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①吾妻来归. ___女__子__出__嫁___ (3)归② ③请 而其从归吏.夜书归也.必速____返____回归____,回还____家______
④聊乘化以归.尽 __归__向____ ⑤而皆背晋以归.梁 ___归__附__,_归__属____
4.词类活用
(1)仓皇东.出(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 (2)一夫夜.呼(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 (3)负而前.驱(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在前面 ) (4)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 (5)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名词作动词用,探求本原 ) (6)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勇,形容词用作名词,智勇之人 )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动用法,使……兴盛。亡,使动 用法,使……死亡 )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后唐庄宗史实
伶官传序
例失得::败成亦则由由人人
论证:理 结推论论盛 衰::: :忧祸意 泣劳患气 下可常之 沾以积盛 襟兴于, ,国忽可 何,微谓 其逸,壮 衰豫而哉 也可智! !以勇亡多身困于所溺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 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应力戒骄 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 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随着土地和财富的 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 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 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 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亡于蒙 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PPT优秀课件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PPT优秀课件
•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 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特别史料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 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 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 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 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 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 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 家的灭亡。 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 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 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 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 负重。
课 文 朗 读
自读课文,思考
❖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原话回答)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2、作者得出此论点的依据(论据)是什么? ❖ 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 概括: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
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3、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欧 阳

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 天命,岂非人事哉!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 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 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 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 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 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 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 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1课 伶官传序》课件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1课 伶官传序》课件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1课 伶官传序》赏析课件
目标解读
高考领航
诗词我秀
古人常用古诗文名句来
识记:欧阳修和课文中的文 1.“原”“从事”“所以” 励志勤学,修身养性。
化常识
等词语及“方其系燕父子以
《孟子》强调以苦难来磨
掌握: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 组”“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炼意志的重要性:“故天
三、阅读课文第 4 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 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介词,拿 连词, 表承接 (2)动词,给 箭 (3)代词,代赐三矢之事 副词,就 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介词,用 (4)介词,当 动词,缚 丝 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用木匣子装 (5)响应 向东 (6)副 词,难道 连词,表并列 代词,代指天下 (7)或者 推究
【答案】 一、1.(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①论据是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②文中用“原庄宗 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过渡到下文。 2.虽然 政治上的得失 3.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二、1.(1)①受、藏、告、请、盛、负、纳。②接受遗命后, 有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忠诚地执行遗命。 (2)“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 身”。
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以:________)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方:________ 系: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实用课件(21张ppt)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实用课件(21张ppt)

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朝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 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代 顺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 口
乱悠悠,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 溜
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五、布置作业
1、构建本课的文言知识框架图。 2、背诵课文。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 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 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 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 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 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 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
旺盛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匆忙的样子 等到 叛军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
返回的地方 以至于
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
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学习目标
1、巩固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理清文本的论证思路,了解论证的方法。 3、庄宗成败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 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 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 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 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 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 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 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课后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课后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答案
解析 ①“位”作为量词是敬称,称自己应用“个”“人”;②当着对 方的面,说“他”有不够恭敬之嫌;③“拜读”是敬辞,称自己看别人作品, 此处是对方看自己作品,可直接说“看”;④“大作”是敬辞,称别人作品, 此处称自己作品,应直接用“作品”。
解析
3.下列各句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运用反问, 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 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 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 事”的作用。
答案
解析 阳文是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 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解析
5.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 假时,通“也”;在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 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 海。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 故称“全书”。 答案 B
解析
2.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 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 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 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答: 答案 (示例)①“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②“他”改为“杨先生”;③“拜读”改为“看”;④“大作”改为“作 品”。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考查趋势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这两项要求很多时候
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这两项内容是一个层层 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通常以综合 分析文本内容的客观选择题来考查。
方法归纳 1.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人物传记类是主流。论人要论
及全文,论文更要论及全文。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 握材料,紧扣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 分析评价。
(9)告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动词,禀告 )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动词,告诉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动词,告慰 )
3.词类活用
(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词作动词,订盟约 ) (2)负而前.驱( 名词作状语,向前 ) (3)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 (4)而告以成.功.( 动词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 (5)一夫夜.呼(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6)乱.者四应( 形容词作动词,作乱 )
1.论说文中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试举例分析本文是 如何用史实来证明论点的。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 提示: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 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接着,作者用庄宗得天下和 失天下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在叙述庄宗的史实时,写了晋 王与梁、燕、契丹的交恶,写了晋王的临终遗言,写了庄宗灭 燕、梁之事,写了庄宗被伶人所围,“仓皇东出”,“不知所 归”之事。这些事,按时间顺序叙述,按“成”和“败”安排 ,证明了“成”也由人,“败”也由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盛 和衰都是由于人事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的结论。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1课伶官传序导学目标 1.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

