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重视学具操作

合集下载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数学学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使用好学具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的方法和意义。

一、选择合适的学具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具的选择非常关键。

合适的学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选择学具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具。

也要考虑学具的教学目的,选择能够最好地辅助教学的学具。

二、有效地使用学具选择合适的学具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使用学具。

在使用学具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使用学具。

学具的引入应该具有启发性。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学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学具。

学具的使用应该具有导向性。

在学具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学具进行实际操作,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具的应用应该具有巩固性。

在学具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及时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或游戏,让学生通过学具进行巩固性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有效地运用好学具能够带来许多好处。

学具能够帮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

相比于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表达式,学具能够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操作来感受数学概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学生通常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通过学具的引入和使用,能够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和热情,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

通过操作学具,学生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理科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通过运用适当的学具,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角度进行讨论,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学具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具是指为了教学需要而设计和制作的用品,包括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学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观性:学具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加深理解。

2.概括性:通过学具,学生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普遍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

3.实践性:学具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运用好学具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种类的学具可以使用,包括图表、计算工具、几何模型、实物模型等。

下面将分别就这些学具的运用进行探讨。

1.图表图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具,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各种图表来解释和说明数学概念。

在教学小数的时候,可以通过绘制分数线、小数点的位置等图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在教学关于数量关系的时候,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图表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

2.计算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学具。

比如计算器、尺子、方块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工具来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的方法和规律。

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通过计算工具来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原理;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时候,可以通过尺子和方块等计算工具来进行实际的测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何榕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通常有一些较为抽象的公式、题目、概念,如果只是按照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进行,显然教学效果不好。

我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多次的实验与探索发现,教学中运用各种媒体或学具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学具的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利于学生参与只是形成的全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隐含的数学规律,形成稳定的思维方法,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更能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脑动手能力。

在此,粗浅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利用学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制作无论是在颜色、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具的学具,学生能在教学中动手操作自己喜欢的学具,学习兴趣盎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制作了学生喜欢的各种动物、卡通形状的钟面,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中利用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在教学中运用动态的学具为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直观支持。

动手操作学具是学生由形象直观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桥梁,学生可以把难以理解的知识变成摸得见、看得到的知识,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把操作思维与语言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进行分析、比较、抽象,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课时,学生运用各种形状纸盒的基础上,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形状时,能运用这些图形拼出小鸟、蝴蝶、飞机、房子等各种常见的事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

浅议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第一,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学具操作,前后要花费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冲淡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此,我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学具摆设有序: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等。

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注意通过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恰当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学会操作。

例如开始学习“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道怎样捆,有的把所有的小棒捆成一捆,有的数出11根捆成一捆,这就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就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一捆小棒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自己用一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的数。

由于在课堂中注重了学具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了时间,课堂学习效率高。

第二,创设情境,灵活使用学具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

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

如:学习比较大小时,通过“看谁摆得对”、“我说你摆”等方式,我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实物卡片或数字符号等摆出“52”。

学生能在“”的左右两边先摆出相应数目的卡片,中间摆上“”符号,再通过“我说你猜”,让一个学生说出两个数字,另一个学生举起“”符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

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

第三,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

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科学有效地使用教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的直觉形象思维,还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文章就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具低年级教学运用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向学生讲解并让他们掌握一些抽象复杂的公式、概念等,就离不开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因而教学具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

因此,科学有效地使用教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的直觉形象思维,还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6、7岁得孩子天生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

针对这一特点。

我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让他们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小卡片以及一些实物等学具,为学生亲手操作创造环境。

例如,学习“8加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教师就利用学具操作,放手让学生摆一摆,先在桌上摆8个小圆片,再摆5个。

“看一看我们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怎样列式?你会通过摆一摆小圆片来算一算吗?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兴致高涨,都认真地摆起小圆片,学生也很快找到了口算的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化枯燥的计算教学为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利于学具掌握算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中,孩子们始终是饶有兴趣地操作活动,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二、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教学论着重强调的一个方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拼、摆、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低年级中,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运用;策略引言: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具,并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的价值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首先,学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年幼的孩子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加减乘除等,而学具可以用具体的物品来代表数字,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

例如,通过使用算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他们可以通过操作算珠来实际进行数学计算,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其次,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往往对于只用纸和铅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课程缺乏兴趣。

但是,当他们得到一些有趣的学具时,他们会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使用木制积木来进行数学形状和空间意识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拼装积木来认识各种形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这样的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此外,学具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在使用学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需要和同伴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使用学具,孩子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协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在一些游戏性质的数学学具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里有一句名言:你看见了的,就记住了;你做过了的,就理解了!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所谓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由于抽象思维发展得还不够完善,在学习时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具操作成为低年级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

