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中位线
方法专题6 构造中位线的方法
方法专题6 构造中位线的方法
类型一连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KP43)
1.如图,△ABC的中线BD,CE相交于点O,F,G分别是BO,CO的中点,求证:EF // DG且EF=DG.
类型二取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D,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EF 分别交AC,BD于点G,H,求证:∠OGH=∠OHG.
类型三角平分线十垂线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3.如图,CD是△ABC的角平分线,AE上CD于点E,F是AC的中点,
(1)求证:EF // BC;
(2)猜想:∠B,∠DAE, ∠EA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类型四倍长法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4.如图,点P为△ABC的边BC的中点,分别以AB,AC为斜边作Rt△ABD和Rt△ACE,
且∠BAD=∠CAE.求证:PD= PE.。
专题1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析版)
专题1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考点归纳】(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几何语言:【好题必练】一、选择题1.(2020秋•罗湖区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AE是∠BAC的外角平分线,ED∥AB交AC于点G,下列结论:①AD⊥BC;②AE∥BC;③AE=AG;④AD2+AE2=4AG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C.【解析】解:连接EC,∵AB=AC,AD是∠BAC的平分线,∴AD⊥BC,故①正确;∵AB=AC,∴∠B=∠ACB,∵AE平分∠F AC,∴∠F AC=2∠F AE,∵∠F AC=∠B+∠ACB,∴∠F AE=∠B,∴AE∥BC,故②正确;∵AE∥BC,DE∥AB,∴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E=BD,∵AB=AC,AD⊥BC,∴CD=BD,∴AE=CD,∵AE∥BC,∠ADC=90°,∴四边形ADCE是矩形,∴AC=DE,AG=CG,DG=EG,∴DG=AG=CG=EG,在Rt△AED中,AD2+AE2=DE2=AC2=(2AG)2=4AG2,故④正确;∵AE=BD=BC,AG=AC,∴AG=AE错误(已知没有条件AC=BC),故③错误;即正确的个数是3个,故选:C.2.(2020秋•安丘市期末)如图,面积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则△DEF的面积是()A.1B.C.D.【答案】B.【解析】解:∵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DEF∽△CAB,∴=()2=,∵△ABC的面积=2,∴△DEF的面积=,故选:B.3.(2020秋•长春期末)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E为△ABC的中位线,则四边形BCED 的面积为()A.2B.3C.4D.6【答案】B.【解析】解:过点D作DF⊥BC于点F.∵△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BC=AC=4,∠B=60°,又∵DE为中位线,∴DE=BC=2,BD=AB=2,DE∥BC,∴DF=BD•sin∠B=2×,∴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DF×(DE+BC)=××(2+4)=3.故选:B.4.(2020秋•长春期末)△ABC中,AB=7,BC=6,AC=5,点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则△DEF 的周长为()A.4.5B.9C.10D.12【答案】B.【解析】解:∵点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DE、EF、DF为△ABC的中位线,∴DE=AB=×7=,DF=AC=×5=,EF=BC=×6=3,∴△DEF的周长=++3=9,故选:B.5.(2020秋•绿园区期末)如图,为测量位于一水塘旁的两点A,B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确定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C,D,量得CD=10m,则A,B之间的距离是()A.5m B.10m C.20m D.40m【答案】C.【解析】解:∵点C,D分别是OA,OB的中点,∴AB=2CD=20(m),故选:C.6.(2020秋•内江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EPF=140°,则∠EFP的度数是()A.50°B.40°C.30°D.20°【答案】D.【解析】解:∵P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PE是△ABD的中位线,∴PE=AD,同理,PF=BC,∵AD=BC,∴PE=PF,∴∠EFP=×(180°﹣∠EPF)=×(180°﹣140°)=20°,故选:D.二、填空题7.(2020春•兴化市期中)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若BC=6,则DE的长为.【答案】3【解析】解:∵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6=3,故答案为:3.8.(2020春•姜堰区期中)已知以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6cm,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cm.【答案】12【解析】解:∵△DEF的周长为6cm,∴DE+DF+EF=6,∵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DE、DF、EF是△ABC的中位线,∴BC=2DE,AB=2EF,AC=2DF,∴△ABC的周长=AB+AC+BC=2(DE+DF+EF)=12(cm),故答案为:12.9.(2020春•建湖县期中)如图,AB∥CD,AB=7,CD=3,M、N分别是AC和BD的中点,则MN的长度.【答案】2【解析】解:延长DM交AB于E,∵AB∥CD,∴∠C=∠A,在△AME和△CMD中,,∴△AME≌△CMD(ASA)∴AE=CD=3,DM=ME,∴BE=AB﹣AE=4,∵DM=ME,DN=NB,∴MN是△DEB的中位线,∴MN=BE=2,故答案为:2.10.(2020春•常熟市期中)如图,在△ABC中,BC=14,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DE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F、CF,若DF=12,∠AFC=90°,则AC=.【答案】10【解析】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7,∴EF=DF﹣DE=5,在Rt△AFC中,AE=EC,∴AC=2EF=10,故答案为:10.11.(2020•凤山县一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D,E,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若BC=2,则EF的长度为.【答案】1【解析】解:∵∠ACB=90°,∠A=30°,∴AB=2BC=4,∵∠ACB=90°,D为AB的中点,∴CD=AB=2,∵E,F分别为AC,AD的中点,∴EF为△ACD的中位线,∴EF=CD=1,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12.(2020•房山区二模)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AB交BC于点E,F是BD中点.求证:EF平分∠BED.【答案】证明:∵BD平分∠ABC,∴∠ABD=∠CBD,∵DE∥AB,∴∠ABD=∠BDE,∴∠BDE=∠CBD,∴EB=ED,∵EB=ED,F是BD中点,∴EF平分∠BED.【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D=∠CB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D=∠BDE,证明EB=E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结论.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BD平分∠ABC,E,F分别是BD,CD的中点.求证:AD∥EF.【答案】证明:∵E,F分别是BD,CD的中点,∴EF∥BC,∵AB=AD,∴∠ADB=∠ABD,∵BD平分∠ABC,∴∠DBC=∠ABD,∴∠ADB=∠DBC,∴AD∥BC,∴AD∥EF.【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到AD∥B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证明结论.14.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E为AC的中点,AB=6,求DE的长.【答案】解:∵D为BC的中点,E为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B=3.【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15.如图,在△Rt△ABC中,∠ACB=90°,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CD,求证:CD=EF.【答案】证明:∵DE、DF是△ABC的中位线,∴DE∥BC,DF∥AC,∴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ACB=90°,∴平行四边形DECF是矩形,∴CD=EF.【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BC,DF∥AC,证明四边形DEC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证明.16.如图,点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10,求△ABC的周长【答案】解:∵点D,E,F分别为△ABC三边的中点,∴AB=2EF,AC=2DE,BC=2DF,∵△DEF的周长为10,即EF+DE+DF=10,∴△ABC的周长=AB+AC+BC=2(EF+DE+DF)=20.【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AB=2EF,AC=2DE,BC=2DF,根据三角形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专题05 三角形中位线(知识点串讲)(解析版)
专题05 三角形中位线重难突破三角形中位线1.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相关结论: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连接原四边形一条对角线,由中位线定理可证)4.拓展:①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上底加下底和的一半. (连接梯形一条对角线,由中位线定理可证)②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与第三边交于一点,则这两点之间的线段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如图,过△ABC的边AB的中点作平行于边BC的直线,交边AC于点E,则DE为△ABC的中位线.典例1.(2018春•定兴县期末)如图所示,已知P、R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E、F分别是PA、PR的中点,点P在BC上从B向C移动,点R不动,那么EF的长()A.逐渐增大B.逐渐变小C.不变D.先增大,后变小【答案】C【解析】解:∵E、F分别是PA、PR的中点,∴EF AR,∴EF的长不变,故选:C.【点睛】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 AR,判断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典例2.(2018春•柳州期末)在Rt△ABC中,∠ACB=90°,AE,BD是角平分线,CM⊥BD于M,CN ⊥AE于N,若AC=6,BC=8,则MN=___.【答案】2【解析】解:延长CM交AB于G,延长CN交AB于H,∵∠ACB=90°,AC=6,BC=8,∴AB=10,在△BMC和△BMG中,,∴△BMC≌△BMG,∴BG=BC=8,CM=MG,∴AG=2,同理,AH=AC=6,CN=NH,∴GH=4,∴MN GH=2,故答案为:2.【点睛】延长CM交AB于G,延长CN交AB于H,证明△BMC≌△BMG,得到BG=BC=8,CM=MG,同理得到AH=AC=6,CN=N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典例3.(2018春•成都期末)已知: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AD⊥BE,AD=BE =2,则AC的长等于______.【答案】见解析【解析】解:过D点作DF∥BE,∵AD是△ABC的中线,AD⊥BE,∴F为EC中点,AD⊥DF,∵AD=BE=2,则DF=1,AF,∵B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E,∴△ABG≌△DBG,∴G为AD中点,∴E为AF中点,∴AE=EF=CF,∴AC AF.