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农村发展概论

农村发展概论

农村发展概论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台州社区大学直属学院“一村一”农民大学生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学生姓名学号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年级12秋学校台州电大椒江区三甲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的视角一、三甲村基本情况三甲村位于三甲街道集镇地段,处在三甲街道的中心位置,全村总人口1164人,总户数397户,分7个村民小组。

三甲村耕地总面积为553亩,人均亩,其中水田481亩,旱地72亩,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70多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50万元,人均纯收入6267元,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网络进村入户。

为带动村的经济发展,村两委班子组织广大党员、村民代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倡讲政治、讲文明、讲公德,教育村民遵纪守法,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针对本村的落后状况,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进行集体商讨,分析原因,查找差距,统一思想,制定措施,把全村的劳动力、创造力拧成一条绳,为本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三甲村对村庄的布局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在新村建设中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明显改善了村的面貌;投资50万元,修建了村的主道,并配上绿化带,使道路更畅通、更美化,为本村的发展提供交通条件;投资26万元改建了老人协会大楼,又投资10万元改建活动设施,努力树立尊老爱老的榜样。

良好的规划,既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也很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三甲村现状分析1. 村里无支柱产业,属传统农业生产,具有如下特征:1)以手工工具为主要工具,以畜力为主要动力导致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

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范文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范文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范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村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篇一:《试论发展农村经济》论文关键词:集体化农村市场科学发展论文摘要: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 农村集体化经济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集体化经济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集体规划,公共管理,大家共同制规矩,设程序,定制度,有政府部门负责实施,村民负责监督。

由村委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合作化经济发展模式。

把科学发展观和农村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经济。

是原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转变。

是科学技术进驻农村。

是农村实现科学种田,科学管理,科学发展,并且集体化经济能集中力量统筹协调,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

它能够组织资源开发和协调资源利用,兴办农村集体企业。

它能够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灵活采用各种经营模式,实现劳动者自助能力,对刚兴起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建设,在内外部关系的设置和运行规则上,起到依托、中介和对照作用。

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全局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尤为重要。

农村集体化经济可以集中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村和平质量和竞争力。

实现科技种田,集中管理。

农业发展概论的论文

农业发展概论的论文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作业)题目XX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姓名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年月日内容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以中国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拉开序幕,至今已走过了30多年历程。

回眸这30多年,我们镇农村、农业和农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由于“三农”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明显加强,农村社会更加稳定。

但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要增强危机感,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为此,我们要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依据我县农业的发展现状,吸纳省各个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突出的地区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从而扎实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三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目录:内容摘要 (1)一、概述 (3)二、建立健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保障机制 (3)(一)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3)(二)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3)(三)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 (3)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3)(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二)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 (4)(三)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 (4)(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4)四、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4)参考文献 (5)一、概述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农村发展概论

农村发展概论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题目涿鹿县六堡村农业发展与展望姓名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年月日涿鹿县六堡村农业发展与展望出涿鹿县城向东南行驶30多公里便是矾山镇六堡村。

六堡村位于矾山镇北,距离镇政府驻地3公里。

矾杏公路从村西穿过,沙蔚铁路横卧村北。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六堡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的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大多数中国现代农村一样,六堡村面临着人口减少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迁入城市,从事工业或服务业工作。

素质教育的普及与高校扩招使得农村里的孩子也有了进入城市享受更优质教育条件,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村中传统农业主要有玉米、杏树的种植或者家禽家畜的养殖等形式,不仅劳动周期长、辛苦劳累,而且如果遇到旱灾、冰雹、霜冻等情况,农作物的收成会大幅降低,遇到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家禽家畜也会成批死亡。

如果不发展特色农业,农民的农业收入很难比去城市打工高。

农村人口减少必然伴随着农村土地的减少及农村土地的集中,有的农民私自卖地是为了养老,有的农民则因为自己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不值钱,不划算种地而卖掉土地。

六堡村共有200多户,约540人,耕地面积6000多亩。

以前,六堡村由于缺水,十年九旱,村民主要以杏扁种植为主,尤其是杏花盛开之时遇倒春寒,杏花易冻,土地广种薄收。

所以,大部分村民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今日的六堡村却让人另眼相看,成了附近村庄羡慕的对象。

