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的问题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市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人均收入低。
2.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
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3.城乡社会保障不平衡。
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待遇,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
二、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1.城市化进程过快。
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化负担过重,城市资源环境受到极大压力。
2.城乡收入差距过大。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3.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工资保障等问题。
4.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中找工作难度较大,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三、政策建议1.加强城乡规划。
应制定科学的城乡规划,做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工作。
2.加强农民工保障。
应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应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城乡协调发展。
应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布局,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总之,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繁荣。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五大问题及五大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五大问题及五大对策作者:吴萌萌来源:《商情》2016年第14期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问题已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究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对策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五大问题1.土地房屋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和房屋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拆迁”。
随着各类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拆迁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补偿标准滞后和执行政策的偏差,造成“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现象,引起农民的不满,形成了“人人争当钉子户”的误区。
另外,农村宅基地复垦和土地流转也由于经济利益较大的原因,造成农户之间或家庭之间争夺边界和财产。
这些土地和房屋问题都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若处理不妥,将可能激化为群体性事件。
2.农民法制意识淡薄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传统观念和日常负面报道等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和解决问题,而依靠单纯的“私了”解决,或者采用极端的非法信访渠道来解决。
表现为:“信访不信法”,总认为只有通过信访才能最快解决问题;“信上不信下”,凡有问题认为只有找上级部门才能解决,根本不信基层政府;“信大不信小”,认为凡事只有找上级主要领导才能解决问题,根本不找基层干部;“信多不信少”,认为凡事只有多次上访才能解决,不相信上访一次能解决问题。
3.农村干部的问题。
有少数村干部素质不高,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长期居住在场镇,很少到农村,不愿和群众打交道;工作方法简单,与群众接触时间减少,不搞调查研究,好大喜功,盲目决策上项目,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在办理低保和解决群众纠纷等问题时不公正、公平,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在有关集体资金的收支情况、民政救济、低保办理等村务财务公开上,部分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和重视,只是马虎应对,含糊不清,遮遮掩掩,简单操作,既不正大光明地公布,也不详详细细地罗列,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不及时,甚至是流于形式或不公开。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分析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农村社会治安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也逐渐增多。
传统的农村社会安定和睦,人们相互依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破裂、老人和儿童照护问题、村庄空心化等问题逐渐浮现。
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犯罪问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区,背景各异。
其中有一部分人远离家乡,缺乏家庭关爱和社会支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大规模建设项目和土地流转等问题,也使得一些人涉足非法活动,导致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增加。
三、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犯罪活动导致人们的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很多农民因为经济损失而陷入困境。
其次,治安问题造成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削弱了人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心。
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政府应加大力度维护农村社会治安政府是维护社会治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投入到农村社会治安的维护工作中。
首先,政府应增加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警力配备,提升农村治安水平。
其次,政府还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犯罪行为的打击与处罚。
五、提高农民群众的警示意识农民群众是农村治安的重要参与者,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警示教育和宣传,提高农村群众的安全意识,减少犯罪发生的概率。
此外,加强农村社区的建设,提高邻里关系,形成社会共治的氛围,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六、积极推动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是缓解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
浅谈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大量土地被闲置或荒芜;农村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土地资源整治与保护,完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资源保护补偿机制,激励农民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农业生产发展问题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农业生产技术滞后、生产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应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严厉打击农产品安全违法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农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现阶段农村经济结构存在着农业占比过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多元收入,完善农村产业体系,扶持农村产业发展。
应当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政策,通过扶持政策和项目引导,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还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治理。
