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一、理解习俗,导入新课: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和文字,说一说与端午相关的习俗。

生:(边看屏幕边回答)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画王字、挂鸭蛋络子。

师:请同学们齐唱儿歌,并说出其中的端午习俗。

生:学生唱完后回答:插艾草、吃粽子、划龙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江苏高邮品一品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理解一下作者家乡端午的习俗。

(板书课题)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师:浏览课文之前,请大家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师:在走近高邮,走近端午的鸭蛋之前,先让我们走近一个人,他就是本文的作者——汪曾祺。

相信大家通过预习,对他已经有了一定理解,现在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关于作者”,请学生读。

)生:学生读“关于作者”局部,理解作者。

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生:学生默读课文。

师:我以我笔写我心。

像汪老先生这样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他笔下端午的鸭蛋必定是充满灵性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饱含深情,读出风味)请大家充分表达你们的默契与创造性,选择喜欢的段落,实行小组合作朗读。

请抓紧时间交流,我们稍后实行展示。

生:选两组学生展示。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

我相信一番品味之后,你们一定能够读得更好。

现在就让我们真正走近《端午的鸭蛋》。

请看大屏幕,思考问题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其中哪些是别处没有的?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别处没有的习俗是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

师:还有没有?生:有学生补充说挂鸭蛋络子。

师:这位同学补充得好,别忘了还有这个习俗,它也是作者家乡特有的。

师:请大家思考问题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生:质细而油多,出双黄鸭蛋,蛋白柔嫩。

师:大家还能够再读一读第二段,看看还有其他特点吗?生:出名。

师:还有补充的吗?生:有的沉默,有的回答没有啦。

师:大家还能够读一读袁枚的那段文字,思考一下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生:从侧面突出了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走进课文 道习俗
1. 系百索子 2. 做香角子 3. 贴五毒 4. 贴符 5. 喝雄黄酒 (闲适自由) 6. 放黄烟子 7. 吃“十二 红”
1、系百索子
2做香角子
3、贴五毒
4、画“王”字
鸭 蛋 络 子
线 绳 结 成 的 网 状 的 袋 子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从整篇文章看,在这些风俗中 作者重点围绕哪一个风俗展开的?
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家乡的传统节日的 风俗习惯。
例: 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
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 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这是远近闻名 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 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 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 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 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 邮咸蛋’。‛
总的特点:蛋白柔嫩 、油多 、 黄是通红的 ‚双黄蛋‛(总: 质细而油多)
大家想一下过春节时有哪些 东西是我们印象深刻的?
举例:鞭炮、饺子、对联、灯笼、 压岁钱等等
主题归纳:
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 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赞美与自豪,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 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 了解端午的风俗,品味汪曾祺富有 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的语言风格; 一个小小的鸭蛋在作者的笔下却包 含了丰富的内涵。我相信,我们也 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品 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
学习目标
1、解决生字词,积累词语,了解作 者汪曾祺。 2、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 格。 3、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 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 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汪曾祺
(1920~1997),江苏 高邮人,作家,资深文化 界名人。早年毕业于西南 联大,师从沈从文,曾长 期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作者:于欣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年第10期一、导入新课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汪先生走进高邮,去品尝“端午的鸭蛋”,感受生活的诗意。

(板书: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二、自主先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出示课件,自读课文)1. 在文中圈点勾画重点字词。

2. 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3. 端午的风俗如此之多,作者为何对小小的咸鸭蛋津津乐道呢?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认真读一读,写一写。

生:(朗读)腌蛋、门楣、籍贯、车胤、城隍庙、鸭蛋络子(后齐读)生:(认真板书)(囊)萤映雪、(肃)然起敬、莫(名)其妙师:阅读课文,要把重点词语积累下来,为深入解读课文提供保障。

师: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生纷纷举手)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课件随之呈现)师:十二红里必有哪几样?生:(齐答)苋菜、虾、鸭蛋。

师:这就引出了课题中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如此之多,作者为何对小小的咸鸭蛋津津乐道呢?(生纷纷举手)生:家乡的鸭蛋名气很大。

依据是“作者到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生:家乡的鸭蛋历史悠久,很有内涵。

从文中袁枚的《随园食单》即可找到依据,袁枚生活的时代到现在已经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了。

