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知识汇总
劳动关系管理(1)
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在任何组织中,劳动力都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因此有效地管理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劳动关系管理传统的劳动关系管理主要侧重于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雇主通常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话语权,而雇员则相对较弱。
劳动力仅仅被视为一种资源,而非组织中重要的伙伴。
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导致员工不满,劳资矛盾频发,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现代劳动关系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的演进,现代劳动关系管理更加强调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平等和合作。
现代管理者认识到,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应该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发展。
因此,现代劳动关系管理致力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双赢局面。
关键策略要实现良好的劳动关系管理,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策略:1.沟通与参与: 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培训与发展: 提供员工必要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奖励与激励: 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
4.冲突解决与调解: 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及时处理员工之间和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5.法律风险防范: 遵守劳动法规和相关法律,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法律问题而影响劳动关系。
结语综上所述,劳动关系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可以提升员工士气,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劳动关系管理,采取适当的策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点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点劳动关系管理是指企业以法律规定和规范的方式管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旨在维护双方权益、实现共赢发展。
有效的劳动关系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良好的劳动和谐关系。
本文将介绍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关系管理的基础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企业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管理。
例如,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工资、保障休假等权利;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应积极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解决,确保公正和合法。
二、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确立权责关系的法律依据。
在管理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同签订:双方应当明确合同的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薪酬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劳动保护等,以确保员工权益。
2.合同变更:在变更合同内容时,应当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并与员工达成一致意见后进行变更。
3.合同终止:劳动关系终止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办理手续,如提前通知、支付经济补偿等。
三、劳动报酬管理劳动报酬是劳动者通过工作所获得的经济回报。
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工作量、质量、技能等因素合理确定劳动报酬水平,并按时足额支付。
在劳动报酬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工资结构:合理设置工资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2.工资核算:确保工资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出现延误或错误。
3.工资支付: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工资,不得拖欠或克扣员工工资。
四、劳动关系沟通有效的劳动关系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企业应当与员工保持经常的沟通,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工作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在沟通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信息透明:及时向员工发布公司的重大决策、政策和发展动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
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
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
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合同应包括以下要素:-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劳动者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用人单位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 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 劳动合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明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劳动合同的工作时间和休假: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等;- 劳动合同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条件: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条件,如双方达成协议解除、一方违约等;- 其他双方约定的事项: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约定其他事项。
2. 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劳动合同,建立正式的工作关系。
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关系的建立应满足以下条件:- 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意思表示必须完全一致;- 具备劳动能力:劳动者必须具备劳动能力,即能够胜任和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 双方自愿选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自愿选择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应得到的经济报酬。
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报酬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互协商一致原则:劳动报酬应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 非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原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保证支付足额的工资;- 合理分配原则:劳动报酬应根据劳动者的工作量、质量、效益等客观指标进行合理分配;- 及时支付原则:用人单位应按照约定的工资支付时间及时发放劳动报酬;- 安全保障原则:劳动报酬应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合法权益。
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和劳动合同,涉及到雇佣、薪酬、工时、劳动争议等方面的管理。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师,了解和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师六大模块中的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包括劳动关系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等。
一、劳动关系管理概述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师必备的一项核心能力,它关注于雇佣关系的管理和维护。
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合理有效地进行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基本职责之一。
二、劳动关系管理的内容1. 雇佣关系管理雇佣关系管理包括招聘、录用、培训、岗位调整等方面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优化招聘渠道,招募适合的人才。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师还要负责员工的入职培训、交流沟通等工作,以便员工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发挥应有的能力。
2. 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法律依据和约束,合理管理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雇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合理的劳动合同,保障双方的权益。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需要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合同纠纷,维护雇佣关系的良好状态。
3. 薪酬管理薪酬是员工对劳动的回报,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薪酬策略,包括基础薪资、绩效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管理。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薪酬的公平合理,避免薪酬差距过大引发的劳动纠纷。
4. 工时管理工时管理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合理规范工时制度和加班政策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工时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工时统计和分析,及时调整工作安排,避免员工过度劳累和工时超负荷。
