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内容分类】教学质量【颁布单位】教育部【颁布日期】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发文号】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在教学质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滞后、教学质量评价不科学等。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快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高职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和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为此,教育部将加强师资培养,提升高职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能力。
具体来说,要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鼓励高水平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毕业生、博士后等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与培养,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
为此,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优化课程设置,结合产业需求和学生特点,科学编制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同时,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机会,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更多实践环境和机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加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当前,高职教育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科学,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不强。
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和权重,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学生、教师和学校,推动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
四、加大对高职院校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部将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教学工作,创建民办教育品牌,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以下意见:一、全员重视本科教学,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1. 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及各部门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将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教学单位为基础、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教学单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体作用,建立按年度发布本科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和教学管理考核数据,展示各教学单位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效果和特色项目建设情况,并将其作为评判各教学单位工作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逐步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志的奖惩机制,使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 完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
建立完善校、院两级领导定期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制度。
校长办公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学专题会议,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教学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各二级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本学院教学工作。
3. 增强全员服务教学意识。
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的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自觉、主动、创造性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任何单位、任何时候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干扰、冲击正常的本科教学工作,无条件维护本科教学秩序。
全体教职员工要立足岗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率先垂范、恪尽职守,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答: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一种高等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按照职业分类,根据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应用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3、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高2006 14、16号文件解读
教高[2006]14号、16号文件解读新闻类型:评估知识加入时间:2010年10月13日13:55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认真学习16号文件,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一、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即: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五个文件的先后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变化。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
提出的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一次提出了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有些提法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管理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4]1号〕、国家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假设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方案的原则意见〞〔教高[2002]2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作用,规教学运行管理流程,明晰管理职责,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分部式管理的原则和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教学工作管理实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部、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教学管理工作部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系部负责本系部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教研室负责教研室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条教学管理的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学期教学方案、授课方案、教学实施、课程考核、选修、重修、教学工作量统计、教材以及教学保障等方面的管理。
第四条教学管理按照"三级管理、各负其责、统筹协调、规高效〞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教学工作管理的规化、信息化、专业化。
第五条教学管理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实现信息的网络电子化管理。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第六条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组织实施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及知识、能力、素质构造,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容、教学大纲、课时分配、教学时间方案以及学生完成学业准予毕业的根本条件等。
第七条教研室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系部负责对人才培养方案进展审核,教学管理工作部负责组织对人才培养方案审批。
第八条教研室负责组织专业带头人以及校外专家,根据学校招生方案,在对专业就业岗位进展调研、分析的根底上,制定或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14号、16号文件解读
教育部14号、16号文件解读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根本性的转变,重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目前,各个高等职也院校都在认真学习16号文件,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解读(之一)一、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即:1. 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 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3. 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 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五个文件的先后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变化。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
提出的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一次提出了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有些提法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
如要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加大经费投入;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等等。
教育部2008年16号文件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 号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促进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办出高职特色,开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形成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新优势,更好地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6号),现提出如下意见: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2.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创新专业建设机制。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和就业状况,所有高职院校都要遴选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建立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若干专业群,形成国家、省级、学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要加强专业建设的中期评估工作,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减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
