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_乔治_A_阿克罗夫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行为的心理学基础——试析乔治·阿克洛夫的行为宏观经济学思想

宏观经济行为的心理学基础——试析乔治·阿克洛夫的行为宏观经济学思想

阿 克 洛 夫在 2 0 0 1年 接 受 诺 贝 尔 奖 时 。 奖 演 说 的题 目是 大 于求 , 要工 作 的人 不 一 定 都 能 找 到 工作 。 获 想 “ 为宏 观经 济 学 和 宏 观 经 济 行 为 ” 】 删 。他 在 演 说 里 系统 行 [ 。 新 古 典 主 义 经 济 学 家 之 所 以 否 认 非 自愿 失 业 的 存 在 , 是
个 微 观 的行 为基 础 。凯 恩 斯 在 《 论 》 强 调 人 的 社 会 心 理 在 里 , 主对 劳 力 的需 求 总 是 等 于雇 员 对 劳 力 的 供 给 。劳力 市 场 通 里 雇 充 满 不 确 定 性 的环 境 里 对 金 融 市 场 和 宏 观 经 济 的 影 响 .可 是 总 会 结 清 , 想要 工 作 的 人 总 会 找 到 工作 。失 业 不 是不 存 在 , 但
了过 份 的简 化 。
是 降低 名 义 工 资 。可是 名义 工资 因为 向下 刚 性 降不 下来 , 而 从
在 阿 克 洛夫 的体 系里 ,工 资 之 所 以 不 能 调 整 到 市 场 结 清 实 际工 资 也 降 不 下来 , 致失 业 率 持 续 停 留在 较 高 的水 平 。此 导
他 的理 论 因 为不 能 满 足 后 来 经 济 学 界 对 数 学 化 的 要 求 被 主 流 失 业 都 是 自愿 失 业 。换 句 话 说 ,失 业 都 是 工 人 自主 选 择 的结 经济学家所摈弃 。 阿克 洛 夫认 为 这 是 一 个 错 误 。 的 理 想是 从 果 。例 如 , 人 可 能 嫌 工 资水 平 太 低 , 足 以补 偿 劳动 所 发 生 他 工 不 从 寻找 更 好 的机 会 。 与 此 相 行 为经 济 学 的角 度 , 扬 凯 恩斯 的这 些 模 糊 却 重 要 的想 法 。在 的 机会 成 本 , 而 选 择 暂 时不 工 作 , 发 他 最 初 的 尝 试 里 面 ,他 想 要 研 究 二 手 车 市 场 上 的 信 息 不 对 称 反 , 果 工 人 愿 意在 现 行 的 工 资 水 平 下 工 作 。 找 不 到 这样 的 如 却

动物精神

动物精神

动物精神乔治·亚瑟·阿克洛夫(GeorgeArthurAkerlof,1940年6月17日-),美国经济学家,柏克莱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

他与迈克尔·斯彭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一起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乔治·阿克尔洛夫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当代主流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在次品市场模型中对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结果的分析已经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被广泛地引用来讨论市场失灵。

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对市场失灵结论的论证,动摇了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几乎所有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阿克尔洛夫的各种经典的分析第一部分(人们一直在想什么?)要理解经济如何运行,懂得如何管理经济并促进经济繁荣,我们就必须关注人们的某些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能够真实反映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或者说人们的动物精神。

如果我们不承认各起重大经济事件基本上都有人类心理方面的原因,就永无可能真正理解这些事件。

不幸的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商业评论家似乎不谙此道,因而他们对经济事件的解释经常有很大的讹误。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个人的情感、感受和激情是不重要的,经济事件是由神秘的技术因素或反复无常的政府行为驱动的。

实际上,正如我们在本书中所揭示的那样,这些事件的起因很普通,借助于我们的日常思维就能发现。

本书的写作始于2003年春天,从那时起到现在的世界经济走势只能用动物精神来解释。

世界经济好像过山车,先上升,而后在大约一年前,开始下降。

但奇怪的是,与通常在游乐场坐过山车不同,直到经济开始下滑,乘客才发现他们经历了一段疯狂的旅程;而且,游乐场的管理者置若罔闻,并不听从限制过山车攀升高度的建议,也不提供安全设备以限制随后下降的速度或程度。

人们一直在想什么呢?为什么直到诸如银行倒闭、失业、抵押品止赎这类事情真的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才注意到呢?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有一个经济理论让公众、政府和大多数经济学家消除了疑虑。

影响世界的25位经济学家

影响世界的25位经济学家

影响世界的25位经济学家以下是一些影响世界的25位经济学家,按照他们的贡献程度和影响力排序:1.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 经济学奠基人,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先驱。

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 凯恩斯经济学的创始人,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 -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家,对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 新古典经济学家,主张自由市场和货币政策的自由化。

5.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 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之一,对宏观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6.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信息不对称和发展经济学有深入研究。

7. 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 - 国际关系学家,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对国际政治有重要影响。

8. 基思·哈特利(Keith Hartley) - 军事经济学专家,研究国防开支和武器采购的经济影响。

9. 本杰明·弗里德曼 (Benjamin Friedman) - 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的关系。

10. 约翰·霍金斯(John Houghton) - 气候变化经济学家,研究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11. 约瑟夫·施坦格利茨(Joseph Schumpeter) - 创新经济学家,提出了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

12. 詹姆斯·托宾 (James Tobin)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出了“托宾税”概念,对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有重要影响。

13. 约翰·纳什(John Nash) - 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博弈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当代西方经济学派别

当代西方经济学派别

当代西方经济学派别当代西方经济学派是指20世纪以来影响深远的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思想流派。

本文将介绍几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代表以及它们的主要观点。

I. 新古典主义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派之一。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张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制,追求市场自由和个体理性行为。

供求关系在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均衡价格也是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

II.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发展受到社会、政治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

结构主义经济学关注市场失灵问题,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中发挥积极的角色,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III. 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奥利弗·威廉姆森、道格拉斯·诺斯等。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市场交换并非完全摒弃规则,而是基于一定的制度框架进行,制度对市场行为有重要影响。

IV. 进化经济学派进化经济学派认为经济行为和结构是逐渐演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克洛夫、布莱恩·亚瑟等。

进化经济学从生物学的进化原理中借鉴,将经济行为视为一种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强调演化和创新对经济系统的重要性。

V. 行为经济学派行为经济学派认为人们的经济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等。

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行为偏差,通过实验证据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派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多种视角。

不同的经济学派在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了解并综合运用这些经济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将更有利于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信息经济学阿克尔洛夫模型柠檬市场理论