故答案为:.【点睛】过D点作DF∥BE,则DF BE=1,F为EC中点,在Rt△ADF中求出AF的长度,根据已知条件易知G为AD中点,因此E为AF中点,则AC AF.典例4.(2018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在△ABC中,已知AB=6,AC=10,AD平分∠BAC,BD⊥AD于点D,E为BC中点.求DE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如图,延长BD与AC相交于点F,∵AD平分∠BAC,BD⊥AD,∴∠DAB=∠DAF,AD=AD,∠ADB=∠ADF,∴△ADB≌△ADF,∴AF=AB,BD=DF,∵AB=6,AC=10,∴CF=AC﹣AF=AC﹣AB=10﹣6=4,∵E为BC中点,∴DE是△BCF的中位线,∴DE CF4=2.【点睛】延长BD与AC相交于点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DF,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DE CF,然后求解即可.典例5.(2018春•濮阳期末)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分别以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为顶点作一个三角形,记为△A1B1C1,再以△A1B1C1各边中点为顶点做三角形记为△A2B2C2,…依次做下去,求△A5B5C5的周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等边△ABC的边长为a,∴等边△ABC的周长为3a.∵A2、B2分别是边A1B1、B1C1的中点,∴A2B2是△A1B1C1的中位线,∴A2B2A1B1.同理,A2C2A1C1,C2B2C1B1.∴△A2B2C2的周长等边△A1B1C1的周长.同理,△A3B3C3的周长△A2B2C2的周长等边△A1B1C1的周长.…,∴△A n B n∁n的周长△A1B1C1的周长.∴△A5B5C5的周长.【点睛】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A2B2C2的各边的边长是△A1B1C1的各边边长的,△A3B3C3是△A2B2C2的各边的边长的,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典例6.(2018春•南山区期末)如图,△ABC中,AB>AC,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点F,交AB于点G,连接EF,则①EF∥AB;②∠BCG(∠ACB﹣∠ABC);③EF (AB﹣AC);④(AB﹣AC)<AE(AB+AC).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解:∵AD平分∠BAC,∴∠GAF=∠CAF,∵CG⊥AD,∴∠AFG=∠AFC=90°,在△AFG和△AFC中∴△AFG≌△AFC(ASA),∴GF=CF,∵AE为△ABC的中线,∴BE=CE,∴EF∥AB,故①正确;∵△AFG≌△AFC,∴∠AGC=∠ACB,∵∠AGC=∠B+∠BCG,∴∠ACG=∠B+∠BCG,∴∠BCG=∠ACB﹣∠ACG=∠ACB﹣(∠B+∠BCG),∴2∠BCG=∠ACB﹣∠B,∴∠BCG(∠ACB﹣∠B),故②正确;∵△AFG≌△AFC,∴AC=AG,∴BG=AB﹣AG=AB﹣AC,∵F、E分别是CG、BC的中点,∴EF BG,∴EF(AB﹣AC),故③正确;∵∠AFG=90°,∴∠EAF<90°,∵∠AFE=∠AFG+∠EFG>90°,∴∠AFE>∠EAF,∴AE>EF,∵EF(AB﹣AC),∴(AB﹣AC)<AE,延长AE到M,使AE=EM,连接BM,∵在△ACE和△MBE中∴△ACE≌△MBE(SAS),∴AC=BM,在△ABM中,AM<AB+AC,∵AE=EM,∴2AE<AB+AC,∴AE(AB+AC),即(AB﹣AC)<AE(AB+AC),故④正确;故选:A.【点睛】求出F为CG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即可判断①,求出∠ACG=∠AGC=∠B+∠BCG,即可判断②;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即可判断③,求出2AE<AB+BC和AE>EF,即可判断④.巩固练习1.(2018春•坪山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5,BC=6,AC=7,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则△DEF的周长为()A.12 B.11 C.10 D.9【答案】D【解析】解:∵点D,E分别AB、BC的中点,∴DE AC=3.5,同理,DF BC=3,EF AB=2.5,∴△DEF的周长=DE+EF+DF=9,故选:D.2.(2018春•抚顺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25°,则∠EPF的度数是()A.100°B.120°C.130°D.150°【答案】C【解析】解:∵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PE AD,PF BC,∵AD=BC,∴PE=PF,∴∠PFE=∠PEF=25°,∴∠EPF=130°,故选:C.3.(2018春•颍东区期末)如图在△ABC中,M是BC中点,AP是∠A平分线,BP⊥AP于P,AB=12,AC=22,则MP长为()A.3 B.4 C.5 D.6【答案】C【解析】解:延长BP交AC于N.∵AP是∠BAC的角平分线,BP⊥AP于P,∴∠BAP=∠NAP,∠APB=∠APN=90°,∴△ABP≌△ANP(ASA),∴AN=AB=12,BP=PN,∴CN=AC﹣AN=22﹣12=10,∵BP=PN,BM=CM,∴PM是△BNC的中位线,∴PM CN=5.故选:C.4.(2018春•开江县期末)如图,将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放在直角坐标系中,顺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到第1个三角形,再顺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到第2个三角形,……如此操作下去,那么第5个三角形直角顶点的坐标为()A.(,)B.()C.()D.()【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第1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坐标:(﹣2,2);第2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坐标:(﹣1,1);第3个三角形的第1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坐标:(,);第4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坐标:(,);第5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坐标:(,);故选:B.5.(2017秋•洪雅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5,AC=3,AD是角平分线,AE是中线,过点C作CG⊥AD于点F,交AB于点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___.【答案】1【解析】解:∵AD是其角平分线,CG⊥AD于F,∴△AGC是等腰三角形,∴AG=AC=3,GF=CF,∵AB=5,AC=3,∴BG=2,∵AE是中线,∴BE=CE,∴EF为△CBG的中位线,∴EF BG=1 故答案为:1.。
部编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18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常用技巧(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18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常用技巧(解析版)专题典例剖析及针对训练类型一 连接两中点构造中位线典例1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6,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F 、G 为BC 上的两点,FG =3,线段DG ,EF 的交点为O ,当线段FG 在线段BC 上移动时,三角形FGO 的面积与四边ADOE 的面积之和恒为定值,则这个定值是( )A .15B .12C .9D .6思路指引:连接DE ,过A 作AH ⊥BC 于H .由于DE 是AB 、AC 的中点,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DE ∥BC ,并且可知△ADE 的高等于12AH ,再结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可求AH ,那么△ADE 的面积就可求.而所求S △FOG +S 四边形ADOE =S △ADE +S △DOE +S △FOG ,又因为△DOE 和△FOG 的底相等,高之和等于AH 的一半,故它们的面积和可求,从而可以得到S △FOG +S 四边形ADOE 的面积.解:如图:连接DE ,过A 向BC 作垂线,H 为垂足,∵△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AH 分别是△ABC 的中位线和高,BH =CH =12BC =12×6=3,∵AB =AC =5,BC =6,由勾股定理得AH ==4,∴S △ADE =12BC •AH 2=12×3×42=3,设△DOE 的高为a ,△FOG 的高为b ,则a +b =AH 2=2,∴S △DOE +S △FOG =12DE •a +12FG •b =12×3(a +b )=12×3×2=3,∴三角形FGO 的面积与四边ADOE 的面积之和恒为定值,则这个定值是S △ADE +S △DOE +S △FOG =3+3=6.故选:D .方法点睛:本题属中等难度题目,涉及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般只要知道中点要作中位线,已知等腰三角形要作高线,利用勾股定理解答.针对训练1.如图,△ABC 的中线BD ,CE 相交于点0,F ,G 分别是BO ,CO 的中点,求证:EF ∥DG 且EF =DG .解:连接ED ,FG .证四边形DEFG 是平行四边形,∴EF ∥DG 且EF =DG .类型二 连接第三边构造中位线典例2(2022秋•泰山区校级期末)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CD ,BC 上的动点,连接AE ,EF ,G ,H 分别为AE ,EF 的中点,连接GH .若∠B =45°,BC =GH 的最小值为( )ABC DGF E DC B AABDE F G思路指引:连接AF,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GH=12AF,求出AF的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解:连接AF,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G,H分别为AE,EF的中点,∴GH是△AEF的中位线,∴GH=12 AF,当AF⊥BC时,AF最小,GH得到最小值,则∠AFB=90°,∵∠B=45°,∴△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GH=即GH故选:D.方法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针对训练1.(2021秋•孟津县期末)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边BC上从点B向点C移动,且点R从点D向点C移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C .线段EF 的长不变D .△ABP 和△CRP 的面积和不变思路指引:连接AR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EF =12AR ,根据AR 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解:连接AR ,∵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EF =12AR ,∵当点P 在BC 上从点C 向点B 移动,点R 从点D 向点C 移动时,AR 的长度逐渐增大,∴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S △ABP +S △CRP =12BC •(AB +CR ).∵CR 随着点R 的运动而减小,∴△ABP 和△CRP 的面积和逐渐减小.观察选项,只有选项A 符合题意.故选:A .方法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典例3 如图,点B 为AC 上一点,分别以AB ,BC 为边在AC 同侧作等边△ABD 和等边△BCE ,点P ,M ,N 分别为AC ,AD ,CE 的中点.(1)求证:PM =PN ;(2)求∠MPN 的度数.思路指引:(1)连接DC和AE,AE交CD于点M,证明△ABE≌△DBC,得到AE=DC,利用中位线的性质证明PM=PN;(2)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把∠MPA+∠NPC转化成∠MCA+∠MAC,根据∠DMA=∠MCA+∠MAC可知求出∠DMA度数即可.解:(1)连接DC和AE,AE交CD于点M,在△ABE和△DBC中,AB=BD∠ABE=∠DBCBE=BC∴△ABE≌△DBC(SAS).∴AE=DC.∵P为AC中点,N为EC中点,AE.∴PN=12DC.同理可得PM=12所以PM=PN.(2)∵P为AC中点,N为EC中点,∴PN∥AE.∴∠NPC=∠EAC.同理可得∠MPA=∠DCA∴∠MPA+∠NPC=∠EAC+∠DCA.又∠DQA=∠EAC+∠DCA,∴∠MPA+∠NPC=∠DQA.∵△ABE ≌△DBC ,∴∠QDB =∠BAQ .∴∠DQA =∠DBA =60°.∴∠MPA +∠NPC =60°.