2014年,经过多次外出学习和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六堡村两委最终决定,根据群众意愿,村集体组织协调将全村的土地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

同年12月,六堡村与北京达华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北京达华集团以资金、技术入股,六堡村以土地入股,联合组建了涿鹿达华致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现代企业加农村资源加农户合作的形式,对流转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利用,发展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

学校名称: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海学院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邵东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中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乡村旅游已悄然兴起。

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想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开发过程中自然出现了很多问题。

本文故从探寻邵东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邵东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邵东乡村旅游资源问题对策邵东县位于湖南省邵阳市东部,历史文化悠久,古称昭阳侯城;县域经济较为发达,2012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28.97 亿元,但同期该县旅游总收入 7.91 亿,仅占 3.45%,由此可见该县的旅游业在整个县域经济中所占的分量之轻。

而邵东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可塑性较高,消费市场巨大,这是该县开发旅游资源的潜力优势所在。

如何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市场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是必须要充分认识的。

1、邵东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但现阶段知名度不是很高,主要有:佘湖山生态旅游公园、清朝古建筑群荫家堂、廉桥药都产业园、流光湖度假村、贺绿汀故居、明清古廊桥洪桥及古商业街、昭阳公园等,其特色主要是:1.1 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邵东县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邵东文化底蕴浑厚,人杰地灵。

邵东,古称昭阳,历史上西汉曾建有昭阳侯城,一直以来是邵阳市通往长沙、衡阳的东大门,故其商贸发达。

现有昭阳侯城遗址,明清古廊桥洪桥及古商业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朝古民居建筑荫家堂。

还有宋濂溪周子洗墨的九龙岭,山势高耸,九峰连绵,山顶有寺庵,山腰有清泉,山间有巨杉。

1.2 自然资源丰富,融合性较强作为南岳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小南岳”——佘湖山,自古以来便是集道教、佛教的宗教圣地,风景秀丽,是众多香客的理想地;有唐玄宗封赐“国师”称号的申太芝曾修炼的邵东县制高点大云山,区内地形逶迤,山峦叠嶂奇峰突兀,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95.4%;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穴景观——烟竹岩,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迂回曲折延绵几十公里。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范本模板】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范本模板】

摘要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1].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

因此,我们要把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跃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

通过对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该村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迁西县西河南寨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关键词:西河南寨村农业模式目录一、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现状 (1)(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 (1)(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1)二、当前制约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2)(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二)龙头企业发展不力 (2)(三)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2)(四)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五)缺乏正规权威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 (2)(六)农民收入比较低,资金投放不足 (3)三、发展西河南寨村农村经济的主要对策 (3)(一)现代农业的含义 (3)(二)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背景 (3)(三)现代农业前景 (4)(四)西河南寨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4)参考文献: (5)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一、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现状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西河南寨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1、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是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取消了粮食准运证,粮食市场化经营平稳有序.二是全面完成了粮食企业改革。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9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9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9篇)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篇一【摘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正视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准,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经济论文;意义一、前言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要实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农村经济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型生态系统经济。

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概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主要目标是实现人与社会、资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共存,良性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的发展与繁荣。

这一建设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下的经济,主要立足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发挥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重视发挥资源的潜力,发照相的生态经济,形成合理的体制,实现生态健康,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其发展的新时期。

对于农村经济,在实现腾飞的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发展,达到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协调一致。

因此,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生态经济的进步,意义重大。

但是,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行积极应对,在根本上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三、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农业农村经济高效发展的保障(一)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观念,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观念的更新是基础和关键。

要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的思想上,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农村发展概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农村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方面,由于新型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由于人口流失、农民收入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发展现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论文将对前者和后者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新型农村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新型农村建设是指对传统农村进行改造和更新,使之成为适应现代化要求、满足农村居民愿望的新型城镇化生活。

新型农村建设的推进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和推进城乡融合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新型农村建设有助于重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型农村建设强调与城市经济的联系,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培育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新型农村建设也为农民就业提供了新机会,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其次,新型农村建设有助于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生态品质。