信息经济学阿克尔洛夫模型柠檬市场理论

• 如此循环往复,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优 质的商品(高素质人才)不断的被劣质商品(混 日子的人)所淘汰,最终,经过一系列的“竞争” 与“筛选”,企业中剩下来的人,都是那些一无 所长的没有用的人。这和我们一般的优胜劣汰原 则恰好相反。
• 其实,这种现象出现在经济的许多领域中。不仅 仅是企业,几乎一切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譬 如说,股市)都可能出现这种所谓“劣币淘汰良 币”的柠檬市场现象。
• (6)结果
• 低质量旧汽车将高质量旧汽车排挤出交易市场。
• 不完全信息对上述过程中旧汽车市场均衡的影 响可由图3-2表示。图3-2A表示旧汽车的平 均质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提高;图3—2B表示 由于买主了解到旧汽车价格越低,其质量就越 低,即所谓“便宜没好货”,因此,当旧汽车 价格下降时,购买量反而会相应地减少,故旧 汽车需求曲线将会向后弯曲。这表明旧汽车市 场需求不仅依赖于价格,而且依赖于质量。另 一方面,供给曲线由于价格上升使愿意出售的 旧汽车数量得到增加而将照常向上倾斜。E0为 市场均衡点。
由于监督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老板并不确切知道每个人 都干了多少工作。谁做的更好?谁更差一些?而且建立 一个完美的监督体系很明显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怎么 办呢?这时,老板的选择,只能是根据整个公司总的工 作情况的优劣,制订一个大体的工资标准。这个标准不 能太高,也不应当太低。
• 当新的标准实施时,很明显的,相对于工作成绩, 有些人拿到的报酬更多,有些人更少。对于那位 付出最多,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的人而言,由于 付出(就是商品的成本)较高,而收入一定,则 利润(就是市场愿意为了这件商品所支付的溢价) 较少,这当然是不合算的。几次三番下来,拿到 的和付出的总是不成比例,结果只好跳槽去其他 公司那里。
院博士头衔,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
gakerlofbrookedu?主要经历?19781980年伦敦经济学院卡塞尔讲座教授19781980年伦敦经济学院卡塞尔讲座教授?1994年布鲁金斯研究会高级研究员1994年布鲁金斯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公职与荣誉?1985年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年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90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理查德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理查德伊利讲师?1995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乔治阿克洛夫是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当代主流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乔治·阿克洛夫 乔治 阿克洛夫 ZxÉÜzx TAT~xÜÄÉy
个人档案
全名:乔治 阿瑟 阿瑟.阿克洛 全名:乔治·阿瑟 阿克洛 夫(George A.Akerlof) ) 出生: 出生:1940年美国康涅 年美国康涅 狄格州纽黑文 国籍:美国 国籍: 获奖时间: 获奖时间:2001年10月 年 月 10日,与迈克尔·斯彭斯、 日 与迈克尔 斯彭斯、 斯彭斯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分享 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分享 获奖成就: 获奖成就:对不对称信 息市场作出了贡献
这并不是因为种族歧视,而只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 这并不是因为种族歧视,而只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因此种族可以 显示出受教育的程度, 显示出受教育的程度,这种脍炙人口的内容在几乎所有的现代微观经济 学教科书中都能找到,由此可见阿克洛夫理论的影响。 学教科书中都能找到,由此可见阿克洛夫理论的影响。 另一方面,阿克洛夫也分析了解决不对称信息的一些机制,例如, 另一方面,阿克洛夫也分析了解决不对称信息的一些机制,例如, 一些商品通过长期的努力建立品牌让消费者认同, 一些商品通过长期的努力建立品牌让消费者认同,或者是一些商家通过 设立连锁店建立信誉,或者是在交易中提供担保。但是, 设立连锁店建立信誉,或者是在交易中提供担保。但是,上述种种解决 方案都表明,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 方案都表明,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不仅仅是如上所述出现一些市场消 失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均衡得不到实现的结果,上述过程表明, 失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均衡得不到实现的结果,上述过程表明,旧车 的平均质量是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所以购车者会通过价格的变动对 的平均质量是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产品的质量进行推断。他会推断,若产品的价格低, 产品的质量进行推断。他会推断,若产品的价格低,它们质量低的可能 性就大,因为购车者更关心的是车辆的质量价格比,并且会推断, 性就大,因为购车者更关心的是车辆的质量价格比,并且会推断,当价 格降低时,很可能质量价格比也在降低,所以, 格降低时,很可能质量价格比也在降低,所以,购车者在价格降低时可 能反而会减少需求数量,这就与传统的需求定理相悖,于是, 能反而会减少需求数量,这就与传统的需求定理相悖,于是,旧车的供 给和需求都有可能和价格同方向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可能不会出 给和需求都有可能和价格同方向变化,这也就意味着, 例如,出现供过于求时,如果降低价格, 清。例如,出现供过于求时,如果降低价格,则低损坏程度旧车退出市 供给减少, 场,供给减少,而消费者则可能推断市场上剩下的旧车质量比价格下降

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模型(外文准确翻译)

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模型(外文准确翻译)
对过度平滑的一个传统的行为解释是消费者习惯的养成。如波拉克(1970),亚伯(1990)和菲雷尔(2000)。习惯的养成起源于禀赋效应,禀赋效应是一个认知心理学实验的结果,该实验中,个人所拥有的财富物品对其拥有者的价值会有所增长,如勒文施泰因和艾德勒(1995)表明的那样。禀赋效应广泛用于宏观经济学——它的使用加快了行为经济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进步,研究也表明,它对其他经济问题也有重要意义,如股权溢价之谜(康斯坦丁尼德斯,1990)。这些模型表明,基于新凯恩斯IS曲线的消费欧拉方程将消费比率和习惯与临近时期的参考水平联系了起来,等式(1)将会含有滞后的产出期。以此为基础的另一种新凯恩斯曲线,通过改变消费的参考水平,能够加强产出波动影响的持续性。采用这个方法提高了财政政策标准模型的经验关联性。菲雷尔发现包括习惯形成在内,在某种意义上,消费者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对于过去消费量的当前消费,斯麦茨和沃特斯也在他们的模型中使用了同样的方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转向行为经济学来寻找微观经济基础,进而创造更好的宏观经验预测。其中大部分是探索不同的消费模型,探索期望产生的不同思考方式或者探索决定名义工资的不同模型。我们在接下来的两部分探讨这三个主题,并且进一步利用消费的讨论来检验长期消费和储蓄的选择。
3.
3.1.
行为经济学有着最大影响的领域之一就是家庭消费的研究。霍尔所倡导的标准消费欧拉方程的方法已经不能够解释现实行为的关键领域。根据长期收入假说,消费应该是一个纯粹前瞻性的变量,该变量取决于消费者预期的包含未来劳动收入的净财富。因此,消费应该对未来预期收入的新信息立刻回应,但是会更少响应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只要后者没有透露关于未来收入的信息。然而,经验证据表明,消费更少的回应新信息,结果是,消费者会表现出“过度平滑”(坎贝尔和迪顿,1989)。消费者也会对当前收入“过于敏感”。这些结果都已被达菲通过实验证实。然而,还应该指出的是,一些实验还发现了其它关于这一理论的预测。比如,消费会对折扣或者利率的改变产生反应,这已经得到实验支持。

