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基础
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超Y理论相应的管理措施
❖ 管理者要有权变的观点 ❖ 管理方法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应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组
织形式 ❖ 应注重依据个体的差异性采取奖惩措施
四种人性假设与管理钱满足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人的观点 (参与管理理论) 以社会承认满足其 需要
本章思考题
❖ 1.阐述各种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及其相应的管理 措施,比较这些假设。
❖ 2.你认为哪种人性假设比较切合实际?为什么? 并举例说明。
❖ 3.博弈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阐述博弈论对管理 心理学的影响。
❖ 4.管理心理学有哪几种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分别 阐述这些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影响。
X理论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 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 ❖ 管理应该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无关,
工人应该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 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泰勒制”
❖ 泰勒制是一种工业管理方法,泰勒制可以使作 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泰 勒制也叫科学管理。
❖ 它是由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F.W.泰勒在传统 管理基础上首创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麦格雷戈等人提出,以“人本主义思潮”为背景 ❖ 麦格雷戈总结他人的观点后提出了与X理论相对立
的Y理论。 ❖ 该假设认为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表现出自己的才华,然后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Y理论的主要观点
❖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 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 限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责任,而且会追
❖ 列宁指出它“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 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 的科学成就”。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知觉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 行解释和组织,使之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结构。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 的感知,包括形状、大小、距
离、方向等。
时间知觉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时间特性 的感知,包括时间的先后顺序 、时间长短等。
运动知觉
是指个体对物体运动特性的感 知,包括速度、方向等。
他人知觉
他人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 知和理解,包括对他人的动机 、情感、意图等方面的认知。
他人知觉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和 团队协作产生影响,影响组织
的整体绩效和氛围。
他人知觉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沟通 方式和文化背景等。
他人知觉的管理需要关注人际 沟通、团队协作和文化差异等 方面,以提高组织的团队协作 和人际互动的效果。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知觉具有将客观事物整体属性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即使只 提供事物的部分信息,也能感知到事物的整体。
选择性
由于人的心理资源有限,在同时呈现多个刺激时,只能选 择其中一部分优先加工,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恒常性
当客观事物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时,由于人的经验和心理 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知觉印象会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 知觉的恒常性。
管理心理学第二 章知觉管理
目录
• 知觉概述 • 知觉的形成过程 • 知觉与管理 • 知觉偏差 • 知觉与管理决策
01
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 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各 种感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 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不仅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物 理特性,还取决于个体自身的 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
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基础理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产生发展和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心理学产生发展一、管理心理学的起源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大机器使用,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造成生产关系中劳资双方的矛盾。
大机器的采用,需要改善管理、降低成本。
要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要研究人,不能叫工人永远成为时钟、机器的从属品。
2、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心理学(1879)、社会学(1877)发展很快,并且在工业企业中开始应用。
1903年,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提出“心理技术学”概念,最早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业企业。
1912年,原籍德国、侨居美国的心理学家孟斯特伯格发表了著名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最早对“心理技术学”进行了具体研究。
在该书中,他研究了这样一些问题:①用心理学测验的方法,选拔合格工人;②疲劳与劳动合理性问题;③满足人的需要;④符合个人与企业双方利益等。
该书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开始把心理学理论实际应用于工业企业。
他的研究方向与方法同管理心理学是一致的,他的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3、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提出①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是美国女管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她发现,管理者如果不关心工人,就会造成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她力图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管理中去。
