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时间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换算。

3. 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复习本册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板书设计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的重要提示和总结。

九、课后评价1.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总结收获》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总结收获》教案

总结收获。

(教材第113~115页)1.通过总复习,学生可以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

2.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提高计算能力,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重点: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

难点:计算能力提高,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复习吧。

【设计意图:看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尽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1.这学期有什么收获?师: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你这一学期有什么收获?整理出来,然后向全班汇报。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收获,并做好记录,进行整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师:对于万以内的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1:我知道数位,会制作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生2:我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无论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生3:在读数的时候,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生4:我知道数位表示的意义,也就知道了每个数的组成,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千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千,万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万……生5:我知道在生活中不仅有准确数,很多情况下还存在近似数。

生6:我知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看成几个百或几个千加减几个百或几个千,这样当作一位数进行加减计算,就简单多了。

师:总结得不错,就这样继续归纳我们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继续努力。

·学习了除法,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平均分”就是每份的数量一样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生2: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十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2.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本单元重要概念和方法。

2.练习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2.练习使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巩固(30分钟)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和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 拓展(30分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分享。

4. 结束(10分钟)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作业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1.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理解程度。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3.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课题
图形与几何
内容
教材98页
课型
总复习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3、1m有多长?
你能用你手里的直尺拼出一米吗?(5把20厘米的尺子拼接出1米长的米尺)
4、测量时需要注意尺子的零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段,另一端是几,物体就长几厘米。
如果不是0刻度线,需要用大尺度减小尺度。
5、对长度的估计方法:
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比如铅笔的长度等等,还有就是在数学好玩中我们学的“身体上的秘密”,可以利用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去估算,比如老师的一拃长大约18cm。
3、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4、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5、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长度进行估计?
三、基础练习
1、98页第2题
2、103页第1-3题
四、本课小结
必做:复习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选做:测量家里床、沙发等物品的长度和高度。
师:本节课,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打开数学书目录,想一想哪些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
生: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和第六单元《测量》。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六单元《测量》。
生1:认识了厘米和米
生2:我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还会用字母来表示。
米的字母表示是m,厘米是cm
1、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拇指手指盖的长度约1cm,老师小拇指的纸盖长度约1cm(每个人都会存在不同,让孩子分别测量),注意是大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案 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案 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教材第109页1题及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第6题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梳理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多媒体课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1.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出示课件)55+20=75—55=25×8=200÷25=0÷50=100×0=师:你能说出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加法定义)师: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减法定义)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乘法定义)师:根据乘法的意义,说一说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师:什么叫做除法,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除法定义)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上面的题中可以看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四则运算中,你知道哪些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2.复习括号。

师:(出示课件)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1)你能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综合算式吗?①20×5=100②70-30=40③ 477-27=450150-100=5015×40=600450÷9=5050+25=7527+600=6274500÷50=90(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2)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十单元总复习本单元教材特点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以下几点: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复习除数使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成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正确熟练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单元课时分配: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位置与方向、统计(P112~113第1、5题,练习二十五第4、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方位,看懂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能看懂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的信息作出判断、预测等。

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等过程,感受正确表达相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看懂条形统计图,求平均数。

2、难点: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看条形统计图判断与预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出示第112页第一图(1)你看懂图上方向了吗?怎样判断的?(2)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在小清家的什么放向?(3)说一说商店在哪里?还可以怎样说?(4)小清从家里到健身园可以怎样走?(5)说一说小清上学的路线。

(6)从学校到饭店怎样走?2、出示第113页第5题统计图(1)这是一副什么图?(2)图上一格表示多少?我们以前学过第一格与其他数量不一样的,第一格是怎样表示的?(3)从图上你看懂了哪些信息?(4)你有什么感想?(5)结合学生谈感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年数学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数学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数学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數學教案設計
对不起,由于我的能力限制,我无法为您提供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的完整教案设计。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教案框架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全面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具体的教学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确定)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步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4. 实践操作: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5. 总结归纳:在结束时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以后的教学。

希望这个教案框架能够帮到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要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单元、酸和碱1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1复习教案

课题学科组九年级化学组主备人何宏涛执教人课题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案课型复习课时间2012.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5、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设想重点: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难点:对酸和碱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改一、酸碱指示剂●定义:常见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常见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 定义:特点:二换二● 反应发生的条件:双交换,价不变,生成水、气和沉淀。

第二节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二、常见的酸盐酸(氢氯酸) 硫酸 化学式HCl H 2SO 4形成 H 2+Cl 2HCl SO 2+H 2O=H 2SO 3, 2H 2SO 3+O 2=2H 2SO 4(酸雨形成的原理)状态无色液体、有酸味、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稀硫酸)无色液体特点 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②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③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用途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 人体胃液中有盐酸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 农药、火药、染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敞口放置的变化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注意事项 ②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

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十单元总复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对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对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内容进行复习,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分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等。