5. 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关系维护是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任务,它包括与工会的协调沟通、解决劳动纠纷以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汇总
劳动关系管理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使企业经营稳定运行。
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指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员工和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所有者与全体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的关系;工人组织与职工的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劳动者、劳动者组织和用人单位。
(二)、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招收、录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协调等项事务。
在劳动关系管理中表现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劳动法律行为。
具体的说就是保障与实现主体双方各自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
劳动者承担的义务有: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
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任免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方案,依法奖惩员工等。
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员工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照员工的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员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三)、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力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例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
三、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1.兼顾各方利益原则;2.协商解决争议原则;3.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4.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劳动关系管理要点
劳动关系管理要点1. 雇佣过程雇佣过程是劳动关系管理的第一步,招聘、面试和录用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和程序。
首先,组织需要对岗位进行招聘广告发布,并确定招聘流程。
招聘广告应当准确、清晰地描述岗位要求,以吸引符合条件的求职者。
同时,招聘流程需要明确,包括面试方式、面试人员、面试评估标准等。
面试时,面试官需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求职者进行公平的评估和比较。
录用过程需要遵循组织的招聘政策和程序,确保录用的员工符合岗位要求并能够胜任工作。
2.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劳动关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雇主与雇员的经济利益。
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福利和补贴等。
在薪酬管理中,组织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确保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业绩和贡献成正比。
薪酬体系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避免不合理的薪酬设置和发放。
另外,薪酬管理还涉及到薪酬福利政策的制定和绩效考核的实施,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协议,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双方的身份信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酬待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内容。
劳动合同的签订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有效。
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符合法律规定和组织政策。
4. 劳动纠纷处理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劳动合同的解除、薪酬的支付、工作条件的变动等方面。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公正地处理各类劳动纠纷。
在劳动纠纷处理过程中,组织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定,听取双方意见,采取合理、公正的解决方案,维护员工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雇佣过程、薪酬管理、劳动合同和劳动纠纷处理等方面。
通过这些管理要点,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和稳定。
劳动关系管理(2)
劳动关系管理(2)在当今社会,劳动关系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涵盖了许多方面,从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沟通到法律框架的遵守。
本文将探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关键方面,包括合同管理、劳动法规遵守以及工资福利等内容。
合同管理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合同管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通常通过合同来规范。
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酬待遇、福利及解雇条款等。
合同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双方明确双方的权益,还可以在发生纠纷时提供法律保障。
劳动法规遵守遵守劳动法规是雇主的基本责任之一。
劳动法规涵盖了诸多方面,如工时规定、薪酬标准、假期安排等。
雇主需要熟悉并遵守相关法规,以确保雇员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雇主还应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纠纷,并积极与劳动监管部门合作,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工资福利工资福利是吸引和留住优秀雇员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基本工资外,雇主还应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如社保、医疗保险、年终奖金等,以提高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雇主还应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表现。
总结劳动关系管理是雇主与雇员之间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劳动法规遵守以及工资福利是构建良好劳动关系的关键。
只有建立健康、公平的劳动关系,企业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共赢局面。
在未来的劳动关系管理中,雇主应不断学习和完善管理制度,努力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以上是关于劳动关系管理的一些探讨,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启发。
劳动关系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需要雇主和雇员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重点知识归纳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双务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雇主与雇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4、物质利益原则的内容:激励机制、平衡机制、调节机制、约束机制。
5、体现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①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仍然占重要地位,在肯定利益差别的前提下,坚持利益一致的价值取向②劳动关系的转型具有过度性,体制转换,利益主体的分化和独立需要一个过程,工会职能的转变③集体注意的观念、和谐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差别。
6、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务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7、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8、集体协商比个别协商重要的原因:①由于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资本使用的统一性和社会性,使得企业中很多事务属于“公共事务”②工作于企业组织内的雇员个人,由于其劳动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不可能与雇主保持力量上的均衡。
9、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调解的基本特点:①群众性②自治性③非强制性10、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
11、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①内容合法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③诚实守信,公平合作④兼顾双方合法权益⑤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12、集体合同的形式分为:主件(综合性集体合同)和附件(专项集体合同)。
期限为1—3年。
13、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①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劳动合同内容的基础)②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③过度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④其他规定(此条款通常为劳动条件标准部的补充条款。
大一劳动关系学知识点
大一劳动关系学知识点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劳动合同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