国外著名经济学家

国外著名经济学家

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值得拥有的资料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国外著名经济学家1.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Akerlof)因为对非对称信息市场研究的卓越贡献荣获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在他眼中整个社会科学是一个"大一统"的有机整体1940年出生于美国1962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4年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曾担任伦敦经济学院货币银行专业的经济学教授、经济顾问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布鲁金斯小组(Brooking Panel)经济问题高级顾问和美国经济联合会副主席;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他的理论研究范围集中在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贫困和失业以及种族歧视、犯罪、家庭问题等在这些领域都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不完全信息论他于1970年发表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首先提出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是非对称市场研究的开创之作与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被并称"不完全信息经济学之父"他的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简单但深刻且普遍的观点并对无数有趣的观点进行了广泛的运用成为信息经济学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也奠定了他获得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如今阿克洛夫关于逆向选择的深刻见解被普遍应用于本科生日常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这足以显示其影响之深远近20年来他对失业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2.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婚姻等人类的"非经济"行为、家庭等人类的"非经济"关系诺贝尔教授是开先河者他的研究曾经广招非议却终于自成一家并且获得1967年度美国经济学会的克拉克将和199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1930年12月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先后获得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30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自1970年起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担任过该校经济学系主任贝克尔先后获得过美国著名的克拉克奖、赛德曼奖、威廷斯基奖、麦瑞特奖在他27岁时出版的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引入雇主和雇员的效用函数这种简单方法试图使竞争的劳动市场模型与白人工人和黑人工人之间可观察到的工资判别事实相符;这本书最初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是最终它引发了说明劳动市场中种族的和性别的收入判别持续存在的一系列完整解释当他把其他人的一些早期提示发展成一种经由学校教育和劳动训练的人力资本形成一般理论时他第二次运用了这种方法他的著作《人力资本》是被恰当地的描述为"经济思想中人力投资革命"的起点这种思潮席卷了60年代的经济学他在《犯罪与惩罚:经济分析法》(《政治经济学杂志》1968年3、4月)中第三次运用了这种方法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惊人的观点:给定犯罪的预期收益、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的犯罪的预期成本以及他们特殊的风险偏好犯罪是某些人因完全合理的原因而从事的另一种职业!贝克尔在《时间配置理论》(《经济杂志》1965年9月)中第四次运用了这种方法这篇论文考察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劳动分工这是一种迄今为止几乎完全被经济学所忽视的社会制度贝克尔以后的研究都以这篇文章为基础首先加进了要孩子的决策然后是给这些孩子受教育的决策最后是结婚的初始决策和通过离婚来解除婚姻的最终决策这最终导致了一种对家庭行为事实上所有方面的完整解释《家庭行为的经济分析》是他对这种理论的首次阐述以后他又出版了一部更加综合的著作《家庭论》贝在尔的"新家庭经济学"不同于把家庭当作一个人的消费单位的传统观念而是把家庭视为多个我的生产单位它借助于由家庭成员的时间、技能和知识构成的投入来生产"联合效用";在此之后生产理论就能被有效地应用于家户行为3.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美国犹太人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曾多次访问中国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比如他决定美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态度他被媒体业界看做是"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和"大师"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1926年3月6日生于纽约市1948年获纽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7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54年至1974年和1977年至1987年先后任纽约市工业咨询公司(汤森-格林斯潘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70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1974年至1977年任主席1977年后任国会预算局顾问、通用电缆公司、摩根公司、通用食品公司、莫森信托公司和飞马公司等公司的董事1981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1981年至1983年任全国社会保险改革委员会主席1982年任总统国外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1987年8月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6年2月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6月20日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提名格林斯潘同时还兼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2000年1月4日克林顿总统再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20日他第四次就任该职2010年新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格林斯潘坚持反通货膨胀主义勇于突破经济理论的束缚传统理论认为失业率高于百分之六将导致经济萎缩低于百分之五将触发通货膨胀而当时美国的失业率仅仅百分之四经济仍在稳定增长传统理论的另一个论点是经济过热必将引发通货膨胀但他注意到大规模的高科技投资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在推动新技术革命方面不遗余力他不仅改变了金融政策也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和未来使美国经济得以平安"软着陆"4. 让?雅克?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由于他在激励机制设计公共经济学系和信息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杰出贡献拉丰教授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未来诺内尔经济学奖得主让-雅克?拉丰1947 年出生在法国东南部城市图卢兹属于法国战后的一代这一代人在戴高乐将军的影响下成长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振兴法兰西民族为己任1968 年拉丰毕业于具有深厚数学教育传统的图卢兹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其后前往巴黎大学继续深造并于1972 年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73 年秋年轻的拉丰来到美国哈佛大学师从经济学大师肯尼思?阿罗拉丰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获得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5 年)这在哈佛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1978 年拉丰服完替代兵役后拉丰放弃了在美国任教的机会回到图卢兹大学他在艰苦的环境下一边传播经济学一边不懈地开创经济学的新领域沿着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他很快在公共经济学和机制设计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 年拉丰教授的专著《公共决策中的激励》(与格林合著)出版确立了他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地位5.林德贝克(Assar Lindbeck)阿瑟?林德贝克(Assar Lindbeck):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阿瑟?林德贝克教授(Assar Lindbeck),生于193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1980至1994年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有人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在评奖时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控制一样"而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林德贝克林德贝克教授在经济学许多领域建树良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失业问题研究以及福利分析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是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该学派在20世纪西方经济学中独树一帜林德贝克在各类国际科学杂志和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和文章主要著作:《新左派政治经济学》、《瑞典经济政策》这两本书在全面评述激进派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后期主要在美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或称激进政治经济学派该学派提出一些大体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为依据或与之相接近的论点来批判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特别是广为传播的主流派经的理论观点的同时系统地总结了瑞典近百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政策既保持了瑞典学派原来的传统又加强了瑞典学派理论中的社会民主主义经济思想6. 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生于1985年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后进入麻省理工大学学习并于1985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任经济学教授曼昆曾经担任过国民经济研究局货币经济学部主任美国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布鲁金斯经济活动讨论小组的成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主任以及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是布什总统的经济顾问同时也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的顾问曼昆教授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并著有成名作的经济学入门教材《经济学原理》另一著作《宏观经济学》不仅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声誉7. 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Jr.)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13日1948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读博士时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特别是在经济博弈论领域他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是继冯?诺依曼之后最伟大的博弈论大师之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纳什均衡的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后续的研究者对博弈论的贡献都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之上的由于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8.马丁? 舒比克(Martin Shubik)对合作博弈论略有所知的人都应该知道马丁? 舒比克(Martin Shubik)这个名字他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博弈论专家1926年生于加拿大1955年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哲学学位现在是耶鲁大学经济学系的终身教授同时兼任美国经济计量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博弈论、或屏蔽金融制度以及计量经济学代表作:《策略与市场结构》9.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Avinash Dixit)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教授是当代数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阿维纳什?迪克西特于1944年出生在印度孟买1963年获孟买大学理学(数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当选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院士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同时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任教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2001年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2002年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2005年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迪克西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观经济理论、博弈论、国际贸易、产业组织、增长和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他撰写的一系列著作均已成为经济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名著或经典教科书在4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近150篇主要著作:《经济理论中的最优化》、《均衡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合著)、《不确定性下的投资》(合著)、《经济政策的制定》、《策略博弈》(合著)、《非法行为与经济学》10. 让?梯若尔(Jean Tirole)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1953年8月9日出生于法国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84年至今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副主编他被誉为当代"天才的经济学家"曾发表过300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和11本专著其研究领域几乎涉及经济学所有领域: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博弈论......梯若尔具有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他总是能够把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最为本质的规律和最为重要的成果以最为简洁的经济学模型和语言表达出来并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梯若尔对经济学惊人的直觉也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有当代"天才经济学家"之誉的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被认为在今后必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物之一纵观其20多年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贡献足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经典力作为《公司金融理论》内容涉及经济学的任何重要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到产业组织理论从博弈论到激励理论到国际金融再到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梯若尔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智慧的光芒和热量洒向经济学每一个研究领域梯若尔纵横驰骋尽情挥洒激情所至堪称天下无敌。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4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4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4行政论文范文大全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我对自然率假设的怀疑得到了一个经验事实的支持,它揭示了自然率的适用性不是普遍的。

