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3.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时提能演练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3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的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重点) 2.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成长阶段(1)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2)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3)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
3.转型阶段(1)主要特点: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
原有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2)人地关系:严重不协调。
(3)主要问题: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4.再生阶段(1)主要措施①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②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2)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易错警示]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往往逐渐下降,但并不是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也不是农业生产总值下降。
[自主诊断](1)区域发展都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 )(2)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一直都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问题的制约。
( )(3)转型阶段的环境污染已经减弱。
( )(4)区域再生阶段的人地关系已经比较和谐。
( )[提示](1)×区域发展往往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以便利的交通位置(如石家庄市)等其他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壮大的。
(2)×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问题并不是在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初期出现的,而是在成长后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排放大量废弃物才逐渐出现的。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3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时1)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31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初期阶段和成长阶段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往往①城镇很少,②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③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④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⑤基本协调二、成长阶段1.特点2.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⑪不协调。
3.主要问题⎩⎪⎨⎪⎧ ⑫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⑬环境污染加重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初期阶段1.“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③丰富的水能资源④优美的环境条件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美国五大湖周围地区的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随着煤、铁资源的开发,五大湖周围地区的钢铁工业迅速发展。
尤其是匹兹堡位于煤田中心地带,利用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运入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石,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2.下列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A.德国的慕尼黑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C.“硅谷”高技术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地区答案D解析日本国内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原料发展工业;德国的慕尼黑、美国的“硅谷”是高新技术工业区,对原料依赖性不大。
知识点二成长阶段3.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答案C解析区域发展成长阶段,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4.美国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形成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答案B解析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不会形成城市群。
高中地理 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案3 鲁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能够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具有的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能够独立查阅资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区域发展阶段的学习,充分理解我国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2.通过区域发展阶段的学习,能够分析本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本区域经济的发展献技献策,促进区域的发展。
【重点难点】区域发展阶段及其比较【基础梳理】一、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城镇数目,空间结构比较。
2.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
二、成长阶段1.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内部产业和空间结构渐趋,呈现由到的发展局面,产业由走向。
2.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
3.主要问题:资源面临,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三、转型阶段1.特点:区域原有优势逐渐,经济增长缓慢甚至,产品市场竞争力,效益降低。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状态。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
3.主要问题:出现高、人口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发展要求:调整区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四、再生阶段1.特点:“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使区域经济。
2.发展措施:一是改变区域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的部门;发展产业等。
二是大力治理,改善地区环境。
3.人地关系:逐渐由走向。
【要点突破】1.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发展条件及工业分布(1)五大湖周围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美国五大湖周围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资源的铁矿资源。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匹兹堡就位于煤田的中心地带。
高中地理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同步练测 鲁教版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最丰富的资源为( )A.油气B.煤炭C.铁、铝C.稀土金属2.在采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
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
读1954~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图a、b),回答3~4题。
3.从1954年到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 )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4.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变暖B.人类开垦C.降水增多D.地壳抬升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
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工业基础雄厚B.大量廉价劳动力C.便利的交通D.教育水平较高6.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IT产业迅猛发展B.自然资源丰富C.便利的交通D.消费市场广大7.下表是不同国家纺织服装业工人工资表,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纺织服装业分别转移的国家是( )每小时工人工资国家20美元以上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14~18美元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2美元以下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A.巴西日本B.埃及比利时C.墨西哥匈牙利D.印度捷克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回答8~9题。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_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案鲁教版必修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