可见这是老字号鸭蛋。

生:家乡鸭蛋最典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

生:鸭蛋表现出童真童趣。

从端午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可以体会出真切的童趣。

师:鸭蛋壳怎么处理的?生:(齐答)洗净——捉了萤火虫,装在蛋壳里,糊上薄罗。

师:这样把玩蛋壳,可见小小的鸭蛋不仅仅是节日的美味,更是孩子心爱的饰物,是他们快乐的伙伴,充满童趣。

师:大家找得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的基本框架。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初读课文,就要这样首先读清脉络,拎出要领。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平原二中韩淑霞一、(出示幻灯片1)导入:播放歌曲:数鸭子。

师:听过这首儿歌的同学举手,你是在什么时候听到的?生:小时候。

师:是不是唤起了你美好的童年回忆?是啊,在故乡度过的童年,是我们心田上最真、最美、最难以忘怀的。

鸭子可爱,鸭蛋更好吃。

师:(出示幻灯片2)这鸭蛋看上去普普通通,作家汪曾祺却对它情有独钟,还特地写了篇文章,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端午的鸭蛋(板书:课题),让我们读课文,品语言,悟情感,看能否解开这个谜。

(板书:读、品、悟)二、学习新课: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注意圈点勾画。

着重思考:这小小的鸭蛋究竟魅力何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快最准。

准备好了吗?开始!生自由读课文。

(7分钟)(学生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读完了。

考考你,谁会读?(幻灯片3)指名一生读,一生提示易错字音字形师:掉色,色读shǎi,多用于口语。

系百索子,当打结、打扣讲时读jì。

师:什么是鸭蛋络子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生:端午的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的丝线打好了络子。

师:络子就是根据物体的形状,用线打成的盛东西的网状的袋子。

装鸭蛋就叫“鸭蛋络子”。

(出示幻灯片4、5)师:不就是一枚鸭蛋吗,为什么还被装在络子里?高邮的鸭蛋名气怎么就名扬四海了?鸭蛋好,首先要归功于谁?-------鸭,作者是怎么夸赞鸭子这位功臣的?生:(幻灯片6)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师:我只听说人多力量大,原来鸭蛋多了也出名呀!高邮鸭蛋名气有多大?假如你就是汪曾祺,你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生:(幻灯片7)我在苏南、浙(zhè)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师:肃然起敬?恭敬、敬仰的感情,敬仰谁呀?生:敬仰“我”。

师:为何敬仰“我”?生:因为出鸭蛋。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第17课《端午的鸭蛋.》,首先我请问大家,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师:为什么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个节日呢?生:是为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师:那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哪些同学比较清楚?(学生纷纷举手,争相回答)生:①、赛龙舟(师: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大家到时可以到新县城去观看那壮观的场景。

)②、食粽子(师:它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家亲口吃过,肯定印象深刻。

)③、屋前挂艾草(师:有句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④、喝雄黄酒师: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全国各地都盛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高邮人汪曾祺的端午节,去感受其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循循善诱,学习课文师:请大家把课文自读一遍,给读不准的字词划上记号,并思考:课文围绕端午的鸭蛋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及重点字词。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对有些字词的读音是否把握得准确。

你们拼读我来写:系索子(jì)粽子(zng)门槛(kǎn)拧成(níng)用酒和(hu)腌蛋(yān)熏五毒(xūn)肃然起敬莫名其妙囊萤映雪师:后三个词语你理解吗?谁能把其意思解释一下?(学生举手,提名回答)明确: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

囊萤映雪---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

映雪,用雪的反光。

它们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师:跟囊萤映雪类似的体现刻苦读书的.故事的词语还有吗?生1:悬梁刺股。

生2:凿壁借光。

师:请同学们一起把每个词语熟读两遍。

(学生齐读)师:哪些同学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举手发言,看谁分析把握得好。

)明确:主要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家乡端午的风俗;家乡的咸鸭蛋;端午的鸭蛋。

师:请大家浏览课文第一段,用一句话概括这段写的是什么?生: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的鸭蛋》语文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语文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语文课堂实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情感。

2、用心品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4、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保守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认真品读。