∴∠MPN =180°﹣60°=120°.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中位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手拉手”全等模型.针对训练1.如图,分别以△ABC 的边AB ,AC 同时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B =AE ,AC =AD ,∠BAE =∠CAD =90°,点G 为BC 的中点,点F 为BE 的中点,点H 为CD 的中点.探索GF 与GH 的数量关系及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连接BD ,CE ,易证△ABD ≌△AEC ,∴BD = CE ,易证BD ⊥CE .由中位线性质可得GF =GH ,GF ⊥GH .类型三 取中点构造中位线(1)直接取一边中点典例4(2022春•武昌区期中)如图,在△ABC 中,∠A =60°,BD 为AC 边上的高,E 为BC 边的中点,点F 在AB 边上,∠EDF =60°,若AF =2,BF =103,则BC 边的长为( )HG FEDCB AAB CDEFG HA .163BCD 思路指引:过点D 作DM ⊥AB ,垂足为M ,取AB 的中点H ,连接EH ,DH ,根据已知可求出AB =163,先在Rt △ABD 中求出AD ,AH 的长,从而可得△ADH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可得AD =DH ,∠ADH =∠AHD =60°,然后利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求出AM 的长,从而求出DM ,DF 的长,最后证明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ADF ≌△HDE ,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 =DF 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即可解答.解:过点D 作DM ⊥AB ,垂足为M ,取AB 的中点H ,连接EH ,DH ,∵AF =2,BF =103,∴AB =AF +BF =163,∵BD ⊥AC ,∴∠ADB =∠CDB =90°,∵∠A =60°,∴∠ABD =90°﹣∠A =30°,∴AD =12AB =83,∵点H 是AB 的中点,∴AH =BH =12AB =83,∴AD =AH ,∴△ADH 是等边三角形,∴AD =DH ,∠ADH =∠AHD =60°,∴AM=MH=12AH=43,∴DM=∵AF=2,∴MF=AF﹣AM=2―43=23,∴DF∵点H是AB的中点,点E是BC的中点,∴EH是△ABC的中位线,∴EH∥AC,∴∠DHE=∠ADH=60°,∴∠ADH=∠A=60°,∵∠EDF=∠ADH=60°,∴∠ADH﹣∠FDH=∠EDF﹣∠FDH,∴∠ADF=∠HDE,∴△ADF≌△HDE(ASA),∴DE=DF=∵∠CDB=90°,∴BC=2DE=故选:D.方法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针对训练1.(2022•长春一模)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12,点E是CD的中点,点F是OA的中点,连结EF,则线段EF的长为 .思路指引:取AD的中点M,连接FM,EM,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别求得FM、EM的长度;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F的长度.解:如图,取AD的中点M,连接FM,EM,∵点E是CD的中点,∴EM是△ACD的中位线.∴EM∥AC,EM=12AC=4.同理,FM∥BD,FM=12OD=14BD=3.在菱形ABCD中,AC⊥BD,则FM⊥ME.故在直角△EFM中,由勾股定理得到:EF5.故答案是:5.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过程中,巧妙地作出辅助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2)连接对角线,再取对角线中点典例5(2021秋•龙岗区校级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则AD,BC 和EF的关系是( )A.AD+BC>2EF B.AD+BC≥2EF C.AD+BC<2EF D.AD+BC≤2EF思路指引:连接AC,取AC的中点G,连接EF,EG,GF,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EG=12BC,GF=12AD ,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出AD ,BC 和EF 的关系.解:如图,取AC 的中点G ,连接EF ,EG ,GF ,∵E ,F 分别是边AB ,CD 的中点,∴EG ,GF 分别是△ABC 和△ACD 的中位线,∴EG =12BC ,GF =12AD ,在△EGF 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EG +GF >EF ,即12BC +12AD >EF ,∴AD +BC >2EF ,当AD ∥BC 时,点E 、F 、G 在同一条直线上,∴AD +BC =2EF ,所以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B ,CD 的中点,则AD ,BC 和EF 的关系是AD +BC ≥2EF .故选:B .方法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灵活运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针对训练1.如图,在□ABCD 中,E 是CD 中点,F 是AE 的中点,FC 交BE 于点G(1)求证:GF =GC(2)求证:BG =3EG解:(1)取BE 的中点M ,∵FM =21AB ,∴FM //EC ,∴四边形 FMCE 为平行四边形,∴GF =GC(2)易证EG =MG ,∴EM =MB ,∴BG =3EG类型四 延长一边构造中位线典例6(2022秋•江北区校级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G 分别在AD ,BC 边上,且AE =3DE ,BG =CG ,连接BE 、CE ,EF 平分∠BEC ,过点C 作CF ⊥EF 于点F ,连接GF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GF 的长度是( )A B .2C D 思路指引:延长CF 交BE 于H ,利用已知条件证明△HEF ≌△CEF (ASA ),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GF =12BH ,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延长CF 交BE 于H ,∵EF 平分∠BEC ,∴∠HEF =∠CEF ,∵CF ⊥EF ,∴∠HFE =∠CFE ,在△HEF 和△CEF 中,∠HEF =∠CEF EF =EF ∠HFE =∠CFE,∴△HEF ≌△CEF (ASA ),∴HF =CF ,EH =EC ,而BG =CG ,∴GF =12BH ,∵AE =3DE ,正方形的边长为4,∴AE =3,AB =CD =4,DE =1,在Rt △ABE 中,BE =5,在Rt △CDE 中,CE =HE ==∴BH =BE ﹣HE =5―∴GF =12BH 故选:C .方法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也利用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有一定的综合性,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针对训练1.(2022•合肥一模)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E 是BC 中点,AD ⊥BD ,AC =7,AB =4,则DE 的值为( )A .1B .2C .12D .32思路指引:延长BD 交AC 于H ,证明△ADB ≌△ADH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 =AB =4,BD =DH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解:延长BD 交AC 于H ,在△ADB 和△ADH 中,∠BAD =∠HAD AD =AD ∠ADB =∠ADH,∴△ADB ≌△ADH (ASA ).∴AH =AB =4,BD =DH ,∴HC =AC ﹣AH =3,∵BD =DH ,BE =EC ,∴DE =12HC =32,故选:D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五 延长两边构造中位线典例7(2022秋•封丘县校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E 平分∠BAC ,D 是BC 的中点AE ⊥BE ,AB =5,AC =3,则DE 的长为( )A .1B .32C .2D .52思路指引:连接BE 并延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易证明△ABF 是等腰三角形,则得AF 的长,点E 是BF 的中点,求得CF 的长,从而DE 是中位线,即可求得DE 的长.解:连接BE 并延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如图,∵AE ⊥BE ,∴∠AEB =∠AEF =90°,∵AE 平分∠BAC ,∴∠BAE =∠FAE ,∴∠ABE =∠AFE ,∴△ABF 是等腰三角形,∴AF =AB =5,点E 是BF 的中点,∴CF =AF ﹣AC =5﹣3=2,DE 是△BCF 的中位线,∴DE =12CF =1.故选:A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关键是作辅助线得到等腰三角形.针对训练1.如图,AD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且AD ⊥BD 、M 为BC 的中点,若AB =12,AC =18,求MD 的长8.延长BD ,CA 交于点E ,易证AE =AB ,BD =ED ,∵BM =CM ,∴DM =21CE =21(AB +AC )=15.类型六作平行线或倍长中线先构造8字全等再构造中位线典例7(2021秋•宛城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90°,AC>AB>4,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D=4,CE=3,取DE、BC的中点M、N,线段MN的长为( )A.2.5B.3C.4D.5思路指引:如图,作CH∥AB,连接DN,延长DN交CH于H,连接EH,首先证明CH=BD,∠ECH=90°,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作CH∥AB,连接DN并延长交CH于H,连接EH,∵BD∥CH,∴∠B=∠NCH,∠ECH+∠A=180°,∵∠A=90°,∴∠ECH=∠A=90°,在△DNB和△HNC中,∠B=∠NCHBN=CN,∠DNB=∠HNC∴△DNB≌△HNC(ASA),∴CH=BD=4,DN=NH,在Rt△CEH中,CH=4,CE=3,∴EH=5,∵DM=ME,DN=NH,EH=2.5,∴MN=12故选:A.方法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针对训练:如图,AB=BC,DC=DE,∠ABC=∠CDE=90°,D、B、C在一条直线上,F为AE的中点.(1)求证:BF∥CE;(2)若AB=2,DE=5,求BF的长.思路指引:(1)延长AB交CE于G,求出△A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BG,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证明;(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E、CG,再求出GE,然后求解即可.(1)证明:如图,延长AB交CE于G,∵AB=BC,DC=DE,∠ABC=∠CDE=90°,∴△ABC和△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G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BC⊥AG,∴AB=BG,∵点F是AE的中点,∴BF是△AGE的中位线,∴BF∥CE;(2)解:∵AB =2,DE =5,∴CG =AC ==CE ==∴GE =CE ﹣CG ==∵BF 是△AGE 的中位线,∴BF =12GE方法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与定理并作辅助线构造出以BF 为中位线的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中线、中位线专题
中线、中位线专题例题1.( 04南通)已知:△ABC 中,AB=10.(1)如图①,若点D ,E 分别是AC ,BC 边的中点,求DE 的长;(2)如图②,若点A 1,A 2把AC 边三等分,过A 1,A 2作AB 边的平行线,分别交BC•边于点B 1,B 2,求A 1B 1+A 2B 2的值;(3)如图③,若点A 1,A 2,…,A 10把AC 边十一等分,过各点作AB 边的平行线,•分别交BC 边于点B 1,B 2,…,B 10.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A 1B 1+A 2B 2+…+A 10B 10的结果.B A①ED C变式.(2009年温州)如上图,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l5cm ,底边上的高长22.5cm .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cm 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第 张例题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BA 、CD 的延长线交FE 延长线于H 、G 。