1914年她发表了一本《管理心理学》,阐述了上述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未能成为一门学科。
②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出版了一本《管理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使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称,6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组织行为学”的名称。
二、管理心理学的开创阶段前面提到孟斯特伯格所创立的“工业心理学”,开始把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工业企业,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
1、真正对“管理心理学”的创立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梅奥的“霍桑试验”。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2.传统管理理论
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这种理论的 特点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 而形成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 (1)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他的代表作 是《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他的贡献是 “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2)另一位是艾末生他对于传统经验管理 理论,所概括了管理十二原则,从这里已经 可以看到西方管理理论初具雏形的胚胎了。
四、“复杂人”假设(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 的) 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称为“应变理论”,有人把他称为“超y理论”。 1.主要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2)人的需要和动机在同一时间内结合成统一整体; (3)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部门会产生不同需要; (5)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的管理方法。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 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 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 会感到最大的满意。(典型代表是“马斯洛”)
2.麦格雷戈总结了马斯洛、阿吉里斯其他人的 观点提出了:“y理论”,
3.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都是勤奋的; (2)控制和惩罚不能实现组织目标; (3)人主动寻求责任; (4)有高度的想象力、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5)在现在工业条件下,一般人潜力只利用了一部 分。 4.y理论的管理措施 (1)管理重点的改变;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3)奖励方式改变; (4)管理制度的改变。
第三节 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的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提出的)
一、“经济人”假设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 (典型代表是“泰罗”),
管理心理学目录
管理心理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四节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学理论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三节人性假设理论第二篇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三章个性与管理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节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第三节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第四节自我知觉、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第一节价值观及其作用第二节态度及其作用第三节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第六章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第四节状态型激励理论第三篇群体心理与管理第七章群体概述第一节群体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群体的分类第三节群体的形成第四节群体的功能第八章群体动力第一节群体的规范与压力第二节群体凝聚力第三节群体的冲突第九章群体的沟通第一节沟通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沟通的种类第三节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第五节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第四篇组织心理与管理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行为第一节领导的一般概述第二节领导有效性理论及其运用第三节领导决策第十二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一节组织的概念第二节组织目标与结构第三节组织理论与设计第十三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组织文化建设第十四章组织中的绩效考核第一节绩效考核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绩效考核的心态分析第十五章组织变革和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克服第三节组织变革的过程、程序与方式第四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措施。
管理心理学第2章ppt
2.1.3 “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
所谓“自我实现人”假设,是指关于每个人都能在自 己行事的范围内做出决策自主工作,每个人都渴望发 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才能,具有实现自我价值 需要的一种假定说明。
代表人物:马斯洛,阿基里斯和麦格雷戈
2.1.3 “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
主要观点:(1)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要求工作是 人的本能;在适当条件下,人们是愿意工作的,因为 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就象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2 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
2.2.1 基于“经济人”人性假设的管理
(1)采用任务型管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 产率,完成生产任务,对于人的感情和士气的责任, 是次要的。
(2) 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动与服 从,主张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 对付工人的消极怠工行为。