应当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对策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基础。
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农村稳定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一)利益分配的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中央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部分群众因对利益的过分追求,有意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是违法途径取得最大利益,导致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土地矛盾纠纷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征用补偿等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
当前,工业园区和道路建设及城镇化建设性征地范围逐渐扩大,征用农民土地越来越多,但由于不同时期项目的补偿政策、补偿标准不统一,从而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情绪。
去年9月份,玉阳办事处排查的71件不稳定因素中,土地征用补偿类达到22件,占总数的30.9%。
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突出。
前些年,部分镇(办事处)外出打工人员比较多,弃田私自转让、送人耕种等现象普遍,但随着中央取消农业税和粮食补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民对土地经营热情空前高涨,土地承包经营权随之成为农民争执的焦点,一些长期积累的土地、山林等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等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2、村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工作的凸显点。
因取消农业税再也不能以逐年扣除费用来偿还,而村级没有收入来源,沉重的债务让村干部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干群关系紧张。
2008年底是政府承诺偿还的最后期限,目前部分群众已陆续到各级上访。
据统计,2008年村级债务类上访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0%。
(二)群众文化素质问题。
目前,虽然农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法律意识依然比较淡薄,法律素质不高,易使纠纷矛盾化。
主要表现在:1、反映自身问题的方式不妥当。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农村发展中常见的挑战,了解其特点并提出对策措施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特点,并提出应对之道。
一、特点分析1. 经济困难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有限,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经济困难导致农民群众生活压力增大,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 教育匮乏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教育匮乏导致农民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增加了就业就业困难和社会融入难度,容易产生农民不满情绪。
3. 卫生保健薄弱农村卫生保健条件相对落后,医疗资源不足,卫生设施滞后。
卫生保健薄弱易导致疾病蔓延,影响农民健康,加剧社会不稳定。
4. 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管理出现乱象。
土地问题易引发农民纠纷,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对策措施1. 加强扶贫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扶贫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
2. 提升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
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社会稳定。
3. 完善卫生保健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保健设施建设,提升卫生保健水平。
完善卫生保健体系,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农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4. 规范土地管理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和利用。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有效解决土地问题,促进农村稳定发展。
结语: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具有一定特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通过加强扶贫政策、提升教育水平、完善卫生保健体系、规范土地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愿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分析
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分析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对社会稳定造成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经济、教育、社会保障和民生等方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环境影响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环境污染的形成,而农村则相对缺乏环保意识和技术设备的支持。
这种城乡间的环境差距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差异,进而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二、经济影响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经济具备更多资源和机会,而农村则存在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等问题。
这种差距会加剧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感,进而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
政府应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引导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三、教育影响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水平明显低于城市。
这将导致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减少,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条件。
四、社会保障影响城市和农村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险等多项福利,而农村居民则相对缺乏这些权益。
这种差距容易导致社会不公平感的增加,从而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
五、民生影响城乡发展不平衡对民生影响深远。
由于城市的发展优势,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普遍面临挑战。
这会导致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增加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民生事务的关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六、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为了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政府应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资源、信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分配。
农村维稳调研报告
农村维稳调研报告
