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师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内容】1.诗词常识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

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

“寻寻觅觅,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2.作者简介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多描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3、词风:其词善用白描,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意蕴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

她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有《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散文代表作《金石录后序》,有文艺评论《词论》,后人辑录《漱玉词》。

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 7 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提示与建议:反复朗读词,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词风的变化。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关于李清照(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孤苦伶仃,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著有《漱玉集》。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薄.()雾重.()阳东篱.()把.()酒寻觅.()戚戚..()乍.()暖还.寒()将.()息堆.()积憔悴..()堪.()摘2.解释下列词语(1)暗香盈.袖(2)莫道不销魂..(3)凄凄惨惨戚戚..(4)乍暖还寒....时候(5)最难将息..(6)怎生..得黑(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名句默写(1)莫道不销魂,(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3) ,到黄昏、点点滴滴,,?§文本精要探究一、朗读两首词1.诵读指导:读《醉花阴》时语速要缓慢,要读出深沉忧郁的情感、叠字的节奏,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特别要注意读出“寻寻(阳平)/觅觅(去声),冷冷(上声)/清清(阴平),凄凄(阴平)/惨惨(上声)/戚戚(阴平)”音调的节奏,读出起伏跌宕。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晨读在线】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③。

注:①藤床纸帐: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

纸帐,亦名梅花纸帐。

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②“吹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见《列仙传》。

(1)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最少指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4分)答案:(1)《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儿》①以哀景衬哀情,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②“伴我情怀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③衬托,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

④用典,两处用典,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表达了深重的哀思。

(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给分) 【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教学参考0603 1557《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体味两首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3.反复诵读,背诵这两首词。

[学习方法]诵读、探究、质疑。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面的词语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把酒(拿起杯子喝酒)莫道(不要说)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将息(调养、保养)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堪摘(能够、可以被摘下来)怎生(怎么、怎样)次第(光景、状况)了得(概括得了)2.摘录其他不懂的词语向身旁同学请教二.整体感知1.这两首词的中心句(词眼)分别是哪句?《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醉花阴》——孤独寂寞(轻);《声声慢》——凄惨悲凉(重)。

3.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三.局部探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首词作于什么时节?有哪些时令特点?重阳佳节(“佳节又重阳”);天气转凉(“半夜凉初透”),秋风渐起(“帘卷西风”),喝菊花酒(“东篱把酒”),观赏菊花(“人比黄花瘦”)2.除了“重阳”之外,词中还有三个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请找出来。

“永昼”;“半夜”;“黄昏”。

3.在这三个时间里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愁”——“凉”——“消魂”,程度不断加深;说明对丈夫的思念不断加深。

4.名句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拟人、夸张和衬托;用艺术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之深。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全新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全新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学习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词中“愁的内涵,反复吟咏,快速背诵学法指导:1. 课前查资料了解作者的身世和词作特点2. 认真读文本,在熟悉文本的基础成小组合做完成探究课时预设:两课时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有谁堪摘()憔悴()( )2查资料填写下列空格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 易安体",词作有《玉漱词》。

她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导学案设计(教师)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重点难点】1.能熟背并默写《醉花阴》、《声声慢》,理解其中的情感“愁”。

2.能说出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学习方法】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由于不同的生活境遇,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18岁嫁给当时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她常与丈夫吟诗做对,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她前期作品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1127年,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后期的词作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本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汇。

2、把握词句类型,理解诗歌情思。

【过程与方法】
1、咀嚼、考证、补充注释法
2、推敲词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会词人的敏锐的心灵与深沉的人生感受,学习热爱生活。

【自主探究】
一、咀嚼注释
1、注释是对文章的有力补充,会读注释,会用注释,对我们理解文章大有益处。

请同学们
在独力阅读《醉花阴》的基础上,精心揣摩注释,是否对词章重点环境、人物有力更深、更新的认识?
2、补充注释:
1)东篱把酒: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2)暗香:幽香。

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3)盈袖:出自“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写夫妇睽离。

二、推敲词句
1、改字比较: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没有比较,就很难分出优劣高低,
对词语的赏析,试着换一个词,比较、把握词语运用之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同学们能否把原词中的重点词语替换一下,比较品味一下?
2、语序颠倒比较
3、把握句子
1)语序特殊的句子
2)隽永含蓄的句子
【合作探究】
1、组内、班内逐层展示:1)词语
2句子)
2、交流讨论
3、梳理小结
【迁移训练】
1、完成《新学案》44页10——11题。

2、板演交流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新人教版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三课时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4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三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探究体味作者情感,掌握艺术手法。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陶冶自身情操。

3.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4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学习重难点】1、诵读两首词,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3、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4、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学习内容】一、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一、分析释疑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二、研读课文,对译课文并将加点字词解释出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诵读探究:同学们对于这首词可能比较熟悉,尝试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

时间:地点:环境:事件:情绪:1、寻觅什么?为何而寻?寻了多久?寻到了没有?2、乍暖还寒时候是何时?为何这时最难将息?3、是因酒淡不能抵御急风吗?“晚来风急”有的版本作“晓来风急”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4、雁过于什么时间?是孤雁还是群雁?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看到雁过才伤心还是更加伤心?为什么说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憔悴的是人还是花?6、怎样熬到傍晚的?仅仅是这段时间难以度过吗?7、雨何时而下?听到雨打梧桐心情有什么变化8、现在都有哪些愁?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的'愁'有何不同?四、分析意象及表现手法:用了哪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五、文段分析思考1、刚才讲到,“雁”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一个意象,在此词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意象吗?这些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3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3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一)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情感品读品 (2) 感受婉约词的风格,品味词的意境。

