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4. 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发展 学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夏朝、商朝、西周的建立以及这些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认识这些早期国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早期国家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早期国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早期国家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加深对早期国家发展过程的理解。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早期国家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重点突出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讨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总结出历史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早期国家的产生、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秦朝的统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对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性,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2.夏商西周时期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重要人物。
4.秦朝的统一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阅读史料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讨论问题法: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国家?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公共权力的建立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国家的形成过程、国家的基本特征以及早期国家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但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通过引导和启发,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2.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必然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如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出现等,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如夏朝、商朝的建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如公共权力的建立、私有财产的出现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案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要求:完成任务的同学尽量记忆基础知识,可组内检查,组长根据情况加分鼓励
2.阅读课本夏桀、商纣、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总结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相关史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成语“酒池肉林”,形容穷奢极欲,其典故就出于此。
班级组名使用时间年月日编号04审批人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
二、西周的分封制
阅读课本P21,观看微课《分封制》,完成下面任务
()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
5.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牧野大战的图片,图中倒戈投降的是谁的军队
()
A.夏桀B.商纣C.蚩尤D.周厉王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
6.内容中不属于西周开创的是()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家天下
A.①②③B.③④C.③④D.②④
7.右图的主题是()
A.社会紧密团结、和谐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
3.《史记》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日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4.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五、当堂练习
1.下列各项制度属于西周时期的是()
①世袭制②禅让制③等级制④分封制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的第4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的更迭,早期国家产生的相关史实,以及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分析地图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史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掌握早期国家产生的相关史实,认识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分析地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更迭,早期国家产生的相关史实,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多种形式,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图片、地图、视频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华文明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地图,了解夏商西周的地理位置,然后阅读教材,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还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学习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知识模块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自主阅读课本P18~21内容完成第1~3题。
1,夏,商,周的建立者都是谁?2.“公天下”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呢?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国家机构都包括哪些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1)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3)夏朝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灭亡原因:①夏桀实行暴政引起人民的怨恨失去民心导致夏朝被推翻;②商汤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实行仁政是位有才能的君主使得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知识模块二西周的分封制自主阅读课本P21~22内容完成第4题。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剥削的残酷性;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夏、商、周的更替的历史史实。
2.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提问: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一种民主政治制度叫什么?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禅让制;尧舜禹导入新课:到尧舜的时候,私有财产更是获得更大的发展。
这就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我国的奴隶社会历经了夏商周时期,今天我们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1.夏朝的建立和启继禹位(“禹传子,家天下”)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第一段内容,看完后和同学讨论一下:为什么说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学生:讨论。
师:首先我们必须先弄清四个概念:即“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和“家天下”。
“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由两点组成,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死了之后,他的位置一般由儿子来继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主题是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材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西周的兴衰,春秋战国的纷争等章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了解各个朝代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归纳能力。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理解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2.教学难点: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归纳。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自行了解和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习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_犬戎_族所灭。后来,__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的产生。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盘庚时迁都到
殷。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_血缘关系__远近和功劳_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 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分封制_”。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西周疆域广大,而当时通讯和交通手段极其落后,这必然使周王难以直接对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因此,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对全国的控制。
2.分封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编制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 ,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导学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字经(节选)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8.教师小结: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提示: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
2.教师提问:对比夏朝的灭亡,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提示:任用贤才、发展经济、关心人民。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七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解读:内容要点:“家天下”;夏、商、西周三代更替;西周分封制。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朝和周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基础知识】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疆域夏朝疆域图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的局面,建立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2、“家天下”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家天下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礼记.礼运篇》讲禹以前的社会是大同社会。