3.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学习过程】一•初期阶段1.在区域开发的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结构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二•成长阶段* f/ /1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区迅速,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呈现的发展局面,产业由走向。
2 •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讨论1:区域处于成长阶段发展必然会出现哪些主要问题?,城市和工业阅读知识窗一“钢都”匹兹堡的开发,填写三•转型阶段f I1.成长阶段后期,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竭、________________ 污染加重、___________________ 上涨,以及 ________________ 价格提高等,区域内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 ___________ 下降,效益降低。
2 •区域内原先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并带来高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__________________ 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高中地理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一、教材分析《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是鲁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节课。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第二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础,主要阐述区域发展理论。
选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活动内容则以我国东北大庆石油化工中心为例说明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
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能独立查阅材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区域发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教学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四、学情分析本届学生都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差距较大。
所以要面对大部分学生,学生对于美国经济了解较多,所以讲解时不需要面面俱到。
但要注意方法的总结五、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时内容,初步掌握区域发展各阶段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问题。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含义:一是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总结回答)区域发展的过程: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高二地理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精品
地理: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案【目标导航】认识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理解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
【课堂互动】1.运用图框分析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2.区域发展的转型和再生阶段的特点是什么?转型和再生阶段,是指区域发展演变的后期阶段。
在区域的衰落阶段,随着本地区资源的枯竭,同时,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等与区域外整个市场发展的不和谐(其他区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增长点等),增长速度衰退,效益减低,本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因素的集聚能力减弱,导致整体区域呈现萎缩状态。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区域才能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19501960197019801990年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英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自我评价】1.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级阶段的是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于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
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2-3题:2.该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胶”、“锡”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在国际贸易中居不利地位②.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③.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④.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 )A .初期阶段B .成长阶段C .衰落阶段D .再生阶段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关系图,回答4-5题。
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时前后生活质量指标是最高的,故应该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P 附近B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活质量指标的下降C .英国环境污染的出现与加剧在T 时段之前就已经出现D .英国环境污染的出现与加剧在T 时段之后才出现5.英国经济发展给我国的启示是 ( )A .工业化初期可以忽略环境问题,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B .不能忽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否则后期治理的代价是昂贵的C .环境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D.为了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财富和产品6.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7.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匹兹堡落户,其主要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②劳动力素质太低③地价上涨公共设施不齐全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8~9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3.1.1认识区域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必修3
(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4 分 )1.为了更好地表现地区特色,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依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分为“珠三角” 、“沿海欠发达地区” 、“山区”三个板块。
这类区分方案的主要依照是( )A.地区面积大小B.历史沿革差别C.经济发展情况D.自然和交通条件( 易错题 ) 以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区分出来的四大地区。
联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这四大地区的区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 年降水量的多少3.对于这四大地区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 A.地区界限是明确的 B. 地区内部整体性突出C. 地区之间差别性突出D. 四大地区是互相联系的(2012 ·烟台模拟 ) 读某地区表示图,回答4、5 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 ( ) A.是依照综合指标区分的B.界限有实有虚C.属于不一样层次的地区D.互相间地区环境差别大5. 相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地区光照充分但热量不足B.乙地区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地区河流长但流量季节变化小D.丁地区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以下图是世界上有名的两个岛屿,读图回答6、7 题。
6.两图显示出的地区特色是 ( ) A.地区有不一样的种类B.地区拥有整体性、差别性、开放性C.地区都有必定的形状、面积和范围D.地区能够按单调指标区分,也能够按综合指标区分7.两岛屿在自然环境上同样或相像点是 ( ) A.均位于太平洋西岸B.均为季民风候C.地形对降水影响较大D.沿岸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以下图中 1、 2 、 3 线是依照不一样标准区分的同一种地理界限,据此达成8、 9 题。
