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

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

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一、概述本文主要探讨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的概念,并强调它们在人类行为和福利方面产生的显著影响。

我们将指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与正式制度之间可能存在互补或互替的关系。

我们将讨论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本身及其作用可能发生的变化。

特别地,我们将提到在中国的背景下,社会资本的作用及其变化可能存在的城乡差异。

本文的目的是建立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并探讨这些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经济绩效。

我们将重点关注社会资本如何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来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并讨论社会结构调整与制度变迁之间的互动。

在后续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主题,并提供相关实证证据来支持我们的论述。

1. 介绍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的概念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会资本,通常被定义为社会网络中个体和团体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共享规范的总和,它能够影响资源的分配和效率。

社会资本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社交网络,还体现在社区、组织、国家甚至全球层面。

在一个高社会资本的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互相信任、合作,并共享信息和资源,这种氛围对于创新和经济发展极为有利。

非正式制度,则是指那些未被正式写入法律但在社会中广泛接受和遵循的行为规范、惯例和传统。

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决策。

非正式制度可能来源于文化、习惯、宗教信仰或社会习俗等,具有强大的社会控制力,能够影响甚至塑造正式制度。

在经济发展中,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资源的配置、创新的产生以及经济的整体表现。

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而非正式制度则可以塑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理解并合理利用这两种力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阐述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隐性课程文献综述

隐性课程文献综述

隐性课程文献综述作者:董晶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06期一、隐性课程的概念隐形课程又称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

对其理论的研究,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热点之一。

1.国外研究概述兴起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隐性课程”,之后逐渐传入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南非等国家,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潮。

在西方国家,隐性课程被当作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其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派别,主要有:(1)结构功能主义学派。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有杰克逊、德里本和库斯克,提出隐性课程是指规范、价值和态度的学习。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探讨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怎样在学校结构中得到传递以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并阐明学校如何借助于隐性课程使学生接受作为社会控制基础的一套信仰、规则和禀性气质以实现其社会化,强调隐性课程的社会化功能。

(2)现象—诠释主义学派。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有皮尔、格林妮、葛伦美特等,他们认为隐性课程是指“凡能使…自我意识‟与他人在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无碍的沟通,进而形成共识,并使主体的意义、价值或经验不断扩大的学习经验(尤指情意方面)”。

现象—诠释学者重视隐性课程在促进学生主体意识觉醒方面的积极作用,认为它具有激发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的功能。

(3)社会批判主义学派。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有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等,他们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大多带有悲观色彩,过分强调隐性课程的消极作用。

他们认为,作为班级和学校关系结构的隐性课程复制了社会阶级结构和经济结构。

在国外,对隐性课程的研究也已形成了多种研究视角:如隐性课程的社会化研究,从隐性课程的宏观社会作用出发,认为教育的社会职能就是使学生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强调学校气氛和班级气氛的重要性,不同的气氛可能会造就不同的学生;隐性课程的社会知识学研究,主要探讨正规课程中隐含的信息,认为知识是社会组织的产物,课程内容总是带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等。

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

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

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概述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破坏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环境治理成为关键的议题,很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和督促企业改善环境表现。

然而,企业环境治理并非只有法律法规和正式制度可以做到,非正式制度和家乡认同在企业环境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企业环境表现的影响。

非正式制度的概念及作用非正式制度是指以习俗、传统、社会规范等形式存在的规则和约束。

这些规则和约束可能没有明确的法律效力,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企业环境治理中,非正式制度可以通过社会舆论、道德约束和行业之间的自律来推动企业改善环境表现。

例如,消费者可以通过不购买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的产品来对企业进行督促;媒体可以通过曝光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来引起公众关注;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定环保行为准则促使企业进行自律等。

这些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与发挥对企业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治理的作用家乡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地区的情感依恋和认同感。

研究表明,家乡认同与环境治理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具有强烈家乡认同的个体更容易关注和支持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本地区企业的环境表现也更加有期望和要求。

