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1. 引言1.1 背景扶贫攻坚是中国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宁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长期以来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贫困现象。

为了改善宁夏的生态环境和减轻贫困压力,政府实施了生态移民政策,将一部分贫困人口迁入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改善生活。

在扶贫攻坚的背景下,宁夏的生态移民社会治理也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如何有效管理生态移民社区,协调好移民群体与原居民的关系,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通过深入分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的特征和问题,可以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推动宁夏的生态移民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1.2 研究意义宁夏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生态移民是宁夏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宁夏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情况,为今后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分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解决,使生态移民政策更加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可以促进宁夏生态移民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推动宁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深入研究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对于加快宁夏脱贫攻坚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宁夏生态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宁夏生态移民是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根据国家政策和规划,将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居民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行动。

宁夏生态移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策驱动。

宁夏生态移民是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推动下进行的,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生态环境负担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推动生态移民工作的开展。

生态移民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生态移民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由(表一)可知,红寺堡2001-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44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28.46倍,粮食总产量增长了4.87倍,移民群众的人均纯收入由开发初期不足500元达到3030元,增长了10.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稳步增长,使移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由(表二)可知,与固原市相比,红寺堡农民经过3年的努力迅速地缩小了与固原市农民的收入差距。定居两年以上的移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贫困人口比重从1999年的100%下降到2009年的19%。红寺堡区移民总体上脱离了贫困。
三、生态移民区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以红寺堡为代表的生态移民区摆脱贫困,迈向富裕的发展路径,为生态移民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一)正确认识区情,科学制定规划。
生态移民区的跨越式发展应建立在正确认识区情,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到目前为止,红寺堡区仍然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回族群众聚居的、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我们认为。要加快红寺堡的发展,必须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区情,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一定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这是加快生态移民区发展的必要前提。
2008年以来,红寺堡的工作重心已由搬迁安置移民转移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红寺堡的新跨越提供了有力的条件。首先,明确了总体发展思路,即生态立区、产业富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其次,2008年宁夏建区50周年之际,国务院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整套扶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加快实施一批以红寺堡为重点的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和沙化治理等含金量高、覆盖面广、操作性强的重大项目,为红寺堡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再次,2009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成为宁夏最年轻的县区。红寺堡区的设立,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展的户口问题,这在红寺堡的发展历史上既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整合红寺堡区域资源,实现新跨越积蓄了强有力的后劲。最后,,2009年底红寺堡区第一次全体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这就是把红寺堡建设成为吴忠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宁夏的崛起区,到2020年,与全自治区同步迈向小康。

关于宁夏红寺堡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查与发展对策

关于宁夏红寺堡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查与发展对策
2 0 年 1 月
NO.0.0 9 1 20
( 总第 2 4期 ) 8
(u l i l, o) c mua v yN . te
关 于宁夏红寺堡 开发 区生态环 境 建设的调查 与发展对 策
杨 慧
( 宁夏 红寺 堡开发 区林 业局,宁夏 红寺堡 7 10 ) 590

进枝条萌发 , 大冠 幅 , 大郁 闭度 。三是在条 件 当地 物产 的商 品价值 , 扩 增 如枸杞 加工 。二是对 于区 适合 的地 段 内,间作其 它耐旱树草 ,如花棒 、 枣 域 内相 对 闲置 的林 产 品资源 要 与相关 科研 单位 树、 沙打 旺 、 木樨 等 , 以增 加物种 的多 样性 , 进 进 行协作 , 促 进行 可行 性 的研 究 开发 , 如柠 条饲 料 林地结构合理化 、 善化。 完 加 工 、 条籽 油 的提炼 与利 用 、 业 生产 下脚料 柠 林 ( ) 田林 网更新换代 二 条
斤 ,年 产 干 果 20万 公 斤 ,年 产 值 2 8 元 ; 4 80万 苹
果等小 杂果 1 亩 , 万 亩产鲜 果 10 40公 斤 , 年产果
( ) 一 低产林 改造 开 发 区低产林主要 指灌  ̄J 围柠条林 。建议 ' t -
【 收稿 日 20 — — 1 期】 9 9 2 0 [ 简介】 慧 (92 , , 夏 人 , 作者 杨 17 -)女 宁 宁夏 红 寺堡 开发 区林 业局 林 业 工程 师 , 究 方 向 : 济林 造 林 研 经