8.该地理界限最有可能是 ( )A. 橡胶栽种北界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 ℃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限9. 同一界限能够区分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地区拥有( )A. 不确立性B. 差别性C. 过渡性D. 整体性以下图为甲、乙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因素流动表示图,读图达成10、 11 题。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
读图,完成1~2题。
1.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生产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B.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C.乳畜产品的产量下降D.大量种植果树2.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B.生物多样性增加C.环境质量不断提高D.城区年平均气温下降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周边的农业生产会向附加值更高、面向城市市场的城郊农业方向发展。
第2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植被破坏会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丰水期地表径流增大,枯水期缺少地下水补给,地表径流大幅减少,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1.B 2.A不同性质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发展道路。
一般地,人们将资源型地区的区域发展道路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阶段。
据此完成3~4题。
3.大庆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大庆市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4.下列处于成长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地区)是( )A.内蒙古东胜B.山东东营C.辽宁阜新D.江苏苏州解析:第3题,大庆市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发展中出现了诸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经济发展优势逐渐丧失,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大庆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发展多种经营等,处于再生阶段。
第4题,山东东营、辽宁阜新、江苏苏州发展时间较早,大多处于转型阶段,而内蒙古东胜起步较晚,目前发展势头强劲,处于成长阶段。
答案:3.D 4.A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港(曹妃甸是唐山以南的一个小岛屿)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首钢搬迁对北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钢铁工业是重污染企业,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北京城市环境②钢铁工业用水量大,搬迁后可以缓解北京用水紧张的状况③首钢搬迁可以减少北京的人口,减轻工作、住房的压力④首钢搬迁会促使北京钢铁价格上涨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6.下列有关首钢搬迁到曹妃甸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原材料和钢铁成品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②搬出北京会失去原来的钢铁市场③曹妃甸地价低,可以减少新厂的投资④首钢搬迁到新址必然会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5题,钢铁工业会造成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并且北京位于华北地区,是全国最缺水的城市之一。
【配套K12】高中地理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时训练(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一、非标准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第1~3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解析:第1题,1848年后,由于通过运河把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联系起来,芝加哥成为农产品的中转集散地。
第2题,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因此其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第3题,运河的修通、放射状铁路网的兴建,使芝加哥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1.D 2.A 3.B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地矿技术人员在松嫩平原中部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大庆油田,松嫩平原由于外力侵蚀严重,地势低平,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
完成第4~5题。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再生阶段D.转型阶段5.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此时可能发生的是( )。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C.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本组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各阶段的特点。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3.1.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必修3
(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 ( 每题 6 分,共 54 分 )( 原创题 ) 下边是我国两地的景观图,据此回答1~ 3 题。
1.甲、乙两图景观可能分别是( ) A.青藏高原冰川地貌、西北荒漠景观B.云南喀斯专门貌、黄土高原景观C.黄土高原景观、西北荒漠景观D.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2.图中所示两种地貌形成的共同之处是 ( ) A.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B.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C.都是流水的侵害作用形成的D.都与人类对植被的损坏相关3.两种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图中土壤肥饶,适合鼎力发展栽种业B.乙图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C.甲图能够踊跃开发石材资源D.乙图能够发展绿洲农业以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散布表示图,读图回答4~6 题。
4.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别的最主要要素是( )A. 水源、土壤B.劳动力、技术C. 天气、地形D.市场、交通5. 与①区对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C. 水热资源丰富D.人均耕地面积大6. 相关以下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②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棉花,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B.④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是水稻,一年三熟C.⑤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发展栽种业的条件优胜D.⑥区栽种业主要散布在绿洲地区(2012 ·西安模拟 ) 读下边两幅地区图,回答7~ 9 题。
7. 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两地农业人口比重要,劳动生产率高B.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C.甲地水热充足,农业地区种类主要为水稻栽种业D.乙地草原广布,农业地区种类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8. 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要素是( )A.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B.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C.②地:热带雨林带,地形D.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9.图中 M、N 是世界有名河流,两河共同的特点是 ( ) A.上游多峡谷,落差大B.下游补给量大C.水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D.支流少,含沙量大二、非选择题 ( 共 46 分 )10.(2012 ·太原模拟 ) 以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和水系图。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3.1.1 认识区域课时提能演练 鲁教版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3.1.1 认识区域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必修3(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为了更好地体现区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为“珠三角”、“沿海欠发达地区”、“山区”三个板块。
这种划分方案的主要依据是( )A.区域面积大小B.历史沿革差异C.经济发展状况D.自然和交通条件(易错题)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3.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2012·烟台模拟)读某地区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区域环境差异大5.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季节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下图是世界上著名的两个岛屿,读图回答6、7题。
