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情和景的组合方式例说

合集下载

【分享】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景结情

【分享】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景结情

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景结情
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一种以景结情的手法。

议论或抒情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下面,再来看一个运用以景结情手法的例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提问:试鉴赏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话。

寨主点拨:
诗的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那么,听不尽的边愁,就变成了看不完的壮阔秋夜塞外之景了。

这样的结尾,韵味无穷,令人回味。

参考答案:最后一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描写了秋月照长城的壮阔景象,呼应了前文的“边愁”,营造了壮阔悲凉的气氛,拓展了全诗的意境,韵味无穷,令人回味。

诗词中的情与景

诗词中的情与景

诗词中的情与景初学作诗往往只能写情写景,而景与情融合为一却很难作到。

有人将杜甫五律诗中写景写情的几种方法列了一个表,颇于初学有益:(一)上联景下联情之例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

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

(二)上联情下联景之例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

(三)景中情之例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四)情中景之例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五)情景不分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六)一句情一句景之例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七)前六句皆景之例淅淅风生砌,团团月隐墙。

遥空秋雁灭,半岭暮云长。

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

巴城添泪眼,今夕复清光。

(八)后六句皆景之例清秋望不尽,迢递起层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曰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这是范晞文《对床夜话》的说法。

其实也只可作为比照而已。

细按起来,写情的句子很难完全离开写景,而写景的句子也往往含有情。

特别在第七、第八两例中,虽说六句皆景,其实“风生砌”、“月隐墙”、“秋雁灭”、“暮云长”,已经寓有悲秋之感。

而“多先坠”,“只暂香” 更是极端富有情感的话。

并不一定到第七八句才是写情。

第八例中“水兼天”、“城隐雾”、“风更落”、“日初沉”、“鹤归晚”、“鸦满林”,也都是景中有情的。

初学能在这种诗上体会一番,就不至于锢塞自己的思路,而能养成随意挥洒的能力了。

范氏所举也还有不完备的,即如杜甫诗中另有一种是八句全写景的:棘树寒云色,茵陈春藕香。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也有八句全写情的:昔别是何处?相逢皆老夫。

故人还寂寞,削迹共艰虞。

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这个说法是谢榛的《四溟诗话》提出的。

不过他举杜诗的“死去凭谁报” 一首为八句皆情,殊不确,所以另举“昔别是何处” 一首为例,较为恰当。

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里又举出律诗中四句都是写景的例子,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诗歌鉴赏之景与情

诗歌鉴赏之景与情

寓情于景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两种关系怎么区分 ?
借景抒情
(先景后情、有景有情) 融情于景 (情含景中)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借景抒情)
《寄远》杜牧

答题方法:
(1)
回答出某一种关系 (2) 借什么景(抓住意象,概括画 面特点),抒什么情 \融什么情于什 么景 (3)有反衬关系的强调
举例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 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 称新火。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这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描写了超然台下 “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 中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之景与情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
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景情关系
两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四种内在联系:
以乐写哀 以哀写乐 以乐写乐 以哀写哀
借景抒情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乐景哀情)
(杜甫《江汉》)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哀景乐情)

例解古诗词以景写情四种手法

例解古诗词以景写情四种手法

例解古诗词以景写情四种手法以乐景写乐情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析】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

例2:“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以哀景写哀情例1:“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陈亮《小重山》)【析】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

例2:“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晏殊《清平乐》)【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

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

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

例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类型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
古典诗歌的
景与情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 景与情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 也是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常常涉及的 内容。

景与情的组合方式


1.先景后情,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 是先有景后有情。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以景衬情,倍增哀乐。
“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衬,乃具深婉流 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我国古代诗人深谙此道,在古典诗词中, 渲染景物以衬托所抒之情的例子很多。以 景衬情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


① 以哀景写哀情
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 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 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 无力百花残”之句,选择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色作 为分离的背景,必然倍增离恨,所以“别亦难”。 这些诗句从不同的方面,摄取了凄迷的风景,作 为分别的衬托,更加重了别离的愁苦。


② 以哀景写乐情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 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 我归”的欣喜之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见,反衬手法用 得好,效果更为强烈。


2)“寓情于景”又称“融情入景”、“以景 写情”或“借景抒情”。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盖写景与言情,非 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

古典诗歌之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歌之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歌之情与景的关系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