求证:∠BHF=∠CGF变式: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F 为AD 、BC 中点,AB 与CD 不平行.B 2B 1A 1A 2B A②C B 10B 3A 3A 10B 2B 1A 1A 2BA③C求证:)(21EF CD AB +<例题3.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平分∠dbc 交AC 于F 交DC于E ,求证:OF=12QE例题4.已知:如图27-3-45①所示,BD 、CE 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 作AF ⊥BD ,AG ⊥CE ,垂足分别为F 、G .连结FG ,延长AF 、AG ,与直线BC 相交,•易证FG=12(AB+BC+AC ).若(1)BD 、CE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如图②);(2)•BD•为△ABC 的内角平分线,CE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如图③),则在图②、图③两种情况下,•线段FG 与△ABC 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给予证明.练习1.梯形上底长为L ,中位线长为m ,则连结两条对角线中点的线段长为( )A .m-2LB .2m-L C .2m-L D .m-L 2.(2009年浙江省绍兴市)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48CDE ∠=°,则APD ∠等于( ) A .42° B .48° C .52° D .58°3. 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 的中位线EF 的长为a ,•垂直于底的腰AB 的长为b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_.4. 如图,将两张长为8,宽为2的矩形纸条交叉,使重叠部分是一个菱形,容易知道当两张纸条垂直时,菱形的周长有最小值8,那么菱形周长的最大值是 .5. (2008桂林市)如图,矩形A 1B 1C 1D 1的面积为4,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再顺次连结四边形A 2B 2C 2D 2四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3B 3C 3D 3,依此类推,求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是 。
【专题八】中位线定理
【专题八】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小贴士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例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则连接它的各边的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例2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点是的中点,若,则的长为()A. B.C. D.练1如图,是的边的中点,平分,于点,延长交于点,已知,,,则的周长为1.练2如图,已知在矩形中,,分别是,上的点,,分别是,的中点,当在上从向移动而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的长逐渐减小C.线段的长不改变D.线段的长不能确定练3如图,的面积是,点,,,分别是,,,的中点,则的面积是()A.B.C.D.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组成的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组成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例1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等腰梯形B.正方形C.菱形D.矩形例2如图,在任意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对于四边形的形状,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A.当,,,是各边中点,四边形一定为平行四边形B.当,,,是各边中点,且时,四边形为正方形C.当,,,是各边中点,且时,四边形为菱形D.当,,,是各边中点,且时,四边形为矩形例3已知:如图,,分别是的中线和角平分线,,,则的长等于1.练1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了一个正方形,则这个四边形最可能是()A.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练2如图,点,,为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点为平面内一个动点.线段,,,的中点分别为,,,.在点的运动过程中,有下列结论:①存在无数个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存在无数个中点四边形是菱形③存在无数个中点四边形是矩形④存在两个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1.练3如图,点是内一点,连结,,并将,,,的中点,,,依次连结,得到四边形.(1)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若为的中点,,和互余,求的长度.。
初三-几何证明之中位线题型
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 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同步讲解C-专题T-能力提升星级★★★★★★★★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三角形,梯形之中位线相关知识;2.学会添恰当的辅助线解决中位线题型;3.掌握中位线题型的综合应用。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几何证明之中位线题型1.巩固复习三角形,梯形之中位线相关知识;2.学会添恰当的辅助线解决中位线题型;3.掌握中位线题型的综合应用。
知识结构1.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中位线性质定理的结论,兼有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用它判定平行,计算线段的长度,确定线段的和、差、倍关系。
3.运用中位线性质的关键是从出现的线段中点,找到三角形或梯形,包括作出辅助线。
4.中位线性质定理,常与它的逆定理结合起来用。
它的逆定理就是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及推论,①一组平行线在一直线上截得相等线段,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②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而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③经过梯形一腰中点而平行于两底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5.有关线段中点的其他定理还有: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底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因此如何发挥中点作用必须全面考虑。
例1.已知: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BC 的中点。
求证:PM PN =。
MACBNPA BC MNPEF【证明】:作ME AB ⊥,NF AC ⊥,垂足E ,F∵ABM ∆、CA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 EB ME ==,AF FC NF ==,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12PE AC NF ==,12PF AB ME == PE AC ∥,PF AB ∥∴PEB BAC PFC ∠=∠=∠ 即PEM PFN ∠=∠∴PEM PFN ∆∆≌∴PM PN =例题1例2.已知ABC ∆中,10AB =,7AC =,AD 是角平分线,CM AD ⊥于M ,且N 是BC 的中点。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培优专题训练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培优专题训练一、内容提要1.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 中位线性质定理的结论,兼有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用它判定平行,计算线段的长度,确定线段的和、差、倍关系。
3. 运用中位线性质的关键是从出现的线段中点,找到三角形或梯形,包括作出辅助线。
4. 中位线性质定理,常与它的逆定理结合起来用。
它的逆定理就是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及推论,①一组平行线在一直线上截得相等线段,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②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而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③经过梯形一腰中点而平行于两底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5. 有关线段中点的其他定理还有: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底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因此如何发挥中点作用必须全面考虑。
二、例题例1. 已知:△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BC 的中点。
求证:PM =PN证明:作ME ⊥AB ,NF ⊥AC ,垂足E ,F ∵△ABM 、△CA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EB=ME ,AF =FC =NF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PE =21AC =NF ,PF =21AB =MEPE ∥AC ,PF ∥AB∴∠PEB =∠BAC =∠PFC 即∠PEM =∠PFN∴△PEM ≌△PFN ∴PM =PN例2.已知△ABC 中,AB =10,AC =7,AD 是角平分线,CM ⊥AD 于M ,且N 是BC 的中点。
求MN 的长。
分析:N 是BC 的中点,若M 是另一边中点, 则可运用中位线的性质求MN 的长, 根据轴称性质作出△AMC 的全等三角形即可。
辅助线是:延长CM 交AB 于E (证明略 例3.如图已知:△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BE =CF ,M 、N 分别是BC 和EF 的中点 求证:MN ∥AD 证明一:连结EC ,取EC 的中点P ,连结PM 、PNP NMP ∥AB ,MP =21AB ,NP ∥AC ,NP =21AC ∵BE =CF ,∴MP =NP∴∠3=∠4=2MPN-180∠∠MPN +∠BAC =180(两边分平行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1=∠2=2MPN-180∠ , ∠2=∠3∴NP ∥AC ∴MN ∥AD证明二:连结并延长EM 到G ,使MG =ME 连结CG ,FG则MN ∥FG ,△MCG ≌△MBE ∴CG =BE =CF ∠B =∠BCG∴AB ∥CG ,∠BAC +∠FCG =180∠CAD =21(180-∠FCG ) ∠CFG =21(180-∠FCG )=∠CAD ∴ MN ∥AD 例4. 已知:△ABC 中,AB =AC ,AD 是高,CE 是角平分线,EF ⊥BC 于F ,GE ⊥CE交CB 的延长线于G 求证:FD =41CG 证明要点是:延长GE 交AC 于H , 可证E 是GH 的中点过点E 作EM ∥GC 交HC 于M ,则M 是HC 的中点,EM ∥GC ,EM =21GC由矩形EFDO 可得FD =EO =21EM =41GC三、练习1. 如图11,M 、P 分别为△ABC 的AB 、AC 上 的点,且AM=BM ,AP=2CP ,BP 与CM 相交于N ,已知PN=1,则PB 的长为 ( ) A. 2 B. 3 C .4 D. 52. 如图12,△ABC 中,∠B =2∠C ,AD ⊥BC 于D ,M 为BC 的中点,AB=10,则MD 的长为 ( )A. 10B. 8 C .6 D. 53. 如图13,△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是AB 、BC 、AC 的中点,P 为不同于B 、E 、C 的BC 上的任意一点,△DPH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FH ,则EP 与FH 的大小关系是 ( ) A. E P>FH B. EP=FH C. EP<FH D.不确定4. 如图14,在△ABC 中,AD 平分∠BAC ,BD ⊥AD ,DE ∥AC ,交AB 于E ,若AB=5,则DE 的长为 .C5. 如图15,△ABC中,AB=4,AC=7,M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过M作MF∥AD,交AC于F,则FC的长等于.6. 如图25,P为△ABC内一点,∠P AC=∠PBC,PM⊥AC于M,PN⊥BC于N.D是AB的中点.求证:DM=DN7. 