在企业环境治理方面,家乡认同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企业环境表现。

首先,对企业来说,强烈的家乡认同可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更加关注本地区的环境问题。

其次,家乡认同还可以增强个体对本地区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与批评,提高企业环境责任感。

此外,家乡认同还可以增强家乡居民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和信任,从而促使企业更加主动地改善环境表现。

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的互动关系非正式制度和家乡认同在企业环境治理中会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一方面,非正式制度可以加强和激发家乡认同,通过社会舆论、道德规范的传播和强调,强化和塑造家乡认同,增强个体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1. 介绍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制度安排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它强调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制度如何塑造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一些相关的案例研究。

2. 基本理论2.1 制度的概念制度是指人类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约定和安排。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中的制度安排会影响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

正式制度是指由政府、法律和机构所制定和规定的规则和规范,例如法律法规、产权制度等。

非正式制度是指社会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非正式规则。

2.2 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经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完善的产权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投资和创新,提高经济生产效率。

另外,一个透明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可以增加交易的可信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的发展。

2.3 制度对经济结果的影响制度经济学研究了制度对经济结果的影响,例如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等。

研究表明,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贫困率。

同时,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不公平分配和社会不稳定。

3. 案例研究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制度安排。

这个制度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引领下,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3.2 美国法律制度的影响美国的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国法律制度以保护产权和契约为基础,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这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市场经济的典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新。

3.3 制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度经济学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

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不完善的制度安排和官员腐败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非正式制度理论研究

非正式制度理论研究

非正式制度理论研究文章对旧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比较制度分析学派及社会学各流派对非正式制度理论的研究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和整合,从而形成关于非正式制度的系统理解。

标签:思想习惯非正式规则自我实施制度社会规范社会资本诺思认为,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体系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

遗憾的是,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中,人们对正式制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对非正式制度则关注不够,甚至对非正式制度的概念界定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尽管很多学者对非正式制度的具体理解很不一样,但是从旧制度经济学的凡勃伦、康芒斯开始,到新制度经济学的诺思、威廉姆森等人,甚至一些社会学家、政治学家都对非正式制度进行过探讨和说明,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在纵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各学派中非正式制度理论进行梳理和整合,力图形成关于非正式制度的系统理解。

一、旧制度经济学派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旧制度主义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在美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其代表人物是康芒斯(mons)和凡勃伦(Veblen)。

在旧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中,虽然非正式制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是隐含在对制度的研究中的。

凡勃伦认为制度不过是一种“思想习惯”或“精神状态”,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公认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结构”等,本身有着进化的过程。

这些“思想习惯”或“精神状态”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非正式制度的范畴。

在凡勃伦看来,制度的本质是一种非正式的心理习惯,是一种非正式的约束,人类的经济制度、法律等正式制度是在非正式的心理习惯基础上产生的,而其作用的发挥受非正式制度的制约。

