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辛亥革命每日一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3课辛亥革命必修1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3课辛亥革命必修1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北京文综·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
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材料表明这是药品广告,不是革命本身的宣传,尤其第二幅图是在1911年11月刊登的,此时武昌起义已经发生,故①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与题干中交代的时间不符,故②错误;第一则广告只是纯粹的贫血病的药品广告,第二则广告敏感地利用了时局变化,将药品的强身功效与共和的强国功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扩大产品营销,故③正确;商人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将产品与社会政治形势联系在一起,从侧面证明了这种形势的存在与发展,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2016·上海单科·24)“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
”这段文字写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考点】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解析】材料“覆民政而复帝制”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复辟帝制。
19世纪中期还处在清王朝统治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期还处在清王朝统治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20世纪初期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最终失败,“民国乃得中兴”,故C项正确;20世纪中期与民国初年“国体初建”时间上不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C2015年题组1.(2015·浙江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考点】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影响【解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11 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效作业(十一) 辛亥革命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某某高三摸底)1907年,某某巡抚X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
X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某某仍难平民愤。
X忧惧成疾,辞官回籍。
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意识渐醒 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X曾扬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解析根据材料“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说明对于秋瑾事件,官府并没有按照法律去办事,体现出当时国人意识的逐渐觉醒,故A项正确;晚清政府并不重视民众的舆论,故B项错误;X曾扬按照革命罪名逮捕秋瑾,并不是徇私枉法,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民众的态度,并没有说明西方国家对待此事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9·某某高三模拟)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
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
这反映了( )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 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某某政治取得突破 D.专制色彩依然浓厚解析根据材料“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结合清末的背景,可以得知清末新政的改革仍保留较浓厚的专制色彩,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君主立宪并未建立,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只能请旨裁夺”可得知,某某政治在清末并未取得突破,故排除C项。
答案 D点睛资政院是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
清政府设立资政院,目的在于培养锻炼议员的能力,为成立两院制的正式国会奠定基础,是一个过渡性的立法机构。
3.(2019·某某高三模拟)武昌起义一开始就以中华民国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向各国领事发出照会,声明革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专练:第0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1.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解析】根据“咸丰元年(1851年)”不难判断出是“太平天国运动”,江苏、安徽两省是太平天国革命军与清军对垒的主要战场。
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自武汉沿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三月二十日占领南京,五月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
致使所到之地社会动乱、人口外流。
故选A项。
B、C、D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A2.文物是研究历史难得的珍贵资料,右图文物是安徽望江县发现的太平天国“春纳”“秋纳”执照。
从图中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A.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困难很大B.这是按人口和田亩数量征税的收据凭证C.政府分夏秋两季向农民征收农业税D.天王未应允“照旧交粮纳税”的奏请【答案】A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据图1、图2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划分“势力范围”B.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C.实行资本输出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从图中能够看出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与列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特权的区域多有重合,所以列强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的用意是维护既得利益,故B项准确。
【答案】B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答案】A5.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A.金田起义、天京变乱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C.永安建制、天京变乱D.定都天京、天京变乱【解析】从兴起到全盛期间的发展从时间上推断是永安建制;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七 辛亥革命Word版含解析
第2讲辛亥革命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
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中山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
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解析:C 1900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之后的清末新政,使致力于改革的士大夫们对清政府失去信心,转而支持革命,促成了孙中山形象的转变,C项正确;A、B、D三项为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
2.(2017·河南洛阳一模)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
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
这说明( )A.东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C.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髙解析:C 东京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推翻清政府的时机尚不成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可以看出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的革命威望,故D项错误。
3.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
在南京订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
”孙中山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是其( )A.没有体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B.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C.没有实现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没有贯彻五权分立的制宪理论解析:B 根据材料“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可知宪法部分程度上体现了孙中山的思想,A项错误;材料“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表明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规定了“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没有实现,是政府执行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分权思想,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3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课时作业(十三)一、选择题1.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提倡民族工业、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等措施,其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B.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D.缓和统治者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目的主要是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维护其自身统治,故选D项。
清末“新政”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A项错误;清末“新政”没有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清末“新政”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C项错误。
2.[2018·嘉兴期末]下表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报在第一时间以头条新闻形式发表的消息和评论。
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B.《盛京时报》立场反动,不可能真实报道武昌起义事实C.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D.各家报刊报道不尽相同,反映民国初期文化环境宽松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不是所有报刊,都从不同侧面谴责武昌起义,故A项错误;《盛京时报》虽立场反动,一定程度上也可体现武昌起义的部分事实,故B项错误;从表中可见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元旦,故D项错误。
3.[2018·长郡中学模拟]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
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
”这一规定()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看出符合革命派的诉求,不能算是北洋集团的胜利,不能全面地反映材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得出北洋集团的胜利,与革命派的诉求不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看出符合革命派的诉求,“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得出北洋集团的胜利,同时体现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湖北派的意愿,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辛亥革命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xx •陕西安康高三月考]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
