生 平 时 的 激 励 和 引
、
现 阶段 中职 教育考试 考核 评价 导 作用 。在 实践 教 学 方 面 . 出现了应试教育 的 却 考试翻版 。例 如 . 一些学 校在钳工 和车 工考 工中 .
让 学 生 通 过 几 个 月 针 对
制度存在的问题 1在指导思想上重理论 、 . 轻实践 。 近几 年 ,职业学 校大都加 大 了实践 教学的力度 ,面向各个 岗位 的考 工和技 能证书教育也 应运 而生。无疑 , 这对提高
素 质教育强 调的是人 的全面发展 和
的考试考 核中 ,程度 不同地存 在着走过 他们常常难 以适应,加工工艺不会 编制 , 程、 得过 且过 的现象 , 理论知识 的考试 难 以 在 指定 时 间 内 达 到 规定 的加 工 精 对
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职业教育而言 。 素质
教育要 着 力解决好 学生 的学 习动力和 能
◇湖北 工业 大学 高等 职业 教育研 究中心 侯继 惠
价体 系。” 应该 说 ,意见 》 明 了考 试考 这 种 终 结 式 考 试 方 法 极 《 指
核方 法改革 的方 向 , 明确了改革 的 目标 。 大 地 削 弱 了 考 试 在 教 学 然而 , 改革绝非 一蹴而就 。 必须 进行 不懈
实 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有利 于培养 学生 全面素质 和综合 职业能 力的教学质 量评
面推进素质 教育 。深化 中等职业 教育 教 试在教学 中的反馈 。
考试考核 方法与手段 仍沿用 普教 的 直接通 向生产 岗位的一种 教育 。而不 是 师 自己命题 , 的是采用 试题库 , 有 学生 考 育 的教学和考 核必须着 眼于学生 的技能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
对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的探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杨光明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考试改革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深入研究考试功能以及合理设计课程大纲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从而实现高职培养目标。
一、在新的人才质量观下应充分重视课程考试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就业是民生之本。
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
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有新的标准,考试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不可能套用传统的模式,而应该进行改革,应该通过改革使考试适应新的人才评价标准。
考试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考试改革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前者对后者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后者为前者打下了基础。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所需的国际化人才,高职院校在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考试改革。
二、高职院校课程考试的现状要求进行考试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未能深入人心。
还是用老办法组织考试。
这些方法已不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其主要表现是:对考试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方式单一; 考试题型分布不合理; 考试记分方法不科学等。
以上表现归纳起来就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这些弊端如不克服,已很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也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方式及内容亟待改革。
三、我院考试改革的实践。
职教高考的建议和对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并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这为我们研究和思考职教高考问题提供了逻辑起点和主要依据。
1.把握职教高考特点。
按照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改革总要求,围绕建设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和打造类型教育总目标,统筹考虑现有普通高考制度、职教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突出“五性一化”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的职教高考制度。
2.畅通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升学路径,拓宽职业教育体系外部招生渠道。
设立6种入学通道,其中体系内升学有“甲”“乙”两种通道,面向体系外普通高中有“丙”“丁”两种通道,面向成人有“戊”通道,还设立了自主报考的“己”通道。
甲种“中高职直升通道”。
乙种“高职专转本通道”。
丙种“普通高考通道”。
丁种“自主考试招生通道”。
戊种“成人入学专门通道”。
己种“自主择校报考通道”。
3.改革高职学校招生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工业园区等社会需求方参与新生招录工作,丰富职教高考内涵,培育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从源头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
可先期重点建立3项机制。
一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机制。
经过认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根据实习岗位接收能力和自身培养能力,联合高等职业学校共同培养本、专科学生,校企订立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协议,经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鼓励采取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人才,企业负责做好实习、就业等工作。
二是行业协会(园区)参与机制。
全国性或省市级行业协会、国家或各省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根据本行业、本区企业实际需要,经批准可以与高等职业学校开展联合招生,实施订单或定向培养,行业协会、开发区、园区负责落实学徒或实习岗位,提供工学结合培养方案和就业服务方案。