在凡勃伦的理论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交织在一起的。

康芒斯的非正式制度理论建立在休谟的“稀缺性”理论的基础上。

他认为,由于资源稀缺、机会稀缺,才会产生自私、不公道以及利益冲突,进而产生解决这些冲突的人为秩序即集体行动,以及维持这种秩序的规范——伦理道德。

非正式制度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

非正式制度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

不论 是公共 物 品供 给制 度 还是 外 在 的 民主制 度 , 大部 分 学 者关 注 的是 正式 制度对 公共物 品供 给 的影 响 , 鲜有 学 者 意识 到 在社 会 环境 中 自发 生长 的非正 式制度 对农 村 公共 物 品 的供 给也 可 能产 生 有效 影 响 。
非正 式制度 是 由道格 拉斯 · 诺 斯 在 其经 典 著 作 《制度 、制度 变 迁 与经 济成就 》中首次提 出 , 并对 其做 了详细 的论述 。 按 照诺 斯 的观点 , 非 正
① 数据来源于 村 所属 乡政府 内部资料 。 土地总面积是 村的面积 , 但 由于有很大一部分 的 山地 面 积属 于 “插 花 地 ” , 所 以后 面 几 项 的 面积 总 和 大 于土地 总 面积 。
非正式制度 与村庄公共物 品供给
如 今 ,迁 徙 来
村 的 陈姓人 已经 繁 衍 至第 八 代 , 他 们 的 家族 不 断壮 大 ,
只有蔡 晓莉 的研 究是 在非 正式制 度 的理论 框架 下 , 结 合定 性访 谈 、 定量
调 研及统 计分 析 的研 究 方 法 , 分 析 中 国村 庄公 共 物 品 的供 给 问题 蔡 晓莉 , , , , 。她 的案 例 研 究 表 明 , 即使 正 式 责 任 制度很 薄弱 , 非 官方惯 例 和规 则 的 约 束仍 然 能 够促 使 当地 官员 设 立 并履 行其 公共 责任 。 这些 非正 式责 任制 度 由特定 类型 的连 带 团体 提 供 并在 全社 区发 挥 其 道德 权 威 , 由此 促 进 村 庄 的公 共 物 品 供 给 , 。本 文将 在诺 斯 的非正 式制 度 理 论 的框 架 下研 究 个 案 村庄 的公 共 物 品供 给 问题 。 然 而 , 与 蔡 晓莉 的研 究 不 同 , 本研 究并 不把 关注点 放 在村 庄公 共物 品供 给 的组 织者 或 官员 身 上 , 而是 关 注村 庄 中 自发 生 长 的非正式 制 度是 否对村 民个 体在 村庄 公共 物 品供 给 中 的参 与 行为产 生 影 响 ,从 而 ,最 终影 响村 庄公共 物 品 的 自我 供给 。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14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同月 28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其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动态过程,包括正式制度的变更与重建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其中,正式制度是关键、非正式制度起着重要作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协调或相容是重中之重。

法律是最具代表性的正式制度,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变迁及作用发挥需要非正式制度的支持和配合。

非正式制度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之一,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发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在经济学框架下研究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等问题的意义,可以追溯至经济学的起源。

经济学从产生至今就与伦理等非正式制度和政治、法律等正式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起源于古希腊的经济学,当时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从属于伦理学和政治学,期间也使用过政治经济学的名字。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非正式制度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或拓展。

与既有文献述评的差异在于,作者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非正式制度理论的回顾,比较两大理论体系之间的区别,借鉴各自的科学成分,厘清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创新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以期为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等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

1 马克思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以"社会人"为出发点,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制度分析方法是马克思经济学所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本质上可被看作是一种制度经济学理论。

对制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点,也是特点。

他把制度看作一种内生变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的逻辑主线阐述人类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

非正式制度思想理论发展研究

非正式制度思想理论发展研究

摘要:非正式制度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通过介绍非正式制度的起源和各个学派对其研究的状况,从而系统地理解非正式制度,以求呈现出非正式制度在各个学派中清晰的轮廓。

关键词:制度;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早期的非正式制度的研究主要是遵循诺斯的思路,他认为:在现代西方世界中,我们认为生活和经济是有正式的法律和产权所调控的,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中,正式规则也只是构成决定着人们选择的种种约束的总体中的一小部分(尽管是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非正式约束是无处不在的。

1 非正式制度的定义及起源在制度经济学发展早期,虽然各个学派没有正式提到非正式制度一词,但是在所给出的制度的概念或者是相关的研究论著中都揭示了非正式制度的存在。

凡勃伦认为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

其中的一般思想习惯或者流行的精神态度则是非正式制度的组成部分。

康芒斯认为如果我们要找出一种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一切所谓属于制度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业务规则在一种制度的历史上是不断改变的,包括国家和以前私人组织在内,对不同的制度,业务规则不同。

它们有时候叫做行为的规则。

康芒斯对制度的界定,应该说,抓住了制度最一般的本质,即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

集体行动就蕴含了习俗、惯例、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等方面,从而体现了非正式制度的存在。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正式提及非正式制度一词。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

它包括正式制度安排(也称正式约束或正式规则)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也称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规则)。

