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能力 课例研究方法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一、怎样进行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
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课例必须把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学生在学习什么;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学得怎么样;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等等。
设计。
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实践。
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反思。
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总结。
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2、常用操作模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第一种,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
第二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
第三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
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课例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探讨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通过研究实际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以下将从内涵价值和操作方法两个方面阐述课例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过程。
课例研究的内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例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教师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能够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课例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
教师在进行课例研究前,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自己要研究的教学案例和时间范围。
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际教学过程,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包括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反馈、教学成果等内容。
然后,分析和研究教学案例。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案例分析、比较分析、问卷调查等,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
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总结和提炼出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今后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先做后教、个别辅导,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计算机专业技能课堂教学课例研究
个矩形, 然后在弧度 的起 点和 终点给它
基础较差, 学习兴趣不浓, 厌学情绪比 较严重, 上课睡觉、 训练懈怠、 作业拖拉
甚至不做 的现象屡 有发生。 如何更好开 展计 算机职业技能教 学, 激 发学 生的学 习源 动力, 从 而提 高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呢? 我认为首先要改
作的关键步骤, 有些学生会做, 但可能 只是依样 “ 画葫芦” , 并没有真正掌握
其中的道 理。 因此 , 学 生做后 教师 还 得 “ 教” 。 这里 的 “ 教” 与过 去传统 的教 不 同, 不能 什么都 从 头讲 起。 因为学 生的
起 点 不同, 他们 已经通 过 自己的 “ 做” ,
水平 , 以便在 出现较多 问 题 时能有的放 矢, 提 出相 应对 策 , 这样 能更好 地 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 , 引发学 生共鸣。 在 课 堂 中, 可 将要 解 决 的大 问题 分成 若 干小 问题 , 让 学 生一 个 一个 地 去克服 , 让他们在 挑战困难的同时也 能 享受 到成 功的乐趣 。 而学 习中成功快 乐 的情 绪体验是 一种巨大 的力量 , 它能使
教 师边讲解边演示操 作, 学生讨论
并尝试两 种工具的作用。
点评: ①执教 老师对知识点的分析
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提出了“ 先 做后教、 个别辅导” 的计算机技能课教 学策略, 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取
得 了不错 的效果。
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 务, 但有人 不知 道 从 何下手。 教 师巡回指导。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 0 1 3 / 0 4 1 3 7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教学案例研究方法1.选择合适的案例: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该案例应该能够反映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具备一定的教学问题或难点。
2.收集案例相关信息:收集与案例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教学背景、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3.理解案例背景:通过分析和理解案例背景,了解案例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情况,掌握所研究问题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具体情况。
4.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对案例中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5.设计研究方案: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方式等。
6.收集研究数据: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研究所需的各种数据。
7.数据分析与解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梳理,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
8.提出改进措施: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教学建议,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9.评估改进效果:对改进措施进行实施,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改进情况,以确定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10.总结与分享:总结研究过程和结果,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教师和研究者,推动教学改进和教育研究的发展。
二、教学案例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确定需要研究的具体课题,明确研究目的和重点。
2.收集案例资料:收集与研究课题和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包括教学文献、教材、学生作业、课堂录音等。
3.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教学问题和现象,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整理分析结果。
4.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方法和手段,设计研究步骤和程序。
5.收集研究数据: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研究数据,记录具体的教学情况和学生表现。
6.进行数据分析与解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规律和关联,解释数据结果和现象。
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
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回到学校,我要“学以致用”,要开展课例研究的探索,首先发现问题、确立主题、设计方案:要对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大多数教师的实际需求,摸清教师的认识和行为现状,然后据此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和形式。
入口要小,便于深入研究,尽量避免“大”而“空”的主题。
然后观察课堂、研究课例。
课例研究需要先进的理论和课改理念做支撑。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理论底蕴,在自我反思、课堂观察、课例研讨等环节,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善于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致使课例研究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理论学习是课例研究走向深度的关键。