三是县级地方政府参与机制。
县级人民政府(含不设县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需求,按照“戊种成人入学专门通道”有关规定,组织本县(市)生源推荐报考高等职业学校,政府和学校合作联合培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思考范文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思考一、学习思考“三教”改革的各个方面1、国家政策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施工蓝图——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思考对接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三教改革新时期职教政策与“三教改革”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工作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促进作用2、师德素养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疫情时期教师的生命意义和使命担当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旨规和策略“职教20条”政策下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主题架构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培育对策、申报技巧和评审指标职教名师的成长心得——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与技巧(一):活页式教材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与技巧(二):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路径与步骤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与技巧(三):活页式教材的体例构成与呈现4、新形态教材开发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教材及应用活页教材编写体例和案例分析5、教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立足“三教”改革打造职教金课课堂管理四步法用诊改思维推进专业建设与有效教学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优化二、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内涵1.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主要内涵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
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
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这种新技术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应用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探析
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探析[摘要]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考试制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影响,存在导向脱轨、“中心”偏离,标准不一、信度偏低,目的错位、功能异化等诸多弊端。
借鉴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的经验,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考试制度,建立以第三方认证为主导,以能力考核为中心,以两考互通、双证融合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考试制度,对于推动和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思路经过近几年的职业教育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已基本上摆脱了学科教育的办学模式,确立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发展轨道,但职业教育考试制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痕迹,无论在导向与标准上,还是在目的与功能上都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极不适应,考试这一对教育过程有突出导向作用的重要环节,在改革大潮中反而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从而也制约和影响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效。
一、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考试中的三大痼疾及不良影响1.导向脱轨,“中心”偏离,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步伐。
经过几年的探讨和反思,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念已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各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基本占到了总教学时数的40%以上。
但这种结构变化并没有在考试中反映出来,多数学校对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考核并不重视,甚至有的学校基本不进行技能与能力考核。
考试内容仍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的范围,考试重点依旧是理论性、知识性为主,考试形式大多还是传统的单一笔试。
这种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轨道,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脱节,导致师生对实习实训重视程度低,不少学校的毕业实习性质变异、重心错位,或成了勤工助学的变种,或成了提前毕业,实习实训效果不良。
现行考试制度滞后于办学观念、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更新的现状,影响和制约了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步伐,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2.标准不一,信度偏低,影响了学生就业和学校办学的信誉。
