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学文档
小学数学《搭一搭》教案:搭积木学数学
小学数学《搭一搭》教案:搭积木学数学引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发掘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搭一搭》是一种颇具趣味的数学教学模式,利用积木搭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比较玩的形式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空间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
本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小学数学《搭一搭》教案。
一、搭一搭教育特点搭积木是儿童在日常游戏中喜欢的一种玩具,而搭积木教学模式就是利用积木搭建的方式来巩固学的数学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了解到数学的原理和相关应用。
搭一搭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联合游戏和教育,增加孩子的兴趣通过积木搭建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积木搭建需要考虑空间形态、颜色搭配以及构成等条件,这就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搭一搭教育模式可以拓展孩子的空间思维,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积木搭建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同时也需要孩子的视觉和手部协调能力。
通过搭一搭教育模式,孩子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搭一搭教育实践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进行搭一搭教育实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对于如何进行搭一搭教育实践的介绍:1.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为了让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需要确定搭一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之前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年级等条件,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2.选择适当的积木选择适当的积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选择积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孩子所需要的积木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积木的形状和颜色比较简单的,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形状和颜色比较复杂的积木。
3.制定搭建规则和游戏时间制定搭建规则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至于盲目搭建,也要规范搭建的过程,增加游戏的竞争性,让孩子们更有激励。
1.2《搭一搭(一)》(教学课件)二年级 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小试牛刀
填一填。
余数比除数小
÷6=
……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余
数最大是( 5
)。
=
……7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
数最小是( 8 )。
知识总结
搭一搭(一)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时,每份分得同样多,但还有剩余, 并且剩余的部分不够再分一次,这样的除法就是有余 数的除法,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个数 搭成的 14 15 16 17
算式
个数 搭成的
14÷7= 2(个)
18
15÷7=2(个)……1(根) 19
16÷7=2(个)……2(根) 20
17÷7=2(个)……3(根) 21
算式 18÷7=2(个)……4(根) 19÷7=2(个)……5(根) 20÷7=2(个)……6(根)
21÷7=3(个)
32÷5=6(把)……2(把)
答:平均每名同学修6把,还剩2把。
达标练习
6.
63
1
36
1
课后作业
作业:
1.在线完成1.2搭一搭(一)课后作业。 2. 自己确定一个数,搭一搭五边形、六边 形。
Thank you!
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如果剩余的数和除数一样大, 就说明还能再搭一个正方形, 这样就是没有余数的除法了。
…
探索新知
说一说 13÷4=3(个)……1(根)
余数 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余数表示剩下的小棒数。 除数表示摆一个正方形的小棒数。
探索新知Biblioteka 请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 25根小棒: 25根小棒可以搭6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 即25 ÷4=6(个)…… 1(根) 31根小棒: 31根小棒可以搭7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即31 ÷4=7(个)…… 3(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搭一搭(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长度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不系统,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操作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成或者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评价。
精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白勺地位是:《搭一搭》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冊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白勺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白勺范围白勺变化。
并能由观察到白勺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白勺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白勺图形之间白勺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白勺形状,并画出草图。
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白勺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白勺形状。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白勺方式,增强学生白勺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白勺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白勺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本课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白勺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白勺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
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白勺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白勺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较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则比较抽象。
学生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白勺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白勺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白勺、积极主动参与白勺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白勺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白勺形象,引发学生白勺兴趣,使他们白勺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白勺主动性。
知识障碍: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白勺知识有白勺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搭一搭》。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具体内容包括: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展开图、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展开图,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面积和体积。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展开图、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展开图卡片、直尺、圆规等。
学具: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展开图卡片、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具和课件,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展开图等。
3. 例题讲解:用实例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给定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面积和体积。
6. 知识巩固: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定义: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
性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对角线相等;每个面都是相等的。
展开图: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是六个矩形。
表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表面面积:正方体:6a^2;长方体:2(ab+bc+ac)体积:正方体:a^3;长方体:abc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描绘出你认为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答案:略2. 计算下面两个长方体的表面面积和体积。
a) 长5cm,宽3cm,高4cm的长方体。
第三单元《搭一搭》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使其能够观察、描述和搭建不同的几何图形。
2.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特征和关系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搭建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分享成果的品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搭一搭》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几何图形的搭建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搭建来感受几何图形的特征和组合方法。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图形分类和组合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几何图形特性的讲解,以及提供更多直观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尝试用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几何图形是由线段、直线和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元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用基本的几何图形搭建出一个复杂的结构,以及这个过程如何锻炼我们的空间想象力。