《农村维稳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稳定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维稳现状,我市组织了一次农村维稳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村维稳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农村维稳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就业岗位匮乏、收入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都是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其次,一些地方存在着民生问题积重难返,如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再次,一些地区存在领导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与农民群众的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导致了一些矛盾和纠纷的滋生。
最后,一些地区存在着思想观念滞后、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需要及时引导和教育。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
其次,加大对农村就业岗位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再次,加强对农村民生问题的解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其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
最后,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通过这次农村维稳调研,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农村维稳工作的重要性,也为下一步农村维稳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意
见和建议。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农村社会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
1. 现状
农村社会安全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安全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犯罪率逐渐上升,涉及盗窃、抢劫、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社会治安不稳定,人员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此外,农村地区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道路安全问题、灾害风险等。
2. 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高犯罪率:农村地区犯罪活动频发,造成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威胁。
- 警力不足:农村派出所数量有限,警力不足以有效维护社会安全。
- 安全管理松散:农村地区安全管理机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
- 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居民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缺乏主
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对策
为解决我国农村社会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增加警力投入:增加农村派出所的数量和警力配置,加强对
农村社会安全的监控和防控。
- 加强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安全管理体系,加强
村级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与配合。
- 提升农民安全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其对
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 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交通安全设施、安全用电网络、防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的安全水平。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提高我国农村社会的安全水平,保障农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LLM]: 法学硕士。
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导语】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农村维稳工作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提出相应的建议。
【问题一: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政府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持,导致农村维稳工作难以展开。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诉求,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建议一:优化资源配置】为解决农村维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应当优化资源配置机制,适度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应加强对农村地区警力的培训和配置,提高农村维稳力量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问题二:信息沟通不畅】农村地区的信息沟通不畅也是当前农村维稳工作的一大问题。
由于相对较弱的网络和传媒条件,农民群众无法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和社会动态,容易形成信息断层。
这一问题会导致农民群众对权益保障的不满和误解,从而激化社会矛盾,给维稳工作带来莫大困扰。
【建议二:加强信息发布渠道】为解决信息沟通不畅问题,应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覆盖和传媒技术支持,提升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途径。
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信息发布平台,集中发布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等信息,同时鼓励农民群众踊跃参与信息传递与交流,构建起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
【问题三: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农村地区,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影响农村维稳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导致农村社会治理结构薄弱,维稳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建议三: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解决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应推动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农村社会稳定是维护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然而,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和发展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1.农村人口纷散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少农村居民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老弱病残留守问题,这也加剧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性。
2.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地区存在贫富差距和区域发展差异,这也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给农村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
3.农村文化教育落后。
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落后,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缺乏接受现代化知识的机会,这也会导致一些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和分裂,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4.农村治安状况不稳定。
农村地区的治安状况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很多地方暴力犯罪、毒品滋生等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了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
5.就业问题。