职教高考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通过职教高考这一途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参加过职教高考的学生,我深感职教高考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下是我对职教高考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职教高考让我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只有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人才才会选择职业教育。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迅速适应和胜任。
其次,职业教育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相比之下,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就业前景较好,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实用型人才。
最后,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职业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教高考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参加职教高考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基础知识薄弱。
由于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我对一些基础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在考试中遇到很多难题。
这使我意识到,要想在职业教育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
在备战职教高考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效果。
最后,心理素质较差。
面对职教高考的压力,我常常感到焦虑和紧张,影响了我的正常发挥。
这使我认识到,提高心理素质对于应对考试至关重要。
三、职教高考让我收获成长尽管在备战职教高考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仍然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学会了坚持。
在备考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
职业院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
一
的 选 择 机 会 。 职 业 教 育 则 是 直 接 为 经 济 而 建设服务的 , 所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 、 它 建 设 、 理 、 务 等 需 要 的 技 术 应 用 型 专 门 人 管 服 才 。 培 养 目标 侧 重 于现 实 生 产 第 一 线 的 其 操 作 人 员或 技 术 人 员 的 职 业 岗 位 规 格 要 求 , 调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 强
以观察的外 显活动 , 执行的速 度、 度 、 其 力 精 确 性 与连 贯 性 等 均 可 以 测 量 。 于 职 业 由 教 育 是 一 种 以 各产 业 技 术 为 主 的 教 育 , 因
而职业技 能的获得 , 自然 就 成 为 衡 量 成 功 与 否 的 重 要 标 志 。 练 的 操 作 技 能 与 解 决 熟 生 产 中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是 职 业 教 育 培 养 目
目前 , 国 众 多 的 职 业 院 校 正 致 力 干 标 准 的 人 才 服 务 。 是导 向 与 激 励 , 我 二 鉴于 考 学 校 各 职 业 课 程 考 试 方 法 的 改 革 , 要 表 试 的 结 果 往 往 被 人 们 当作 评 价 或 进 行 挑 选 主 现在形式 上的多样化 : 笔试 、 如 口试 、 作 的 依 据 , 这 些 又 常 常 与 考 试 者 的 需 求 、 操 而 追 考 试 作 用 ; 验 、 习 成 绩 单 列 ; 出 课 程 利 、 益 等 等 密 切 相 关 , 以 许 多 考 试或 考 实 实 突 利 所 设计、 毕业 论 文 的 地位 ; 调 各种 岗位 资格 试 的 许 多 方 面 自然 会 对 人 们 的思 想 、 为 强 行 证 书 的获 得 等 等 。 而 , 者 认 为 , 些 措 具 有 明 显 的 导 向 作 用 , 而 激 励 人 们 自我 然 笔 这 从 施 虽 有 一 定 的 成 效 , 却 未 能 从 根 本 上 解 建 设 、 但 自我 发 展 、 自我 提 高 自我 完 善 , 为 以 决 现 行 的 考 试 方 法 与职 业 教 育不 相 适 应 的 更 快 、 多地 培 养 适 应 社 会 需 要 的 人 才服 更 矛 盾 。 文 试 图 从 考 试 的 现 象 与 功 能 、 业 务 。 本 职 因而 , 试 实 际 上 被 看 作 是 评价 与 培 养 考 教 育 的 特 点 分 析 人 手 , 出职 业 院 校 课程 人 才 的 手 段 与 方 法 。 提 考 试 方 法 改 革 的 原 则 , 求 教 于 职 教 界 同 以 诚 然 , 业 教 育 作 为 整 个 教 育 系 统 的 职 仁 。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着 一 般 教 育 的 共 同 有 特 征 , 是 职 业 教 育 由 于 它特 定 的 培 养 目 但 标 、 养 对 象 和 培 养 方 法 , 呈 现 出与 其 他 培 又 1 考试的现象与功能 考 试 与 教 育 是 一 对 孪 生 子 , 里 有 教 教 育 类 型所 不 同 的 特 点 。 业 教 育 承 担 着 哪 职 育哪 里 就 有 考 试 。 自从 人 类 现 了传 递 、 展 为 社 会 发 展 和 经 济 建 设 培 养 劳 动 者 的 重 发 科 学 文 化 和判 别 人 的 身 心 个 体 差 异 的 客 观 任 。 现 代 教 育 体 系 中 , 其 在 发 达 国家 的 在 尤 需 求 , 有 了考 试 与 教 育 的 现 象 。 要 人 类 教 育 体 系 中 , 业 教 育 占据 着 十 分 突 出 与 就 只 职 社 会 此 种 客 观 需 求 不 终 止 , 么 考 试 与 教 重 要 的 地 位 , 到 高 度 的 重 视 。 所 以 如 那 受 之 育现 象 也 就 不 会 消 亡 。 当今 社 会 , 试 已愈 此 , 因 为 职 业 教 育 在 提 高 整 个 劳 动 者 队 考 是 促 演 愈 烈 , 试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成 了人 们 改 变 伍 的 业 务 水 平 、 进 社 会 生 产 和 经 济 发 展 考
对高职院校考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一
然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 缺乏现代科学考试
观 的理论 指 导 , 实践 上 还没 有 真 正树 立 与职 业 院校 人 才
观 、 量观 、 学观 相适应 的考试 观 。 质 教
2 考 试的整 体 结构 不 尽 合理 。考试 改 革 的步 伐 明显 .