6.两图显示出的区域特点是( )A.区域有不同的类型B.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C.区域都有一定的形状、面积和范围D.区域可以按单一指标划分,也可以按综合指标划分7.两岛屿在自然环境上相同或相似点是( )A.均位于太平洋西岸B.均为季风气候C.地形对降水影响较大D.沿岸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A.橡胶种植北界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 ℃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9.同一界线可以划分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A.不确定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讲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练习 鲁教版必修3
第2讲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尤其是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工厂少了,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发达国家更多地把力量投向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时,原有生产体系中的空洞却远非高科技可以弥补,这也就是现在经济学界经常讨论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工厂大量外迁,出现“产业空洞化”,处于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2.下列关于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进程C.导致了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D.从某种意义上看,本质就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表现解析工厂大量外迁,导致高失业率,人口减少,属于转型阶段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工厂大量迁往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答案 1.C 2.B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
据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C.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D.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4.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 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B.矿产资源得到开发C.旅游业的兴起D.再城市化明显解析第3题,20世纪80年代初该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沿河流、交通线分布;图示区域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聚落间联系不便,河流成为阻碍联系的主要因素。
第4题,该区域20年来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温泉的开发,使旅游业兴起;出现乡村城市化。
答案3.D 4.D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木材工业→蘑菇养殖业→采石业。
据此回答5~6题。
5.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见证了当地( )。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③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④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是( )。
高中地理 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
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能独立查阅材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区域发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
知识连接:区域差异 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本完成下表:A 一、区域发展过程中四个阶段的比较A 二、以匹兹堡为例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 1、初期阶段23、转型阶段4、再生阶段B 总结(师生合作):活动:1、读课本P19,分析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
2、读课本P20-P22,完成课本P22的三个问题自我检测:读五大湖地区图,回答1~3题:1.图中湖泊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断裂下陷而成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①全在美国境内 B.湖泊②面积世界最大C.湖泊③为美国、加拿大共有 D.五大湖水最终注入墨西哥湾3.关于图④⑤⑥中城市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不正确的叙述是A.原料丰富 B.河运便利 C.水源充足 D.环境优美,属“阳光地带”读图,回答4~7题。
4.关于图中城市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B.有著名的名胜古迹岳阳楼,旅游资源丰富C.位于二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D.地处著名的春小麦产区,农业基础较好5.为改善图示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重点国土整治工程有①“三北’”防护林工程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退耕还牧工程④退田还湖工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②③6.从国土整治角度看,图中甲、乙两省适宜发展的特色工业是A.稀土工业B.石油化学工业 C.钢铁工业D.有色金属冶炼工业7.有关本区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有A.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本区应大力推广省柴灶 B.本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有沙漠化趋势C.本地区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 D.本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8.目前,荒漠化仍在我国蔓延的地区主要有A.河谷灌区 B.草原牧区 C.旱农地区 D.高原牧区9.分析对比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工业布局是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形式、与整个国民经济关系密切。
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必修3课时演练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鲁教版)
随着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形成了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
据此完成第1~2题。
1.美国五大湖区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区域发展的()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再生阶段D.转型阶段2.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解析:第1题,在美国五大湖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带基本形成。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
第2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呈现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
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使匹兹堡由“没有屋顶的地狱”变为一座“知识城”。
答案:1.B 2.A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C.衰退期的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D.衰退期的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4.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高、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C.利用高新技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解析:第3题,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此后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第4题,停止开采资源的做法过于偏激,明显不合理。
答案:3.C 4.D读某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5~6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八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八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某某模拟)2017年某某省GDP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下图为某某省示意图。
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某某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传统农业比重最大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C.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D.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2.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是( )A.煤炭B.天然气C.火电D.水资源【解析】1选D,2选D。