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 D •《临时约法》颁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理解“变局”“创举”的含义,应指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大事。
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一次质变,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且仅是实现这一“变局”的过程而非结果。
2. [xx •广西钦州月考]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 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 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 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答案C解析十八星旗反映出狭隘的民族观,五色旗反映了一种各民族和谐发展的民族观。
故C项为正确答案。
3. [xx •太原检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誓言表明孙中山()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③不贪恋总统职位④追求民族振兴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C.①③④ D .①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①可从题干中的“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 体现;②无从体现,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才明确提出反帝;③④可由题干中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体现。
故C项正确。
4. [xx •高碑店段考]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A. 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 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 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D. 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 含解析 精品
课后限时集训(六)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9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南宁高三摸底)政治因素在中国服装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太平天国起义者曾把批判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清政府,要求“复中原古制”。
这说明太平天国()A.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B.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C.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D.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D[服饰、发辫“复中原古制”,不能反映政权性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结束,并未实现近代中国生活巨变,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倡导者希望创建人间天国,并非是改朝换代的工具,故C项错误;服饰发辫的变革是显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故D项正确。
]2.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中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
……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材料中的“乌托邦”是()【导学号:75740038】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B.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C.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B[太平天国不属于社会主义实践,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在产品分配上体现了绝对平均思想,不符合社会实际,所以是空想,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公平公正说法不准确,故D项错误。
]3.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
”这表明太平天国()A.主张均分产品B.达到军事全盛C.调整经济政策D.开始封王建制C[材料中没有体现均分产品的内容,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达到军事全盛是在西征、东征之后,而不是建都天京,故B项错误;从“照旧交粮纳税”可知,太平天国改变了产品均分的圣库制度,恢复原来的交粮纳税,故C项正确;D项内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3 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考点13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 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B. 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C. 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D. 为封建帝制被推翻感到安心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了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历史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种做法()A.引发了政体频繁变动和社会动荡 B.因权力分散而影响行政效率C.有效地防止专制和维护共和 D.因人设法而违背了法律精神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对局势失去控制与其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建帝制B.废除了封建制度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是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
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A. 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B.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 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D. 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6、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强化题:辛亥革命
(9)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
”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2、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3、宋教仁在1907年和1908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
”“文(孙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
”“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
”这段史料最能说明( )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B.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D.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4、某学者指出,在清朝末年“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5、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
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6、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 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辛亥革命知识能力训练试题卷附答案
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能力训练卷1、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2.辛亥革命后,帽子销量突增,“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
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社会习俗变迁B.生活水平提高 C.思想解放有限D.民众追赶潮流3.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
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C.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D.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4.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呈,参议院表决一致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对于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解错误的是A.与英国“光荣革命”的形式相同B.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C.充分暴露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法律5、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
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
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6.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即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1911年的辛亥革命,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7.举行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最好的举办地点应是:A.北京和天津B.武汉和南京C.上海和广州D.延安和遵义8.辛亥革命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辛亥革命(附答案)
辛亥革命一、1.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2. 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辛亥革命之后,中央政府是否合法有道,其判断的标准已转移到地方,即各省是否承认中央的最高主权权威。
这说明辛亥革命()A. 推动了地方自治的进程B. 宣扬了民主政治理念C. 加速了中央集权的衰落D. 推动了民权意识觉醒3. 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
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
”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 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B.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C. 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D. 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4.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
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