在那时,一切财产都是公共所有(天下为公),首领依其才能选举产生(选贤与能)。
讲到禹以后的社会时,指出国家财产成了一家私产(天下为家),私有制已成合法,父死子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大人世及以为礼),有了"禹传子,家天下"的制度。
到了西周时期,进一步提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口号,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君王一家的私产。
3、夏朝的社会状况二里头宫殿复原图(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二里头遗址,反映出夏朝的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区,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课,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涉及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理解国家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梳理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历史事件;理解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认识国家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明白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历史事件;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2.教学难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学生对于国家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理解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程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禅让制”向“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早期国家的产生。
2.用列表格的方式,概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概况(包括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亡国之君)。
3.了解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三、教学策略讲解法:通过对夏、商、周三个朝代兴亡更替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图示法:利用挂图,结合教科书的图画,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理解分封制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查找相关资料搜集图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学生准备:收集资料、预习背景知识、观看历史视频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我们所看到的《三字经》显示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那么夏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有哪些特点?在它后面建立起来的是哪两个朝代,我们从中能够学习到什么知识?这便是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讲授新课】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
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晚期,随着禹的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一)寻足迹:看国家产生师:阅读第4课的前两段内容,看完后同学们讨论一下,回答几个问题:(1)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什么是世袭制?(2)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3)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它们的规格和豪华程度差别很大,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来回答问题,让学生熟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世袭制与禅让制。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学案1(含答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案1(含答案)第第44课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2.夏.商.西周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3.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教材导言教材导言1.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一.夏.商和西周的王朝兴衰一.夏.商和西周的王朝兴衰时间建立者都城末代君主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阳城桀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汤亳殷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武王镐周幽王二.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二.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建立者是。
简述夏朝建立的意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启,标志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简述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
4.夏朝制定的历法被称为“”。
5.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主要在。
三.商汤灭夏三.商汤灭夏1.商部落最早位。
2.简述商汤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使商朝强大起来商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从而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强大起来。
3.简述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的原因。
主要受到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4.商王迁都到殷以后,商朝统治长期稳定。
5.简述商纣的暴政表现。
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四.武王伐纣四.武王伐纣1.公元前,在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
2.公元前,与民争利,引起。
3.公元前,西周被族所灭。
【教育资料】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导学案学习精品
3.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B】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D.黄帝、炎帝大战蚩尤
4.(2019湖北黄石中考)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D】
新课改的教师观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罢兵西......诸侯,班赐宗......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暑假放假时间2019小学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写出两个即可)
﹙四﹚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________形势,巩固________。
对象:周王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帝王的后代。
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于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统治和管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利。
实质:确立了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________。
以及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
教后反思: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二、合作探究展示﹙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时间:约______年;2.建立者:_______;
3.地位:我国的____________王朝。
4.意义: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_______的产生。
5.禹的儿子_______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最后一个夏王是______(暴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
4.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发展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熟练掌握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对比夏桀、商纣、周厉王的暴政,分析国家衰亡的原因;
3.通过朝代更替深刻感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小字、图表等,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一)自学指导
1.通读课文,勾划、记忆下列问题,并完成下列表格内容;将疑难问题标出并写在“我的疑惑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什么?了解夏朝的统治区域和国家机构及其实质。
3.知道商朝建立的背景?盘庚迁殷的原因和作用?武王伐纣的时间、主要战役、双方、结果?
4.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二)自学检测
1.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A.通过禅让制,各部落推举做首领
B.通过激烈的斗争战胜其它部落
C.凭借家庭特殊地位,自己继承父位
D.治水建功立业,收到人民爱戴。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三)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
材料一西周统治者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族贵族,建立起许多小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疆土”。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课本22页图)
1.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怎样的政治制度?其目的是什么?
2.如果你是当时一国的诸侯,周天子对你和你对周天子分别应尽怎样的责任?
3.西周统治者采取上述政治制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4.你认为后世统治者可以效仿这种制度么?为什么?
三、当堂训练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独立完成,认真纠错!
1.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
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暴动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 盘庚迁都
3.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4.他是一个终结者,也是一个开拓者,在他这里,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这里的他是() A.尧 B.舜 C.禹 D.启
5.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义务的是()
①交纳贡品②镇守疆土③派兵作战④服从命令
A.①③④
B.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四、自我反思请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