农村地区的就业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工作机会、收入低,这也会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不高、社会心态不稳定。
二、导致这些因素的原因1.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的一个原因。
城市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所以吸引了很多农村居民前往城市谋求发展。
2.资源短缺。
农村地区的资源短缺是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原因。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资源、技术和资金,这使得他们的经济发展缓慢,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3.知识落后。
农村地区的知识落后也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的原因之一。
由于知识水平低,很多农村居民难以适应现代化生活,这也加剧了文化分裂的问题。
4.政策制度不完善。
政策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的原因之一。
如果政策制度完善、执行得力,很多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但目前农村地区的政策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农村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关系到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进程的全局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
应该说,改革开放特别进入新世纪以来,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呈持续、健康和稳定的态势,农村的整体形势是稳定的。
但一些地方也潜伏着许多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既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又有比较棘手的各类矛盾,影响和威胁着农村的稳定。
统筹城乡发展,离不开农村的稳定安定。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努力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农村稳定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的一种反映和显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在有的村级班子中,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存在“两张皮”现象,相互争权夺势,闹不团结;有的风气不正,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一事当前,怕这怕那,在歪风邪气面前软弱无力,引发群众上访。
有的村干部不廉、不勤、不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压人、整人,群众难以接受,因而引发矛盾;有的工作不踏实,只作表面文章,引起群众反感;有的对工作应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拉拉扯扯、吃吃喝喝上,奢侈浪费严重,群众怨声载道;有的心术不正,谋取私利,认为捞钱越多越实惠,出了问题撂挑子,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有的村集体经济空白,没有村办企业等经济集体,因此没有资金、没有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无法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仅靠种地养畜又难以增加收入,快速致富,长此以往产生怨恨心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另外,一些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够规范,流于形式,如公开的内容笼统不具体,群众不能全面了解村务、财务情况;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大多都是只规定了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很少规定监督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具体措施,缺乏约束力;村民代表小组、财务监督小组或碍于面子,或应付差事,或怕这怕那,一味随着干部走,不能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上级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检查,只看公开的项目和各种表格、记录等,对内容的虚实真伪很难做进一步的考核验证等等,最终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出现混乱,村干部财务开支失去监管,致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征 占造成的 。
跨地 区跨行业上访 , 甚至 围堵党政机关 、 司法部 门 、 企事
单化, 堵塞交通等 过激行 为 , 给党 委 、 政府施加 力 , 严重
影 响 了社 会 公 共 秩 序 。
( 农村道德风 尚滑坡 . 为新的社会毒 瘤 四) 成
随着 我 斟经 济社 会发 展 和 城 市 化 水 平 的提 高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 农
会正越来越 多地受到来 自城 乡社 会不 同方 面史化 素 的 影响, 农村社会 文化风气呈 多元化趋 势 , 民对精 神文化 农 的需求 越来 越大 , 但农村文化建设水平 远远不能满足农 民 的需要 。在农村 文化娱乐生活普遍缺乏 , 又缺乏 主流文化 引导的情况 下 ,各种 义化 和娱 乐方 式都在抢 占农 村市 场 , 不健康 的东西侵蚀着农村社 会文化 阵地 , 至存一些地 区 甚 蔓延 , 成 为影 响农村稳定 、 诱发 多种犯罪的社 会毒瘤 。… 是 赌博 。一些农村 赌博活 动盛行 , 甚至 f规 r以赌博为 业 I I 或 开没赌场抽头渔利 的赌棍 博 引起的家庭小和 、 财
欠劳 务 费 等方 面 的纠 纷 呈 上升 趋 势 。 这些 矛盾 纠纷 的起
临许 多新 的挑 战。做好维 护农村社会稳 定T作 , 现农 村 实
社 会 长 治 久 安 , 一 项 紧急 而 现 实 的重 大课 题 。 是
一
、
当前农村稳定面临的新挑战
( ) 村 土 地 征 用领 域 引发 的社 会 矛盾 日益 凸显 一 农
2 4
务纠纷 、 刑事案件 时有发生 。 二是迷信 。 许多农村建起 了大 小庙宇 , 一些农 民外 出务工 经商 、 出门办事都要选吉 日, 还 要到寺庙烧香拜佛 , 卜问卦 。三是邪教。近年来 , 占 邪教组 织等对群众 的争夺激 烈 , 在正 常的宗教活动 以外的各种邪 教势力通过 蒙蔽 群众 , 达到 聚敛 财物 的 目的。一些地下非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一是盗窃、破坏生产设施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地干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工作和农村的稳定。
二是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业、农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突出,影响了农村稳定,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是部分村级班子软弱涣散,任务、目标责任不能认真落实。
村两委班子绝大部分是坚强过硬的,但也有少数后进村,班子涣散,致使农村工作难以开展。
五是矛盾纠纷调处不力,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难度大。
六是农村民主化、法制化管理尚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农村村务管理方式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法制意识还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的广泛介入,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与村务政务、财务管理的人越来越多。
总之,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农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矛盾的主体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过去,矛盾主要反映在户与户之间,主体是村民与村民。
现在,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矛盾集中体现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冲突,部分已转化为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过去,矛盾的成因多是家庭不和、邻里纠纷,现在,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村政、财务和干部作风等问题上。
二是处理矛盾的部门和职能发生了变化。
现在,农村的矛盾纠纷日益复杂,问题的解决涉及多个部门,单靠—个部门处理起来难度很大。
三是化解矛盾的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过去,农村化解矛盾纠纷主要靠感情、靠辈份、靠行政手段。