第1题,城市地区、资源丰富区经济增长快,乡村地区经济增长慢。
属于某某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传统农业比重较小,工业占比重最大。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高科技不是某某省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2题,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起点是京杭大运河,终点是某某、威海,调配的资源是水资源。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据此完成3~5题。
3.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限制该地区耕作业发展的条件是( )A.平坦的地势B.雨热同期的气候C.多水且黏重的土壤D.广布的黑土4.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水稻主要产区。
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稻单产高②水稻生产过程复杂,需要的劳动力多③水稻种植业通过精耕细作可提高产量④小麦在该区域不能种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目前,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仓”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气候变干B.人口稠密,粮食商品率低C.国家政策的调整D.技术落后,被东北、华北超越【解析】3选C,4选A,5选B。
第3题,地势和气候不是限制该地区耕作业发展的因素;该地区河网密布,土质粘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该地缺少黑土。
第4题,农业时期,该地人口密度大,一方面,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单产高的水稻也能满足当地众多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小麦种植X围较广,且④不是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3.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
时提能演练鲁教版必修3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读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 )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D.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2.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巴西
(易错题)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是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
地理标志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还成为市县的形象名片。
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等。
阅读材料回答3、4题。
3.绍兴市、延边州、中宁县分别位于我国( )
A.地势的第三、二、一级阶梯
B.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宁夏平原
D.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4.中宁枸杞俗称“红宝”,这里所产的枸杞粒大、肉厚、子少、含糖量高、营养成分多。
近百年来已被引种到十几个省区。
但中宁枸杞无论引种到何方,生产出的枸杞在外观上与中宁枸杞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宁独特的( )
A.农业技术优势
B.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
C.地理环境优势
D.巨大的市场优势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回答5、6题。
5.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河网密布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红壤广布
6.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丰富的水产品
(2012·南通模拟)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
随着油田的开发,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经达到242万。
读大庆油田石油产量的增长示意图,回答7~9题。
7.20世纪60年代,大庆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8.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9.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
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
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
B.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
C.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
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0.(探究题)山东枣庄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做出过重大贡献。
但是,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与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
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焕然一新,现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
(46分)
(1)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2)“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与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
”试分析这些问题可能是哪些?
(3)近年来,枣庄已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要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C,2选B。
由图可知a-b阶段,甲空间范围扩大,城市数目增多;b-c阶段,其空间范围缩小,城市数目基本不变,且由人口迁入区逐渐变为人口迁出区。
该国新兴经济主要出现于西部、南部,可判断为美国。
新兴经济区的发展使东北部地区地位有所下降。
3、4题。
【解析】3选B,4选C。
第3题,绍兴市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钱塘江流域、浙闽丘陵,属东部经济地带;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属中部经济地带;中宁县位于宁夏中西部的宁夏平原,属西部经济地带。
第4题,中宁县光照充足,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土壤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腐殖质多,熟化度高,灌溉便利,水质独特,正是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为枸杞生长提供了全国最优越的自然环境。
5、6.【解析】5选B,6选C。
第5题,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6题,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知识拓展】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发比较晚的原因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较明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7~9.【解析】7选A,8选B,9选D。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很少,可以推出为初期阶段,故选A。
第8题,此时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9题,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之后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带来新的问题。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而A、
B、C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和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回答。
第(2)题,资源型区域发展到工业化阶段后期,会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3)题,区域向高效益的综合阶段发展,应从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1)枣庄的发展经历了初期、成长、转型、再生四个阶段
(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
(3)继续发挥原有的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产业优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技术
工艺,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知识拓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的现实问题。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资源单一的城市产业结构转型,需要资金与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强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以充分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导向,或以产业链为方向向本地资源的中游和下游产业延伸,或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再造竞争优势;历史悠久,民俗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观光旅游及休闲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