红 寺 堡 开 发 区 资 源 现 状
1 0 公 斤 ,年 产 值 2 0 4 0万 80万 元 。 潜在 林 产 品 有 ,
乔木林 42 万 亩 ,每亩产薪材 1 . 9 . ,年产薪材 2方 52万方 ,可解 决村 民 1%的薪炭用 材 ;灌木林 . 2 开发 区 土地 总 面 积 为 19 . 方 公 里 。 地 9 . 亩 , 亩 产 枝 干 08方 , 产 枝 干 6 991平 土 04万 每 . 年 4万 方 ,

关于宁夏生态移民问题的初步探讨

关于宁夏生态移民问题的初步探讨

宁 夏 实 施 生 态 移 民 工程 的 对 象 . 数 民 族 人 口将 占 5 %以 上 , 仅 少 0 不
体 现 了党 和 政 府 对 少 数 民 族 的 关 怀 和 社 会 主 义 大 家 庭 的 温 暖 , 必 将 促 也 进安置群众 与当地农民相互往来 和交流 , 共同发展生产 、 在 勤劳 致 富 中 , 不 断 融 洽 和 增 进 现 各 这 实 民族共同繁荣 , 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维
指 导 意 义。 关 键词 :生 态 移 民 ;脱 贫致 富 ;开 发 模 式
中罔分类号 : 9 2 C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0 9 8 3 (0 0)4 0 1 - 2 10 — 6 1 2 1 0 — 0 0 0
周 边 地 区的 生 态 环 境 。
( ) 态移 民是 增 进 民族 团结 . 进 民族 经 济 文 化 发 展 的 重要 手段 五 生 促

宁夏
银川
700 5 0 1)
要 :本 文 着 重从 宁夏 实施 “ 吊庄 移 民 ” “ 程 移 民 ” 得 的 经 验 和 存 在 的 问题 着 手 , 合 目前 宁夏 正在 实 施 的 生 态移 民工 程 . 如 何 进 一 步加 、工 取 结 对
强 生 态移 民 工作 从 工 作 方 向 、 作 中把 握 的 原 则 、 决 的 s . 突 出 问 题 、 作 的 措 施 和 建 议 等 方 面提 出 了一 些 见 解 , 求得 在 实 践 工 作 中起 到 一 定 的 工 解 Li  ̄ 工 以
的 地 区 , 过 对 迁 入地 环 境 改 造 、 展 产 业 , 步 使 搬 迁 移 民 脱 贫 致 富 。 通 发 逐
宁夏南部山区水 、 矿产 、 林 等 自然 资源 十分 贫 乏 , 民 除拥 有贫 脊 的 土 森 农 地资源外. 几乎 无别 的 资 源 。 宁 夏计 划 用 1 时 间 , 置 移 民 1 0年 安 O万 人 ,

宁夏生态移民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宁夏生态移民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期 内脱贫致富 比较 困难 ,移 民对技 能培训和 技术指 导 在原住地近 三成 的家庭收入来源 。但 目前 移 民区户均
4平方 米 , 而且庭 院空 置面积 较小 , 建 圈舍 的需要很 迫切 。 在对移 民访问 调查时 , 当问到 急需要政 住房 只有 5
府 帮助解决 的问题时 , 第一位是 信贷支持服 务 , 第二 位 极为有 限 , 也 没有地方堆放饲草料 , 发展养 殖业受到 限
上 文化程度 的只 占 1 0 . 1 %。可 以看 出移 民劳动 力 的受 耕地少且地力较差 。 土地是农 民赖 以生存 的基础 , 调查
4 3 . 2 %的被访者认为耕地太少 是影响他们增收 的 教育 程度 明显低 于全 区农村平 均水平 。由于移 民文 化 显示 ,
单 纯依 靠有限 的耕地 , 无法 达到脱贫致 富的 程度 较低 , 导致 劳动技能普遍 较低 , 接受新 知识和新 技 重要 因素 ,
( 二) 发挥移 民从事 养殖业 的传统优 势 , 大力推 进
( 四) 拓宽移 民产业路 径 , 多元化促进移 民增收 。 充
移 民分散舍饲 圈棚养 殖。被 调查 的移 民 中 6 7 . 6 %的受 分利用生态移 民带来 的丰富劳动力和 良好 的基 础设施
术 的能力不足 , 发展 经济意识较差 , 商 品观念 淡薄 。由 目的 。 由于安置移 民的土地大 部分为新 开垦 的荒地 , 有 于 目前给移 民提供 的技能培训 时间太短 、 层次较 低 , 移 限 的耕 地地力 脊薄 , 需 要一定 时 间的熟化 、 改造 过程 ,
民掌 握技术有 限 ,移 民的技能没有 跟上产业 发展 的步 因此 , 必须加 大投入 , 加快土地改 良和农 田水利设施建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