(二)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诵,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情感(2)把握词人思想情怀,体味词中蕴涵的细腻情感。

(3)学会通过度析意象,理解词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4)学习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词中意象的特点,把握词人情感。

(三)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讨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硕教学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知识目标(1)、(2)(3)【难点】知识目标(4)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模式】朗诵诗词,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品味语言,赏析技能--归纳小结,当堂训练【学习进程】【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优化探讨》P47页)李清照(1084-约1151),宋朝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描述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酷爱和对爱情的追求,词风明快妍丽;后期则更多描述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李清照词的主要特点:①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②擅长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诞生动晓畅的语言;擅长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醉花阴》写作背景:本词写于北宋末年,那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重阳赏菊,无人相伴,在极度思念之下写下此词。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作品,时值金兵入侵,丈夫病死,词人辗转南方避难,备尝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苦。

在这种背景下,李清照写下本词。

2.完成《优化探讨》P47页“基础梳理”练习【课堂学习】第一课时《醉花阴》一、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学生自读,然后全班齐读。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5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5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

二、理解所学词的创作的主题内容。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4、学会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学前预备-独立试探】一、走进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高尚声誉.她早年曾做,主张「词,别是一家」。

李清照的词能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述和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擅长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诞生动晓畅的语言;擅长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南渡前:描述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念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忧愁--沉郁凄凉二、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将息:2.憔悴损,现在有谁堪摘? 损:堪: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了得:【课堂研读-合作探讨】一、《醉花阴》上阕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二、《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其艺术性。

3、《声声慢》的情感体此刻“愁”上,文章是怎么来展示这一情感的?4、词人在《声声慢》中的“愁”与《醉花阴》中的“愁”是不是相同?【当堂检测-跬步千里】一、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A.《乐章集》 B.《漱玉词》 C.花间集》 D.《稼轩长短句》二、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A.婉约词 B.豪放词 C.抒情词 D.清旷词3、李清照的词被誊为()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4、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JMQ)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JMQ)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填词背景。

2、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预习内容】1、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著名的金石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李清照诗词串人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chan 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chan 刬,不穿鞋。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宝鸭,发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知识链接】(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

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④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写人:华辉审核:高二语文组时间:2012-9-12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3、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学习重点】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学习难点】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诵读、感悟、讨论、鉴赏。

【时间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学习步骤】一、知人论世介绍李清照其人其词1、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后期的李清照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3、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教师导学案编写人:罗明清审核人:沈泱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导学重难点: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黄昏”、“黄花”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预设设计意图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一、作者作品巩固1.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二、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释题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四、朗读体味,整体把握(一)朗读体味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注意停顿。

(二)整体把握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答: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

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积累。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

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数量的。

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长度、宽度、深度;秦观的愁也是有数量、深度的。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答:“永昼”“半夜”“又”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4.词人为何而愁?答:思夫(三)《醉花阴》是一首小令。

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

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

这首词也同样如此。

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答:上片:重阳思亲而不得下片:饮酒赏菊愁更愁【课堂教学】一、鉴赏评价上片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

(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明确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

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

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出门在外的丈夫。

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2.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

3.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半夜凉初透”,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情景交融,委2.此处是教学难点所在,难度较大,教师一定要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4.上片小结:上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愁苦。

二、鉴赏评价下片1.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明确: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

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充满了“我”的衣袖。

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

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

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明确:这是写佳境。

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以佳景衬哀情”的作用。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

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

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3.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关于这一句有一个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

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4.整体感悟下片内容:下片写作者在重阳节黄昏后独自饮酒赏菊的愁绪。

三、小结《醉花阴》的主旨和使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1) 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

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

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

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

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

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二、整体感知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是该词的词眼。

【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声声慢》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是诗人遇人不淑、颠沛流离和孤苦无告的反映。

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纵观全词,创意传情出奇美妙,妙就妙在创设两个场景、五幅画图来表现一个离乱女子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哀愁之情。

一、阅读全词,从内容层次入手,探究作者创设出的两个形象场景。

①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创设出第一个形象场景:离乱女子若有所失哭泣寻觅的形象场景。

(离乱女子哭泣寻觅)②余下所有诗句通过意象描述创设出第二个形象场景:离乱女子孤苦无告哀怜独坐的形象场景。

(离乱女子哀怜独坐)二、探讨两个形象场景包藏的五幅画图。

请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仿照示例样式,用第一人称“我”描述作者构思的图画,再立上标题,然后概括写出离乱女子的悲苦心境。

(小组内交流各自描述画面,然后向全班展示。

意思对即可)。

示例:第一幅:陋室冷清图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神态),可眼前一片冷冷清清(环境),什么也没有,一股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心情),我坐立不安,彷徨无主,肠痛心碎,伏枕而泣。

——离乱女子若有所失,低声呜咽、泣不成声。

第二幅:秋寒风急图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

就凭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这寒冷的秋风啊!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改写,点评训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离乱女子疲惫叹息: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示例:第三幅:旧雁南飞图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爱人的消息了!雁儿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离乱女子茫然痛心:“彼雁”是甜蜜的闲愁,“此雁”是绝望的哀愁。

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何其伤心!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第四幅:秋花凋损图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离乱女子黯然神伤:秋花凋损,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

第五幅:孤窗细雨图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像打在我的心坎里!——离乱女子孤苦煎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三、《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

答: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

(直接抒情)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

(间接抒情)具体例句是:直接抒情的:“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的: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四、总结全文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