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
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3.理解古代中国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2.经济的基本结构;3.经济的特点;4.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必修二》;2.教学工具:电子投影仪、黑板、彩笔、PPT等;3.教学素材: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10分钟)利用PPT或板书,呈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并简要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主要经济活动。
分组探究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中国的朝代,深入研究该朝代的经济结构;2.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分析该朝代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3.学生将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形成小组报告。
小组报告与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他们研究的古代中国朝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并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引导学生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15分钟)在学生的讨论和报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如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技术的创新等。
探讨古代中国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经济的繁荣带来社会的稳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等。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与现代经济发展进行比较,探讨其共同点和差异,并展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短文,并列举相应的论据进行论证。
初三历史三单元总结知识点
初三历史三单元总结知识点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概况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人在农业、手工业、医学、数学、天文学、航海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相当发达。
先秦时期,孔子对农业技术作出了积极评价,并提出了“务农”、“尚农”的思想,提倡农业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医学技术中国古代的医学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学技术上,中国古代还发明了许多中药、手术等方法,对世界医学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包括了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发明和发展,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包括了天文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等的发现,这些成就对于世界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也是非常发达的,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发明如指南针、纬经航海术等对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农业、医学、数学、天文学、航海等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7.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仅在中国国内得到了发展,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国内外的传播,中国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这里发展出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古国,有着丰富而璀璨的文明成就。
2. 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包括了古埃及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成就,以及金字塔、斯芬克斯等古代艺术建筑的成就。
2021年河南省历史中考第一轮知识点过关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经济发展45张PPT
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 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 “凸”字形,由一条中轴 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 明朝 北京城 北京城内最为雄伟壮丽的 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 筑群
城市大多为国 家的政治中 心、经济中 心;城市规划 中能呈现出对 称、整齐划一 的布局
政治因素(大 多数城市作 为国家的都 城);水陆交 通便利;商 业贸易发达
时期
原始 社会
农业
手工业
(1)表现:距今10 000年 (1)表现:河姆渡人会制作陶
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 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
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哨,还懂得雕刻象牙和兽骨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 制成艺术品,懂得使用天然
栽培水稻,北方地区先 漆。半坡人会制作彩陶、装
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饰品、乐器,还会简单的纺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
南方推向北方;苏州 的商贸城市,还出现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 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
心; 景德镇 是 城市;出现了有名的
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帮,如晋商、徽商
形成了商业网;一些农村地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
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吴江
断扩大;兴修水利;改 清朝前期,丝织、
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
三很多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改 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 行精耕细作,推广选种、 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 肥等技术。水稻育秧移 栽,普遍实行了麦稻兼 作,种植双季稻。此外,
南方手工业快 速进步,在缫 丝、织布、制 瓷、冶铸、造 船、造纸、制 盐等方面都有 显著发展
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
树、种植药材等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促进了商业的交 流和城市的繁荣。南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一、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简史中国的商业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
商业活动在夏商周时期逐步发展,商业日益繁荣,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已经流通,商业活动愈加繁荣。
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货币统一标准,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
汉代开始出现了丝绸之路,商业活动逐渐走向繁荣,唐代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舟车交通通畅,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代商业经济再次发展,出现了金融、保险、票据等现象,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和方便。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出现,商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古代商业经济主要内容1.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在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河流和陆地两种为主。
商人常常选择从河流的上游运输货物到下游,最后使货物流通于各地。
而从陆地运输则需要人和马匹来完成,运输的时候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
2.货币的创制和流通货币是商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
在商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和布匹,随后是青铜、银、金等金属铸造的货币。
汉朝时期,开始流通刀币,唐代开始流通铜钱,到了宋代,就出现了纸币,并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3.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古代商业贸易方式主要是赊销和换市。
赊销是指货主先把货物给商人,商人把货物卖出后,再把钱给货主。
换市是指商人把自己的货物和别人的货物交换。
随着金融贸易的发展,又出现了贴款和现汇的交易方式。
4.商会的出现商会是为了共同经营和管理商业事务的组织形式。
商会一般是由同行业的商人组成,共同管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共同担负风险和损失。