扶贫攻坚背景下试析宁夏生态移民社会治理特征及问题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宁夏生态移民成为一种重要的脱贫措施。

宁夏作为我国贫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干旱缺水、荒漠化、资源匮乏等多重因素的困扰,地理环境恶劣,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改善宁夏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宁夏政府积极推动生态移民工作,将贫困地区的居民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以实现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贫困户的脱贫增收。

宁夏生态移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移民是一种综合治理策略。

宁夏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土地荒漠化,还涉及到水资源不足、植被退化、气候干旱等多方面因素。

生态移民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包括搞好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开展植被恢复等措施,以实现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

生态移民是一种集中安置方式。

为了提高生态移民的效果和效率,宁夏政府采取了集中安置的方式,将贫困地区的居民集中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

这样可以集中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贫困户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加快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和脱贫增收的目标。

在宁夏生态移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生态移民涉及人口迁移和社会转型问题。

由于生态移民需要将大量人口从贫困地区迁移到其他地区,可能导致贫困地区的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一系列社会转型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困扰。

生态移民涉及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生态移民需要在新的安置地提供足够的土地资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保证移民群体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生态环境脆弱,很难保证移民地的土地和生态资源的充足,这可能导致新的生态问题的产生。

生态移民涉及社会治理和权益保障问题。

生态移民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进行协调和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移民群体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和监督,以确保生态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

宁夏生态移民情况调研报告

宁夏生态移民情况调研报告

青铜 峡市依托黄河金 岸建 设 、酿酒葡 萄种植和工 区工程建设 和配套设施满意度 较高 ,通过移 民后 一段
业 园区发展 , 大力发展 酿酒 葡萄产业 , 在 同兴村 及甘城 时期 的生活 , 切 身感 受到 了搬迁带来 的好处和利 益 , 移
子建设 葡萄种植基地安 排当地移 民打工就业 ;在三个 民的 1 3 常生活便利 , 每天可 以吃到新 鲜 肉菜 , 适 龄儿童 移 民安置 区分 别建设 了奶 牛养殖 园区 ,同兴村 养殖 园 上学距离远 、 行路难 的问题 得到彻底 改善 , 医疗卫生 等 区奶牛 已委托上 陵集 团托管 经营 。 公共设施 完善。移 民搬迁后 , 信息来源广 、 渠道宽 , 外出
( 二) 产业发展各具特 色
通过调研 了解到 , 目前生态 移民土地集 中安 置 , 原
亩设 施农 民政 策提供可靠 的依据 ,自治 区统计局 近期组织人员 则上人均安排一 亩水浇地 ,支 持户均发展 l 有条件 的县 ( 市、 区) 支持户 均发展 1 亩设施农 田或 对 同心县 、 红寺堡 区 、 灵武 市 、 金凤 区 、 兴庆 区 、 贺兰 县 、 业, 青铜 峡市等 7个县 ( 市、 区) 的8 个移 民村 进行 了调研 , 1 座高效养殖 圈棚 。青壮年劳动力有外 出务工的 , 也有
( 区) 9 1 个 乡镇 6 8 4 个行政村 1 6 5 5 个 自然村 , 其 中县 内
同心县 实行 人均 1 — 2亩水浇地政策 ,在移 民户 院
安置 3 5 %, 县外 安置 6 5 %; 规划建设 安置 区 2 7 4个 , 其 中建有养殖 圈棚 , 鼓励农 民养殖育肥牛 。
中: 生态移 民安置区 2 3 4 个 。截提供户均两亩温棚 , 完成二代 日光温棚 5 7 0

宁夏生态移民安置管理机制探索

宁夏生态移民安置管理机制探索

宁夏生态移民安置管理机制探索摘要:文章通过调研宁夏生态移民,分析了移民点现状。

发现移民点安置中有缺乏资金,不科学规划等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在生态移民安置中的科学化管理、新型社区建设的可行性。