如图16,在△ABC中,D、E是AB、AC上的点,且BD=CE,M、N分别是BE、CD的中点,直线MN分别交AB、AC于P、Q.求证:AP=AQ8. 如图17,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N⊥BE于N,AM⊥CF于M.求证:MN∥BC.9. 如图18,在△ABC中,AD平分∠BAC,AD=AB,CM⊥AD于M.求证:AB+AC=2AM10.如图19,四边形ABCD中,G、H分别是AD、BC的中点,AB=CD.BA、CD的延长线交HG的延长线于E、F.求证:∠BEH=∠CFH.1. 如图20,在△ABC中,∠ABC=2∠C,AD平分∠BAC,过BC的中点M作ME⊥AD,交BA的延长线于E,交AD的延长线于F.求证:12BE BD.2. 如图21,在△ABC中,AB<AC,P为AC上的点,CP=AB,K为AP的中点,M为BC的中点,MK的延长线交BA的长线于N.求证:AN=AK.3. 如图22,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腰,A、B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CE和等腰直角△BCD,M为ED的中点.求证:AM⊥BM.4. 如图23,点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AOB=∠COD=1200,AO=BO,CO=DO,E、F、G分别为AB、CD、BC的中点.求证:△EFG为等边三角形.5. 如图24,△ABC中,M是AB的中点,P是AC的中点,D是M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Q是MN的中点,直线PQ交MB于K.求证:K是DB的中点.6. 如图25,P为△ABC内一点,∠P AC=∠PBC,PM⊥AC于M,PN⊥BC于N.D是AB的中点.求证:DM=DN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7. 如图26,AP是△ABC的角平分线,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D=CE.又G、H分别为BC、DE的中点.求证:HG∥AP.8. 如图27,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0,如图(a),连接DE,设M为DE的中点.(1)求证:MB=MC;(2)设∠BAD=∠CAE,固定△ABD,让Rt△ACE绕顶点A在平面内旋转到图(b)的位置,试问MB=MC是否成立?并证明其结论.9. 已知△ABC面积为S,作直线l∥BC,交AB于D,交AC于E,若△BED的积为K.求证:S≥4K.10.如图28,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线段AD上的一点.且∠BED=2∠CED=∠BAC.求证:BD=2CD.图26 图27。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 三角形中位线 (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中线的相关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二、常见的题型题型一:求线段的长例1、已知:如图,E、D、F分别为AB、BC、CA的中点.(1)若AC=10cm,则DE= 5 cm. (2)若EF=6cm,则CB= 12 cm.(3)若AB=10,AC=12,BC=8,则△DEF的周长 15练习:1.已知△ABC的周长为50cm,中位线DE=8cm,中位线EF=10cm,则另一条中位线DF的长是()A.5cmB. 7cmC. 9cmD. 10cm【答案】B3.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A.50°B. 60°C. 70°D. 80°【答案】C3.如图,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A. 10B. 20C. 30D. 40【答案】B4.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BC,AC,AB边的中点,AH⊥BC于H,FD=8,则HE等于()A. 20B. 16C. 12D. 8 【答案】D题型二: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例1.如图,△ABC 中,AB=AC,AD 是中线,BE=CF.(1)求证: △BDE ≌△CDF;(2)当∠B=60°时,G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求证:GH=14AB证明:(1)∵AB=AC ∴∠ B=∠ C ∵AD 为中线,∴BD=CD 又∵EB=FC ∴△BDE ≌△CDF(2)∵AB=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又∵∠B=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BC=AB ∵G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GH=21BD=14BC 又∵BC=AB 所以GH=41AB. 练习:如图,在△ABC 中,AB=AC,延长AB 到D,使BD=AB,E 为AB 中点,连结CE 、CD , 求证:CD=2EC证明:延长CE 使EF=CE=1/2CF 即 CF=2CE ∵∠AEC=∠BEF E 是AB 中点,即AE=BE CE=EF∴△ACE ≌△BFE(SAS) ∴BF=AC ∠FBE=∠A ∵AB=AC ∴∠ABC=∠ACB∵∠FBC=∠FBE+∠ABC=∠A+∠ABC ∠DBC=∠A+∠ACB ∴∠FBC=∠DBC∵BD=BA∴BF=BD∵BC=BC∠FBC=∠DBC∴△BCF≌△BCD(SAS)∴CF=CD∴CD=2CE题型三:常规辅助线的添加一:利用角平分线+垂直,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延长BN交AC于点D,已知AB=10,BC=15,MN=3(1)求证:BN=DN;(2)求△ABC的周长.【解析】1)证明:在△ABN和△ADN中,∵12AN ANANB AND ∠=∠⎧⎪=⎨⎪∠=∠⎩,∴△ABN≌△ADN,∴BN=DN.(2)解:∵△ABN≌△ADN,∴AD=AB=10,DN=NB,又∵点M是BC中点,∴MN是△BDC的中位线,∴CD=2MN=6,故△ABC的周长=AB+BC+CD+AD=10+15+6+10=41.1.如图所示,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8,MN=3,则AC的长是()A.12 B.14 C.16 D.18【答案】B2.如图,在△ABC中,AB=8,AC=6,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A.1 B.2 C. 3 D.7【答案】A3.如图,△ABC中,BD平分∠ABC,且AD⊥BD,E为AC的中点,AD=6cm,BD=8cm,BC=16cm,则DE的长为()cm.【答案】3如图,△ABC中,AB=8cm,AC=5cm,AD平分∠BAC,且AD⊥CD,E为BC中点,则DE=()A.3 B.5 C.2.5 D.1.5【答案】D二:取中点构造中位线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20,110,,,CBD BDA E F P ∠=︒∠=︒分别是AB 、CD 、BD 的中点,探索PF 与EF 的数量关系.证明:连接PE ,20,11090CBD BDA EPF ∠=︒∠=︒⇒∠=︒,易得EF =.三: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是线段AO ,BO 的中点.若AC+BD=24cm ,△OAB 的周长是18cm ,则EF 的长为________cm .【答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C+BD=24厘米,∴OA+OB=12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厘米,∵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EF=1/2AB=3厘米.题型三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AB、BC的中点,G、H为AC的两个三等分点,连接EG、例3.如图,(1)E,F为ABCFH,并延长交于D,连接AD、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答案】如图,E、F分别为△ABC的边AB、BC的中点,G、H是AC上的三等分点。
专题24.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中位线
中考专题复习24角平分线、线段中垂线和三角形的中位线3.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4.中点四边形:考点1 角平分线的性质例1【点拨】【对点练习】1.2.3.4.5.考点2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例21.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AB=10,AC=8,BC=6,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D ,连接CD ,CD =( )A 、3B 、4C 、4.8D 、5【点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中位线定理,中垂线的性质。
【解答】因为AB=10,AC=8,BC=8,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三角形ABC 为直角三角形,因为DE 为AC 边的中垂线,所以DE 与AC 垂直,AE=CE=4,所以DE 为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所以DE=12BC =3,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5. 故选D【对点练习】 1.2.3.4.图2A5.考点3 三角形中位线例3 (2014·泰安)如图,∠ACB =90°,D 为AB 的中点,连接D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13CD ,过点B 作BF ∥DE ,与AE 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B =6,则BF 的长为( )A .6B .7C .8D .10【点拨】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D =12AB =3,则结合已知条件CE =13CD ,可以求得ED =4.然后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以求得BF =2ED =8.【解答】∵ ∠ACB =90°,D 为AB 的中点,AB =6,∴ CD =12AB =3.又∵ CE =13CD ,∴ CE =1,∴ ED =CE +CD =4.又∵ BF ∥DE ,点D 是AB 的中点, ∴ AE AF =AD AB =12,∴ 点E 是AF 的中点. ∴ ED 是△AFB 的中位线, ∴ BF =2ED =8.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已知条件求得ED 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与难点.【对点练习】2.3.1.△ABC 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5 cm ,则△ABC 的周长为( )A .50 cmB .45 cmC .30 cm D.152cm2.如图,在周长为20 cm 的□ABCD 中,AB ≠A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E ,则△ABE 的周长为( )A .4 cmB .6 cmC .8 cmD .10 cm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在△ABC 中,∠A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下面四个结论:①∠AFE =∠AEF ;②AD 垂直平分EF ;③S △BFD S △CED =BFCE;④EF 一定平行BC.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如图,在△ABC 中,AB =4,AC =3,AD ,AE 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 作CG ⊥AD 于F ,交AB 于G ,连接EF ,则线段EF 的长为( )A.12 B .1 C.72D .7 5.如图,△ABC 的周长为26,点D ,E 都在边BC 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 ,∠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P.若BC =10,则PQ 的长为( )A.32B.52C .3D .4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丄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四边形A 2B 2C 2D 2是矩形;②四边形A 4B 4C 4D 4是菱形;③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是a +b4;④四边形A nB nC nD n 的面积是ab2n +1.A .①②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如图,∠AOP =∠BOP =15°,PC ∥OA ,PD ⊥OA ,若PC =4,则PD =__________.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 的度数是________.9.如图,在△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________°.10. 