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镜,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而宋太祖时修订的《旧五代史》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

欧阳修于是自己动手,撰成《新五代史》。

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而是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政区与官职(1)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2)三省六部制里,主管文官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及武官任免的是兵部。

(3)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国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奖励给某人,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与分封制不同。

(4)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是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5)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户口的是户部。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盛.以锦囊(chénɡ) ②系.燕父子以组(xì)③乱者四应.(yìnɡ) ④李存勖.(xù)2.词语解释(1)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迹:事迹(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指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2)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2)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做的怎样?
这篇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 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道理,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做的怎样?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 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 根据。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第二部分,即第2、3段,叙述了庄 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并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概括。其 中第2段承接上文,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情经 过。这一段以“晋王三矢”贯穿前后,分作两层来记述。第一层写 庄宗接受遗命。
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章的主旨和中心论点的把握。
灵活运用哟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 文的作用,即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试做简要分析。
人教版 选修探究
【学习要点】 1.探究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式。
要学会哟
探究一下
本文背景复杂,内容纷繁。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精心安排结构, 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全文的结构 特点。
你知道吗?
结合本单元鉴赏的重点,把握本文虽然材料繁复,却散而不乱的 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贯穿于文章始终的气脉。
探究一下
既然已经强调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为什么在第四段中还 要加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 哉?”这一结尾?
你知道吗?
注意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注意末尾段和主旨的关系。
做的怎样?
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 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 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21课 伶官传序精选教学PPT课件