关键词:生态移民;科学规划;科学管理;新型社区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61-02宁夏的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海源,同心,盐池,红寺堡等9个国家扶贫重点线,以及沙波头区和中宁县的部份山区,土地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人口的65%;人口256.3万人,占全区人口的41%,其中回族人口133万,占全区回族人口的59.1%。

这一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素有“苦瘠甲天下”之说。

该地区的贫困落后集中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贫困程度深。

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目前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2%,财政自给率仅为6.5%,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5%,仍有贫困人口100余万人。

二是生存条件极差。

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偏远,信息闭塞,干旱少雨,生态失衡,群众居住分散,公共服务成本高,农民生活付完中,还有35万人生活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三是发展难度极大。

该地区资源匮乏,农业效益低而不稳,群众外出务工不便,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一、宁夏生态移民点现状通过调研,把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沙坡头9个县(区)91个乡镇,宁夏政府按照“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的思路,采取开发土地集中安置、适度集中就近安置、因地制宜插花安置、劳务移民务工安置、特殊人群敬老院安置的方式,搬迁定居到打工近、上学近、就医近、吃水近的近水、沿路、靠城区域。

政府为每户配备1座种养设施、1个就业岗位、6分庭院经济,人均5分特色产业的“1165”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青铜峡市制定了人均1亩水浇地,户均1套房、1头奶牛、1个就业岗位、1次职业培训的“5个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红寺堡区依托弘德慈善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了户均1座养殖暖棚、2亩设施农业、企业流转经营3亩土地、1个就业岗位的“123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金凤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1座设施温棚、1个就业岗位的“3个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惠农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1亩地、1个就业岗位,稳定居住两年以后配送1头托管奶牛。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宁夏生态移民工程一方面有利于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另一方面通过异地开发,有利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移民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在移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文化冲突等问题。

本文试图研究在移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激发生态移民的文化自主性、完善生态移民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移民理念,保证宁夏地区和谐稳定的发展。

标签:生态移民;社区文化;文化冲突对于“生态移民”(eco-migration)的概念,由于国外、国内移民的方式不尽相同,因而学术界尚没有公认的定义。

但各学者曾从目的层面、原因层面等多维视角对这一概念进行阐释,虽然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落脚点不同,但其核心内涵是共通的,即生态移民是指由于生态脆弱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将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地区的人口。

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一方面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异地开发,进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宁夏实现生态移民工程的奋斗目标。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宁夏地区成功地将数十万贫困人口从南部山区移出,这一工程使得移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其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也得以改善。

但生态移民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其带来的成效在短时间内很难确切的衡量,在移民期间或在迁入地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要使移民融入新的社区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通过移民社区文化建设来进行调节。

一、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进行,移民原有的社区将出现转型、解体,而作为移民迁入地的新社区内会出现重组、组合等现象。

因而将产生移民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认同问题,如果移民间相互认同度高,社区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移民融入新社区的过程也是其在迁入地再社会化的过程,英国社会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研究认为:“由于个人必须通过社会化过程来获得与其社会生活地位相适应的习惯和智力特征,才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如果愿意,我们可以称此为文化适应。

宁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宁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占 专 Z l  ̄ l U 题 A N 研 T ] 究 Y A N i
饭至少没 问题 。但是移 民后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需
要花钱 , 如果没有 收入来源或者 收入减少 , 生活就成 了
每 年看病要花 很多钱 , 他 们很担心今 后 的生活 。家庭
稳定 性 问题 。年轻移 民搬 迁 ̄ ] 1 J l I 区后 , 在城市 打工过 程中, 一些青年人人生观 、 价值观也发生 了改变 。儿媳 因为嫌弃家里贫穷 , 抛弃幼儿离家 出走 , 对孩子对移 民 家庭带来极 大的伤 害。移 民心理 和观念 问题 。刚搬迁
银 行的贷款条件 中首先要求借款人必须有营业执照和
实体店 , 同时要有人做担保 , 还要有一定的抵 押物。但
由于移 民短期 内流动性较大 , 偿还能力较弱 , 用于抵押
决好移 民群众 在生产 和生活 中遇到的实 际困难 问题 ,
为移 民提供后续支持 , 帮助他们度过移民初期的困难 。
( 二) 要 加 强 技 能培 训 , 确 保 移 民稳 定 就 业 。一 要
生态移 民相关政策措施 。生态移 民工程要实实在 在地
区农业 的生产投入 费用远高 于原 居住地 的旱作农业 ,
加 上投入 初期 产出率低 、 见效 慢等原因 , 移民群众无 力 发展生产 , 造成新 的贫 困。
( 三) 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 落实难。当前大多数
改善移 民的生 活条件 , 为他们 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 解
从事农业生产 , 不愿意受企 业管理约束 , 导致 相当一部
分企业不愿 意招用 生态移 民。 五、 政策建议及措施
( 一) 统筹规 划 , 抓 好各 项政策 落实。一是要 统筹 安排 , 做好发展规 划 。生态移 民工程不 是孤立 的社会

