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④不怕,
要留清白⑤在人间。
【走近作者】
,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帝。
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
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
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并称“”。
[古诗今读]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
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疑难全解]
②千锤万凿:锤,锤打。
凿,开凿。
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③等闲:平常。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人的高洁品格。
[快乐赏析]
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诗中借咏石灰,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民众的利益作牺牲的高尚精神。
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说明石灰从出世时即经受磨练。
次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煅烧,面对严酷考验,却从容自若,处之淡然。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鲜明对照,更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后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拟人、借喻等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诗意拓展:
诗中的石灰有什么象征意义你知道石灰的产生和使用过程吗查
查有关资料了解一下,增加自己的自然科学常识。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走近作者: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
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
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
疑难全解: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古诗今读: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快乐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知识链接:
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疑难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古诗今读】: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快乐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走近作者:
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诸暨人。
出身农家。
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
着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古诗今读: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疑难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漠、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4.清气:清香的气味。
5.乾坤:天地。
[快乐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
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名词链接:
卜算子 .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蝉》
作者: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走近作者】
李商隐,着名。
擅长诗歌写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
一些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今沁阳与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诗集》。
【疑难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
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高:栖高树,喻自己清高;吸风饮露,所以“难饱”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
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梗:木偶;泛:漂泊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野草连成片了。
【古诗今读】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
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
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
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快乐赏析】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
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
纪昀说:“前四句写蝉即自寓,后四句自写,仍归到蝉。
隐显分合,章法可玩。
”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
“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被誉为“追魂之笔”,语出愤激却运思高妙、耐人寻味。
后面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足见其感情的强烈。
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
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
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
错综细腻。
”
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
”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
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推荐阅读:
蜂
罗隐【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文解释】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词语解释】
山尖:山峰。
【诗文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