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模拟上课竞赛
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课堂巩固训练题 (附答案)
《昆明的雨》课堂巩固训练题
1.《昆明的雨》选自。
作者是,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2.字词训练
yú kūn xié zōng
鲜( ) 宁( ) 避( ) 鸡( ) yòu mù hén
绿( ) ( )年苔( )
zā zā lí ba
密( )( ) ( )( )
3.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字词
4.课内训练
⑴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呢?
⑵文中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情味”怎么理解?
⑶文中多次出现“我想念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
作者是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2.略
3.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字词
4.课内训练
⑴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呢?所画的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
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⑵文中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情味”怎么理解?这种“情味”中含有对乡愁和对往事的感慨,也有对宁静、清新、平淡、闲适、柔和的生活的喜爱。
⑶文中多次出现“我想念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反复说“我想念昆明的雨”,实际上是借此表达对与昆明雨密切
相关的昆明生活的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市课赛一等奖2018.11.27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泸水市某中学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知道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及行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和鼓励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受本文“形散神不散”的行文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引出“雨”,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三、背景介绍:作者与昆明
四、落实基础知识:你能读准下列字词吗
五、阅读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2.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之外,还写了哪些?⑴昆明雨
中的景物: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
⑵昆明雨中的人:⑴卖杨梅的苗族女孩⑵卖送缅桂花的母女⑶ “我” 和友人德熙
⑶昆明雨中的情:淡淡的乡愁
3.思考:文章写雨的笔墨并不多,这是不是偏离了主题呢?
(此处学生思考,教师讲解,最后小结)
小结:情感线索:对昆明的喜爱、想念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六、课堂练笔
(展示当地美食的图片,学生练笔)
七、教师寄语:
做个善于观察的人,做个细腻有心的人。
八、作业布置
附:板书昆明的雨(汪曾祺)
景物美
人情美
氛围美
味道美。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一、作品概述《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地区雨季景观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昆明的雨季之美。
本作品在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其优秀的教学价值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散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昆明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雨季景观,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3. 重点词句: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 情感抒发:探讨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观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讨论散文的写作技巧。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散文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观察学生对生活、自然的情感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六、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昆明的雨》原文及注释。
2. 图片或视频:昆明地区雨季景观的图片或视频。
3. 参考资料:有关昆明地区雨季的背景资料。
七、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昆明的雨》课后培优练(解析版)
姓名:班级昆明的雨本课重点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本课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辟邪.(xié)鸡枞(cóng)饱涨.(zhǎng)牛肝菌.(jūn)B. 鲜腴.(yú)炽.红(zhì)屋檐.(yán)黄闷.鸡(mèn)C. 八卦.(guà)绿釉.(yòu)吆.唤(yāo)密匝.匝(zā)D. 篱.巴(lí)缅.桂(miǎn)暮.年(mò)花骨.朵(gū)【答案】C【解析】【分析】A.鸡枞(cóng)——(zōng),牛肝菌(jūn)——(jùn);B.炽红(zhì)——(chì),黄闷鸡——黄焖鸡;C字音和字形正确;D.篱巴——篱笆,暮年(mò)——(mù)。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与字形的能力。
辨析字音,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音近字等。
而辨析字形,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 (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D. 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的,丰满而使人动情的。
【答案】B【解析】【分析】B.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该句中虽然使用了比喻词“好像”,但没有喻体,不能构成比喻,而是一种比较。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方法的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对偶、对比、借代等。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1. 引言本文档是《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的教学设计分享。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昆明的雨水资源,并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教学目标- 了解昆明的降雨情况及雨水资源的重要性;- 研究如何正确收集和利用雨水;-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内容1. 昆明的降雨情况及雨水资源介绍;2. 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法;3. 环境保护与雨水资源的关系。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昆明的雨水资源丰富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知识讲解1. 通过PPT介绍昆明的降雨情况及雨水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如屋顶集雨、雨水桶收集等。
步骤三: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设计一个雨水收集装置。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的雨水收集装置。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解释其原理和优势。
步骤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与雨水资源的关系。
2. 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何合理利用雨水可以保护环境?雨水资源的浪费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步骤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造力等。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小短文。
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小短文的内容,评价他们对雨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
6. 教学资源- PPT、图片、视频- 小组活动所需材料:纸张、彩笔等7. 参考文献- 无8.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昆明的雨水资源,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希望本设计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7《昆明的雨》课堂作业试题及答案
《昆明的雨》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共6题;共15分)1.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牛肝菌(jūn)避邪(xié)鲜腴(yú)B. 篱笆(ba)扎(zā)洞颓唐(tuí)C. 扳(bān)尖缅(miǎn)甸绿釉(yòu)D. 炽(zhì)红卜卦(guà)乍(zhà)一看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在途的寒冬。
