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课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课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课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 第1课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 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考试标准】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的
概念和成因(b);(2)环境问题的分类(a)。 •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
要环境问题(b)。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成因(b)
人类活动
• (1)概念:由于
或自然原因使环
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
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 (2)成因:人口压力大;资源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 2.环境问题的分类(a)
类型
举例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生物 环境污染问题
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 化而来问题
酸雨 、全球变暖、 臭氧层 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 土地荒漠化 、生 生态破坏问题
物多Hale Waihona Puke 性减少等自然资源衰竭 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
枯竭
• (1)部分资生物源多趋样于性
,人均资源拥有量
减少。
• (2)生态破坏,
受损。
•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质量下降。
• 4.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a)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知道世界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3.掌握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全球气候变暖阅读教材P80—P82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0.3~0.6℃。

2.主要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3.影响(1)直接后果: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间接后果①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②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③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正误判断:(1)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 )(2)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 )(3)全球气候变暖,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 )【提示】(1)√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可使CO2浓度升高,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近现代,全球的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3)√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教材整理2 臭氧层的破坏阅读教材P82—P83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臭氧层的主要作用: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现状: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

3.危害: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正误判断:(1)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 )(2)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

( )(3)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 )【提示】(1)×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氟氯烃化合物所致。

(2)×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

(3)√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高考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选

高考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选
12/10/2021
3.影响 (1)直接后果: 冰川消融 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间后接果造加海成剧水倒厄风灌尔暴,尼潮导诺和致和洪土拉涝地尼灾和娜害农等田气,盐候造渍异成化常城频镇繁排污系统失效
12/10/2021
二、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作用 可以强烈吸收太阳 紫外线 ,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12/10/2021
考点(一) 大气环境问题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12/10/2021
[题点全练]
1.(2018·衡水中学月考)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 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冰,被称为 “北极变暗”现象。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 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读图完成(1)~(2)题。
酸雨
12/10/2021
人 量 天 入 量 物 物
类 煤 然 大 的 和
、燃气氮硫气石烧中氧氧,油大大化化排、①酸森②物体健林使腐化古康、蚀河,迹农建湖影;作筑响③水物物鱼、危生类害土、长壤、文人;①物放研的发是有是究综展减、效根煤合清少氮措本炭开洁人氧施途中发燃为化径硫利煤硫物;资用技氧的源术化排②,
12/10/2021
带着问题>>> 进课堂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人类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各自的成因是什么? 2.试列举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问题。 3.不同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危害?
12/10/2021
NO.2 研细高考
——这是命题之“样板”
12/10/2021
以考纲为纲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 为20~30℃,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 市近岸海域较丰富。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 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推断6月到8月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 大。第(3)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 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 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 答案:(1)A (2)D (3)D

高中地理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必修2.

联系
都是环 境问题 的基本 形式, 环境污 染往往 会导致 生态破 坏
[体验评价] 1.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阶 段 二
1.知道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以及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重点) 3.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阅读教材P86~P87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问题 (1) 概念:由于 人类活动 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 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原因:人类对环境的 开发强度 日益增大,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2.类型——按性质分类
主要类型
表现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生物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 来的问题
酸雨、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正误判断: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 (2)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 (3)沙尘暴发生时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属于大气污染。( ) 【提示】 (1)√ (2)√ (3)× 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问 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解题能力培养]
农药
达标 慢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案 (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 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 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 污染逐渐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 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 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 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主要原因:
矿物燃料
(3)影响:
冰川消融
农田盐渍化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应对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应 对
禁止乱砍滥伐,保护绿色植被


开发新型能源
加强国际间合作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臭氧层的破坏 读“臭氧层对地球大气的保护作用”图, 回答问题。 (1)臭氧层的作用:强烈吸收__太__阳__紫__外__线__, 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__南__极__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 (3)原因:__氟__氯__烃__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4)影响:①危害人类的健康;②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向精炼
角度1 环境污染
1.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 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 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1)~(2) 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层破坏最明显。 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②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级行政区域分布较少,③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
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④错误。
3.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 的大量使用。 第3题,图示区域内,酸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森林锐减现象主要出现在西南山区,水体污染主要出现在
读图,完成第三1~2、题。大气污染与酸雨
图例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1.大气污染 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读第图4题,完,森成林第减(51少~6),题导污。致染生物源多样:性我减国少,消城耗的市二氧污化染碳减源少,能主够增要强全来球自气候燃变暖煤。 产生的废气
和 汽车尾气 。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项正确。
(3)危害 原因:
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
腐的大蚀量使用。建筑物
、塑料和金属设施
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水体污染
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 减产 ①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②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③面积大的省级行政区域较多 ④边境省级行政区域比较多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7-
酸雨、森林锐减、水体污染、水土流失
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
①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②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③面积大的省级行政区域较多 ④边境省级行政区域比较多
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水体污染
二、臭氧层的破坏 图例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