毫无疑问,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失业率极度地超出了任何合理的自然率。

根据自然率假设,在整个十年中价格通货紧缩应该是持续加速的。

但这并没有发生。

价格下降了一段时间,但是通货紧缩在1932年之后停止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没有明显的通货紧缩,虽然失业率非常之高。

这个证据说明,至少在有些时间段里,存在高失业和低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自然率假设失效了。

在最近的论文中,william dickens,george perry和我探讨了两种行为假设。

这两个假设和自然率假设不同,它们使得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稳定的此消彼长关系在足够高的通货膨胀率和足够低的失业率下成为了可能。

第一个假设是“纯凯恩斯”的:工人抵制、厂商很少实施名义工资削减;第二个假设考虑了通货膨胀预期在工资讨价还价中的地位:我们认为在通货膨胀率很低的条件下,有相当数量的工作者并不把通货膨胀作为一个足够显著的因素而纳入讨价还价的考虑当中。

凯恩斯关于工人抵制裁减工资的假设反映了他深刻的心理学洞见。

这个假定也是和心理学理论以及证据相一致的。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将损失或获益与一定的参照点比较来评价他们面临的环境的变化。

证据表明比起获得新收入,人们更加注意避免损失。

kahneman和tversky的研究已经表明许多与预期效用函数最大化理论不相符的现象在期望理论中都是理性的。

如果人们把现有工资作为一个参照点的话,可以看出向下的工资刚性是期望理论的一个自然的应用。

shafir,diamond和tversky(1997)在一项问卷调查中发现人们的意识结构不仅仅是像古典经济学假设的那样以现实单位为基本定义,而是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货币幻觉,这一发现支持了以上观点。

如果存在对名义工资下降的抵制,在低通货膨胀率下通货膨胀和失业就存在长期的此消彼长关系。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思想流派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思想流派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思想流派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活动中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成为自洽体系并产生学派思想的是近代。

第一章: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古代的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家们,如萨福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注着自然经济和城邦制度。

他们的思想奠定了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分工的重要性。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兴起与发展重商主义是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中期欧洲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与思想体系。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如孙中山、亨利·马歇尔等,他们提出了国家贸易政策的观念,主张发展贸易以促进国家发展和富强。

第三章: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经济学主要发展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他们的贡献在于建立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自由市场、供需关系以及价值理论等。

他们的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思想流派。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主要代表了这一思想。

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虽然在实践中有多种变种,但它仍然对社会主义经济学有着重要影响。

第五章: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发展现代主流经济学主要发展于20世纪,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主导。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并倡导政府干预经济,以稳定经济增长和保持就业的目标。

第六章:新经济学的出现新经济学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经济思想流派。

该学派关注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以及对市场失灵现象的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保罗·罗默和乔治·阿克洛夫。

第七章:行为经济学的兴起行为经济学是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出现的经济学分支。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 ]乔 治 A. 美 阿克 罗夫
在6 0年代 末 期 , 们 对 经 济 学 家 工 作 的 描 述 有 一 个 转 变 。在 那 以前 , 观 经 济 理 论 通 常 被 认 人 微 为是 分 析 以利 润 最 大 化 厂 商 和 效 用 最 大化 消 费 者 为 基 础 的完 全 竞 争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那 个 时 期 的宏
菲 利 浦 斯 曲 线 。 如 果 失 业 率 低 于 这 一 自然 率 , 货 膨 胀 就 会 加 速 ; 之 通 货 膨 胀 会 持 续 减 速 。 通 反
— —
函数 。 这 样 的话 私 人 的储 蓄 额应 该 是 最 优 的 。但 是 人 们 却 常 常 对 他 们 的 储 蓄 感 到 失 望 。 而 且 , 如 果 没 有 社 会 保 险 计 划 的话 , 多 人 都 认 为 他 们 会 过 少 的储 蓄 。 “ 许 强迫 储 蓄 计 划 ” 常 流 行 。 非
— —
非 自愿 失 业 的存 在 : 新 古 典 模 型 中 , 要 失 业 者 接 受 只 比市 场 出 清 水 平 低 一 点 的 工 资 , 在 只 货币政策对产 出和就业的作用 : 新古典理论 中 , 币政策 对产 出和 就业完 全没 有作用 。 在 货
他 马上 就 可 以找 到 工 作 。所 以 非 自愿 失 业 不 可 能 存 在 。
— —
相 对 于 它 们 的 基 础 而 言 , 票 价 格 的过 度 波 动 : 古 典 理论 假 设 股 票 价 格 波 动 反 映 了它 们 股 新
的基础 , 即未 来 收 入 的 贴 现 值 。 自暴 自弃 的 低 下 阶层 的长 期 存 在 : 的 一 系 列 宏 观 经 济 问题 包 括 了贫 困 的 原 因 , 为我 把 我 因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和运作规律。

而宏观行为经济学则关注个体或群体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偏好,以及这些行为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的关系以及其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

宏观行为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宏观行为经济学研究个体(如消费者和企业)或群体(如家庭和社会)在经济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偏好。