生态移民建设中社区规划的思考

生态移民建设中社区规划的思考

生态移民建设中社区规划的思考摘要:生态移民工程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红寺堡区鲁家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为例,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生态导向发展理念,为西部生态移民工程新农村建设的社区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移民;生态导向发展;社区规划abstract: the ecological resettlement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o build a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o the hongsibao district lujiayao ecological migrants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eco-oriented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nd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ttlement project in the western ecological community planning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key words: ecological migrants; eco-oriented development; community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生态移民工程中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生态移民是在当代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是指在生态系统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自然资源的枯竭,导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激化,迫于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同时在区位差异引力和经济发展需求动力共同作用下,所发生的各种方式的人口迁移。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宁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专题之十一:宁夏生态移民搬迁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宁夏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宁夏南部山区包括固原市的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原州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县共8个国定贫困县,涉及162个乡个乡((镇)、1637个行政村,总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58.8%58.8%。

2003年总人口238.4 238.4 万人,其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19.4万人,分别占自治区总人口和回族人口的42%和60%60%。

经过二十年的扶贫开发,经过二十年的扶贫开发,19991999年南部山区已整体基本解决了温饱。

决了温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贫困标准统计,到2003年底,宁南山区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6.7万人,低收入人口71.3万人,合计98万人。

这些人口又大多生活在六盘山阴湿地区、这些人口又大多生活在六盘山阴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沟壑区和中部干旱风沙区。

这里生存条件严酷,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远远超出了资源的承载能力,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第一产业,本身不具备优势的种植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长期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贫困,形成了以落后形成了以落后的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过垦、过牧、过樵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以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活不了一方人。

2001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区之一,工程项目区之一,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为我们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

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条件,入地的生产条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可以缓解迁出还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公共服务供需状况调查

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公共服务供需状况调查

9 0 %以上 ; 建成 中小学 校和幼儿 园 1 0 0多所 , 高 中教 育 、 义务教 育 和学前 教育环 境正 在大 幅改善 。建 成 了人 民医
院、 妇幼保健计划 生育服务 中心 、 骨科 医院等一 批医疗 设施 , 移 民群众看 病问题 得到基本 解决 。同时 , 建 成 了博 物 馆、 影剧 院 、 健身馆 、 农 家书屋 、 文化 大 院等一批 公共设 施 , 丰 富 了移 民群 众 的文化 生活 。规 划建设 了一批 宗教 场
中, 移 民群众对公 共服务需求 的快速增长 与供 给短缺之 间的矛盾 , 已成 为生态 移 民在迁人 区发展 中 出现 的突 出问
题 。移 民“ 搬得 出” 已取得 了一定成效 , 但如何让移 民“ 稳得住 ” “ 能致 富”, 这 是考验生 态移 民工程 成败 的关键 , 也 是关注和解决生态移 民民生问题需要努力 的方 向, 必须引起各方重视并切 实解 决。红寺堡作 为宁夏 最大 的易 地生 态 移民集 中安置 区 , 研究这一地 区的生态 移民公共服务供需 问题具有 突出的代 表性 和典型性。
府 。公 共 服 务 需 求 由少 到 多 、 由硬件到软件 、 由低级到高级 , 供 给亦然 , 须摸清情况 、 找 出规 律 。
1 . 供给方面 。宁夏红寺堡 自2 0世纪末开发建设和 陆续 安置移民以来 , 公共基础 设施和公 共服务从无 到有 , 经 历 了从 薄弱落后到不 断加 强的可喜发展 , 特别 是 红寺堡 正式 成为 吴忠 市辖 区 以来 , 发 展尤 为迅速 。 在 城 乡基础 设 施、 社会保障 、 公共文化服务等方 面取得了很大的成 绩 , 极大提 升 了移 民群众 的生产 生活 条件 。据初 步统计 , 近年 来 红寺堡区约每年建成保 障性 住房 3 0 0套 、 棚户 区改造 安置房 4 0 0套 、 改造农 村 电网 2 0千米 , 改造农村 危房 1 0 0 0