已知D,E分别是不等边三角形ABC(即AB≠BC≠AC)的边AB,AC的中点,O是△ABC所在平面上的动点,连接OB,OC,点G,F分别是OB,OC的中点,顺次连接点D,G,F,E.(1)如图,当点O在△ABC的内部时,求证:四边形DGFE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DGFE是菱形,则OA与BC应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说明理由) 11.12.11 / 11。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附详细解析):中位线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附详细解析)中位线1、(专题•昆明)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A.50°B.60°C.70°D.80°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在△AD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出∠AED,然后判断DE∥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C.解答:解:由题意得,∠AED=180°﹣∠A﹣∠ADE=70°,∵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C=∠AED=7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专题•宁波)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和6,那么连结该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的周长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A.6B.8C.10 D.12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本题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第三边大于2小于10,原三角形的周长大于14小于20,连接中点的三角形周长是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那么新三角形的周长应大于7而小于10,看哪个符合就可以了.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a、b、c,令a=4,b=6,则2<c<10,14<三角形的周长<20,故7<中点三角形周长<10.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原三角形的周长范围是解题的关键.3、(专题•雅安)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CF,则S△CEF:S四边形BCED的值为()A.1:3 B.2:3 C.1:4 D.2:5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先利用SAS证明△ADE≌△CFE(SAS),得出S△ADE=S△CFE,再由DE为中位线,判断△ADE∽△ABC,且相似比为1: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得到S△ADE:S△ABC=1:4,则S△ADE:S四边形BCED=1:3,进而得出S△CEF:S四边形BCED=1:3.解答:解:∵DE为△ABC的中位线,∴AE=CE.在△ADE与△CFE中,,∴△ADE≌△CFE(SAS),∴S△ADE=S△CFE.∵DE为△ABC的中位线,∴△ADE∽△ABC,且相似比为1:2,∴S△ADE:S△ABC=1:4,∵S△ADE+S四边形BCED=S△ABC,∴S△ADE:S四边形BCED=1:3,∴S△CEF:S四边形BCED=1: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关键是利用中位线判断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4、(专题•巴中)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6,则AD+BC的值是()A.9B.10.5 C.12 D.15考点:梯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解答.解答:解:∵E和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EF=(AD+BC),∵EF=6,∴AD+BC=6×2=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熟记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并且等于两底边和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5、(专题•铁岭)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方程x2﹣8x+15=0的两个根,那么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的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A.5.5 B.5C.4.5 D.4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首先解方程求得三角形的两边长,则第三边的范围可以求得,进而得到三角形的周长l的范围,而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的三角形的周长一定是l的一半,从而求得中点三角形的周长的范围,从而确定.解答:解:解方程x2﹣8x+15=0得:x1=3,x2=5,则第三边c的范围是:2<c<8.则三角形的周长l的范围是:10<l<16,∴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的三角形的周长m的范围是:5<m<8.故满足条件的只有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理解原来的三角形与中点三角形周长之间的关系式关键.6、(专题•张家界)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矩形B.正方形C.菱形D.直角梯形考点:中点四边形.分析: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及中位线定理和菱形的判定,可推出四边形为菱形.解答:解: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证明:连接AC、BD.∵E、F分别是AB、BC的中点,∴EF=AC.同理FG=BD,GH=AC,EH=BD,又∵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C=BD,∴EF=FG=GH=HE,∴四边形EFGH是菱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菱形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等腰梯形的两底角相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7、(专题•绥化)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边AD,AB的中点,EF交AC于点H,则的值为()A.1B.C.D.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H是AO的中点,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AO=CO,然后求出CH=3AH,再求解即可.解答:解:∵点E,F分别是边AD,AB的中点,∴AH=HO,∵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CO,∴CH=3AH,∴=.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专题哈尔滨)如图,在△ABC中,M、N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则△AMN的面积与四边形MBCN的面积比为( ).(A) 12(B)13(C)14(D)23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15 三角形的中位线(含答案)
专题15 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解读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反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双重关系:(1)位置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2)数量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长的一半。
位置关系可证明两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培优学案典例示范一、中位线反映了线段间的平行和数量关系1.如图4-15-1,△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6,则DF的长是()图4-15-1A.2B.3C.52D.4【提示】由于D,E分别是BC,AC的中点,所以DE是△ABC的中位线,根据中位线定6理可知DE∥AB,所以∠BFD=∠ABF;又由于BF平分∠ABC,所以∠ABF=∠CBF,就可证得△BDF为等腰三角形,要求DF 的长,只需求BD的长即可.【技巧点评】当题中有中点时,特别是一个三角形中出现两边中点时,我们常常考虑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来解决问题.本题是采用中位线来证明两直线平行.跟踪训练1.如图4-15-2,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A.7B.9C.10D.11图4-15-2 2.如图4-15-3,已知E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DC边的延长线的一点,且CE=DC,连接AE,分别交BC、BD于点F、G,连接AC交BD于O,连接OF.求证:AB=2OF.图4-15-3【提示】点O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所以点O是线段AC的中点,要证明AB=2OF,我们只需证明点F是BC的中点,即证明OF是△ABC的中位线,证明F是BC的中点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证明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来证明;方法二是证明△ABFQ△ECF,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来证明.【解答】【技巧点评】由于中位线等于三角形第三边长的一半,因此当需要证明某一线段是另一线段的一半或两倍,且题中出现中点的时候,常常考虑使用中位线定理.跟踪训练2.如图4-15-4,平行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N与DM相交于点P,BN与CM 相交于点Q.试说明PQ与MN互相平分.图4-15-4二、补全三角形,使得中点连线段成为中位线例3如图4-15-5,已知M、N、P、Q分别是线段AB、BD、CD、AC的中点,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提示】点P、点N分别是CD,BD的中点,很显然PN是△BCD的中位线,所以考虑连接BC,将△BCD补全,然后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解答】图4-15-5 【技巧点评】当一个图形中出现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的中点时,可考虑连接另外两个端点,构造三角形,使得中点连线段成为中位线.跟踪训练3.如图4-15-6,在△ABC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G、H是AC的三等分点,EG、FH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解答】图4-15-6三、由一个中点构造中位线解决问题例4如图4-15-7,已知四边形ABCD中,AB=2,CD=3,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取值范围是()图4-15-7A.1<MN<5B.1<MN≤5C.12<MN52<D.12<MN52【提示】M,N虽然是AD,BC的中点,但MN却不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可考虑连接BD,取BD的中点G,线段GM和GN可以看成△ABD和△BCD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可求得GM、GN的长分别为1和1.5.在△GMN中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求得MN的范围.【技巧点评】当图形中出现中点的时候,就可能应用中位线知识解决问题,如果没有中位线,应考虑构造中位线解决问题.跟踪训练4.如图4-15-8所示.D,E分别在AB,AC上,BD=CE,BE,CD的中点分别是M,N,直线MN分别交AB,AC于P,Q.求证:AP=AQ.【解答】图4-15-8拓展延伸例5 在△ABC中,AC=BC,∠ACB=90°,点D为AC的中点.(1)如图4-15-9①,E为线段DC上任意一点,将线段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连接CF,过点F作FH⊥FC,交直线AB于点H.判断FH与F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4-15-9②,若E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图4-15-9【提示】(1)延长DF交AB于点G,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得出点G为AB的中点,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及已知条件AC=BC,得出DC=DG,从而EC=FG,易证∠ECF=∠GFH=90°-∠DFC,∠CEF=∠FGH=135°,由AAS证出△CEF≌△FGH.∴CF=FH.(2)通过证明△CEF≌△FGH得出.【解答】跟踪训练5.如图4-15-10,D 是△ABC 中AB 边上的中点,△ACE 和△BCF 分别是以AC ,B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DE ,DF.求证:DE=DF.【解答】EABFCD图4-15-10竞赛链接例6(武汉竞赛试题)如图4-15-11,在△ABC 中,∠ABC,∠ACB 的平分线 BE ,CF 相交于O ,AGLBE 于G ,AHLCF 于H. (1)求证:GH/∥BC;(2)若AB=9厘米,AC=14厘米,BC=18厘米,求GH 的长度。