简言之,就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对应报酬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是组织劳动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指对个人劳动合同关系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问题进行规范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必须包含以下基本要素:合同当事人、合同期限、工作内容与地点、工作时间与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事项。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以及违反合同约定的法律后果等。
三、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争议是指因劳动合同履行发生的争议,包括工资、工时、工作环境、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争议。
为了解决劳动争议,法律对于劳动争议解决机构和程序进行了规定。
通常,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等方式解决。
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应当合法合规、公平公正地进行协商和解决,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
四、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方面。
劳动安全指在工作环境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职业健康则指在工作过程中,防止职业病和劳动弊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用人单位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劳动者也有责任遵守劳动安全规定,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
五、劳动社会保险制度劳动社会保险制度是保障劳动者福利的重要体系。
劳动社会保险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纳保险费,劳动者在遇到养老、失业、工伤、疾病或生育等情况时,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保障。
劳动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六、劳动监督与执法劳动监督与执法是保障劳动关系稳定和劳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手段。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资料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资料一、劳动法规1.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规定。
在劳动关系管理培训中,雇主和雇员都需要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以保障自身权益。
对于雇主来说,合理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可以有效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对于雇员来说,了解劳动合同法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劳动争议调解法劳动争议调解法是为了解决劳动争议和纠纷而制定的法律。
在劳动关系管理培训中,了解劳动争议调解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各类劳动争议事件,有效解决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和企业组织对劳动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和学习教育等。
企业在开展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时,应该充分遵循这一法律规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劳动关系管理案例分析1. 劳动合同违约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雇员会出现违约行为,如擅自离职、不遵守劳动合同约定等。
这时,雇主需要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劳动合同违约问题,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劳动争议纠纷劳动争议纠纷是企业中常见的问题,如工资纠纷、工作环境纠纷等。
企业需要通过劳动争议调解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来解决这些问题,防止纠纷事件扩大,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3. 劳动关系协调在劳动关系管理中,需要保持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因此,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劳动关系管理培训,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
三、劳动关系管理培训内容1. 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是劳动关系管理培训的基础内容,它包括国家劳动法规的相关条文和解读、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劳动争议解决办法等方面的内容。
2. 劳动合同的管理与履行劳动合同的管理与履行是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培训的重点内容,它包括对劳动合同法的解读和应用、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订立、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等方面的规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管理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管理知识一、概述在现代企业中,劳动关系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师,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来详细介绍。
二、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劳动关系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雇主与雇员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运用各种管理技巧和方法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其核心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合理的权益保障以及公平的待遇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1.稳定生产秩序:通过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能够确保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从而保持稳定的生产秩序。
2.提高员工满意度:劳动关系管理着重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福利,提供公平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3.减少劳资纠纷:良好的劳动关系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劳资纠纷,避免因此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4.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助于优化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劳动关系管理应确保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不偏袒特定个体或群体。
2.合法合规原则:在进行劳动关系管理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
3.咨询参与原则:鼓励员工参与劳动关系管理的决策,通过广泛的咨询和沟通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4.谈判协商原则:在处理劳资纠纷时,应积极采取谈判协商的方式,通过共同的努力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五、劳动关系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1.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雇佣双方的权益与义务,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支付、劳动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2.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保障了雇员的基本权益。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范了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程序,提供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依据。
4.集体合同法:对集体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障了集体利益和团结协作。
劳动关系基本知识管理
劳动关系基本知识管理1. 引言为了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企业需要对劳动关系的基本知识进行全面的管理。
本文将介绍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并提出对劳动关系基本知识的管理方法。
2. 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事实或法律关系。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劳动合同来实现的。
劳动关系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关系到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3.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内容:•双方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合同应明确劳动者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薪酬和福利待遇:劳动合同应明确劳动者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违约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合同应明确违约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方式。
劳动合同的签订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都应认真履行合同中的义务。
4. 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用人单位应及时了解和遵守劳动法律法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事项;•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劳动保障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规定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工会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工会的组织和活动等。