传统农村地域存在着严峻的生态压力,随着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新型农村建设通过修建农村绿道、普及农田水利等方式,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实现了生态立村,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态品质。

再次,新型农村建设有助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乡格局的重构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新型农村建设带来的现代化机会,有助于农村居民更好地与城市居民进行交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农村发展现状分析农村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并不容易克服,需要我们面对现实、找出根本因素,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社会共同参与方能实现乡村振兴。

现阶段,农村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地域分化、发展不均。

农村是发展的薄弱环节,不同地方农村发展状况差异极大,一些地区的农村发展更加落后,无法跟上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出现区域发展不均。

农村发展概论-电大

农村发展概论-电大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作业)题目遵化市夏庄子村农业发展与展望姓名张海龙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入学时间 2016 年秋教学点遵化电大指导教师2016年6 月23 日目录一、农村改革3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1)(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 (1)(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1)二、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2)(一)、智力因素 (2)(二)、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2)(三)、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2)(四)、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2)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2)(一)、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3)(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3)(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 (3)内容摘要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深化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农技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我们把搞好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深化农村地改革,农村土地经营逐步规范。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

因此,我们要把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跃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

关键词:现状开发与利用措施与前景遵化市夏庄子村农业的发展与展望一、农村改革3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农业农村改造策略研究3200字》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农业农村改造策略研究3200字》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农业农村改造策略研究椒江区章安街道山前村―从传统农业改造视角目录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农业农村改造策略研究 (1)一.地方概况 (1)2.农民自身问题 (2)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3)三. 对策措施 (3)1)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3)2)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 (3)3)规范农村市场 (4)4)农业经营制度建设 (4)1)加强村道路交通建设 (4)2)健全农田、水利、通讯网络网络建设 (4)一.地方概况山前村位于章安西北部,东靠梓林东大河,北靠百里大河,有3个自然村,占地面积600多亩,全村人口1198人, 13个村民小组,党员39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8456元。

近年来,山前村以建设和谐新村为目标,多措并举,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做强村集体经济新路。

本村先后荣获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市文明村、市民主法治村、区“创业创新型”先进党组织、区学习型党组织、区充分就业村、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2021年2月,浙江林业局公布2020年浙江省“一村万树”示范村,山前村上榜。

2020年1月,浙江省2019年度“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名单发布,山前村榜上有名。

2019年12月,山前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山前村附近有大陈岛、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东方太阳城、台州海洋世界、椒江戚继光祠等旅游景点,有大陈黄鱼、香辣口味蛇、三杯田鸡煲、凉拌海蜇头、台州食饼筒等特产。

存在问题1、村里无支柱产业,属传统农业生产,具有如下特征:1)以手工工具为主要工具,以畜力为主要动力导致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

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

2)农业结构单一约束了多元化发展我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三门县农业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三门县农业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题目:三门县农业发展与展望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校得分三门县农业发展与展望一、三门县农业的基本概况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

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

近年来,三门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实施“龙头、品牌、园区”三大战略,扎实推进效益农业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

主要农产品:杏子、山药、卷心菜、葡萄、芦笋二、三门县农业的发展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乡镇,三门县人民艰苦创业,永不停步。

一是突破常规,发展效益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建立了山岙药材种籽基地;桐岩、高枧花色小水果基地;吴岙畜禽养殖基地,摆脱传统农业束缚,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抓科技。

举办每年两次农技知识培训,邀请专家授课。

三是加强队伍。

建立了三门农业综合服务站,组建了100余人的乡村两级农业服务宣传队伍,开通农技“110”,定期发布农情简报。

四是拓宽市场。

与浙汪省中药材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了乡农技服务公司,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2001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6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5元。

[工业经济]按照工业强乡的总体思路,贯彻“培育、改造、发展”六字方针,树立工业经济重中之重思想,营造合力扶工气氛,内抓管理,外拓市场,搞好服务。

全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6.08亿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平均增长29.47%,销售产值5.78亿元,产销率达95%,财政总收入1330.7万元,增长20.0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3.3万元,增长11.8%,技改投入4310万元,增长42%,新产品发省级申报1只,国家级1只。