C.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振颤着长期迟顿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金色的秋季,麦子全成熟了,密匝匝的穗子垂到了地面。
B. 连绵不断的雨下了一场又一场,此时的昆明,潮湿.阴冷。
C.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百姓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体现人文主义的情味。
D. 一声巨响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毛骨悚然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期中考试之后,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由于”改为“因为”)B.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探索,让他们判断,让他们寻找,让他们思考。
(逻辑关系混乱,正确的次序是:思考,判断,探索,寻找。
)C. 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把“认为”改为“证明”;或把“结果”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D.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言放弃,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中小学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的特点及其对作者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2)学会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的美景,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从多角度评价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三、教学难点1. 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的美景。
2. 从多角度评价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件及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资料。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互相交流学习。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美景的。
5. 评价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雨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昆明的雨》比赛课优秀课程一等奖
《昆明的雨》比赛课优秀课程一等奖一、课程背景《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地区降雨特点和雨季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的文章。
本课程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深入了解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雨季对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增强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概述:介绍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雨季时长及降雨对当地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影响。
2.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降雨量、雨季时间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
3. 案例讨论:以昆明为例,讨论雨季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灌溉、旅游业发展等。
4. 延伸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雨季特点及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内容,阐述降雨特点及雨季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雨季对昆明地区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以昆明为例,分析雨季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具体影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文章:《昆明的雨》2. 课件:包含文章内容、降雨特点、雨季影响等信息的课件。
3. 延伸阅读材料:关于我国其他地区雨季特点及影响的文献资料。
4.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新闻报道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
昆明的雨竞赛课课件
角色三:品析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段文字,关注词语、句子
、修辞……
第八页,共13页。
四. 读在移情处
作者文章开头、结尾都说:“我想念 昆明的雨”,可是文中却不写雨,是不是 另有真意?
借景抒情
第九页,共13页。
四. 读在移情处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推荐阅读:《葡萄月令》
第十一页,共13页。
五. 作业布置
如果让你为家乡做一幅画, 要求画出你家乡的特点,你会画什么?题写什么?
试模仿本课写法,描述介绍你的画。
第十二页,共13页。
谢谢!
白塘镇磊石学校:黎玉
第十三页,共13页。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十页,共13页。
四. 读在移情处
作者不能什么都知道,都写尽了。
要留有余地,让读者去捉摸,
去思索,去补充。
汪
而做到这一点,办法很简单:
能不说的话就不说。 所以,他的作品总要留一些言外之意。
曾 祺 说
这样,文章看似短了,其实是长了;
少了,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多了。
1.我想念昆明的雨。 2.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
使人动情的。
第三页,共13页。
三. 读在隐情处
文章开头、结尾都说“我想念昆明的雨 ”,可是文中却不写雨,那“我”到底想 念什么呢?
第四页,共13页。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
作者及背景介绍: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昆明的雨》写 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 十期的《滇池》。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 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 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 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 ,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 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 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 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 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 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昆明的雨》拓展演练(原卷版)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除了冬夏两季的气候遭到了普遍的埋怨,南京几乎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地方。南京街道上的华盖似的梧桐无与伦比(南京人溺爱这些树,春天你可以看见许多骑自行车的人在头上、身上拍打那些树上飘下的茸毛,表情却无怨无恨)。
南京的中山陵是一种王尊地位。当你登临中山陵最高处极目四眺,方圆数里之内一片林海,你会发现这个城市之美不同凡响,紫金山与长江使南京永远受到了山水的孕育。东郊的林海则是一只巨大的绿色的枕头,每天夜里它对着太平门耳语一声,睡吧,南京,南京就睡了;每天早它对着中山门说,醒来吧,南京,南京就醒来了。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7课 昆明的雨 分层作业
C组拓展阅读
(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中小学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昆明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2. 词汇学习:挑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语法讲解:通过文章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昆明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昆明文化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3. 课文解析: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4. 词汇学习:教师挑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和练习,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
5. 语法讲解:教师通过文章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学生进行笔记和练习。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练习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验对文章内容和词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文章中的问题进行问答,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对昆明文化的认识,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六、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卷成绩,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