积极推进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新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90%以上。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以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省高等教育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高校科学分类、合理定位、协调发展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引领,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竞争力。
对高校实行分类指导,《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学成为国内知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若干所特色教学型本科院校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一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成为国内一流以至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院校,全面强化我省高校教学、科研、服务能力,使我省在全国成为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研究制定《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高等学校学科重点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从我省高校发展实际出发,以2000年1月1日为界,将本科院校按新本科与老本科进行分类,实行新老本科分类考核和分类支持的政策,努力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
高校资源优先向教学领域集中配置,各项资源努力向教学一线倾向,提高教师教学待遇。
完善基础课程教学,优化通识教育,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强化实践培养。
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校园通知加入时间:2009-3-9 10:30:43 点击:561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最新教育文档
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经过近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外延发展的任务已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重视结构优化、重视体系构建、重视文化建设、重视特色化专业学科培育、重视课堂和课程教学创新已经成为主要内容。
对于经过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尤为如此。
在众多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无疑是最有意义的.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是推动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抓手1.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现实意义也许有人会说,教师的发展问题事实上各学校各部门乃至全社会一直在做,如学校的人事处开展的学历提升、教务处组织的业务培训、工会开展的技术比武、信息中心组织的新技术培训、科研处组织的课题申报培训等。
也就是说,教师发展途径十分广泛。
而我们所说的教师教学发展是一个比较狭义的针对性的概念和范畴,它是特指通过有组织、有针对性、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和激励,帮助教师更好地胜任角色。
实际上,对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指导,有利于教师生涯发展更全面,人生发展更富意义.从职业性的维度来讲,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以培养面向一线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主要使命.职业性也因此成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核心也最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一面。
2.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定位纵观国内外众多高校的经验,对教师发展机构确实具有不同名称,从而也赋予了不尽相同的职能。
但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教学中带有共性的机构,其大致应有规律性的东西,即教师教学发展(促进)中心,且其职责和职能也应大致相同。
(1)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
即它既不是纯粹的行政机构,也不是纯粹的学术机构,而是将行政机构和学术机构的性质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而发挥行政与学术的双重优势,有效地履行教师专业发展的使命.(2)强化教师教学专业认知是第一位的职责.从表面上看,提高教师及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首要职责和主要任务,其实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根本上看,是把教学作为一个专业来进行认识,并掌握其根本方法和基本规律,掌握教师这个职业乃至工种的专门知识、专门能力和专门方法及专门技巧,即基于职业化的专门训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2.03.16•【文号】教高[2012]4号•【施行日期】2012.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
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注重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按照内涵式发展要求,完善实施高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
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
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教高[2006]16 号文件
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质量的提升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质量的提升摘要:办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必须树立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学评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质量提升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219-01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办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如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要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在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技术与职业的综合能力,而且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适应社会的变化。
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观,才能使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现出价值。
1.1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相对于本科教育的学生,高职学生的文化程度整体水平较低,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较差而动手能力较强。
针对这个现实,教学管理应“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上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同时,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1.2 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市场经济下的重大发展,其实质是一种职业准入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部分复习题
高等职业教育部分复习题一、单选题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是指(B)A.教高[2000]2号 B.教高[2006]16号C.教高[2006]14号 D.教高[2010]8号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是在(D )年颁布的。
A.2000 B.2002 C.2004 D.2005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 C )里第一次提出“中央引导、地方为主、行业企业参与、院校具体实施,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A.教高[2000]2号文件B.教高[2006]16号文件C.教高[2006]14号文件D.教高[2010]8号文件4.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A )的改革A.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B.“教、学、做”一体C.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D.“校中厂”、“厂中校”5.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推行“双证书”制度,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C )以上A.60% B. 70%C.80% D.90%6.教高[2010]8号文件提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3年建设期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B )。
A.80% 40%。
B.90% 50%。
C.70% 60%。
D.90% 40%。
二、多选题1.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要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有(ABCD )A.绿色食品 B.煤化石化 C.矿产品 D.林产品 E. 物联网2.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ABCD )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A.人才共育 B.过程共管 C.成果共享 D.责任共担 E. 专业优化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是(ABCE )A.职业针对性 B.大众性 C.产业性 D. 创新性E.社会性4.教高[2006]16号文件确认高职教育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类型,其主要特征有(ABCDEFG )A.专业类型特征——职业导向;B.课程类型特征——过程导向;C.教学类型特征——行动导向;D.基地类型特征——产学导向;E.方法类型特征——情境导向;F.师资类型特征——双师导向;G.人才类型特征——技能导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
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臵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臵专业。
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臵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
专业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六、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
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七、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八、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5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九、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将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院校,引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制定政策措施,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社会,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院校办学,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
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建立轮训制度,引导学校领导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高等职业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特别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