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及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及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课时:地球——宇宙的奇迹1.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2.我们的地球有关数据: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深度约为千米,岩石层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海底部分约为7千米)。
3.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0适宜生命存在。
4.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5.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
6.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7.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8.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9.据统计,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1万种。
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10.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栖息地等。
11.在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必要生存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氧气、饮食、重力、避免过度辐射等条件。
12.海洋能源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海流能等;海洋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永远不会枯竭,也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第2课时: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我们的地球家园还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白色污染以及全球变暖问题。
2.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3.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者。
酸雨可以在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202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
202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
识点归纳复习
一、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1. 植物的生长过程: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凋零。
2.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
3.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4. 植物的变化:季节变化和年轮的形成。
二、动物的观察与认识
1. 动物的外部特征:形状、大小、颜色、皮毛等。
2. 动物的生存环境:陆地、水和空气中的生物。
3. 动物的移动方式:爬行、跳跃、游泳、飞翔等。
4. 动物的食物链:食物链的组成和食物链中的角色。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的保护:保护大气、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等。
2. 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减少废弃物等。
3. 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方法。
四、天地在变化
1.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影响。
2. 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和原因。
3. 太阳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生命的照射和影响。
4. 紫外线的防护:了解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方法。
以上是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复习,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题
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在模拟昼夜交替实验中应该(自西向东),即从(北极)看,逆时针旋转(地球仪)。
3.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由夜晚逐渐过度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度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4.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做(地轴)。
(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从北极看,地球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 24 )小时转一圈.也是( 1 )天。
5.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叶子(白天)张开,(夜晚)收拢;有些花和叶子(夜晚)张开,(白天)收拢。
6.当中国处于清晨时,(美国纽约)、(墨西哥)、(巴拿马)等地处于傍晚。
7.当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和(中国)处于白天,(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国家处于夜晚。
8.开花植物不仅有一定的花期,有的花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了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
9.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如狗、公鸡、蜜蜂等,有些动物(白天)休息,(夜晚)活动,如猫头鹰、蛾子、蝙蝠、刺猬等。
10.猫头鹰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视觉)敏锐,能够察觉极敏锐的光亮;(听觉)灵敏、能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不容易被发觉。
11.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睡莲)、(昙花)、(夜来香)等。
12.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生命活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就是人物体的(生物钟)。
13.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
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1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1圈)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1分钟时间里大约可写( )个字、看( )行字,跑()米路等。
3、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可以(估计时间),如每天新闻联播开播时间是晚7点。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太阳)来计时。
(昼夜交替)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的(两小时)] ;[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时长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每小时时长也是变化的。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8、晴天有限,因此制作夜间计时工具——蜡烛、沙漏……9、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10、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保持水在一定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1、滴水计时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第三单元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1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1圈)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科学五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
制成了(日晷 )。
下图是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它的名称叫日晷 。
晷针影子在晷面上所对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原理: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会改变。
晷面
晷针
摆动方向不变、摆动快慢不变,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
48 48
48
同一个摆,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即:同一个摆以稳定的速度摆动。
六、《摆的研究》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摆的快慢与( 摆幅大小、摆锤重量 )无关, 与( 摆绳长度 )有关。
《摆的摆动速度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吗》
摆的摆动速度与摆长有关吗
我的假设 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摆长越长,摆 摆动得越慢。
实验器材
重心能上下移动的长摆锤、细绳、铁架台、计时器
不变的条件
要改变的条 件
实验方法
摆绳长度,摆锤长度,摆锤重量
摆锤的重心
★
把摆锤的重心分别固定在离固定点的距 离为近、中、远三个点上,依次测量在15 秒内的摆动次数,比较三个摆的摆动快慢。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一、《时间在流逝》
1. “时间”有时是 ( 指某一时刻 ),有时则 ( 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即:时长)。
2. 钟表以(时、分、秒 )计量时间,钟面上的
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 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 )几个字、 看( )行字,跑( )米路等。在不同的情况
水型)。 (2)确定总水量。 (3)控制漏水的速度。 (4)对照时钟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教科版 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第1课时间在流逝复习知识点: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数数等。
2.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心情愉快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感觉时间过得(快);心情焦急、烦燥或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时,感觉时间过得(慢)。
易错题:时间流逝的速度是()。
A. 白天快、晚上慢B. 白天和晚上一样快C. 白天慢、晚上快答案:B。
第2课太阳钟复习知识点:1.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单位是(时)、(分)、(秒)。
2.古埃及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小时,白昼(12)小时。
(说明:但夏季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3.我国古代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时辰对应的时间十二时辰图子23-1点丑1-3点寅3-5点卯5-7点辰(chén)7-9点巳(sì)9-11点午11-13点未13-15点申15-17点酉(yǒu)17-19点戌19-21点亥21-23点2.(日)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或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而计时的。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1.古代的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泄水型”水钟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即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受水型”水钟是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即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2.在滴漏实验中,滴漏的漏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漏水孔的大小)等有关。