用人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5. 劳动关系基本知识的管理方法为了提高对劳动关系基本知识的管理效果,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5.1 建立知识库企业可以建立劳动关系基本知识的知识库,将劳动合同模板、劳动法律法规等重要资料集中管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就业关系。
劳动关系的形成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者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两个方面。
2.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假假期等。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到期终止、解除协议、解雇和辞职等。
- 若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没有续签或续签协议,则劳动合同到期终止。
- 若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丧失工作能力等。
- 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劳动报酬的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5. 劳动时间和休假假期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休假假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6.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劳动保护包括工作条件保护、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卫生保护等。
7.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
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劳动法还有许多复杂的具体规定和条款,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劳动关系基本知识管理
劳动关系基本知识管理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员工之间约定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和劳动报酬等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双方当事人的信息、工作的内容、工作时间、工资福利、工作地点、保密义务、违约责任等。
雇主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管理劳动合同需要及时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查管理,确保雇主和员工的权利得到保障。
二、劳动权利劳动权利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工作保护等方面的权利。
雇主应当切实履行对员工的权利保障,保证员工在工作中享有基本的劳动权利。
雇主还应当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不得歧视员工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
三、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雇主在工作中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雇主应当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不受到安全伤害。
雇主还应当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险,对员工在工作中因工伤、职业病等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四、劳动关系协商劳动关系协商是指雇主和员工在劳动关系中对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进行协商和洽谈。
雇主应当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促进员工和雇主之间的沟通和协商。
在协商中,雇主应当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和诉求,制定合理的劳动政策和管理措施。
五、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是指员工和雇主因劳动合同履行、工资报酬、工作条件等方面产生的纠纷和争议。
雇主应当建立健全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对员工的投诉和申诉进行及时处理和解决。
雇主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对劳动争议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六、劳动关系管理措施为了有效管理劳动关系,雇主需要建立完善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等。
雇主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劳动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总之,劳动关系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概论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概论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权益、义务以及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是劳动者生存、发展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必然存在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交换的基础,是劳动者获得工资报酬的手段。
二、劳动关系的特点1. 劳动关系具有复杂性。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工资报酬的支付上,还包括了劳动条件、劳动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
2. 劳动关系具有长期性。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的,雇佣关系不是暂时的一次性交易,而是持续的、稳定的劳动交换关系。
3. 劳动关系具有不平等性。
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劳动关系中存在着不平等的地位,这种不平等表现在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的地位、待遇、权益等方面。
4. 劳动关系具有社会性。
劳动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它还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家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三、劳动关系管理模式1. 市场化管理模式。
市场化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强调雇佣关系的自由、灵活和竞争性,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愿和自由选择。
2. 法规管理模式。
法规管理模式强调雇佣关系应该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管和约束,强调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的权益和待遇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3. 谈判协商管理模式。
谈判协商管理模式强调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应该通过双方的协商和谈判来解决,强调工会的作用和劳资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四、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受到市场供求、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关系基础知识
劳动关系基础知识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无效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以及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属无效的劳动合同。
试用期的定义: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互相了解、选择而约定得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
劳动合同具备的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期限的分类: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合同的变更: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情况发生变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对劳动合同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
未变更部分继续有效。
劳动合同的终止的定义:劳动合同期满或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终止。
劳动合同的续订: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中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集体合同的定义:集体合同是工会(或职工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等问题,经协商谈判订立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的内容:劳动条件标准规范部分。
2、过渡性规定。
3、集体合同文本本身的规定。
集体合同生效: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劳动合同文本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生效。
集体合同争议:因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自行协商解决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书面提出协商处理申请;未提出申请的,劳动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可视情况进行协调处理。
劳动争议的定义: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行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放声的纠纷。
劳动争议的范围:因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放声的争议。
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劳动关系管理知识总结
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劳动关系管理知识总结一、引言劳动关系管理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对于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了解的劳动关系管理知识,并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是劳动关系管理的基础,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同时,还需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修订,确保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