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迁入地社会治理研究

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迁入地社会治理研究

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迁入地社会治理研究宁夏红寺堡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当地开发建设十多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来自南部山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变成现实。

然而,由于当地群众几乎全部是移民搬迁而来,在思想认识、宗教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较大,存在着不少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现阶段红寺堡正处于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时期,只有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双管齐下,才能保证该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与生态移民和社会治理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人口迁移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立足于红寺堡生态移民迁入地社会治理的实际,对该地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生态移民工程的相关做法,提出了完善该地社会治理的对策。

具体而言,红寺堡生态移民迁入地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治理理念转变问题、社会结构调整问题、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和治理行为规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治理意识淡薄、社会结构改革滞后、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和社会法治化水平有限,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应当加大干部教育力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移民心理,大力调整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阶层结构三个问题较为突出的社会结构子结构,优化公共服务的队伍、体系和配置,完善社会治理的制度、法规和机制。

生态移民迁入地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迁入地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红寺堡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当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摆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全力做好社会治理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
康社会。

红寺堡生态移民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红寺堡生态移民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引言红寺堡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由2镇3乡65个行政村8个城镇社区组成,村民大多是由西海固搬迁而来,“西海固”曾被评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红寺堡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移民社区,当地农民不仅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要适应新的产业发展,这是一个漫长且需要付诸努力的过程。

虽然现在的红寺堡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经济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还有一段十分漫长的路。

还存在创新动力不足、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绿色发展体系有待建立健全、产业品牌不具竞争力、水资源紧缺、民生问题凸显等问题。

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红寺堡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以提高社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在现在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结合政治、生态、社会等其他领域综合考量、协调发展。

基于新发展理念,对高质量发展具体提出五个方面,分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

通过对比红寺堡近四年来的纵向相关指标,运用熵权法测算各年水平测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助力红寺堡实现健康绿色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回顾(一)关于红寺堡经济及产业状况毛瑞昕(2021)指出,在2020年3月,红寺堡经历了多年的努力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红寺堡大力开发旅游资源,鼓励农民发展民宿,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民宿旅游基地。

任志军(2019)认为,红寺堡坚持并践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一直在加强经济型林带建设,使红寺堡不仅可以在拥有一道亮丽的景观路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支撑经济发展的保障。

加快红寺堡葡萄产业的产业链整合与发展,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实现红寺堡葡萄产业的“紫色梦想”。

(二)基于新发展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孙红湘和张静(2018)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经济新常态。

宁夏生态移民中适宜绿色技术应用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中适宜绿色技术应用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中适宜绿色技术应用研究生态移民工程是在我国进行西部经济开发的大环境下,实行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在通过生态移民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生存问题和脱贫致富问题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缩短城乡差距。

我国宁夏地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同时分布着广裹的荒漠,海洋(季风)性弱。

显著表现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夏季和白昼太阳辐射强烈,夜间天空长波辐射大;空气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稀薄,风疾沙多。

宁夏地区的传统民居营建方式有其独特的地域性传统和朴素的生态理念,在现代化新民居设计建设中借鉴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宜地域条件、历史传承的新时代乡村住宅建设。

传统民居型制受人文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立面造型、装饰装演等外在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尺度体量、空间比例、结构构造、材料质地等内在方面。

本文在尊重人文社科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重点针对宁夏地区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探索乡土建筑营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文选择银川红寺堡开发区生态移民工程,进行宁夏地区农村住宅适宜性绿色技术的探索研究。

首先对西北荒漠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做了概括,分析各因素对民居型制生成的影响。

其次选择银川地区典型案例,对传统的建筑技艺进行分析,提炼出传统的建筑气候设计策略;然后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将笼统的建筑气候设计策略明确细化,提出具体的、适宜的、分步骤实现的民居设计策略和发展模式。

再次通过生态移民村的建设实践,从改进热工性能和提高人体舒适的目标出发,提出适宜乡村住宅墙体、屋顶、门窗和地面等围护结构的改进方案。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建筑外围护结构尽量采用当地生产的保温材料,门窗及热桥部位必须保温,增加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效率,综合应用地域性生物质能提供民居所需能源。

在对农村民居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应用生态设计原理,将以生态庭院为基本单位的人为生态系统同自然生态系统融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为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美好的栖息之地。