商会对商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商业经济的影响商业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商业经济的兴起,促进了交通运输、货币的流通,也加速了人们的思想交流、文化升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1.1 农业的起源与古代农业的发展1.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3 商业的兴盛与古代城市的发展1.4 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 古代经济政策与管理制度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3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命运2.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3.1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3.2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4.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4.3 大众传媒的发展4.4 社会的风俗与礼仪第五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1 新航路的开辟5.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5.3 两次工业革命5.4 世界市场的形成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1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6.2 罗斯福新政6.3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2 新经济政策7.3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7.4 农业集体化7.5 苏联模式的形成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8.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8.3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8.4 经济区域集团化8.5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请注意,上述目录基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一般内容而编制,但具体内容与细节可能会因版本更新或其他因素而有所变动。
建议参考实际使用的教材版本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苏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史
苏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史古代中国经济史是苏教版历史必修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农耕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为生。
农田耕作和灌溉系统的逐渐发展,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增加,人口得以增长。
同时,由于农耕生产的需要,人们开始分工合作,形成了社会的结构和秩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原始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变为农业城市化社会。
城市的出现带来了更多的分工和特殊化,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农民和手工业者开始生产和交易各种物品,市场逐渐形成。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在中国尤为重要。
古代中国一直是丝绸和茶叶的重要产地,通过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中国的商品流通到世界各地。
商业活动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商业中心成为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
与此同时,货币的使用也逐渐普及。
贝壳、铜钱等货币形式的出现,便于交易和贸易的进行。
这一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秩序的变化。
分工的出现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差异逐渐扩大,富人和贫穷人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增加。
同时,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创新。
在农业方面,人们发明了许多农具和灌溉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在手工业方面,丝绸、瓷器和铁器等制造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这些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在古代中国经济史中,还存在许多有关土地所有权、农民问题以及商业和贸易的条款和条件。
根据苏教版历史必修二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详细列出这些合同元素,并使用适当的格式。
一个古代中国经济史合同的示例:合同编号: 001合同类型: 农民土地使用合同签订日期: 公元前200年签订地点: 陕西省双方当事人: 甲方 - 土地所有人乙方 - 农民合同条款:1. 甲方同意将位于陕西省的土地租赁给乙方,供其耕种。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个单元知识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个单元知识整理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概况》(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是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以农耕和牧养为主要生产活动,以农产品和牲畜产品为主要经济产品的特点。
2、古代中国社会以游牧和农业为主,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基础,农耕文化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体形态,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础。
3、古代中国农业主要以渔猎和掘采为辅,有较为完善的农具系统和耕种制度,并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农业成就,如八卦神谷农田、灌溉系统等。
(二)中国古代贸易1、中国古代商业就是古代贸易活动,贸易采用“爱物制”和“流通币制”,它满足当时的经济需要,使中国古代社会迅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特色的商品化交易方式,发展出市场的模式,在当时条件下做出了成功的社会实验,促进了商业文化的发展。
3、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能及时收集信息,那时的商业活动就等于现在的新闻报道,及时地将国内外发生的一切变化传到全国各地。
二、第二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中心1、中国古代社会以宫廷为中心,政府职权集中在君主,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
君主在古代中国社会有绝对权力,君主是政治制度的中心地位,他所代表的是国家,他是法律的最高权力,也是社会制度的最高权力。
2、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一般是以皇帝为最高权力者,有时以宰相为政治的牵头者,有时以太守将军为实施政策的人,而皇帝也有自己的家庭顾问。
3、古代中国的社会是以父权社会为主,父权制度也是古代中国政治结构里最为明显的一个制度,它同中央集权政府、礼教及家族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和一脉相承的特性。
(二)中国古代官制1、中国古代的官制是由朝廷的地方机构组成的官吏体系,官吏分为各级,按照职务等级分为地方管理机构,地方官吏,家官,大员,郎卒等。
2、中国古代的官制分为三级:君的属官、元官和待理官,根据职务等级不同,服役期限也不同,官员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换官。
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第5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课程标准】1.知道秦汉时期经济、科技与文化成就;2.了解秦汉经济文化在统一形势下的巨大发展。
【教学目标】运用示意图梳理知道秦汉时期经济、科技与文化成就;能够运用有关史料,了解秦汉经济文化在统一形势下的巨大发展。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汉时期经济、科技与文化成就;2.难点:秦汉经济文化在统一形势下的巨大发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备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秦汉经济农业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牛耕更加普遍,铁农具更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改进。
汉武帝末,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广了“代田法”。
所谓“代田法”就是把一亩地分成三甽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养地力。
赵过还发明了耧车。
耧车是一种播种机,能同时播种三行,也叫三脚耧。
一人一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这是我国古代农业机械方面的重大发明。
到成帝时,氾胜之又总结了一种新的耕作方法——“区种法”。
这是一种园艺式的耕作技术,把土地划成许多小区,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东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其突出表现是耕犁改进、牛耕推广和田间管理的加强。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上册问题:汉代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影响?答案:1、农田灌溉与水利工程大量兴建;2、农具的改进和牛耕技术的改进,提高了耕作效率;3、人口增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劳动力密集型的精耕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西汉前期,丝织品的纺织和印染技术已经很精巧。