(1) 管理重点的改变。“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 把注意的重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境上,重视环 境因素,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 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充分挖掘自己 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能够充分 地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从“自我实现人”的人 性假设出发,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既不是生产的指导者 ,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只是一个采访者。他 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 件,减少或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2.1.4 “复杂人”人性假设
评析: 先进性:在充分考虑到人性、工作性质、组织情境等
管理过程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后,而提出的一种权变和 发展的观点。沙因的“复杂人”假设无疑更符合人性 的实际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局限性:只强调人们之间的差异性,而在某种程度上 忽视了人们共性的方面,因而是片面的。此外,“复 杂人”人性假设不能从“人”所处的个体的生产关系 出发去认识人的需要,认识人的工作积极性,因而, 它只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现象,却无法认识“复杂 人性”的本质。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
根据自我实现人假设而制定的管理策略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 ①管理的重点:管理者要较多地考虑怎样才能使工作本身变得具有内在意义
和更高的挑战性。
• ②管理者的职能:管理者的主要职能应该是生产环境与条件的设计者与调节 者。
• ③奖励方式:强调内部奖励。 • ④管理方式:管理制度与方式应能保证职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了解人性观的含义、理论观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明确管理的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发展; 理解心理的实质,掌握心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趣味导读 】 孙膑请魏王下座
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核一下他的本事,就对孙 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庞涓出言:“可在大王 座位下边生起火来”,魏王说:“不可”孙膑捻了捻胡子说:“大 王坐在上边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 法让大王上去”。魏王洋洋得意说:“那好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 法让我坐上去”,就从座位上走出。这时孙膑哈哈大笑说:“我是 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魏王这才知 道自己上了当。
③人对于目标的承诺,是由于达成目标可以给个人带来某种报酬。 对人最有意义的报酬是自我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这种报 酬是使人朝向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动力。
④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仅能学会承担责任,而且能学会争取 责任。常见的规避责任、缺乏志向、以及只知重视保障等等现象, 是后天习得的结果,而非人的本性使然。
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人员的特定需要而定。
(二)超Y理论关于人性的假设
超Y理论对于人性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点: 1.人们工作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需要亦各不相同,但其主要需要是获得胜 任感。 2.取得胜任感的动机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这取决于这种需要同一个人的其它需要,诸如权力、独立、自由、成就和交往 等的力量的相互作用。 3.如果任务与组织形式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可能得到实现。 4.即使胜任感达到了目的,它仍然继续起激励作用;一旦达到一个目标后, 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就树立起来了。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1、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理论起源2、掌握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论3、掌握勒浊的群体动力理论4、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5、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6、理解人的本质[教学方法]课堂讲解、集体讨论[学时安排]6学时[重点]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中的“需求层次论”,“人群关系论”,“群体动力论”,管理现代化,心理过程[难点]理解人的本质[教学内容]我们在上一章中曾提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结合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发展而成的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可以说这些学科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要学好管理心理学,必须要具有有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管理的实质、理论方法是什么,了解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学问,因此本章我们就对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别作简要介绍,帮助同学们理清知识脉络,补充未学过的知识。
重点放在第二三节的内容上。
管理心理学是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成熟而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所以说管理学理论是它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管理学基础理论一、管理的实质管理学也称管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对管理学研究内容的侧重点历来是众说纷纭的,有的认为人为重点,有的认为资源为重点,也有的认为各项职命为重点,那么它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平常说得管理其实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是用以指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过程所有一切活动的。
根据复旦大学著名学者黄明杰教授的研究,他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事例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到活动。
所谓管理,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调节。
计划组织、指挥、直辖市和控制等行为活动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需的活动,故把它们归入管理体制范畴之内,但他们又仅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因而它们本身并不等于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管理心理学理论基础PPT课件
03
管理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的重要性
员工激励是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激励可以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激励理论