现乡内有企业216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1家;有出口企业10家,获自营出口权企业3家,已有1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销往24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已跃居全县第二位。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3000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3000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3000散户型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分析摘要:在我国华中地区存在大量的分散的村落,他们拥有自己的农田,生产自己的农产品,然而销售问题会使他们很困扰,本论文就主要是探讨电商平台如何给农产品带来生产上的便利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逐步现代化,本文结合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相关理论提出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农业模式,现代农业品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农业物流等思路,为我国散户型的村落发展电子商务农业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散户型农村,电子商务,特色农产品,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对农业发展的研究的核心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农业的改革,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

通过研究,无疑是对于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服务业,对我国尽早实现小康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一、我国农村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现状1.主要运营模式。

目前,我国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内部运营模式主要有七种,另有三个节点。

1.1七种运营模式:(1)目录模式:通过获取目标用户及市场的准确目录作为基本手段,向其以直邮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来获取较为直接的用户群体的一种营销模式。

比如:富得网。

(2)信息中介:指的是为产品制造商或服务提供供应商及他们的潜在客户提供专门商品信息的网站。

比如:中国粮油食品信息网。

(3)线上社区:人们在线上通过互联网串联的三平(移动端平台、pc端以及pad)搭建的一种网上话题交流互动平台,通过线上社区能够聚集大规模的用户群里,通过社区话题营销来达到相应的推广效果。

比如:易谷社区。

(4)线上商城:一种B2C的线上交易模式,通过网上开设店铺进行农产品销售,并且提供线上支付,线上交流等买卖双方在线上完成跨地区的农副产品的交易。

比如:中国大豆网。

(5)电子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是一种不见面的网上交易,如网上招标、竞价等。

人们把企业之间在网络上进行的这种招标,竞价,谈判等活动定义为B2B电子商务。

农村发展概论874

农村发展概论874

农村发展概论874农村发展概论: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在实现2020年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逐渐朝着城镇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了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较为落后的状况。

本文将在分析农村经济现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1劳动力难以获得有效利用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

然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较为单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严峻。

如果劳动力难以实现有效利用,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当前,农村劳动力在实际发展中面临时间有限、务农机会减少等问题,尽管我国大力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生产逐步普及,但劳动力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1.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商等。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政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然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市场竞争加剧等。

1.3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

这一政策使扶贫力度大幅提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推动扶贫工作整体发展。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可持续的特点。

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2.1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我国应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教育资助等方式,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同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2.2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

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村发展概论(范文)

农村发展概论(范文)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加快**县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和政策研究学生姓名吴燕学号 *************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年级 2012秋学校 **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加快**县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和政策研究[摘要]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这一概念,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鼓励农业经营体系和经营主体创新,其中再次提到了“家庭农场”,受到了社会各方面极大的关注,激发了全国农村发展家庭农场的热情。

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育和发展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目前,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条件限制,亟需在如何认清条件、克服困难、顺势而积极有为等方面作深入研究,以便科学指导与实现。

本课题以我县为例,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县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炼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因子,借鉴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我省家庭农场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制度设计政策建设一、研究背景与国际国内经验借鉴家庭农场是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我国它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全省社会各界投资农业的热情在不断增长,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劳动力、技术、资金等制约,有的新办农业企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还出现了个别农业企业“跑路”现象。

自2006年起,宁波、嘉兴等地先后进行了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有的还成为了全国示范点,实践已证明了家庭农场的坚持和完善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同时具有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没有的长处,它适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需要,发展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然而,我县先行探索的家庭农场还存在理念、要素。

农村发展论文(范文)

农村发展论文(范文)

农村发展论文(范文)第一篇:农村发展论文(范文)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之我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为根基的中华文明走过了悠悠数千载。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王朝,中华文明中无不体现出农业的重要性。

然而在古代,即使有“士农工商”的社会观念,封建地主制却使作为社会生产主要实践者的农民与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割离,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到新中国的钟声敲响,沉睡的中华大地又开始复苏。

