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管理部门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保证《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重大专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加强重大专项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若干工作规则的通知》,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
科技部作为国家主管科技工作的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做好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和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工作。
第四条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管理的原则:(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重大专项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问题,强调坚持自主创新,突出重点,力争实现有限目标。
(二)创新机制,统筹资源。
集成和优化配置全社会科技资源,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部门、地方、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各方面积极性,加强科技大协作和优势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三)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在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制定、启动实施、监督管理、验收和成果应用等各个环节,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四)定期评估,注重成效。
建立健全重大专项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对重大专项的执行情况与成效进行跟踪检查。
(五)注重人才,创造环境。
结合重大专项的实施,培养和凝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创优人才,形成一支产学研结合、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队伍,完善有利于重大专项实施的配套政策和良好环境。
第五条重大专项资金的筹措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并引导和鼓励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26•【文号】国发[2005]44号•【施行日期】2005.12.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六年二月七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制定如下配套政策:一、科技投入(一)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使科技投入水平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要求相适应。
(二)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
各级政府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
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三)切实保障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
《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的实施,要遵循“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组织专家进一步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等可行性论证,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度,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统筹落实专项经费,以专项计划的形式逐项启动实施。
(四)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合理安排科研机构正常运转、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和科研条件建设等资金。
重视公益性行业科研能力建设,建立对公益性行业科研的稳定支持机制。
优化政府科技计划体系,明确支持方向,重点解决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五)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解读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解读2006-2-10 14:32:14国务院9日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新华社9日受权播发《纲要》。
《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纲要》共分十个部分,分别为序言,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
《纲要》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
《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纲要》指出,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翻一番。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企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企业的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办科研机构。
十六大科技专项
我国16个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列入
时间:2007-09-11 来源:作者:
国务院2006年2月26日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明确,将遵循“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切实保障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顺利实施。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这16个重大科技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将在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并填补国家战略空白。
为此,《配套政策》要求对重大科技专项要组织专家进一步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等可行性论证,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度,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统筹落实专项经费,以专项计划的形式逐项启动实施。
这16个重大专项包括:
核心电子器件、
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其中许多专项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无
【期刊名称】《山西政报》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总页数】8页(P3-10)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42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J], ;
2.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J], ;
3.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J],
4.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
套政策 [J],
5.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科技规划与发展战略
基本计划是国家持续稳定支持公共 科技的基本形式,具有涉及领域广、需 要长期支持等特点。
46
基本计划
科技支撑计划 863计划 基础研究计划
(含自然基金和973计划) 条件平台建设专项 政策引导类计划
4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国家科技
攻关计划(1982年设立)的基础上新设立
49
863计划
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 主要落实规划纲要的前沿技术任务; 统筹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应用。
50
突出农业与社会公益领域的技术创新 着力提升社会公益的服务能力
在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安排的项目中,工 业、农村及社会发展领域的经费分别为50.6 亿元和88.1亿元,大致比例由“十五”时期 的7:3调整为为4:6。
35
总体目标:
提升五种能力
提升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 提升主要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提升社会公益的科技服务能力 提升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 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奠定三方面基础
36
总体目标:
提升五种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 ▼ 科技体制基础 ▼ 科技条件基础 ▼ 科技人才基础
奠定三方面基础
37
“十一五”计划体系
80四近期重点抓的几项工作81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三点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线以落实三大战略任务为重点以体制创新为动力继续实施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经济政策协调科技宏观管理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几个重要方面取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进展为完成十一五任务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4
自主创新
原始性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技工作的领导, 切实把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努力为
自主创新道路,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圈
国家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06 22年) ( 0- 00 2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 I
一
、
序言
4 . 先进制造技术
5 . 先进能源技术 6 . 海洋技术 7激光技术 . 8 . 空天技术 六、 基础研究 1 . 学科发展 2 . 科学前沿问题 3 .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4 .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七、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刨新体系建设 l 。 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 . 科研机构改革 , 立现代科研 院 深化 建 所制度 3 . 科技管 理体制 改革 推进 4 .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八、 若干重要政 策和措施 1实施 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的财税政 策 . 2 . 对引进技术的 消化 、 加强 吸收和再 创 新 3 . 促进自主创新 的政府 采购 实施 4实施 知识产权 战略和 技术 标准战略 .