3.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漏水孔大,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水流速度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水流速度会变慢。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探寻光的路线1.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
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小。
3.我们把小桌子对海绵竖直向下的作用力称为压力,小桌子稳定后产生的压力大小与它的重力大小相等。
4.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时,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
5.收集证据的方法有调查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考察法。
6.自己能够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作光源。
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它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7.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光能来发光。
8.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行进中的光被阻拦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9.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就通过“小孔成像”现象,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
10.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由于镜面光滑平整,所以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被称为镜面反射。
一般物体的表面并没有镜面那样光滑平整,光照射在上面时被反射到各个方向,这种反射被称为漫反射。
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在光源的照射下发生了漫反射。
12.眼睛是感觉光的器官。
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13.平面镜能够把其他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保持原有的状态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能借助平面镜看到被遮挡的物体。
潜望镜就是这样一种装置。
14.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15.雨过天晴,天空中很多小水珠也能把太阳光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这样就形成了彩虹。
我们平时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只反射或透射了某些颜色的光。
第二单元能量1.由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电线圈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
(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大陆地壳厚约,大洋地壳厚约。
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
4.太阳系的,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如果我们来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生存条件:。
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等多种资源。
(2)海洋生物有,其中海洋植物约。
(3)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之一。
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引发的。
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等。
3.人类的一些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1)大气污染:①:引发呼吸道疾病;②:毁坏建筑;③:破坏臭氧层;④⑤(2)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①:危害健康;②:水中生物死亡;③: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④;⑤。
(3)固体废弃物污染:①:河湖内的生物死亡;②:植物无法生长;③:无法饮用,造成水源危机;④;⑤。
(4)全球变暖:①:北极熊失去家园;②:侵蚀沿海陆地;③:森林内动植物死亡。
1.人们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
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
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世界平均水平。
4.(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物质。
(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3)自来水,要珍惜。
(4)水被。
5.(1)水污染防治。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6.(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
(4)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防止造成水污染。
7.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1):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2):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3)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目录1. 植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2. 动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3. 物体与能量的关系物体与能量的关系物体与能量的关系1. 植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是指植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或者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1.1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后繁殖后代。
植物的有性繁殖包括授粉、花粉管生长和胚胎发育三个过程。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传粉的方式、花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的形成。
1.2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非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繁殖后代。
植物的无性繁殖包括分株、茎叶的繁殖、根的繁殖和嫁接等方式。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无性繁殖的各种方式及其特点。
2. 动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是指动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或者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2.1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胚胎后繁殖后代。
动物的有性繁殖包括交配、受精和胚胎发育三个过程。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不同动物的交配方式、受精的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特点。
2.2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非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繁殖后代。
动物的无性繁殖包括分裂、孢子的繁殖和出芽等方式。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无性繁殖的各种方式及其特点。
3. 物体与能量的关系物体与能量的关系是指物体在能量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能量转化和传递。
3.1 能量的来源能量的来源主要有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和电能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和利用。
3.2 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能量的传递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不同物体间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过程。
总结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以及物体与能量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2、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
3、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冰川。
4、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5、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6、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7、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8、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9、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粘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10、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11、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2、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1 / 2913、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14、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
15、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态,最便捷的方法是观看地形图地形地球仪。
16、地形及地形的特点:2 / 2917、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的。
18、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19、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20、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21、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用绿色表示平原。
22、1963年,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一昼夜之内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
2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25、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有关。
26、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27、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3 / 2928、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洋等地形地貌。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A:基本内容、(“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是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版知识点(含问答题和导图)背诵版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附思维导图问答题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单元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独子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阳光和土壤。
3.采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只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在每个玻璃皿中放置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提升实验准确性。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f氧气+养料。
5.松树的叶片呈针状,不需要消耗太多水分,生长在阳光充足,降水较少的山地中。
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生长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芭蕉叶片巨大, 蒸腾旺盛,生长在炎热多函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6.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血生。