围绕主题学习理论,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效对接。
最后行为跟进、持续研究。
在课例研究活动的最后阶段,要集中大家的智慧,要对问题解决的多种策略加以比较和甄别,从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和有效策略,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自主选择。
当然,归结总结,达成共识,不是为了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为了教学策略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具有建设性,更容易被教师认同和理解。
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密切相关。
从日常听课、评课到主题课例研究的开展,是一种课堂研究方法的改进,更是一种学习文化和研究文化的重建。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下是一些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建议:1. 明确研究目的: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教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这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对特定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师应将研究目的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确保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2.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开展课例研究需要与同事或同行进行合作。
教师可以与同年级组的教师或其他学科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
这样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不同的教学经验和观点,有助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 确定研究方法: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包括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
4.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研究过程,确保研究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
计划应包括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所需资源、研究的具体步骤、预期的结果等。
5. 收集数据: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数据。
这可能包括课堂观察、教师自评和学生反馈等。
教师应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便进行分析。
6.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表格和统计数据等工具来呈现和分析数据。
7. 形成讨论和反思:在分析数据之后,教师需要进行讨论和反思。
与合作伙伴一起讨论数据中反映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8. 撰写研究报告:最后,教师需要将讨论和反思的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报告应清晰、简洁地概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报告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也可以与学校管理层或相关教育机构分享。
9. 实施解决方案:一旦形成解决方案并撰写了研究报告,教师需要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标签: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课例研究课堂教学作为教师的主阵地,是教师的认识之源、发展之源。
当下新的教育理论的不断出现,有时会让教师目不暇接,难以统整,甚至望而却步。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课例研究是非常好的中介与平台。
它可以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让老师们感到安全,愿意敞开心扉、公开自我的研究氛围,它应该被每一位老师所接受,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磨砺教学技艺的“磨刀石”。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课例研究对一节课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解剖,它往往需要“课堂观察”,要求指导者从日常课堂教学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观察青年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行为,从而更直接、客观地观察、描述教学行为,并以其自身的理论与方法素养对课堂教学行为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和解释。
即上课前执教教师进行简单的说课,特别说明自己预设教案中的亮点和自己觉得不大容易把握的环节和问题。
指导教师根据执教教师的说课,或者自己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自己的课堂观察点。
上课时,指导教师对自己关注的某一点进行详细记录,如,有的教师关注课堂提问有效性、有的教师关注教师非语言行为对教学的影响,有的教师关注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有的则关注教师板书等。
最后是评课环节,指导教师要对自己的记录进行分析,以便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这样的研究方式,激发了每位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改过去听课“无精打采”、评课“权威一言堂”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有效改进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真正為自己的教学服务。
二、以“磨课”为策略的课例研究1. 一人同课多轮。
顾名思义,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位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
其流程一般为:由教师特別是年轻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备课组或教研组听了教师独立课之后,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献计献策,通过集思广益,上课教师形成新的方案,第二次上课;上课教师和同伴对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方案,第三次上课。
教师怎么样进行课例研究
教师怎么样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
这种研究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
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而是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通过学习并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从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诚然,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是:“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课例研究完全具有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目标指向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培训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课例研究方面以下两种研讨形式最为实用:1.一人同课多轮。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经常有新老师上课,学生的学习感觉好,课堂教学效果会相对高一些,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
而且一人同课多轮的教学方法,即优化教育资源,又提高教师素质,对培养年轻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较显著。
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
具体流程为:独立备课,各位教师选好自己拿手的课先独立备课;集体备课,同年级的老师根据各自的班级学生情况,对学情进行预设,对教案进行修改;各自上课,各位老师根据备好的课在各班上课;作业批改,由上课老师批改自己在每个班所布置的作业。
作业的订正由科任教师检查。
一人同课多轮的目的是确立教、学、研三方面教学研讨体系,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手段,深入开展同研活动,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渗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达到在同研过程中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例研究已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第五个方面,通过分享具体的策略和步骤,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课例研究。