正式制度安排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通过国家等组织正式确立的成文规则,包括宪法、成文法、正式合约等。

非正式制度,或如诺斯所习惯的称谓,非正式规则,是那些对人的行为的不成文限制,是与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关的概念。

社会学中的社会秩序理论及其实践运用

社会学中的社会秩序理论及其实践运用

社会学中的社会秩序理论及其实践运用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要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同时也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社会秩序的构建和维护也变得更为复杂。

因此,研究社会秩序理论及其实践运用,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秩序的定义与类型社会秩序是指社会中的规范、规则和制度等结构性要素,其作用是对社会生活中的行动进行约束、规范和引导,从而维护社会的良好运转。

社会秩序通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正式秩序正式秩序是指国家和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宪法等正式文件制定的规范和制度,它是最基本的秩序类型。

正式秩序实现了对社会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最大限度规范和约束,是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的首要手段。

2.非正式秩序非正式秩序是指社会文化、道德、习惯等非法律规范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非正式秩序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常源于社会共识和认知。

3.隐秩序隐秩序是指个体和群体间基于彼此互动而形成的规范和规则。

这种秩序暗含在个体和群体活动之中,在个体和群体间的互动中得以形成和传递。

隐秩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约束和规范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秩序理论的研究社会秩序理论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社会秩序的生成、塑造和维持机制,寻求有效的社会秩序管理策略。

下面就社会秩序理论的研究内容作简要介绍。

1.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是社会秩序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是社会组织最基本的作用之一。

在这种理论中,社会被视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整体。

社会的各个部分在功能上是相互依存的,他们通过互相支持和互补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秩序的构建和维护中。

2.交互主义理论交互主义理论是社会秩序理论研究的另一重要分支。

它关注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社会秩序的生成和维护依赖于个体、群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1.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制度主义理论、政策实施理论等。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根本原则以及利益相关者如何通过游说和组织来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制度主义理论研究非正式和形式的制度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

政策实施理论研究政策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的能力、资源的充足性以及政策执行者的态度。

2.政策问题识别:政策问题识别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

政策问题识别包括问题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突出问题的筛选等。

3.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指在确定政策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手段和实施措施来解决公共问题。

政策制定涉及到政策目标的设定、政策手段的选择、政策评估的重要性等问题。

4.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指政府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政策实施涉及到资源配置、组织安排、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问题。

5.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对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政策评估包括政策影响评估、政策效率评估、政策可行性评估等。

6.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是指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利益相关者可以是政府部门、公民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

7.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指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工具和方法,对政策选择和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决策分析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决策树分析等。

8.管理和组织:公共政策分析涉及到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和组织问题。

管理和组织包括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安排、资源的调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

同时,还需要注重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以保证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改进。

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政府和公共组织制定决策的基础。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当代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工业社会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历经了经验主义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管理后的发展和升华,被誉为企业管理之魂。

通过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目前企业界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新制度经济学为分析工具,分析了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形成,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基本内容、功能,概述了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对企业文化进行了经济学分析,阐述了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明确提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论述了美国、日本、西欧的企业文化模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学习和借鉴;分析、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跨文化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的产生、冲突的焦点,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中国跨文化企业管理的有效方式是加强文化融合,搞好文化管理;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现状,论述了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意义、原则、特点和方法,提出了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章,非正式制度概述。

新制度经济学,是指以产权和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也有学者称其为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WP=252>问题的经济学流派。

其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他把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安排指的是,在这种制度安排中规则的变动和修改纯粹是个人的行为,用不着也不可能由群体行为完成。

一些文化的东西,如习俗、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就是所谓的非正式制度。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景跃进、张小劲)【笔记】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景跃进、张小劲)【笔记】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主编第1编政治的性质与政治研究第1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1.1.1 政治的分析单位1. 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1)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观第一, 个人在价值维度上是崇高的。

第二, 个人在分析维度上是理性和能动的。

(2)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要内容第一,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第二,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第三,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第四,消极政治观。