现在,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了,盼富裕、盼稳定,盼公正、盼尊重,遇到问题常常要讨个“说法”,解决矛盾的一些老办法不灵了。
出了矛盾纠纷,部分群众找律师,找领导。
如果我们不依法办事或方法简单粗暴,群众就不服,弄不好还会激化矛盾。
同时,也要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好多措施跟不上,特别是农村工作中法制化和规范化滞后,许多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再加上有些农民不能自觉地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致使化解矛盾纠纷的难度很大。
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引言在我国农村地区,维稳工作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随着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维稳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农村维稳工作的改进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问题分析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农村地区存在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人口增多,面临诸多社会问题。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再次,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滞后,现代化手段不足,社会治理能力不足。
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社会问题,如土地流转、村官等,给维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进农村维稳工作。
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口的关爱与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留守人口的生活水平。
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再次,应该加强对农村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引进现代化的社会管理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应该加大对农村特殊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建立起健全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安定水平。
四、个人观点我认为,改进农村维稳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农村维稳工作,不仅可以保障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也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农村维稳工作,采取切实的措施,实现农村维稳工作的全面提升。
五、总结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通过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口的关爱、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农村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加大对农村特殊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可以不断提升农村维稳工作的水平,确保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定。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关注并支持农村维稳工作,共同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共5篇)
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共5篇)第一篇: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因素)一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社会主义民主机制不健全,权力资源的开发、分配和使用不规范。
农村基层组织权力分配使用尚未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农村基层组织没有真正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没有落实到位。
二是农民收入偏慢,经济收入差距偏大。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不断显现。
土地问题是农村中的突出问题,由纯粹的经济问题衍变为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的综合问题。
四是农村基层政权较为涣散,职能弱化。
五是农村社会治安形式严峻。
表现为盗窃、抢劫等刑事治安案件仍呈上升趋势,群众安全感下降。
维护农村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俗话说:农村稳,则天下安。
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由于其居住相对分散,宗法关系依旧存在,科技、法律等知识储备不足方面的特点,一直以来,农村是全体性事件的频发区域,也事件不法分子犯罪作案的理想据点。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实现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且要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
我认为,维护农村稳定和谐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调解队伍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领导核心,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引导者。
要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镇、村、村小组三级人民调解机构,完善群众性事件预警机制,信访工作机制和分级调解矛盾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要把社会综治、信访工作和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开展工作,做好具体处理方案,基层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努力为群众营造稳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构建严密防控体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目前,影响农村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有盗窃抢劫,流氓恶势力,坑蒙拐骗等犯罪行为和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是加强农村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手段。
2024影响农村稳定问题的探讨
2024影响农村稳定问题的探讨影响农村稳定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落后是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生活水平较差,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这种情况下,农民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影响农村稳定。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农村社会的不和谐,影响农村稳定。
此外,人口外流也是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也会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
为了解决农村稳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其次,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政府应该推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农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推动基层民主建设,让农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增强农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最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
总之,农村稳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与融合、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稳定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