这可从考古发现中得印证。
如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丝织品,有绢、罗纱、锦、绣、绮等,花色有茶褐、绛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变形云纹、菱形几何纹等,织制技术有织、绣、绘画等。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中国古代经济实物生产逐步发展,货币交换逐渐普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易体系和商业网络。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和创新,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良,这些为后来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生产逐年丰富,这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手工业,手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制品在古代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细腻、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变化。
在唐宋时期,手工制品制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制品质量也逐渐提高。
在手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从商周时期开始,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形式是商品交换,其中茶、丝、盐、铁等商品是主要的贸易商品。
经济繁荣的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商业贸易也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其中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将中国古代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经济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商朝。
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组成,这三个部门
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
古代中国人口众多,大部分人都
从事农业生产。
他们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如稻米、小麦和谷子,以
及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
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的食物
需求,还为经济的其他部门提供了原材料。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人们运用手工
技艺,制作出各种物品,如陶器、丝织品、铁器等。
这些手工制品
在国内外流通,为经济带来了财富和发展。
商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逐渐兴起。
商人通过货物的买卖和运输,促进了地区之间、国内外的贸易活动。
随着交流和贸易的增加,商业活动在经济中的份额也逐渐增加。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调整。
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和管理机制。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鼓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增加税收收入,促进经济的繁荣。
总结来说,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支撑的。
在政府的支持下,经济蓬勃发展,为古代中国人民带来了繁荣和福祉。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历史意义
井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土地制度之一,对研究 古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均田制
起源与背景
均田制起源于北魏,为封建社会土地 国有制度,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
历史意义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
内容与特点
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只 有使用权,不得转让或买卖。同时, 农民需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
地主土地私有制
起源与背景
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地 主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主 要土地制度。
内容与特点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并出 租给农民耕种,从中获取 收益。农民则需向地主交 纳地租。
历史意义
地主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 加剧了土地兼并和贫富分 化。
土地政策的影响
社会影响
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例如,井田制加强了 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均田制 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商业逐渐从官府 控制中解放出来,私商逐渐兴起。
秦汉时期
实行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但同时也鼓励对 外贸易。
隋唐时期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出现了商业繁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
商业政策更加宽松,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 展迅速。
明清时期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商业发展受 到一定限制。
重视民生福祉
古代税收政策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现代政府应该更加注重 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民生性。
加强税收监管
古代税收政策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对现代税收监管提供了启示,政府应 该加强对税收征管的监管力度,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古代中国经济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一、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表现二、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三、小农经济的形成1、形成:时间:2、条件:①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和家庭相结合(男耕女织);③农民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需要和交纳;④是的自然经济。
⑤脆弱分散。
4、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5、作用和影响:积极: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6、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的主要因素:促进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发展:农具和的普及。
(有利因素)②农民自身: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提高了,并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以提高产量。
③统治者的政策:采取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不利因素)抵御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农民需要承担封建国家沉重的。
③地主阶级的。
三、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演变:(从______转变为______)①夏商西周:奴隶主的土地制(制)。
②春秋战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土地)表现:井田制遭到破坏:时期。
土地私有制确立:时期,秦国的变法,废除了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制。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①实行的时期:——唐中期。
②目的:保证国家收入和征发,巩固统治。
③魏晋时期土地制度:③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__________耕种,不得买卖;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服徭役和兵役。
④前提:国家掌握大量的。
⑤意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提高了农民的和粮食产量,保证了国家的收入和徭役征发,有利于北方的恢复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问题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探究: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 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东汉后期, 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2)南朝时,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 展。(3)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 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 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北两方宋人口时期,__________生_产_大技术批南迁, 带去了先进___湘__江_______。江西