滞后 于人才 培 养模 式 、 学 内容 、 法 的 改革 。通过 教 学 教 方 改革 , 目前 , 业理论 教 学与 实 践 教学 比例 已基本 达到 1 专 : 1 但绝 大多数课 程 中技 能 、 力 的考核 比重 仍仅 占考试 的 , 能
3 .考试 方法仍 显 单 一 。 目前 绝 大多 数考 试 仍 以闭 卷
笔试为 主 , 重 考 核学 生 对 传 授 知识 的掌 握度 和 继承 度 。 侧
教师对 根据课程 的性质 和特点 , 学生 的个 性 与差异 自主选 择考试 方式 、 方法 的积极 性不 高 , 状 况不 利于 全面 、 此 真实 考核学生 知识 、 技能 与能力 。 4 .对考试 信息 分析 处 理 和考 试 评价 总结 工作 重 视不
2 %-3 %左右 。 0 0
、
现行考试 方法存 在的主 要 问题 及分析
现行 高职教育 的考试 制度 , 由于受应 试 教育 的 长期 影
响, 夸大 了考试 评估学 生 学业 成 绩 的 功能 , 忽视 了对 学 生 的品德、 智能 、 个性等 方面水 平 的考 核 ,尤其 在考核 职业 能 力方 面没有 取得 突破 性 的进 展 。大 多 数 高 职 院校 在 学 生 考核评 价方式上仍受 传统考试 观 的影响 , 用 以期 末总 结 采 性考试 和闭卷笔试为 主的考试 方式 方法 ,严重 背离 了高 职 教育 的人 才培养 目标 , 产生 了种 种 弊端 ,制 约 了高技 能 实 用型人才 的培养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树立现代人才观和考试观, 转变妨碍学生实践 盈 技能、 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考试观念, 不要单 一 纯以课程或教材的难度、深度和考试分数来衡量学 一 生。单凭一张 考卷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然不 _
符合逻辑, 只有通过现场操作才能做 出客观评价。 - 并
摘 要: 当今 高等职业教育考试 的弊 端较 多, 高职专业考试应作为 实现职业教 育 目标过程 中的一项有效手段 ,以重 过程评 价、 多样化考试为主的考试 方式将是 未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考试 改革的方 向之一。 关键词 : 高等职业教育 ; 专业考试 ; 过程评价 ; 多样化 考试 中 图分 类 号 : 7 85 G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考试 制度 弊端 问题一:重结果,轻过程 在高职院校 ,专业 课程 主要 以期 末考 试 成绩 评价 每位 学 生 掌握所 学知 识 的情况 , 以结果 性考 试 为主 ,缺 少平 时教 学 阶段 性考试 。 问题 二 : 多记 忆 , 应用 目前 ,以培养 职 业 能 少 力和基本素质为宗 旨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一些高职院 校基 本形 成 , 理论 与 实践教 学 比例 基本达 到 1: 。 1 但 技能 和 能力 的 比重 仅 占考试 内容 的一 小部分 ,考试 多以理论考试为主 ,侧重考核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 掌握 程度 和继 承程 度 ,主 要是 以记 忆为 主 的静 态考 核 , 少 对职 业技 能 与能力考 核 的 系统 研 究。 由此 , 缺 学生可以通过较短 时间突击记忆来提高对知识的片 面掌 握 , 以应 付学校 的考试 , 完 也就 忘完 。这 无形 考 中使 一些 平 时不用 功 而善 于记 忆 的学 生可 以获得 好 成绩 , 大鼓励 了死 记硬 背 , 忽视 了学 生对 知 识实 大 而 际应用 能力 的全 面考核 。 问题 三 : 单一形 式 考试 形 式 多以笔试 为 主 , 老 师根 据考 纲命 题 ,因此 内容 比较 注 重理论 的系统 性 和 完整 性 , 比较死 板 ,束缚 了学 生创造 性 思维 的形 成 。 