相较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宏观行为经济学更加注重行为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人们在不同场景下所做出的经济决策。

宏观行为经济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偏好分析 - 宏观行为经济学关注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偏好,分析其对经济变量和政策的反应。

例如,人们对税收的反应和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灵敏度等都是宏观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2.非理性行为研究 -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们在经济决策中是理性的,但宏观行为经济学指出人们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偏差和社会影响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因此,宏观行为经济学致力于研究这些非理性行为,并探索其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3.实证研究方法 - 宏观行为经济学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实证数据和实验研究,探索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偏好。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细致的关于个体或群体行为的信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心理因素、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等。

1.个体心理因素 - 个体的心理因素对宏观经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个体的态度、认知偏差、需求偏好等都会影响其经济决策。

例如,个体对风险的态度和时间偏好将直接影响其投资行为和储蓄决策。

2.经济环境 - 经济环境对宏观经济行为也具有重要作用。

整体经济状况、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例如,经济衰退时,消费者会降低消费支出以保持经济稳定,从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通识课

宏观经济通识课

宏观经济通识课宏观经济学是以宏观为基础,研究各国经济活动,以及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数量分析、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旨在探索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怎样降低失业率、如何改善财富分配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理论、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国际宏观经济分析、经济模型等等。

其中,经济发展理论包括资本蓄积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包括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GDP、CPI、PPI等;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包括贸易顺差、财政赤字、基准利率等;经济模型分析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均衡理论、投资理论、利率决定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状况,其中重要的内容是政府经济调控政策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国际宏观经济分析、经济模型等内容。

例如,货币政策主要是指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流动性管理和经济增长率;财政政策主要是指政府采取的收支措施,以控制国内经济赤字水平;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则主要是通过宏观经济指标来分析经济增长情况;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则是比较不同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国家之间宏观经济关系;而经济模型则是用来描述和预测经济行为的经典模型,例如非竞争市场模型、投资决策模型、利率决定模型等。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宏观经济总体状况的学科,包括经济发展理论、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国际宏观经济分析、经济模型等内容,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以期解决宏观经济的问题,提高经济增长水平,降低失业率,改善财富分配等。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人们对经济学家工作的描述有一个转变。

在那以前,微观经济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分析以利润最大化厂商和效用最大化消费者为基础的完全竞争一般均衡模型。

那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学,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这样一个一般均衡系统上附加了一个固定的货币工资。

“粘性货币工资”解释了不完全就业和商业的周期性波动。

从那时开始,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都发展出了一批Scarry式的模型,这些模型把多种实际行为全面地纳入经济理论中。

例如,“柠檬市场”分析了有不对称信息的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在这种市场中买者和卖者通常拥有不同的信息。

我的考察了在这些更加实际的情况下出现的变化。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新古典经济学家发现了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薄弱,标志是一篇名为“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

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创造的新版宏观经济模型成了这个领域的标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

但不同的是,它更强调所有的决策都是和最优化行为相一致的。

为了将失业和经济波动纳入分析之中,新古典经济学家首先是求助于不完全信息,而后是技术变革。

我将从我的一个最早的尝试开始,这个尝试导致了对非对称信息在市场中的作用的发现。

一、非对称信息信息问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所有的市场中。

在一些市场中,不对称信息可以由于重复交易和声誉的存在而较为容易得到解决。

在其他市场,如保险市场、借贷市场、劳动力市场中,买卖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并不容易解决,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失效。

例如,老年人不容易买到保险,小公司的贷款受到限制。

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少数者”会受到统计歧视,因为人们总是被归入根据可观察的特征确定的各种类型中。