第5讲 中位线专题
第五讲 中位线专题一.结合全等构造中位线1.如图,△ABC 中,CD 平分∠ACB ,AD ⊥CD ,垂足为D 点,点E 为AB 的中点,(1)求证:DE ∥BC ;(2)若AC =8,BC =5,求DE 的长.2.如图,梯形ABCD 中,E ,F 分别为对角线BD ,AC 的中点,求证:(1)EF ∥CD ,(2)EF =21(CD -AB ).3.如图,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E 为AD 的中点,连接EB 并延长,使BF =BE ,连接EC 并延长,使CG =CE ,连接FG , H 为FG 的中点,连接DH ,DH 交BC 于M . (1)求证:四边形AFHD 为平行四边形;(2)若AB =BF =2,∠BAE =60°,求四边形BFHM 的面积.4.如图,在□BCFD 的对角线C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连接FE 并延长至A 点,使EA =EF ,连接AB ,求证:CE ∥AB .5.如图,□ABCD 的周长为a ,延长AB 至E ,使BE =BC ,BN ⊥EC 于N ,连MN ,求MN .6.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D =20°,∠BDC =100°,E 、F 、M 分别为AD 、BD 、BC 的中点,求EFFM.7.如图,在△ABC 中,AB =10,BC =7,BE 平分∠ABC ,AE ⊥BE ,点F 是AC 的中点,连EF ,求EF .8.如图,AE ⊥AB ,BF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N ,交EF 于M ,求证:MN =21(BF -AE ).9.如图,AD ∥BC ,∠B +∠BCD =90°,连AC ,M 、N 、P 分别为AD 、BC 、AC 的中点, (1)求证:MP ⊥NP ; (2) 若AB =6,CD =8,求MN 的长.10.如图,BF 是△ABC 的角平分线,AM ⊥BF 于M ,CE 平分△ABC 的外角,AN ⊥CE 于N , (1) 求证:MN ∥BC ; (2) 若AB =c ,AC =b ,BC =a ,求MN 的长.二.寻找中点,产生两次中位线11.已知△ACB 、△CEF 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E 、F 分别在AC 、BC 上,∠ACB =90°,连BE 、AF ,点M 、N 分别为AF 、BE 的中点. (1)如图1,求证: AE =2MN ;(2)将△CEF 绕C 点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至图2,(1)中结论是否成立,试证明你的结论.12. 已知△ACB 、△CEF 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D =∠ACB =90°,点D 在AB 上, 连CE ,M 、N 分别为BD 、CE 的中点. (1)求证:MN =21CE ; (2) 如图,将△ADE 绕A 点逆时针旋转一个锐角,(1)中结论是否仍成立,并证明. (3) 求证:MN ⊥CE .13.己知△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点E 在AC 上,EF 丄AC 交AB 于F ,连BE 、CF .M 、N 分别为CF 、BE 的中点. (1)如图1,则CEMN=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将△AE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45°,(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加以证明;(3)如图3,将△AEF 绕A 点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则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画图不证明)14.如图1,已知等腰直角△ABC 和等腰直角△BEF ,∠ABC =∠BEF =90°,点F 在边BC 上,点M 为AF 的中点,连EM .(1)①在图1中画出△BEF 关于直线BE 成轴对称的三角形;②求证:CF =2ME ;(2)将图1中的△BEF 绕点B 逆时针旋转至如图2的位置,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②是否仍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过B 作BS 丄ME 于S ,若ES =2,BS =4,CF =10,则S 四CFEB 的面积为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中位线与中点专题证明
中位线与中点专题证明1.四边形ABCD , DC=AB, NC= BN , MD= AM , MF // CD 交BC 于F,延长BA、FM 相交于点E, 探究/ E与/ FMN的数量关系;2•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CGF均为平行四边形,/ BAD=/ CEF , AB=CE , AD=EF , CE=EF , M 是DE 的中点,CM 与BG 交于点0。
探究/ BOM 与/ BAD之间的数量关系。
M3•我们给出如下定义:有一组相邻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请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个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邻角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2)如图1,在厶ABC 中,AB=AC,点D在BC上,且CD=CA,点E、F分别为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交AB于点G .求证:四边形AGEC是等邻角四边形;(3)如图2,若点D在厶ABC的内部,(2)中的其他条件不变,EF与CD交于点H.图中是否存在等邻角四边形,若存在,指出是哪个四边形,不必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1,正三角形ABO与正三角形CDO有一个公共点O, N为AB的中点,M为CD 的中点,P 为BD的中点,且A、0、C三点共线,⑴求出/ MPN的度数;⑵当正三角形CD0绕点0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⑴中的结论成立吗?说明理由;⑶如图3,若把⑵中“正三角形AB0与正三角形CD0”改为等腰三角形AB0与CD0,其中A0=0B , 0C=0D,/ AB0= / CD0= a ”,探究 / MPN 与a 的数量关系;T1T2T3C5•在图1至图3中,点B是线段AC的中点,点D是线段CE的中点,四边形BCGF和CDHN 都是正方形,AE的中点是M ;⑴如图1,点E在AC的延长线上,点N与点G重合时,点M与点C重合,容易知道:FM=MN,FM丄MH ;将图1中的CE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2, 求证:△ FM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⑵将图2中的CE缩短到图3的情况,其他条件不变,△ FMH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说明理由;6•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ABD、△ ACE拼在一起(图1)。
专题1三角形中位线
专题1:三角形中位线【经典例题】例1:如图3,D、E为△ABC两边AB、AC的中点,将△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 处,若∠B=55°,则∠BDF= °.例2:如图,点P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CBD=45°,∠ADB=105°,探究EF与P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例3: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连接DC,点M,P,F分别为DE,DC,BC的中点,△ADE可以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 =4,AB=10,则△PMF的面积S的变化范围是.练习:1.如图,点分别是三边上的中点.若的面积为12,则的面积为 .2.如图,∠ACB=∠BCD=90°,AC=BC ,点E 在BC 上,CD=CE ,点P ,M ,N 分别为AB ,AD ,BE 的中点,试探究:PM 与PN 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 =90°,AB =8,AD =6,点M ,N 分别为线段BC ,AB 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 不与点B 重合),点E ,F 分别为DM ,MN 的中点,则EF 长度的最大值为( )A .8B .7C .6D .51题 3题 4题4. 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点E,F 分别是线段AO,BO 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 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 厘米.【经典例题】例4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是CD 的中点,F 是AE 的中点,FC 与BE 交于G .求证:GF =GC .D E F ,,ABC △ABC △DEF △例5如图,在△ABC 中,∠ABC=90°,BA=BC,△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M 为AF 的中点,求证:12ME CF =。
中位线中考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1. (2009 海南省) 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若BC 的长为3cm ,则DE 的长是( )A .2cmB .1.5cmC .1.2cmD .1cm2. (2009 湖南省怀化市) 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ADE ABC S S =△△( )A . 1∶2B .1∶3C .1∶4D . 2∶ 33. (2009 辽宁省抚顺市) 如图所示,已知点E F 、分别是ABC △中AC AB 、边的中点,BE CF 、相交于点G ,2FG =,则CF 的长为( )A .4B .4.5C .5D .64. (2009 辽宁省沈阳市) 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 cm ,以这个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A E D B C 图A F E CB G( )A . 8cmB . 12 cmC . 15cmD . 18cm5. (2009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在等腰ABC △中,AB AC =,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B .11C .7或11D .7或106. (2009 湖北省十堰市)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C .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将三角形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D .等边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二、填空题7. (2009 湖南省常德市) 已知△ABC 中,BC =6cm ,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那么EF 长是 cm .8. (2009 上海市) 如图,在ABC △中,AD 是边BC 上的中线,设向量AB a =,BC b =,如果用向量a ,b 表示向量AD ,那么AD = .三、信息迁移9. (2009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结EF 并延长,分别与BA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M N 、,则BME CNE ∠=∠(不需证明).(温馨提示:在图1中,连结BD ,取BD 的中点H ,连结HE HF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HE HF =,从而12∠=∠,再利用平行线性质,可证得BME CNE ∠=∠.)