管理心理学提供了多种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两因素理论等,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
,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激励实践
跨文化管理心理学的应用
跨文化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跨 国公司、移民和多元文化团队等场景中,以 提高员工的适应性和工作表现。例如,通过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需求和价值观, 制定更加符合员工需求的培训和激励机制。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环境心理学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自然环境
组织发展与持续改进
组织发展注重长期规划和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 化组织结构、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组织的适应 性和创新能力。
04
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结合
人工智能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管理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 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员工心理状态的监测、评估和干预,以提高员工的工作 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
03 团队建设和活动
通过开展团队建设和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 作精神,提高团队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组织变革与发展
1 2 3
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组织变革成 为必然选择,能够帮助组织适应变化、提高竞争 力。
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应对
管理心理学研究组织变革中可能出现的阻力,如 员工抵制、利益冲突等,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和 克服这些阻力。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ppt课件
“悲喜交加”,“百感交集”,说明了人在 满意中有不满意,不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 或者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情绪、 情感体验。
37
(二)情感过程
情感 vs 情绪区别(情绪是较强的情感)
时限 外部表现 与动物区别
情绪
情境性和短暂性 明显 人和动物
7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早期 2.传统 3.科学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特点: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
代表:泰罗、法约尔、韦伯、古利克、厄威克
(1)泰罗: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挑选最健壮的人将工序分解,计 件工资的来源)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情感
稳定性和持久性 不明显,内隐体验 人类特有
38
议一议
39
(二)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的构成: 1.主观体验 (你感觉怎么样?) 2.外部表现 (表情:面部、身体、语调)
3.生理唤醒
40
(二)情感过程
生理唤醒:
测谎仪 及其记录
41
(二)情感过程
情感的分类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 短,情感分为以下三类: 1.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它具有弥漫性。(如一段时间的状态良好)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 短促的情绪状态。(狂欢、暴怒等) 3.热情: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长
(二)情感过程
情感的两极性
内涵: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又存 在两种对立的状态,称为两极性。 动力性:增力vs减力 强度:弱vs强 激动性:激动vs平静 积极性:积极vs消极
教育管理心理学 (2)
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要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以活动的形态存在。
因此,教育的本质应该回答的是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根本特征,它反映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反映其根本特征。
区别于动物,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美利坚百科全书》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写道:“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受教育者成长的角度和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角度给教育下了最广义的定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是教育总是与人的成长相关;二是能对人成长产生作用的不只是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活动。
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的核心含义,也是教育的根本特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类自从有了教育实践活动,便逐步有了对这种实践活动的认识与反思。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类对教育问题的认识还比较零散、不够完善,人类的教育思想尽管在不断积累、不断丰富,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形态,为此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教育学的萌芽期,未形成独立学科。
中国的孔子-《论语》:教育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西方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未成为独立学科。
2.教育学的形成阶段教育学的形成阶段是指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时期。
管理心理学基础课件
汇报人:日期:管理心理学基础课件定义特点管理心理学定义与特点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组织文化塑造、组织创新管理。
组织变革与发展领导力提升团队建设与优化01020403团队组建与发展、团队冲突管理、团队绩效提升。
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激励与考核。
领导风格选择、领导效能评估、领导魅力塑造。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应用1 2 3人格特质价值观认知能力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知觉偏差归因理论决策过程030201知觉、归因和决策过程01内容型激励理论02过程型激励理论03员工激励方法激励理论与员工激励方法03群体冲突01群体动力02群体决策群体动力学原理及应用团队建设与团队发展阶段团队组成团队发展阶段团队建设策略沟通障碍及有效沟通策略沟通障碍有效沟通策略沟通渠道选择1民主型领导权威型领导亲和型领导教练型领导领导风格类型及特点下属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下属对领导的满意度和评价,评估领导效果。
绩效评估通过客观指标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领导的绩效进行评估,反映领导能力。
360度反馈评价通过上级、下属、同事等多个角度对领导进行评价,全面了解领导的表现和风格。