本文将首先概述课例研究的重要性,接着介绍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然后详细阐述如何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研究结论等关键环节,最后总结课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二、课例研究的核心理念课例研究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教师的集体合作与反思,以具体的教学课例为载体,深入探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课例研究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它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课例研究的核心在于“研究”,即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
这种研究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课例研究强调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需要相互观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合作与分享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团队文化。
课例研究还强调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
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这种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它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课例研究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师的集体合作与反思,深入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这种研究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课例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实践导向的教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预期 成果
制定研究计划: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和时间表
确定研究内容: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
实施研究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和 实践
确定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 工具
总结和反思: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明确研究目标:确保研究计划与研究目标一致 确定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等 制定时间表:合理规划研究时间确保研究进度 考虑资源需求:评估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分享和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明确交流的目的:如分享经 验、寻求合作、推广成果等
准备充分的资料:包括研究 成果、数据、图表等
选择合适的平台:如学术会 议、研讨会、网络论坛等
注重互动和反馈:鼓励听众 提问、讨论及时回应和总结
运用有效的表达方式:如故 事讲述、案例分析、数据展
示等
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尊 重他人的观点虚心接受建议
制定研究计划
章节副标题
研究计划的内容
研究目标: 明确研究的 目的和意义
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的 对象和范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究方法: 选择合适的 研究方法如 观察、访谈、
问卷等
研究步骤: 制定详细的 研究步骤和
时间表
预期成果: 预测研究的 可能成果和
影响
研究经费: 预算研究所 需的经费和
资源
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添加标题
讨论:分析研究结 果解释原因和意义
添加标题
结论:总结研究结 果提出建议和展望
添加标题
参考文献:列出引 用的文献和资料
撰写报告的步骤和方法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1. 引言1.1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课例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规律和解决方案。
课例研究旨在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挖掘和总结,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课例研究的内涵和特点包括:深入钻研教学案例,探究问题的根源;重视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和变化,追求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强调教学反思和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成长。
课例研究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选取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收集教学案例资料,进行细致记录和整理;分析教学案例数据,挖掘问题和规律;提炼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撰写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指对一定目标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以便了解其规律性和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课例研究是对特定教学活动的深入研究,旨在通过对教学过程、方法、策略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估,揭示其中的问题和障碍,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改进建议和方向。
课例研究通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观察、跟踪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取有关教学活动的深层次信息。
通过课例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学活动的实际运行情况,领悟其中的内在规律,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课例研究旨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以推动教改和教学创新。
在课例研究中,重点关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过程、学习效果、教师角色等因素,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成绩的改善。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展开,以课堂观察为例,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在进行课例研究前,教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这有助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确定研究目的后,教师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充足的依据。
在选择好研究方法后,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课例研究的资料。
例如,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等,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课堂、与同事交流、和学生沟通等方式,不断积累第一手资料。
在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教师要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在撰写报告时,教师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身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问题。
通过确定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专业发展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课例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当然,本文所提供的课例研究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教师和研究目的可能还需要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
因此,广大教师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课例研究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一、课例研究的内涵价值1.丰富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课例研究以教学实践为核心,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挖掘和分析,能够更好地丰富和完善教学理论,并为教育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形成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参与课例研究,教师能够积累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例研究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还能够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学专家。