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程目标]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点一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对应学生用书p1171.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__人类活动__或__自然原因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__生存__和__发展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原因: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出了环境的__自净能力__。

随着全球__人口__急剧增长和__经济__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

3.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对应学生用书p117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全球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②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增多;③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①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

②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往往与长期发展的目标背道而弛,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不同类型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及表现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也往往引发生态破坏。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__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下
图是他们调查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
回答4~5题。
D
4.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有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
起的( )
A.滥采 B.滥垦
B
C.滥伐 D.过度放牧
5.针对上述问题,今后该地区的发展应注意( )
①适度开垦,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减轻土地荒漠化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解析:第4题,西固区距主城区较远,大气污 染较小,①正确;距主城区较远,考虑了水污染 对主城区水质影响,②正确;工业区跟草原广阔 没有多大关系,③错误。由图中等高线可知,西 固区地形闭塞,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④正确。
第5题,从四个选项中,不难看出,B正确。
探 核 深度剖


探究二
第2题,A、B、C三项的叙述都是片面的,人类 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发展自己。第3题,根据图中信 息分析,协调人地关系首先要控制人口规模。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2017·淮安质检)下图是兰州城区及其附近地区略图,其中西固区是其主要化工 区,位于秦王川盆地的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读图,完成4~5
探 核 深度剖
心析
解析:第1题,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 地下水位下降,在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 区会引起海水入侵,故A为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 球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B为全球变暖;超 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 染,故C为海洋污染。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016·安庆市诊断)下图为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C )A.城市化 B.全球变暖C.人口增加 D.自然灾害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D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加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森林、草原面积不断下降,而耕地和牧场面积不断增加,这主要是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形成的问题。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加;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会增加,水资源短缺会加剧。

(2016·长沙市明德中学月考)下图为世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世界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原因是( D )A.洪水径流量增加B.无人烟地区稳定径流量增加C.有效水量增加D.污染水量增加4.人类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由每年的7 000km3增加到9 000km3的主要原因是( C )A.降水增多 B.节水农业的发展C.修建水库 D.河流流量增大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洪水径流量、无人烟地区稳定径流量总体稳定,变化不大,A、B、C错;图中显示总耗水量的增加速度远远高于除污染外的耗水量增加速度,两者差值即为污染水量,所以污染水量增加速度也较快,选D。

第4题,修建水库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数量;降水增多和河流流量增大不能推出人类利用水资源数量增加,节水农业可以减少水资源利用数量,选C。

(2016·重庆一中高三月考)透水砖(其原料大多数是炉渣、矿渣、沙子、尾矿砂、石粉、水渣、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正在取代不透水砖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材料。

据此,回答5~7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必考) (2016·浙江选考模拟卷)读“失望?希望?"漫画,完成1~2题。

1.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是()A.土壤污染 B.臭氧层破坏C.植被破坏 D.矿产资源减少2.治理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大力植树造林 B.禁止森林利用C.合理开采石油 D.大量使用农药解析第1题,考查环境保护知识。

图片显示的是一双一次性筷子,长出一片绿叶。

寓意是减少森林砍伐,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绿色地球家园.第2题,由于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植被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能力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只有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才能维护绿色地球。

答案 1.C 2。

A(2016·浙江省温州市10月选考)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3~4题。

3.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4.下列有利于缓解该问题的措施有()①禁樵禁采②土地集约利用③严格执法④退耕还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第3题,考查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

生物多样性 境遭到破坏或 羊,湿地、森林破坏等
减少
过度捕猎等原

(3)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水 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 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 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重、资源分布不均
(4)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①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 ②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 ③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地的盐碱化、土壤的侵蚀(水土流失)问 题。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A.赤道附近 C.中、低纬近海
B.大洋中部 D.高纬近海
() ()
【审题突破】 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信息
推断结论
这是由水体的富营养化造 赤潮多发于中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 成的
、低纬近海水
物① 暴发性繁殖 引 水温② 高 ,浮游生 温偏高、风力
起水色异常和水质 物生命活动强,繁殖速度 偏小的海域,
恶化的现象
快;风力③ 小 ,利于氮 含氮、磷污染
、磷营养物质的聚集
物较多的海域
答案 (1)B (2)C (3)C
环境问题类试题答题步骤 首先明确题目中涉及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其次判断是哪一类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或哪 一类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或哪一类资源短缺(水资 源、能源等),再结合题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危害及解 决措施。
(2)生态破坏问题
表现
原因