领导有效性评估方法030201自我认知与反思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学习与实践培养创新思维01030204领导力提升途径和技巧机械化组织结构优点在于职责明确、效率高,但缺乏灵活性,容易产生沟通障碍。
有机化组织结构优点在于适应性强、创新力高,但可能导致决策缓慢,责任不清。
矩阵式组织结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跨部门合作,但也可能带来复杂的权力关系和沟通难题。
组织结构类型及优缺点比较组织变革过程及阻力应对变革过程阻力来源应对策略通过领导者倡导、员工参与和制度建设等方式来塑造组织文化,形成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文化传承方式通过新员工培训、故事讲述和仪式庆祝等方式来传承组织文化,确保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管理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基础现代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切管理的好坏,都是人所创造、影响与决定的。
——毛仲强学习案例1.了解管理学的概念。
2.掌握个体差异的来源。
3.弄清研究个体差异的意义。
4.明确群体规范对企业的影响。
5.领悟企业变更的意义。
6.学会沟通与化解冲突的方法。
引导案例乔利民是不是个好科长?乔利民是一位工程师,他在技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在技术科,每一位科员都认为他的工作都相当出色的。
不久前,原来的科长调到另一个厂去当技术副厂长了。
领导任命乔利民为技术科科长。
乔利民上任后,下定决心要把技术科搞好,他以前在水平差的领导下工作过,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在头一个月内,全科室的人都领教了乔利民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在第二天,小张由于汽车脱班,赶到厂里迟到了三分钟,乔科长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并说"技术科不需要没有时间概念的人。
"第二个星期,老李由于忙着接待外宾,一项技术改革提案晚交了一天,乔科长又大发雷霆,公开表示,再这样,要把老李调走。
当乔科长要一份技术资料时,小林连着加班了三个晚上替他赶了出来,乔科长连一句表扬话也没有。
到了月底,乔科长还在厂部会议了说,小林不能胜任工作,建议把小林调到车间去。
一年过去了。
厂领导发现,技术科似乎出问题了,缺勤的人很多,不少人要求调动工作,许多工作技术都应付不过来了。
科室里没有一种和谐而团结的气氛。
厂领导决定要解决技术科的问题了。
资料来源;案例选自武汉大学MBA网从开篇案例可以看出,员工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
要做好员工的管理工作,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员工、激励员工,使员工努力工作,其目的是完成企业目标,这就涉及我们在本章要学习的管理心理学的内容。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工作中员工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企业中的个体、群体、领导与组织。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对企业工作流程的精细化设计提高工作效率,而管理心理学则主张尊重个体差异以及群体行为规律,从而找到既能满足个体需要又适合完成组织目标的工作方案。
第二章 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
2
根据员工能力差异,科学合 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
( C)
3
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 的互补性
( D)
4
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 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 训练
个性 2.2.3 气质
➢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
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指向性等方 面的特点。人的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大小,知觉或思 维的快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力转移的难易,以及 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等,都是气质 的表现。一般讲的“脾气”“秉性”等是气质的通俗说法。
(1)根据员工的
(3)从员工的气质
气质类型,安排合
类型出发,使用不同
适的工作岗位,发
的教育手段
挥员工专长
(2)在安排工作上
(4)引导不同Leabharlann ,注意不同气质类气质的人,促进
型员工的适当搭配
员工的身心健康
个性 2.2.4 性格
➢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具有 核心意义的部分。 ➢ 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客观事物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 自身的认识和意志活动在个体身上保存并巩固下来,构成一定 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 体特有的行为方式。因此,性格是个体在活动中与特定的社会 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态度倾向性、社会制约性、稳定 性及可塑性等特点。
知觉 2.1.3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05
04
06
03
07
02
08
01
09
第二章人性观念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前提和价值前提以影响个人决策。
二、博弈论(Game Theory)
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或者赛局理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 支,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 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主 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游戏或者博弈)间的相互 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 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内部成 就奖励
民主与 参与决 策
组织结构权变、领导体制权变、管 理方法权变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文化人的假设
1、文化人的假设 人的行为及价值选择,是由所处的文化决定
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
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 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 和组织机构。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 值准则、经营哲学、精神道德、行为规范、共同 信念及凝聚力。
Y理论理论的基本观点
A一般人都是勤奋的、有创造力的 B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办法 C在一般情况下,一般人不但会接受责任,还会主动寻求责任 D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想象力高智谋和解决组织问题的创造力 E在现代工业社会下,一般人的潜能只是用了一部分
Y理论理论的管理措施
1、创造是一种适宜条件使人充分发挥潜力进行自我实现,主动完成组织目标 2、管理人员的职能在于成为员工的良师益友,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
X理论的管理措施 1.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是与广大工人无关 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使用严 厉的惩罚措施
第二章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ppt
人
性
假
设
与