借贷市场失效是失业的主要原因。

即使在声誉和重复交易克服了不对称信息的地方,这些惯例也影响了市场的结构。

要了解不对称信息的根源,知道哪个时代正在进行的一场更加广泛的思想革命是很有用的。

在20世纪60年代初以前,经济理论家们很少为刻画特殊市场的特殊制度而建立模型。

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国外经济理论动态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本刊编辑部㊀㊀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6年10月9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德蒙 费尔普斯(E d m u n dS.P h e l p s),以表彰他 对宏观经济政策中跨期权衡所做的分析 .费尔普斯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1955年在阿默斯特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57年在耶鲁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5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2-1963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副教授;1963-1966年任耶鲁大学考尔斯基金会副教授;1966-1971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1978-1979年任纽约大学教授;1971-1978年,1979-198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82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M c V i c k a r讲席教授.费尔普斯1965-1966年成为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会员;1969-1970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76-1978年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78年任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委员;1980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3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1984年当选为太平洋经济学联合会会长;200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有关费尔普斯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学术贡献,本刊曾在2002年第6期 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评介系列 专栏所发表的«埃德蒙 费尔普斯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一文中进行了详细评介.①现编译瑞典皇家科学院㊁美国经济学联合会等权威机构有关费尔普斯的部分评介资料以及费尔普斯本人的 自我评价 资料如下,以飨读者.瑞典皇家科学院新闻公告埃德蒙 费尔普斯的工作加深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相互关系的理解.他的贡献使经济学研究对经济政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稳健型经济政策的关键目标是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权衡的观点开始深入人心,这就是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根据这一理论,降低失业的代价是一次性地提高通货膨胀率.费尔普斯对这一论点提出了质疑,他引入了经济中的信息问题,对工资与价格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个体的代理人只有其他人行为的不完全信息.因此,他们的决策只能基于预期值.为此,费尔普斯明确提出了预期扩张的菲利普斯曲线 假设.根据这一假设,失业与通货膨胀预期同时决定了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并不影响长期的失业率,长期的失业率只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机能.从而我们可以推断,稳健的经济政策只能抑制短期的失业波动.费尔普斯揭示了未来的稳健政策取决于现行政策的可能性:现行的低通货膨胀政策将导致人们产生低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将有利于未来政策的制定.费尔普斯另一个重要观点是跨期的权衡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关注合适的资本积累率.通过超前消费对物质进行投资,或者对人力资本(教育和研究)进行投资,这一代人可以提高下一代人的福利.费尔普斯阐明了代际之间分配效应冲突的可能性.他还揭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一代人均可能从储蓄率的变化中获益.此外,在人力资本对新技术的扩散,也就是说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方面,费尔普斯也做出了开拓性的分析.(译自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颂词在埃德蒙 费尔普斯的职业生涯中,你能找到两种推测的反例,即纯理论无法带给我们重要的洞察力,而讨论会又不能产生深刻的学术碰撞.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费尔普斯是一群试图架设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沟通桥梁的青年经济学家中的先锋人物.他编辑的讨论会论文集«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把这一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到了学术前沿,永远改变了我们对受欢迎17«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期的宏观经济理论组成的理解.在那个时代,传统的理论,从数据相关性判断,认为高通货膨胀率导致低失业率.在1967年的一篇论文中,费尔普斯论述的失业微观理论以其与众不同的含义而引人注目.随着预期的调整,通货膨胀率对失业率不会产生影响.不久,政策制定者们做了一系列实验以测试和确认这一预测.综观他的职业生涯,费尔普斯一直希望走出既定的分析框架,重新思考宏观经济学基本问题.他在失业的均衡理论方面所做的工作引导着非自愿失业的有效工资(他更倾向于使用 激励工资 的术语)理论和工资与价格设定非同步模型.他对最优税收理论的分析用工资税的效率分析取代了通货膨胀是一种税收的流行分析.在20世纪60年代,他把增长理论发展为对人力资本㊁科研和技术变革相互作用的细致分析,这一分析经受住了20年来的专业挑战.费尔普斯的工作以其原创性和对理论基础关注而著称.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把经济学看做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成员.这方面的关注已经激发了人们对罗林森税收和储蓄政策的分析,并对实践中的减少失业政策和援助贫困人口提出了建议.对费尔普斯而言,政策分析的哲学和道德维度丰富和指引着抽象模型的建立.他继续推动政策制定者们重新思考他们对预期㊁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分析,并为经济理论家设立了更高的标准.(译自«美国经济评论»2001年12月号)埃德蒙 费尔普斯自我点评我开始对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所期望的阐述,先是就自然率假设作了一种代数陈述(1968),继而是构筑了(期望)均衡和失衡行为的最早的非瓦尔拉斯或者是不完美信息的微观-宏观模型:一种企业通过工资等级进行竞争以留住有经验的雇员的模型(1968);过渡性失业的安全岛比喻(1969);以及一种企业在客户市场进行价格竞争的模型(1970).随后的研究强调价格和工资认定或承诺非同步性的持久性(1968,1977,1978).再后来的研究是提出一种合同工资协议理论,这种协议仅取决于可观测变量,这种变量是由流动成本和随后的道德危机产生的(与G.卡尔沃合作,1978).我早期的论著大部分涉及资本理论和增长经济学这一领域,不过有几条主线.这就是黄金律结果的(美国)发现,对油灰-粘土和油灰-油灰型 老式 资本模型的分析,对过度资本密集化引起的动态无效的研究,以及对中性财政政策(跨时平衡的预算)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我的部分研究转向公共财政其他方面.我提出了几个论点,认为降低某些税级的某些税率实际上反而会增加政府的岁入,从而有可能增进经济福利.这些是在一系列有关最大化税收收入经济学的论文中提出的,它们是:有效的工资-所得征税模型(1973),资本和劳动最佳税率组合模型(与J.奥多佛合作,1975,1979),一个通货膨胀税新模型(1974).近著有论述独特失衡(与R.费里曼合作,1983)㊁论合同以及论开放经济财政政策效果的客户市场模型.最近的作品研究内生自然率理论(1994,1999)及其在经济政策中的应用(1997).(译自马克 布劳格«经济学名人辞典»,1999年版,原载王振中㊁李仁贵主编«挑战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大师们» 附录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注释①值得一提的是,自本刊于2000年底开设"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专栏以来,截至目前为止,荣获2001-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所有12位获奖者均在本刊预测范围之内.其中,9位获奖者的学术成就已被本刊提前报道,其余3位获奖者的评介文章也在获奖前被提前组稿,并于获奖当期发表.㊀附:12位获奖者的评介文章及其期号如下:㊀2001年度诺奖得主阿克洛夫㊁斯彭斯㊁斯蒂格利茨㊀«乔治 阿克洛夫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评介»(2001年第3期)㊀«迈克尔 斯彭斯及其信号理论»(2001年第10期)∗㊀«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2001年第10期)∗㊀2002年度诺奖得主史密斯㊁坎内曼㊀«维农 史密斯对实验经济学的贡献»(2000年第10期)㊀«坎内曼与塞勒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2002年第9期)㊀2003年度诺奖得主格兰杰㊁恩格尔㊀«克莱夫 格兰杰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2003年第1期)㊀«罗伯特 恩格尔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2003年第10期)∗㊀2004年度诺奖得主基德兰德㊁普雷斯科特㊀«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及其扩展»(2002年第4期)㊀2005年度诺奖得主奥曼㊁谢林㊀«罗伯特 奥曼对经济学及博弈论的贡献»(2001年第5期)㊀«托马斯 谢林非数理博弈理论评介»(2001年第1期)㊀2006年度诺奖得主费尔普斯㊀«埃德蒙 费尔普斯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2002年第6期)㊀(标∗号者为提前组稿,其余均为超前报道)(李仁贵罗亮编译整理)(责任编辑:治力)27。

逆向选择模型

逆向选择模型

逆向选择模型1创立者乔治·阿克劳夫简介乔治·阿克劳夫(George A. Akerlof )1940年生于美国的纽黑文,196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自1980年到现在,一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UCBerkeley)分校任经济学首席教授。

乔治·阿克劳夫和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三名获奖者在20世纪70年代奠定了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

其中,阿克尔洛夫所作出的贡献在于阐述了这样一个市场现实,即卖方能向买方推销低质量商品等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双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

斯彭斯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们应如何利用其所掌握的更多信息来谋取更大收益方面的有关理论。

斯蒂格利茨则阐述了有关掌握信息较少的市场一方如何进行市场调整的有关理论。

阿克劳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的分析理论用途广泛,既适用于对传统的农业市场的分析研究,合金板也适用于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分析研究。

同时,他们的理论还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

2逆向选择模型乔治·阿克劳夫(George Akerlof)在1970年发表了名为《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的论文,被公认为是信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开创性文献。

在美国俚语中,“柠檬”俗称“次品”,这篇研究次品市场的论文因为浅显先后被三、四杂志退稿。

然而,乔治·阿克劳夫(George Akerlof)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逆向选择理论揭示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又非常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车的质量信息不对称。

在旧车市场,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知道。

这样卖者就会以次充好,买者也不傻,尽管他们不能了解旧车的真实质量,只知道车的平均质量,愿平均质量出中等价格,这样一来,那些高于中等价的上等旧车就可能会退出市场。

《动物精神》的读书笔记

《动物精神》的读书笔记

《动物精神》的读书笔记“动物精神”一词的使用要追溯到凯恩斯。

在其所著的《货币、就业与利息通论》一书中,凯恩斯将宏观经济波动归因于投资者所具有的“动物精神”。

在凯恩斯看来,“动物精神”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稳定的特征。

以今天的眼光看,凯恩斯所强调的“动物精神”已然属于行为经济学分析的范畴。

也正因为此,Akerlof曾认为:“凯恩斯的《通论》是……对宏观行为经济学最伟大的贡献”。

不过,遗憾的是,凯恩斯对“动物精神”的分析并未展开,以至于其后继者们逐渐淡忘了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其在经济波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而凯恩斯预想中的一场经济学革命,也最终被淹没在了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之中。