7.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蜥蜴生活在炎热少雨的亚热带或热带、沙漠地区。
企鹅身体圆大,生长在常年寒冷、植物稀少的南极。
天鹅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沼泽。
青蛙生长在有水且有大量植物和昆虫的稻田、池塘等。
8.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青蛙冬眠的原因是气候寒冷。
每年春季,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 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繁殖。
冬季,从东北迁往南方是为了温暖。
9.春天,青蛙从卵孵化成蝌蚪,夏天由蝌蚪长成青蛙,秋天挖洞,冬天冬眠。
10.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生物吃掉。
1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差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12.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1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网”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网。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复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题一、填空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结构是一个一个的“格子”。
2、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一组是目镜,一组是物镜。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观察与记录。
4、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一般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微生物的重要观察工具是显微镜。
6、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7、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发霉。
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8、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9、在温暖、潮湿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变质。
10、1856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通过实验发现当把酒加温到55℃时,可杀死酒中的乳酸杆菌。
后来,“巴斯德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酿酒等食品工业中。
11、大肠杆菌是细菌,霉菌是真菌,冠状病毒是病毒,它们与动植物一样,是大自然另外一些生命群体。
12、一些生物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
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也没有。
13、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
空气、土壤、水体,人体的皮肤、口腔、胃肠道里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
每克肥沃的土壤中大约含有20亿个微生物。
14、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微生物。
我们熟知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青霉、大肠杆菌等。
15、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16、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但它们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17、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暖和潮湿。
18、酸奶是由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
在制酸奶时,既要为乳酸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又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二、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三、古埃及人把天空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察星座的运动,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四、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如日晷。
日晷又叫“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两种。
五、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六、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七、泄水型水钟工作原理: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八、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水钟”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九、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是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十、单摆由摆绳、摆锤组成的,单摆具有等时性。
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摆钟(座钟、挂钟)。
十一、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十二、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十三、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个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
十四、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
十五、垂体时钟工作原理(摆锤与齿轮操纵器工作方法)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封面)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填空: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
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5、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
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
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5.平时我们觉得时间有快有慢,那是感觉在起作用
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7.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
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
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10.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12.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13.每个时是现在的_两_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_23_时至_凌晨1__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_丑_时。
午时三刻是正午前后。
日晷
1.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3.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发生变化。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水钟
5.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
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3.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要解决(水流速度)。
摆钟
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4.在一条细绳的下面挂上一个重物,就做成一个简易的(摆)。
5.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快慢)是不一样的。
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7.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8.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与(摆幅)和(摆重)无关。
9.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0..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1.(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2.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13.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4.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让摆锤下降。
15.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16.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17.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8.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时间计量单位也变得更小更精细了,不仅用分、秒来计算,而且划分出毫秒、微秒、纳秒等更小的计量单位。
19.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蜡烛钟、水钟、沙漏。
20.影响蜡烛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风、蜡烛芯的长短等。
21.滴漏是用水来计时的,沙漏则是用沙计时的。
实验操作
1.“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
研究需要的材料:两个质量不同的摆、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铁架台。
研究的步骤:①将两个摆分别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
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2.“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研究需要的材料:一个摆、三根长度不同的绳子、铁架台。
研究的步骤:①分三次分别用三根绳子将摆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
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绳子越长,摆的速度越慢。
3.我能设计一个一分种计时器。
①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剪开(一个取上半部,一个取下半部);
②将瓶盖上钻一小孔;
③将两个塑料瓶组装起来,标上刻度。
(见课本56页)
4.日晷测时:
①在阳光下将日晷底板平放,按指南针指示的方向调整好方向,
②看底盘上的水平尺调整底盘的平衡,
③将日晷晷面与立柱的夹角按当地的纬度固定,
④观察晷针指示的时间点为几点几分,即为当时的时间。
问答题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51)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
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P57)
答: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4、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P62)
答:不一样。
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
(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利用木条、金属圆片,我们能做成下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吗?金属圆片的位置如何调整?(P63)
答:我们可以调整摆长和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来实现。
6、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P63)
答:有影响。
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7.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请至少写出三种办法。
答:1。
看太阳和影子2。
植物开花的时间(花钟)3。
沙漏4。
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