宁夏红寺堡生态区移民效果调查分析

宁夏红寺堡生态区移民效果调查分析

宁夏红寺堡生态区移民效果调查分析
黄玉玲;田萧寒;孙静;金花
【期刊名称】《科技广场》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为改善生态落后地区群众的生存条件,解决温饱问题,同时缓解人口对
环境资源的压力,尽快恢复已经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红寺堡开发区采取政府主导型生态移民,成为宁夏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取得一手数据,对红寺堡地区生态移民之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调研分析,旨在发现宁夏生态移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3页(P182-184)
【作者】黄玉玲;田萧寒;孙静;金花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2.4
【相关文献】
1.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开发效果探析 [J], 韩秀丽;高桂英
2.生态移民区移民语言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以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语言调查为例 [J], 周永军
3.生态移民,如何增收?来自宁夏红寺堡移民安置区的一线调研 [J], 张正
4.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回族移民语言态度调查 [J], 周永军
5.宁夏当代移民研究的全新力作《红寺堡移民史》 [J], 魏淑霞(文/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红寺堡项目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农业发展

浅谈红寺堡项目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农业发展

浅谈红寺堡项目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农业发展 2004年第6期·53·浅谈红寺堡项目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农业发展张 薇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宁夏银川 750001)摘 要:从宁夏扶贫扬黄工程红寺堡项目灌区开发、移民搬迁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密切关联,提出了建立大农业生态体系及立体开发模式,并阐述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开发 移民 生态 宁夏扶贫扬黄工程红寺堡项目宁夏扶贫扬黄工程红寺堡项目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南为黄土高原,西北部为腾格里沙漠,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

该地区荒漠面积大,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风沙、霜冻等灾害频繁,但其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连片,地形平坦,人口稀少,引用黄河水扬程较低,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32万亩,通过水利、供电、通讯、农业、移民等工程,从黄河取、扬水25m 3/s,开发净耕地75万亩,安置宁夏南部山区贫困移民40万人。

新建14个乡,123个中心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

项目自1998年实施以来的实践证明,其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是,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必须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利用;二是,要使项目区的半荒漠化生态环境经过改造,向绿洲型生态环境转变,必须要达到新建立的移民区人口、资源、环境向良性循环。

1 项目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红寺堡项目区气候极端干旱,沙漠化占主导地位。

年平均降水量258mm,年平均蒸发量2300mm,为年平均降水量9倍。

3~5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17%,而蒸发量占全年的35%,春旱十分突出。

年平均相对空气湿度为50.8%,多年平均气温8.4℃,最低气温-27. 1℃,最高气温37.9℃,气温日差14℃,全年日照时数3036天,无霜期166天。

项目区全年多风,平均风速3.3m/s,春季大风天数占全年大风的60%,一般为30天左右,而且往往有沙尘暴,使土地沙化,干旱加剧。

政协关于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签发版)

政协关于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签发版)

红政协发[2011]3号关于呈报《关于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的报告区委:现将《关于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呈上,请审阅。

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主题词:政协调研报告抄报: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吴忠市政协办公室。

抄送:红寺堡区委办、人大办、政府办,自治区政协项宗西主席,吴忠市政协丁兰玉主席、红寺堡区委仇旭辉书记、徐军区长,区委各常委,人大各副主任、政府各副区长、政协主席、副主席,政协各委(办)。

红寺堡区政协办公室 2010年6月7日印发共印36份关于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1999年1月,红寺堡作为国家重点移民扶贫开发区正式开发建设,主要搬迁西吉、海原、原州、泾源、彭阳、隆德、中宁、同心八县(区)就地脱贫无望的贫困户。

开发建设以来,历届工委、管委会及区委、区政府带领广大群众,按照“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使红寺堡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发水浇地51万亩,搬迁安臵8县贫困群众20.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57%,现已形成2乡2镇5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的规模。

红寺堡区开发建设12年来,全区上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真理,立足“工贸强区、草畜富区、生态绿区、环境活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大力发展“3211”产业战略,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红寺堡区在移民安臵、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职工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增长。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稳步实现了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和全面奔小康的三次历史性转变。