三十一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农村真正步入她光辉的改革发展之路。

要解读农村改革发展,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村的概念。

农村是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

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

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有了对农村概念的正确认识,我们来解读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三十年。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搞起了“大包干”,正式拉开农村改革发展的序幕。

其后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农业改革浪潮,1980年,中央明确提出在农业领域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截至1983年全国基本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土地政策。

农民获得了生产资料,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

1985年国家提出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发展乡镇企业,探索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大转移,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农村经济从单一的农业种植向包括农副产品加工的多元化过度。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农业税渐渐成为历史。

国家通过立法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定土地承包关系延长至30年保持不变,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步入新世纪后,我国农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作业)题目阳城乡刘指挥村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从现代农业发展视角阐述姓名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入学时间 2013年春季教学点保定广播电视大学高碑店分校2014年12 月10 日关于清苑县现代农业及新农村的发展与展望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并高度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内容。

可见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新农村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清苑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是搞好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字:现代农业新农村一、现状及特征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位于位于河北省中部,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

北临徐水县,南临望都县、博野县,西临保定市、满城县,东临安新县、高阳县、彝县。

农业生产受地理地质气候的影响十分强烈。

农业生产的效率相对较低。

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是清苑县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县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是广大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尚未在质上出现飞跃,普遍未能进入小康生活。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创建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战略方针,为贫困地区搭出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

农业现代化是农民摆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唯一出路,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强劲持续发展的不可缺的要件。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广大农户则是这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托力量。

然而,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农户的“经营理念”往往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有利于防治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因为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求无污染,所以生态农业技术无论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还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收获加工技术等。

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反,还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在生态上的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牧区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试论关于牧区民间高利贷现状学生姓名:胡日乐学号: XXXXXXXXXX指导教师: X X X专业:农村行政管理年级: XXXXXX学校: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试论关于牧区民间高利贷现状[内容摘要]随着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投资机会的增加,牧民和当地的小型微型企业对贷款的需求旺盛。

当地的国有商业银行受规模和其他政策规定的限制,贷款服务侧重于大中型企业和大中型项目,而牧区信用社,由于资金有限,也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牧户对贷款的有效需求。

正规金融机构资金的短缺导致许多有偿还能力的牧户贷款难,抬高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市场的利息率,从而使不少牧户失去规模化养殖的机会,或加大了他们融资的成本,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此产生了很多非法放贷的高利贷金融公司,对社会治安及当地牧民生活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鄂温克自治旗信贷资金的供给,特别是要增加对牧户的贷款,改善金融服务,平抑民间高利率从而推动鄂温克自治旗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关键词] 高利贷;牧区经济发展;黑名单一、牧区高利贷出现的背景随着呼伦贝尔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规模化养殖及草原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导致当地牧民对贷款需求一年比一年多,政府机构部门及金融机构大力发放贷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连续几年自然灾害导致牧民贷款不能按时归还、归还时使用过桥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突然收贷,面对巨大的暴利和诱人的市场,不法资本迅速进入牧区金融市场。

二、牧区高利贷的基本情况分析一般而言,当牧户因为生产生活困难,需要向高利贷借款时,整个借贷流程分为:第一步,要有中间人引荐,中间人一般社会关系复杂,属于嘎查的“强人“,他们对借贷牧户的情况非常了解,同时他们又与放贷者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中间人对放贷者提供借贷者的各种信息,而且参与高利贷的分红。

第二步是借贷者与放贷者谈判借贷金额,约定还款时间及利息等。

借款期限一般是半年或一年,利息多是3分到5分不等。

放贷者一般会在这时评估借贷者的还款能力,若牧民家庭经济条件差,社会关系不强,那么贷款利率就高,其他附加条件就苛刻。

如有的牧民借1万元,按3分利率算,1年后要换13 600元,但放贷者往往先扣除利息3 600元,牧民实际可贷到6 400元,但还款时要还1万元,这种剥削,利率远远超出3分了。