第五,对权力的制约。

第六,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2. 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古典多元主义(1)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特点是规范性,与多元主义理论特点是经验性(2)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多元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结构,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置于一个强大的体制化网络(established network)之中,这一体制化网络由联结公民和精英的社会组织编织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为可能。

3. 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马克思阶级理论(1)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第一,国体与政体的区分可以说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

第二,强调斗争与暴力。

(2)影响选择政治学研究分析单位的因素第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

第二,问题意识的产生又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1.1.2 政治的范围1. 政府政治观所谓“政府政治观”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what concerns the state),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

研究政治也就是研究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或者更广泛地说,是研究政府权威的行使。

2.非政府政治观非政府政治学(nongovernmental politics)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

3. 广义政治观政治居于所有社会集体活动—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公共的与私人的—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类集团、机构和社会中。

4.公域与私域区分的两种不同形式1.1.3 政治与行政的分化第一阶段:“政党分肥制”(spoils system):1829年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鼓吹“胜利品属于胜利者”。

公共行政学(第二章)

公共行政学(第二章)
怀特的《行政学导论》(1926)使公共行政学最 终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是美国第一本公共行 政学的教科书,同时又是宣告公共行政学成为一个 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 怀特之后,威洛比和费富纳分别出版了《行政学原 理》和《行政学》,拓宽了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促 成了行政学理论的系统化。 自此之后,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得 以迅速发展,并对公共行政实践产生了深刻而持久 的影响。
韦伯所谓的官僚制是指一种组织形态及其结 构特点,官僚组织是最有效率的。“官僚制” 属于一种“理想类型”(ideal type),完 全建构在韦伯对于“合法权威” (legitimate authority)的观念基础上。 韦伯分析了三种合法性权威:法理型权威、 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韦伯认为,社会 的演进是要进入现代的合法权威社会。
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也称“二 元因素论”、“两因素理论”等。 保健因素:赫茨伯格发现不满意的项目多和 工作的“外在环境”有关,即为保健因素。 内容: 一、机关组织的政策管理。 二、上司的监督。 三、人际关系。 四、报酬待遇。 五、工作环境、条件。
第二节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 批评与变革时期
一、主要流派及其思想 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Hawthorne (一)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 Experiments) 从1927年到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 奥(Elton Mayo)、罗特利斯伯格(Eritz J.Roethlisberger)和怀特赫德 (Whitehead)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 霍桑工厂进行了连续五年的新实验,即著名 的“霍桑实验”。
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需要层次结构。 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分 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 尊荣感的需要、成就或自我实现的需要。需 要层次越高,可塑性越大,越具有长久的激 励力量。组织必须设法满足成员的这些需要, 才能使成员发挥最高的工作绩效。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14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同月 28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其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动态过程,包括正式制度的变更与重建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其中,正式制度是关键、非正式制度起着重要作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协调或相容是重中之重。

法律是最具代表性的正式制度,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变迁及作用发挥需要非正式制度的支持和配合。

非正式制度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之一,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发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在经济学框架下研究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等问题的意义,可以追溯至经济学的起源。

经济学从产生至今就与伦理等非正式制度和政治、法律等正式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起源于古希腊的经济学,当时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从属于伦理学和政治学,期间也使用过政治经济学的名字。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非正式制度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或拓展。

与既有文献述评的差异在于,作者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非正式制度理论的回顾,比较两大理论体系之间的区别,借鉴各自的科学成分,厘清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创新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以期为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等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

1 马克思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理论以"社会人"为出发点,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制度分析方法是马克思经济学所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本质上可被看作是一种制度经济学理论。

对制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点,也是特点。

他把制度看作一种内生变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的逻辑主线阐述人类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

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

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

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2004-3-2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阅读791次内容提要:社会资本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但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同的观点很多,促成了这种复杂性。

组织的视角尤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

有理由相信,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构成、质量和数量并不必然是最优的。

社会资本受到发展过程的影响,并影响发展过程。

在社会资本的提高中,存在着重要的公共角色,但谁来担当这种公共角色,以及这种公共角色应当如何担当,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思考。

