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铅锤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并与长方体、正方体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圆柱和圆锥 教案1
自评
《圆柱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要求是:掌握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知道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及展开图与圆柱侧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课题引入时,我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手中的圆柱形实物感知圆柱。
教学圆柱底面侧面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方法,感知圆柱体底面和侧面特征,然后用测量比较的方法验证。
组织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高的特征。
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思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认识圆柱展开图时,我先让学生大胆设想圆柱侧面展开后的图形会是什么样的,然后动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
再利用电脑演示将学生的思路进行整顿,对新知加以强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李振荣。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圆柱和圆锥教案篇一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定义。
2.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正确计算其体积。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教案。
2.学生准备准确的测量工具。
3.教室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出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2.概念讲解: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并区分两者的差异。
3.计算练习:让学生测量给定圆柱和圆锥的尺寸,计算其体积。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计算过程和答案,并相互讨论核对。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2.深入学习:引入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具体问题。
3.综合训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4.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三课时1.总复习:对整个单元进行综合复习,检验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掌握情况。
2.提高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更复杂形状的立体图形,拓展思维。
3.单元测验: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4.课堂总结:总结本单元内容,展望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总结本单元知识要点。
3.针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希望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3、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的物体、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①已知r=3cm,求C =?②d=2.5dm,求C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二、揭示目标。
1、教师手中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2、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学生:不一样)3、其实,就是圆柱。
你想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吗?(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三、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圆柱的概念。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2)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②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4)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2、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1)底面。
①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圆柱上两个面圆圆的面)②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③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④教师示范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然后学生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预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两者共有的体积公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索新知1.圆柱体积公式的猜想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预设: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等。
追问:类比之前学过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预设: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回忆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哪个图形呢?预设:可以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
让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能自动等份分割的圆柱体学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如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呢?预设:学生分一分,拼一拼,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
此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把圆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随着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预设: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这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品教案(通用版)第一章:圆柱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柱在实际中的应用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柱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程度。
第二章:圆锥的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圆锥在实际中的应用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锥的概念。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底面半径和高对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锥的理解。
应用:学生运用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程度。
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比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3.2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圆柱和圆锥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3.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对比实例引入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
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异同点,发现它们在体积和表面积上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比较程度。
第四章:圆柱和圆锥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主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性质,对图形的计算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圆柱和圆锥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性质有很大差异,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空间想象力,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关系的理解。
2.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采用巩固练习法,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呈现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剖面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圆柱或圆锥,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篇1:圆柱与圆锥知识要点:圆柱:(1)特征: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的侧面及其与底面之间的关系: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4)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某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5)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某2(6)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某高,用字母表示为V?Sh圆锥:(1)特征: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体积:?11?公式:V?V?Sh圆锥圆柱?33?13解题大智慧一、用圆柱的特征解题1、填空(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圆柱的高就是它的()(2)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 2 cm 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
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多少?3、一个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5c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把它切割成两个半圆柱后,切割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二、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题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31.4dm,高是10dm,求它的侧面积?如果不是已知底面周长,而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呢?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25cm,求它的表面积。
3、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10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4、用铁皮制作1节通风管,它的长是60cm,底面圆的直径是10cm。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5、做一对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40cm,底面直径是30cm,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6、把一张长16cm,宽6.5cm的长方形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圆柱形纸筒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挖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已知它的底面直径是3m,池深2.5m。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含三维目标)第一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含三维目标)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教科书P10-28,教参P29-52 教学要求: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推导。
教学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课时安排:1、圆柱的认识 6课时2、圆锥的认识 2课时3、整理和复习 1课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教参P32-35 学情分析: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实物图,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你能按形状将他们分一分类吗?2、在这些形体中,哪些我们已经认识,并且知道它们的特征了?3、剩下的这些形体我们将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体,简称圆柱(板书课题)。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协助!一、教学内容1.圆柱2.圆锥二、教学目的1.看法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看法圆柱的底面、正面和高。
看法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求并掌握圆柱的正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处置有关的复杂实践效果。
3.经过观察、设计和制造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络,开展先生的空间观念。
三、编排特点1.教材增强了所学知识与理想生活的联络。
2.增强了先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求进程。
3.增强了先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效果的思索,使先生在阅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进程中看法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四、详细编排本单元的内容详细编排如下。
圆柱圆柱的看法例1圆柱的看法、组成及特征例2圆柱正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圆柱的外表积例3圆柱外表积的概念探求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例4圆柱外表积计算的实践运用圆柱的体积例5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例6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处置效果圆锥圆锥的看法例1圆锥的看法、组成及特征圆锥的体积例2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例3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处置效果(一)圆柱1.圆柱的看法。
(1)主题图。
教材出现了理想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物体的图片,然后从这些实物中笼统出圆柱的平面图形,给出图形的称号,使先生对圆柱的看法阅历由笼统——表象——笼统的进程。
(2)例1。
例1教学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
并经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的小棒,使先生从旋转的角度看法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
教学时,首先应引导先生从全体上掌握圆柱的组成,再深化对各个局部的探求。
(3)例2及〝做一做〞。
例2教学圆柱正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
教学时,首先让先生想像正面展开后的外形,接着让先生剪开正面,经过操作看到:圆柱的正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本单元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是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策略1、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3、加强相关知识的对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4、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做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教学课时:12课时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5、16页信息窗1。
教学简析: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圆柱、圆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内容:教材分四段进行教学。
第一段,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第二段,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段,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此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段,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应用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最后,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了新知,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单元备课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人教版)天河区华阳小学杨海英单元总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单元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
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
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原因:学生可能对概念、公式记忆较熟,但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下用错公式。
主要还是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够。
解决策略:(1)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充分复习好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新课标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下面这两个物体我们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呢?二、知识学习。
1、圆柱的体积我们之前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如何求圆柱的体积呢?探究活动:如何将圆柱转化成一种学过的立体图形,计算出它的体积吗?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探究总结: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V = Sh将一个圆柱截成上下不相等的两段,两个圆柱的(底面积) 相同,( 高)不同,哪个圆柱的体积大?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时,高越长的体积越大,底面积相等时,体积之比等于(高之比)两个圆柱的高相同,底面积不同,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圆柱高相同时,底面积越大的体积越大。
高相同时,体积之比等于(底面积之比)。
1.求下图的体积。
2.哪一根木料体积大?2、圆锥的体积同学们,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呢?知识探究:1、选取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
2、用倒水的方法来探究,在三个空圆锥内装满水,用红色表示。
3、将圆锥容器内的水倒入圆柱容器中。
4、经实验,三次正好将空圆柱容器装满。
探究总结:同学们,你们会求下图的体积吗?2.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
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三、跨学科学习:跨学科活动主题:运用3D软件制作钉子模型作品活动要求:1、运用数学、美术和技术等学科知识进行模型作品的设计与制作;2、模型作品需要包括圆柱和圆锥体的形状;3、能够计算出物体的大致体积;4、活动时间10-15分钟。
活动要点:1、要对钉子结构进行分析;2、学生能够设计出作品的草图;3、学生知道设计模型作品的步骤;4、能够运用3D设计软件制作模型作品;5、能够对设计的模型作品进行展示和介绍;6、上传模型文件到教师端。
作品展示及介绍作品打印课后可以将优秀的作品打印出来。
活动评价课后请同学们针对本次跨学科学习活动,填写本次活动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
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