显然,《动物精神》的两位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现状,而有意对凯恩斯的思想做一次重新的挖掘。

在凯恩斯论述的基础上,Akerlof和Shiller对“动物精神”(即非理性心理和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展开,并将其分解为五种主要的心理或行为,即信心、公平、欺诈、货币幻觉和听信故事,等等。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偏离理性决策所期望的结果,从而造成经济的波动。

在信心机制的反馈作用下,经济波动将被放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通过简单的描述,两位作者已然在“动物精神”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演绎出了一个宏观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非理性的“动物精神”是导致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因素,这正是凯恩斯在《通论》中加以强调但未展开的结论。

以此框架为基础,Akerlof和Shiller对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储蓄、不平等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等,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两个作者来头真的是非常大,一个是乔治-阿克洛夫,他现在是伯克莱加州大学的教授,曾经因为研究不对称信息获得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另外一位最近更是火得不得了,叫做罗伯特-希勒,他现在是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为什么火?有两点,第一我们知道格林斯潘曾经讲过非理性繁荣这个字眼,这个词其实是他首创的,第二就是更重要的,很多人认为,这一次的金融海啸,最早,而且准确的预言它会发生的人之一,就是这位罗伯特-希勒。

提高思想境界的20本好书推荐

提高思想境界的20本好书推荐

1、保罗·约翰逊《文明的解析》为什么人类成就如此集中于欧洲?为什么取得成就的主要是男性?为什么是在1400年后?查尔斯·默里证据确凿地表明,上个世纪中,人类获得伟大成就的速度在减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认识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本书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描述性章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巨人,以及他们卓然独立的原因;关于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区别;关于人类创造伟大艺术和科学的能力的14次重大飞跃;关于人类成就在时间和地理坐标图上的图形和轨迹。

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乔治·阿克洛夫《动物精神》如果你看不懂当前的经济形势,如果你要跳槽却又担心失业,如果你想买房但总搞不清楚房价走势,如果你想投资股票但又怕股市暴涨暴跌,如果你想为未来储蓄但又想现在多消费,如果你在做这些决策时想明白其中的究竟,那就了解一下什么是“动物精神”吧。

它会告诉你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什么有人会失业?为什么房地产会有周期?为什么股票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多变?为什么通货膨胀和失业此消彼长?为什么我们给将来准备储蓄缺乏计划性?为危机当下,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奏效?本书既是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颠覆之作,也是期待找到这些问题答案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解惑之作。

3、南茜·休斯顿《断层线》从旧金山到慕尼黑,从海法到多伦多到纽约,本书跨越半个多世纪,从四个六岁孩子的视野,讲述这个世界的变与不变。

这四个孩子的特殊连续性是: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子女。

一个1940年的德国女孩,和一个21世纪的加利福尼亚男孩,他们之间并无什么共同点,却有着血缘的纽带。

每一代人对生老病死、战争、和平、幸福、痛苦,都有不同的观念。

本书为21世纪外国文学大奖丛书之一。

该小说曾获得2006年费米娜奖,并获得2008年英国奥兰治奖提名奖。

小说通过一家四代的历史,勾勒出20世纪以来欧洲的重大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6期·诺贝尔奖讲座·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乔治·A.阿克罗夫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斯加里(Richard Scharry)的“轿车、卡车以及会跑的东西”。

想象一下如果他能够一直活在上个世纪的最后的几十年中,给大人和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话,这本书将会被以怎样的眼光看待。

交通工具以十年一轮的速度在不断地专业化。

我们从T型福特开始,而现在我们所拥有的翻斗载重车的种类已经超过了大多数超前的4岁小孩能识别的范围。

这和经济学有何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人们对经济学家工作的描述有一个转变。

在那以前,微观经济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分析以利润最大化厂商和效用最大化消费者为基础的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

那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学,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这个一般均衡系统上附加了一个固定的货币工资。

“粘性货币工资”解释了不完全就业和商业的周期性波动。

从那时开始,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都发展出了一批斯加里式的模型,这些模型把多种实际行为全面纳入经济理论中。

例如,“柠檬市场”分析了有不对称信息的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在这种市场中买者和卖者通常拥有不同的信息。

我的论文考察了在这些更加实际的情况下出现的变化。

对于我来说,不对称信息的研究是实现我的一个梦想的第一步。

这个梦想就是发展出植根于凯恩斯(Keynes)的“通论”中的原创精神的宏观行为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从此将无需再忍受新古典综合派的自我论证,这曾经一度盖过了“通论”中强调的认知不协调、互惠、公平、羊群效应和社会身份等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

有一群人参与到这个梦想的实现中来。

库尔特(Kurt Vonnegut)会把这群人称为一个克拉斯(kerass):“一群在一个宏大的潮流驱使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而又互不相知的人”。

在这个讲座中,我将介绍一些由这个克拉斯发展出来的模型。

这些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的核心经济现象。

作为背景,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宏观经济学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我从中受到启发一样,新古典经济学家发现了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薄弱,他们憎恨它的不严格,于是放弃了它。

然后他们便欢庆胜利,其标志是一篇名为“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论文。

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创造的新版宏观经济模型成了这个领域的标准。

跟他们的新古典前辈一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

但不同的是,它更强调所有的决策———家庭的消费和劳动供给,生产者的生产、雇佣和定价决策,以及工人和厂商之间关于工资的讨价还价———都是和最优化行为相一致的。

为了将失业和经济波动纳入分析之中,新古典* 本文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阿克劳夫于2001年12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授奖时的发言稿。

这是惟一的诺贝尔经济学家,他公然强调了社会学方法对经济学研究的重大意义———反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宣言,他发言的题目是“行为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行为”。

可以看出“行为学”是他要强调的重点。

文内也反复抨击经济学家拒绝社会学理论的“行为”。

本翻译得到了George A.Akerlof教授的授权,在此表示感谢。

经济学家首先求助于不完美信息,而后是技术变革。

新的理论至少在一方面有了进展:价格和工资决策有了清晰的微观基础。

但是其中的行为假设过于原始粗糙,以致于至少有六个经济现象不能得到解释。

一些情形中与新古典假设的矛盾导致了对这些现象的否认。

在其他情形中,新古典的解释只不过是同义反复。

六种现象如下:———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新古典模型中,只要失业者接受比市场出清水平低一点点的工资,他马上就可以找到工作。

所以非自愿失业不可能存在。

———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作用:在新古典理论中,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完全没有作用。

一旦货币供给被完全预期,价格和工资就会相应地变化。

真实工资和相对价格是保持稳定的;实际经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高失业下通货紧缩并未加剧:由新古典模型可推导出加速数主义的有惟一自然失业率的飞利浦斯曲线。