3.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推动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方法1.确定研究目标和课题教师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标和课题。
研究目标应当明确具体,研究课题应当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确定好研究目标和课题,有助于教师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有所侧重,保持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搜集教学案例和资料在确定研究目标和课题之后,教师需要开始搜集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资料。
教学案例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事件、某个情境或者某个学生的表现,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教学设计方案或者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等。
搜集到的教学案例和资料应当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助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3.分析教学案例和提炼问题教师在搜集到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资料之后,需要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中提炼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探究其成因和影响,为以后的改进和提高奠定基础。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课例研究是教育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对特定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分析,融合教学理论与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目的。
本文将从课例研究的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例研究这一教学方法。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课例研究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案例的具体问题研究。
教师通过对某一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寻找解决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 教学反思与教育实践。
课例研究强调教师在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例研究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
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学成果分享,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究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挖掘问题,解决问题。
课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课例研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三、课例研究的操作方法1. 选择研究对象。
教师可以选择教学中的某一具体案例或某个教学环节进行研究,如一堂课的准备、实施和反思等,选择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成为研究的对象。
课例研究是一种有益的教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重视课例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课例研究方案
课例研究方案1. 研究背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其中,课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
通过课例研究,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深入思考和提高,从而固化教学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课例研究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作用,并尝试设计一套课例研究方案,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3.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课例研究,探讨课例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影响。
4. 研究内容和方法4.1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重点为探究课例研究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1.课例介绍。
为教师提供一些优质课例,以便教师进行研究和借鉴。
2.课例研究。
教师选择其中一节课进行研究和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剖析,总结教学经验和失误。
3.教学改进。
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教学改进措施,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分享。
在研究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学习和研究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收集和总结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和优化课例研究的方式。
4.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课例筛选。
从优质教学资源中选择出一些经典课例,为教师提供一些研究对象。
2.课例研究。
教师针对一节课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3.教学改进。
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方案,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分享。
教师将学习和研究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收集和总结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和优化课例研究的方式。
5. 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课例研究和教学改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6.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表明课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可以推动教师不断反思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篇一: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张喜荣序言:首先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如意!短暂的寒假一晃而过,假期中接受了靳主任安排的一项任务,做一个小专题《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我深知,在咱们同事中间,有许多专家型的资深教研员,今天在这里班门弄斧分享这个还不算成熟的话题,内心感到很惶恐。
所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哦!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们经常进行的教研活动大概就是观课、议课、了。
在教研中,我们常常带领教师反观课堂现象,追忆课堂环节,回望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和教师们一起提出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
仔细想想,由于我们听课时间比较随机,听哪位同志的课也常常受制于学校的安排。
这样,我们的教研活动大多就变成了“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显得不够明确。
那么,怎样引导教师借助课例开展校本研究,使我们的工作效益倍增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话题,分别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走近课例》《纸上得来终觉浅——怎样进行课例研究》《绿阴不减来时路——怎样撰写课例》第一个话题《似曾相识燕归来——走近课例》一、什么是课例“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 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1.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的区别课例与教案的显著区别是,教案是预案,借用英语中的说法是“将来时”;课例是已经发生过的,是“过去时”。