5.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提高数学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能力,增强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特征及其分类。
b.能够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搭建,组合成新的复杂图形。
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教案、教学设计
5.结合实例,讲解简单的加减运算在搭建过程中的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搭建活动。
2.各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搭建主题,讨论搭建方案,并选择合适的几何图形和搭建方法。
3.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2.学生在数数和简单加减运算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巩固。
3.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但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对新奇有趣的搭建活动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引导和关注。
5.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较为活跃,但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搭一搭》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4.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1.各小组根据讨论的搭建方案,开始进行搭建练习。
2.教师在旁边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几何图形、搭建方法、数数和加减运算等知识。
4.课堂练习结束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搭建成果,分享搭建经验和心得。
《搭一搭》教学设计9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搭一搭》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一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一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搭建“小小建筑物”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基本特征基础上的。
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积木(每人1套)、数码相机(1台)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理解题意1.简单分类今天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小小建筑物。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学具盒,由学生介绍学具盒中有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体图形的特征给积木分类。
2.明确要求分类的生物积木来做游戏师:你们平时在家玩积木喜欢搭什么?真了不起,看来大家都很会玩积木。
既然这样,我提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出示课件,“比谁搭得又稳又高。
所有积木都要用上。
”师:看到这个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在复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要解决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1.操作交流,聚焦难点师: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能做到又稳又高吗?试一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搭一搭》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搭一搭》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学会将已知形状拼成其它新形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拼图积木的组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搭一搭》。
主要内容是由几个小积木搭成大积木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形状的积木拼出不同的图形,并对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根据从积木中得到的信息进行组合,同时需要对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通过积木拼出不同的形状。
步骤二:展示积木
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积木,让学生自由组合。
步骤三: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积木拼出不同形状的积木,同时要求学生计算拼出积木需要的积木数量。
步骤四:展示教师做法
演示教师用不同的积木拼出不同的形状,并向学生介绍简单的加减运算。
步骤五:练习
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记录积木数量和运算过程。
步骤六:巩固
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小游戏,以检验他们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学生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并记录积木数量和计算过程。
2.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教学总结
通过自由组合积木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这将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学课,学生们将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1.2节《搭一搭(一)》。
这一节主要讲解在方格纸上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求出一个图形的面积。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用小正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2. 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3. 掌握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4. 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小正方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2.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并能够用小正方形拼图来计算面积;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方格纸、小正方形、剪刀、胶水;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若干个小正方形,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讨论如果要用小正方形拼出这张桌子,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2. 讲解知识点:介绍图形面积的概念,讲解如何用小正方形拼图来计算面积。
3. 例题讲解:用一个长方形为例,用小正方形拼出这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图形,用小正方形拼出它,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小正方形拼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给出自己所拼图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用小正方形拼图的方法,以及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能够给予适当的帮助,让他们也能够理解和掌握。
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范文(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能正确运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通过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老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指令有:“横着摆2个”,“左侧正方体上方竖着摆3个”,“在最右侧的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等等。
3.学生同桌间游戏。
可以让一位学生发出指令,另一位搭立体图形,然后交换。
4.学生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要求学生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提问:你搭的立体图形用了几个正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回答:用了3个正方体,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
提问:从侧面看是几个?回答:2个。
提问:上面的方块在左边还是右边?回答:右边。
是这个图形。
三、操作活动三教师讲解三视图,让小组学生根据三视图信息完成立体图形的搭建。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小学六年级“搭一搭”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课本第16~17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
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规则和方法,掌握搭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搭建积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提示搭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积木模型,图片或实物积木,幻灯片或黑板、粉笔。
2.材料准备:练习册以及相关的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积木模型图片或实物积木,询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些模型,能不能根据图纸或说明搭建出来?2.引导学生思考:搭积木有什么规则和方法?二、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上的示范积木图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搭积木规则和方法。
2.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3.提示学生注意积木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
三、合作探究(2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定数量的积木模型或图片。
2.每个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做说明,其余学生按要求搭建模型。
3.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
四、讨论总结(10分钟)1.指导学生即兴讨论一下他们的搭建经验和感受,并总结规律和方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各种搭建方式的优劣。
五、练习巩固(2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与搭积木相关的练习。
2.学生可以根据完成情况,自行调整时间用于练习。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其他形状和类型的积木,并鼓励他们尝试搭建新的模型。
2.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本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遇到困难的地方吗?2.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
搭一搭教学文档