人才强 国战略 , 出色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各项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
府必须充分认识 自主创新的长期性 、 复杂性和 艰巨性 , 切实加强对科
志为总书记 的党 中央领导下 , 继承和发 扬“ 两弹一 星” 精神和载人航
天精神 , 统一思想 、 定信心 、 坚 奋发努力 、 扎实苦干 , 坚持 走中国特色
长的国内市场需求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 博大精 深的优秀传 统文化 , 都为建设创 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大科技 工作 者行
动起来 , 广大 企业 、 科研 院所 和高等院 校行动起来 , 会各界行动起 社 来,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 以胡锦涛 同 在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保证《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重大专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加强重大专项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若干工作规则的通知》,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
科技部作为国家主管科技工作的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做好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和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工作。
第四条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管理的原则:(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重大专项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问题,强调坚持自主创新,突出重点,力争实现有限目标。
(二)创新机制,统筹资源。
集成和优化配置全社会科技资源,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部门、地方、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各方面积极性,加强科技大协作和优势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三)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在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制定、启动实施、监督管理、验收和成果应用等各个环节,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四)定期评估,注重成效。
建立健全重大专项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对重大专项的执行情况与成效进行跟踪检查。
(五)注重人才,创造环境。
结合重大专项的实施,培养和凝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创优人才,形成一支产学研结合、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队伍,完善有利于重大专项实施的配套政策和良好环境。
第五条重大专项资金的筹措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并引导和鼓励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以完 善 以增 强其 自主创 新 能 力 。
证 券公 司在 符合 法律 法规和 有关 监管规 定 的前提 下开展 创业风 险
允 ( 二 )支 持 创业 风 险投 资 企业 的发 展 对 主要 投 资于 中小 投 资业 务 。 许 创业 风 险投 资企业 在 法律 法规 规 定 的范 围内通 过 十 高新 技术 企业 的创 业风 险投 资企 业 实行 投资 收益 税 收减 免或 投 债 权融 资 方式 增 强投 资 能 力 。 资额 按 比例抵 扣 应纳 税所 得 额 等税 收优 惠 政策 。 化 器 .国家大 学 科技 园 自认 定 之 !起 一定 期 限 内免 征营 业 税 . E l 完善 创 业风 险 投资 外 汇管 理制 度 . 规范 法 人 制创 业风 险 投资 明确 对 非法 人 制外 资创 业风 险投 资企 业 的有 关外 ( 三 )扶持 科 技 中介 服务 机构 对 符 合条 件 的科 技 企业 孵 企 业外 汇管 理 十
金 的捐赠 . 于公 益性 捐 赠 . 属 可按 国 家有 关 规定 在 缴纳 企 业 所 市高 新 技术 企业 进 入证 券公 司代 办 系统 进行 股份 转 让试 点 工作 。 得税 和个 人所 得税 时予 以扣 除 。 在 总结 试点 经验 的基础 上 逐步 允许 具备 条 件 的 国家高 新技 术产 业 开发 区内未 上市 高新 技 术企 业进 入代 办 系统 进 行股份 转 让 。 在 有 条件 的地 区 方 政府 应 通过 财 政支 持 等 方 式 持发 展 区域 地 扶 性 产 权 交易 市场 宽 创业 风 险投 资 退 出渠 道 。 拓 支持 符合 条 件 的 ( 五 )加强 政 策性 金融 对 自主 创新 的支 持 。政 策性 金融 机 高 新 技 术企 业发 行 公 司债 券 十 构 对 国家重大 科 技专 项 国家重 大科 技产 业化 项 目的规模 化 融资 和 科技 成 果转 化项 目、 高新 技术 产 业化 项 目 . 引进 技 术消 化 吸收 项 目 高 新技 术产 品 出 口项 目等提 供 贷款 给 予重 点支 持 。 国家 开发 银行 在 国务 院 批准 的软 贷款 规 模 内 向高新 技 术企 融 资账 户 在政 策 允许 范 围 内 . 对高 新 技术 企 业发 展 所需 的核 心 技 术 和关 键设 备 的进 出 口 提 供 融资支 持 。 中国农 业 发展 银 行对 农 业 科技 成果 转化 和 产业 化 实施 倾斜 支 持政 策 。 ( 六 ) 导商 业金 融 支 持 自主 创新 。 十 引 政府 利 用基 金 贴息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
H 兀的政 策。 专项 的实施 ,受遵循 “ 成熟 ・ 动 一 个、 个”的原 则,组织专家进 l年限 或加速折 l
一
步进 仃全面深入的技 术、 经济等可行性 论证 , 蚪根据f 家发脞需 司
( 九)完 苦促进高新技术企 发腱的税收政策。推进对高新 技术企 、变行增俏税转 改革 。国家高新技 术产 ・ I k I 井发1 I )~新 ( 创办的高新技术余 ・经严格 从宅后 , 门挟利年度起 年 I 篼 I ^ J 所得税 , 午后减按 1% 的税 率,收 ・ 听得税 继 续完菏鼓 5 I E J 肋高新技术产 出口的税收政策 。完 苦高新技术 介 业讣税上资 =
二 技 f J 技 计划 体 系 ,叫确 支 f 方 ,币 点 决 旧 家 、 业 和 域 经 济 补 会 件的 业技术中心 、国家 j秤 ( 术研 究) I心等 ,进 口观定
发 展 l 的审 人科 技 问 。 I l
范 围 内 的 科 学研 究 和 披 术 开 发 J. , 免 进 口 父税 和进 L环 竹 fI J^ J