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1、触景生情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本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是触景生情式。

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

在景的触动下引发情思构成意境,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韵味无穷。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古典诗词情和景的组合方式例说

古典诗词情和景的组合方式例说

人 ,培养 学生 良好 的待人处事 习惯 ,使课 内课外 知识有机
结合。
三 、 拓 宽渠 道 扩 空 间 ,联 系 生 活提 素 养
综上 所述 ,要挖 掘 语文 学 科 内力 ,教 师就 必 须在 初
中语文教学 中立足于课 内,延伸于课外 ,让语文学 习生活
化 、 知 识 积 累 系 统 化 ,在 优 化 方 法 中提 高 教 学 效 率 , 在 衔
培育 能不 断提高学生 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 的提 高又促进 然 ,走 向生活 ,学习语文知 识,提高写作 能力 ,让 学生在
为 提 高 学 生 的 素 质 能 力 ,教 师 在 学 生 掌 握 语 文 基 础 学 生语 文素养 的养 成。笔者在教 学中注重 引导学生走进 自 在 阅 读 写 作 教 学 中提 高 学 生 的 人 文 素 养 ; 在 掌 握 技 能 中 提 广 阔 的 田野 、 小 河 的 欢 歌 、 炎 炎 的 夏 日、 翩 翩 的彩 蝶 … … 高 交 际 能 力 , 学 会 与人 沟 通 交 流 ,准 确 表 情 达 意 。 新 课 标 在 取之不尽 的生活情景 中多观 察、多思考 、多体验 、多创
在教 学 《 多一些 宽容》一课 时,为了帮助学 生理 解宽容 的
笔者在教 学中 ,注重整 合利用一切有 利资源 ,为学生
内涵 ,形成高 尚的人格修养 ,在生活 中倡 导学习鉴赏文 章 提供 学习语文 的机会 ,通过组织 学生到工厂 、社区去参 观
的严 谨 而 又 富 有 哲 理 的语 言 , 理 解 同一 内容 不 同 的文 体 不 访 问 , 引 导 学 生 实地 考 察 名 胜 古 迹 、 乡 风 民俗 , 参 加 形 式 同 的 语 言 能达 到 相 同 的效 果 。 上 课 之 前 , 笔 者 为 学 生 播 放 多 样 、 丰 富 多 彩 的 实 践 活 动 ,组 织 学 生 参 与 设 计 黑 板 报 、 《 费家有 女 》 的主题 歌 《 唯 有 宽 容 》 导 入 新 课 , 让 学 生 举 行 故 事 会 、读 书 报 告 会 等 活 动 , 使 课 内 外 的 语 文 实 践 活 在 泛 读 中体 会 课 文 中质 朴 隽 永 的 语 句 , 理解 蕴 含 的道 理 , 动 相 辅 相 成 、 相 得 益 彰 , 让 学 生 在 实 践 中 检 验 所 学 的 知 让 学 生 在 生 活 实 际 中提 醒 自 己处 理 事 情 和 问题 时 要 顾 及 到 识 , 在 实 践 中成 长 , 形 成 健 全 的 人 格 修 养 , 全 力 促 进 学 用 他 人 的情 感 和 尊 严 ,试 着 去 体 谅 他 人 , 理 解 他 人 , 宽 容 他总 要 借 助 外 物 来 表 达 内心 外 乎 四 种 。 试 举 例 如 下 :

古诗词常识例谈之九——以景结情

古诗词常识例谈之九——以景结情

古诗词常识例谈之九——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

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

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解
从军行(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的前三句均就琵琶声抒情,“总是”“旧别情”,“边愁”“听不尽”。

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愁情呢?诗人宕开一笔,以“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结尾,以景结情: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

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结尾外,前一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以“满天风雨下西楼”句写景。

这样以景结情,比直
抒别情更富感染力,给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情景妙合,神韵天成——古典诗词情景结合方式例说

情景妙合,神韵天成——古典诗词情景结合方式例说

情景妙合,神韵天成——古典诗词情景结合方式例说古诗词鉴赏,是多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一直保留的题目,而具体鉴赏古典诗词时,常常涉及到情与景的关系。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云:“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胎,合而为诗。

”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情与景巧妙结合,从而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之作不乏其例,但仔细品味,机杼各异,异彩纷呈。