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这节课学生在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观察、探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生分析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密闭了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又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观察的都是具体的事物,如汽车、房子等,在此基础上,这节课学生学习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不再是具体实物,而是抽象的立体图形,而且还要求学生用具体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经验,再通过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想像、描述等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与学的过程:(一)活动一:训练注意力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人小游戏。
请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行动起来,老师请两位同学在讲台上表演。
请你摸自己的左耳朵,摸右腿,摸左眼睛,摸右肩。
请你用右手摸你的右腿,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请你用左手指前面,指下面,指左面……(二)活动二:个窗户等等,然后才由建筑工作按照图纸去盖,那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工人,一起来搭房子,好吗?2.唐老师设计了一栋大楼,想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我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搭其他同学在下面搭。
横着放3个方块,在中间方块的上面放一个,把右面的方块拿去。
(要注意每完成一步要及时反馈,发现问题立刻纠正。
)同学们,你们搭的和唐老师设计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工作。
搭一搭(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搭一搭(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掌握搭配数字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地组合数字。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搭一搭”。
这是一种数学游戏,通过组合数字,让学生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数字组合的方法。
2.1 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搭一搭”游戏中,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比较大小,来确定数字的组合方式。
例如,数字“3”比数字“1”大,因此在组合数字时,大的数字应该放在前面。
2.2 组合数字的基本原则在“搭一搭”游戏中,数字的组合有一些基本原则:•数字之间应该按照大小顺序组合;•同样大小的数字,应该先放出现次数多的数字,再放出现次数少的数字。
例如,要组合数字“33311”,按照基本原则应该组合成“111333”。
2.3 数字的组合方法在“搭一搭”游戏中,数字的组合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字组合方法:•相同数字的组合,例如“111”;•连续数字的组合,例如“123”;•交错数字的组合,例如“1324”。
通过这些数字组合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进行更复杂的数字计算。
2.4 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搭一搭”游戏,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练习。
例如,让学生组合以下数字:1.1234;2.1357;3.223344;4.334455。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些数字组合,然后检查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3.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解和实践练习相结合。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图形化的方式来呈现数字组合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练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组合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来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测试题来进行考核。
以下是一些测试题:1.请组合数字“4321”;2.请将以下数字按照大小排序:“3412”、“4312”、“4213”;3.请以“132542”为例,说一下数字组合的方法。
《搭一搭》 学历案
《搭一搭》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搭一搭”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经历观察、想象、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在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难点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些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搭一搭”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来探索观察物体的奥秘。
(二)自主探究1、活动一:观察一个正方体(1)拿出一个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分别看到什么形状?(2)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看到的都是一个正方形。
2、活动二:观察两个正方体拼搭的立体图形(1)用两个正方体拼搭成一个立体图形,放在桌子上。
(2)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分别看到什么形状?(3)学生小组合作,观察交流,然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情况:从正面看:是两个横着排列的正方形。
从左面看:是一个正方形。
从上面看:是两个竖着排列的正方形。
3、活动三:观察三个正方体拼搭的立体图形(1)用三个正方体拼搭成一个立体图形,放在桌子上。
(2)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看到什么形状?(3)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展示。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
2、拓展练习:给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尝试还原立体图形。
(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用四个正方体搭一搭,从不同方向观察,画出看到的形状。
《搭一搭》 学历案
《搭一搭》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搭一搭二、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组合,想象并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2、经历用小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操作过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能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用小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2、学习难点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多样性。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搭一搭,看看通过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不能搭出想要的立体图形。
(二)探索新知1、观察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1)出示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 4 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2)让学生思考:这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3)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搭一搭,验证自己的想法。
(4)交流汇报:最少需要 4 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无数个。
2、观察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1)出示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 3 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从左面看是 2 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2)让学生尝试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小组合作,交流搭的方法和过程。
(4)展示不同的搭法,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搭法不同,但都是符合要求的。
3、观察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1)出示一个立体图形,分别给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全班交流,分享搭的经验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1、教材练习题:给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让学生搭一搭。
2、创意搭建:让学生自己设定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然后搭出来,同桌互相检查。
(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你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五)拓展延伸1、回家后,用家里的积木或者小正方体,搭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让家人从不同方向观察,说出看到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一搭》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设计】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一。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生: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二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
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6)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二、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
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能说一说为什么搭的不一样吗?
(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
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四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2)师:观察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或从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都需要想象,要注意到哪是暴露的看得见的,哪是被遮挡的看不见,就找到了应当画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
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画出的图形并不代表现实中存在的所有小立方块。
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才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二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但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