社会资本包括隐含的知识(tacit knowledge)、网络的集合、声誉的累积以及组织资本,在组织理论语境下,它可以被看作是处理道德风险和动机问题的方法。

一个社会发展其经济时,它的社会资本同样也必须调适,让人际关系网络部分地被基于市场的经济的正式制度所代替,比如,由统治的代表形式所强加的结构化的法律体系。

这一过程开始可能伴随着社会资本整体水平上的损耗,但最终会造就一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在这种社会资本中,社会关系植根于经济体系之中,而不是相反。

尽管社会资本很复杂,我们仍可以对它做几项考察:首先,即使它不直接受到市场经济的调节,社会资本显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市场经济)。

其次,既然历史很重要,正确的改革顺序有着巨大的重要性。

最后,社区创造的社会资本不一定非得优越于政府创造的社会资本,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不如政府创造的社会资本。

应当注意到,认识社会资本并承认在它的供给中公共部门起着重要的角色,并不就指定了由谁来担当这种角色。

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反思。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历史虽短,却已经有了争议。

从科尔曼(Coleman,1988)在教育语境中的使用开始,这一概念有了很大的演变。

制度理论论文总结范文

制度理论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制度理论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理解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制度理论的概述、主要观点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行梳理,旨在总结制度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对制度理论在实践中的反思进行探讨。

一、制度理论的概述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

该理论认为,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和准则,包括正式制度(如法律、政策)和非正式制度(如习俗、信仰)。

制度理论强调制度在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二、制度理论的主要观点1. 制度与经济发展:制度理论认为,良好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落后的制度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诺思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 制度与政治:制度理论认为,政治制度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威廉姆森强调,政治制度在制度变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 制度与社会变迁:制度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制度不断调整和变革的过程。

科斯认为,制度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4. 制度与市场:制度理论认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良好的制度环境。

威廉姆森强调,制度对市场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三、制度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1. 经济发展:制度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国通过完善法律、政策等制度,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

2. 政策制定:制度理论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政策制定者依据制度理论,调整和完善政策,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3. 社会治理:制度理论为我国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4. 国际关系:制度理论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各国通过制定国际规则,维护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制度理论的反思1. 制度与人的关系:制度理论过于强调制度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制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制度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2. 制度变迁的复杂性: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制度经济学派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旧制度主义经 济学产生于 1 世纪末2 世纪初 的美国社会 , O 9 O 2 法计算得出的综合经济 实力只是一个简化后的用来描述研究对象 . 世纪 2 O年代至 3 O年代在美国得到 了广泛传播 ,其代表人物是康
‘ JC mmos n )和凡勃伦 ( el ) V b n 。在 旧制度经济学 的理论 e . 芒斯 (.o 。 中 ,虽然非正式制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 对非正式制度 . 的研究是隐含在对制度的研究中的。 。 凡勃伦认为制度不过是一种 ” 思想 习惯 或 精神状态 ” 是 .
将能使最终的计算结果更为科学和准确。
。 样. 但是从 旧制度经济学的凡勃伦 康芒斯开始 , 到新制度经 . 济学的诺思 , 威廉姆森等人 . 甚至一些社会学家 , 政治学家都对 ’ 非正式制度进 行过探讨 和说明 ,提 出了一些有价值 的理论和观 . 。 点。本文在纵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对各学派中非正式 力图形成关于非正式制度的系统理解。 :制度理论进行梳理 和整合 ,
由以上分析可 以得出 .我国在经济辐射方面 ,无论是理论研 . “ 广泛存在 的社会习惯 “ 、 公认 的生活方式 以及 经济结构 究还是 实证研究 ,都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在实证研究中,‘
不 同学者提 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这不仅 拓宽 了该领域 的研究思 . 制度的本质 路 还为我 国进行有关实证研究提供 了分析工具 当然 ,这些实 。 是我们要研究的非正式制度的范畴 。在凡勃伦看来 , - - j - 证研究方法也有其局 限之处。 因此 .笔者认为 ,在进行经济辐射 是一种非正式的心理 >惯 .是一种非正式的约束 ,人类的经济制 方面的实证分析时 ,应注意 以下两点:一是选取指标时 应 考虑 ‘ 度、法律等正式制度是在非正式的心理 习惯基础上产生的,而其
[ 胡学勤: 1 ] 经济辐射理论与我 国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经济经纬,‘
2 0 () 0在休谟 的 稀缺 性”理论 的基
础上 。他认为 , 由于资源稀缺 、机会稀缺 才会产 生自私 、 不公 .
合经济实力数据代入有关公式 计算得出该2 个小城镇的经济辐 : 2
射 半径 。
・ 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尽管很多学者 对非正式制度 的具体理解很不
由以上两则例子看出 ,封闭经济 下的经济辐射研究方法 .选 定 的各项指标数据只是描述研究对象自身的特征 ,数据并不涉及 研究对象与外部 的联系情况 。因此 ,笔者将这类研究方法定义为 封 闭经济下的经济辐射 研究方法。笔者建议 ,在进行有 关经济辐 射 问题研究时,应选取相当数量的与外部 有联系的指标 ,这样做