借贷双方条件谈妥后,就签订借款协议(多是欠条)。

第三步是还贷。

放贷者一般在借款到期1个月之前通知借款牧民。

有时放贷者甚至提前向牧民催款,尤其是牧民在秋季收割草场时。

放贷者借机向牧民逼债,而牧民慑于高利贷背后的恶势力,往往敢怒不敢言。

第四步是索贷。

当牧民不能按期还款时。

放贷者雇佣的地痞、打手就会到牧民家强行索债。

他们每到牧民家,便胁迫牧民,除了索取债务外,他们还直接向牧民收取手续费等,每次至少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地方黑恶势力借此盘剥牧民,非常严重。

有时牧民实在无力还贷,放贷者就会与牧民协商,一般每推迟1个月,须多交还款本金15%的迟纳金。

若1个月后仍不能还贷,则本利相加,重新计息,成为驴打滚的巨额债务三、牧区高利贷的特征和问题1、目前,牧区高利贷现象十分严重,在一些地区带有普遍性,出现两种趋势--即贷款面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贷款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中央银行规定在同期银行利率4倍以内的民间借贷行为属合法行为。

但从调查实际来看,这种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所占比例大约占民间借贷行为的40%,而高利贷则占到60%左右,其严重性可见一斑。

虽然牧区还有信用社,但其对牧民的资金支持,还是杯水车薪。

牧民的储蓄资金大都存入邮政储蓄、商业银行,合计约占69%,流入城市的资金约为牧区信用社资金的2/3,严重的资金流失加重了牧区资金供求比例的失衡。

牧区资金大量流入城市,使牧区生产资本严重匮乏,信用社资金有限,支持牧业力度下降,导致牧区民间高利贷融资成为牧民解决生产、生活急需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

长此以往,牧区高利贷的贷款面就会逐渐扩大,甚至会直接冲击到牧区信用社的发展;而贷款额的逐年增长,就会刺激高利贷控制牧区金融市场,并逐步渗透到牧业生产中。

2、当前牧区高利贷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向私人借贷,但是一些牧区高利贷盛行伴随着牧区黑恶势力侵入牧区。

根据调查,近几年,牧区资本市场暗流涌动,资本极度稀缺,高利贷正与商业资本、牧区黑恶势力结合起来,形成牧区的“黑三角“,从而层层加码盘剥牧民。

当牧民不能按期还款时,他们则采取各种不法手段胁迫牧民。

有些高利贷头子本身就是地方黑恶势力头子,他们则直接把高利贷与财权抵押相结合,牧民一旦不能还款时,他们就把牧民的牛羊马等牲畜强行带走,这种附加苛刻条件的高利贷,使一些牧民深受其害。

从调查来看,大多数高利贷背后都有地方黑恶势力为其撑腰。

某些高利贷与黑恶势力沆瀣一气,诱骗牧民参与其不法活动,如赌博、吸毒等,然后骗牧民贷款,牧民“上钩“后就会倾家荡产。

尽管高利贷问题现在仅在部分牧区存在,但其社会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3、牧区高利贷严重干扰了牧区的经济生活,破坏了牧区的市场秩序,严重影响着牧区的政治稳定。

一方面,牧区资本倒流入城,牧民贷款难;另一方面,某些不法资本借助苏木黑恶势力控制牧区金融市场。

高利贷的侵入使牧区经济生活日趋畸形,建立在暴力和暴利基础上的高利贷重重瓜分牧民利益,使借贷牧民不堪重负。

高利贷的盛行使地方黑恶势力羽翼丰满,其干扰经济活动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牧区市场秩序遭到破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牧业的目标也就成为空想。

4、牧区高利贷问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牧区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教育危机若隐若现。

高利贷与其他社会丑恶现象如赌博、吸毒、卖淫等密切关联,成为影响牧区安全稳定的毒瘤。

资金的严重匮乏也给牧区教育发展造成困难。

一些牧民,子女上学时,只能去借高利贷,很多家庭为此背负沉重的负担。

四、牧区高利贷盛行的原因分析牧区高利贷问题在某些地区的蔓延,既有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也有部分地区执法不严、政策贯彻不力的微观因素。

但细究牧区高利贷发生的根源,便不难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利贷有问题,但主要不是高利贷的问题。