【 )允 许 ・加 速 研 究 丌 发 仪 器 设备 折 … 。企 业 用 于 研 究 八 I
此基.j ,“ ・ I上 五”期I 财政科技 投入增I i : I h J 嗝明显 高丁财政经常 井 发 的 仪 器 和 设 备次 f
l 】 体 系, 全社 会 研究 开 发 投 入 占同 I 生 产 总 值 的 tN 逐年 提 使 科 得 额 。 实 际 发 生 的 技 术 开 发 费 J 当年 抵 扣不 址 部 分 , 可按 税 法 J , j : L 岛,
技投 入水 同进入创新 …家 f列 的耍求相适应。
规 定 住 5 内结 转 抵 于 。 企 业 提 取 的职 上 教 育 经 费任 汁税 上 资 年 n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09〕4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中科院、工程院、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协: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推进《规划纲要》战略任务的落实,科学制定“十二五”科技规划,科技部将组织开展《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估意义《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切实执行《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
加强对《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对于推进任务落实,提高实施水平,确保《规划纲要》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的各项战略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启动实施,“十二五”将进入攻坚阶段。
本次检查评估工作,要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要求,对《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查评估,把握进展,总结经验,形成关于自主创新战略实施情况的基本判断;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为“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进一步推动《规划纲要》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
二、评估重点本次检查评估以《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为主线,以“十一五”期间全国科技工作为对象,重点内容包括:(一)《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战略意义,包括科技创新环境的整体优化,本地方、本部门重大科技发展战略与总体思路的形成与提出等。
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
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推动和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规范进口产品政府采购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统称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以直接进口或委托方式采购进口产品(包括已进入中国境内的进口产品)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第四条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实行审核管理。
第五条采购人采购进口产品时,应当坚持有利于本国企业自主创新或消化吸收核心技术的原则,优先购买向我方转让技术、提供培训服务及其他补偿贸易措施的产品。
第六条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为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开展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活动,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审核管理第七条采购人需要采购的产品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应当在获得财政部门核准后,依法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第八条采购人报财政部门审核时,应当出具以下材料:(一)《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申请表》(详见附1);(二)关于鼓励进口产品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复印件;(三)进口产品所属行业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主管部门出具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意见》(详见附2);(四)专家组出具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专家论证意见》(详见附3)。
第九条采购人拟采购的进口产品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明确规定鼓励进口产品的,在报财政部门审核时,应当出具第八条第(一)款、第(二)款材料。
第十条采购人拟采购的进口产品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明确规定限制进口产品的,在报财政部门审核时,应当出具第八条第(一)款、第(三)款和第(四)款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特 制 定 如 下 配套 政
策:
一
科技投 入
( ) 一 大幅度增加科 技投入 。建 立 多元化 、多渠道 的科技投 入体 系 ,全
社会研 究开发投入 占国 内生产总值 的
比例逐 年提高 .使科 技投入 水平 同进
入创新 型 国家 行列的 要求相适应 。
政 科技投 入重 点支持基础 研究 、社 会 公 益研究 和前沿 技术研 究 。合理安排 科 研 机 构 正 常运 转 、政 府 科 技计 划
五 ”期 问财政科 技投入 增幅 明显高于
财政 经常 性收入增 幅 。 ( ) 实保 障重 大专项 的顺利实 三 切
( 金) 基 和科研 条件建设 等资 金 。重视
报 经 国务院批 准后 ,统 筹落实 专项经
发展 中的重 大科技 问题 。 ( ) 五 发挥财政 资金对 激励企业 自
( ) 新 财政 科 技 投 入 管理 机 六 创
制。 科研基 地布 局 人 才队 伍建设 , 在
2 H-E H中国高新技 术 2 li C T
维普资讯
施 + 规划纲 要》 定 的重大专 项的实 《 确 施. 要遵 循 ” 成熟一 个 .启动 一个 的
原则 ,组 织专 家进 一步 进行全 面深入
基 金等 的投入 力度 .鼓励 中小企 业 自
主创新 。
的技术 、经济 等可行 性论证 .并根据
国家 发展 需要 和实 施 条件 的成 熟度 .