在红寺堡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也曝露出很多的遗留问题,并且越来越突出,对进一步发展所显现出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做好移民工作,并为下一步红寺堡发展和全宁夏做好移民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区政协组成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下基层走访、统计等形式,对移民工作遗留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经过调研,红寺堡区移民工作遗留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户籍问题1、部分移民户籍没有移交给红寺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农业大学学 报( 社 会 科学 版 ) 第1 3 卷( 第3 期) O 0 2 2 6 5
J. Shan xi Agr i c. Uni v .( So c i al Sc i e n c e Edi t i o n) N o .3 Vo 1 .1 3 201 4
服 务来 提 升 人 们 的 生 活 质 量 和 凝 聚 力 、认 同
感。 [ 1 党 的 十六届 四 中全 会 明确 提 出 了构 建 社 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的战 略任务 ,从而 使社 会建 设与 经 济 建设 、政 治建 设 、文化 建设 四位 一 体纳 入 中 国
宁 夏 红 寺 堡 生 态 移 民 社 区 建 设 问题 研 究
高 静 ,王 文 棣
(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7 0 )

要 : 以 宁 夏 红 寺 堡 开 发 区为 例 ,就 有 关 宁 夏 生 态 移 民 在 社 区建 设 过 程 中存 在 的诸 如 移 民社 区规 模 设 置 不 合 理 、组
Ab s t r a c t :Ta k i n g Ho n g s i p u Op e n Ec o n o mi c Z o n e i n Ni n g x i a a s a n e x a mp l e ,i t d i s c u s s e d e c o l o g i c a l mi g r a t i o n p r o b l e ms i n c o mm u n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Th e a u t h o r p u t f o r wa r d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s o l u t i o n s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o f c o mmu n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mm u n i t y s e r v i c e f a c i l i t i e s ,c o mmu n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u n d s a n d c o mmu n i t y t a l e n t s t e a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o p r o mo t e t h e c o n —
队伍 建设 几 个 途 径 入 手 , 以促 进 生 态 移 民社 区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 关 键 词 :宁 夏 ;生 态移 民 ;社 区建 设 中 图分 类 号 :S 一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6 X ( 2 0 1 4 )0 3 — 0 2 7 7 — 0 5
动 。社 区建 设 与 社 区规 划 、社 区 内 外 资 源 的 发 掘 、社 区力 量 的凝 聚等 相联 系 ,是社 区工 作和社
区发展 领域 的重 要 内容 。 l l 2 从 以农 业 为 主 要 产 业
体 。农 村社 区是 一 个 比 自然 村落 、社 队村 组体 制
更 具有 弹性 的 制度 平 台。它 围绕 如何 形成 新型 社
On Ec o mi g r a t i o n Co mmu ni t y Co ns t r u c t i o n o f Ho n g s i pu o f Ni ng x i a
GAO J i n g。 W ANG We n - di
( C o l l e g e o f Hu ma n i t y,Ga n s u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La n z h o u 7 3 0 0 7 0,Ch i n a )
织 建设 滞后 、服 务 设 施 不 配 套 、建 设 资金 不足 以及 社 区建 设 人 才 匮乏 等 问题 进 行 了初 步 的探 索 。 笔 者 认 为 ,建 设 方 面 获得 突破 性 的 成 果 ,必 须 从 社 区组 织 建设 、社 区服 务设 施 、社 区建 设 资 金 以及 社 区人 才


农 村 社 区及 社 区建 设 的涵 义
起 来 ,将农 村社 区建 设 摆在 突 出位置 。 社 区建 设 指 的是强 化社 区要 素 、发展 社 区组 织 、增 强社 区活力 、提 高社 区居 民生 活水 平 的活
农 村社 区是 相 对于传 统 行政 村和 现代 城市 社
区而言 的 ,是 指聚 居在 一定 地域 范 围 内的农村 居 民在农 业生 产 方式基 础上 所 组成 的社 会生 活共 同
的农村 角 度 讲 ,由 于 乡 镇 工 业 与 城 镇 的快 速 发
展 ,农 村生 产 、生 活 、保 障等社会 化 程度 的不 断 提 高 ,社 区建设 与社 区发展 也成 为现 代化 农村 的
重 要 内容 。 _ l 3
会 生活 共 同体 而构 建 ,注重 通过 整合 资源 、完 善
s t r u c t i on a nd d e ve l o pm e nt o f e c o l o gi c a l mi g r a t i o n c om m u ni t y . Ke y wo r d s: N i ngx i a; Ec o l o gi c a 1 mi g r a nt ; Com m u ni t y c o ns t r u c t i 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