虽有 的老 师 也进行 实验 考核 , 由于种 种原 因, 但 学生 的报 告通 常成 为决 定 学生成 绩的主 要依据 。不 利 于 学生 口头表达 能 力 、 业综合 能力 的培 养 , 利 职 不 于 学 生发 散性 思维 、 造性 思维 的培 养。 创 二、 考试改 革 目标 应该清楚认识到, 高职的课程 与传统高等教育在 内容和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区别。 传统的高等教育推行 的是 以学科 知识作 为人才培 养 的逻 辑起 点 , 以理论 知 识传授 作为人 才培养 的基本 途径 , 学大 纲更偏重 于 教 知识的逻辑性和全面性等方面的结合; 而高职教育主 要是培养 面 向一线 的应用 型 、 术型 蓝领 人才 , 技 根据
嚣娄效蓑 不为考而试 过 的项 手 是了试考。 种 一有 段 二 享, 而 标
三、 考试改 革 办法
根据以上分析, 在考试方法选择上, 向重教育过 程方 向发展 , 着重考核平 时的能力, 在考试方式选择 上, 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 着重考核“ 考不出” 的能力。 1 .重过 程 评 价 。教 师 要 改一 次 考试 为 多次 考 试, 要在适当教学单元后开展测试或任务, 老师根据 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规范的评判标准对每位学生给出 明确 的分数 。 试 的 内容分 为 两部 分 : 业 能力和 综 考 专 合 能力 。专 业 能力包 括 完成 测试 或任 务所 掌 握并运 用 的专 业知 识 能力 和实 践技 能 。综合 能力 包 括 学生 在平时学习、 完成测试或任务过程 中, 表现出的 自我 管理 、 与人 协作 和创 新 等方 面 的 综合 能力。 例如 : 计 算机 网络 中讲 完 综合布 线后 , 要求 学 生 3人 一组 , 合 理分 工 ,利 用 5天 的 时 间通 过 实地考 查 给 出一个 我 校校 园网的弱电布线结构 图,如有不合理处可以更 改但 要 说 明理 由。让 学 生从 实 际应用 的角度理 解 并 掌握 课 上讲 的相 关专 业知 识 ,为 以后 实 际应 用积 累 宝贵 的现 场经 验 。 然没有标 准 的答 案 、 虽 没有老 师监 考 , 综观 1 小组 的布 线设 计方 案差 距还 是 比较 但 0个 明显 , 的小组通 过各 种渠 道 收集整 理 了大量 资料 , 有 收 稿 日期 :0 5—0 20 9—3 0 作 者 简 介 : 鸿磊 (9 9一) 男 , 苏徐 , 人 , 州 工 业 职 加上 小 组成 员 的设计 改造 ,最后针 对 学 院布 线 的某 王 17 , 江 r a 徐 1 业技 术学院信 息管理 工程 系讲 师,学士 ,主要从事 高等职业专 些 不足 ,确定 更 加 完备和 节 省 的布 线设计 方 案。例 业教学与研 究工作 ; 张雪松 (9 8 ) 女 , 苏徐, 人 , 17 一 , 江 r a 徐州工 如,有的组提 出了在教 学楼设置分层设备 间的设想 1 业职业技 术学院信 息管理 工程 系讲师 ,双学士 ,长期从事高等 来 节约 线路成 本 。为 了趋 于 规 范 ,有 的组 还 自学 了
维普资讯
C NR O H GEJ Y E Nl U A
文章 编号 :0 1—8 9 (0 6 1 0 7 O 10 7 4 2 0 )0— 0 5一 lFra bibliotek量毒量●
260 第3 0/ 总 2 期 01 7
鞠 蘸 鬻 截 瓢 鳓 崮
王 鸿磊 , 雪松 张 ( 州工 业职 业技 术 学院 , 苏 徐 州 2 10 ) 徐 江 2 06
一
、
就 业发 展 的需要 强化 学生职业技 能 的培 养 , 以技 能知 识传授 作为人 才培养 的基本途 径 , 学大纲则偏 重于 教 知识 的职业性和 应用性 等方面 的结合 。 高 等职业教 育考试 应 以就 业为 导 向 ,重 视 学生 的实 践技 能 、 合 能力和创 新精 神 的考核 。 综 要求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