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客观地、逐字逐句地文本记录,是真实的课堂再现。
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 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思路、想法、理由和认识, 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
2.课例与案例的区别课例仅是教育案例的一种。
课例和教育案例有一个相同点——均有一个研究的“主题”。
课例是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教学实例,而非一般性的教育问题。
其中“主题”正是课例所要表达的灵魂( 研究的成分) ,“载体”正是课例表达观点和思想的媒介。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
课例研究是一种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来研究教学问题的方法。
它的内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教学实践的途径。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从而全面把握教学实践的特点和规律。
二是提供了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提供了一个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要进行课例研究,需要制定一定的操作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研究课例。
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能够反映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和情境,以便全面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第二步,收集课例材料。
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材料,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作品、教学反思等。
第四步,总结课例特点和问题。
根据对课例材料的分析,总结出教学案例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挖掘出其中的教育教学问题和教育规律。
第五步,提出改进措施。
根据对课例材料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手段等。
第六步,评估改进效果。
对实施改进措施后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课例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制定一定的操作方法,可以系统地进行课例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简介课例研究是一种以实际课堂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特定课堂案例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来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和改进方法。
本文将介绍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步骤、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内容。
研究目的课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特定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探究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某高中英语课堂的情境和教学效果,以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策略。
研究步骤1. 选择研究课例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个符合特定要求的课堂案例作为研究对象。
可以考虑选择一个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案例,或者选择一个存在教学问题的课堂案例。
2. 观察和记录课堂情境对选定的课堂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关的课堂情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学资源和环境等。
可以使用观察记录表或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
3. 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教学情境和教学效果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可以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和设计合适的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4. 收集和整理课程资料收集和整理与研究课例相关的教材、课件、作业、考试等课程资料,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5. 数据分析和归纳对观察记录、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总结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软件或手动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6. 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细的论证过程。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是课例研究的关键步骤,合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能够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方法•观察记录:通过观察课堂实际情境,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互动和表现。
可以使用观察记录表或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课例?从告诉事实到组织观察——小学自然《淀粉》的课例研究现代自然科学课程理念指明,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种课程应教给学生科学加工的方法,提供给他们一种思想工具,这样,他们就会更接近于了解作为科学特点的探索精神了。
问题诊断⒈原经验:教师将淀粉的特性:“淀粉遇到碘酒变为蓝紫色”告诉学生,教师做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验证。
⒉尝试改进:教师出示白板纸——喷洒液体后,出现蓝紫色山水画——让学生探究原因,揭示谜底——再让学生做分组实验。
3.诊断: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定认知冲突,但本质上仍是教师告知结论,让学生模仿验证,这种所谓的探究“形似而神不似”。
原因是一种材料,一种试剂,没有探究的空间。
⒈课例研究的内涵?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
“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规范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
⒉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背景与主题问题提出选题价值核心理念◇情境描述环绕主题理清脉络生动具体◇问题讨论关键性事件深入讨论思维碰撞◇反思与诠释实践反思理性解读超越经验3.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说课评课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提出新的教学理想和设计,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
●备课说课教师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与对课程的理解;帮助理清教师的教学理想。
●上课观课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
二、课例研究的类型●教学设计研究●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课堂教学改进研究一种教材,几种教法(同课异构,相互观摩)跨文化横向比较(勾股定理,TIMSS)职初教师与专家教师比较研究(师徒制)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热点)行动教育的改进模式(三次实践,两次反思)1.教学设计课例研究现代教学设计●基本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用系统方法整合了现代学习论、教学心理学和媒体技术,形成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
●加涅概括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与环节:1.确定教学目标(学科、学期、单元、课)2.分析教学任务3.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和个性特征4.行为目标5.编制标准参照测验6.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与技术7.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8.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9.修正与补救教学传统教学设计●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教学论指导下的教学准备和计划工作。