两2广.区域拓展:宋代开始,经济发展进一步向
________以西占城拓稻展,_______东_南、福建和________
3.造船业:________、泉州、________的造船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
(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出现很开多封 商业 杭州城市,最大的城市是草_市__夜_市____和__市_镇_____,人口
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________。 (2)乡镇:形成了新的交商子业区,叫作________; 南城宋乡之间的________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北方向南方转移。
1.南宋时,A 南方人的主食是(
)
A.米饭 B.面食 C.肉类 D.鱼类
2.两宋时期,某一行业在南方兴起并成为我国 古代B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这一行业是
()
A.丝织业B B.棉纺织业 C.造船业 D.制瓷
业
3.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货币交易、铁器制造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汉朝的统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第二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棉花等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了农耕技术,包括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等。
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主要分为纺织业、陶瓷业、制茶业、造纸业、冶金业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这些手工业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出资办厂,雇用工人生产。
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包括城市市场贸易和货运贸易。
在城市市场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商品交换,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利润。
在货运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运输业务,运输各种商品到各地进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以私营商业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官营商业。
第三讲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制度落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发展程度都不高。
地理条件限制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较难进行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内循环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通过内部循环进行发展。
农民生产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制品,商业主要进行本地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方式主要针对本地市场,对外贸易相对较少。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农抑商”。
封建统治者认为商人只会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因此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崇。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
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出土的
3、青铜时代
【点睛】青铜时代就是人们使用青铜制 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文化 发展阶段。当时的青铜器已经渗透到 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之中,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农业 ①商周已有成为“五谷”的农作物 ②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③已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3、畜牧业: 商朝时已有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 青铜业、陶瓷业、玉器制造业发达 4、手工业: 5、奴隶的悲惨生活 ①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当中大量使用奴隶 ②没有人身自由,被奴隶主随意转让和买卖 ③被屠杀作为祭祀的供品和殉葬品
铁制工具 牛耕技术的 推广
1、夏朝的兴衰 ①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②制度: 启继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 下”变为“家天下”。 ③巩固: 夏朝设立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 刑法,建立起一套国家机构 ④灭亡: 桀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约公元前 1600年,商汤联合一些部落打败夏桀, 夏朝灭亡
【相似点】都因残暴统治而亡 【启示】(1)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政策要符合人民意愿;用人要唯才是举, 广纳谏言。 (2)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军必将被人民 所抛弃。
夏朝开国是夏禹,王位传给儿子启, 禅让从此变世袭,暴君夏桀被商替。 商汤建立新王朝,商王盘庚迁都殷,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西周实行分封制,天子统治要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激起国人来暴动。 幽王烽火戏诸侯,前771(年)周灭亡。
考点一 夏、商、西周的更替
【典例1】(南充中考)下面哪个王朝的建立标 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 A.夏 B.商 C.秦 D.汉 【典例2】(汕头中考)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 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 制度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特点。
2. 了解和分析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
3. 能够比较中国古代和其他国家古代经济的差异和联系。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特点。
3.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特点。
4.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特点。
5. 比较中国古代和其他国家古代经济的异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发学生对古代经济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关系。
第二课时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记忆。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特点。
3. 观察实物:展示农具、农作物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联系。
第三课时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关注古代农业的重要性。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特点。
3. 观察实物:展示古代手工工艺品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手工业与现代工业的发展。
第四课时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手工业对经济的影响。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特点。
3. 观察实物:展示古代商业工具、商标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商业的特点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商业与现代商业的联系。
第五课时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古代经济的特点。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统一与分裂时期,内容涉及到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讲解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下面将逐一介绍具体知识点。
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主要是以齐、晋、楚、秦、鲁、燕、韩、赵、魏等诸侯国相互争霸、联合,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战国时期则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兵荒马乱、割据混战的时期,个别强势的诸侯国不断扩张并互相攻伐,使中国大地陷入了长达两百年的战争之中。
二、统一中国的秦朝和汉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全国大一统的王朝,嬴政即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将六国统一,建立了秦朝,实行了一系列强力的中央集权政策,如建立郡县制、取消封建制度、统一度量衡等。
汉朝则是继承了秦朝的统一遗产,主要是由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而建立。