三、劳动用工管理1. 用工形式了解各种用工形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如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
掌握不同用工形式下的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报酬支付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 用工程序了解员工招聘、录用、培训、考核和晋升等用工程序,确保用工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同时,合理规划员工流动和离职流程,维护良好的人才库。
四、劳动合同管理1. 合同签订学习并运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劳动合同的签订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掌握不同劳动合同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同类型。
2. 合同变更了解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和程序,包括工作岗位的变动、工作时间的变更以及薪酬的调整等。
掌握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调整合同内容的合理方式。
3. 合同解除了解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和程序,包括劳务合同到期、双方协商一致以及一方违约等。
掌握不同解除方式下的法律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五、员工福利管理1. 薪酬制度了解薪酬制度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和绩效考核制度。
同时,关注市场薪资水平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策略。
2. 社会保险掌握社会保险的政策要求和管理程序,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等。
确保员工参保与缴费的合规性和时效性。
3. 员工福利关注员工福利设计与管理的现状和趋势,合理规划和配置员工福利,如住房补贴、交通津贴、餐饮福利等,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劳动关系管理知识归纳word精品文档9页
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者派遣管理(一)劳动者派遣概念1)含义:是指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2)特点:派遣劳动者接受单位指挥监督,为接受单位提供劳动;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按照劳动者派遣协议为派遣机构支付费用,派遣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和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
3)劳动者派遣作为非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多种术语:雇员租赁、雇员派遣、劳动派遣、劳务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力派遣等等(二)劳动者派遣的性质1)三种主体:劳动者派遣机构、接受单位和受派遣劳动者2)三重关系:劳动者派遣机构和受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劳动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签订派遣协议3)本质特征:雇佣和使用相分离➢派遣机构:形式上的雇主,有义务向受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社会保险、提供福利等等➢受派遣劳动者:服从接受接收单位的指挥命令,遵守接受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并实际给付劳动。
➢接受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和其他条件等,向派遣机构支付费用。
(三)劳动者派遣的特点1)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劳动者派遣机构和受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有“关系”没劳动,➢劳动派遣机构的职责:派遣劳动者的招聘、甄选、考核和录用,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单位,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为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2)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受派遣劳动者和接受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劳动没“关系”3)劳动争议处理➢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之间: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民事纠纷➢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合谋侵害受派遣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两个用人单位都是被诉人➢若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之中一方和受派遣劳动者有争议,那这一方就是被诉人,如果其他一方也有牵涉进来,其作为第三人➢异地派遣中的争议的地域管辖问题:①派遣劳动者和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
二级 第六篇 劳动关系管理 知识要点
第六篇劳动关系管理1、以劳动关系为中心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包括劳动关系中所发生的以及与劳动关系相联系的纠纷,都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
2、劳动争议的特征与解决途径。
P359—3603、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调解原则、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及时处理原则、工会参与处理劳动争议原则。
4、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5、劳动争议调解并不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调解达成的协议也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6、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
P3647、劳动争议仲裁的特点。
P3658、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主席由劳动部门代表担任。
9、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和效力。
P369—37010、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职工在生产岗位上,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或者由于劳动条件、作业环境等原因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或者职业病。
11、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赔偿保险,是指职工因工而致伤、病、残、死亡,依法获得经济赔偿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2、工伤保险的特征:工伤保险具有法定性、救济性、社会性。
13、工伤保险的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社会统筹原则、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经济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原则。
14、工伤与非工伤的界限:时间界限、空间界限、职业界限、主观过错界限、法定特殊界限。
15、工伤认定的范围。
P382—38316、工伤认定:其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7、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18、工伤医疗期待遇、工伤致残待遇、因工死亡待遇。
P386—38819、集体合同,是个人劳动合同的对称,它是工会与企业之间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就员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条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事项等签订的书面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管理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使企业经营稳定运行。
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指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员工和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所有者与全体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的关系;工人组织与职工的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劳动者、劳动者组织和用人单位。
(二)、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招收、录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协调等项事务。
在劳动关系管理中表现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劳动法律行为。
具体的说就是保障与实现主体双方各自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
劳动者承担的义务有: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
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任免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方案,依法奖惩员工等。
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员工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照员工的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员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三)、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力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例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
三、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1.兼顾各方利益原则;2.协商解决争议原则;3.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4.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四、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合法性(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统一性(全体员工执行的统一,在同一时期内的统一),制度化—明确性(明确职责、权限、标准)、协调性(随企业的发展进行阶段性调整)。