2. 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问答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昆明的当地文化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昆明的历史和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昆明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昆明的生活和文化。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特别是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 学生选择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昆明的雨》比赛课中的优质一等奖
《昆明的雨》比赛课中的优质一等奖一、前言《昆明的雨》比赛课是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的一场重要比赛,旨在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次比赛课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
经过激烈的角逐,我们荣幸地宣布,参赛者XXX荣获本次比赛课的优质一等奖。
二、获奖者介绍获奖者XXX,性别男,年龄16岁,来自昆明市某中学。
他热爱学习,综合素质优秀,尤其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方面表现出色。
在本次比赛课中,他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发挥,成功获得了优质一等奖。
三、比赛过程本次比赛课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初赛阶段,参赛者需要提交一份关于《昆明的雨》的论文,从历史、文化、地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复赛阶段,参赛者通过现场答辩,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才华。
决赛阶段,参赛者需要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以考验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比赛过程中,XXX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
他的论文深入浅出,观点独到,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在复赛和决赛阶段,他思维敏捷,应答如流,充分展示了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获奖感言获奖者XXX表示,能够获得本次比赛课的优质一等奖,他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
他感谢比赛给他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
同时,他也表示,这将激励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事业和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昆明的雨》比赛课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比赛,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展现了我国青少年的风采。
我们相信,这些学生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努力,不断进步,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们向获得优质一等奖的XXX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所有参赛者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我们共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
中小学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掌握关于昆明的一些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昆明的雨》的阅读与理解。
2. 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介绍。
3. 昆明的人文景观、美食、文化等特色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昆明的雨》的阅读,使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文景观。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昆明的人文景观、美食、文化等特色,使学生对昆明有更直观的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文景观。
2. 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
6. 观察学习:组织学生观察昆明的人文景观、美食、文化等特色,使学生对昆明有更直观的了解。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练习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昆明的雨》的理解程度。
中小学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明
的
汪 曾
雨
祺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那并不暴烈亦不缠 绵,只是带着昆明特有的湿润气息的雨,带来青春 时代寄居昆明时的记忆。
1939年,汪曾祺考入了昆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 系读书,直到1946年才离开这座春城。
回忆性散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们的疑惑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题目是《昆明的雨》为什么作者要花那么 多的笔墨去写其它的事物?
品读9、10段
这是 我是从
的苗族女孩(房东), (词、句)读出来的。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 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
“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1939、1940, 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 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 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 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 炸。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 跑,叫做跑警报。”
我们的疑惑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题目是《昆明的雨》为什么作者要花那么 多的笔墨去写其它的事物?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 的东西、美好的东 西、人的美、人的 诗意告诉人们,使 人们的心灵得到滋 润,增强对生活的 信心、信念。
——汪曾祺
我们在海宁生活这么多年,有没有我们印象深刻的景、 物、人和事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发现这些司空见惯的 事物所蕴含的浓浓情怀,也来给我们生活的地方写一段文 字呢?比如海宁的雨,海宁的云,海宁的味道,海宁的声 音,海宁的往事……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 昆明的雨 省赛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导入“飞花令”游戏引出和雨有关的古诗,以导入新课《昆明的雨》出示作者汪曾祺的相关情况。
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抓住“想念”二字,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昆明与雨有关的景物?(在文中勾画出来)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为例来作答。
提示:可以从事物的特点抓住事物的哪些方面采用怎样的手法······三、精读研讨1、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特色:例如: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作者的语言正如王安忆所评价的: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着深情的。
2、昆明的雨有哪些特点呢?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3、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乡愁,感觉有点散但其中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是?明确: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4、可以写的就只有这些吗?你觉着作者还会写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四、仿写请以“我想念昆明的雨,那肥大的仙人掌吸引了我,使我驻足凝望。
”为例写一句话。
五、课后小练笔你家乡的雨是怎么样的?并选取家乡的任意一种事物来写一写。
(抓住事物的特征)六、板书。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教案):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习作手法。
3.体会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习作手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朗读法,合作探究,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由古诗引出昆明的雨,导入新课。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2.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本题目是“昆明的雨”,文章写的仅仅是雨吗?还写了哪些内容?