2021版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1版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南极上空 海洋生物
汽车尾气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含硫污染物
森林 建筑物 土壤
欧洲
硫酸 长江以南
考点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地域差异
废弃物
物质 能量
能源水土流失Fra bibliotek大气污染
生物多样性
农村
城市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六)
点击图标进入
2021版第8章人类与地理 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 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栏目 导航
考点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点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地域差异 课时分层集训
考点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上升 矿物燃料
二氧化碳
冰川消融 风暴潮 洪涝灾害
海水倒灌 厄尔尼诺 拉尼娜
紫外线
氟氯烃化合物 人类的健康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教师用书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教师用书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

③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3)不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类型产生原因自然资源枯竭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具体表现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自然资源枯竭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1)区域性环境问题。

①聚落{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②国家{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 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 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 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2)全球性环境问题。

①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②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

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但并不是说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只有生态破坏,没有环境污染。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概念。

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越显著)。

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
2.为解决上述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平整土地
D.推广太阳灶
解析:1.C 2.A 第1题,该地降水丰富,最终不会产生沙化问题,A项错;植被破坏严重,使山坡地表土壤裸露,在雨季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但这不是最终的环境问题,B、D项错;表层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岩石裸露,露出地表,植被不能恢复,最终形成石漠化,C项对。

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该地是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宜平整土地,C项错;根据图中林地、草地植被下的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柏树林植被下土壤侵蚀比草地植被下侵蚀弱,所以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A项对,B项错;推广太阳灶有一定效果,但不是最有效措施,D项错。

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在涌泉周围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作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4.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D 4.C 第3题,据图可知,涌泉的水来源于南部山区,若南部山区受到污染,会影响涌泉的水质;城市废水受隔水层阻隔,不能下渗污染涌泉,同理,垃圾所造成的污染也很少影响涌泉;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对水质影响不大。

第4题,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枯竭,故③说法正确;绿化南部山区,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大,涌泉得到补给,故④说法正确。

(2018·甘肃武威期末)读漫画,回答5~6题:
5.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解析:5. D 6. D 第5题,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

漫画反映植被破坏引起沙尘危害,说明植物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植被破坏引起沙尘暴现象。

第6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社会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区;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应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7.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8.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7.A 8.B 第7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第8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因素占主要地位。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

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9~11题:
9.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B.山西
C.江苏
D.海南
10.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1.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跨流域调水②大规模修建水库,减小地表径流的入海量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9.A 10.C 11.A 第9题,读图可知,北京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最大。

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意味着对水环境的污染越严重。

第10题,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

第11题,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小因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从而降低蓝水足迹的比重。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腾格里沙漠腹地生态脆弱却生机勃勃,这里分布着诸多第三纪残留湖,地下水资源也十分充足,当地还蕴藏着丰富的芒硝、原盐、煤、铁等资源,许多牧民聚居于此。

近年来当地“筑巢引凤”的发展策略,吸引了江、浙、沪众多重化工企业在此落户,这些企业一边大量开采地下水用于生产,一边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沙漠。

(1)分析图中工业园区企业生产对当地水体的不利影响。

(10分)
(2)生态专家认为“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请分析原因。

(8分)
(3)为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当地是否应该承接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8分)
解析:第(1)题,企业生产对水体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主要是生产用水增加,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另一方面产生大量污水,导致水污染。

第(2)题,结合地下水的埋藏特点,埋藏深,不易发现;循环周期长,导致更新速度慢;加上生态环境脆弱,加剧了修复的难度。

第(3)题,赞同主要从当地发展该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不赞同主要从当地发展该产业的不利条件及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

答案:(1)生产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萎缩;大量污水排放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污染。

(10分)
(2)地下水污染不易被发现和诊断;沙漠环境水循环周期长(地下水流动速度慢),不利于水体的净化;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

(8分)
(3)应该。

当地资源丰富;地租水平低,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或不应该。

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一旦破坏很难恢复;高耗水的工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高排污工业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8分)
13.碳足迹,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碳排放,还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它标志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2007年我国各省区之间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据图1简述我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12分)
(2)内蒙古自治区碳足迹总量大、人均多,广东省碳足迹总量大、但人均少,试从人口、资源和经济(规模、结构)三方面分析其原因。

(18分)
解析:第(1)题,碳足迹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的答题角度既要分析总体分布特点,又要答出极值的分布特点。

第(2)题,碳足迹总量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关。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产业结构和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经济规模)等因素有关;人均碳足迹在碳排放量一定的情况下,与人口总量、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有关。

答案:(1)特点: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最大,青藏地区最小。

(12分)
(2)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业层次、能源利用率低,人口较少,所以碳足迹总量和人均量均较大;广东省经济规模大,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大,但是煤炭等化石能源短缺,产业以轻工业为主,科技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较高,人口总量大,人均碳足迹
小。

(1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