五、正确处理与不断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就在于:1.保障企业与员工的互择权,通过适当的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2.保障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正当权益,开发资源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3.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尊重、信任、合作,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六、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1.依法制定相应的劳动关系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明确全体员工各自的责、权、利;2.培训经营管理人员。
提高其业务知识与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管理作风,增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关系管理意识,掌握相关的原则与技巧;3.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使其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重合,这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根本途径。
4.员工参与民主管理。
企业的重大决策,尤其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定,在员工的参与下,可以更好地兼顾员工的利益。
5.发挥工会或职代会及企业党组织的积极作用。
通过这些组织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激化。
第二部分、劳动合同的管理本节要点:掌握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和基本内容,以及草拟合同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单元劳动合同的准备一、劳动合同和专项协议的概念1.劳动合同的含义《劳动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必须参加到用人单位的劳动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或工种、岗位的工作,服从用人单位的领导和指挥,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内部劳动规则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享有用人单位的工资、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
2.专项协议的含义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为明确劳动关系中特定权利义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契约。
3.劳动合同的特点1)劳动合同主体的特定性:一方是自然人,即劳动者;另一方是法人或非法人经济组织,即用人单位。
2)劳动合同为双务合同:即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3)劳动合同为法定要式合同: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必须具备特定形式或履行一定手续方能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
二、草拟劳动合同文本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所达成的关于权利义务的条款,《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中包括:法定条款与约定条款。
1.法定条款法定条款是依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条款,不具备法定条款,劳动合同就不成立。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以下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社会保险;6)劳动纪律;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2.约定条款劳动合同除以上法定条款外,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规定其他补充条款。
常见的内容如下:1)试用期限;2)培训;3)保密事项;4)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5)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没有协商约定的条款,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3.草拟专项协议专项议可以在订立劳动合同同时协商确定,也可以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因满足主客观情况变化的需要而订立。
与合同同时订立的内容通常包括:服务期限协议、培训协议、补充保险协议等;在合同履行中确定的内容通常是:组织结构调整、医疗费用报销或是离岗及下岗的专项协议。
三、草拟劳动合同注意事项1.依据当地劳动合同示范文本一般是推荐使用当地示范文本,因其是依法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水平和企业管理的一般状况制订的。
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以示范文本为基础订立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
2.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不可或缺为使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清晰界定,并具有操作性,在避免合同条文过于繁琐,可把企依法制订的相关内部管理规定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3.条款必须统一劳动合同各项条款,包括专项协议所协商的内容必须统一,不应有内在矛盾,否则该条款极有可能成为无效条款而丧失法律效率。
四、无效劳动合同《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主体:未成年签定或内容不合法:保证金、工作时间、方式、非法活动等);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故意歪曲、捏造或隐瞒事实,使对方在不完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违背自己的真实意志而签定的劳动合同;或以给对方造成伤害进行逼迫,致使对方屈服其压力,签定违背自己真实意志的合同)。
五、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建立各类台帐、妥善分类保管、全面详尽分析是劳动合同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企业组织结构不同、规模不同,台帐的种类要求、类目明细等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台帐种类的确定与记录必须坚持简明、准确、及时和稳定的原则。
一般应包括:1.员工登记表(个人信息资料)2.劳动合同台帐(劳动关系的变化)3.员工统计表(组织结构的调整)4.专项协议台帐(特殊情况管理)5.社会保险及医疗期台帐(保障员工权益)6.员工培训台帐(保障企业效益)7.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台帐(管理绩效)8.其他必要的台帐(投入产出分析管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管理)第二单元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和变更一、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变更的原则1.平等自愿的原则:是指签定和变更劳动合同的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并能自由表达各自在主张自己权益方面的意愿;(签定前的明示)2.协商一致的原则:是指双方就合同所有条款进行充分协商,达成意思一致;例如:《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91号)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2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3.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即合法原则;二、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变更的程序1.要约与承诺(招聘与求职)2.相互协商(明确责、权、利)3.双方签约(确定身份、生效日期)法人授权书☐授权代理证书是委托授权的书面形式,是由法人代表机关制作的证明代理人的代理权及其权限范围的证明,在劳动合同管理中通常称为法人授权书。
☐法人授权书应包括代理人的姓名或名称,代理事项、权限范围、有效期限、被代理人的签名盖章等。
☐法人授权书应详尽具体,不应产生歧义。
三、劳动合同的续订与变更1.劳动合同的续订劳动合同续订是指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到期,双方当事人就劳动合同的有效期限进行商谈,经过平等协商一致而续延劳动合同期限的法律行为;1)提出续延劳动合同的一方应在合同到期前30天书面通知对方;2)在续订的劳动合同中不得约定试用期;3)在同一单位工作满十年,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者提出的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4)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既未终止又未续订,其劳动关系依然存在;不少于一年或按原条件履行。
(分别见《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使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2.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经订立的合同条款达成修改与补充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是:1)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应变更相关的内容;2)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应变更相关的内容;3)提出劳动合同变更的一方应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并要平等协商一致方能变更合同。
第三单元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一、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1.劳动合同双方约定解除劳动关系;2.一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随时解除/不承担经济补偿:✓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和录用条件的,此种情况在试用期满后不再适用;✓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劳动者被追究形式责任的。
提前30天通知/给予经济补偿:✓劳动者患难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来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协议的。
经济性裁员的两个条件:✓用人单位频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
当上述条件出现时,用人单位需要裁员,应向工会及全体员工说明,听取工会意见,向劳动管理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