问题一:如图2,在四边形ADBC 中,AB 与CD 相交于点O ,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结EF ,分别交DC AB 、于点M N 、,判断OMN △的形状,请直接写出结论.问题二:如图3,在ABC △中,AC AB >,D 点在AC 上,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结EF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若60EFC ∠=°,连结GD ,判断AGD △的形状并证明.A C D F E N M O EB C D H A F N M 1 2A B D F G四、猜想、探究题10. (2008 甘肃省白银九市) 如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在⊿ABC中,试画出三边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连结的线段),然后探究三条中线位置及其有关线段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结论?请说明理由.一、选择题第1题答案.B第2题答案.C第3题答案.D第4题答案.D第5题答案.C第6题答案.DB AC二、填空题第7题答案.3第8题答案. b a 21+三、信息迁移第9题答案.(1)等腰三角形(2)判断出直角三角形证明:如图连结BD ,取BD 的中点H ,连结HF HE 、,F 是AD 的中点,HF AB ∴∥,12HF AB =, 13∴∠=∠. 同理,12HE CD HE CD =∥,, 2EFC ∴∠=∠. AB CD =,∴HF HE =,12∴∠=∠.60EFC ∠=°,360EFC AFG ∴∠=∠=∠=°,AGF ∴△是等边三角形.AF FD =,GF FD ∴=,30FGD FDG ∴∠=∠=°90AGD ∴∠=°即AGD △是直角三角形.四、猜想、探究题第10题答案.(1)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2分(2)在同一条中线上,这个点到边中点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距离的一半. …………………………5分A B CDFGH E 1 23 B A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中位线【知识梳理】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3.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考点剖析】考点一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及中位线定理的应用例1.(山东中考)如图,△ABC 的周长为26,点D 、E 都在BC 边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ACB 的角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P ,若BC=10,则PQ 的长为( ) A.23 B.25 C.3 D.4例2.(烟台中考)如图,□ABCD 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CD 的中点,BD=12,则△DOE 的周长为__________.例3.(陕西中考)如图,在△ABC 中,∠BAC=90°,延长BA 到点D ,使AD=21AB ,点E ,F 分别为边BC,AC 的中点.1.求证:DF=BE ;2.过点A 作AG ∥BC ,交DF 于点G ,求证:AG=DG.例 4.(广州中考改编)已知:ABC ∆的周长为a ,面积为s ,连接各边中点得111C B A ∆,再连接111C B A ∆各边中点得222C B A ∆ ……,则第1次连接所得111C B A ∆的周长=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第2次连接所得222C B A ∆的周长=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_;第3次连接所得333C B A ∆的周长=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__;┉┉第n 次连接所得n n n C B A ∆的周长=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 C 3A 3B 3A 2B 2C 2B 1C 1A 1ABC【变式训练】变式1-1.(平顶山市) 如图,在△ABC 中,BD 、CE 是△ABC 的中线,BD 与CE 相交于点O ,点F 、G 分别是BO 、CO 的中点,连接AO 。
若AO = 6cm ,BC = 8cm ,则四边形DEFG 的周长是( ) A .14 cm B. 18 cm C.24cm D. 28cm.变式1-2..(湖南中考)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BN ⊥AN 于点N ,延长BN 交AC 于点D ,已知AB=10,BC=15,MN=3.一.求证:BN=DN二.求△ABC 的周长.【针对练习】1.小红的爸爸准备做一架如图的梯子,梯子的横梁计划用竹子做,共有7根横梁,其中相邻横梁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若最中间的一根横梁(DD/)的长为50cm,最短的横梁与最长的横梁的长度之比为3:7.请你帮助她计算一下共需竹子的长是多少米?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边AB,CD,AC,B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3.(贵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6,BC=8,AE平分∠BAC交BC于点E,点D为AB的中点,连接DE,则△BDE的周长是( )A.7+5B.10C.4+25D.12考点二中点问题常见的解题思路与辅助线添加方法例1.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BD⊥AD于点D,AB=12,AC=18,求DM的长.例2.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CE平分∠ACB,AE⊥CE于点E,求证:DE∥BC.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且AC=B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 分别交AC,BD于点H,G,则OG与OH相等吗?说明理由.例4.如图,已知AB=AC,B是A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求证:CD=2CE.【变式训练】变式1-1.(江苏中考)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变式2-1.(江苏中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 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点C向点D移动而点R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线段EF的长保持不变D.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AB RFEP DC变式3-1.(四川中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BC 上,AE =BE ,点F 是CD 的中点,且AF ⊥AB .若AD =2.7,AF =4,AB =6,则CE 的长为( ) A.22 B.231 C.2.5 D.2.3FEA B CD【针对练习】1.(武汉中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为AB 的中点,且AD+BC=DC.求证DE ⊥EC ,DE 平分∠ADC ,CE 平分∠BCD.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垂足为点E ,DF ⊥BC ,垂足为点F ,MN 是梯形ABCD 的中位线,求证DF=MN.3.如图,在△ABC 中,∠BAC=90°,∠B=2∠C ,AD ⊥BC 于点D ,M 是BC 的中点,AB=10,则MD 的长为( )A.10B.8C.6D.5考点三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应用例1.如图,∠A+∠B+∠BCE+∠ADF+∠E+∠F=_________度.例2.(武汉中考)如图,过正五边形ABCDE的顶点A作直线l∥BE,则∠1的度数为( )A.30°B.36°C.38°D.45°例3.(江苏中考)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m后向左转20°,再沿直线前进10m,又向左转2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_______m.例 4.一个多边形截取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5B.5或6C.5或7D.5或6或7【变式训练】变式1-1.一个n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n-1)个内角的和为2750°,则这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变式2-1.(四川中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45°.直线l与边AB、AD分别相交于点M、N,2=________.则∠1+∠变式2-2.(郑州市)图,a,b两片木条放在地面上,∠1,∠2分别为两片木条与地面的夹角,∠3是两片木条间的夹角,若∠2=120°,∠3=100°,则∠1的度数为()A.38° B.40° C.42° D.45°3a b21变式3-1.(平顶山市)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B ∥CD ,∠1、∠2、∠3分别是∠BAE 、∠AED 、∠EDC 的外角,则有∠1+∠2 +∠3等于A .90 ° B. 180° C. 210° D. 270°变式4-1.阅读下题及解题过程.如图(1)所示,我们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为(4-2)×180°=360°,现在将一张四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后,剩余纸所有内角的和是多少?如图(2)所示,剩余纸为五边形,所以剩余纸所有内角的和为(5-2)×180°=540°.上面的解答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说出你的判断根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的结论.【针对练习】1.(平顶山期末)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2.(北京一模)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一半,则它是几边形?( )A.7B.6C.5D.43.(黑龙江中考改编)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G 分别是AB ,CD ,AC 的中点,若∠ACB =66°,∠CAD =20°,则∠EFG =____.A BC DF E G4.根据下图填空:(1)∠1=∠C+____,∠2=∠B+_______;(2)∠A+∠B+∠C+∠D+∠E=_______+∠1+∠2=_______.A12BEC D5.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外角,且∠1=∠2=∠3=∠4=70°,则∠AED的度数是()A.110°B.108°C.105°D.100°6.(烟台中考)如图,△ABC中,AB=AC,∠BAC=45°,∠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_______________度.【课后练习】1.(浙江宁波中考)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和6,那么连接该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的周长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 )A.6B.8C.10D.122.(四川中考)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已知∠BAC=30º,EF⊥AB,垂足为F,连结DF.(1)试说明AC=EF;(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3.(河南中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和△ABC关于AC所在的直线对称,AD和B’C相交于点O.连结BB’.(1)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添加字母);(2)求证:△AB/O≌△CDO.4.(广东中考)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延长线于点F.三、求证:△ADE≌△BFE;四、若DE平分∠ADC,连接CE,判断CE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5.(山东菏泽中考)如图,□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AEB=45°,BD=2,将△ABC 沿AC所在直线翻折180°到其原来所在的同一平面内,若点B的落点记为B/,则DB/的长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