3.赛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有感情的句子读出来。
三、赏语言,体悟深情。
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反复吟咏朗读,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全班交流。
四、品生活,课外延伸。
作者在第11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
五、板书设计
雨季长
丰满喜欢怀念
使人动情。
《昆明的雨》课时练 (3)
《昆明的雨》课时练年级:八册次:上单元4 设计者:陈雪萍单位:南赵楼中学审核人:王忠龙一、语基达标训练青头菌(jūn)避邪(bìxié)鲜腴(yú)八卦(ɡuà)篱笆(líbā)釉(yòu)晕倒(yūn dǎo)吆唤(yāo)暮年(mù)缅甸(miǎn diàn)一碟(dié)细碎(suì)饱涨(bǎo zhǎnɡ)淋湿(lín)苔痕(hén)密匝匝(zā)二.课内精彩阅读阅读《昆明的雨》一文,完成11—14题。
(14分)。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函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权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茵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第17课《昆明的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7课《昆明的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感受凡人小事的深情。
2.汪曾祺散文的品味“淡而有味”。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难点: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欣赏文本的内在魅力。
感受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起思考老师: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飞花令游戏,好吗?我们今天飞花令比赛的主题词是“雨”。
过渡:也是雨,在不同的诗人书中有不同的感受。
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歌引入法营造美丽的氛围,激发学生进入昆明的雨和文章的强烈愿望。
让学生带着阅读的期望进入文本,与昆明的雨有一个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感受凡人小事的深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阅读文章。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思考和质疑:作者不想写昆明的雨吗?但是雨在哪里?明确:①雨中发生的景象;②万物在雨的滋养下生长。
3.围绕“昆明雨”,作者主要回忆了什么风景、事物和事物。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美味可口的菌类繁多;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嫩的叫声;缅桂花带着雨滴的芬芳;和德熙一起喝酒赏花...(设计意图:汪曾祺在文章中不止一次吐露心声:我怀念昆明的雨,怀念昆明的每一棵树,怀念悠闲幸福的生活。
《昆明的雨》是关于雨的。
事实上,它描绘了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旧的时光,一种来自雨水的淡淡怀旧,以及一种悠闲而宁静的感觉,陶醉于雨中的美丽风景。
汪曾祺特别善于捕捉微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表达深情”。
他心存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风光都笼罩在温柔的细雨中。
他的感情越深,情感的载体就越小。
昆明的每一棵草和每一棵树,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描写着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西一笔,但都渗透着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怀旧。
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塑造学生的概括能力,感受凡人小事的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解析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 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 :“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 空气更加柔和了。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怎样的苗族女孩子?为什
么要写苗族女孩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卖花女孩 的娇美情态.(人美)
②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
深入解析
品味语言魅力 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别具特色,试着品读一些句子来体会其 语言魅力。 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 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作家王安忆曾说过:“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 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平平常 常。”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17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新课导入
同学们,雨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比如有“ 巴山夜雨”“寒雨连江”的悲情与愁苦,也有“润物无声”“空 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同样都是雨,不同的文人笔下的不同地 方的雨有着不同的模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汪曾祺先 生的散文——《昆明的雨》,感受他笔下那位如杨梅姑娘般柔美 的昆明的雨。
深入解析
3.“我想念昆明的雨。”(两次出现,有何不同?)
1、课文开头是想念昆明的雨,引出下文对雨的描 写。
2、结尾想念的不仅是昆明的雨,还有物、景、人、 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 恬然的生活。
深入解析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通过对昆明雨季中茵子、杨梅、缅桂花的描写,全面地展示了昆明的 雨,使内容更丰富,更完整。结尾处的诗词画龙点睛,传神地展现了作者与 朋友悠然自得的情景。“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首尾呼应,且短小而意味 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与对昆明的喜爱之情。
深入解析
(1)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 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 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马蜂窝……可是下点功夫 ……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 吃?!(味美)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干巴菌外 形的难看,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 表达了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
“的雨的怀念、喜爱之情。
深入解析
(3)、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 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 水淋得湿透了。结合具体词句,品读这段文字,从中你读到了 哪些意蕴?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爬”、“ 遮”、“密匝匝”、“细碎”、“半开”、“饱涨”等多个动 词、形容词,简洁凝练地描绘出昆明雨后美丽、宁静的氛围。 (景美)
课后作业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 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再找几篇(如《故乡的食 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等),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散 文的独特韵味。
课文讲授
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乡愁,感觉有点 散,但其中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是?
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再读课文,深入解析
1. 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 坤的画呢?
①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 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课文讲授
读准:读准字音 鲜腴( yú ) 青头菌( jùn ) 草茎(jīnɡ) 择净( zhái) 缅桂花(miǎn) 绿釉( yòu )
黄焖鸡( mèn) 炽红( chì) 密匝匝( zā z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 ?请圈画出文章中最能概括其特点的一句话。
2.昆明的雨给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忆,那么本文除 了描写雨外,还写了哪些景、物、事来突显昆明的 雨的特点? 3.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乡愁, 感觉有点散,但其中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其中,这 条线索是?
印象昆明
1.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 圈画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一句话。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 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 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 个士大夫”。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 散文集《逝水》《人间草木》, 京剧《范进中举》等
写作背景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2.本文写的不仅是雨,还写了哪些景、物、人、事来突显 昆明的雨的特点?这些雨中的景、物、人、事跟雨有什么关系 呢? 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 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雨季特有的景物,一切 都在雨中生成,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聚”,雨中的人事物是 作者表达“想念昆明的雨”的载体。(侧面描写)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 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 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 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 ,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 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 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 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 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 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 ,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
课堂小结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细事物, 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情味 。昆明的雨彰显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旧 事的怀念,是汪老先生用他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为我们展现出这种被热爱所浸润着的一草一 木的昆明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