汉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涌现出众多杰出人才和文化艺术成果。
三、三国时期三国指的是东汉末期,三个割据势力的时期,主要是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的割据时期。
三国时期,曹魏是以曹操为首的北方势力,蜀汉是以刘备为首的西南势力,东吴则是以孙权为首的东南势力。
三国时期文化发展得较快,三国之间机关算尽、兵戎相见,著名的有《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
四、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一个朝代,其繁荣程度在世界史上也卓越无比,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
唐朝时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改革,如均田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等。
唐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诗歌、歌谣、绘画、雕塑等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宋朝的兴起与繁荣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大体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帝制的王朝,主要是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繁荣,削弱了军事的力量。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科技发达,金钱经济逐步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考纲要求◇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二)学习导引本专题复习,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表现图示如下:(三)教与学1.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
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
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
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
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请回答:(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分析作者在诗中表现的(2)如何评价“朱陈村”的生产结构?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三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史记•秦本纪》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3.城市是文明进步的窗口。
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2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攀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四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
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数应用。
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的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材料五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并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举例说明这一发展趋势对城市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材料二郑文融《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四《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五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明清社会什么经济现象?(2)材料一、二、三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清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简要说明其原因。
(4)材料四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三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5)材料五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6)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没有能够分解封建生产方式?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朝奉行的“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
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进一步凝固、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同时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禁海政策……对西洋器物当做“贡品”“玩好”收藏,如英使马嘎尔尼赠送给乾隆帝的地球仪、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
——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禁海政策给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鸦片战争前,行驶于东南亚和日本的中国帆船仅有295艘,地位一落千丈………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终于在近代的前夜迟滞了。
——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总趋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交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清朝对外政策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1.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①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②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础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中国逐渐消失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代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4.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华夏暖春,古税千年成历史;人民顺意,新程万里创文明”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A.西周 B.春秋C.战国 D.秦5.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
20世纪80年代,在广州发掘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赵昧的陵墓,里面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
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青花瓷器B.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看到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6.《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7.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8.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系列节目。
曾有评论说:“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徽商的本质是儒商。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的实质是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9.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C.手工生产能够确保产品质量 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10.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如果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角度考虑,其负面影响主要在于①有效的遏制了反清力量,有利于社会生产秩序的稳定②不利于当时中国队海外市场的开拓③抑制了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阻碍了中国与外国科技的交流,使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缺乏科技动力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1.唐代诗人姚和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地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农抑商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12.中国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未能出现“商业革命”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④封建剥削沉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
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
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