牧区出现巨大的资本缺口,现有的牧区金融机构又处于边缘地位,如何能促进牧区经济的发展?牧区高利贷入侵牧区金融市场,说明合法的金融机构已没有能力满足巨大的牧区市场需要,非法的高利贷才能有空隙占据牧区金融市场。

所以牧区高利贷问题更深刻的根源是社会和制度层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牧民劳动力太分散,加上我旗连续几年干旱,造成牧民纯收入不断下降,不能按时归还正常金融公司贷款,是高利贷在牧区出现的重要原因。

牧民劳动力分散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市场经济的大冲击,牧区年轻的劳动力几乎都转入城市,从而降低了牧区劳动力的获利能力,加上我旗连续几年的干旱造成牧民纯收入几乎为零或亏损,国家对牧区的草场补贴不能够全额到账,如在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到期或能够按时归还利息时,求助于不需要繁琐贷款手续的高利贷就存在可能性。

更何况是现在发放的金融贷款都是联合担保制,如果小组成员中有牧民不能够归还时会牵连到其他牧民的按时放贷或续贷,再加上牧民本身对高利贷的认识不足,到时不能按时归还正常金融贷款进入黑名单,从此被正常金融机构拒在门外,造成信用危机,从而背上高利贷的情形叙叙发生。

有些牧民更是对畜牧业的大力投资、购买打草机器设备、小轿车,对正常金融机构贷款金额的盲目使用,造成不能够按时归还,背负几万、几十万的高利贷。

(二)牧民收入连续下滑,牧区劳动力及资本大量倒流入城市,使牧区发展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中,持续高涨的资本需求刺激了高利贷的侵入。

这是高利贷在牧区盛行的经济和市场原因。

由于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近,牧民收入增缓,甚至出现连续亏损,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牧民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牧区生产。

分散的粗放的牧区经营方式,生产成本太高,牧民很难从中获得收益,尤其是近年来畜牧业收益连续下滑,投资者信心降低,资本大量流入城市,牧业发展资本奇缺,客观上促使高利贷产生。

五、牧区高利贷问题的几点建议(一)加快牧区政治体制改革,坚决贯彻和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方针、路线和精神。

牧区基层政治体制改革迟滞不前已经成为影响牧区现阶段发展的关键因素。

公权从乡镇一级退出,对于民间力量的生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现阶段,乡镇一级政府机构重叠繁复,各种部门利用国家权力,垄断经济资源,他们在市场中的强势地位,无形中增加了牧业生产成本,阻碍牧民进入市场。

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严密的党的建设是最好的历史经验,绝不能放弃对党员的教育,加强党的建设,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和精神,是推进牧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二)赋予牧民市场主体地位和资格。

牧民必须进入市场,不能进入市场,牧民就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转型,牧民就不能参与市场,不能从市场融资。

只有赋予牧民真正的市场地位,不以城乡二元分隔的方式对待牧民,让牧民真正进入市场,牧民的创造性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牧民进入市场,是重建村庄和形塑现代牧民的根本途径。

(三)政府必须加大支农力度,完善支农机制,灵活多样地支持牧业发展,促进牧民增收。

牧民收入少,可流动的资金更少,只有国家推行长期的稳定的支农政策,促进牧民增收,才能有效地遏止高利贷的泛滥。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支农力度,但从支农形式上看,还是计划性的多,支农模式僵硬,支农机制单一,行政化倾向严重是当前政府支农模式的主要弊病。

牧民并不能从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中得到多少实际利益。

所以政府的支农应该立足在增强牧民和市场的谈判能力上。

牧民收入的增加,可利用的资本扩大,其对高利贷的依赖程度就会降低。

(四)必须规范牧区信贷市场,加强牧区信用市场建设。

牧区信用社作为牧区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必须转变职能,改变信贷模式,推广“联保“信用模式,转变工作方式,加大支农力度,坚持为“三农“服务。

高利贷在一些牧区的存在,关键是牧区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市场,不法资本的地下流动,会严重制约牧区信用市场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1、参见《牧区推广小额联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2、牧民和小型微型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研究3、参见于建嵘文《牧区黑恶势力和基层政权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