第21课 伶官传序精选教学PPT课件

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 《 周 易 ·系 辞 下 传 》
赏读:君子和上级交往时不献媚讨好,和下级交往时不骄横误事。这是
引人向上的启示。
3.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
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毒鸩中矣。
——《菜根谭》
赏读:正如古人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不
总之,李克用赐“三矢”的目的,在于让李存勖发誓立志,一定要 替其完成三桩遗愿。而李存勖不辱父命,视“三矢”为承诺和精神信 仰,激励自己,完成父命,建立了后唐。
二、写作迁移
角度
后唐庄宗李存勖二十四岁继晋王位,历经十余年鏖战,终于执杀刘仁恭父 子,迫使朱梁魏州来归,于公元923年称帝魏州。然而,这个得来颇不容易 的天下,不到四年工夫,竟又在庄宗的手里丧失。 “得之难而失之易”,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慨叹并进而追本溯源了。请思考 这个历史史实,写一个议论性片段。
2.背景简介 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 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 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 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 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 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 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盛.以锦囊( ③乱者四应.(
chénɡ ) ②系.燕父子以组( xì ) yìnɡ ) ④李存勖.( xù )
2.词语解释
(1)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迹:事迹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
指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寸的百万分之一
(3)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顾:看 (4)以一少.牢.告庙 少牢: 祭祀时的祭品,羊、猪各一头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 丝带,丝绳,泛指绳索 (6)举.天下之豪杰 举:所有的
何其 衰 也! 岂 得之 难而失之 易欤? 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抑⑬ 本其 成败 之 迹, 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 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
“满 招 损 , 谦 得 益 。”忧 劳可以 “骄傲自满招来损害,谦虚谨慎得到益处。”忧虑辛劳可以
3.古今异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
4.一词多义 (1)盛盛 盛. .衰 以之 锦理 囊形 动容 词词 ,, 读读chéshnèɡn,ɡ,装兴,盛把东西放入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 (2)而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连词,表顺承
(2)倒装句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 状语后置,应为“以锦囊盛” )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状语后置,应为“以组系燕父子” ) ③而告以成功( 状语后置,应为“以成功告” )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状语后置,应为“于忽微积”“于所溺困” ) ⑤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状语后置,应为“于庙藏之” )
第21课 伶官传序
导学目标 1.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 特点。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课内自主学习
一 文化常识 1.背景解读 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 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 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 西北边镜,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 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 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修订的 《旧五代史》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欧阳修于是自己动手,撰 成《新五代史》。
二|文本探究 1.《伶官传序》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 了怎样的结论? 我的答案:
提示: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 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 起下文。
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1)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2)“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段解: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
故 方其 盛 也, 举⑰天下之豪杰,莫 能与之争;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
及 其 衰也, 数 十伶 人困 之, 而 身 死 国 等到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了他,就自己丧命,国家
灭, 为 天 下笑。夫 祸 患 常 积 于 忽 灭亡,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
提示
4.[技法探微]《伶官传序》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来阐述事理的? 我的答案:
提示:文章开头以“盛”“衰”对举,提出论点,并以庄宗“得天下” 与“失天下”对举,引出下面对论据的叙述。第二段叙述论据的前因。第三 段具体叙述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过程,其间还夹杂对于“得天 下”后的神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与“失天下”后的神情“誓天断 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的对比,并引用对比结构的名言“满招损,谦 受益”,充分阐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第四段对结 论进一步深化升华,通过对比论证,得出“方其盛也”“及其衰也”两种状 态,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推论,使观点更具针对 性,更加普遍化。总之,本文从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到结论都是采用对比 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对照鲜明,逻辑清晰,使论证非常有力。
兴⑭ 国, 逸 豫⑮ 可 以亡⑯身, 自然之 理也。 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⑨组:丝带,丝绳,泛指绳索。⑩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 装。⑪雠chóu:与“仇”同义。⑫至于:以至于。⑬抑:或
者。⑭⑯兴、亡: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兴盛,使……灭亡。⑮逸豫:安乐。
三 古今对译
伶官传序
呜呼! 盛 衰 之 理,虽 曰 天命 , 岂 非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 人事哉!原①庄宗之所以②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
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
知之矣。①原:形容词作动词,推其 知道了。根本。②所以:……的原因。 段解: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
负而.前驱连词,表修饰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应当,一定 (3)其其.后用兵代词,这、此
抑本其.成败之迹代词,他
5.词类活用
(1)抑本.其成败之迹( 名词作动词,推究 ) (2)忧劳可以兴.国( 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兴盛 ) (3)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形容词作动词,推究 ) (5)逸豫可以亡.身(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 (6)负而前.驱( 名词作状语,向前 ) (7)一夫夜.呼(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 惕,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应满足表面的虚 荣,而是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政区与官职
(1)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2)三省六部制里,主管文官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及武官任免 的是兵部。 (3)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国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奖励给 某人,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与分封制不同。 (4)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 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是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5)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户口的是户部。
(8)仓皇东.出( 名词作状语,向东 )
(9)乱.者四.应( 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四,数词作状语,在四面
)
(10)泣.下沾襟( 动词作名词,眼泪 )
(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事情;有勇有谋的人 )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提示
5.[创新表达]对《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 论,有人说其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你怎么看待?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我的答案:
提示: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 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 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 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 加以劝诫,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微,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岂 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

伶 人 也 哉⑱?⑰举:全,所有的。⑱也哉:
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语气词连用,表反诘语气。
段解: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课内文本探究
一|文脉梳理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提示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 我的答案:
提示: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是转折关系的反问句, 强调人事的作用,意思是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这就提出 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②第二段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 的事例,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 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③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 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 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 人事哉”的理解。
(3)省略句 ①还矢(于 )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②以三矢赐( 于)庄宗而告之曰 ③请其矢,盛(之 )以锦囊 ④岂独( 庄宗之困于 )伶人也哉 ⑤( 庄宗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 )庙 (4)被动句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于”表被动 )
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世 言 晋王之将终 也, 以 三 矢赐庄宗 而告 世人说晋王在临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
之曰:“梁,吾 仇也; 燕王,吾 所 立; 契丹与 吾 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 约③ 为兄弟, 而皆 背 晋 以归梁。此 三 者, 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
前驱,及凯 旋 而
纳 之。 ③约:订立盟约。
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宗庙里。④与:赐给。⑤⑦尔、
乃:都是“你”的意思。⑥其: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
“应当”“一定”。⑧从事:官名,泛指一般属官。

段解: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的语势
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之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