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将自己要抒发的主观情志含吐不露地融入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之中,使无形之情因之可见,无情之景因之可思。

如: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中描绘的画面是:阳光普照,四野青绿;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紫燕春归,衔泥垒巢;鸳鸯出水,沐浴阳光。

这幅画面反映了诗人在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

诗人笔下明净绚丽之景、悠然自适的物态同诗人欢愉安适的心情契合相印。

全诗写景不及人,但字里行间隐然有一诗人在,在每一个物象中都能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萌动。

读之非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远,耐人寻味。

二、离情入景离情入景,指诗人在“情不可尽”之时,并不矫作吐露,而是借助联想、想象之法移情于景,使情感得到升华。

如: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明月。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这首乡愁诗的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一个“逢”字将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那种落叶飘、秋霜落、清枫凋的景色正好可以衬托诗人处身战乱、漂泊异乡、居无定所的痛苦。

“万里归心对明月”移归思之情于皎皎明月,见不尽之情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戚,有愁多梦不成的凄苦,有硝烟未熄的幽怨,可谓愁肠百结,动人肺腑。

这种情与景的结合若即若离,似脱实粘,有绝处生姿、淡雅含蓄之妙。

三、情景互生情景互生,亦称为“情景互藏”,即常说的“情景交融”。

在诗人笔下“景语即是情语,情语亦即景语”(王国维),从而构成一种物我难辨、自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情与景的关系

情与景的关系

古典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边塞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思乡怀人诗、闺怨诗等赏析)一、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1、情景分写,情景互见:可先景后情,也可先情后景;有一句景一句情的,有一联景一联情的,也有一阕景一阕情的;先景后情,情感易把握;先情后景,一般情感较含蓄。

2、只写景,不写情,景中含情。

3、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⑴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⑵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二、鉴赏示例1、200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2、2008年江西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3、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古诗中以景结情的例子

古诗中以景结情的例子

古诗中以景结情的例子
嘿,你知道吗,古诗里有一种超厉害的手法叫以景结情!就像王之
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度玉门关。

”你看啊,前面写了黄河、孤城、羌笛这些,最后却用“春
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的景色来结束,哇,那感觉,就好像把所有的情感
都寄托在了那玉门关外的景色里!这就像你心情超好的时候,看到天
边那一抹绚丽的晚霞,所有的喜悦好像都藏在了那晚霞里,懂不?
再来说说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水千山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面把那种孤寂、冷清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到最后
用“独钓寒江雪”这样的景来收尾,哎呀呀,真的是绝了!就好像你一
个人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那种孤独感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还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最后那“夜半钟声到客船”,多有意境啊!就好
像在寂静的夜晚,那钟声一下一下地敲在你的心上,让你的愁绪更加
浓烈。

这和你在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莫名的
惆怅不是一样的吗?
古诗里的以景结情,真的是太神奇了!它能让我们在那些美妙的景
色里感受到诗人的喜怒哀乐,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作手法啊!它就像
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情感的大门,让我们能和古人一起感受那些
或喜悦、或悲伤、或孤独的时刻。

难道你不觉得这很神奇吗?我反正
觉得超棒的!所以啊,我们要多读古诗,去领略那其中的美妙和奥秘呀!。

融情于景的古诗词

融情于景的古诗词

融情于景的古诗词
以下是三条融情于景的古诗词及相关内容: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哇塞,你想想看,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就好像你站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看着那直直的烟升向天空,旁边就是奔腾的黄河,太阳缓缓落下,把一切都染成了金黄色。

例子:当我去到沙漠旅行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这句诗,那笔直的烟和圆圆的落日,真的是太美了,让我兴奋不已!
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这说的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哎呀呀,这是多么凄清的画面呀!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满心的愁绪。

例子:有一次我心情不太好,晚上一个人在江边散步,看着那月亮落下,周围安静极了,突然就理解了张继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可不就是满心忧愁嘛!
3.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意思是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哇哦,这描写的早春细雨的场景太生动啦!就好像我们也走在那下着小雨的街道上,看着那若有若无的小草。

例子:春天的时候,我走在小路上,下着蒙蒙细雨,那场景真的和诗里写的好像,让我惊喜万分,这景色真是太迷人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融情于景的古诗词真的太有魅力了,它们能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和看到的美景,太神奇了!。