3.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的计量、质量的计量、时间的计量等。

4. 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等。

5.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数学知识。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完成各种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系统地复习所学知识。

3. 巩固: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和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评价。

2. 练习完成情况:教师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教师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 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   总复习

第十单元总复习课题: 20以内的数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5)我比18少1,我是几?(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总复习的第1、2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掌握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

2.复习认识10,认识10以内的数。

3.复习认识1元的价值。

4.复习认识时间的表述和顺序。

二、教学重点1.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10以内的数。

3.认识1元的价值。

4.会用时、分、秒来表述时间。

三、教学难点1.数字10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2.识别10以内的数。

3.理解1元的与1元以下的换算。

4.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数字10的图片、1元硬币、时钟模型。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纸币、钱币、时钟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数字10以内的加法。

–引导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如:3+5=8。

–练习计数棒相加,巩固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复习数字10以内的减法。

–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被减数和减数,如:7-2=5。

–练习计数棒相减,巩固10以内的减法运算。

第二课时1.复习识别10以内的数。

–准备数字卡片,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10以内的数。

–创设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识别和排序10以内的数字。

2.复习1元的价值认识。

–准备1元硬币和纸币,让学生认识1元的硬币和纸币。

–引导学生认识1元与1元以下的换算关系。

第三课时1.复习时、分、秒的顺序。

–准备时钟模型,让学生熟悉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2.综合复习。

–组织综合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10内的加减法、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表述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复习《10 总复习》的内容,重点巩固了数字10内的加减法运算、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述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教具和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一步,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案一、教学内容总结本单元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最后一单元,内容主要囊括了前面九个单元所学知识的总复习。

通过此次总复习,旨在让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性的回顾,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巩固并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2.复习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顺序。

3.复习数的读写。

4.复习矩阵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

5.复习简单的张图解读。

6.复习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7.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巩固与复习。

2.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读写。

3.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表阅读。

4.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

四、教学难点1.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的能力培养。

2.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五、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科书、教学课件、练习册等。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3.教学环境:教室整洁、教学氛围良好。

六、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通过书上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2.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和读写,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

3.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4.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识别、分类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的框架。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情境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估。

2.注意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

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氛围。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7-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7-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总复习》7-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巧,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总复习,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
的理解。

2.难点:综合运用各知识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课堂教具、板书内容、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学生带好学习用品,认真听讲。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长方
形、正方形等。

2.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精神。

4.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总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总复习部分的练习题。

2.针对自己学习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补充练习。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 人教新课标(PDF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 人教新课标(PDF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人教新课标(PDF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读写。

2. 量的计量:长度、质量、面积、体积、时间、货币等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加法和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十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4. 乘法:表内乘法,乘法口诀,乘法的应用。

5. 除法:表内除法,除法的应用。

6. 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图形的对称,图形的拼组。

7. 时间和空间: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计算,方向和位置,地图的识别和使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内容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梳理1.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PPT、教具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例题解析1.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目标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结并强化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通过综合练习和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1.数与计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综合运用
–算式的列式计算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分数
–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运算
–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分数的应用问题
3.几何
–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角的概念与分类
–角的测量与应用
教学重点
1.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2.熟练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

3.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测量角度。

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知识点
1.让学生快速回顾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并简要总结各个知识点。

第二步:练习题
1.分发综合练习册,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数与计算、分数、几何等方面的习题。

第三步:讲解与解析
1.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第四步:拓展思维
1.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
思维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
1.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
•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反馈,指导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定期进行学习情况调研,根据学生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发现问题。

以上为《总复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数
学学习的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教学难点:1. 数的读写方法。

2.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组成。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二、探究1. 老师出示一些等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性质。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老师出示一些四则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计算方法。

4.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三、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讲解和评析。

四、总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延伸:1.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理解了等式的性质和运用,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和出错的部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共享资源1、让学生说说三位数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到的三位数有哪些?2、汇集资源:估计学生会说到:人数、钱数、重量、长度……二、提出问题,编计算题让学生根据“人数、代数、重量、长度”等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答的问题。

三、系统整理1、加、减法分别抽1题,(连续进位,连续退位)进行计算(估算)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①计算法则②易错地方③验算四、组织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全部题目五、小医生治病(根据本班学生平时易错的地方)第二课时: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过程:一、重建知识结构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整理: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②怎样整理?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2、感受大小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理解。

2.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复习除法的相关知识。

3.复习对称性和平行线的相关概念。

三、教学难点1.解决复杂的整数计算问题。

2.理解并应用对称线和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内容1.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规律。

•练习整数的加减法计算题。

2. 除法的相关知识•复习除法的定义及步骤。

•解决带余数的除法运算问题。

3. 对称性和平行线的性质•复习对称线的概念及性质。

•复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教学过程1.复习总结本单元重点知识点。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辅助解答疑问。