如果失业率低于这一自然率,通货膨胀就会加速;反之通货膨胀会持续减速。

———普遍的退休储蓄不足:在新古典模型中,个人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数量已最大化其跨期效用函数。

这样,私人的储蓄额应该是最优的。

但是人们却常常对他们的储蓄感到失望。

而且,如果没有社会保险计划的话,许多人都认为他们会过少地储蓄。

“强迫储蓄计划”非常流行。

———相对于它们的基础而言,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新古典理论假设股票价格波动反映了它们的基础,即未来收入的贴现值。

———自暴自弃的低下阶层的长期存在:我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包括了贫困的原因,因为我把分配问题看作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贫困的原因是初始的人力和非人力资本配置低下。

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与药物、酒精滥用,未婚生子,单亲家庭,高福利依赖,犯罪相并存的长期极端贫困。

接下来我将介绍宏观行为经济学家如何以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观察的现实假设为基础,创造出能够很好地解释上述问题的模型。

在“通论”的原创精神指导下,宏观行为经济学家正在重建被新古典经济学家所放弃的微观基础。

我将从我的一个最早的尝试开始,这个尝试导致了对非对称信息在市场中的作用的发现。

非对称信息我首先从对产出和就业巨大波动原因的早期观察入手来探讨非对称信息引起的问题———新车销售量的巨大波动。

我认为由旧车的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旧车的信息这个事实引起的不明确性可以解释新车购买的巨大波动性。

在建立这样一个宏观经济模型的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

我发现旧车市场中的信息问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所有市场。

在一些市场中,不对称信息可以由于重复交易和声誉的存在而比较容易得到解决。

在其他市场,如保险市场、借贷市场、劳动力市场,买卖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并不容易解决,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失效。

例如,老年人不容易买到保险,小公司的贷款受到限制。

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少数者”会受到统计歧视,因为人们总是被归入根据可观察的特征确定的各种类型中。

借贷市场失效是失业的主要原因。

即使在声誉和重复交易克服了不对称信息的地方,这些惯例也影响了市场的结构。

要了解不对称信息的根源,知道那个时代正在进行的一场更加广泛的思想革命是很有用的。

20世纪60年代初以前,经济理论家们很少为刻画特殊市场的特殊制度而建立模型。

张伯伦(Chamberlin)的垄断竞争模型和罗宾逊(Joan Robinson)的相似的理论出现在研究生课程甚至一些高年级本科生的课程中。

但这些是少之又少的例外,它们并不被视为核心内容,而是像郊外探险一样是为那些有闲暇时间的人准备的。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增长理论家们开始建立有特殊技术特征的模型———如边干边学等,“特殊”模型开始增加。

把这些特殊因素纳入模型中并未损害原有的价格理论,但是它们播下了即将到来的革命的种子。

1969年夏天,我首次听到“模型”一词被用为动词,而非名词。

这和几个月前“柠檬市场”刚刚被公开发表并非巧合。

对市场中非对称信息的“模拟”之于价格理论,正如对边干边学等的“模拟”之于增长理论。

这是新出现的经济学思潮的第一次应用,在其中模型建立在对微观经济细节的悉心关注的基础之上。

这个发展使经济理论更加接近于实际经济的细致质地。

几乎不可避免的,非对称信息分析是这个思潮的第一项成果。

它是可采摘的最成熟的成果。

在这篇文章的剩余部分中我将讨论这一思潮对宏观行为经济学这一新领域的有利影响。

非自愿失业一位经济学家朋友曾对我说他卖不掉他的房子。

我怀着同情向他的一个同事复述了这件事。

这个同事的反应是:惟一的问题是房子定价有问题。

只要定价低一点,这个房子可能很快就卖掉了。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非自愿失业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像那个同事认为我的朋友不可能卖不掉房子一样。

失业者是那些正在寻找工作(否则他们不是失业,而是非劳动人口)但是拒绝了不能提供使他们满意的工资的工作的人,因为他们期待更高的工资。

由于找不到能提供符合自己要求的工资的工作而失业是不如人意的,但是受到最低工资规定和工会讨价还价影响的人除外,他们是自愿失业者。

在市场出清价格下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

在新古典理论中,就业下降的时期———商业周期低潮———可能是由于意外的总需求水平下降造成的。

同样,就业下降也可能是由于负的供给冲击,这造成了劳动者退出劳动市场,放弃可得到的工作。

然而任何关于由自愿的工作决策引起的商业周期的描述都遇到了经验上的困难———为什么在商业周期低潮的时候辞职率下降?如果失业是来自于劳动者对低收入工作的拒绝,那么随着失业上升辞职也应当上升。

但是当失业上升时,辞职率在下降。

先于周期的辞职行为是不争的事实。

行为经济学家不否认非自愿失业的存在,他们对此给出了自成一体的解释。

20世纪70到80年代首次出现的效率工资模型使得非自愿失业这一概念有了意义。

这些模型假定:由于道德、公平、内部力量或非对称信息的存在,雇主有强烈的动机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最低水平的工资。

这种“效率工资”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所以使工作机会受到了限制。

一些劳动者因此找不到工作,这些人就是非自愿失业者。

在下一部分我将扩展这个分析来说明为什么非自愿失业会周期性地波动。

有许多关于同质的工人所得工资的经验研究证明了效率工资是普遍存在的。

早在效率工资进入宏观经济学家的视野之前,劳动经济学家就记录了在相同的工作或有相同特征的工人之间收入的广泛差别。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同质的工人由于在不同的地方工作而得到不同工资。

而且,数据表明在不同行业间转换工作的工人分别得到不同的工资。

更高收入的行业有更低的辞职率。

这证明工资差别不仅是由不同的工作环境或利润造成的。

因此看起来确实有“好工作”和“坏工作”之分。

好工作和坏工作的存在使得非自愿失业有了意义:失业者愿意接受但是没能得到那些被同等能力的人把持的工作。

同时,非自愿失业者可能会拒绝那些可以得到的低收入或低技能的工作。

效率工资理论中蕴含的非自愿失业概念和现实以及普遍的直觉是相一致的。

一个意义深远的非自愿失业的概念构成了重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第一步。

但是为什么厂商们会支付最低限以上的工资呢?就我看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解释在经验上是最有说服力的。

三个要点如下:互惠(人类学中的礼物交换理论),公平(心理学的平衡理论)以及对集体规范的遵循(社会学中的参照群体理论和心理学中的群体信息理论)。

在最早的基于礼物交换理论的“社会学”版本的效率工资理论中,厂商给劳动者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劳动者则回报以对公司的忠诚。

支付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公平的考虑:根据心理学的平衡理论,劳动者可能会由于认为他们的工资低于“公平”水平而不积极工作。

集体规范通常决定了工人们关于礼物互惠的交换形式以及公平工资的概念。

菲尔(Fehr)及其同事用实验的方法确定了互惠行为和集体准则对工人效率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