诗歌以景结情的例子

诗歌以景结情的例子

诗歌以景结情的例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落日熔金,秋风拂柳笛声残。

这是最熟悉的一首诗,其中含有四季变迁,对时光荏苒沧桑的追求。

它把一切景色都将在风里飘荡,不可抗拒的旅程将持续,唯有宁静的思绪依旧如影随形。

诗歌中广袤的背景,它把一个平凡的景象浓缩为了一个又一个的框架,在诗歌中,许多不同的景物分割成一段段,句子句子。

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景致就会充满生机:黄鹤楼当月夜里的静谧,扬州芦花湖的汩汩流水,落日的熔金,秋风的拂柳;这些细节,每一种变化都为诗歌引入了情感,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深深的感伤与沉思。

所谓的诗歌以景结情,即是将景色的变换与人的心情的变化联系起来,把诗歌中出现的一个个景象,作为心灵的绿洲,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更多更多缤纷的想象,穿越沧海桑田,寻觅更多更新的思考。

唐诗宋词,流淌在千古,深刻的文字,把当时的景物描绘的如画似活,让历史的回响,随着文学潮流,荡漾在世界之中。

心中的柔情,源自诗歌,景象中的内涵,源于人文,真情实感,彰显沧桑,让缤纷与空灵,融入万物;细密的语言,描绘出一段段错落有致地描述,让心灵充满深切的感动。

在久远的历史沧桑中,诗歌以景结情,不断地丰富着自然与文化,让记忆延续至今;在这句话里,细节与意象缠绕在一起,不断地闪烁着激情,让情与景永远的相伴,一路走到归期的彼岸。

不仅如此,万物一体的观点,也是诗歌以景结情的一个重要部分,把一个诗句中所有的内容,纳入到自然的宽容之中,从中可以发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让整个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诗歌给予我们的,不只是景中的情,更有自然与文化之美,可以让我们从中找到一份安宁,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让我们可以在时光里,流连忘返;让我们久久不能忘却,诗中的景结情,让我们永远怀抱着一颗宁静而又不息变化的心。

诗词_景与情关系

诗词_景与情关系
答: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 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才有下 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 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 之情。
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想像, 虚写自己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虚实结合。
2、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
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
1.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 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 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 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油然 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所以称为 “触景生情”。
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 景生情之作。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课堂小结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以景结情
结构关系
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
实 战 演 练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前四句触景生情,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等景 象,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突出了作者不平静的情绪和孤独寂寥之感。 后四句直抒胸臆,愁从何来?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 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 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 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

一、鉴赏思路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1、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

2、内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⑦以乐景写乐情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3、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答题本质:情与景的关系这一题型,本质上和意境题一样。

思路:关系 + 景象 + 氛围 + 情感例题精析古意王融①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②。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①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

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二、鉴赏练习就景与情的关系看,任何借景抒情古诗,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一言以蔽之,即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古诗中“情”与“景”的五种关系

古诗中“情”与“景”的五种关系

古诗中“情”与“景”的五种关系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

有句话叫作“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如今连小学生都非常熟悉了——窃以为,这是语文老师们超前教育的结果,有点拔苗助长的味道。

不过,诗中的景与情,关系并不简单,他们俩就像一对恋人,有时“交融”,有时“吵架”;有时甜蜜蜜,有时闹分手;有时相濡以沫,有时反目成仇;结婚后说过多次要离,却一直生活在一起……哈哈哈哈,此“情”此“景”,好玩吧?下面,读写菌就把“景”比作个男生,把“情”比作个女生,用“哀”与“乐”来形容他们,梳理出以下四种关系。

01“乐”景正衬“乐”情这是景和情最好的恋爱关系了,如胶似漆,“景”爱“情”,“情”爱“景”。

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抒发对钱塘湖春行所见美景的喜悦之情,情是“最爱湖东行不足”,景呢?是小鸟的欢快,是花草的生机,美好的景物和喜悦的情感和谐统一,爱意满满。

你看,这小两口,正在度蜜月呢!02“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这里的“景”和“情”也是互相爱着,但是,这是一个悲哀的家庭,“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只能对面哭泣。

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漂泊在外的诗人心中满是愁绪,所以,映入他眼帘的,是弯月,是寒霜,是江枫,是渔火;传入他耳中的,是乌啼,是钟声。