2、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保守文化。

三、教学方法
文献法朗读法延伸拓展法
优秀教案:
导课:唐朝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风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从这首诗中,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生:端午、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许多端午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呢?(生答: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吃鸡蛋……)我国各地端午的风俗是不尽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江苏高邮品一品《端午的鸭蛋》。

(板书课题)
一、要想好好品味一篇,必先扫清字词障碍。

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自身的预习效果吧,(多媒体显示:字词预习效果检测)
师:在走近高邮,走近端午的鸭蛋之前,先让我们走近一个人,他就是本文的作者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_端午的鸭蛋_教学实录_杨明山全面版

_端午的鸭蛋_教学实录_杨明山全面版
课堂
本版编辑/张志刚
◆获奖课例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该课获 2013 年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结构研究专题组第二十六届年会教学大赛一等奖
筅杨明山/执教、整理
(武清区东马圈镇初级中学,天津 武清 301700)
一、导入 师:今天来到山东,我感到特别荣幸。我脚下的这 片土地,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古往今来人才济济之 地。这里诞生了孔、孟二位先贤,也诞生了中国第一位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位太空 教师王亚平(屏显王亚平在机舱内的照片)。身为山东 人的你们,该从心眼里有一种自豪之感!哎,王老师在 太空做什么呀? 生:吃面包。 (众生笑。) 师:这是神舟十号在太空运行的第二天,恰逢我 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王老师在吃粽子。一提到 端午节,我倒有几分好奇,同学们是怎么过端午的? 生:吃粽子。 师:多实在呀!在老师的家乡,除了吃粽子这个习 俗之外,还有挂菖蒲、悬艾草这样的习俗。在农村呢, 甚至还有用锅底灰涂在脸上扮鬼脸这样的风俗。可以 说,不同地域,人们过端午节的习惯是不尽相同的。今 天,我就请大家跟我一道,去往江苏高邮,看看文学大 师汪曾祺的家乡的端午节是什么样子。现在,让我们 共同走进汪曾祺的散文名篇《端午的鸭蛋》。 (屏显作者简介。生读。)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同学 们就来谈谈阅读体会,可自选角度。 生:文章让我感受到了高邮浓郁的节日气氛。 生:高邮人特别爱吃鸭蛋,那里的鸭蛋要比其他 地方的味道好,能感觉到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很轻松, 内容写得很具体。 师:很好,由于角度不同,体会也就不同了。我想, 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还要从理思路来入手。 二、整体感知,理思路
124
·初中 2016.7-8
本版编辑/张志刚
课堂
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么样? 生:整体还行,有些情感没有读出来,有两个感叹 句没有读好。 师:你听得非常仔细。那请你把这两个感叹句给 大家读一下。 (生读得很仔细,注意了重音。) 师:这位同学看来有体会,因为她在着重读某些 词。如果想把文章读出感情,就要学会找到里面的关 键词。她找到了,是什么? 生:完全不能相比中的“完全”。 生: “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中的“就 出”。 师:带着自己的体会小声读一下。 (生齐读体会。) 师:读得很有感情,再看看,我们是不是还漏了一 些关键词? 生: “确实” “多矣”。 师:同学们,当你们找到这些词的时候,实际上就 掌握了一种分析语言的方法。那作者在表达什么情感 呢? 生:怀念家乡。 生:赞美家乡的鸭蛋,表达他对家乡鸭蛋的赞美 和自豪。 师:品味语言无外乎三个步骤。第一,朗读注意语 速。第二,重读注意关键词。第三,品读注意情感。有 了这三个锦囊,你的理解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回过来 看,难道作者只是想赞美家乡的鸭蛋吗? 生:同时也是赞美家乡,因为文中有“但和我家乡 的完全不能相比”。 师:看来作者表面上在写鸭蛋,实际上是在赞家 乡呀!试着再找出一句带着这种情感的句子。 生: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 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 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师:哪一句应该重读?再读,按照方法。 (生读三遍。) 师:很好。那北京人看到这一段文字会不会生气? 生:不会,高邮人腌的鸭蛋确实是别处不能相比 的。 师:举个例子,去年我去了一趟外地,结果水土不 服。好不容易看到一个饭馆招牌上写着“天津包子”, 我就冲进去吃了 13 屉包子。(生笑。)走的时候,老板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一、导入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他叫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他有一篇著名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老师节选了一段。