我国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是和城乡分治相适应的,但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是矛盾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
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
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17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17年则扩大到3.33倍。
青海省2003╠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
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17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17、2017、2017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
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17、2017、2017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7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农村发展的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村发展的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
然而,农村地区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这些问题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讨论农村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教育问题是农村地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由于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此外,孩子们常常面临上学路途远、交通不便等困难。
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
同时,可以开展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医疗问题也是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农民在面对疾病时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设施和技术水平。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保险制度,鼓励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质。
就业问题是农村地区的另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农民就地就业,提供创业支持和培训服务。
同时,可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
环境问题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和治理机制,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和保护,加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力度。
此外,应该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模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农村发展的社会问题,除了政府的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援助。
同时,城市居民也可以通过购买农产品和参与乡村旅游等方式,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的问题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问题农村社会稳定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
随着时代发展,就整体而言,我国农村是稳定的、和谐的,但稳定、和谐并不代表农村没有矛盾、没有问题。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隐患依然存在,并且随时代发展又有了新的不稳定隐患,需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是城乡差距持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
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1,1997年为2.6:1,2010年已达到3.33:1,“落差”幅度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民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甚至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尤其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包含许多不合理因素,如果农民群体的境遇长期得不到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这样会引起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二是社会保障及民生事业滞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层次低、部分农村地区严重滞后。
据2009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的《2009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农村参保人口达到4284.3万,也就是说,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不足5%。
同时,区域统筹不够,东、中、西部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
一些政策措施刚性不强,资金难以得到有力保证,与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区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此外,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医疗、救助制度、五保制度仍有待完善,未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此外,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
全国规划内仍有1.7亿左右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的覆盖率仍然较低;部分地区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有相当部分农户仍在危房居住。
农村中小学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公共卫生服务条件仍较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比较多,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
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基层干群矛盾突出,管理能力弱化当前,因干群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
一些村干部把权力当成“摇钱树”,不带领群众脱困,而是一心一意在村集体的资源上“做文章”,自己首先“致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同时,由于制度建设未跟上,□/长子中一些村官骗领国家给予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补贴专款和村集体财产,或巧立名目,用集体款办私事、违规提款等,损害了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这势必导致基层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的恶化。
二是村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
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少数村因为家族势力、宗派势力斗争而产生选举矛盾,甚至大动干戈。
特别是有的村干部为选举拉帮结派,操纵利用或参与普通群众与其它干部的矛盾,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滋生敌对情绪。
三是少数村级基层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缺乏具有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村干部,对群众之间的纠纷不管不问,或互相推诿踢皮球,造成矛盾激化。
四是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是各类侵财案件高发。