这些景色,使得客船上的旅人愁思难眠。

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用凄凉之景也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这在古诗中更为常见,因为表现悲哀之情的诗,比表现欢乐之情的诗多得多。

也许,诗人在欢乐的时候会忘记写诗,悲伤的时候才会拿起笔。

就像男人,玩乐的时候忘了家里的妻子,在外面碰壁了才会老老实实回家。

03“乐”景反衬“哀”情到这里,小夫妻开始吵架了,作为丈夫的“景”嬉皮笑脸,作为妻子的“情”痛哭流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情和景的组合方式例说-大学语文论文
古典诗词情和景的组合方式例说
《书》曰“诗言志”,是说古典诗词无论写景咏物还是评史,目的都是抒情言志。

诗从表达途径上来讲,一种是直抒胸臆类;另一种是间接抒情类。

从创作实际来看,第二种借助外物来间接地表达感情,在诗歌中占多数。

因为诗是含蓄的,诗人总要借助外物来表达内心情感。

根据诗人借助外物的不同,又可把诗歌分为“借景、借物、借事、借古迹”几类。

借助景物来抒情的诗歌在古典诗词中最为普遍。

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景和情如何“组合”从而产生艺术感染力,从“距离”上说不外乎四种。

试举例如下:
一、先景后情,景为情设
就是说一首诗先写景再抒情,景与情的句数并不固定,只不过写景是为抒情做“铺垫”,抒情才是写景的“目的”。

如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的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怀。

写景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有意布设一个“清幽安闲”之境引出“闲适”之情。

又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写景时诗人精心选取了夔州江边八种典型景物,借此营造肃杀、悲凉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悲、忧国之情,就顺
1
理成章了。

先景后情,景为情设典型的例子还有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王昌龄的《闺怨》等。

二、开门见山,起笔抒情
这种情况类似于散文的开门见山。

因为情感非常强烈,有点抑制不住,所以起笔就抒情。

如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起笔就盛赞江南风景如何之好,抒发作者无比喜爱之情,接着特写江岸春花之红艳、江水之碧澈,面对如此景致(和北方初对比),作者情不自禁地反问,呼应开头。

再如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魂梦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起笔突兀掷出“恨”字,恨之深,直入梦中。

梦中昔日游上苑的情景何等气派,何等威风,可眼下只能以泪洗面。

作者无须再说下去,读者已被这种扑面而来的彻骨之恨揪住了心。

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抒情开篇,然后辅以写景。

分别时分,正当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就把“别难”之情,写得异乎寻常。

三、以景结情,余味无穷
古诗结尾的方法颇多,只就情、景说,有以抒情结尾的,有以写景结尾的。

以情结尾属常式,更普遍一些。

但若要论艺术感染力,恐怕写景结尾的要强得多。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
最好。


如夏完淳《即事》: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这首诗情景各半,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是一首先情后景的“非常规”诗。

作者开首直抒胸臆,愤慨之情跃然纸上,与前面的《忆江南》、《望江南》、《无题》等起笔方法一致,但艺术上稍逊一筹;最后一句,颇得王昌龄《从军行》结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之神韵,因此一句,境界全出,大大提高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类似的还有刘长卿的《酬李穆见寄》、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许浑的《谢亭送别》、秦观的《浣溪沙》等诗词的结句。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类诗虽然句末写景,但前面并不全是抒情,有的或叙事或议论,由景而情只是其中的一种。

四、融情于景,情景合一
融情于景就是通篇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它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这样的诗篇,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

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

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妙合无垠。

张继《枫桥夜泊》也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
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把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以及半夜里传出的寒山寺钟声,有选择地加以组合,看似没有一句抒情,却句句都在写羁旅人飘泊异乡的孤茕寂寞的心境。

属这类的名作还有杜牧的《江南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以上举例是就通篇而言。

当然,融情于景的例子不限于整首诗,古诗中更多的是一句之中的融情于景、情景合一。

可以说,凡是写景的诗句,都融进了作者的感情,情和景是难以分离的,只不过景是外显的,情是内隐的而已。

景与情是诗歌创作的两大要素,两者不可分离,古人在这方面谈论得很多:“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向背”(谢榛),“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胡应麟),“情境名为二,实不可离”(王夫之),“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

情和景如何结合,诗如何布局,全在于写作需要。

情和景结合得好,诗的境界就高,王国维说:“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陈丽华甘肃靖远师范语文组730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