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管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理
夫水,博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
在山。是肤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
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性善论
水的本性 外界作用 (向下)
水的行为
人的本性 外界作用 (向善)
人的行为基 本行为 Nhomakorabea学理论✓ 工业心理学运动
理 论
✓ 一系列普遍性课题
发 展
概
况
研究人的心理因素,试图通过对人的 各种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行为科学管理与组织管理心理学理论 组
织
管
理
心
工业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
理
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学派 ✓自我实现的人
基 本
行为科学理论
✓“Y” 理论
理 论
发
展
概
况
行为科学管理与组织管理心理学理论 组
– 80S:文化人
“经济人”与“X理论”
人
性
假
设
又称“实利人”。从享乐 与
经济人
主义的观点和亚当·斯密
管 理
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X理论
出发,把人的一切行为都
泰勒制
看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 足一己私利,都想争取最
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则是
为了报酬。
“经济人”与“X理论”
人
性
假
设
•多数人生来就是懒惰的,而且 与
理 论
提出系统管理理论,力求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 发
后来又提出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权变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基础现代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切管理的好坏,都是人所创造、影响与决定的。
——毛仲强学习案例1.了解管理学的概念。
2.掌握个体差异的来源。
3.弄清研究个体差异的意义。
4.明确群体规范对企业的影响。
5.领悟企业变更的意义。
6.学会沟通与化解冲突的方法。
引导案例乔利民是不是个好科长?乔利民是一位工程师,他在技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在技术科,每一位科员都认为他的工作都相当出色的。
不久前,原来的科长调到另一个厂去当技术副厂长了。
领导任命乔利民为技术科科长。
乔利民上任后,下定决心要把技术科搞好,他以前在水平差的领导下工作过,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在头一个月内,全科室的人都领教了乔利民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在第二天,小张由于汽车脱班,赶到厂里迟到了三分钟,乔科长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并说"技术科不需要没有时间概念的人。
"第二个星期,老李由于忙着接待外宾,一项技术改革提案晚交了一天,乔科长又大发雷霆,公开表示,再这样,要把老李调走。
当乔科长要一份技术资料时,小林连着加班了三个晚上替他赶了出来,乔科长连一句表扬话也没有。
到了月底,乔科长还在厂部会议了说,小林不能胜任工作,建议把小林调到车间去。
一年过去了。
厂领导发现,技术科似乎出问题了,缺勤的人很多,不少人要求调动工作,许多工作技术都应付不过来了。
科室里没有一种和谐而团结的气氛。
厂领导决定要解决技术科的问题了。
资料来源;案例选自武汉大学MBA网从开篇案例可以看出,员工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
要做好员工的管理工作,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员工、激励员工,使员工努力工作,其目的是完成企业目标,这就涉及我们在本章要学习的管理心理学的内容。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工作中员工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企业中的个体、群体、领导与组织。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对企业工作流程的精细化设计提高工作效率,而管理心理学则主张尊重个体差异以及群体行为规律,从而找到既能满足个体需要又适合完成组织目标的工作方案。
管理者为什么要了解员工的心理与行为?员工的行为对企业有何影响?员工个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企业会产生哪些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见哪些来自于人的阻力?管理者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化解人际冲突?这是我们在本章将要回答的五个问题。
第一节个体差异及其行为规律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是指世界万物千姿百态,用它来比喻个体的差异最为合适了。
人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管理者的任务是要让具有差异的个体共同完成同一个组织目标,这就要求管理者了解人的心理,特别是了解个体差异性,取长补短。
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效益最大化。
个体的差异性表现在行为之中。
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与心理过程,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行为的驱动力。
一、来自个性的差异首先,个性差异表现在个性差异之上。
通常我们将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的总和合称为个性或称人格。
个性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的总合,它带有家庭与社会的烙印。
1.心理特征个性的差异通常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即气质、性格、能力方面的差异。
所谓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认知、性绪性感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
通常心理特征是指个性的气质、性格与能力的总和。
心理特征是个性的主要成分。
(1)气质①气质的含义气质是表现在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行为动力方面的特征。
气质是通常所说的人的脾气秉性,例如急脾气、慢性子都是对于个体气质的描写,它是由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征决定的,个体的气质主要是由遗传确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中关于气质的概念不同于生活中所说的“气质”,生活中所说的某人的“气质”,指的是人们的风度举止。
②气质的差异不少心理学家都试图对个体气质的差异进行描述,然而,最有权威性的划分方法是心理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在体液说中指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
哪种体液占主要成分,便形成哪种气质。
故而有四种气质类型,每种气质都有其对应的行为风格,即多血质、粘液质、胆汗质与抑郁质。
气质具有稳定性,不容易改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多血质的个体活泼、敏感、乐观、适应成强;粘液质的个体具有稳定、迟缓、反应淡漠、耐受性强等特点;胆汗质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冲动、暴躁、兴奋、反应强的特点;而抑郁质的个体的表现则是抑郁、脆弱、孤僻、体验性强。
然而,分类的意义只是相对的。
实际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类气质的人很少见。
大多数人是不同类型的混合,或介于某些类型之间。
而且,每种气质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多血质的人机敏灵活,适应性强,但兴趣易转移,耐力差;冲动型的人冒失,但热情直爽,爆发力强;抑郁质者耐受力差,易疲劳,但谨慎细致,观察力敏锐。
③气质的管理气质并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故无好坏之分。