另外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其主要 目的是减少描述研 究对象的 ・ 指标数量 ,同时使研究对象的特征更明显 。显然 ,用主成分分析 : 特征的一个综合指标 ,无论是求两个研究对象综合经济实 力的比 值 ,还是将综合经济实力代八有关公式进行计算 其结 果具有的 辐射意义并不是很充分。故笔者认为 在选取数学模型 时,应尽 量考虑模型 的适用程度 。 五 、结论
等 本身有着进化的过程。这些 思想习惯”或 “ 精神状态 就
研究对象与外部联系指标 的选入 :二是在计算时 ,慎重考虑数学 .作 用的发挥受非正式制度的制约 。在凡勃伦 的理论中 正式制度 模型 的选取 。 。 与非正式 制度是交织在一起 的。 -
参 考 文献 : .
径计算公式,算出了综合经济实排名前五城市的经济辐射半径。:社 会 资 本
文章 《 小城镇经济辐射 区定量分析》 的研究方法与高丽娜的 ・ 诺思认为 ,即使在最发达的经 济体 系中 , 式规则也只是决 正 研究方法大致相似 ,亦是 先选定了非农人 1 : 3比重、农村非农产值 比重、居民点和工矿用地 比重 农村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 P D 、小 . 定行为选择的总体 约束 中的一小部分 ,人们行为选择 的大部分行 城镇财政收入 人均乡镇企业收入,劳动力转移比重 .电话 门数 / 。 为空间是 由非正式 制度来约束的 遗憾 的是 ,不论在西方还是在 百人 初 中文化所占比重 1 项指标 ,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 , 中国的经济学研究 中,人们对正式制度给予 了极大的关注 但对 0 计算重庆大足县 2 个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 .然后将这 2 2 2个综 。 非正式制度则关注不够 , 甚至对非正式制度的概 念界定至今也没
黥 t
瀚酾啊圈■赢嘲嘲嘲
● 杨 宇 郑垂勇
¨ 。
河海大学商学院
业总产值 、G P D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地方财政预算 内收人 社 [ 要]文章对旧制度经济 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比较制 摘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进出 1 . : 3 度 分析 学派及社会 学各 流派对非正 式制度理论的研 究进行 了详细 总额 实际利用外资额 ,地方财政预算 内支出、存款余额 、贷款 。 地梳理和 整合 ,从 而形成 关于非正式制度 的 系统理解 。 余额这 1 4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 . [ 关键词]思想 习惯 非正式规 则 自 实施制度 社会规范 我 长三角 1 6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然后将该数值代入经济辐射半 ・
维普资讯
掌 木 研 讨
出经济 辐射 强度或经济辐射 半径 。 ‘ 例 如,学者高丽娜 在 《 泛长三角核心 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半 :
径 的界 定 》 一 文 中 ,首 先 选 定 年 末总 人 1 : 3、年 末就 业 人 员 数 、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