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农村交通改善的便利条件,加之农民安全防范意识仍较淡薄,大肆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钱财、摩托、家禽等生产生活资料被盗案件屡屡发生。
二是各类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
公安部材料显示:2006年1-9月,全国农村地区共发生杀人案件8031起、伤害案件5.9万起,均高于城市,一次杀死数人的恶性案件屡有发生。
三是乡村恶势力(地痞、流氓、村霸)等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特别是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案件居多,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
四是涉农经济犯罪危害巨大。
一些犯罪分子采用不法手段,将劣质的化肥、假种子、假农药、假柴油等卖给农民群众,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激发起农民极大的不满。
五是外出打工、劳务输出给农村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在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地方,不可避免地减弱了农村地区的自然防护能力,形成了社会治安“空心村”。
如2008年发生在湖北京山县罗店镇徐杨村的一起命案,致6死1伤,均为老弱病残。
而劳动力输出地蚌埠市政协一份“农村劳动力输出后社会治安状况”的调研显示,该市有260万农村人口,近年来,全市80%以上的盗窃、伤害、强奸、投毒、绑架案件均发生在农村。
尤其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家庭的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些农民形象地说:“养猪跟猪睡,养牛跟牛睡,收了粮食草堆睡,养了鱼蟹塘边睡,反正别想在家睡。
”同时,在一些劳动力外流的地方,还出现了村霸、地痞、无赖骚扰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等现象。
有关调查也显示,农村性侵害案件中有70%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
由于夫妻身处两地,极易造成夫妻间感情疏远,为此引发的仇杀、斗殴比比皆是,形成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
以江西定南县为例,2006年审结离婚226件,涉及外出务工人员的176件,占78%。
同时,农村“留守孩”因缺乏监管,违法犯罪时有发生。
五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资源开发等引起的经济纠纷日益受到关注当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价值不断得到体现,一些过去被忽视的资源随着其价值的提升日益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其中尤其以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造成的纠纷最为突出。
土地集农民生产、生活资料和社会保障功能于一体,最为农民所看重,由于补偿不到位,以及不少农民失地、失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
而我国农民整体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一定的公共参与渠道,当他们的合法利益受损后,一旦这种不满情绪在大部分农民群体中产生共鸣,他们就会在制度外寻找表达愿望与需求的渠道,采取大规模聚集、上访等过激方式给政府施压,对和谐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极具危害性。
同时,市场经济追求利益至上,由于农民个体之间交往增多,也产生了不少经济合同纠纷、经济债务纠纷、经济赔偿纠纷、资产权属纠纷等。
这些集中表现在:1.农民个体或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
主要是由涉及邻里关系的田边地角、地界、沟渠和宅基地等琐事引发的。
2.农民个体与村集体之间的矛盾纠纷。
主要是由于土地承包等原因引起的。
前些年,外出打工人员比较多,弃田私自转让、送人耕种等现象普遍,而国家取消农业税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农民争地现象比较突出,由此引发的问题已成为农村矛盾的中心之一。
另一些长期积累的土地、山林等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等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六是邪教活动入侵农村社会值得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于是乎,各种邪教组织趁虚而入,纷纷上山下乡,将活动重点转向广大农村。
他们充分利用农民文化水平低,识别能力差,轻信迷信的弱点,加强对农民邪教思想的灌输宣传,蛊惑人心,导致农民思想混乱,引发社会矛盾。
其主要形式有:打着宗教、科学的幌子编造歪理邪说;神化邪教头子,对教徒实行精神控制;建立地下组织,秘密进行非法活动;不择手段地骗钱敛财;反对政府,仇视社会;宣扬“世界末日来临”,制造恐慌。
特别是个别有政治头脑的邪教组织者开始向基层政权渗透,腐蚀、拉拢、胁迫基层干部。
个别基层干部一旦被他们俘获,他们会借助基层干部的权力,不断发展壮大。
此种现象虽属个别,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基层政权的稳定发展。
加之邪教传播手段狡猾,行动诡秘,很难将其彻底根除,这是农村社会稳定在思想领域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些特点一是日趋复杂性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些问题,如矛盾纠纷,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遗留问题,涵盖面广,表现在其内容、层次和领域各个方面,纠纷主体也由过去的民与民之间的人身、财产权益纠纷扩大到了群众与干部、群众与政府、群众与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纠纷。
且往往是经济矛盾、政治矛盾和社会生活矛盾相互交织,形成十分复杂的矛盾网络。
二是利益渐趋多样性由于利益格局多元化,现实生活中农村的各种矛盾纠纷大多是由利益冲突引发的。
三是群体性特点明显因“涉地”原因引发的问题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波及面广,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利益问题容易产生共鸣,极易形成集体上访,甚至集体闹事,群体性特点十分明显。
四是具有突发性由于信息掌握不对称,加之个别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实,与农民群众沟通不够,不能正确对待当事人的反映,以致积小成大,矛盾激化,往往会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而引发,使一些本来可以消除于萌芽状态的事件被迅速演化成一场突发性事件。
五是兼具危害性一些纠纷调处难度大,时间长,久而久之会引起群众对政府、干部的不满,降低政府的威信,影响了党群关系,反过来又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而群体性上访等对稳定影响更不可小视。
三、完善农村社会稳定的思路(一)农村稳定的政治基础是村委会的稳定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随着利益不断调整,基层矛盾和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在维稳工作中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村委会(因为目前不少地方都一肩挑了,本文将集体组织概述为村委会,此村委会里包含有村支委)是村庄的心脏,村委会的稳定将有助于村庄的稳定,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而一个不稳定的村委会,必然是不为大部分村民承认的村委会,也必然不能协调乡村社会各种关系,为农村创造和谐、稳定气氛的村委会,同时也最容易激化民间社会的各种矛盾。
因此,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一个政治组织是一种维护秩序、解决争端、选择权威和促进社区发展的安排,并推动社会力量(socialforces)(包括宗亲、宗教、种族、地域、经济等团体)之间的和谐与进步”。
事实已经证明,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基层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并逐步使这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也是农村稳定不可获缺的因素。
在目前的维稳模式下,通过压制和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来实现短期内的社会稳定,成了相当普遍的做法。
但这种做法却是将民众的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结果是不仅治标不治本,反而起到了维护既有利益格局的作用,甚至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伤害。
阿尔蒙德指出:“在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里,正规利益表达渠道很可能由富人掌握,而穷人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是采取暴力的激进手段来使人们听到他们的呼声”。
因为在传统的强权政治逻辑中,地方和基层政府容易以国家利益的名义来打压维权的农民,习惯性地使用暴力来迫使农民就范。
结果或以暴力打压而平息事端,或以警民暴力冲突升级而危及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