3.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方式1.演示教学结合练习。

2.学生独立练习和小组合作讨论。

3.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教案内容,通过复习总结,不仅可以回顾所学知识,也可以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愿每位学生在复习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十单元 总复习(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十单元 总复习(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13~119页●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混合运算,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有余数的除法,数学广角和统计。

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13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

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启发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

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部分:统计、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万以内数的认识、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克和千克及数学广角等。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

(板书:表内除法)●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课件)32÷481÷915÷524÷6 42÷7 40÷8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出示挂图:教材第116页的第1题。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总复习》的第四课时,是数学二下册第十单元的总复习内容。

通过
这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第十单元所学内容,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基础,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第十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复习第十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概率计算和统计图表的解读。

2.难点:概率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教材与练习册
3.小黑板与粉笔
4.讲台与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率计算(30分钟)
1.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练习相关概率计算题目。

二、复习统计图表解读(30分钟)
1.复习各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意义。

2.练习统计图表相关题目。

三、综合练习(30分钟)
1.针对第十单元的综合练习题目,包括概率计算和统计图表的综合应用。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重点难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巩固和复习第十单元的内容,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计算》教案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主题:计算课时:共4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高彩瑞/青屏溱水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教材分析本部分包括三个内容:1、一位数除三位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3、一位小数的加减。

主要复习计算规则,特色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本节知识是建立在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关乘法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3、学情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注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分析不同问题的相应解决方案,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思路。

学生己有了初步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的算法。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的道理。

目标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即相关解决问题。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即相关解决问题。

3、一位小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即相关解决问题。

评价任务任务1: 解决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相关问题任务2: 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问题任务3: 解决一位小数的加减的相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复习1、□÷□=25……7,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2、要使□38÷6的商是三位提问:本单元有些知识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以下知识结构图: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数,□里可以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3、要使632÷□的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4、要使□08÷3的商中间有0,□里可以填()。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或()位数。

6、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乘积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一位小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说出每个知识点的要点环节二分层复习完成以上各题1、22页18题18页例435页6题2、51页9题57页14、16题3、97页例499页6题准确地在练习本上解答习题。

环节三全课小结认真分析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知识点把握不太好,易出错?认识自己,分析自己《总复习——年月日》教案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主题:年月日课时:共4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高彩瑞/青屏溱水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2、教材分析《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3、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

目标1、知道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

知道大月、小月。

、2、通过观察年历知道平年和闰年的天数,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知道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

评价任务任务1: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书写规范。

任务2:根据算式和数字特点,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复习学生在数学笔记上归纳简便运算知识结构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经过时间提问:本单元有些知识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以下知识结构图: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经过时间会自己归纳知识结构,准确说出年、月、日"的基础知识。

环节二分层复习做老师布置的各题。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有()个大月,()个小月;每个大月有()天,每个小月有()天。

一年中大月的月份是();小月的月份是()。

2、平年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2月有()天,全年有()天。

3、一天有()小时,每小时有()分,每分有()秒。

4、在下面的表内填上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的空缺时刻。

5:05 13:25早晨5:05 中午5、电影在14:30开始播放,经过1小时4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小浩晚上9点半睡觉,第二天6:00起床,小浩的睡眠时间有()小时()分。

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年10月1日成立了()周年。

7、小红是1996年2月29日出生的,到2012年2月29日她()岁了,她一共过了()次生日。

准确地在练习本上解答习题。

环节三全课小结认真分析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知识点把握不太好,易出错?认识自己,分析自己《总复习——面积》教案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主题:面积课时:共4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高彩瑞/青屏溱水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²,分米²,米²,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教材分析根据课前我对教材的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

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目标。

目标1、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单位。

2、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会度量物体的面积。

3、探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4、能拼摆图形,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评价任务任务1: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会度量物体的面积。

任务2:知道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复习老师提示知识结构,学生说出每一节知识要点。

面积单位面积计算方法图形的面积计算提问:本单元有些知识内容。

面积单位面积计算方法图形的面积计算熟练说出每一节知识要点。

1、一张长方形的纸,长20厘米,宽15厘米。

如果从这张纸环节二分层复习完成以上各题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

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35米、宽20米,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

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的长度是。

3、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鱼池。

它的周长是36米,面积是。

4、一幅长方形的宣传画长20米、宽3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合平方分米。

5、小军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

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块。

6、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24厘米,宽都是12厘米。

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面积是;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在练习本上独立、准确地完成练习。

环节三全课小结认真分析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知识点把握不太好,易出错?认识自己,分析自己《总复习——位置与方向、复式统计表、搭配》教案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主题:位置与方向、复式统计表、搭配课时:共4课时/第4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高彩瑞/青屏溱水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2)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复式统计图。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复式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由学生已掌握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这样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通过单式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试统计表的必要性,及优点。

能根据复式统计表的数据会提出并解答的简单问题,会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评价任务任务1: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的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复习回答:根据生活中的事物判断东、南、西、北说一说地图上的方向复式统计图,了解其特提问有些知识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