1、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中,部分学生难以理解“45+3,个位与个位先加,45+30,十位与十位先加”,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让学生选择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帮助解决问题,如果能够算出结果的,也可以把过程想在脑子里,在这种弹性要求下,学生很自然地运用起身边的学具,有的摆出小棒,有的拨计数器,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45+3,3根小棒摆在谁的下面?在哪一位上拨表示3的3颗算珠?45+30,3捆小棒摆在谁的下面?在哪一位上拨上表示30的3颗算珠?使学生感知个位与个位先加,十位与十位先加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与口算过程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度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2、学具操作,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有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好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难以理解,使用学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加法时,可以使用小珠算棋盘,让学生用珠子或者棋子来表示数字,然后进行加法运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概念。

又在教学几何形状时,可以使用几何模型或者积木来让学生拼凑不同的形状,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各种几何形状。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好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往往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学具的使用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通过使用学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间概念时,可以使用时钟学具,让学生自己摆动指针,感受时间的流逝。

再在教学数形关系时,可以使用数字积木,让学生自己搭建数字,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通过使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学具可以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拓展知识。

在教学数的大小时,可以使用数字框,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字,操纵数字框上下移动,直观地感受数字的增加和减少。

再在教学分数时,可以使用分数条,让学生用分数条进行加减法运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有效运用好学具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选择和使用学具,将学具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

在使用学具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效果。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策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家庭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讨。

一、教师角度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详细规划数学学具的使用,包括哪些学具在哪些内容中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通过详细的计划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具的使用时机和方法,提高学具的使用效果。

2. 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学学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学具的作用和意义。

3.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用数学学具。

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示范授课、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具的使用实效性。

4. 参加相关培训: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数学学具使用的相关培训或研讨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学具使用方法,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增加新的思路和方法。

5. 多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庭访谈、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数学学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在家中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引导。

二、家庭角度1. 理解学习重要性:家长要理解数学学具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要从心理上支持孩子使用数学学具,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和实践。

2.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准备必要的学具,并且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引导和陪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学具进行学习。

3. 主动与学校联系:家长可以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进行联系,了解学校在数学学具使用方面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以便在家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

4. 定期与孩子沟通: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数学学具使用情况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中对学具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5. 参加家长学习班:家长可以参加一些关于数学学具使用的家长学习班,学习一些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指导方法,提高自己在家庭辅导中的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是非常重要的。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好学具。

一、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作用学具是教学工具,它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可以提供直观的感受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学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好的学具设计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 清晰化抽象概念:数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而学具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抽象概念。

3. 培养数学思维:学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联系实际应用:学具可以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实用性。

1. 数字卡片:数字卡片可以用来让学生认识数字、学习数数、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数字卡片,比如用形状相同的卡片表示相同的数,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数。

2.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的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分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学习形状的名称和性质。

可以使用彩色的几何图形板、形状拼图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拼凑、比较等活动来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

3. 操作算具:操作算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

比如使用算盘、数棒、数线等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计量学具:计量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计量单位、学习测量和比较大小。

比如使用尺子、天平、容器等学具,可以进行线段的测量、物体的称重、容量的比较等活动。

5. 逻辑推理学具:逻辑推理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上的,因此需要注重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的掌握。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1.2 学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由于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丰富多样的学具,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让学生通过触摸、操作等方式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使用学具,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发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精心选择和运用学具,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实用、有趣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学具的有效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更好发展。

2. 正文2.1 学具的分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学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

1. 按照功能分类:根据学具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学具分为具体物体学具和抽象符号学具两大类。

具体物体学具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实物,如算盘、计算器、几何模型等;而抽象符号学具则是指那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的符号化工具,如图形、表格、计算软件等。

2. 按照材料分类:学具还可以按照材料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如塑料学具、木制学具、金属学具等。

不同材料的学具在使用时会有不同的手感和耐用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材料。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好学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的方法。

一、计数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计数学具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计数学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教师可以利用计数器、可视化的计数棒或计数卡片等学具来进行教学。

在教授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可以使用计数器来给学生演示数的增加和减少的过程。

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使用计数器来进行简单的加法或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形状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中,形状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几何形状。

通过使用形状学具,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形状的特点和属性,有助于培养其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木块、磁贴或模型等形状学具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可以使用木块或磁贴来帮助学生制作、摆放形状,体验不同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

三、量度学具
在教学长度时,可以使用刻度尺来帮助学生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让他们亲自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四、计算器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计算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具。

通过使用计算器,学生可以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加法时,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的使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人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反思,自己进一步认识到,学具操作活动虽然不是新课题,但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大课题。

它涉及到操作前对学具和教具的准备,操作中对操作过程的控制以及操作后对操作收获的交流总结等。

学具操作活动如果运用得好,对于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和促进思维的发展,的确是个重要的好方式。