管理者在安排工作时,应考虑员工的气质特征,扬长避短。
有研究表明,管理者的气质大都含有稳定与适应性强的特点。
管理者气质类型主要分布在略偏多血型(占27.1%)多血——粘液混合(占10.2%)、略偏粘液质(占9.3%),上述这几种气质类型的管理者占了总人数的69.7%.没有一个典型抑郁质的管理者,也就是说,管理者大都具有适应性强的气质特征。
(2)性格①性格的含义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稳定的行为方式。
与气质不同,个体的性格不但取决于遗传基因,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仅如此,个体的性格是会变化的,比如说一个文静内向的少女,若干年后由于生活的历练,可能会成为一个泼辣外向的悍妇。
②性格的差异与对气质的差异研究一样,不少心理学家试图解释个体性格差异的来源。
荣格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之一,根据利比多的指向,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内倾型和中间型。
荣格指出,内向型性格的个体具有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等特点。
其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外向型性格的个体主动活泼、情感外露、喜欢交际、热情开朗、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对外部事务比较关心;但比较轻率,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荣格在测验中还发现,多数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③性格的管理性格无好坏之分。
在企业中,管理的关键是根据岗位的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员工。
例如,将性格内向、气质稳定的员工放在财务管理岗位,将性格外向、多血质的人放在公关岗位,就会取得较好成绩。
如果将前两者的岗位交换一下,效果就会相反。
因此,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其目标不应是去改变个体的个性,而是尊重个性,知人善用。
(3)能力能力是个体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个体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构成的差异方面。
有些人擅长观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强,这类人适合做作家或者文人;另一些人则可能擅长推理与归纳,适合做教师或者律师;还有些人要心灵手巧,擅长操作,适合做技术工人。
因此,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有所长,在另外一些方面存在能力的不足。
这就需要管理者掌握人才测评的技术,科学招聘,为岗位找到合适的人,为员工找到最合适的岗位。
2.心理倾向个性的差异还常常表现在心理倾向方面,如态度、价值现、需要、动机等方面。
心理倾向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态度、行为等的积极特征。
通常心理倾向包括个体的需要与动机、态度与价值观等。
心理倾向往往是行为的驱动力。
(1)态度①态度的含义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态度具有指向性,它总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事物。
例如,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态度,就是针对婚恋的;在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情绪情感,我们又称其为态度的两极性,即肯定态度或否定态度。
例如,有人赞成大学期间谈恋爱,有人持反对态度。
认知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使得人们产生行为倾向,要么接受某事物,要么拒绝它。
概括起来,态度的成分包括知、情、意三个维度,即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
②工作满意度在企业中,员工对于企业所持的态度非常重要。
我们称为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所抱的一般性的满足的态度。
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心理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劳动争议、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的匹配等。
研究表明,绩效高的员工工作满意度高。
这是因为绩效高的员工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满足了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2)价值观①价值观含义与态度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对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与总评价。
价值观告诉我们对于个体来说,什么事情是重要的、有意义的。
②价值观系统对于个体来说,重要的事情往往不止一个,个体会对这些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例如自由、快乐、自尊、诚实或者服从。
排序的结果就是个体的价值观系统,它代表了一个人思想里各种道德标准的优先次序。
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体的个性、认知与社会经历有关,所以个体的价值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对于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评价。
个体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人们之间的不理解、疑义,甚至是矛盾,是个体冲突的重要来源之一。
③企业文化企业成员共同价值观体系就是企业文化,它使企业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企业。
相同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具有较高的内聚力,这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所以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要考察员工是否能够胜任指定的岗位,更要看他的价值观是否与整个团队的价值观相一致。
作为管理者必须了解价值观的差异性与重要性,才能管理好团队,使企业形成合力。
小贴士价值观与职业前苏联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指出,人的价值观受其社会环境、职业及经历的影响,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价值观系统是不同的,见表。
(3)需要是指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例如,血糖下降时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证时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时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
求食的需要使个体处于生理的失衡状态,安全与交友的需要属于心理失衡状态。
个体的需要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友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属于需要的范畴。
满足需要是个体加入企业的根本原因。
管理者的工作就是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而激励是以满足员工需要为前提的,因而了解员工需要的差异性是激励员工的基础。
(4)动机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内部的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需要并不必然引起动机。
只有当需要与目标相结合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
例如,在沙漠中常常发现距水源只有一丘之隔的旅行者遗体,这是因为旅行者对沙漠的性况不熟悉,不知道翻过一个沙丘就可以找到充足的水源的缘故。
如果旅行者知道水源在那里,即使翻过三个沙丘才能找到水源,他也会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