这种教学设计对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复杂的教学工作有序可循起着积极作用。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检查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①主要依据的是哲学的认识论和教师的经验;②教学设计侧重教,忽视学生学,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缺少对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关注;③缺乏系统观。
恰当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例:小学自然“史前生物”以往教学参考书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知道史前植物的概况;●初步知道史前动物的概况;●初步知道地球上生物的演变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推理等科学方法分析问题。
学科能力表现的教学目标●全体学生初步了解史前生物的种类、生命周期,环境对生物种群的影响,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相互依存,生物随时间而进化;(学科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一张生物进化表,整理并呈现史前生物种群的分布时段及变化;(科学工具)●鼓励学生对史前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过程及变化,事件及原因,发现并提出问题,努力运用相关事实和证据作出恰当的解释;(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和辩论,让全班学生不同程度的体验、感悟生物进化的漫长进程,提高质疑、推理、批判性思考和科学想象的能力。
(科学交流)2.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改进四人观察小组分工及采用的观察技术⑴教师讲授方式数学思维水平分层教师访谈主撰报告⑵提问及应答水平弗兰德斯语言流动图整理课堂实录⑶例题习题作业设计思维水平合作学习课后测试⑷教学程序表巡回路线图板书投影时间分配表学生问卷课后讨论:●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得失●对这节课的具体改进建议[课例]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7÷3= 2`````````1Freudenthal研究所的达朗其(Jan Lange,1996)在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具体到形式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套用算式去做。
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化”的含义。
3.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要素⑴主题明确⑵研究线索清楚⑶具有关键性事件⑷过程性资料详实⑸研究结论和反思研究程序⑴选择学科、年段、基地学校、由研究人员、校长、教师、技术人员共同组建研究小组;⑵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和成果形式、组织相关培训⑶精心选题和选择课例,查阅相关文献⑷研究实施,详细占有资料数据;分阶段交流、指导和监控⑸撰写初稿,提炼观点,斟酌修改,制作成文本或视频课例⑹建立电子档案,交流研讨如何选题:小学语文初、中、高段朗读教学要求(不便具体操作)《故宫博物院》课例研究(有课例,无主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而不当)小学语文体验式朗读教学研究选题依据:课改热点核心知识学科优势研究基础切口要小共同关注教师专业知识分析的框架学科教学知识 内容知识 学习者知识 背景知识 一般教学法 课程知识教育目标 教学推理理解 转化教学评价 反思 新理解 L.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①学科知识 ②一般教学知识 ③课程知识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PCK )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知识 ⑦关于教育的目标、价值以及 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L.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 )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差别。
学科教学知识(PCK )成为教师教育的重点 早期 强调教学内容知识近年 关注一般教育学方法的有效性(课程、教学、作业评价等) 现在 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同为关键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 )解析为四部分① 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②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③ 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④ 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教师知识基础框架,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PCK 明晰化之后,利用PCK 解决问题的教学技能也渐渐被开掘,这大大厘清了世界各国对教师资格的认证以及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向度。
基于新课程的选题举隅●寻找想象作文的金钥匙,让写作文采飞扬 ——初中英语“想象作文”课例研究 ●小学科学拓展课的设计——美国《嗅觉是如何影响味觉的》课例研究 ●如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情景 ——初中教学《等比数列》课例研究●学会应用,关注社会——小学数学《估算》课例研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小学科学《影响草莓甜度的因素》课例研究●运用工作单进行分层小组学习——初中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例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弱智学生烹饪课《拼盘》课例研究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与“误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孙悟空、白骨精性格特点针对过去一元化文本解读的弊端,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生1:白骨精诡计多端,残害百姓……生2:白骨精也很孝顺。
师:同学们以为呢?(大多愕然,有人微微点头。
)生3:我觉得也有道理。
不过它请母亲来吃唐僧,却使母亲不幸被打死了呀……师:听了同学发言,我很受启发。
白骨精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审视:“请母亲共享唐僧肉”举动背后是血淋淋的屠杀;老妖婆之死不是偶然的不幸而是作恶多端的必然结局;在“孝”的个人道德层面之上还有公德、正义、人性等更具普适性的核心价值观。
教师引导必须肩负社会责任,拨正误读,而不能随声附和,乱加赞许。
小学语文《郑成功》:妙对涂鸭,点石成金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绩. 突然发现一个学生正在课本上郑成功的肖像上画了几滴眼泪,然后展示给周围同学,引来哈哈大笑。
老师看了同学的画,缓缓地问:“老师觉得他这么画一定有他的道理,谁能说郑成功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为什么要流泪呢?”生1:激动的眼泪——战胜荷兰侵略者,收复失地。
生2:欣慰的眼泪——汉族人民教给高山族兄弟农业新技术,亲如一家。
生3:痛心的眼泪——台独分子妄想分裂祖国,骨肉分离。
老师:我们共同的心愿,擦去郑成功的泪水,让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老师顺势利导,挖掘教育因素,拓展课程资源,师生、生生、人与情境的多向互动,激发出教育智慧的火花。
高一“摩擦力”: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物体表面越粗糙,同样压力下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后排一男生“哼”的一声。
老师笑问:“你对这个问题可能有更科学的看法,你给大家说说好吗?”不料学生以两块紧贴在一起难以侧向移开的玻璃为例,一口气介绍了“凸凹啮合说”、“粘附说”和“静电理论”。
老师带头为该生热烈鼓掌。
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没有预设就无法保证教学的底线;课堂教学不能过度预设,不允许任何意外、偏差,课堂就缺乏了弹性和活力。
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落实----《爷爷一定有办法》语言教学实践活动课例研究背景:1、北海幼儿园是北京市示范幼儿园.2、幼儿园正在开展的课题是“师幼互动中老师应答适宜行为的研究”,有课例研究的热情和基础。
3、参加研修活动的有该园柳茹园长,保教主任,6位老师,执教老师王鑫,西城2位教研员沈心燕,左晓静和周卫研究员.4、教学内容是讲故事,加拿大著名儿童作家菲比.克尔曼的著名民间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一定有办法》故事梗概作品用重复而有节奏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加拿大小镇约瑟一家的故事:小时候,爷爷为约瑟缝了一条方格毯子。
约瑟渐渐长大了,毯子变得老旧了。
妈妈说,“约瑟,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又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奇妙的外套. ”……•故事线索:毯子——外套——背心——手帕——钮扣——最后约瑟把这些材料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第一轮实践(4月1日),教师的原经验活动目标:1.喜欢阅读故事,能预期故事的内容;2.尝试在操作体验中,理解故事的主要意思.教学诊断: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看图说话,填空式问答,语言教学变得机械而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