这次考试()A. 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B. 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C. 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D. 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了人才基础5.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表格可知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6. 有人曾对《东方杂志》1915-1921年开设的“法令”栏目公布的法规统计如下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最准确的是()A. 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B. 军阀统治出现政治认同危机C.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D. 参加一战降低了人民参政的兴趣7.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看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
”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B.倡导戊戌变法C.领导义和团运动D.领导辛亥革命2、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清朝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3、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
士绅的态度说明( )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D.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4、军权、财权、人事行政权等集中于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是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晚清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变大,使这一基本态势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清末新政时期5、清朝张德坚在评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时说:“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
”这说明太平天国的科考( )A.改变了传统科考的方式B.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C.注重对知识人才的选拔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6、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
这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7、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
高考历史一轮对点训练:10-2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1.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答案 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剪辫蓄发”“剪辫易服”实际上是反对清朝统治的体现,故选B项。
A、C两项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特点;D项不符合史实。
2.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
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等语。
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立宪时期D.中华民国初期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能力。
根据材料“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可知当时废除了科举、设立了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这是清朝预备立宪的重要表现,故正确选项为C。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没有设立“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可排除A、B两项;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说明当时仍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可排除D项。
3.如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答案 B解析材料显示民国初年山西某些地方官员出身科举,并且仍行清代官僚之礼仪,说明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扫清封建传统习俗,故B项符合题意。
1917年维新变法运动早已结束,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落后现象,并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故C项错误。
1917年国民革命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
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练非选择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系列练:非选择题(3)李仕才1、(2018·衡水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
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
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杨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
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观点二: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经济上,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第1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19. 辛亥革命基础练习1.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了条件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促使中华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3. 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按照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A.总统B.总理C.法院D.全体国民4. 下图是《清帝逊位诏书》,这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A.资本主义B.封建制度C.封建帝制D.帝国主义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统治腐朽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辛亥革命的影响D.封建制度的结束6.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胜利果实落人袁世凯手中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丧权卖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 昊玉章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一摘编自孙开秦《中国近代史》(1)材料- -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材料二中,孙中山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提升练习1.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07 辛亥革命 含解析
一、武昌起义1.背景(1)经济基础: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章炳麟等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4)组织基础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②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酝酿(1)武装起义: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2)广泛宣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3)有利条件: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
3.爆发(1)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武汉三镇。
(2)全国多省纷纷发表声明独立。
二、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结局(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1)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辛亥革命
(2017年海南卷)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
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
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一、对辛亥革命被称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解
1.辛亥革命由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
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把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到革命派一边。
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很高水平。
二、从不同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3.从整体史观看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联。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4.从文明史观看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
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5.从社会史观看
以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焕然一新。
三、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1.辛亥革命胜利说。
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2.辛亥革命失败说。
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
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
“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以上材料说明
A.孙中山可依法承担立宪下的皇权
B.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要性
C.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
D.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官员;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的章程,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
这一历程
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
B.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
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主要党派情况如下
这表明
A.各党派政治立场渐趋一致
B.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C.革命者放弃了反满思想
D.民国时期政治氛围宽松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从材料信息“只有实行……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现代民主……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可知辛亥革命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一个强权人物登台,这是由当时的历史形势所决定的,所以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要性,B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未体现材料主旨“强权统治”,排除。
3.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依据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从1912年1月至3月前后的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的主要党派均是同盟会会员与封建官僚、立宪派人士联合成立的,且具有反对同盟会的特点和争夺革命领导权的目的,表明辛亥革命时期革命阵营潜伏着危机,故选B。
辛亥革命时期各党派的代表的立场及政治目标有很大的不同,故A项错误;C、D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