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的使用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是非常重要的。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们应该善于利用各种学具来辅助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利用好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比如加减法、乘除法、分数等。

利用学具可以让这些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化。

在教授加法时,可以利用算盘或者小球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操作物体来体会加法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概念。

在教授分数时,可以利用分数条或者分数圆盘来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大小和大小关系。

通过这些学具的辅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深刻认识。

利用好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还比较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数学教学缺乏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

而如果利用生动有趣的学具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用具的运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者竞赛,让学生通过参与角逐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

或者通过利用一些有趣的学具,如彩色小球、立体拼图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利用好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而利用好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这些能力。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利用图形积木或者拼图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纵来感受几何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几何的兴趣和热情。

或者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一些逻辑推理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学具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大脑。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重视学具操作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重视学具操作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重视学具操作前庄中心小学王香莲依据《新课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在教学教改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把它定为实验课题,在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在实验过程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而不能因怕课堂纪律乱,操作时纪律不好组织就不让学生操作,违反儿童认知规律。

充分利用学具,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天性,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

如一年级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总想通过以数手指的方式来计算出结果。

学习数学知识对儿童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学习时单靠教师讲和书本上不行的,而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探究发现知识,这对学生无论是对掌握知识还是培养能力和个性,都有着积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具操作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与由教师讲授和个人自学相比,学具操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每当我们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比较小,经常表现出爱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总是情趣较浓;(2)学具自身不论是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的一些拼插玩具,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3)让学生进行学期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

正如赞习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而数学教学中的教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具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及其运用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标。

在运用教具时,教师要明确教具的作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包括数学模型、图形、几何模型、计算工具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操纵这些教具,使数学概念和方法变得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操作教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运用教具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选用教具。

其次要注重教具的操作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可以通过操纵和观察教具来感知数学规律,形成所需的数学概念。

最后要注意教具的启发性和激发性,使学生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教授数字时,可以借助数字卡片、算盘等教具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大小关系、相加相减等操作。

在教授图形时,可以使用图形拼图、图形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关系和组合等。

在教授计算时,可以通过计算器、几何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知到数学的奥妙。

五、教学效果教具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它使数学概念和方法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牢固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六、教学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具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具,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地选用和使用教具。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学具教学,非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便于建立表象、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利用学具在计算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计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把计算结果算正确记下来,而是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有效地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从而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掌握算理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个难点,教学中要杜绝“耳听口说”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感知。

在学生利用学具轻松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掌握算理。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学具操作,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操作学具的机会,帮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掌握计算方法。

二、操作学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动手试一试。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能突出知识特点的、带有色彩的直观材料,让其亲自动手,感知实践。

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组织学生摆彩色小棒。

先拿出10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问可摆几个三角形?还剩几根小棒?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同时写出剩下的小棒数,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取出7根至15根小棒,仿照着一一进行操作,训练使其程序规范,动作熟练。

通过动作和感知的协调,促进动作思维不断进行,使学生初步理解其算理。

三、利用学具,直观形象地克服了教学难点在操作学具中,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如:我在讲角的初步认识时,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直观了解锐角、直角、钝角,我让学生通过学具摆一摆,然后逐个分类,最后总结出三种角的特点,分辨角的依据。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但增加了对角的认识,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教学难点也随之攻克。

四、利用学具,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课堂上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很多时候感觉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我们借助学具,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大大提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具操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具操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具操作作者:梁燕来源:《教育界·中旬》2014年第06期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探究数学问题,以此获得数学规律,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

学生通过动手,借助形象思维,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后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下面谈谈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具操作活动:一、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着眼,选取学具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学具操作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则促进操作能力的发展,而操作是为了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是为了在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

因此,指导学生运用学具操作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着眼,不能为操作而操作,为此要注意下面几点:1.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

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强化学具操作活动,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2.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不能搞堂堂操作,题题操作的形式主义,致使教学时间浪费,学生兴趣低落,学生数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3.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

一般来说,推导抽象的法则、公式、理解应用题,辨析易混易错内容等,都可有计划地安排学具操作。

二、从调动学生思维兴趣考虑,把握学具操作时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中,只有把握好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活动效率。

1.进行图式对照时,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

如:第五册教学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时,可以用铁丝制一个长方形框,然后用纸板制一个长方形面,组合成一个长方形模型。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周围一圈铁丝的长度,其实相当于一条线段的长度(可以把铁丝拉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其内部纸板面的大小,对比面与线,区别面积与周长的不同含义。

这样简洁明了,学生一看即懂,因其实在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2.在推导公式时,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

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要求学生课前制作好三对(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为一对)三角形(其中2个直角三角形、2个2个锐角三角形、2个钝角三角形),课上学生分组活动,我要求每组想办法把三角形拼凑成已经会求面积的平面图形,这样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好学具1. 引言1.1 介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重要性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是非常重要的。