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对汪老的印象。

(课件展示。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

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

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生(杂):汪曾祺是一个开放、不拘小节的人。

师:换用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就是“没大没小”,随和亲切。

他不仅人如此亲切自然,富有情趣,他的文章也呈现这个特点。

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看似平淡的语言却极有韵味,极富情致。

(课件展示。

)初读似水,再读似酒。

师: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

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

汪老说过,吃东西也是文化。

关于吃文化他可是大家,如果想要读汪曾祺的作品,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经典《端午的鸭蛋》。

(课件展示。

)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

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

(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端午风俗师:文章大家已经预习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生1:一共有七种风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师:看来作者童年生活是很有趣的。

这位同学给大家列举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七种风俗,大家同意吗?生2:应该是八种,还有挂“鸭蛋络子”,在文章第4段。

师:这位同学读书读得认真。

整体感知文章时,一定要顾及全篇,因为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八种风俗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哪种?生3:挂“鸭蛋络子”。

师:对,玩得不亦乐乎。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的第4—6段。

三、“品味”鸭蛋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细读文章第4—6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下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

端午的鸭蛋十分钟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十分钟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十分钟课堂教学实录汉语言五班 2012105104 李智云1.前面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文章,那么,谁能给我们回忆一下,这篇写鸭蛋的文章,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呢?齐答:家乡的端午---高邮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板书:大纲2.那么,我们现在来细读文章的第二部分,也就是高邮的鸭蛋,请同学们再一次细读文章,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高邮的鸭蛋呢?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板书手写:高邮的鸭蛋齐读: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师:对了,籍贯是高邮,高邮的名产是鸭蛋,肯定是高邮的鸭蛋早已经征服了许许多多家乡人和外乡的味蕾,别人才会对盛产名蛋的高邮肃然起敬是不是?板书:问起籍贯,肃然起敬齐读: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师:很好,请坐,我们去买一样商品的时候,一般都会追求一些老牌子,一些驰名的东西对不对,比如苹果要买红富士的,泰国的香米,东北的大米十分受欢迎。

因为这些著名的物产不仅质量好,而且都独具特色。

那么许多顾客买鸭蛋就要买高邮的,鸭蛋的出产地就是一个活招牌,所以商家特别标明,销量才会更好板书:上海店里,特别标明齐读: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师:不仅是珍稀的双黄鸭蛋,而且还能成批输出,真是霸气十足板书:双黄鸭蛋,成批输出板书手写:声名远播师:很好,刚才这些句子体现了高邮鸭蛋的声名远播,那么高邮鸭蛋有什么特别呢?学生1答:袁枚文中提到: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师:质细而油多,高邮鸭蛋的好不是作者信口开河的喔,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书记载,说明它声名久远板书:引袁枚文例证答: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师:元稹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那么作者就是曾经高邮难为蛋了,在作者心中北京的鸭蛋就不能称作鸭蛋了板书:以北京蛋相比。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同学们,这几天,我们观看了不少抗震救灾的场面,大家感同身受,也纷纷为他们慷慨解囊。

可能有人会感叹:生命原来如此的脆弱。

但是,我希望大家更应该体会到:每天可以观赏白云蓝天,欣赏红花绿草,品尝美味佳肴,我们…活着真好,特别是在节假日,我们会觉得更加轻松愉快!作家汪曾祺先生就很喜欢端午节,尤其怀恋端午的鸭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江苏高邮品一品《端午的鸭蛋》。

(板书课题)对于端午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我比较赞成这一种:(媒体显示)端午的来历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作为宜昌人,我们自豪地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许多端午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那么你伏小毅:我认为主要是体现高邮鸭蛋很闻名!师:我认为伏小毅同学说的很有道理。

那谁能回答为何作者提袁子才的《腌蛋》?何旭:作者觉得袁子才的《腌蛋》很亲切。

刘明辉:亲切是表面的,根本原因是证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并不是我(作者)吹牛的。

(掌声响起来了)师:对,刘明辉同学太有见解,佩服佩服啊!下面请杜行健同学读第三段。

思考806班梅源同学的一个问题:“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这一句能否去掉。

蔡锐霖:我觉得这一句很形象。

师:是很形象,不过你这个答案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啊!梅令天:我认为“扎”字有动感,“吱”是象声词,写出了声音,红油的红写出了颜色,可谓绘声绘色。