执 行 和 结 果 的 全 过 程 建 立 严 格 规 范
大 引进 技术 消化 吸收
再 创 新 项 目 的 企 业 进
的监管 制度 。建立财政 科技经 费的绩 效评价体 系 .明确设立 政府科技 计划
和 应 用 型 科 技 项 目的 绩 效 目标 .建 立
口国 内不能生 产 的关
键设 备 原材 料及 零
风 险 投 资 企 业 的 发 展 .对主要 投 资于 中
小高 新技 术企 业 的创
业 风 险 投 资 企 业 实
固定资产标 准的应单 独管理 .但 不提 取折 旧:单 位价值在 3 0万元 以上 的 . 可采取适 当缩短固定资产 折 旧年 限或 加速折 旧的政策 。
( ) 九 完善促进高新 技术企业 发展
公 益性行 业科研 能力建设 ,建 立对 公 益 性行业科 研 的稳 定支持 机制 。优 化 政 府科 技计 划体 系 .明确 支持 方 向
重 点 解 决 国 家 、行 业 和 区 域 经 济 社 会
具有 国际先 进水 平 的技术创 新平 台 ;
加强面 向企业技 术创新 的服务体 系建 设。加 大对科 技型 中小企业 技术创 新
行投 资收 益税 收减 免
或投 资额 按 比例抵 扣
应纳 税所 得额 等税 收
优惠政 策。 ( 三 ) 持科 技 十 扶
部 件 免 征 进 口 关 税 和
面 向结 果的追踪 问效机制 。
进 口环 节增值税 。
二 .税收激 励
( ) 七 加大对企业 自主创新投 入的
( 一 ) 善 促 进 十 完
转制 科研 机构 发展 的
所得税前抵 扣力度
允许 企业按 当年
税收 政策 。对 整体 或
部分 企业 化转 制科 研 机 构 免 征 企 业 所 得 税 科研 开发 自用 上
主创 新 的引导 作 用 。创新 投 入机 制 , 整合政 府资金 ,加大 支持 力度 ,激 励
施
( ) 四 优化 财政科技 投入 结构
财
企 业开展 技术 创新和对 引进先进技 术
的消化 吸收与 再创新 。要 引导 和支持 大型 骨干企业 开展竞争前 的战 略性关 键技术 和重大 装备 的研究开 发 .建立
( )确保 财政科 技 投 入 的稳 定 二
增长 。各级政 府把科 技投入作 为预算 保障 的重点 ,年初预算 编制 和预算执 行 中的超收分 配 ,都 要体现 法定增长 的要 求。2 0 年 中央 财政科技 投入实 06
现 大 幅 度 增 长 ,在 此 基 础 上 ,” 一 十 费 , 以 专 项 计 划 的 形 式 逐 项 启 动 实
研 究制 定 促 进产 学研 结 合 的税 收 政 策。
需要 加 以完善 .以增
强其 自主创新能 力。 ( 二) 十 支持创 业
( ) 八 允许企业 加速 研究开发 仪器
设备折 旧。企业 用于研 究开发 的仪 器 和没备 .单 位价值在 3 0万元 以下 的 可 次或分 次摊入 管理 费 其 中达到
实际发 生的技术开 发费 用的 1 0 抵 % 5 扣 当年应纳 税所得 额。实际发生 的技
术开发 费用当年抵 扣不足部 分 可按
税法规定 在 5
使 用税 .房产 税 的政 策到 期后 根 据实 际
取的职工教 育经费在计税 工资总额 2 5 以内 的 可 在企业 所得税前 扣除 。 %
¨
政 府科 技计划设 立 、科 研条 件建设等
方 面 .建立协调高 效的管理 平 台 优
节 增 值 税 ; 对 承 担 国
家 重大 科技 专项 、 国 家 科 技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国家重 大技 术装 备研 究 开发项 目和重
化 资源 配置 使财政科 拄投入 效益最 大化 .改革和强化科 研经 费管理 对 科研课 题及经 费的 申报 、 审、 评 立项 、
维普资讯
¨
罔务院发布实施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 (0 6 2 2 年 ) 20- 00
, … ,
的若 干配 套政策
为实 施 《 国家 中长 期科学 和技术 发展规划纲 要 (0 6-2 2 年 ) ( 2 0 - 0 0 》 国 发 (0 5 4 2 0 ) 4号 ,以下 简称 《 划纲 规 要》 ,营造激励 自主创新 的环境 .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