学具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使用学具,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和专注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学具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学具,并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行灵活运用。

只有充分利用学具的优势,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000字】2. 正文2.1 选择适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选择适合的学具是非常重要的。

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学具:1. 计数棒:计数棒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具之一。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建立起对数字的直观感知。

2. 形状拼图:形状拼图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基本几何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形状分类能力。

3. 量杯和天平:量杯和天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容积和重量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不同物品的容量和重量大小。

4.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趣味性强、具有互动性的学具,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如何有效地运用学具进行数学教学1. 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在使用学具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确保学生明确理解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

学具的使用应当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2. 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学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学具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使用学具时思考问题、发现规律,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重视学具操作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重视学具操作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重视学具操作促进学生发展1 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活动、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操作活动,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2 重视学具操作的优点2.1 操作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既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给了学生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2.2 操作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在数学学习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小组比赛根据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摆出组合等富有激励性的练习活动,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习、钻研、思考、探索、交流,养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品质,培养他们互相激励,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

2.3 操作学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借助语言,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及学具操作的理解。

学生思考凭借其对材料的感知表象,进而组织内部语言,认识事物的特点。

这个认识是否正确,必须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并表述出来。

2.4 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学具操作。

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创造动一动学具的机会,帮助学生从操作学具中去发现算理,理解算理,达到掌握计算方法的目的。

例如在教“9加几”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应用,笔者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9个红圆片,代替盒内的9个皮球,放在桌面的左边,再拿出2个黄圆片代替盒外的2个皮球,摆在桌子的右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重视学具操作
一、二年级年段教研
依据《新课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在教学教改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把它定为实验课题,在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在实验过程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而不能因怕课堂纪律乱,操作时纪律不好组织就不让学生操作,违反儿童认知规律。

充分利用学具,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天性,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

如一年级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总想通过以数手指的方式来计算出结果。

学习数学知识对儿童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学习时单靠教师讲和书本上不行的,而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探究发现知识,这对学生无论是对掌握知识还是培养能力和个性,都有着积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具操作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与由教师讲授和个人自学相比,学具操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每当我们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比较小,经常表现出爱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总是情趣较浓;(2)学具自身不论是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的一些拼插玩具,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3)让学生进行学期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

正如赞习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

"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正是这样的教学法。

二、在学具操作中可以发挥学生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

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其一,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被动局面。

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针,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动口、动脑,自主地探究知识,实现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矛盾转化,形成新知识网络。

如一年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教学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学具中的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

在操作中,引发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和救知欲,使学生在操作学具中发现这些图形的特征与联系,得到正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长方体有4个面是长方形,还可有2个面是长方形,也可是正方形。

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认识潜能,使学生在操作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成功的喜悦。

其记得牢,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动于操作学具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

如在教生学习比多、比少时,学生容易理解不清,以5比2多几为例,学生容易见到多字以为用加法计算,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用一一对应方法摆学具中的红花,黄花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朵比2朵多3朵,从而达到理解,掌握求多出来部分只要从大数里去旧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即是多出部分,要用减法来计算。

实路说明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比单靠教师进解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学具操作。

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创造动一动学具的机会,帮助学生从操作学具中去发现算理,理解算理,达到掌握计算方法的目的。

例如在教“9加几”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应用,笔者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9个红圆片,代替盒内的9个皮球,放在桌面的左边,再拿出2个黄圆片代替盒外的2个皮球,摆在桌子的右边。

要算9加2得多少,怎样移动圆片使9凑成10?学生通过想一想、动一动,理解了先把小数的2分出1,分出的1和大数的9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1得11的“凑十”计算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认知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维发展过程,所以,在初步得到感性认识后,学生还必须借助学具的多次操作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凑十
法”的算理。

这样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在学具操作中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动态学具操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提供直观支持。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为主发展过渡阶段,运用学具操作,引导学生思考,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感知认识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抽象思维化。

促进了思维发展,为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会擦出创造性思维火花。

如在学习拼组图形后,学生就能利用认识的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象房子、机器人、卡车、火箭等。

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时,学生通过摆小棒发现=18。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可以10-9=1,17+1=18等。

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创新。

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渠道之一。

四、在学具操作中可以发挥教育作用。

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方法,它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也有重要作用。

(1)在学具操作中,有一些操作需要同桌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意识;(2)在操作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头就等于世功的一半",一年级学生刚入样,学习时间短,应从小培养他们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如操作时不要大声说话,轻拿学具轻放回去不要影响别人,注意保存好学具里面的东西,课后要把学具中的东西放回盒内并摆放整齐,使他们从小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还可以发展学生相象力、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等。

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概念的必经之路。

是教学中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方法。

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具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