(掌声雷动)师:后生可畏啊!梅令天同学的回答太精彩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这些节日之中哪一个的别称最多?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来回答。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文化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学习本文选材上的特点,体会语言平淡朴实而富有感情的特点。

三、师:(课件展示)
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汪老说过,吃东西也是文化关于吃文化他可是大家,如果想要读汪曾祺的作品,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经典《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
师:文章大家已经预习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十二红生”,在文章第生”
四、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细读文章第师:我发现咱班多数同学读书认真,批注充分也有一部分同学只画不写,是不是觉得阅读有难度?不要紧,阅读想要有收获,可以用两种方式,一是反复品味把玩,尤其是经典作品,值得一读再读二是交流碰撞,通过我们的碰撞,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认识变得深入丰厚,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下面一起来交流一下
5自然段,师:有没有让你们联想起什么?
学生“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课件展示)
(生思考,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师:原文一问一答,像隔壁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摆龙门阵,唠家常你们同桌两个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亲切感
3:我继续补充!”让人感觉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对话,从中透出一位慈祥的老人对自己家乡的自豪骄傲就好像有人说:“我们有,我们有”和“蠢”把鸭蛋拟人化了,给它们生灵活气,很令人向往“漂亮“蠢师:智商低啊,难道鸭蛋还有智商高低之分吗?
4:秀气让人感觉更贤惠美丽,所以一定要挑这个,别人抢都不行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字后面用了一个感叹号,说明当时用的语气是非常坚定的,从这儿可以体会出作者非常热爱思念自己的家乡下面的“难看”、“蠢师:太棒了你们的灵气敏锐让人大开眼界读书就应该做到如此,在师:同学们猜猜,汪老写这篇文章时有多大年纪了?
师:哦,我可看不出来这文章出自一位老人之手
师:是啊,这哪是个古稀老人,分明是个孩子嘛!或许,只有对童年依恋、充满童心的人才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纯的感情吧!
“蠢”,在他的笔下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生放声朗读)
1:我想读的是第——红油就冒出来了“吱“zhī”,在这里应该念什么?
“zī”好,感觉到鸭蛋红油喷出来了
”一词,好不好?原文用了一个生”感觉需要很长时间,而生”让我们只是看到外形,而生”让人感觉红油全方位地渗出来,与蛋黄融为一体了,十分诱人而生:(一生朗读,不够味)
”,“捅”:不能“扎”(生动情朗读)
(全班齐读,够味)
2:我想读文章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一词让我想象到一幅画面:一群人围着汪曾祺,问他籍贯,当得知汪老是高邮人,他们面部表情很夸张,充满佩服的神色,看上去特别向往生”有羡慕之情
”在这里是大词小用,有幽默的效果,应该读出这种感觉自己试一试
“哦3:不能应该读得夸张一些,读出惊叹
生”的自豪生‘高邮咸蛋”是强调,作为高邮人很自豪要我是外地人,就都买下来
”四个字可以一字一顿,读出自豪之情试一试
生”初读感觉作者有些生气,其实是作为高邮人感到骄傲,希望家乡更好
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故乡的美食就是故乡的味道,乡愁是一种味觉上的思念“红皮萝卜干生(杂):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越品越有味道
师: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就是: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丽的辞藻或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言同样有情致作者把一枚小小的鸭蛋写成了经典,就是告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感悟生活,心中有情,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富有诗意19岁离家,思乡是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江苏电视台为爸拍了一部电视片《梦故乡》我记得那次周末回家,爸急不可待地要放这部片子的录相带给我们看汪朝笑他:老头儿看过了又要看,几遍才算够?看片子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诨,说爸“表现不俗,可以评一个最佳男主角”,可是没有像以往一样听到他反抗的声音我回头看,一下子惊呆了:爸直直地盯着屏幕,眼中汪汪是饱含着的泪,瞬间,泪水沿着面颊直淌下来!
生(杂):梦故乡
五、话佳节
师: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生回答:中国的传统节日有: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师: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六、写一写练一练
品味我的生活,说说我的故事。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
想起的一件,写成一篇短文。

(要求:在文章里必须流露出你的感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